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同性恋的七种危害(转)
  危害之一、得艾滋病和性病的机率比常人高数倍。同性恋是通过肛、手等进行性 交,肛门内部、手指甲中有大量的细菌,会传到人体血液之中,同时又会把身体内的病菌通过手传染到其它地方。
  危害之二、同性恋是高危犯罪群体。同性恋者在性格上有严重缺陷,情绪特别不稳定,同性恋们由于经常变换情人,加上心理较变态,容易自伤和伤人。
  危害之三、同性恋的存在对于周围正常群体是一种威 胁。一方面周围正常群体的反感阻止,会引发矛盾;另一方面同性恋会教唆引诱正常人,给正常人造成不安全感。前一段有某演员性侵男孩就是一个例子。同性恋中的很多人都具有偏执型精神问题,幻想被迫 害症,强迫症.
  危害之四、许多同性恋对异性配偶有敌意.大部分同性恋基于社 会 舆 论的压力,会寻找正常人做为配偶,但许多同性恋者内心认为配偶是邪 恶肮脏的。例如有些男同性恋,会故意伤害女性的生殖器,虐待女性配偶,造成女性配偶生病而无法生育.男同性恋们称这种行为叫做:”补漏”。而女同性恋,会故意扭弯其夫的生殖器,称之为:”弄弯”.
  危害之五、同性恋寿命比正常人要短八到十年,由于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行为,其心理意识与生命体特征相悖,因此对身体的神经系统会造成伤害。
  危害之六、同性恋吸毒的可能性极大。由于同性恋与自然世界不相称,因此精神相当容易空虚,会更经不住毒品的诱惑。
  危害之七、同性恋者如果领养幼儿,必定不能胜任父母的双重职责。这些幼儿在非亲生又变态的“家庭”中成长,幼儿身心成长和健康必定会受到威 胁。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5,6岁的孩子非要让他们那么早接触这种非主流的东西干吗?
如果是到了高中(或者初中我也还能接受)我倒是可以告诉他们,同性恋是一种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不能去歧视他们,就像我们不能去歧视身体上有残疾的人一样。
自由党真是在瞎搞!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对性别错位、同性恋的专家意见
[现象]
小姑娘不喜欢穿裙子,走路大大咧咧;男孩子说话细声细语,喜欢照镜子打扮……这些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别错位”现象令做父母的感到十分困惑。“性别错位”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1-16岁
宝宝性别错位又称之为儿童性识别障碍,也就是宝宝在性别认同方面出现了偏差,他们不太喜欢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喜欢穿异性的衣服,与异性伙伴玩耍,并且希望自己变成异性等等。导致宝宝性识别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两种:一是染色体异常,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果没有生理原因,那么宝宝出现性识别障碍主要可能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于宝宝的性识别障碍,如果父母不及早引起重视,将来可能影响到宝宝融入正常社会,组建正常家庭,出现社会适应障碍,严重的甚至将来出现性变态、同性恋等行为。因此,父母要在宝宝很小的时候起就对宝宝进行性别认知与性别角色教育,帮助宝宝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并扮演正常的性别角色。

[原因分析]
性别错位,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同性恋的基础。全世界有统计表明,4%的人当中,有同性恋倾向。当一个孩子已经形成性别错位后,很难纠正。至于为什么会导致性别错位,原因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很多不当的教育会诱发或巩固性别错位现象。这主要是我们在教育中,不知不觉的性别诱导。比如,一些孩子由全职母亲带大,做母亲的往往和丈夫的感情并不那么深厚,她们或者对丈夫的婚后表现感到失望,或者由于丈夫繁忙,就把全部情感转向了儿子,导致百般包庇儿子、宠爱儿子,从一日三餐到水果维生素,从洗衣晾袜到发型设计,样样为孩子安排妥当,儿子不得不沿着母亲为其设计好的人生路线被动前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上幼儿园,或者很晚才上幼儿园,这些男孩的生存能力较弱,对母亲有强烈的依赖,形成了恋母情结。还有的孩子,周围女孩子多,很少有机会接触男性。
俊俊家三代没有女孩,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希望俊俊是个小女孩。在这种期望驱使下,他们总是无意识地将俊俊当个女孩看待。每当俊俊表现出女孩的特性时,他们总是非常欣喜。俊俊敏感地意识到只要他表现得像个小女孩,他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慢慢的,俊俊学会尝试朝着女孩子的性别方向发展。比如,俊俊从来不喜欢枪啊、车啊这些男孩喜欢的玩具,相反他只喜欢布娃娃、花裙子等等。俊俊说话也细声细气,像个小女孩。男孩当成女孩养活、女孩当成男孩伺候、妈妈带着儿子去女浴池洗澡……家长们形形色色的一相情愿,将孩子推向“性角色畸形”。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女孩子身上,当他们从小过多地接触男性,或者所接触的女性也是大大咧咧,就容易导致性别错位而成为“假小子”。
宝宝的性别角色是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塑造而成的。父母在宝宝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更是明显。如父母鼓励女孩的顺从和抚养性行为,而对男孩的这种行为给予否定性的反应,父母更倾向于给男孩购买模型枪支,给女孩购买布娃娃等玩具……父母这种区别对待的养育方式对宝宝性别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此外,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从同性别的榜样那里学习、模仿,以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性别。
很多情况也和家长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出现性别错位的时候,家长不是想方设法纠正,而是极力袒护孩子。比如,孩子腼腆,就经常在孩子觉得尴尬的时候,为孩子辩护、打圆场,这都会强化孩子的性别错位。一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这样不让做,那也不让做,男孩子就容易形成性别错位。
研究发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善于模仿在家庭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父亲或母亲的个性特征。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榜样作用,宝宝一天到晚生活在女性的包围之中,他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女性化。儿子从小就粘妈妈,离开妈妈一会就又哭又闹,像个小女孩一样娇气,说话也细声细气的。更要命的是,儿子平时还喜欢模仿妈妈的行为,比如搽粉、化妆、照镜子等,对粉色、花色的衣服感兴趣,相反,给他买的兵器类玩具却扔在一边。“现在,我真的有点担心了。”同样,如果女孩没有女性的榜样可以模仿,她就会变得比较男性化。有的父母因为喜欢女孩,所以拿男孩当女孩养。有的父母喜欢男孩,因此拿女孩当男孩养,结果就会造成宝宝的性别认知障碍。此外,如果父母对男孩子的淘气行为过分抑制的话,他也会比同龄宝宝显得更为女性化。

[对策]
性别错位现象,除了少数确实有先天原因外,大多数都是可以纠正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家长不重视造成的。纠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强化孩子的性别特征,男孩子多参加一些具有阳刚之气的活动,女孩子则多参加一些体现阴柔一面的活动。我们甚至要求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比如,让孩子参加跆拳道、柔道等训练,让女孩子参加舞蹈训练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改变孩子的环境,比如,要改变母亲的恋子状态,母亲需要多分配一点时间、精力给丈夫,也让丈夫多跟儿子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双方都应尽到责任和义务,而且应该对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达到共识。鼓励并引导孩子多和同性的伙伴玩。平时我们也要注意父母的行为:
1、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父母要对宝宝表现出的一些符合他性别的行为予以赞赏,而对一些与他的性别不相符合的行为表现得比较冷淡。
2、衣着打扮要符合性别特点:比如,不要给男孩穿裙子,扎小辫,不要给女孩剪男孩发型,穿非常男性化的服装等等。
3、给宝宝选择与其性别相适应的玩具:比如,父母可以给男孩选择装卸卡车、玩具枪等可以用来张扬男性特征的玩具,给女孩则选择布娃娃、玩具餐具等适合女性特征的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慢慢体验男性与女性的不同。
4、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比如,父亲可以经常带男孩玩一些力量型的、竞技型的游戏,母亲则可以带女儿玩玩养花、插花等比较温和的、女性化的游戏。
如果孩子已经很大,而且很难再改的时候,家长也应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同性恋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在无法纠正的情况下,宽容是改善长幼关系的关键。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5,6岁的孩子非要让他们那么早接触这种非主流的东西干吗?
如果是到了高中(或者初中我也还能接受)我倒是可以告诉他们,同性恋是一种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不能去歧视他们,就像我们不能去歧视身体上有残疾的人一样。
自由党真是在瞎搞!

问题是现在他们试图让我们的孩子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不是什么心理残疾!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同性恋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在科学界,历来的观点认为,同性恋是人格形成过程中受社会或家庭环境等外来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心理现象。美国索克研究所的莱巴伊认为同性恋的成因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生物学现象。1989年戈尔斯基和同事阿伦发现主导性机能的下丘脑前部有4个神经核,分别命名为INAH1、2、3、4,其中男性的INAH3和2的体积分别是女性的2.8倍和2倍,而1、4未见异常。莱巴伊发现,女性同性恋的INAH3的大小与异性恋男性相近,男性同性恋则与异性恋女性相近,既然下丘脑主司性激素分泌和性行为,这就暗示同性恋的形成有生物学的背景。


  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在1971年,费德曼等人有过一个设想,即人类胎儿的大脑可能也像胎鼠一样,对激素很敏感。男性胎儿的大脑如果受雌激素的影响,将来可能出现女性心理及行为;女性胎儿的大脑如果多受雄激素的影响,将来可能出现男性心理及行为。不过这只是推理,缺乏证据。有些学者认为,激素水平的混乱是导致同性恋倾向的原因,但是,实验结果证明,给男同性恋者补用睾丸激素的结果并不能激起他的异性恋行为,而只是增加了同性恋行为中的性欲强度。

  而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则认为同性恋倾向及其行为是有基因决定的。一种观点认为大部分有同性恋基因的人因为社会压力而过着“异性恋”的生活,与异性结婚并繁衍后代。按照这种观点,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认为同性恋下流低劣的人数会减少,因为人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同性恋并逐渐接受这种现象和群体。进而,那些携带同性恋基因的人也就不会按照异性恋的生活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生育的现象在同性恋群体中将会减少。

  一些宗教组织相信同性恋的形成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并为同性恋者提供转化疗法(conversion therapies)来改变他们的性取向,心理分析学派和行为学派这两大流派各自形成了对有同性恋倾向的求治者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前者运用规范的心理分析方法治疗"病人";后者则采用抑制同性恋倾向的电击疗法或呕吐疗法强行校正必取向。据说心理疗法的治疗成功率大约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经过行为治疗,有二分之一的"患者"可以被治愈。

  但是这些疗法现在已经受到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批评,因为它们带来的压抑感有时会导致治疗者自杀,或自卑感。美国精神学学会已经于1997年通过决议,表示从事这种疗法的医生将被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的。

  对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现在学术界及同志人权团体普遍持否定态度,他们的理由是:以往那些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有一个前提,即同性恋是正常状态的偏离,否则为什么没有人去研究异性恋的形成原因呢。

  对于类似的责难,弗洛伊德有过一个著名的答辩,他说:"精神分析学派最反对把同性恋者从人类中分开来,视为异类。透过对未曾明显表露之性兴奋的研究,我们发现人人皆能以同性恋为性对象,而事实上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早就这么做了。事实上,对同性之人的原欲执着,在正常的心智生活里所占的地位,并不比对异性的原欲执着小,而在致病的状况中,其重要性尢其明显。相反精神分析学认为,不分性别的对象选择--对男性及女性对象都有兴趣--就像在孩提时代、原始社会及早期文明史中所常见的那样,是远为根本的基础。由此出发,通过对某一方向的限制,才形成了正常的或倒错的类型。因此用精神分析的眼光看,一般人之所以会全然只对异性有兴趣,也是一个饶有兴趣、值得研究的问题绝非仅以化学理论便可搪塞。 "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全世界有统计表明,4%的人当中,有同性恋倾向
自然倾向的有多少呢?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思考的方法


在另一个帖子上我曾经写过,在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可以把这个事物极端化地扩大,看看后果如何?把同性恋极端地扩大,后果便是人类灭亡。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当时忘记说明,这不是唯一的方法。


极端化可以增加事物作用的明显程度,但很多时,极端化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应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这个极端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得考虑制衡这种极端化的其他力量。若以蓄牧业为例,?养牛羊,需要用草,草的生长需要土地,而土地供应有限,按理,如果把蓄牧业极端化后,草便绝种了,随着牛羊也会绝种了;但如果我们就此下结论,认为蓄牧业不能持续存在,而要立即禁止,这是错的。因为有很多因素,令到这种极端化的情况不会出现。例如,当牛羊供应太多,价格便会下降,投资者便会转移到其他产业,又或当草源日渐减少的时候,牛羊?料不足,牛羊的死亡率便会上升,牛羊的数目减少后,草原便会复?。


再以同性恋为例,它的发生是基于生理或心理的因素。人为的「洗脑」可能会增加同性恋的普及,但生理因素却是自然的,不随人的意愿而改变的。同性恋确可使人口的增长率减慢,甚至下降,但当人口减少后,在资源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人的生存机会便增加,於是便会有更多人愿意生孩子,或愿意多生几个孩子。这些都是制衡同性恋现象极端化的因素之一。

http://u.i163.ca/space.php?uid=1482&do=blog&id=25480


October 8, 2012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把同性恋极端地扩大,后果便是人类灭亡。
这个不会,当人口下降了一定程度,整个社会意识就会改变以自救。
 

五一劳动节

Guest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你看过人家的原文么?截取其中一个例子给大家看,就知道这个文件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是唯恐世界不乱。


唉,头痛, 我看了一下(JK-grade3)部分,反问你一句你看了吗?

这个问题要想和你谈清楚,我非得再花几个小时细读一下,然后把有问题的地方列出来讨论, 太累了。也觉得没必要。

做为孩子家长,我觉得这种教育过了,谢谢这个转帖,我们会跟孩子解释的。

如果你有兴趣,请看:

1)drama act 部分

2)举一个小例子吧,请检索 every morning, 然后读那段话。

为了增加认同感, 让学生 举出过去或者现在同性恋做出的贡献, 一个人群中一部分人有优秀的地方很正常啊, 但拿这部分人的优秀想说明啥? 客观的说,部分人的优秀并不能代表全体。为什么不让学生举出这个群体里存在哪些问题呢? 这样才叫全面了解一个群体啊。

只说好的对消除歧视啥的有帮助, 但好的方面并不是群体特征, 是个体特征, 不信,你搜索个男同网站看看都是些啥。

还有其他逻辑混乱的地方, 不想说了, 太累。

唉。 额又不去安省, 替孩子出来说两句,碰见一个需要抬头看的美眉,累脖子啊,收了。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请给出“模仿同性恋”的原句。

好象文件里是没有“模仿同性恋”这样的原句,但是有说角色扮演,并且有男扮女,女扮男,不知道在舞台剧里两个男孩或两个女孩扮成恋人或夫妻,这个算不算模仿同性恋。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唉,头痛, 我看了一下(JK-grade3)部分,反问你一句你看了吗?

这个问题要想和你谈清楚,我非得再花几个小时细读一下,然后把有问题的地方列出来讨论, 太累了。也觉得没必要。

做为孩子家长,我觉得这种教育过了,谢谢这个转帖,我们会跟孩子解释的。

如果你有兴趣,请看:

1)drama act 部分

2)举一个小例子吧,请检索 every morning, 然后读那段话。

为了增加认同感, 让学生 举出过去或者现在同性恋做出的贡献, 一个人群中一部分人有优秀的地方很正常啊, 但拿这部分人的优秀想说明啥? 客观的说,部分人的优秀并不能代表全体。为什么不让学生举出这个群体里存在哪些问题呢? 这样才叫全面了解一个群体啊。

只说好的对消除歧视啥的有帮助, 但好的方面并不是群体特征, 是个体特征, 不信,你搜索个男同网站看看都是些啥。

还有其他逻辑混乱的地方, 不想说了, 太累。

唉。 额又不去安省, 替孩子出来说两句,碰见一个需要抬头看的美眉,累脖子啊,收了。

你虽然不来安省,但这指引却可能推广到卑省!
 

五一劳动节

Guest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你虽然不来安省,但这指引却可能推广到卑省!

呵呵,我支持你。 需要做什么,我们尽力。

我已经和孩他妈讨论过了,决定。。。。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呵呵,我支持你。 需要做什么,我们尽力。

我已经和孩他妈讨论过了,决定。。。。

坦白说,看到多伦多教育局这个指引,我有一种搬离安省的冲动,但是一想,其他省份是不是就一定不会跟进吗???
大家说说,不愿意后代被同性恋的,该怎么办?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请给出“模仿同性恋”的原句。

大概看了一下这个文件,就是从娃娃抓起的“同性恋正常化”教育。

The purpose of Challenging Homophobia and Heterosexism: A K-12 Curriculum Resource
Guide is to assist educators, administrators, and school communities K-12 in challenging
homophobia and heterosexism and to promote equity fo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目的是促进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平等

Anti-homophobia education does not encourage children to become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two-spirited, or queer. Sexual orientation (whether one is or will be attracted to people
of the same or opposite sex) is deep-seated and personal, and cannot be changed or influenced
by reading a book or hearing a presentation.
为了宽尉大家,说明这个教育并不是鼓励孩子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等,理由是因为性取向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因读一本书或听一个演讲就被改变。但好象这个教育的课时不止读一本书这么简单,孩子的性取向会被人为改变吗?因为这个教育方案的推广者认为孩子的性取向不可能后天改变,是天生的,所以这个教育方案没什么坏影响,但如果不是这样呢。


Primary-Level Activities(Junior Kindergarten Grade 3)
(Kindergarten到小学三年级的活动)
Activity 1: What Makes a Family? Time: 3 x 45 minutes
(活动一:家庭的组成,三节课)
Description
The following activity broadens the students’ concept of “family diversity.” In Part A, Students
brainstorm and discuss famil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and share information from written text. In
Part B, they participate in movement and drama activities (individually, in pairs, or in groups) to
extend thei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diversity in families. In Part C, students
complete a worksheet on different kinds of families.
通过活动让学生丰富家庭多元化的概念(同性父母家庭当然和单亲家庭等一样是正常的)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Part B
4. Encourage girls and boys to role-play opposite roles, or to role-play animals or objects, or even
parts of nature.
角色扮演中要鼓励孩子们反串


Activity 2: “Pink Versus Blue” Challenging Gender Stereotypes Time: 4 x 45 minutes
(活动二:批判性别定型,四节课)
Description
Student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iscuss and identify traditional roles and assumptions about what
is appropriate male and female behaviour. With the teacher’s guidance, the class identifies issues
that arise when girls and boys don’t conform to presented gender roles and discuss ways to
challenge these notions so that people have more choice in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want to
do. In small groups (or as a whole class with younger grades), students create charts about gender
roles for comparison and examination.
(现有的男女角色行为定型,是不合潮流的陈规陋习,所以我们一般认为的男孩样和女孩样必须要受到批判,否则这个课程无法取得效果,Kindergarten孩子们的反串行为要赞赏,应鼓励)


Activity 3: My Rights, Our Rights Time: 2 x 45 minutes
(活动三:我的权利,我们的权利,两节课)
Description
This lesson teaches students about different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nd harassment, including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nd as citizens in our society. The class participates in drama activities to explore some issues and
develop a list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lassroom.

Activity 4: Celebrating Family Diversity and Pride Time: 3 x 45 minutes
(活动四:家庭多样化和同性骄傲庆祝,三节课)
Description
Student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iscuss a range of different way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celebrate. This activity focuses on the celebration of families, including same-sex family units. The
word culture in the Ontario Curriculum is interpreted in this activity to include a broad range of
cultures such as multicultural, gay and lesbian, religious, disabilities communities, and others. The
class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oronto’s annual Pride Week celebrations to same-sex families
and incorporates this into a celebration of diversity in families. Students create portraits of different
families and write short excerpts describing a family celebration.


Junior-Level Activities (Grades 4 6)
(小学四到六年级的活动,主题和Kindergarten到三年级的差不多)
Activity 1: Exploring Diversity in Families
Time: 3 x 45 minutes
三节课

Activity 2: Media Literacy Gender and Relationship Stereotyping
Time: 3 x 45 minutes
三节课

Activity 3: Examining the Commonalities of Racism, Sexism, and Homophobia
Time: 3 x 45 minutes
三节课

Activity 4: Putting Girls and Boys in Boxes
Time: 4 x 45 minutes
四节课

Intermediate/Secondary-Level Activities
(Grades 7 12)
(中学七到十二年级)
Activity 1: Circles of Ourselves
Time: 75 minutes

Activity 2: Aspects of Identity and Contextual Power
Time: 75 minutes

Activity 3: Woman in the Box, Man in the Box
Time: 75 minutes

Activity 4: Mapping Power
Time: 75 150 minutes

Activity 5: Taking the Heterosexist/ Homophobia Temperature of Your School
Time: 75 minutes

Activity 6: Media Literacy Identifying Heterosexism in Media Images
Time: 75 150 minutes

Activity 7: School-Wide Activity - Taking Action Against Homophobia and Heterosexism
Time: 75 150 minutes

Activity 8: Taking Action From Ideas to Implementation
Time: 225 minutes

好象文件里是没有“模仿同性恋”这样的原句,但是有说角色扮演,并且有男扮女,女扮男,不知道在舞台剧里两个男孩或两个女孩扮成恋人或夫妻,这个算不算模仿同性恋。

木槿花开,怎么不出声了?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我是来歪楼的,木槿同学知识有限,楼上各位就不要穷追猛打了,她无非是想出来显摆一下她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比你们这些都专业。
 
回复: 为了你的家庭和后代不“被同性恋”(转)

我是来歪楼的,木槿同学知识有限,楼上各位就不要穷追猛打了,她无非是想出来显摆一下她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比你们这些都专业。

也许是为了饭碗不得不维护教育局.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