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烦恼的根本

无我的四相

圣严法师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摘自《禅的体验》
 
为什么说是迷信呢?因为除了诅咒你下辈子变猪变狗变狐狸,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体现因果报应这样的概念。
 
请举例子。 如果你说我早饭没吃所以现在肚子饿了,这样的例子,我只好跟你一起迷信了。

就是这样,你的例子很好,快跟我一块“迷信”吧。

佛教的很多故事和道理都是比喻,理解起来不要胶柱鼓瑟就好。比如上面提到的野狐禅。

又比如六道轮回:

人很累地干活心里还因此不痛快的时候,就是在畜生道。

贪婪无厌的时候就是在饿鬼道。

心中黑暗,烦恼不已,生不如死的时候,就是在地狱道。

你先这么理解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可以就在当世,可以集于一人一生,只是时段不同。
 
又比如六道轮回:

人很累地干活心里还因此不痛快的时候,就是在畜生道。

贪婪无厌的时候就是在饿鬼道。

心中黑暗,烦恼不已,生不如死的时候,就是在地狱道。

你先这么理解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可以就在当世,可以集于一人一生,只是时段不同。

这世界上有谁很累地干活却没有不痛快的? 都在畜牲道?

不论畜牲道地狱道7道8道, 和最普通的心理学基本概念有什么不一样? 要不你再举个例子,用6道轮回解释通,而用心理学解释不通的?
 
这世界上有谁很累地干活却没有不痛快的? 都在畜牲道?

不论畜牲道地狱道7道8道, 和最普通的心理学基本概念有什么不一样? 要不你再举个例子,用6道轮回解释通,而用心理学解释不通的?

1、是的。只有利用佛法(或其他法),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嗔恚心,才脱离畜生道。

2、和心理学是相通的。哲学、佛学、神学、儒学、道家学说、物理学、天文学、心理学、艺术、其它一切科学和学说,只要不存在谬误,反应了真实,就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时段揭示了真理,都是相通的。
 
1、是的。只有利用佛法(或其他法),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嗔恚心,才脱离畜生道。

2、和心理学是相通的。哲学、佛学、神学、儒学、道家学说、物理学、天文学、心理学、艺术、其它一切科学和学说,只要不存在谬误,反应了真实,就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时段揭示了真理,都是相通的。

1) 人在这世界上,必定要经受很多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很正常。利用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就像绝大多数正常人一样。用“嗔恚心,畜生道”这样的字眼,非常不NICE。 既显示出自己不学习,又缺乏必要的礼貌。

2)同意相同的这一说法。 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地上大学,读书走正道,为社会造福而偏偏选择一个阴暗的场所进行所谓的修行呢?
 
1) 人在这世界上,必定要经受很多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很正常。利用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就像绝大多数正常人一样。用“嗔恚心,畜生道”这样的字眼,非常不NICE。 既显示出自己不学习,又缺乏必要的礼貌。

2)同意相同的这一说法。 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地上大学,读书走正道,为社会造福而偏偏选择一个阴暗的场所进行所谓的修行呢?
1、你用心理学,我用佛学,就像你吃面条,我喝粥,你啰嗦什么?!:wdb12:
2、我大学早上完了,各种阶段都读遍了,造福社会若干若干年,你又啰嗦什么?:wdb23:

3、发在这里,只是给有缘人看。你这小调皮,快点去陪你的小葡萄。

4、我要去做饭了,没空理你了,改天见。
 
:wdb36:
1、你用心理学,我用佛学,就像你吃面条,我喝粥,你啰嗦什么?!:wdb12:
2、我大学早上完了,各种士都读遍了,造福社会几十年,你又啰嗦什么?:wdb23:

3、发在这里,只是给有缘人看。你这小调皮,快点去陪你的小葡萄。

4、我要去做饭了,没空理你了,改天见。

你看,我没学佛,都知道讨论这些东西是不用发怒的。你学了那么多,10个对话都没有就动怒了。还学的什么哟。

有不明白的东西,随时来问我,我可以完全不用任何学说来正面地回答你, 帮你摆脱烦恼。 你千万不要客气。

破除迷信,人人有责。
 
你看,我没学佛,都知道讨论这些东西是不用发怒的。你学了那么多,10个对话都没有就动怒了。还学的什么哟。

有不明白的东西,随时来问我,我可以完全不用任何学说来正面地回答你, 帮你摆脱烦恼。 你千万不要客气。

破除迷信,人人有责。

这你都能看出发怒,你一定能从清水煮挂面里看到鲍鱼海参。:wdb6::wdb6:
我要向你学习。:wdb20:

(特此声明,那小人是不小心误点的,赶紧删,结果你比我更快引用了。不是有意得罪。我可不忍心踢你。而且如果我动手一定是大棒,绝不用脚,那样确实不礼貌。)
 
非常重要的开示: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

有位台大同學寫了一封信來請教聖嚴法師
禪宗[百丈禪師語錄]的「野狐公案」中提到,有位出家人,因為說了一句不落因果的話,而五百世生為野狐。
他要請教聖嚴法師的是,難道這位出家人,出家修行的功德還比不過說錯的一句話嗎?其中的因果又是什麼呢。

This is just a story, to tell people do the right way. I think it's not true: )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