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斯諾登(born June 21, 1983)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伊麗莎白市(Elizabeth City)。其父親為賓夕法尼亞州居民,為美國海岸警備隊官員;其母親為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居民,是一個馬里蘭區美國地方法院的辦事員。此外,他亦有一位律師胞姐。
到了1999年,斯諾登舉家搬遷到馬里蘭州埃利科特市,在那裡他在安妮·阿倫德爾社區學院學習電腦,以獲得必要的學分用以獲得高中文憑,但他沒有完成課程其後他獲得普通教育發展證書。
2004年5月7日,斯諾登自願加入美國陸軍,同時希望最終能參加特種部隊。他說:“我要爭取參加伊拉克戰爭,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人,我有責任,幫助人們擺脫壓迫”,但僅僅幾個月後,他在訓練事故中,折斷了他的雙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后来他曾在国家安全局设置于马里兰大学的一处隐蔽设施担任警衛。在此之后,他又在中央情报局(CIA)担任与信息技术安全有关的职务。
200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電腦网络安全,并给予其外交身份掩护。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國駐日美軍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NSA)设施,为一家私營承包商工作。[10]
前往香港之前,斯諾登與他的女朋友住在夏威夷歐胡島維帕(Waipahu)。[10]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13][14]他约有$200,000美元的年薪,与女友一起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10]儘 管如此,在6月10日他被以“違反公司道德和企業政策”解僱後,他的雇主對這種說法存疑。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優先採訪了斯諾登,並報導了斯諾登的爆料。他後來寫道:“有可能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使用的是按比例分配的數字,或者可能斯諾登談到的是他在戴爾公司時的上一份國家安全局工作的薪水。”
《卫报》形容斯诺登对隐私的价值怀有强烈的热情;他的笔记本电脑上附有支持互联网自由组织的标签,包括電子前哨基金會和Tor。[10]尽管他说自己曾“相信欧巴马的保证”,但还是在2008年大选中将选票投“给了第三党”。[15]政治献金记录显示他为荣·保罗的初选进行过捐赠。[16]
向媒体透露 PRISM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2/Verizon_court_order_FBI.jpg/220px-Verizon_court_order_FBI.jpg)
![](http://bits.wikimedia.org/static-1.22wmf7/skins/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由愛德華·斯諾登洩露給“衛報”的絕密文件,原本將於2038年4月12日解密。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10]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10]
斯诺登解释了自己披露这些文档的理由,说自己“愿意牺牲掉这一切(工作、收入、女友)(把真相告诉世人),因为美国政府利用他们正在秘密建造的这一庞大的监视机器摧毁隐私、互联网自由、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的行为让他良心不安”。[quotes 1][18]
斯诺登的身份是出于他本人请求,在文档泄露后数天由《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公开的。他解释了放弃匿名活动的原因:“我不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quotes 2][10]他表示自己钦佩泄漏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和泄密给维基解密的布拉德利·曼宁,同时“细心地挑选了外泄的文件,确保都是关系公共利益的材料。许多材料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我没有泄漏。伤害人不是目的,揭露真相才是”。[quotes 3]
2013年6月17日,英國《衛報》再公開由美國中情局前職員斯諾登取得的情報資料,指2009年倫敦舉行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倫敦當局利用特設網吧,於電腦安裝軟件程式截取電郵及監控資料,又入侵手機保安系統,監視與會各國領袖及官員通訊和電郵文件。[19]
寻求庇护
斯诺登表示之所以来到香港泄密和接受采访是因为香港有保护言论自由和异议者人权的承诺,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抵抗美国政府势力的地方,而且自己 “有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寻求庇护的倾向”,[quotes 4]并说冰岛是理想的选择。[9][10]冰岛的一家言论自由倡导组织——国际现代媒体协会(IMMI),已经发表了一份声明,为斯诺登提供法律建议和获得庇护的援助。[20] 然而,冰岛驻华大使 Kristin Arnadottir 表示,冰岛无法为斯诺登提供庇护,因为该国法律要求庇护申请人必须身處于冰岛境内。[21]
6月1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斯诺登 “快要用光现金”,而《衛報》的 Even MacAskill 称,由于香港酒店的昂贵开销,“他的信用卡很快就会超出使用限度”。斯诺登居住的美丽华酒店宣布斯诺登在当日已经退房。[22][23]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建议斯诺登主动离境,或者等待被引渡出境。[24]
据报道,俄联邦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方愿意在斯诺登提出申请后进行有关庇护的讨论。[25]
2013年6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 刊登斯諾登專訪。在专访中斯诺登说自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一直在入侵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政府及私人機構、政商界人士和學生以及内地一些目标,但斯诺登说他提供的资料未包含关 于中國軍事系統的资料。[26][27]还说他没打算离开香港,准备在香港的法庭挑战美国政府。
斯诺登称自己既非英雄也非叛徒,并披露以下内容:
- 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范围包括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个人及机构;
- 美国向香港施加外交压力,威逼港府将他引渡返美;
- 香港的法治将保护他免受美国压迫;
- 他一直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2013年6月18日,斯诺登已通过中间人士向冰岛发出了申请避难的非正式请求,冰岛政府也证实已经收到斯诺登的避难请求[28]
美國
美国国家安全局已向美国司法部申请对斯诺登的行为进行犯罪调查。国家情报总监James Clapper说,斯诺登的“鲁莽的披露”已经在媒体中造成“显著的错误印象”。[29]在斯诺登的身份公开前,美国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Mike Rogers对告密人的评价是“我绝对认为他们应受到检控”。[30]
斯诺登的雇主Booz Allen Hamilton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他的行为是“令人吃惊的”和“对我们公司的行为准则与核心价值和严重违犯”。[13]
1971年向《纽约时报》透露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丹尼尔·艾尔斯伯格说斯诺登“为这个民主体制做出了巨大的,无法估量的服务”,并说自己等了数十年才看到“这样一位真正准备好以公民身份为他的国家冒生命危险的人,显示出战场上的人们该有的勇气”。[31]
斯诺登身份公开后不久,白宫网站上出现了一则请愿,[32]要求“对斯诺登的任何与披露国家安全局秘密监听项目的犯罪行为或可能的犯罪行为给予完全的,自由的,以及绝对的宽恕”。[33][34]
美国众议院国家安全委员会原主席,共和党籍的Peter King,呼吁从香港引渡斯诺登;香港与美国之間存在引渡协议,但该协议有排除政治犯罪的条款。[35]
香港
香港外國記者會在2013年6月10日發表一篇聲明,表示會密切留意香港政府會否受到來自華盛頓或北京的壓力,限制斯諾登的活動,或限制媒體接觸斯諾登。聲明更稱,斯諾登事件是對香港政府的一大試驗,試驗港府會否繼續捍衞言論及新聞自由[36]。
《蘋果日報》訪問律師何珮芝,後者指香港的政治庇護法例並不完整[37]。對照其他國家的難民政策,最少會考慮三種情況,包括迫害(Persecution)、酷刑(Torture)和殘忍不人道對待(CIDTP,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又以單一系統處理[37]。不過香港政府只接受酷刑聲請,不處理其他的兩類情況[37]。
她相信假如斯諾登以CIDTP提出申請,有最大的勝算,因為可引用美軍曼寧因向維基解密洩密,被控以通敵罪,在調查期間遭受虐待作為例子,顯示一旦被引渡回美國,或遭受虐待[37]。不過,即使斯諾登獲得難民身份,他也不會成為香港居民,更不可以在香港工作,因為香港政府不會提供庇護,只是不會將他遞解出境[37]。
何珮芝相信斯諾登以旅客身份入境,可在香港逗留90天,其間可以自由活動和尋求庇護,直至美國開始引渡程序,被警察拘捕,屆時可能會被羈留至引渡程序結束[37]。這時,即使有國家願意收容斯諾登,他會無法前往該國或前往駐港領事館[37]。很少人像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在被遞解出境前數天仍有機會步入大使館尋求庇護[37]。
香港多份報章於2013年6月11日在頭版報道了此消息,并為此發表了社論文章。
- 《星島日報》社論:洩密者斯諾登選擇香港作為避難所,為香港的言論自由提供了免費宣傳。
- 《成報》社論:美國號稱世界最自由最民主的國度,但從斯諾登揭發出來的「竊聽門」事件看,似乎浪得虛名。
- 《明報》社論:斯諾登藏身香港,其去向肯定會與美國當局展開一番角力,港府嚴格依法處理,抑或順從美方要求輕易交出斯諾登,會成為檢驗高度自治甚至一國兩制的試金石。
- 《南華早報》社論:斯諾登選擇在習奧會結束不久就公開透露事件,時間選擇上耐人尋味。這一事件使中美關係和香港的信譽都受到考驗,尊重公眾權利和自由以及司法制度是香港的優勢,香港也應特別注意其歷史地位和角色。
- 《文匯報》社論:斯諾登事件再次暴露美國政府在人權、自由、反恐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凖,自己暗地裏肆意侵犯人權和自由,卻道貌岸然地指摘別人,充分暴露了美國政府的虛偽、霸道、自私,難免引起全世界的反感。
《南華早報》網站就此事作民意調查,詢問網民會否參與遊行聲援斯諾登,約七成人表態支持。
香港政黨民建聯在2013年6月13日發聲明,指事件已令香港人強烈關注和憂慮,認為特區政府應嚴肅處理事件,保障港人私隱及通訊自由不受侵害,盡快查明是否有人違法,又要求美國政府立即澄清有關指控,如指控屬實則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停止入侵行為。
中国内地
- 《环球时报》发表社论[38],认为美国欠全球网民一个解释。6月17日的社論中又提及,引渡斯诺登,会让香港特区政府失分,整个中国没面子。[39]
- 《新京报》上发表陶短房的评论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和窥探,已经接近失控的边缘[40]。
- 在新浪微博多数用户支持爱德华·斯诺登。许多微博用户反对爱德华·斯诺登的引渡法[41]。
英国政府6月10日发出旅行警示,警告航空业者不要允许斯诺登搭乘前往英国的飞机,因为他“极有可能不被允许进入”该国。[42] 一名外交官还说,任何允许斯诺登进入英国的航空业者将可能受到2000英镑的罚金。[42]
附件
最后编辑: 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