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一姐们一波三折的移民经历!够励志!够催泪!献给移民路上的你我!

如果父母都在身边的话, 按照LZ的条件,国内发展应该更好,孩子可以送出去读高中或大学。说句唯心的话,老天几次三番的阻拦没能打醒你们,40出头的人,还要出来从头打拼,后边的艰难真不敢去想像,给自己在国内还保留条后路吧,不要困难时退无可退。
没有出来就想好退路,就不要出来了。加拿大不是天堂,但那也不是地狱。是金子到哪里都可以发光。要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第四部分------铁臂合围出国路
在等待澳洲121签证雇主提名批准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
2011年9月,Alan给我留言,说南澳的州担保开放了,雅思降到了单项四个六,让我们赶紧去考一下雅思,还能赶上南澳的州担保,这样可以加上南澳偏远地区的五分,就可以递交临签475的申请,475签证只要在当地住满两年就可以转为永居。
移友阿凡达也发给了我这个消息,当晚阿凡达就连夜在网上在线申请了南澳的州担保。
老公此时有些犹豫,因为澳洲的121签证刚刚递交,按照移民局官网的统计,121签证只要满足要求,通过率是百分之九十几,此时如果选择递交南澳州担保,就必须先撤掉已经递交的121签证。
况且,现在立刻报名雅思,能考试也要等到至少一个月后,到时候南澳的州担保人数不知道是否会到顶?就算考出来,也可能白考了。
我当然是希望老公再战雅思,从我的内心来讲,非常不情愿走上买卖雇主的道路,咱就是为了痛恨国人不诚信才想出国,出国的路上留下这么不诚信的经历,无疑是一笔耻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从内心里非常羡慕那些血拼雅思走技术移民之路的移友,哪怕是面对雅思四个7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山阻隔,他们也无所畏惧,老公单位的一个同事仅仅雅思就考了11次,因为听说偏远地区口语打分稍微宽松点,转战长江南北,连续考了一年多,最后虽然没有拿到四个7分,但是均分过了7.5,拿到了塔斯马尼亚州的担保。
家里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就在还没想好该怎么办的时候,南澳政府宣布,今年的州担保人数因为申请人数过多,已经到了CEILING,州担保暂时关闭。
前后就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眼看着南澳的大门在我们的眼前关闭了。移友阿凡达幸运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南澳开放之前,他的口语刚刚复议过了六分。

第二件事:
我向来就没什么安全感,签约CBA之后,我的目光仍然在四处搜寻。通过多伦多的朋友认识了一个当地的中介DAVID, DAVID原来是大陆的内科医生,到了加拿大之后改行做了移民中介,为人极其精明。DAVID推荐我的一个移民途径,迅速的抓住了我的眼球:

DAVID给我推荐的是M省的技术移民,该省是加拿大著名的草原三省之一,神奇的是该省居然还保留着一个古老的移民类别:朋友担保技术移民,我仔细看了M省的官网之后,发现当时的技术移民条件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年龄22-49一样的分数,雅思按照均分来计算,我们拿到了高分,其他的按照M省的要求,我们打到了官网的最高分。就是说,我们在申请澳洲时的劣势,雅思单项分,年龄减分这些在M省统统不存在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的国内申请人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还有这么个类别的移民,国人你懂的,什么事情都喜欢一窝蜂,有个中介跟我说的,目前的移民形势就是哪里的移民项目对国人放开那里就迅速夭折,层出不穷大量涌现的造假和人数太多一般造成了塞车甚至关闭。目前,国内中介的巨鲨还没有闻到这里的一丝血腥。

M省的门槛在于,必须在当地找到担保人作为朋友担保,当然这个任务就由DAVID完成。

DAVID的精明在于,他首期几乎不收费,只是象征性的给他一点,就是说,在拿到M省的提名之前,他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当然他有他的如意算盘,出国是人生大事,事情办成了没有谁会在乎这个费用的。

但是这样大大降低了申请人的风险,就是说,即使没办成,也不用花什么钱。办成了花钱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的头脑里开始飞速的计算。。。。。。。。。

最终还是跟DAVID签约了。

左手袋鼠国,右手枫叶国,咱来个铁臂合围出国路。
 
第五部分--------无法呼吸的夏天
2012年的八月,南京的夏天,2012年,记忆里这是个无法呼吸的夏天。。。。。

春去秋来,到了夏天眼看我们的121签证已经申请了十个月了,同期的申请人早就拿到了袋鼠国的签证,我们的签证还是毫无消息。只好不断的发信催促AMY,AMY的答复永远是请耐心等待,我又向发信给Y总,要求发信去移民局询问,之后的7月我收到了AMY转发的邮件,雇主的提名已经进入审理程序,并且随信发来了移民局的答复,落款签证官是ZARALA,这下总算有了点进展了。谷歌了一下ZARALA,发现是个印度中年女人,心里暗暗觉得不妙,AZ的印度签证官向来以刁钻著称, 尤其是对中国申请人。
接到那个杯具的邮件的时候我还在泰国清迈,是准备回国的最后一天,刚到了酒店打开电脑,看见邮件的标题:很抱歉的通知您,您的雇主提名被拒签了。。。。。顿时呼吸急促,感觉肾上腺素急速增加。定下心来仔细一看,是CBA公司发来的,信的内容很简单,因为雇佣海外雇员的理由不充分,移民局没有通过雇主提名的评估。

接下来是跟CBA公司的一系列的电话,邮件交涉,T总和T总太太得知后也很着急,后来大致搞清楚了一些状况:移民局在批准雇主提名之前,要经过专门机构的的评估,证明本国劳动力市场无法满足雇主的要求,雇主有海外雇员的实际需求才能合法的雇佣OFFSHORE的雇员。现在移民局认为雇主的公司雇佣的理由不MATCH,不够strong,本国的市场完全能满足雇主的要求。

实际上我们的移民申请还没有递交到移民局。雇主的提名阶段就被拒了。

CBA公司的建议是:

1,上诉,他们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应该有把握能上诉成功;
2,撤销我们的移民申请,退还中介费。


但是要求CBA出具拒签信原件的要求被拒绝了。这是我一直无法理解的地方,CBA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拒签是针对雇主的,属于雇主的隐私,所以无法出具给我们,我们认为作为客户我们有权利,也至少应该让我们知道一下真实的原因。这个问题上大家产生了分歧,最后我们选择了退款。

澳洲梦就这样结束了,我默默的退出了注册多年的澳洲的FREEOZ移民论坛和移民澳洲的QQ群,心想除非奇迹出现,今生再也没有可能踏上澳洲的土地了。

远在澳洲,已经登陆的阿凡达知道了此事,在QQ的那端沉默了半天,打出一行字:可惜了,本来可以来南澳的

在清迈的神庙里,游客们都在神庙的神幅上纷纷留言,写下自己的心愿,我面无表情的排在队伍的尽头,在神幅上写到:God,Don't hate me。。。。。。。。。。。。

(未完待续)
 
第六部分------峰回路转的驿路枫情


澳洲梦破灭了,一时间失去了方向。这时候想起来还有DAVID这个救命的稻草,之前因为觉得澳洲121比较有把握,跟DAVID好久没联系了,现在得不断的催David快点办事。每晚北京时间十点半是David在多伦多的上班时间,只要看见DAVID的QQ头像上线了,我才稍微安心点,要是有几天,DAVID的小企鹅头像是灰的,我就不免心惊胆战,生怕这厮又来个不见踪影,消失在大洋彼岸。

2012年8月的一天,习惯四处在移民网站闲逛的我在加拿大家园网看见老熊发的一个帖子《移民加拿大M省的大好机会》,要是平常我肯定会认为这是中介发布的软文,那天不知怎么鬼使神差打开了这个帖子-----------

M省海外招募计划,M省移民局即将赴上海进行海外人才招募。
Strategic Recruitment Initiative是M省一个极为特殊的移民类别,但是在中国移民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是移民国家为了吸纳移民的举措,会不定期的去海外宣传招募,实际上就跟保险公司打广告拉人一个道理,中国人之所以闻所未闻,是因为加澳几乎从来不会来亚非拉国家拉人,所谓的移民紧闭那永远是针对中国人和印度的,就在去年澳洲技术移民制定极为严厉的标准之后,移民部长还跑到南非,英国去大做广告,满脸堆笑欢迎白人来到澳洲,遗憾的是英国媒体并不领情,把澳洲移民部长讥讽为来自澳大利亚的鳄鱼。所以M省来中国招人也实属千古奇闻,百年难遇。不仅是第一次,几乎能肯定也是至少二十年内最后一次。

闻道了猎物的味道是非常兴奋的,直觉告诉我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官网上查询了一下,只剩下一周的时间就截止了。我立刻在老熊的帖子里跟了个贴,公布了一个QQ群号,事实证明中国人扎堆的能力惊人的强大。。闻到血腥的鲨鱼纷纷聚拢,不到两天的时间,这个QQ群就到达了100人的上限,其他不断要加群的只好另外建群。

M省官网需要的材料工作学历证明,简历,都是现成的,都是从澳洲CBA公司刚退回来的,正好派上用场。第二天,我们就立即在线申请,之后收到了一封问卷,上面有六个问题,大致是为什么选择M省,有什么计划之类的,六个问题回复之后,下一步是收到回复要求上传证明材料到官网指定的邮箱。

一百个人的群里,只有一半的人在截止日期之前递交了网申,其他的人因为没有雅思或者没有学历没来得及翻译之类的各种原因没有递交,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步骤,M省根据申请人的情况,符合条件的发面试邀请,大致时间是一周后。

到了面试邀请发放的时间,QQ群里凌晨三点开始就不断的有人报喜,收到邮件的费兴奋异常,其他人眼巴巴瞅着沉默的邮箱,羡慕的看着其他人不断报喜,我和老公也等在屏幕前,我心里默默祈祷GOD PLEASE。。。。。

早上醒来打开邮箱,还是空空如也,我收拾好上班,出门到了地铁站,手机铃声响起,传来了老公的声音:老婆!我们收到邀请函了,9月14日上海和平饭店参加面试!

走在人潮汹涌的拥挤的地铁通道里,我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我预感到即将开始一段风雨兼程的征程。。。。。
后来面试的时候才知道,这次M省的有效申请一共有八百多人,选上面试的是四十个。
(未完待续)
 
第七部分------过关斩将的驿路枫情

Strategic Recruitment Initiative中文翻译是战略雇佣邀请计划,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名字。后来我在苏联潜艇电影《K19寡妇制造者》里看到了M省的Winnipeg湖,当时M省是作为北约在白令海峡的战略基地,不知道是否和这个有关。当然现在你在M省的官网上已经找不到Strategic Recruitment Initiative这个名字了,2013年M省再次修改和提高了这个计划的要求,已经不向所有申请人开放了。

关于是否是战略基地这个也有可能是我作为潜艇片爱好者一厢情愿的想象,不过我们接下来的征程更像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杀出招募海选的重围之后,才是真正的站到了角逐的战场上。我们知道以前我们虽然折腾了两年,实际上都在外围瞎转悠,这回才是真正进入了核心圈。接下来的闯关才是真正实力和水平的较量。


我们非常认真的准备了面试的材料,仔细研究了M省本地的政策,行业网站,经济发展年度分析,加拿大行业数据网站,同时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OFFSHORE投递了应聘M省的几家当地公司。

面试之前,我退出了百人的QQ群,另建了一个收到面试通知的QQ群,这个群当时有十几个人,大家互相介绍之后,了解到了M省招募的形势,大家对2012年加拿大的技术,商业移民全线关闭,移民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挤上这艘战船感到庆幸。同时大家感到惊魂未定的是,还要继续面对接下来更为严格的挑选。这时原来的百人QQ群里,那些没选上的人心情非常失落,也有些人愤愤不平,要自己去和平饭店直接霸王面试。更有甚者怀疑我们选上的人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准备好如此齐全的材料,准备好好提醒一下M省移民局仔细审查。

看到百人QQ群的乱象丛生,已经上船的人不由得一声叹息。我们18个人共同约定,坚决摒弃中国人的传统窝里斗的恶习,十八勇士共同闯关,真诚相待,互通信息。QQ群里大家纷纷表态众志成城,向Winnipeg进军,当时非常有十八怒汉勇闯夺命岛的感觉。

看了以下这串长长的名单你就知道,曼省招募的不仅仅是中国国内各个行业的精英,这些人就算放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也是颇有杀伤力的一群人。我们这曼省招募的十八个闯关成功的勇士建立的一个QQ群,以下是了解到的群友情况:

REBECA, 北大生物科学工程学院博士,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小海葵 英国硕士伯明翰大学硕士,目前在微软上海公司
MEGGIE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 飞机机械维修师,
风继续吹 浙江大学硕士,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
KING 中科院 稀有矿物研究所 研究人员
麻薯MM 上海经济计划局公务员 法国留学海龟。。。。。。。。。。。。。。。。。。。。

我不禁感叹:在我们的祖国经济迅猛发展,GDP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我们国家的精英们却纷纷用脚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未完待续)
 
第八部分-----一路风雪温尼伯

M省的面试要求是配偶也要参加的,我为老公这次面试特意选了一件SELECTED的衬衫,希望能选中。我们夫妻俩平常为了省事加上也不需要社交,常年都是菜农和大妈的造型,这会要真正走上前台,进入大使馆参见外国使节了,也不能太马虎了。
带着紧张兴奋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和平饭店,看到饭店十七搂的大厅里,坐着等待面试的几个人。这时候我反而感觉很镇定和放松,看着饭店豪华的巴洛克风格的吊灯默默的发了一会呆。。。。。。
面试进行的非常顺利,移民官CLORE是个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阿根廷人,非常和蔼可亲,看到我们精心准备的COVER LETTER,整整齐齐的目录,大额的存单证明,貌似非常满意。我们夫妻两平常几乎不用口语的人那天都表现不俗,口齿流利,侃侃而谈。甚至还开了几个玩笑。更巧的是CLORE看了老公的简历之后,说她们现在正在用的办公系统是老公的公司的刚刚发行的产品。。。。。。
CLORE显得很高兴,连声说了好几个impressive!impressive(印象深刻的)!
面试结束后,会议厅还有一个简短的说明会。M省的省长 Greg Selinger 对我们进行了简短的讲话, Greg Selinger头发花白,带着金丝眼镜,看上去就像个从一百年前来的英国绅士,进行了按照惯例的欢迎致辞后,我记得他说过了这些:

若干年前,我们的祖先冒着战火,穿过大海和沙漠,从世界各地来到加拿大,建设了这个民主自由的国家,。。。。。
你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你们懂得这个使命对你们今后生活的巨大意义。。。。。。
我们的故事是不同的,而我们的命运是血脉相连的。。。。。。
若干年后,你们的子孙后代会感激你们曾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总算挤上了M省的战船,剩下来就是等待提名邀请函发放后正式递交提名申请。大家在群里焦虑的议论等待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平静,冥冥之中我感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我不断的奔跑,使我一路走来如有神助,我隐隐感到M省的船票已经如在囊中了。

而且,我还有更大的目标,百步穿杨还不够,我还要一箭双雕,连下双城。。。。继续征战2013年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加拿大联邦经过2012年的关闭所有类别的移民之后,不断的有消息放出要在2013年1月重新开启,按照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允许联邦和各省两边都申请的,我们可以一边等M省的结果,一边准备联邦的材料。实际上全球成千上万的的申请者已经等在了联邦的门口,为了减少申请人数,到时候联邦一定会出相应的对策限制,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材料要求虽然还没有出台,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极为灵敏的嗅觉在各个微博 facebook TWITTER上反复寻找蛛丝马迹。

家里又出现分歧,折腾移民两年多了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老公觉得M省应该很有把握拿到提名,他对我们是否还要征战加拿大联邦技术不是很有信心。于是一天的晚上出现了以下的对话
----------------老婆,如果我们M省提名和加拿大联邦都失败了该怎么办?
----------------那我就让娃出去当小留学生,我去陪读,我不信双脚踏上加拿大的土地我还没有办法留下来。
-----------------那万一小娃拒签了呢?
-----------------那就等娃大一点中学留学出去
-----------------那娃要是一直出不去呢?

----------------那就等我百年之后,让娃把我的骨灰撒到加拿大的五大湖去



老公惊恐的看着我,仿佛我的眼中冒出森森寒气,让他后脊不由得一阵发凉,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被传说中聊斋的女鬼给绑架了。沉默了一会,老公说,那就再考一次雅思吧。

我也毫不客气,扬起马鞭,狠狠的抽在这匹筋疲力尽的战马身上。。。。。。。

-------------------------你只许前进,不能后退!不需要你问为什么,你也不需要知道要去哪里


为了抢得先机,有更大的几率,又有了上次M省招募计划的成功经验,我们快马加鞭,精心计划了联邦的2013申请,此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机警的猎人,熟悉了地形和猎物的特征之后,反复侦查,在猎物即将出没的隐蔽地点蹲伏守候,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等待着。。。。。。
 
第九部分———击星扶月澳洲之路
2012年十月到2013年的春节是非常忙碌充实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断的有进程更新,在焦急的等待中的我们很快拿到了M省的提名邀请函,递交提名申请后在一月份收到了通过提名的通知,随后递交加拿大联邦,顺利签收,总之那段时间经常收到的邮件都是dear,congratulations开头的。感觉咸鱼翻身,春风拂面了,呵呵。

当然准备这些移民文件是非常繁琐的,各种表格,证明文件,都要有理有据,真实可信。加拿大对递交移民材料要求很严格,不合格的还会退料,而且是邮局平信退还给你,光是加拿大到中国平邮路上有人就走了一个多月,才知道退料了。M省的移民群里大家都在纷纷抱怨申请材料太烦人。只有我干起这些琐碎的事乐此不疲,囧囧有神,是的经过了那么久的痛苦无奈的等待,这点小事算得了啥子。当然在此感谢下一直帮我做过很多公证材料的小石小叮小桑等各位,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不少复杂的材料,在此一并谢过。

加拿大联邦那边的移民新政却一直没有消息,讲好一月份开闸的,又说会推迟到三月,三月又说可能会再等,好在M省提名拿到了,基本就是一只脚踏进加拿大了,除非有非常严重的作假,这类提名的通过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春节过后,我就放心大胆的从单位辞职了。虽然联邦那边还是要等,the only question is 0f when 也算是比较有把握了。

2013年三月初的一天,应该雅思出成绩那天,一年多没联系的澳洲中介alan给我留言,说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州担保开放,我们的职业只需雅思四个六就可以申请。没来得及回复alan, 我赶紧去查当天出来的雅思成绩,屏住呼吸打开官网,雅思口语6.5,写作6,听力8,阅读9,一边赶紧打电话给老公,一边心里想这菘人尼玛,平常虽然一副松包样子。关键时刻还真能变废为宝,雅思四个六有了,就够了申请NSW的州担保资格。这边回复了alan,alan也爽气,让我们先不要给他钱,等拿到邀请函再说。回头顺便看了下邮箱,距离跟alan2010年签约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了。

激动了好一阵子,没想到南半球居然还有戏,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定下心来再仔细一看,心里又凉了半截。。。。。。

NSW是澳洲最大的一个州,就是悉尼所在的州,总共两千万人的澳洲,NSW人口就占了七百多万,这也是澳洲经济最发达的州,所以申请NSW的人数一直是最多的,竞争也最为激烈,为了避免申请人数过多,2011年开始,NSW采用了EOI系统,把所有的申请人放进人才库池子里,按照申请时间和分数还有主观因素来挑选,简单的说以前是分数够了肯定能申请到,六十分及格,现在改成择优录取了。。。

这下就又杯具了,NSW州担保条件虽然放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几何数量倍增的申请人数,在这些申请人里我们并没什么优势,年龄雅思加在一起55分,虽然够了入门人选,但在申请人里就算个垫底的,在拒签率奇高的新南威尔士州,我们真可谓是沧海一粟。。。。。。

怪不得ALAN不肯收我们的中介费。。。。。



澳洲啊澳洲,曾经以为此生再也不会踏上的南半球的土地,曾经让我夜不能寐魂牵梦萦的地方,本打算永远不提的五雷轰顶的拒签经历,此时却又像个魅惑的幽灵出现在我面前,诱惑我,却又抓不住,让人无可奈何又欲罢不能。



做了十年澳洲移民代理的ALAN还是比较冷静,他说肯定值得一试,申请人数虽然多,但是NSW是大省,名额也比其他省多。要命的是ACS职业评估刚刚过期了,之前也没想到澳洲还有戏,没想到去续评一下的,这下重新评估,还要至少两个月,到时候不知道担保名额还有没有了,不管了,事已至此,先一步步来吧,好比西天取经,总要完成九九八十一难吧。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第十部分—————击星扶月澳洲之路续


Some say that our lives are defined by the sum of our choices.有人说,我们的人生由自身不断的选择所决定。

But it isn't really our choices distinguish who we are.但真正让我们独一无二的不是那些选择,

It's our commitment to them.而是我们为选择付出的努力。澳洲的申请在ALAN的帮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后来很快受到了州担保通过的邀请,但是我也不敢太高兴。实际上我一直不敢对申澳成功抱太大希望,太尼玛赌RP了。实际上我一直在刻意的回避一切予澳洲有关的信息。每天我的日常生活还是混在M省的几个QQ群里,幻想登陆M省的生活,M省是加拿大著名的狩猎基地,幻想有一天能跨上骏马,背上猎枪,夏季在茫茫草原上追风逐月,冬季在美丽的温尼伯湖上支个帐篷在漫天飞雪中冰钓。我每天就在这样的白日梦中等待着。
在等待移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在我脑海的一句话就是:如果移民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付出了那么多代价和努力,做了那么多黄粱美梦,单位亲友都知道我们准备移民了,但是移民的结果还是遥不可及,万一失败了,最后如何面对那种结果?作为70后,固然在经验和资金上相比80、90后有优势,但在年龄上,相比之下就只有劣势:70后没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和等待时间。在移民这条路上,有太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你辛辛苦苦地准备了一个计划,突然某天澳洲政府抽风,来了个新政,自己的职业没了或评分标准变了,那你之前的所有计划就毁了。原来还有机会努力一把的,现在一下子就变得遥不可及。如果是年轻人,还可以静观其变,说不定等个一两年,政策又有调整,自己的职业又上去了。又或者熬职业年限,积累工作经验。但对于70后来说,工作经验已经熟透了,能加的分都已经加满了,再要拼,就只有拼雅思炸7甚至炸8了。把自己的下半生绑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上,甚至一个考试上,不觉得太冒险,甚至悲哀吗?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在作出一个理智的抉择时,尤其这个抉择影响的不仅仅是你个人,还有你的家庭,必须非常谨慎!越是重要的决定,越是需要考虑各种情况,甚至考虑一旦失败怎么办?因为,中国的矛盾,说到底,是过多的人口和过少的自然资源的矛盾。我们从来,就没有比在动物时期的生存状态,有什么进步。实际上,我们都不认为中国真的会崩溃。相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社会的生态系统足够复杂,复杂到什么断裂了都不会让系统崩溃,大不了reboot就是了。比如,中国一定会越变越好的。只不过,最近的几十年会比较难受,要被收割羊毛的中产阶级尤其如此,我们作为食物链的底端,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会更多。但是我们不能等待,也没有时间和机会等待,就这么一杆破枪一匹老马,和众多的8090后同场竞技,而且我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闯关任务,所以你说我不要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五月份的时候,加拿大联邦移民局传来不好的消息,因为2013年的移民配额减少,中国籍的申请人审批时间都需要延后,至于什么时候进入程序不好说,很可能要到2014年才能登陆。我不想等待,因为按照加拿大的的提名政策,拿到提名之后可以办理工签先登陆,只不过暂时不享受福利待遇,经过考虑之后,决定由我带孩子先去M省登陆了。但是澳洲的进程很快,出乎意料的顺利,接下来的每个步骤我几乎没注意到就到了最后阶段,没有补料也没有背调,很快就预约体检了。就像MIBIII里独角兽格里芬说的,在那一刻,所有的因素都推动着那个必然的结果。


2013年的6月18日,人类历史上普普通通的一天,对我们全家来说,那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我们准签了。当时收到准签信的场景说实话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脑子里一片混乱,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问了好几次ALAN 这个是不是真的,记得ALAN懒得理我,发给我一个大大的白眼。。。。。。后来GOGLE了一下VO的资料------TEAM6,我们被分到了传说中的天使之组!
 
第十一部分(结局)---------通往应许之地论坛上有人把移民比喻成一场痛苦的飞行,究竟有多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当然咱是个衰人不跟那些含着勺子出生的人比。自从和移民这件事扯上之后,在整个2,3年的大好年华里,对移民的感觉就只有一个:痛苦。现在把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做个回忆吧。1. 自打办了移民之后,在等待签证的将近三年时间里,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决定,譬如买房子,买车子,换工作等等,都要考虑拿到了移民纸后,如何如何。此乃痛苦之一。我们经济条件一般,再买套房子自然是要贷款,房子没供完,又要移民,决定自然难下。准备买辆车,省得老带着娃挤公交。车子一落地,是马上贬值的玩意。这移民纸,参照网友的进度,也不知道啥时候,说不定刚买了车移民纸就下来了。虽然决定还是不买房不买车,又是一番思想斗争加上家里的吵架无数。还有工作一直想换,还有项目想和朋友一起做都无法正常的进行,甚至其他小事例如房子是否重新装修一下,是否买个像样的冰箱,娃的课外补习班是否继续报名,就更多了。此时的痛苦就在于,移民的事情悬而未决,在接近三年的时间里,像一个魔咒一样,影响着你的生活。这三年可以说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三年,无论从事业,家庭等各方面来说。

2. 为了说服老公移民,同时也给自己作出移民的选择更多的理由,总找出种种国内的弊病,啥事都看不惯,尽管自己移民前也只是去国外出境旅游了几次,也总是把网上看到的,自己碰到的,最后归结到国人素质如何如何,事事看不惯。自然也就烦恼多了,莫名其妙的成了“愤青”。此乃痛苦之二。痛苦的还不止如此,万一签证没下来,还是得做好两手准备,国内的日子还是得正常过,只好又不断的找各种国内还是很美好的理由,白日梦做了一圈还要回到现实中,那种精神上由奢入俭的过程那是神马滋味各位自己想象一下。


3,签证下来了,又面临加澳两国的选择,各有利弊,难以取舍,此乃痛苦之三。当然我也知道这样说有点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论坛上还有大批前仆后继没有上岸的同学,岸上的滋味和水里很不相同,这个我也深深的体会过,更何况还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断上演神奇的故事做背景。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两国都拿国籍基本不太可能,代价太大,但是两个国家的签证都是付出心血得到的,哪个也舍不得丢。只好先去澳洲登陆,明年再去加拿大短登一下看看能否拖个几年再说。

说移民是个痛苦的过程,可能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选择是痛苦的,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痛苦。最后既然选择了远方,彪悍的人生也不需要太多解释,,咱就留给世界一个彪悍的背影吧。

一路走来,跌跌碰碰的。到最后终于办成,省了几万块中介费倒是其次,关键是我们建立了一点信心,很多事情看上去很难,但只要你咬紧牙关过了,那日后即使遇上更难的事情,起码在心理上就不会未战先退。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God never promise give you all of that,but you will know you really worthy 。

接下来,我们就准备挥挥衣袖,不说离愁,踏上那片未知的国土,准签对我们来说,既是the end of begining,又是the begining of end, 我们仍旧在披荆斩棘的路上,还有雪山未越,大河未过,巨龙未斩。但是我知道,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世界,仍然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全文完)
 
我为什么要移民(插播)
写到这里很多朋友都纷纷追问我移民的原因,是什么样的原因和动力能让我坚持到现在?是的我有话要说,既然做了励志姐咱就把励志进行到底。

是的,我也在国内确实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过非常离奇的经历,见到过人情冷暖,体验过世态炎凉,体验过身居要职时周围谄媚的笑脸和在低谷时冰冷无情的挖苦。但是我不想评价,也不想去深度分析,因为那个不是我移民的主要原因,我不想在我离开大陆的时候是心怀怨恨的离开,我相信上帝所有的安排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

曼德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被问到是否会报复以前关押过他的狱警,他说,在我离开监狱的那一天,我就知道,如果我带着仇恨离开这里,那么我的心灵实际上仍然在狱中。

一个人再难,也要培植仁厚的心地,怀着向上的、阳光的心态。如果因为劫难或挫败,因为承受过恶意或摧折,就痛恨一切,那心地就会阴暗,心胸就会狭隘,那人生才是真正走到了无边的黑暗的隧道或者走不出去的死胡同了。如果这样,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和上帝最大的惩罚。

人生是那样的难以言喻,有时候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自己的人生的每一步到底意味这什么,就像我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接受了这么一个自己都觉得难以完成的任务,没有想到澳洲的大门关闭之后我还有通向温尼伯的道路向我打开,我也没有想到在通往加拿大的道路上最终来到了澳洲,没有想到没写过超过五百字作文的我,第一次拿起笔惊奇的发现自己是那么能写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围观,更没有想到咱大妈居然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励志姐纷纷求交往。。。。。。。。。。。

人生之丰富,言语难以形容,但是没有尝试过,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峰回路转,什么是别有洞天,什么是柳暗花明什么是山重水复。

实际上我也曾经是在国内无所事事饱食终日混吃等死的一员,国内做着狗屁不是的工作,每天都对自己这样混混沌沌的状态赶到厌烦,年近四十才发现自己少壮不努力现在一无是处马上面临中年危机。但是我需要发现未知的更新的自己,我不知道我的体内还有多少能量多少极限,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更为广阔的天地去试去飞翔,移民的经历给我上了最为重要的一课就是:等待,忍耐和坚持。为了梦想追逐的过程,超过了结果本身。

有的时候上帝给我们每个人的试卷实在是太难太难,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坚持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有的时候前方没有方向,后面追兵在不断的赶来,我们只能狼狈不堪的奔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我已经尽力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请问那是不是你的借口?你有没有认真的问问自己,你真的尽力了吗?真的尝试过所有的办法吗?真的努力到了自己的极限吗?你有没有在坚持不了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有没有在没有方向努力的时候再努力一下?因为最后的成功就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下面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败选之后的演讲内容贴在这里,激励大家也激励我自己:

When you hear people saying or think to yourself, "If only, or, "What if," I say, please, don't go there.
  
如果你听到别人说,或者你自己曾经这样想,“如果某件事没有发生”,或者“要是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么我会说,请不要这样设想。

Every moment wasted looking back keeps us from moving forward. Life is too short, time is too precious, and the stakes are too high to dwell on what might have been.
  为往事叹息,会阻碍我们前进。生命短暂,时间宝贵,沉湎于空想的代价实在太大。

Wecannotletthismomentslipaway. Wehavecometoofarandaccomplishedtoomuch.
我们不能够让机会错失,我们期待得太久,奋斗得太长。
Now, the journey ahead will not be easy. Some will say we can't do it. That it's too hard. That we'rejust not up to the task. But for as long as America has existed, it has been the American way toreject "can't-do" claims, and to choose instead to stretch the boundaries of the possible throughhard work, determination and a pioneering spirit.

而今,前路并不平坦。有人说,那太难了,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不可能梦想成真。但自从美国诞生以来,我们就有一个美国式的对“不可能”说不的方式----通过努力的奋斗,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尽全力触摸那叫做可能的界限。

It is this belief, this optimism, that Senator Obama and I share, and that has inspired so manymillions of our supporters to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这种信念,这份乐观,激励了我和奥巴马;这种信念,这份乐观,激励了百万的你们,让支持的声音响彻太空。
So today, I am standing with Senator Obama to say: Yes we can!
因此今天,我选择和Obama参议员站在一起说:没错,我们能!


(后记,2013年5月4日,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大门重启,每个职业只有区区三百个名额,翘首以盼的各个移民网上一片哀叹,叫骂声,也有个别人早早做好了加拿大的学历职业评估,在五月四日就递交了加拿大的联邦,我看了不由得会心的一笑,我知道,如果不是澳洲的NSW州担保拿到的话,我肯定是这几个出现在第一赛道的少数人之一)
 
励志贴。佩服。我们也是技术移民,但一切很顺利,递交申请后就一直等着,一年多后让补料时才考雅思、做公证等,很快就体检,就是体检后等了11个月让人很崩溃,每天不停地刷新页面看状态,拿到签证之后,回忆起来,感觉移民不过如此、很简单。看了励志姐的移民经历,真的感觉自己太幸运了,一定不要辜负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来之不易”的PR身份,在这里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