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ZT

生民无疆


1、前面的话
由于一些“历史学家”的偏执与偏心,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怪现象:中国大陆编写的欧洲历史,远比欧美学者自己编写的欧洲历史要光鲜照人,也就是说,欧洲历史,我们的“专家”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评价高出N倍。
比 如,古罗马,在欧洲专家的笔下,美好的东西自然不会遗漏,而屠杀、战乱、夺权、饥荒、无视科学等等,也无一漏网,总之只有客观的陈述;而到了我们的“专家”手中,罗马只有科学、艺术、法律、强大等等,锦上添花尚嫌不足,似乎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祸患,罗马帝国不知会创造出怎样一个伟大的未来。甚至,“专家们”一再不无遗憾地感叹:丝绸之路的没能直接连通“伟大的”罗马,因而使中国与“民主科学”失之交臂。对于中国军队手下败将轻松摧毁罗马帝国,没有一个专家愿意因此做一点对比分析。
再比如,欧洲中世纪,是欧洲人的正宗后裔公认的“黑暗时期”。这时,大部分的王公贵族是文盲,是彻底的粗鄙武夫,欧洲大陆动辄饥荒,瘟疫蔓延,城乡各地臭气熏天脏乱不堪,所谓大城市也不过是中国乡村小镇的规模。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在欧美专家的著作中,俯拾皆是,但是,在我们“专家”的大作中,打着灯笼,也是难以找到的。
又比如,在前些时甚为火爆的《大国的崛起》一书(电视片)中,“专家们” 对于发现新大陆、“蓝色文明”津津乐道,至于为什么是西班牙、葡萄牙首先走向大海,始终一声不吭;至于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就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到底是为什么,“专家们”同样是一言不发。
其实,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不会造海船,更不懂得远程航海技术,仅仅一个小小的地中海,航海权也被阿拉伯人掌握着。长期以来,阿拉伯海盗随意闯入这些欧洲国家抢掠,欧洲国家唯一可做的就是请神父念经祈祷。
西班牙葡萄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恰恰是来源于阿拉伯人。因为此前这里是阿拉伯国家,这里的居住着大量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正是从这些人致富的经验,让基督徒懂得了航海、经商是条好路子;正是依靠这些人,基督徒才拥有了远航海船和水手。当西班牙人依靠这些人致富、变强后,便神经错乱地屠杀“异教徒”,使得西班牙从此百业凋敝,就此衰落。
《大国的崛起》说:英国人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以西班牙衰落了。一个舰队覆灭,就会导致一个国家衰落?那么,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不也就衰落了?舰船没有了,再造就是了;水手没有了,再招收不行吗?问题在于,西班牙因为将能工巧匠阿拉伯人赶尽杀绝了,而基督徒们还没有学会这些。所以,西班牙想不衰落也不行了。
有趣的是,“专家们”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此战之后英国近百年时间根本没人关心所谓“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到了我们的“专家”这里,成为了坚决不谈的“禁区”。
其实,这些禁区,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
我不是一个盲目排外的人,也不是什么学者。我只是针对专家们的“著作”中的一些疑问,在西方人的著作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证明了我们的“专家”的虚伪。
我们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西方,因为我们今天落后于他们。但是,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发酵的产物。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
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是闭关锁国行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一、说说“希腊文明”----子虚乌有


古希腊文明,是指在公元前8世纪--前323年间,被称为希腊人的人们 “创造”的文明。此前的几个世纪,称为荷马时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为“英雄时期”;此后古罗马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

希腊文明时期的希腊,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希腊人的地盘主要在爱琴海两岸的诸“半岛”或者岛屿上。
希腊人分成大大小小若干个独立的“城邦”。说是城邦,实际上是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的联合体,人口不过万儿八千的。他们或农耕或渔猎或商贸,但多以农业为主。为了利益,相互间战争不断。
希腊有两个“超级大国”,为斯巴达、雅典。人们一谈到古希腊,90%是拿这两个“超级大国”来说事,最多的是雅典,因为古希腊的名人大多长居于此。
斯 巴达,是四个或者五个村庄的联合体,称霸希腊时,也不过9000户人家,衰落时仅700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巅峰时人口4.5万人左右。因土地较肥 沃,故以农业为生。斯巴达是2名国王加上长老会议的政治模式。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家族推选产生,权利相等。国王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除非领兵在外,大权始终在长老们手中。
雅典,是4个家族的10个部落的联合体。综合西方各研究者的数据,巅峰时期人口在6.7----17万 人之间,取中间值则是11万左右。因土地相对贫瘠,故手工业和贸易较为发达。雅典是9名执政官(起初是1名,后来是3名,最终为9名)、贵族会议的政治模式。9名执政官由公民会议选举产生,轮流执政处理日常事务。军事上还选出10名司令官。但是,大事由400人议事会或者后来的500人议事会议决。
斯巴达和雅典,其规模相当于我国今天的大一点的乡镇。在管理体制上,与我国解放前的农村家族、村庄没多大区别:平时,族长(或庄主)处理杂七杂八的事务,担当调解员的角色,但凡遇上重大事务,则召开家族会议(各房推举的代表)或者村民大会(每家派一名代表)集体讨论决定。直到今天,我们到不少偏远乡村,还能找到这种影子。
显然,这不过是一种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性质的村民自治性的组织。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独立(这是关键)创造出多大个文明,无异于天方夜谭。最多,比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闹得水声更响一点,但是要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产生出中科院院士,只能是一种梦想。
古希腊运气不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就在希腊的旁边。特别是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西亚,古巴比伦消亡了,亚述帝国兴起;继而新巴比伦诞生,接着出现波斯帝国。这里与南方的埃及、东方的印度、东北面的中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频繁,始终是处于经贸繁荣、科技文化发达的状态。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明确记载:希腊文字就是希腊人模仿西亚的腓尼基字母创造的。这大约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和日文来源于汉字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罗多德还明确记载:流行于希腊的奥菲教义是从埃及传来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稣来自于中东一样,我们熟悉的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等“明星”,本是古埃及人创造并崇拜的神灵。
至 于希腊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早期希腊哲学家所搜集到的事实大部分是从外来的来源得到的----他们的天文学是从巴比伦尼亚得来的,他们的医学和几何学是从埃及得来的,可能一部分是通过克里特岛。”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近些年来,西方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从《荷马史诗》开始,直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有了大量“模仿”西亚文化的内容。
其实,古希腊人从来就承认:“光明来自东方”。《荷马史诗》的编著者荷马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士麦那;希腊诗人阿基洛古是帕洛斯岛人;毕达哥拉斯生于小亚细亚的萨摩斯岛;亚里士多德是斯塔吉拉人;高尔吉亚是利昂提尼人;普罗泰格拉是阿布德拉人;提奥夫拉斯图斯是累斯博斯人;芝诺是塞浦路斯人;特拉叙马库斯是卡尔西冬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是可斯人……他们都是出生、成长于境外,成熟后回到希腊本土发展的“希腊裔”人。毕达哥拉斯、德摩克里特、柏拉图、梭伦、亚里士多德等都有留学西亚、埃及的经历。
古希腊的知识界,是“海归”的天下。
遗憾的是,因为不绝的战争,巴比伦、波斯、古埃及的大量史籍消失了。老师的作品销毁了,而来自穷乡僻壤的学生的作业,因为地处偏远等原因保存下来,故而学生为后世所传颂。

3、古罗马到底有多伟大?---独裁与野蛮
一说到西方,洋奴和汉奸学者们总喜欢说完古希腊,再说古罗马。事实证明,古希腊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文明”,那么古罗马呢?
古罗马直至帝国内战爆发(公元337年),是西方人所谓“希腊化”时期,也就是仍属辉煌时期。这大致相当于我国战国晚期至东晋初,正是我国百家争鸣,并诞生造纸术、地动仪等一系列引导世界科技文化进步的成果的时代。
先说古罗马的的科技、文化。
洋奴们不断夸耀古罗马科技、文化如何了得,然而,严肃的西方学者不仅不领情,而且还爱抽洋奴、汉奸的嘴巴。
让我们学习一下英国著名学者W.C.丹皮尔教授的教导:“罗马人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医学、农业、建筑或工程方面的实际工作,才对科学关心。他们只用知识之流,而不培其源----为学术而学术的源泉,结果,不到几代,源与流就一起枯竭了。除了3世纪后半叶亚历山大里亚的第奥放达斯是希腊最伟大的代数学(注:西方历史学家早就发现:代数学是从中国传到波斯的,而亚历山大里亚属于波斯地盘)著作家以外,没有一个第一流的人物。在罗马帝国头300年间,罗马法的伟大成就登峰造极,但是,罗马政权还没有衰微,科学就显然已经和哲学思想的其他部门一起差不多停滞不前了。知识没有进步,人们唯一的工作只是写些注释和撮要,主要是希腊哲学家的注释和撮要。”请记住:丹皮尔教授是一位典型的持欧洲中心论的西方专家,他为什么如此谦虚呢?
在经济建设上,罗马帝国也是乏善可陈。帝国早期,主要是以战养战,到支撑扩张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殆尽后,帝国主要靠榨取亚平宁半岛之外的土地上的产出实现骄奢淫逸。稍懂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罗马帝国的地盘上,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是西亚和埃及一带,因此,这里成了帝国的钱包和粮仓,而庞大的罗马城仅仅是一个挥霍场所。遗憾的是,帝国当局坚决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只是重视农业。罗马皇帝们一再下令,逼迫北非、西亚等地铲除葡萄种粮食,使得罗马帝国连葡萄酒也没有喝的。尽管如此,罗马帝国还是动不动就闹饥荒。
再说古罗马的政治。
古罗马,洋人历来将它定义为奴隶社会,是一个人性缺失的时代,这一点不假。
古罗马原本是从多瑙河沿岸迁到亚平宁半岛上的几个小部落的联合体,通过发动无数次战争,逐步发展成以地中海为中心、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一是夺取土地,二是掠夺占领地区的所有财物,三是将被占领土上的百姓统统作为奴隶。罗马大军所到之处,百姓要么被杀,要么掳做奴隶。一次性杀死数万人、掳数万人为奴,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其血腥与残忍,无以言表。
尽管罗马人以奴隶劳动果实为生,但是,在罗马人眼中,奴隶还不如牛马,牛马不仅能干活,而且还可以吃它的肉。罗马时代,一次又一次颁布奴隶主可以随时处死奴隶的法律。比如,公元57年,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奴隶主在家被杀,不仅在这家所有奴隶要被处死,而且连已被释放尚未离开这家的获释奴隶也要被处死。罗马人以观赏一个奴隶杀死另一个奴隶为乐,他们观看两名奴隶持剑生死相搏,仿佛当时中国人看斗鸡、斗蛐蛐一样兴高采烈,与当今人们看篮球赛一样的感觉。要说古罗马人有人性、讲人权,只有傻瓜、250才相信。
洋奴学者经常说到罗马法如何如何,罗马有什么民主、法治的基因。
说起来颇为有趣,罗马帝国与大清帝国一样,也有一帮八旗子弟---罗马公民,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干任何事,帝国按时给他们按人头发放粮食衣物零花钱。后来,这帮货们觉得做饭太麻烦,于是帝国干脆改为发放面包。这些洋八旗子弟一辈子只有一个义务----当兵打仗。如果打胜了立功了,还有土地和金银珠宝等奖赏。结果自然与大清八旗子弟相同,变成彻底废物。到了后来,罗马帝国不得不通过赐予“罗马公民”身份,征集“蛮族”男子上战场。蛮族汉子自然不会像罗马公民那么废物,于是政变更加频繁,以致龙椅上坐着的是蛮族人。
罗马看起来还是民主的,它曾经有元老院等类似今天议会的机构,即便是独裁者渥大维也不是金口玉言。一次,渥大维在一个骑士家做客,席间,一个奴隶将一只水晶高脚杯打碎了,主人要将这个奴隶扔进鱼池喂鳗鱼。奴隶向渥大维求救,渥大维劝说,骑士不理,还是将奴隶扔进了鳗鱼池。对此,渥大维也没有生气。
但是,若因此说古罗马讲民主重法治,那绝对是扯淡。
罗马时代,动辄数以百计“元老”(大约相当于今天的议员)被屠杀,以至于这些贵族们活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连后代也不敢要。尽管这些罗马帝国的贵族们,无论谁当皇帝都点头哈腰,但仍然逃不脱被屠杀的命运。所以,过不了多久,元老院就换成全新的面孔。公元前43年,渥大维和安东尼、雷比达联合夺取政权后,大肆追杀政敌,一次性杀死300名元老。尽管元老院是一直存在,但是,大多数时间,元老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因为皇帝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长期呆在其它地方。帝国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元老院被皇帝遗忘,扔在罗马自个儿民主议政去了。
龙椅的诱惑是巨大的。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所谓罗马帝国,可以分为N个朝代。大家为了争夺这把椅子,你刚唱来我登场。有脑袋进水花钱买椅子的;有认干爹继承位子的;有干脆领兵杀进皇宫直奔椅子的;也有前线将领阵前黄袍加身的。无数人为此掉了脑袋,不少人坐上椅子后被人割了脑袋。到了后期,更是内战连连,以至于出现30余人割据称王。中国历史上的大戏,罗马帝国无一例外地,全部上演过。就这样稀里糊涂之中,363年,朱利亚努斯在与波斯作战中负伤死去,不 久,罗马就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3、中世纪欧洲---文盲与武夫的世界
476年,由于匈奴人的不断扩张,以及为躲避匈奴的北欧“蛮族”----日耳曼人的持续攻击下,早已腐败透顶的西罗马帝国覆亡了。从此,西欧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丹纳,以形象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世纪西欧社会:
“蛮族的洪流也就决破堤岸,滚滚而来,一批来了又是一批,前后相继,不下五百年之久。他们造成的灾祸非笔墨所能形容:多少人民被消灭,胜迹被摧毁,田园荒芜,城镇夷为平地;工艺、美术、科学,都被损坏,糟蹋,遗忘;到处是恐惧,愚昧,强暴。来的全是野人,等于休隆人与伊罗夸人突然之间驻扎在我们这样有文化有思想的社会上。当时的情形有如宫殿的帐帷桌椅之间放进一群野牛,一群过后又是一群,前面一群留下的残破的东西,再由第二群的铁蹄破坏干净;一批野兽在混乱中喘息未定,就得起来同狂号怒吼,兽性勃勃的第二批野兽搏斗。到第十世纪,最后一群蛮子找到了栖身之处,胡乱安顿下来的时候,人民的生活也不见得好转。野蛮的首领变为封建的宫堡主人,互相厮杀,抢掠农民,焚烧庄稼,拦截商人,任意盘剥和虐待他们穷苦的农奴。田地荒废,粮食缺乏。(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从六朝到北宋的一个漫长时期,中国人正在实施科举取士,创造唐诗宋词,进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研究武学、律学、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对 比一下,我们是什么感觉呢?)
5世纪中叶,匈奴人在今天的匈牙利一带崛起,四面出击,驱赶得北欧的日耳曼人鸡飞狗跳。匈奴人,原来呆在蒙古高原,被中国汉朝打得满地找牙后,大部分归顺汉朝融入主流,小部分一路西行,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占据当今东欧一代,继续向西向南扩张。在匈奴大军多次践踏、大面积掳掠之后,随着日耳曼人向南方蜂拥推进,三下五除二,西罗马帝国便奄奄一息。
476年,稀里糊涂中,蛮族们让西罗马帝国灰飞烟灭了,西欧就此进入了所谓的“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虽然完蛋了,但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仍一如既往地生活着,而且寿命长达千年。
东罗马帝国完整地继承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皇帝是基督教教主,也是国家政权的主宰。东罗马人读的书,一半是基督教经典,另一半则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东罗马帝国同样继承了罗马帝国热衷于“篡党夺权”的优良传统,几经折腾,7世纪后,东罗马皇帝也是希腊人。遗憾的是,除了房子建得有特色且颇为壮丽,雕塑还算过得去,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同样是一塌糊涂。
一部东罗马历史,除查士丁尼统治时(527 ----565 年在位)有过短暂的辉煌,剩下的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
5世纪,为了少受匈奴人攻击,一次给匈奴首领阿提拉送去14000镑黄金,以后每年缴纳贡金2100镑。
6世纪,在 “蛮族”们(主要是日耳曼人)的侵略、蚕食下,帝国在欧洲地区仅剩下沿海的一些据点。
7世纪之后,就一直处于阿拉伯人的没完没了的“欺负”之中,帝国在亚、非的领土丧失殆尽,沦落为龟缩于小亚、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国家。帝国原本指望西欧十字军能够教训一下阿拉伯“异教徒”,以出口恶气,结果,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却将东罗马首都拜占庭洗劫一空,大火焚烧7天之久,并且将帝国大片领土 予以瓜分。
1461年,仅一隅之地的东罗马被奥斯曼帝国消灭,拜占庭成了阿拉伯国家的都城。当然,东罗马帝国的全部地盘早已变成穆斯林的乐园了。
说来有趣:在文化传承上,这个窝囊的东罗马帝国,是最有资格的代表西方文化的---正宗嫡传的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由于它实在是窝囊得过头了,所以,西方历史学家们宁愿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欧)上多做点文章,也不愿提到它,连“希腊化”的资格都不给它,让人有一种东罗马与欧洲文明无关的感觉。
“十一世纪时,七十年中有四十年饥荒。一个叫做拉乌·葛拉贝的修士说他已经吃惯人肉;一个屠夫因为把人肉挂在架上,被活活烧死。到处疮痍满目,肮脏不堪,连最简单的卫生都不知道;鼠疫,麻风,传染病,成为土生土长的东西。人性澌灭,甚至养成像新西兰一样吃人的风俗,象加莱陶尼人和巴波斯人一样野蛮愚蠢;卑劣下贱,无以复加。(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看一看《清明上河图》,读一读欧阳修、柳永等人的词,放一放宋人发明的焰火,甚至搭乘宋朝商人的海轮到印度西亚做做生意旅旅游,是什么感觉呢?)
“到一五五〇年,英国只有猎人,农夫,大兵和粗汉。一个内地的城镇统共只有两三个烟囱。乡下绅士住的是草屋,涂着最粗糙的粘土,取光的窗洞只有格子没有窗子。(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参观一下故宫、明十三陵、全国各地的古镇,或者陪着徐霞客游山玩水一次,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至于法国,到十五世纪末,国内的优秀人士,所谓贵族只是粗野的蛮子。一五二二年,巴大萨·卡斯蒂里奥纳伯爵写道:‘法国人只重武艺,看不起别的事情;他们非但轻视文学,而且深恶痛绝,认为文人最下贱,所以把一个人叫做学者是对他最大的侮辱。’总之,整个欧洲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人像凶悍有力的野兽一般只知道吃喝,打架,活动筋骨。”(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随便找一部明朝士大夫日记类的作品读读,琴棋书画诗酒山水扑面而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大家可别瞧不起这些蜂拥而来的“野人”,西欧后来的贵族,诸如国王、公爵、骑士什么的,全是这些野人及其后裔。
在这些野人的领导下,中世纪的西欧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生民无疆随后将从多方面予以介绍---坚持用洋人提供的历史资料,拒绝参考洋奴学者写的欧洲史。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教义。我们不妨看看这些西方圣贤说过什么。
古希腊头号圣贤苏格拉底说:“我要对公民们说:你们彼此虽是兄弟,但是神还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神用了金子,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作成的,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统治者应当把这个神谶引以为戒,即: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这就是说,根据神的安排,人类社会被分为金子做的人、银子作的人、铜做的人、铁做的人这四个等级,每个人出生前,神已经确定好分别属于哪一个等级。苏格拉底还说,金子做的人会生出金子做的儿子,银子和铜铁做的人会生相应的儿子。至于苏格拉底经常提到的奴隶,自然是等外品,只不知他认为奴隶是用什么做的。
第二号圣贤柏拉图认为,国家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国家的缩小,据此勾划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柏拉图也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 “四德”治天下的倡导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按照神的意志设计和实施管理的,所以,“我们制定有关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上或行动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见到了就应该起来维护法律向地方官报告。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就应该立刻依法把这个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拒绝这样做,已经有人揭发,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审判。国家里面要设三个监狱:第一个是在市场附近的普通监狱;第二个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将称为‘感化所’;第三个要设在国土中心的某个荒野山区,要用某种果报惩罚的名字来称呼。当他们监禁期满后,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让它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应该把他处死”。总之,谁敢反对神甚至否定神的存在,一定要好好教训他,让他匍匐在神的脚下,或者将他从肉体上消灭。
没有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利用希腊罗马文明的两个致命弱点奴隶制和多神教造就的不重视历史摧毁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开道,那么当今以日尔曼系统的民族为 主导力量的西方文明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西方文明的主导力量日尔曼人也不可能取代希腊罗马人的位置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主导力量。所以说亡国胚宗教基督教确实对西方文明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基督教对西方文明来说本质上还是由犹太人制造出来的一种建立在撒谎和欺骗基础之上的外来的亡国胚宗教。
说到底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和欧洲人的关系和共产主义与中国人的关系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靠利用原有文化的致命弱点取代了原有文化的外来思想,只不过共产主义在中国没能彻底取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形成了共生关系,而希腊罗马文明被基督教彻底摧毁取代,才有了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方文明这一点有所区别而已。同样和中国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去共产化的过程一样,西方文明的真正崛起的每一步都实际上伴随着去基督教化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就和中国一样并不彻底。中国当今的指导思想名义上还是共产主义,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也依旧是西方文明名义上皈依的宗教。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来说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外来的异己宗教,就如同共产主义对中国也是一种外来玄学一样。
更要命的是基督教已经用它的那套来源于犹太人这个亡国胚民族的处女生上帝、三位一体之类不可思议的荒诞故事把自己逼到了不是终极真理就是终极骗局的两难处境里。也正因为基督教的教义荒谬绝伦,所以基督教才会出现那么多教义分歧和论战,比如关于三位一体的论战,历史上因为三位一体的问题是死过不少人的,比如著名的被烧死的塞尔维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如果这个核心教义被否定了,就等于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石。现在看来主张上帝一位一体的上帝一位论肯定更合乎逻辑和理性,也更容易被人理解。但科学和理性最发达的西方文明却始终没有接受上帝一位论,说到底就是因为否定了三位一体,就等于否定了基督教。最强大、最讲究逻辑和理性的西方文明居然被三位一体这种逻辑不通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这就说明基督教是西方文明没有办法解开的一个死结。不是终极真理就是终极骗局,这就是西方文明所皈依的基督教面临的终极难题。
最为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皈依的居然是最为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所制造出来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这实在是对最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自身的一种讽刺。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总统,在就职时居然一本正经对着犹太人编造出来的充斥着上帝六日创世并且还需要休息之类的渎神邪说的神经宣誓,也只能说是一幕滑稽戏。也正因为如此由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所制造出来的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也就是最为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的阿喀硫斯的脚踵或者也可以说是最短的木板即最为致命的弱点。

而且西方文明的这个致命弱点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能由它自己解决的,因为西方文明的成长路径实在太过依赖基督教了,要让西方人承认自己这一千多年来相信的不过是由犹太人制造出来的一场骗局,这从人的本性上来说就是很难接受的。但要不解决这个致命弱点,最为强大、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居然被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制造出来的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牵着鼻子走,对西方文明自己就始终是一个潜在的致命危险。
西方文明在对付远比西方文明弱小的由犹太人的同样不吃猪肉、割包皮的闪族兄弟阿拉伯人制造出来的伊斯兰教所表现出来的手足无措,就间接体现出来了这点。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从伊斯兰教诞生后不久就开始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冲突可以说是现存各大文明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激烈的文明冲突。但因为希腊罗马文明就是被犹太人制造的基督教所摧毁的,而西方文明由于基督教的关系,根本不能从希腊罗马文明因为存在致命弱点而败给基督教这一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例中汲取教训,才导致它现在没有对付伊斯兰教的真正办法这种情况的出现。西方文明单靠自己很难打赢对伊斯兰教的文化战,当年希腊罗马无论比文化、比军事都不知道要比犹太人强出多少倍,可希腊罗马文明照样被犹太人所创立的基督教给毁灭了,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最佳典范。

现在历史真有重演的可能,只有十亿人口的发达的西方世界在对付已经有了十三亿人口的落后的伊斯兰世界时,有比当年罗马人对付基督教更好的办法吗?对伊斯兰教宣传什么自由民主?在目前情况下这等于是在纵容伊斯兰教继续扩张。和希特勒对付犹太人一样搞种族屠杀?这等于是在道德上宣判西方文明的死刑。用犹太人创立的亡国胚寄生宗教基督教对付伊斯兰教?别说基督教就是一个犹太人的原始一神教和希腊多神教混杂出的怪胎,根本就不可能克制伊斯兰教这种真正的纯粹的一神教,而且利用基督教这种原始宗教对付伊斯兰教,西方就得当心还没把伊斯兰教解决掉,自己就先掉进了宗教狂热和忘掉自己的文明真正根基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6、说说欧洲的家族制度---族权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鲁迅等“旗手”们,对中国家族制度深恶痛绝,认定儒家学说为祸首。有“只手打翻孔家店”之称的吴虞先生,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毫无保留地与家庭决裂,不仅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一顿,而且宁可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
殊不知,欧洲的家族制度及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中国差。中世纪的欧洲,同一血缘的人们世代同堂共享财产的现象十分普遍,家族干预其成员的私有财产处置,具有对成员婚姻的决定权,而且家族之间的仇杀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据法国大学者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在整个封建欧洲,当时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在法国,当人们谈到亲属成员时,通常直接称之为 amis(朋友);在德国则称之为Freunde(朋友)。一份写自11世纪法兰西岛的法律文献这样列数家族成员:‘他们的朋友们,即他们的母亲、兄弟们、姐妹们以及以血缘和婚姻维系的亲属’。”
中国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习惯或者风俗,欧洲也不例外。大小领主(即贵族)的后人共同继承、共同使用公共遗产,共同居住在祖传的城堡里,例如博骚家族几代人均控制者普罗旺斯地区的各个伯爵领,虽然这个家族的每一分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都认为整个采邑的统治权是统一不可分的,并且所有人都采用同一普罗旺斯‘伯爵’或‘诸侯’的称号。至于平民百姓,更是重视血缘关系了。在整个乡村,到处都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 “兄弟会”,他们共用一个炉灶、同桌进餐,耕种同一块共有地。

7、说说欧洲妇女的权益
五四以来,不少精英人物痛感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在不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将中国妇女受虐待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矛头直指儒家学说,并持续地进行深揭猛批。
殊不知,自欧洲有文字记载以来,无数证据证明,欧洲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女人高,可以说处境更糟糕。
古希腊最大的圣贤苏格拉底,是这样教导人们的:“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夫”。
著名的柏拉图认为,女人的智商和小孩、奴隶差不多,除了有各种欲望、痛苦和快乐,啥也不懂。
同样著名的德谟克利特则说:“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德谟克利特还谆谆告诫道: “女人不应该动口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少说话对于女人是一种装饰,而装饰简朴,在她也是一种美”。是否发出这一章,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担心基督徒误解。仔细想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我不是教徒,是无神论者,而且坚持信仰自由,客观谈问题,应该不会产生多大的误会。更何况,我写这一章,仅仅是针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这一论调的,因此,我想,即便有偏颇之处,真正的基督徒也会原谅我的。

8、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 之 1
平心而论,对于基督教,我没有什么绝对的敌意。尽管基督教历史上有过不十分光彩的地方,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传教士作过有损中华民族利益和感情的事情,但是这与基督教教义无关。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一门学说,倘若能够流传百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有其继续流传下去的理由。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大教也好,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等教民略少的小教也罢,都有千年以上传教史,均应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给予高度尊重、充分保护。
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它宗教和文化。否定、打压、排斥其它宗教,无疑是愚蠢、无知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方面,少数基督徒表现得很不好。我曾经多次与几位基督徒讨论宗教问题,因为我不赞成他们的一些观点,便有人将我当作“反基”恶魔,说我死后必下地狱。对此,我笑答:我是中国人,即便将来真的下了地狱,也是下佛教道教的地狱,与基督教地狱无关,上帝管不着我。某基督徒坚持只存在基督教的地狱,根本不存在其它的地狱,并声称基督教必将传遍世间每个角落,其它宗教都是邪教,都不值得一提。如此态度,好比一个生意人,想赚尽天下所有的钱,岂不是笑谈!
宗教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比如,《创世纪》中的许多东西,即便是原创,也构不成垄断。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等大量传说。不夸张地说,这些关于人类早期活动的故事,远比《创世纪》丰富、生动。不过是因为当今教育体制的缺憾,许多人知之甚少罢了。
《圣经》,特别是旧约,原本是中东地区的先民们代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和格言、谚语的集合,故事范围也没有跨出中东地区一步。不管专家们研究得如何辛苦,即便考证出伊甸园的具体位置,也只能证明先民们确曾在此生活过,而无法证明上帝来过这里;即便证明确实存在亚当、夏娃,并确定了身高、体重、肤色等,也没法解释四大洋五大洲的多种肤色人类的来源。作为宗教,基督教的诞生晚于佛教数百年,假如上帝真是万能的,是不会等到释迦牟尼传教数百年之后,才降生耶稣的。按照上帝的脾气,也肯定会立即以雷霆般的手段,严厉惩罚杀死耶稣的人类。
只要读者动点脑子,就会发现,《圣经》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当真的。创世纪说,上帝造了亚当夏娃这两个人类始祖,以及豺狼虎豹等飞禽走兽的始祖。好在旧约将一代代记载的还算清楚,从“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一直说到亚伯拉罕。到了新约,也详细列出了耶稣的家谱,而耶稣出生的时间更是“公元”了。我们姑且算这都是真的,而且耶稣的所有祖宗都以千岁计算寿命,那么,人类的历史不过数万年。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至少在中国大地的考古发掘证明,数十上百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人类在活动。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N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生灵在奔跑跳跃。而地球,至少在数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基督教于其他宗教一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教人积善行德的。基督教早期组织,便是以经济互助形式出现的。真正的基督徒,都是道德操守高尚之人,这样的人与事不绝于西方历史。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在看病就医、教书育人方面,做了不少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情。抗战时期,在拯救中国人性命上也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点,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关于基督教也给人类带来不少负面的东西。早期基督徒们为了传教,跳大神、用死去的基督徒的遗骨治病之类的笑话,充斥了罗马帝国。整个中世纪,可以说,欧洲就是在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和当今的个别阿拉伯国家差不多。而且,教会掌握着教育权,但是教会的学校只培养教士,使得整个欧洲遍地文盲,甚至大多数贵族乃至国王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教会也拥有收税权,什一税始终是压在中世纪百姓头上极为沉重的负担。教会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建立了独立教会国家,更不要说教会持续不断组织十字军东征之类的罪恶活动了。所以至今,欧洲人仍称中世纪为“黑暗”时期。
尽管《圣经》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教人积善行德,但是其中的糟粕还是很多的,比如歧视妇女、宣传暴力等等。尤其“耶和华”、耶稣一再强调信徒们只能相信他,使得辨别力差的信徒们极端的排斥其他学说,因此,基督徒们干出了大量的令人发指的罪恶勾当。比如12--15世纪,基督徒们将西班牙、葡萄牙的穆斯林几乎屠杀殆尽,尽管穆斯林统治西班牙葡萄牙时,对基督徒极其宽容。实事求是地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也与此有直接关系。

9、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之 2

元朝统治疆域广大,钦察汗国、伊儿汗国都奉中国为宗主,故流浪于中国大地的基督徒颇多。由于元朝高层大多信奉萨满教、佛教或伊斯兰教,道教也属于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基督徒相反纷纷改宗与基督教有姻缘关系的伊斯兰教,成为当今“回族”成员。
明朝中后期,欧洲的洋和尚,接连不断地进入中国。此时,基督徒们正在大规模地,屠杀西班牙的穆斯林,屠杀美洲、非洲、澳洲土著。中国皇帝向来宽容,只要不胡闹,对任何宗教都不排斥。比如伊斯兰教,明朝皇帝还亲自撰写牌匾,予以褒扬,有现今西安的清真大寺为证。明朝皇帝对基督教也一视同仁,还让洋和尚在朝廷做官。
就这样,到了清朝,洋和尚在中国有了几个固定的传教点,便向罗马教廷报功请赏。罗马教廷开始头脑发胀,欧洲最有学识的人们比如担当着法国 “最高法庭”职责的巴黎大学,他们用西欧思维作出裁决:中国必须绝对服从基督教,也就是必须听他们的。于是他们派出全权大使,找到康熙皇帝,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禁止儒家学说、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不得追祭祖宗,如此等等。康熙帝岂能接受这种条款?结果自然是,将西欧和尚赶出中国。康熙帝从不无端地排外,在北京,始终存在着俄罗斯和尚创办的教堂,也就是所谓的东正教堂。鸦片战争后,在洋枪洋炮的支持下,西欧的洋和尚和鸦片烟一起,开始大规模地涌入中国。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来叙述了。不过,中国不是欧洲,中国人有敢于造反的传统。一次义和团运动,还是把少数胆大妄为的洋和尚吓怕了。即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许多洋和尚还是没敢回到曾经作恶的地方去。
我丝毫没有否定基督教神圣性的意思,也无意反对谁信仰什么宗教,因为每个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但是,我十分反感某些基督徒(这里说的是某些,不是全部)唯我独尊,排斥别的宗教,尤其厌恶他们无视历史事实,将宗教与“发达”联系起来,说佛教、道教甚至儒家学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有基督徒说,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繁荣,这是典型的扯淡。
基督教被君士坦丁确立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帝国不仅没有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且愈加衰落,国内动荡不已,民不聊生,并很快分裂为两个国家。西罗马在被匈奴蹂躏得一塌糊涂之后,很快被蛮族三拳两脚打死,西罗马大地就此进入长达千年、没有白天的中世纪。如果中世纪也叫发达,那么今天的朝鲜人,一定比“上帝” 的日子还要美满!一部东罗马历史,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如果说这也叫发达的1000年,那么,目前被美国占领的伊拉克、阿富汗,也属于发达国家了。
如果说信仰基督教就发达,要么,这段历史与基督教无关,要么,昏暗的中世纪欧洲和可怜的东罗马是因为信仰基督教造成的。倘若这落后与基督教无关,凭什么把今天西方的“发达”的功劳归到基督教头上!
西欧走上发达之路,源于启蒙运动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而启蒙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破除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消除神权。这,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随便翻几本启蒙运动大师级人物的著作就行了。
有基督徒说,信仰佛教的国家,没有一个发达的。这又是典型的扯淡。我只说中国的事情。
佛教是汉朝时传入中国,到六朝时,便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痴迷佛教的皇帝不胜枚举,饱含禅意的名著数不胜数。汉朝打败匈奴,匈奴的残余逃到西方,在今天的匈牙利定居后,一方面打得东罗马年年纳贡,一方面驱赶着上面说的那些野人将西罗马帝国摧毁。唐朝打垮突厥,突厥西逃到里海一带,后来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打得欧洲的基督徒满地找牙,并且消灭了东罗马帝国。中国的两个手下败将,分别消灭了一个基督教帝国,你说中国强大不强大?如果将今天西方国家发达归功于基督教,那么,也应该将这接近1500年的辉煌历史归功于佛教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事情。如果说宗教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达”,那么,这是不是佛教的功劳?反之,在十五世纪末以前,欧洲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基本没有贡献,是不是应该由基督教承担责任?
世界上另一大宗教伊斯兰教起源于中东,信徒主要在西亚、北非。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而且创造了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西方能有后来的科技文化知识,主要是继承了穆斯林的成果。直到奥斯曼帝国中期,欧洲各国无不闻穆斯林而魂飞魄散。
显然,三种宗教的信徒,都曾创造过辉煌,也都曾经历过昏暗时期。
如果仅仅看基督徒今天日子过得不错,就断定基督教有什么特异功能,必然得出极其片面、可笑的结论。
在今天还有不少国家,如非洲某些国家,国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可是这些国家陷入民生凋敝、战祸连连、政局动荡之中不能自拔,难道上帝还有偏心不成?
我认为,除了邪教,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不同的宗教,教义会有所不同,但对于人类而言,都属于精神食粮;而宗教本身,就好比吃饭的工具,有的是筷子,有的是刀叉,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才是正途。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宗教是有国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将各国听命于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会,转变为隶属于各国政府,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国家教会。不管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大地上传教,首先必须忠于中华民族,永远无条件地服从于中华民族的利益。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些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基本常识和概念,而中国的某些"历史学家"长期以来正是靠着混淆这些基本常识和概念来误导愚弄中國民众。这就是关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问题,以及构成"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
考 古学历史学上所说的"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把它们混用)。简单说来:"文化(culture)"是一个属于石器时代范畴的概念,用于专指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包括金石并用时代的原始部落人类遗迹,而"文明(civilization)"是属于青铜时 代范畴的概念,专指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的国家阶段。
其实,从"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英文单词的词源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区别。"文化(culture)"这个单词的词根"cult-"的原始 意义是"耕作",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文化"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农耕"相联系的原始部落时代的范畴的;而"文明(civilization)"这个单词的词根"civ-"的原始意义是"市民",这也同样清晰的表明了"文明"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伴随着"市民"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城市"及工商业相联系的青铜时代的范畴的。(城市city这个单词就是从词根"civ-"的变体"cit-"演绎而来的。)
而"文明(civilization)"的几个主要特征: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城邦),宗教礼仪,等等(雅斯贝尔的定义),正是与工商业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要判定一个文明是否开始了,什么时候开始的,正是按照上述几个标准来核定的,而且是【按照考古发现】来核定的,而不是用什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野史杂书,或者是像什么《史记》之类的晚于考古年代两千年之后的所谓"历史纪录"来判定的。这是一个考古学历史学常识。 可能有人会问我这样一种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西方的标准】来判定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吗?完全可以,但是,"文明"和 "文化"这些概念本来就是西方传来的,不仅如此,整个考古学,历史学的方法体系,都是从西方输入的观念,如果要用我们自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不能再用西方的概念来宣扬什么"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而应该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有五千年神话传说的历史"。
但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倒是有"五千年历史"了,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及中东地区,他们就不仅是"五千年历史"了,起码都是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这样我们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 中国的"历史学家"长期以来正是靠着混淆"文化"和"文明"的标准来误导愚弄民众。比如说把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偷换冒充成是所谓"文明"时代,这样中国的历史一下子就提前了一两千年,甚至两三千年。而在介绍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时候,又用另一种标准,从人家文明开始的正式起点(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出现)严格算起,这样无形中就缩少了中国与那些最古老文明国家间的距离,甚至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中国比这些实际上比中国文明历史早得多的国家和地区反倒还要早些,而实际上,如果按照中国衡量自己的那种标准,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中东地区,起码都是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就是诸如此类的小伎俩小把戏。
顺便说一句,如果要像中国官方那样将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文化遗迹混淆为"文明时代"的话,那么日本根据其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绳纹式文化,也可以把自己说成是"一万年文明历史"。总之西方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打不赢这场文化战。治标必先治本,如果不认识到伊斯兰教实际上正在学习阿拉伯人的犹太兄弟创立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征服罗马帝国的榜样,美国这个当今的罗马帝国就别想找到对付伊斯兰教的办法。同样制造出基督教毁灭希腊罗马后,又制造出共产主义在西方文明内部制造混乱的犹太人之所以始终是西方文明内部的一大问题,究其根源也是因为基督教根本不是真正的一神论宗教,所以看上去无比强大的西方文明始终不能真正同化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西方文明的根本弱点也就在于它相信的是犹太人捏造出来的犹太人自己都不认可的三位一体的冒牌上帝,所以它既不能真正同化犹太人,更不可能击败伊斯兰教这种真正的一神论宗教。
因此要搞清楚当今的罗马帝国美国的前途,恐怕必须先搞清楚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以及基督教的创立者亡国胚民族犹太人的本质。犹太人究竟是上帝的选民还是打着上帝旗号招摇撞骗的骗子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关系到美国的命运。姑且不论美国今天的强大是不是真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其实要按某些人的逻辑,别人也完全可以把埃塞俄比亚之类的国家的问题“归功”于基督教)。如果美国人相信的宗教从根本上只不过是犹太人制造出来的骗局,难道美国真的就能永远强大下去?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不可一世的帝国,凭什么美国就能避免和别的帝国一样的下场?特别是美国还是被一个犹太人这个亡国胚民族牵着鼻子走的帝国?美国真的能撑到没有爸爸的犹太人耶苏重新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天吗?如果这个没有爸爸的犹太人真的能重新来到世界上的话。
实际上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西方文明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被犹太人牵着鼻子走对美国自己都不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美国同化了犹太人,因为美国无法使犹太人相信犹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而是犹太人同化了美国人,众所周知寄生民族犹太人最善于搞买空卖空的金融业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制造业。而本来是以制造业见长的美国却在犹太人的引导下,越来越依赖金融业,这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总之基督教和共产主义的制造者犹太人始终就是西方文明内部的毒瘤,这个毒瘤很可能会恶性演变让西方文明大吃苦头的,金融危机以及骗了六百亿美圆的人类历史上头号金融骗子麦道夫也是犹太人,就是再明显也不过的朕兆。


个人财产所有权,往往最终为家族所掌握。比如,某人想将属于自己的财产卖掉,必须首先售给家族成员。即便是已经卖给家族之外的人,在规定的范围按照约定的顺序,家族成员在偿还已付价钱之后,仍然可以取代买主的地位----这就是曾盛行于欧洲的家族成员享受赎回权的制度。“这种赎回权制度盛行于从瑞典到意大利的各个地区,任何一种习惯制度都不会更为根深蒂固;在法国,只有大革命才将它废除。”
和中国人一样,欧洲人的婚姻大事,也是由家族长辈决定。“在一个个人十分渺小,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里,婚姻(我们知道,婚姻与众多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远远不被视为个人选择的行为。是否缔结婚姻首先是由父亲决定的事情。……亲属们可以干预这类事情,有时候是与父亲联合加以干预,尤其是他父亲不在世时,就更是如此。”
中世纪欧洲自始至终笼罩在家族间复仇的乌云之中。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族长,全体成员听从他一个人的指挥。只要家族成员受到外人的伤害,在族长的带领之下,家族成全体成员将拿起武器来惩罚杀害或者仅仅虐待其家族成员的行为。11世纪,勃艮第两个贵族家族在葡萄收获季节的发生了纠纷,双方的械斗搏杀持续了30 年,其中一方就有11人死于非命。最位奇怪的是,这种家族仇杀行为为法律所认可,例如,在卡斯蒂尔的塞普尔维达,地方法律规定,复仇者只要与原来的受害人拥有同一个太祖父,就可以向杀害亲属的凶手复仇而不认为犯罪。
阅读西方人撰写的西方历史,我们发现:
第一,没有国内专家们写的西方历史那么美好,他们承认西方历史有很多很多不光彩的地方;
第二,在论述到并不那么美好的地方时,作者也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而不像国内某些专家写中国历史那样边写边骂,还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地对古人进行一番深揭猛批。
20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知识阶层风行一时。不知道吴虞、鲁迅、陈独秀等五四干将们研究过没有:谁是欧洲的家族制度的祸首?难道也是孔夫子?欧洲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祖先的?

中国圣贤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还从来没有如此蔑视妇女。
在欧洲文化的另一主要源头《圣经》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如《马太福音》中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这就是说,被男人休掉了的女人,连再嫁人的机会也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宋朝以前,女子再嫁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明朝以后,至多也就视再嫁不够光彩罢了。
直到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妇女的生存状况都是十分可怕的,她们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婚姻由父母或者家族决定,出嫁后必须绝对服从丈夫,而且未经允许不得迈出家门一步----这就是今天欧美妇女大多婚后便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的来历。更为可悲的是,欧洲男人为了确保妻子独处时不红杏出墙,不仅发明了将女人阴部套上铜铁锁链的 “贞节带”,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贞节带还是畅销产品。据说,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玩意儿还在市面上流行。有人曾经将“贞节牌坊”作为儒家思想虐待妇女的罪状之一,开句玩笑,无论如何,获得贞节牌坊怎么也比戴上贞节带好受得多吧。
中国自汉朝以来,有作品传世的才女,数不胜数。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宋朝,既有李清照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文人墨客,也有韩世忠夫人梁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全宋词》作者中,女性多达107人。岳母刺字、苏洵之妻管家、薛氏教子等众多资料证明,宋朝妇女识字率显然不低。翻遍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历史,也找不出这样才女辈出的场面。女子接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谈什么女权,绝对是扯淡。
欧洲的风流王公们,并不比中国富贵而好色的男人少。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普就有3个正式妻子和24个外室。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说:“历史提供的证据更加明晰无误。我们知道,贵族的婚姻常常是一宗平凡交易,贵族家族中私生子成群结队。”在男权专制的时代,世界各国无不如此。顺带举个例子,以高呼“打倒孔家店”而闻名的吴虞,本有妻有妾,59岁时又纳一个16岁女孩做小妾。这足以说明,要想取缔这种丑恶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
古希腊的大人物说了这么多昏话,《圣经》中有如此难听的话,欧美人不仅没有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们,而且始终将他们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道理很简单:只有善待古人,才能善待今人,并示范于后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度。据明确无误的史料,至少早在唐太宗时期,基督徒就来到中国传教。按照霍华德.维克斯勒教授的说法,唐太宗还是“喜欢”这玩意儿的,尽管我不知道洋教授的依据何在。不过,这时候跑到中国来的是景教,为聂斯脱里派,属于基督教的“歪门邪道”之流。查阅各方资料,在唐朝,基督教和其他西来的宗教一样,流传范围始终仅局限于洋人圈。中国人只对佛教、道教感兴趣,进入唐朝中后期,在中国内地,景教也就不消自亡,只能在西北边陲游牧地区打转转了。

、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1

成果一:欧洲文明为海洋文明,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按大自然的赋予的颜色,称欧洲文明为蓝色文明,中国文明为黄色文明;
成果二:欧洲文明为城市文明,中国文明为农村文明;
成果三:欧洲文明为商业文明,中国文明为农业文明;
成果四:欧洲文明为科技文明,中国文明为封建文明;
……
一个人事业有成,成为超级“大腕”后,总会有大批的专家学者对他的成长之路展开研究,为他撰写传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众星捧月之中,“大腕”会自然而然地增加许多头衔、经验、经典语录等等。当然,因此也会诞生若干因研究“大腕”而获得什么“成果奖”的学术“权威”。
欧美发达后,研究“大国崛起”之路成为国内的“显学”。研究“大国崛起”,是因为中国没崛起,所以,研究“大国崛起”的经验,是为了找出中国没崛起的教训……于是,大国崛起之经验、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以及中国没崛起的教训、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文明的定义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吗?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吗?
果如是,欧洲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海洋”二字上。按照当今最最时髦的判断标准,仅2000年来,欧洲各国的GDP中,来自于海洋,或者降低一点标准,来自于与海洋沾边的产业的贡献率,应该不低于50%吧?同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都应该以海洋为中心吧?
果如是,中国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农耕”二字上;各历史时期横向比较,欧洲人应该比中国人更加“海洋”一些吧?也就是说,在上述各项指标中,中国应该大大低于同时期的欧洲吧?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洋人是怎样撰写自己的“海洋”历史的。
无须多说,欧洲人的正宗“航海史”,是从地中海开始的,尽管北欧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在欧洲航海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
作为“内海”性质的地中海,无论是传说,还是其它什么记录,都足以证明,很早很早以前,地中海周边的先民,就在海上讨生活。毫无疑问,腓尼基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航迹。毕竟年代久远,今人很难确定他们的活跃程度。至今,我们只能知道,西亚(中东)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足迹;根据希腊人“神话”类的文字,以及散布于地中海岸上的希腊人定居点,我们可以判断,希腊人也曾为海上骄子。
对于欧洲人来说,真正留下较为可信的文字依据的,是古罗马时期。这一时期,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海,其性质类似于中国的洞庭湖、鄱阳湖,或者渤海。不过,在罗马统治者----罗马公民眼中,海洋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陆军才是正经的军队,骑士才是高贵的象征。精锐士卒被充任禁卫军,稍次的编入选军,最次的编入辅军。不用怀疑,罗马一定有一支舰队常年游弋于地中海,即便是出于治安需要。但是海军士兵,都是免奴----刚刚摘掉奴隶帽子的下等人,当然,海军司令自然得由高贵的骑士来担任。
罗 马公民不参加海军,也许有另外一个客观原因----怕水。罗马是个“农民国家”,古罗马有句经典的话:“我们祖先赞扬一个好人的时候,就称颂他是一个好种田人,一个好农民。”因此,自始至终,罗马公民们都是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罗马皇帝带头,当上了头号大地主。贵族们起而效尤,想方设法多捞土地,以致出现了许多贵族所占地盘太大,仿若国中之国,进而尾大不掉。
但是,在罗马的领土上,穿梭于地中海上的商船、运粮船只也是不少的,但是,他们主要是西亚人、埃及人的事,与罗马人无关。也许罗马贵族也想过经商发财,但是罗马法律禁止罗马贵族经商。因此,这些海上活动,与高贵的欧洲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最多也就是做做消费者而已。
罗马地盘上的红海一带,也有着繁忙的主要对印度的海外贸易,但是,船只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人的”。有西方学者说,后来,希腊人也到这里建立了货栈。对东方的外贸,尽管帝国收取25%的高额关税,由于没有值得出口的东西,罗马帝国亏透了。“据普林尼记载,约值二千万美元的黄金,每年从罗马帝国支出去,以平衡东方贸易差额。”
就这样,欧洲跨入了中世纪。
正当西欧大地上依然处于相互残杀、一片混乱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7世纪。几乎与中国唐朝创立时间相同,默罕默德的伊斯兰教诞生了。以宗教精神凝聚起来的穆斯林大军所向披靡,迅即占领大片领土。美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说:“他们在648年占领了塞浦路斯,在653年占领了罗得岛;在654—673年间多次进攻了君士坦丁堡;在667年对它进行了第一次大围 攻;在672—673年再度对它举行了围困。……不久,这些新征服者野猫线出海,而大海遂变为他们进一步征服的通路了。所有地中海沿岸各地都不能幸免他们的侵掠。他们对各岛屿进行侵犯,西西里遂被他们占领。……在750年巴格达城建造的时候,默罕默德教已控制着阿拉伯半岛、旧波斯帝国以及除小亚细亚各省以外所有原属拜占庭的亚非两洲领土。她用有着非常富饶的地区,全世界贸易的中心,并统治着千千万万最勤劳的农民、精巧的手艺者和狡猾的商人。它是所知道的陆上海上最古老商路的主人翁。”
法国著名学者马可•布洛赫在其名著《封建社会》说:“阿拉伯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水手,他们的海盗船从非洲、西班牙,特别是巴利阿里群岛的巢穴出发,袭击地中海西部的目标。从842年开始,他们上溯罗纳河,远至阿尔附近,沿河两岸大肆抢劫。 890年左右,一艘来自西班牙的萨拉森人的小船被风吹到了普罗旺斯海岸(生民无疆注:位于法国东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圣特罗波兹城郊。船上的人昼伏夜出,杀害邻近村庄里的居民。他们隐蔽的这一地区多山岗,森林茂密,当时被称为梣树林堡,或叫弗莱内,是个易守难攻的隐蔽地。此时,这伙阿拉伯人同坎帕尼亚地区阿根托山上的同胞一样,在高地的茂密荆棘丛中建筑了堡垒,并召集同类入伙。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盗匪巢穴。
“维护阿尔卑斯山或普罗旺斯乡村的治安,为当时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基督教徒惟有希腊人是技术熟练的水手,然而希腊人有时也像萨拉森人那样参与海盗活动,从中牟利。931年和942年,拜占庭船队两次出现在离梣树林堡不远的海岸,但两次进军均一无所获。951年,东法兰克(生民无疆注:今德国)国王奥托大帝自立为伦巴第国王,在962年加冕时就继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结束萨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劝服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撤走在梣树林堡的属民,然后又制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计划,但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我们看到,甚至在11世纪,莱林斯的修士仍在为赎回被阿拉伯海盗捕获并运到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而奔忙;1178年阿拉伯人对马赛附近进行了一次袭击,捕获了许多俘虏。”
瞧瞧,一群阿拉伯海盗占据位于今天法国沿海地区一个高地,作为烧杀掳掠的据点长达百年,西欧霸主奥托大帝也好,东罗马帝国也罢,竟然束手无策。阿拉伯海盗在地中海随心所欲,他们的船只深入到欧洲大陆胡乱抢劫,而欧洲人只能靠神父教士们祈祷上帝排忧解愁。洋奴们写的欧洲历史,是见不到这些历史事实的。
9世纪以来,特别是10世纪以后,由于阿拉伯世界分裂和长期的内部纷争,才使欧洲人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基督教世界,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在1096至 1270年间,先后组织了八次疯狂与愚昧的群众性十字军东征。尽管长达200年的战争是灾难性的,但较为有效的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商贸活动,以威尼斯、热那亚为代表的海上商业力量在战争中发展起来。但是,作为国家海上力量的舰队,在欧洲国家仍然是空白。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至1204年)时,由各国派遣的骑士组成的十字军进攻目标是埃及,因为没有船只渡海,只好求助于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开价85000银马克,十字军无奈答应。为确保钱款到手,威尼斯将十字军扔到一个荒岛上,要求先交钱再渡海。十字军想尽办法才凑到2/5的现金,不得不同意威尼斯商人的条件:以攻打也是天主教徒的商业对头扎达尔城作为补偿。十字军在攻下扎达尔城后,被教皇狠狠臭骂了一顿。
这一时期的欧洲,在航海和海洋贸易上依然处于十分原始的状态上。此前,在造船和航海上,真正代表欧洲大陆最高水平的,是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班牙。自711 年阿拉伯人占领并统治西班牙以来,由于与西亚地区始终保持密切的商贸文化往来,这里的造船、航海业都有了很快的发展。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承认:“西班牙最熟练的工人一直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尔人和犹太人。”10世纪末和11世纪初,王室内部纷争不断,在基督教国家联合打击下,11世纪末,西班牙倭亚玛王朝灭亡。西班牙恢复为基督教国家后,国民被分为四个等级。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便是第四等级的公民,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教廷呼吁和发动十字军东征,长期困扰西欧的私斗之风逐渐好转,各个行业开始复苏,总体来看,此时欧洲海上贸易呈上升势头,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部分城市也结成了商业性的汉萨同盟,英国与葡萄牙签订了航海通商条约,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海上贸易也挺活跃,标志着欧洲的地区性海上贸易有所发展。不过,直到14世纪末,欧洲仍维持着在大西洋欧洲大陆岸边、地中海沿岸活动的水平,与中国商船的远涉重洋的航行有着本质的差距。
11、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2

阿拉伯世界的内讧,让欧洲人甚至搞出身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荒唐事,过了大约3个世纪的安稳日子后,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强大的伊斯兰世界了。13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一个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民族再次登上西亚的舞台。土耳其人,也就是在唐朝时与大唐军队征战中落败西迁的突厥人,这一时期,在不断夺取东罗马地盘的过程中崛起。土耳其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超过欧洲人的所谓骑士,也强于周边其他国家。1331年,土耳其人攻占尼西亚城,打伤拜占廷皇帝。1337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眼皮底下的尼科米底亚,戴克里先当皇帝时,他将这里建设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1365年,攻占亚得里亚堡,土耳其迁都于此。1396年,彻底击败法国、德国和匈牙利三大欧洲强国联军。1453年,土耳其300艘战船和20万大军将拜占庭付之一炬,摧毁千年帝国东罗马。自此,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土 耳其人不仅在甘于欧洲大陆事务,而且不断攻城掠地,让欧洲人闻风丧胆。1521年,攻占贝尔格莱德,占领匈牙利。1529年攻陷维也纳。1525年,法国国王一再派使节请求向土耳其求援,帮助他们对付哈布斯堡王朝。1535年,法国终于与土耳其结盟,赢得了这个强国作靠山,顺带获得了在土耳其港口做生意的权利。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在北非开疆拓土的不断成功,地中海渐渐几乎变作土耳其人的内海,虽然地中海北岸主要是欧洲人的国家。直至16世纪中叶,土耳其海军始终是地中海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穆斯林再一次成为这里的不二的主宰,欧洲各国不敢越雷池一步。尽管后来意大利的诸如威尼斯等完全靠做生意过日子城市,则采取行贿、拍马等各种手段,获取经商资格。土耳其的诞生,对于欧洲人时间大坏事。想当土匪,往东去不敢,唯有往南往西去碰运气 -------这就是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抛弃“十字军东征”的土匪传统,面对近在咫尺的北非、西亚不敢轻举妄动,而不惜冒着天大的危险开辟什么新航路、 “发现”新大陆,不惜远渡重洋去抢掠一个蛮荒的“印第安”、“黑非洲”,不惜以大大超过一半的死亡率的代价去殖民美洲、黑非洲的原因。欧洲人真正走向海洋,是在十五世纪初。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率舰队占领了阿拉伯人的休达城,他随即被任命为该城的总督。他以此为据点,派人沿着非洲海岸线,不断向南方探索,每到一地,在将那里洗劫一空之后,便建立据点。亨利王子的水手几乎全是阿拉伯人或者犹太人。“由于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导,他们在1419年发现了亚述尔岛。” 虽然这个群岛不过距离伊比利亚半岛咫尺之遥,但毕竟是欧洲人第一次走到古罗马帝国地盘之外的地方。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与殖民,迅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财富。为了进一步扩大掠夺规模,亨利王子创办了航海学校,利用阿拉伯技术人员和阿拉伯人留下的科学典籍,批量培养航海人才。葡萄牙人于是继续“探险”之旅,先占加纳,再到刚果、安哥拉,将一船船奴隶、象牙、珠宝等值钱的东西不断运回欧洲。西班牙人很快加入进来。更雄厚的工商业基础,使得西班牙后来居上。当葡萄牙人坚持不懈地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时,西班牙人在参与非洲“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另辟蹊径。1492年,哥伦布出现了,西班牙国王为他准备了三艘船和一些兵士,这是不及我国宋朝普通商船的帆船,最大的一艘圣玛丽亚号也不过120吨排水量。哥伦布带着国王封他为新发现地终身总督的承诺,成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并且从美洲带回了一批被掳为奴隶的印第安人。不久,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西班牙国王占领了整个中美洲、南美洲。通过屠杀土著和移民,这广袤大地变成了所谓的“拉丁美洲”。为什么最先走向海洋的是葡萄牙、西 班牙呢?这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阿拉伯人的地盘。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多年征战,占领伊比利亚半岛。750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唯一活下来的王室成员阿卜杜•拉曼潜入西班牙,于756年取得政权,建立科尔多瓦埃米尔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西大食。在这里,他们兴修水利工程,将大米、蔗糖及其他有价值的农作物引进来,改良了西班牙的农业。他们探采金银等各种矿产。他们发展丝织和毛纺手工业,仅科尔多瓦便有纺织工 13000多人。他们带来了玻璃、纸张、皮革的制造方法,以及刀剑甲胄制造的新技术。他们和所有阿拉伯人一样,热衷于海外贸易。西班牙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称霸地中海。在前面我们谈到的袭击西欧人的那一群海盗,正是这一时期的西班牙人----阿拉伯人。到10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发展成西欧的经济中 心、科技文化中心。首都科尔多瓦至少有50万居民(生民无疆据有关资料,科尔多瓦有居民10万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得出),成为西欧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阿拉伯人能够容纳各种文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强迫异教徒改信伊斯兰教。他们始终与亚非阿拉伯世界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办有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70多个,这里藏书丰富,不仅有大量阿拉伯人的作品,而且有古希腊罗马人的著作,甚至有来自中国的书籍。许多意大利人、法国人来此留学深造,正是在这里,他们才知道了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的葡萄牙、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欧最早的海上霸主,正是继承了这一时期的遗产。欧洲学者也承认,在中世纪,基督徒既不是水手,也不是熟练的工人。关于阿拉伯人在航海领域对欧洲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我们还是引用一段西方人的话作为证据:“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出现了一类新的探险家……他们寻找新的商业航路。现在,我们所要讲的,就是关于这批探险家及其商业冒险活动的奇异成绩。在海上主人翁甚至陆上主人翁中,所有曾经指挥各民族命运的海陆军优势,再也没有像阿拉伯人的优势那样,在地理探险领域中,如此遍布着的。全世界就是他们所探险的全世界。他们的船只远涉重洋来寻找新航路,甚至像他们的哈里发在陆上开辟新通路一样;而他们所有这些活动的根源,在于闪族的商业本能……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阿拉伯人在亚洲、非洲、西欧迅速展开的征服,更可令人惊异的事件了。我们的‘海军司令’(Admiral)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来源以外,或者我们的‘船舶’(Barge)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战舰’(Barija)的来源外,还有什么来 源呢?”(引自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忽略”阿拉伯人对西欧发展的特殊贡献,让人以为欧洲人生来就无所不能,仿佛“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欧洲人的天性或者传统使然。其实,所谓“现代科技、工业文明”,从医学到化学,从天文到数学,从造纸到火药,乃至从造船到航海,欧洲人无不是继承了阿拉伯人的遗产。W.C.丹皮尔教授也承认,这一时期,“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那时科学文献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犹太天文学家的指导下,首先开始(航海)探险。”

12、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3

前面说过,伊比利亚半岛原属于阿拉伯人统治。“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零星出现,商品农业和贸易的增长,航海技术的改进和航海的成功,最后,印刷机之类的惊人的文化联系工具的发明,以及军事技术方面的革新如枪炮的出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决条件”(《美国史纲》,作者阿•符•叶菲莫夫),乃至于航海必须的“航海手册”,所有这一切,阿拉伯人早已准备好了。阿拉伯政权虽早已灰飞烟灭,但留下了航海的传统,留下了大批热爱海洋、勇于探险、精于造船和航海、擅长制造枪炮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留下了图书馆、学校和大量的科学文化典籍。留居于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生产先进的大炮、火枪等武器,不仅满足本地区使用,还畅销法国等国家。尽管基督徒中的贵族们不屑于航海与经商,基督教平民无力也不擅长这一行,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靠航海致富,不断刺激着基督徒们的神经。终于,眼热的骑士们,尤其是被排除在长子继承制之外(欧洲与中国一样,也是长子才能继承祖宗的爵位)的贵族们,走出所在的农庄,加入到航海队伍中来。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天才成就了西班牙的强大,而头脑发昏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腓力二世、腓力三世,反过来要建设“纯粹的基督教国家”,成批的穆斯林被烧死,剩下的被驱逐。美国加州大学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指出:“在西班牙,除了摩尔人的王国以外,生产相当落后,随着1492年摩尔人的被驱逐,西班牙王国的国民中,丧失了最勤勉的能工巧匠。”西班牙迅速进入百业凋敝的境地。也许是天怒人怨,西班牙无敌舰队进军英国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最后被临时拼凑起来的英国舰队摧毁。内外交困,特别是愚蠢的宗教和民族政策,使西班牙形成了国内政治经济恶性循环的局面。到17世纪初,西班牙已经沦落为 欧洲无足轻重的二流国家。说到这里,有必要进行一点澄清。我们有些“专家”,一谈到“大国崛起”,将无敌舰队作为西班牙衰落、英国在海上“崛起”的标志,是毫无道理的。西班牙的衰落,源于其糊涂的国君、昏庸的内政,以及后来无休止地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无敌舰队覆亡后,在海洋上,西班牙并没有损失什么,南美和其他地区的大片的殖民地,主权仍然是西班牙的,并没有谁跑去争夺。也就是说,地盘犹在,国力无损,想要恢复海军,再建设一支就是了。而且,英国侥幸取胜后,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上帝,根本就没有发展海军、走向海洋、像西班牙那样以国家力量去开拓海外殖民地的计划,而是仍然过着与从前一样的日子。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瞬间致富的捷径,的确吊起了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的胃口。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国家走向海洋,并非一种长期的、自觉的、有计划的行为,更与所谓的“海上文明”无关。荷兰土地不适宜耕种,成为一个渔业国。因为十六世纪隶属于西班牙,受其影响才逐步加入到西班牙海外掠夺队伍中来。荷兰虽然曾在海外建立过若干殖民地,毕竟国小民少,国力不足,最终要么被当地人驱逐(如台湾),要么被其他“大国”赶跑(如北美、印度)。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在得到哥伦布成功的消息后,他于1494年派遣卡波特乘一条仅18名船员的小船,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次年,卡波特再次横渡并到达北美。由于北美人烟稀少,探险队所获有限,英国政府的海上行动就此沉寂。事实上,这时的英国,是仅拥有现今英格兰、威尔士的国家,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工商业的话,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向意大利出口羊毛。在欧洲大陆的眼里,英国不过是化外之地。但是海上冒险活动的丰厚回报,激起了英国的少数亡命之徒和海盗们的热情,而正是这些亡命之徒与西班牙人争夺奴隶贸易市场,大干杀人越货的海盗勾当,甚至抢劫西班牙人的商站,严重影响了西班牙的商路安全,侵犯了西班牙的国家利益。由于英国海盗将抢劫来的财物的一部分送给英国女王,得到英国女王的赞许和保护,女王甚至授予海盗头子爵士、骑士的桂冠,才引发了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战争。然而,直到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开战前,英国根本就没有海军,仅有的34艘战船,还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私人舰队。大敌当前,英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海盗帮忙,以高官厚禄吸引他们加入英国海军。由于老天爷帮忙,这支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舰队竟然大获全胜,不小心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海战过后,活动在海上的英国人,大多是英国的一些冒险家们,依然体现为亦匪亦商的海盗作风。少数获得国王授予的特许状的冒险家,开始组织一群亡命之徒从事更大的冒险活动。而国王授予特许状,并不是出于开拓海外殖民地或者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王室捞钱。如英国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对于海外贸易和发展海军毫无兴趣,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搞到更多钱,甚至肥皂、纸张等日用消费品的销售权也“收归国有”,然后将这特许“专卖权”作为能够卖钱的东西,统统出售换回真金白银;二是为建立一个宗教纯粹的国家,拚命发展国教和迫害清教徒。1606年,伦敦公司、普利茅斯公司获得在北美殖民的特许状,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1607年----距离西班牙人1496年建立圣多明各100多年,伦敦公司才将120 来名卖身给该公司为契约奴的英国农民送到大洋彼岸,建立了英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点----詹姆斯城。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卖身为奴的英国农民、避难的清教徒等,开始不断涌入北美。与此同时,法国、荷兰也向这里殖民,而且开始与英国人之间发生摩擦。但是,所有这些,在英国都不过是冒险家们自发的民间行为。英国政府将眼光投向海洋,并建立起强有力海上势力,是英国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一不小心当上英国的老大之后,各种欲望极度膨胀,产生了填不满的征服欲,不过,他的视野也就只有英吉利海峡两岸这么大。他于1649年出兵爱尔兰,1650年出兵苏格兰,1654年将爱尔兰、苏格兰并于英国。控制英伦三 岛后,又与荷兰大战了一场,并于1654年赢得胜利,同时 “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葡萄牙签订允许英国商人在其殖民地经商的条约;1655年又打败西班牙,获得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牙买加岛,同时占领了西班牙的敦刻尔克。克伦威尔的称霸欧洲的战争欲望,以及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特征,大大刺激了英国的海军建设。到1658年克伦威尔告别人世时,英国海军已成为欧洲当之无愧的霸主。1664年,英国舰队远航来到北美,一枪未发占领了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直到此时,才算是英国以国家力量直接投入到了全球性殖民活动,但是,这距离英国与西班牙战争,已经80年了。欧洲大陆上的强国法国,同样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尽管法国有少数冒险家加入到海外殖民行列,甚至比英国还要早一年在北美建立殖民点,在路易十四时代也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海外贸易机构,但是,法国向来最关心的,是与陆上强国之间玩华山论剑的游戏。这与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1789年革命前夕,农业经济占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2500万居民中只有200万人住在城市里。俄罗斯教授叶菲莫夫《美国史纲》说:由于“法国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时,还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统治,农民为封建义务网所缠累,事实上被固定在土地上面。法国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得很慢,仅在加拿大的几个地区,集中了相当大量的法国人口。大部分属于法国的北美土地中,并没有农业殖民地。法国人在那里建立不大的移民区----贸易站。他们以不值分文的东西向印第安人购买毛皮,并因他们极其醉心于一本万利的毛皮贸易,所以没有把印第安人从久居之地赶走。”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由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牢牢固附在土地上,法国的对外殖民活动和贸易是中没有大的进展,自然不能为法国带来大量的财富。这种状况,又反过来让法国政府进一步忽视海洋。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说:“正当葡萄牙人在一为人所知的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发现和征服新世界的时候,法国人还经常在比武场上耍枪弄剑”。直到17世纪初,“在一个虽然濒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却无船队。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1610—1643年在位)登位时,法国连一艘大船也没有”,“法国海军久已消亡,黎世留(生民无疆注: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曾使之稍加恢复,但在马扎然(生民无疆注:1643----1661年任路易十四的首相)统治下,它又复败落。”当法国终于成为大陆霸主,在欧洲的擂台上,只剩下英国与其争锋时,法国才深感有必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由于法国想用左手抓鸡、右手抓兔,最终导致在“七年战争”中,与英国在欧洲、亚洲、美洲、海上同时动起手来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并将海外不多的殖民地大量丢失。即便在辉煌的拿破仑时代,也始终只是大陆的霸主,没能建立一支足以抗衡英国的海军。直到工业革命到来,原材料和市场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之后,法国才真正地走向海洋。就此,西欧 “大国崛起”了, “海洋文明”开始了。大约1个世纪后,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变成了地道的日不落帝国;法国也在这场海盗“文明”中抢得一杯羹。不过,以GDP为标准来衡量,也许只有英国一个国家够格成为“海洋文明”国家,因为只有英国人做到了本土产出量可以忽略不计;法国,也就算半个吧。不 知道是否有专家统计过:在这场持续约5个世纪的“海洋文明”中,到底有多少人的生命被“文明”掉?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多少种语言和文化被以武力“文明” 掉?到底有多少人被卖到“文明世界”为奴?到底有价值多少美元的财富被“文明”到欧洲?如果这也叫做文明,那么,希特勒也是一个大文明人,南京大屠杀也是一场文明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善意”分析“大国”们的动机。他们谆谆就教导我们:这些洋大人走向海洋,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贸易通道,目的是为了做生意。事实胜于一切雄辩。欧洲古希腊、古罗马就留下了抢掠人财、贩卖奴隶的传统,中世纪的骑士们买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去从事这一行当。欧洲各国的君主目标相对复杂一点,他们除了真金白银,更感兴趣的是对“新发现”土地的占领。因此,一代又一代的哥伦布们,每到一地,首先插上本国国旗宣布占领, “探险队员”们先是将财物则是抢掠一空,接着将土著或被掳为奴隶或被赶尽杀绝;随后,国王便向这里殖民,派遣总督。人烟稀少的美洲、澳洲,土著基本灭绝,然后,白人们掳掠奴隶来垦荒种地、挖矿寻宝,于是,广袤的美洲、澳洲大陆,变成了白种人的国度。只有亚非地区因人口实在过于稠密,尽管有无数人被屠杀,大批人被掳为奴隶贩卖到欧美,仍是原住民占主导的国家。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至今,整个非洲、大半个亚洲,仍被这些洋大人的“总督”们统治着。奇怪的是,在遍布于中国各地的租界面前,在香港、澳门刚刚回归祖国的事实面前,在可恶的“麦克马洪线”仍然阻挡着我们脚步的事实面前,在中国失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铁的事实面前,我们的“专家”们,竟然还在到处贩卖他们的“研究成果”------ “大国”们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破中国国门,目的仅仅是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在谈到晚清、民国政府为了尽量保全国土所作的各种努力时,这些“专家”一再意淫般嘲笑道:中国政府因为不了解“大国”,总是以“农业国”的小人之心,度“商业国”的君子之腹,在与“大国”打交道时,担心对方对土地和政权产生非分之想。更为奇怪的是,偏偏就是这一个个“将杀父仇人论证为伟大的恩人”的“学术成果”,在中国大地上,拥有很大的市场!偏偏就是这样的“专家”,一个个变成了著名“教授”、“博导”、“政府特贴专家”、 “学术带头人”!
我不知道,这世界到底怎么啦!

13、海洋文明--吃饱了撑出来的概念 洋奴们说,欧洲是海洋文明,中国是农耕文明。这一说法,流毒深广,几乎成了人们研究分析中国当今存在的所有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今天中国无论什么令人不满意的事情,都会与“农民意识”、“小农经济”、“农耕文化”等挂钩。其实,这种看似深刻的理论,完全是建立在杜撰出来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生民无疆在《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中,以历史事实否定了洋奴们所谓“欧洲是海洋文明”的说法。我们不妨就此说说中国的情况。中国与欧洲大陆不一样。尽管中国大部分地区远离海洋,但是中国大地上满是江河湖泊,所以我们的先民很早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不谈,仅仅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中国的三国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中晚期),就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在水上是十分活跃的。

元朝远洋商贸活动也十分繁荣,元朝政府基本保持了宋朝以来的市舶管理机构。据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洋人记载,中国的港口帆樯如云,商贸之兴盛举世无双。除了一般商人,元朝皇室和朝廷大员也常常组织开展海上贸易,与宋朝一样,中国商船的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最远到达今坦桑尼亚。据当时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印度所见:“这个国家的全部贸易都操在中国船只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宋至明,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大批中国商人侨居海外,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此定居当地。有史可查的,在印度、东南亚都有大批中国侨民。到明朝末年,仅在菲律宾,就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同样的,也有无数外国商人侨居、定居于中国。中国当今的“回族”,主要是这些商人的后裔。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中国繁忙的海上活动,对于欧洲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在内河航运方面,直到15世纪,由于关卡林立、战争绵延、盗匪横行,欧洲大陆的河流基本处于天地长在水长东的闲置状态。商旅也好,军士也罢,“要使旅行既不过分疲劳又不缓慢,就必须骑马或坐马车”(引自洋人著作《封建社会》)。徒步、骑马或坐马车行进于泥泞的大地上,基本是欧洲人交通的唯一方式。而千年前,中国全面完成了交通南北的大运河,神州便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和“王睿楼船下益州”的繁盛气象。那么,中国如此值得骄傲的表现,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海洋文明”呢?当然不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海外贸易也好,国土防御也罢,海洋在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活动中都不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可以用来交换的物资并不丰富,加之导航和动力等手段落后、风险巨大等诸多原因,对外贸易所能带来的财富必然是十分有限的。据周一良先生《宋朝简史》,即便是工商业高度繁荣的宋朝,在政府货币性的财政收入中,商税的贡献率也才占到1/5,农业税始终占主导地位。从政府层面来讲,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必然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远高于同时期的欧洲,然而,金国“全国每年从土地上获得的平均收入正好足够供养全国人口,但是能储备较充足的粮食,就需要有好的年成了。”(《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德国傅海波、英国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同时期的南宋,农业水平和气候条件优越一些,正常年份,粮食稍有剩余。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坚持“以农为本”,但仍出现过许多次全国性的饥荒。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 “起义”,导致全国生灵涂炭,起因便是可怕的饥荒。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出现饥荒,必将是灾难性的。同时期的欧洲,情况更糟糕。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仅14世纪上半叶,法国“1304年饥荒;1305年饥荒;1310年饥荒;1315年饥荒……1330—1334年饥荒;1334年饥荒,人口大量死亡”,英国“1315—1316年普遍饥荒……1321年半饥荒;1325年普遍旱灾……1351年普遍饥荒”。所以,无论是古罗马时代,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除帝王外,贵族们都居住在自己的采邑内,靠收取地租过日子,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扩大地盘和地里的收成如何,而对其它创收手段毫无兴趣。直到欧洲人开辟出了“新大陆”,有无数奴隶在无边的土地上为他们生产粮食棉花了,不愁吃不愁穿了,英国人才敢于将大批良田圈起来养羊发展毛纺业,西欧(记住,只是西欧)才有十足的胆量来“重商”。

在人类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什么海洋文明”、“重商主义”,无异于梦呓。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不知道那些动辄批评中国历朝政府“重农”政策的专家们作何感想。难道是这些专家不知道前不久中国还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全中国人吃不饱肚子?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还是中国历史上那位“何不食肉糜”皇帝一般的智商?说到这里,联想起袁隆平先生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经历。有些评委刚刚吃饱肚子,就将为解决全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置之脑后,开口商业,闭口产业化,嘴巴半开半合时必定是金融业,似乎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粮票,没有排队购买过粮食。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吃饱了撑的!有些专家,应该让他们尝尝饿肚子的滋味,省得他们一吃饱就胡说八道。

14、明清为何远离海洋

中国的国运因为来自于海上的敌人而改变,今天的中国人对海洋又爱又恨,念念不忘,这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明朝以前,在海洋上,最活跃的是中国人,而且只有中国拥有最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商业力量。中国与“海洋”关系上的微妙变化,始于15世纪初,也就是中国明朝初年。
明朝,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影响深远的朝代。中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在明朝开始出现倒退,科技、经济就此停滞不前。
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大明王朝,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君主极度专权的时代。朱元璋作为元末一股并不起眼的力量,最终战胜各种势力,并君临天下,实属中国历史的悲哀!
作 为皇帝,朱元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N第一:取消了千年的丞相制度,开创了事无巨细乾纲独断、君权不受约束的恶劣先例;乱杀大臣,开创了廷杖大臣、动辄满门抄斩,甚至对官员“剥皮实草”的惨绝人寰的恶劣先例;创办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开创了法外侦捕刑讯的恶劣先例;蔑视文人,开创了制造臭名昭著的 “文字狱”和肆意杀戮文人的恶劣先例;钳制思想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开创了皇帝随意删改古圣先贤著作、指定全国学校教科书、直接干预科举考试的恶劣先例;极端仇富,开创了政府可以任意掠夺个人财富的恶劣先例;对朱家子孙赏赐无度,开创了皇室后裔人人坐享其成、肆意挥霍国家财富的恶劣先例;对官吏刻薄寡恩,开创了官吏俸禄难以养家活口的恶劣先例……今天的人们总爱谈人权,其实,中国社会失去“人权”,就是从朱元璋作皇帝开始的(元朝太短,姑且不论)。仅仅在不久前的宋朝,朝臣都是经常与皇帝吵架的;丞相坚决反对的事情,皇帝也是很难办成的。
自此,全国上下无人敢乱想乱说乱动,中国历史第一次进入万马齐喑、远离创造的黑暗时空,中国历史第一次进入了君明国兴、君昏国衰的“一人之治”时代。
如果我们对清朝有什么不满,看看明朝基本就无话可说了,因为,即便最昏庸的清朝皇帝,放到明朝也属于优秀者。
明初,出于剿灭方国珍等海上势力的军事需要,朱元璋严禁百姓因私出海。不久之后的明成祖朱棣,也许是出于剿灭建文帝朱允炆势力的政治需要,继续推行海禁, “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从此,兴旺千年的海上贸易传统被阻断。尽管明朝中后期曾经开禁并一度发达,但随着清朝再度“海禁”而归于彻底沉寂。许多以出海经商为生者,要么改行,要么从事走私并最终沦为海盗。其实,明朝的所谓倭寇,其中不少人原本是以海外贸易谋生、迫于生计不得不海上走私甚至打家劫舍的中国百姓。
朱元璋并非不知道海军的重要性。朱元璋与陈友谅决定性的一仗,就是在鄱阳湖上打的;在夺取东南沿海地区时,他的海军便发挥了重大作用。实施海禁,他最初只是为了防止百姓以经商为名支援叛军,所以丝毫没有妨碍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对周边各国的军事威慑。明太祖为了防止倭寇袭扰,在沿海各地添造战船,加强戍兵,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在山东、江南北、浙东、西等海防要地,筑城列寨,建立永久性防御工事。永乐年间,明成祖更命沿海守军主动进击,剿捕海寇,平靖海疆。大明继承了元朝重视海上军事力量建设的传统,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远洋作战能力持续加强,不仅船越造越大,而且建立了专业化的水师兵种。郑和率舰队七次远航,所到之处,扫平航线上的海盗,轻松铲除不归服明朝中央的各国小王朝,其舰队规模之大、航行距离之远、导航和动力技术之先进、作战和后勤补给能力之强等,足以显示出明朝海军独步天下的不二实力。
明成祖早年便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称帝后承乃父之风,终生勤于政事,内削藩篱,外靖边陲,成为明朝至强至盛之时。在海上大宣国威的同时,成祖终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多次御驾亲征,直至驾崩于出征漠北的军营之中。
正所谓富不过三代,过于强势的父辈,往往造就安于守成、不知进取的后人。朱元璋创立极度专制体制,原本是为了根绝一切可能影响朱家天下变色的因素,遗憾的是,后世子孙大多只是继承了其专制作风,而抛弃了其积极进取、勤政不倦的精神。此后的明朝帝王,鲜有清醒、远视之人。朱棣的后人,用百姓的说法,大多为不肖子孙或者二百五,甚至连守成的兴趣也没有。皇帝混蛋,而清醒的大臣们又不敢乱说乱动,也没有乱说乱动的权力,天下就没治了。
成祖之后唯一可以称道的“仁宣之治”,实事求是地评价,仁宣二帝及其辅政之“三杨”,不求进取,眼光向内,无为而治,不过是仰仗明成祖的文治武功之余威,让内地百姓获得暂时的“休息”罢了。明太祖、成祖多年征战而建立起来的北方边防要塞,宣德皇帝要么收缩,要么取消。宣德五年,因为鞑靼屡次进犯开平,宣宗下令将开平卫内迁至独石堡,“自此蹙地三百里,尽失龙岗滦河之险,而边地益虚矣”。永乐年间,在牺牲万余官兵生命后而纳入中国版图的交址(今越南),以战乱不已为由予以放弃。苏洵《六国论》曰:“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此来批判“仁宣之治”,再合适不过。
仁宣朝廷抛弃一片片领土,既不是敌人强大,更非国力不济,纯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所致。以明初的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胜过汉唐;而其周边对手的实力,比如四分五裂的蒙古高原,则远弱于匈奴、突厥。汉朝为了打击和防患匈奴,唐朝为了抵御和征服突厥,出于这样一种国家战略的需要,祖先们不惮于越过千里沙漠瀚海而直捣黄龙,再长年驻军于西域。仁宣君臣饮鸩止渴、连首都的长治久安都懒得顾及的苟安行为,给后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宣宗驾崩(1435年)不久,便上演了他的儿子明英宗被瓦剌俘虏(1449年)的冷笑话,北京周边变成了瓦剌大军随心所欲的场所。
国家版图缩小都不在乎,首都门户都懒得防守,连对手都找不到的海军,更是没有必要存在。明宣宗一即位,便以省钱为由,罢西洋宝船,解散了郑和舰队。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自此失去对东南亚及中国南大门动态的控制权,从此退出蓝色海洋,回到海岸线边。一个向来主动走向世界、拥有海上进攻传统和独步天下的海上打击力量的头号海上强国,就此逐步沦落到了连由海盗组成的乌合之众“倭寇”也对付不了的地步。
所谓的倭寇,都不过是一股股海盗、走私犯组合在一起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如果郑和在世,一定会像“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那样,荡寇于国门之外,直接杀奔其巢穴,予以斩草除根。而事实是,著名的戚继光将军的灭倭军功章,没有一枚是像郑和那样主动出动舰队打击海盗获得的。戚继光所做的,都是等倭寇将我国沿海乡镇已经祸害得一蹋糊涂了,再找机会收拾敌人。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埋怨戚继光,因为当时水师早已名存实亡。
更为糟糕和不可理喻的是,直到此时,还算头脑清醒和比较勤政的嘉靖帝,也没有因此想到恢复并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武装力量,主动出击海上歼灭“倭寇”,而是满足于守土于陆上,等待倭寇进攻本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朝末年,明朝最强的水师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部队,而这支水师原本是亦商亦盗的商船队,并非明政府正规军。郑成功正是依靠这支海盗出身的武装,驱逐了荷兰侵略军,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
其实,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有不小的反对声音。特别是任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员,以及籍贯是这里的官员,都是主张开放海禁的。然而,在沉闷的明廷,这种声音未能成为主流。嘉靖以来,悄然间,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有言论自由、思想解放、经济科技文化繁荣之势。面对屡杀不尽的倭寇和屡禁不止的商人海上走私活动,在不少官员持续不断地“堵不如疏”的奔走呼号下,隆庆年间,朝廷终于解除海禁,民间海上贸易再次活跃起来。但是,这并非已经病入膏肓的明朝皇室倡导的结果,恰恰是明朝政府对社会控制力降低,社会顺势发展的客观反映。明宪宗在位23年,仅召见大臣一次;武宗在位16年,从 未召见群臣;世宗、神宗在位40余年,均 20余年不理朝政,朝廷几乎停摆。待到真正想当一个好皇帝的朱由检当家时,朱家天下大势已去,无可救药了。明朝的士绅阶层,因为明初以来的思想禁锢、动辄得咎的专制和奴化教育,早已蜕变成思想上未老先衰、精神上麻木不仁、学术上只知道搜寻故纸堆的群体。追金逐利、相竞豪奢、大办工商的社会风气,异军突起的王学、思想极端的李贽和佛教徒们的狂禅,利玛窦、徐光启等人的著作,辽东与中原战事一败涂地,没有任何一样能够对明廷的中枢神经有所触动。
自古以来,中国中央政府视东南亚地区为自己的后花园。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国向来是中国的朝贡国,这一带的任何重大变动,朝廷都给予十二分的关心。我们今天将东南亚视为外国,而明朝中期以前的中国人,最多认为这里是中国没有开化的边远之地。到明朝中后期,数以万计的中国移民已在此定居或经商。据《明史•吕宋传》记载,仅福建省移居吕宋就多达几万人。在此前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先后侵入东南亚。教皇还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划分了势力范围。特别是西班牙人,在此无恶不作。高鼻梁灰眼珠的蛮夷跑到这里胡作非为,华夏子孙自然不服,华人华侨曾多次组织起来,展开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本来,这些大鼻子非常害怕明廷干预他们的行动,再经过打探,确认明朝政府懒得关心化外之邦之后,便多次大开杀戒。仅仅1603年即万历三十一年,西 班牙人就屠杀菲律宾华侨25000余人。对此,明廷依然是毫无感觉、不闻不问。想起当年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这该是怎样一种悲凉的心情!
早该覆灭的明朝,终于被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努尔哈赤的后裔取代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清朝任何一位皇帝都忠于职守、勤政不辍,甚至没有一人贪图女色、宠幸太监,他们把社稷江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宝贵的多。清室后裔,大多比明室子孙有教养、有事业心,少有声色犬马、欺男霸女之徒。
中华民族的子孙尤其不应该忘记的是,清朝帝王特别是康熙、乾隆二帝的文治武功,远胜过明朝任何一位皇帝。正是他们,新疆、西藏、蒙古最终成为中华帝国稳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南亚、东北亚的“朝贡国”,则成为我国边疆安宁的有效屏障。
如果因为鸦片战争发生于清朝,就将一切罪过全推倒清朝头上,将清朝300年历史全盘否定,甚至搞什么反清复明,则是十分荒唐的。客观地分析,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时,执政的是明朝仁宣之后任何一位皇帝,中华民族将蒙受更重大、更恐怖的灾难。
令人遗憾的是,清廷几乎完整地继承了朱元璋既定的治国精髓。在思想文化领域,清廷历代皇帝都奉行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对全体国民实行严厉的精神封锁。伟大如康熙帝,圣明如乾隆帝,都不止一次制造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对全社会推行思想禁锢,最终必然禁锢自己的子孙的思维。乾隆之后的历代皇帝再也不敢越过祖宗划定的“圆圈”有所作为,大臣们更是变成了祖宗思维的“封建卫道士”。大清国门被西方列强枪炮敲得粉碎,清廷大多数人的神经依然没有传递出疼痛的感觉。恭亲王奕䜣主导的洋务运动,光绪帝发动的戊戌变法,每走一步都是如此之艰难,在朝廷是如此之应者寥寥。

15、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1洋奴学者们说:欧洲从来就重商,工商业发达,所以欧洲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国从来就重农轻商,工商业落后,所以中国是农村文明和农业文明。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造就了今天西方的先进,中国的落后。真是如此吗?为了让洋奴们无话可说,我们还是按照惯例,主要以洋人的著作为依据,让历史事实说话。谈到欧洲古代城市和工商业,首先让我想起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话:一个城邦的最佳规模是五六千人;接着想到的是美国学者罗斯托夫采夫的话:“有一件事是很显著的:工业永远同希腊本土无缘。”既然复述古希腊的什么神庙之类的建筑毫无疑义,所以,我们还是从古罗马谈起。毫无疑问,古罗马是欧洲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据英国人艾德华•吉本撰写的权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面积估计不少于16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其中大部分都是肥沃的熟地。……按这一不很严密的估算来看,那罗马帝国的总人数便将升至约一亿二千万。这一人口数量可能已超过了现代欧洲的人口,而且是自有史以来,在一个统一政府统治下组成的人口最为众多的社会。”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说:“普遍的繁荣促使城市繁荣发展,从而把帝国变成了一个由最繁华的城市组成的机体,其中尤以希腊、伊奥尼亚(小亚细亚)和埃及的城市为著。”不过,洋人这里所说的城市,与我们理解的城市在概念上还是有差别的。“每一个城市都规定辖领一块或大或小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市辖区’。这个市辖区或者是古代希腊城邦或意大利城邦原有的领地,或者是因意大利或外省的罗马人而制定分配给新城市或旧城市的土地,这样的城市也许是罗马屯市或拉丁屯市,也许是土著的市镇。”“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由它本地的‘政治’生活(指古代所谓的‘政治’),都由他自己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他执掌国家大事---外交、军事、国家财政。”罗马的“城市”,是相对于贵族们的大片的“领地”而言的,大致和我国古代的乡村治理模式相似。《罗马帝国衰亡史》说:“据说古代意大利共有城市1197座……高卢可以吹嘘自己共拥有1200座城市……”由此可知,这些所谓“城市”的规模,是微不足道的。至于其中大一点的城市到底有多少人口,就不得而知了。各个城市长官的首要的,也是最麻烦的任务,就是确保居民的粮食供应。罗斯托夫采夫说:“许多情况下,城市辖区的大小不足以供应足够的粮食。何况,收成的变化无常,乃是古代世界经济生活的显著特征就是像埃及这样的地方也不例外。……中央政府不负责解决调整市场的问题。相反地,在有关生活必需品的贸易自由发展的道路上反而设置了许多严重的障碍。对于皇帝及其所属官吏们说来,国家和国家的需要是至高无上的。就皇帝而言,甚至可以说,有关紧要的,是如何保证它的权利。因此,他们为本身利益垄断了大量的谷物,用以供应罗马城和他的军队;只有得到皇帝特许状者,才可以从埃及运出粮食。皇帝的大庄田遍于帝国各地,所产谷物为量甚巨,也都用于此目的。这些荒装上所产的谷物,很少出现在公开的市场上。”“无怪乎当一个城市能够保持谷价低廉的时候,就要把这件功绩刻在该城官长提名碑上的市易官姓名侧旁。”可见,帝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把这些所谓的城市当回事,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这些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罗斯托夫采夫说:“帝国各地沿海和沿河的大城市主要的生财之道就在于进行省际的贸易,而这种商业差不多完全是交易生活必需品。……所有这些商品的消费者是些什么人呢?这么多的谷物、肉类、油和葡萄酒,从这儿运到那儿究竟是为了谁呢?毋庸多说,只要精密地研究材料就可以看出,消费量最大的是皇帝征收的公粮,而大多数商人----他们往往又是船主和堆栈主人----都在为皇帝的利益而忙碌。”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实际上是政府物资的转运站、军用物资的补给站,对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那么,这些商人都是谁呢?答案是“东方人”,主要是叙利亚人和埃及人,而不是什么欧洲人。罗斯托夫采夫说:“当和平局面来临和东方开始复兴以后,那些意大利人依然落后,而无法同精明的东方人竞争,东方人一直没有把东方贸易的门户要地、即亚历山大里亚和叙利亚----腓尼基沿海诸港放弃给西方侨民。在公元前2世纪和前1世纪时,叙利亚商人和埃及商人就是从这里派出他们的经纪人到提洛斯岛去,后又派到普特约利去……”。“另一项致富之源是工业”,而工业,那个时代需求量稍大的服装、毛毯、亚麻制品、玻璃等等产品,无不是被“东方人”所垄断。高卢,是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区”,而经营者主要是叙利亚人。也就是说,工业领域,同样与欧洲人无关。汤普逊教授说:“叙利亚在罗马出现于东方之前,已有一个悠久而又重要的工商业历史。叙利亚人的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太尔和西顿两城。他们的繁荣不曾因为亚历山大的征服而下降,反而上升起来。叙利亚这个古国中的一些重要城市,尤其远古的根源。……在罗马帝国中,没有一块地方,甚至小亚细亚各省也没有,比叙利亚继承者更加复杂的遗产。”因为多方面原因,罗马工商业举步维艰。罗马帝国的工业中,大量使用奴隶,其产品粗糙、技术更新缓慢,就在情理之中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罗马统治者的荒唐举措,主要体现在在这两个方面:第一,罗马帝国根据他们自己的身份世袭制度,出台了“那使一切手工业变为世袭的一种臭名昭著的法律,规定儿子必须继承父亲的职业。再也不能想象有比他更有效地压制创造力和摧残天才的办法了。……在第五世纪中,由于工资的低微、工作时间的久长、赋税的苛重,或在职业上没有兴趣,有成千类万的人放弃了自己的职业。”(《中世纪经济社会史》)长此以往,工业岂有不衰退之理?第二个原因是关卡林立、赋税沉重。“在罗马帝国内完全的自由贸易是没有的,因为有这许多关税势力圈。在它的边界上,征收那叫做‘转口税’的内地通行税,另外对食品,大多城市还课以入市税。……税率也不一致,一个关税势力圈和另一个关税势力圈各不相同,从2%到12%不等,后一项税率起初是对奢侈品征收的。……跟着帝国贫困的增长和赋税负担的加重,转口税率变得越来越大了,到第四世纪那不折不扣的12%税率变为到处实施的税率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流通不畅,工业必然走向消亡。因此,罗马帝国的工业水平始终是低层次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大批贵金属,尤其是白银,源源输出国外,流入西亚、印度,甚至中国。罗马帝国不能以相应的国内产品,来抵消输入的东西;结果,它的贸易差额经常是入超的。在东亚文明国家里,帝国的粮食和制造品,却是找不到销路的。”尽管帝国在西班牙一地就有多达四万人开采银矿,但是,“到了第三世纪中期以后,金银矿的出产已不足以弥补这项亏空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到了第四世纪,城市状况达到了这样的严重地步,以致政府强迫有钱人担任官职,并有系统地以消耗私人财富来平衡城市的预算。为了这项目的,使城市官职成为富贵家族的世袭职位。”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也就是说,政府需要依靠盘剥富人,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了。说到城市,不能不说到罗马城。其实,学者们承认,由于资料的原因,今人比较了解的罗马时代的城市,也只有罗马城。无疑,罗马城的规模是巨大的,建筑是富丽堂皇的,功能是先进的,配套是齐全的。据估计,鼎盛时期罗马城有常住人口约百万人。世界其他大多数城市,是顺应社会发展而逐步成长期来的,但是,这座城市却不同,却是仅仅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享乐而生造出来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畸形的怪胎。一定有人对我的这个说法大为不满。且看《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的叙述:“罗马城的行政管理是罗马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必需使罗马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使它配称世界的京都;必需使罗马城不断增多的居民在生活基本方面得到保障,如水源供应、排水、卫生设备、防火防洪、铺平街道、修筑台伯河上的桥梁、一支有高度效率的警察部队,等等----这些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世界所有较重要的城市都曾具备过----除此种种而外,为了赡养罗马城居民和满足他们的文娱需要,还得付出浩大开支。住在罗马城中成千上万的罗马公民很少关心政治权利,……但是他们坚持他们在内战期间所取得的权利,那就是要由政府来赡养他们和满足他们的文娱需要。任何一位皇帝,哪怕就是凯撒或者奥古斯都,也不敢触犯罗马无产者这种神圣的权利。他们最多只敢减少和固定领公粮者的名额,以及定出一种适当的分配制度。他们也规定了罗马城居民一年能在戏院、竞技场和圆剧场里看几天好戏。但他们一直没有侵犯过这种制度本身。他们并不是害怕罗马的贱民,他们手下的禁卫军足以平定任何可能发生的叛乱。然而,他们情愿让罗马城居民保持愉快的情绪。在罗马公民中有着这么一大群享受国家津贴的人,其人数在二十万左右,都是古代罗马部落的成员,因此,皇帝们每当出现于凯旋、献牲、主持竞技赛马或角斗等群众集会中时,一定受到热烈欢迎。但久而久之,就需要有一种特别热烈的欢迎,为此,他们举办额外的赛会,填补钱谷的犒赏,设筵席招待成千上万的宾客,不是各种各样的物品。长者这些手段是居民保持心情愉快,并且还‘制造’了罗马城的‘舆论’。制造舆论的花费,再加上维持罗马城优良条件的花费,无疑是一笔巨款。”显然,罗马城的一切设施和大型活动,都是为了八旗子弟享乐的需要,由政府埋单完成出来的,没有半点商业的痕迹,与城市的性质是背道而驰的。罗马城除了是首都,既不是经济中心,也不是商业中心,只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洋八旗子弟的安乐窝。对此,我们不妨引用罗斯托夫采夫教授的一段话:“城市的繁华是由城市居民中相当少的人创造出来的,也是为他们而存在的;然而就是这一小群人的福利也是建筑在相当薄弱的基础之上;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群众则或者收入及其菲薄,或者生活贫苦不堪。总而言之,我们不要夸大城市的繁华富丽:他们的外貌是迷眩人的。”



16、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2

当历史的脚步接近中世纪的时候,西欧已经进入到了百业凋敝的状态,罗马帝国自己先钻进“黑暗”之中,为中世纪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汤普逊教授说: “在第五世纪的开端,整个西欧是由有势力的地主贵族控制者;他们占有者有时是毗连的,但多半广泛地分散的庞大的世袭领,他们由两类劳动者,即部分是奴隶,部分是农奴来耕种。由于这些转变,人口的移动,在总数上是很大的。商业和工业的萎缩,使城市人口减少。农业乃成为主要的,差不多独一的生产形式。财富是由土地来代表的,很少有别的东西来代表的。跟着城市的衰落,乡村中兴起了很多有主宰大领主的大庄园上农奴和奴隶构成的新社会。所有的大领地渐渐变成为一个私人业主手中的地方政府单位,因而把合法的政权抹去了。”这就是说,西罗马帝国晚期的西欧,其社会和经济状态,已经基本与中世纪封建社会没什么两样了。即便没有什么“野蛮人”的闯入,欧洲照样会黑暗得见不到阳光。既然如此,野蛮人执掌西欧大权之后,也就不会过上什么“文明”生活了。野蛮人的老大夺取了西罗马的天下,在接管了一片片田产之后,首先必然会酬谢马仔,大封功臣良将。“法兰克国王既然占有了帝国国库领地,就成了一个大地主,的确,除了教会以外,是最大的地主。这些领地,不仅是作为进款的一个来源,而且是作为报酬他臣属的手段。国王的赐给土地,在初期,看来简直是赠与性质;但到后来,才完全认识到,王室土地再建立一个王室行政制度上,具有巨大价值,因而就发展成为一种封建式的庇护制度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法兰克国王,便是当时西欧真正的老大,也是中世纪欧洲的第一个老大。就是从这儿开始,西欧出现了国王、公爵、侯爵什么的满天飞的局面。每个爵位配套相应的一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百姓,受封者对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包括建立自己的军队、法庭,这就是所谓的“封建领主”。久而久之,这一个个独立王国演变成今天的英国、法国、德国什么的。因为这些人原本都是一个主子手下的马仔,很自然地相互通婚成为儿女亲家,所以后来出现了法国人跑到英国当国王,奥地利人跑到西班牙当国王的事儿。接下来,该轮到老大寻欢作乐享清福了。那么,这老大到底过着什么样“奢侈腐化”的日子呢?答案是:在自己的庄园里自给自足。汤普逊教授介绍道:“‘庄园’ 和王室领地遍布于全高卢和莱茵河区,总称为‘国库领’。其中有的是位于旧罗马城市内的地产,象在巴黎、奥尔良、理姆、德里弗斯、麦茨那样,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大农庄,而国王所喜欢的是位于象克利奇、奇尔、乔济、埃皮内、马伦海一类大森林附近的庄园,因为法兰克国王是热爱打猎的。耕地、草地和牧场、森林、鱼池、采石场、矿场可能都包括在一块领地之内。庄园内的住宅区都有一座高卢----罗马建筑式的庄园大厦,一般是用木材建造在领地中最适合的地基上,两侧并附有寄宿国王官吏的小房屋,以及马房、仓库、储藏室和仆役间。当时国王是没有固定首都的。随便什么地方,国王临时驻扎在那里,就是政府所在地,因为他的官吏、随从、服役者、卫兵和家奴的整个队伍,是跟他一起从一个庄园移动到另一个庄园去的;的确,那在一个几乎是完全农业经济的时代是必要的;当时商业和贸易既稀少,道路又破败,而现款税又是很少的。国王正像俗语所说,是‘吃着穿着自己的东西’的。地方赋税,主要以实物来缴纳,例如,缴纳十五分之一的收获、十分之一的猪和牲畜,等等。所以,王室庄园成了国王收入的最重要的源泉。”老大都是呆在深山老林的“别墅”里,过着“吃着穿着自己的东西”的艰苦朴素的生活,马仔们的日子自然不会优于老大。汤普逊教授继续介绍道:“一个法兰克贵族在大庄园住宅内的生活,果然是粗陋的,但并不有别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美国弗吉利亚大农场主的庄园住宅生活。差不多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就地生产出来的。…… 但应注意,没有说及在领地内存在什么市场,就是说,商业还未曾高度发展。”我们知道,中世纪的贵族们,十之八九是文盲。那么,这些文盲们平时都干些啥?著名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在其名著《封建社会》介绍说: “一切事物都往往促使贵族生活在乡村。采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乡村庄园组成,庄园主的住宅一般矗立在房屋群中间或附近。这些建筑物的样式,一般都非常简单。在很长时间中,其最普通的样式是木制塔楼,至少在地中海区域以外是这样。尽管村落领主对其租佃者拥有的司法审判权构成其权力的基本来源之一,但它通常很少亲自形式这一权力,而是通过管家代为管理,这些管家本身也是农民出身。贵族所热衷的娱乐活动,首先是狩猎,此外是马上比武。” “贵族的天职使其不能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它以全副身心承担其特殊的职责,即武士的事业。” 看来,这些武夫们始终保持武夫本色,呆在乡村的小木屋里,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就是打熬筋骨。可以想象,这个社会的工商业是多么的凋敝。马可•布洛赫说:“贸易不仅限于有限的几条路线,而且规模也极小。更为不利的是,贸易似乎一直明显地呈现为逆差,无论如何对东方的贸易是如此。西欧用来交换这些奢侈品的东西,几乎只有奴隶。”汤普逊教授说:“到九世纪,那原为高卢最富饶省的布罗温斯变为一个最贫苦的省了。在那里,叙利亚人的居留地已不复可见,科比的僧侣们曾长久享用从弗斯港口所得的大量通行税的收入,到716年(生民无疆注:对应我国盛唐时期),则钱袋里已是空无所有了。马赛将为杂草丛生的港口,终于湮没无闻约有200多年之久。除了贸易没落以外,还有下列其他各种证据,说明法兰克境内经济状况的显著变动:墨洛温朝的人头税已经取消,城市已在萎缩状态,商品已不流通而具有地方性质。农业活动几乎已占压倒商业活动的上风,一种消费经济已代替以前(至少部分的)交换经济,关税已退化到地方的、专横的通行税,造币厂和市场已合并在一起……”整个社会已经退化到了物物交换,货币变成了没啥用的玩意,人们只好挖个坑,将货币藏起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生民无疆注:时间在1095年,对应我国北宋时期)空前地需要现款,这一点终于打破了这个时代的‘自然经济’状态。当然,对于一个要到东方去的十字军士兵来说,完全不可能把足够的物品随身携带在路上维持自己的生活。结果是那窖藏了好多年甚至几百年的货币,优住持、主教、贵族、甚至农民,拿出来重见天日”。(《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十字军东征,让这些西欧的“庄主”们、农奴们大长见识。当他们进入东罗马地盘,进入君士坦丁堡时,好一阵目瞪口呆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生活。而跨入阿拉伯人的领土以后,更是领略到了什么叫做花花世界。许多“十字军”不愿意回家,赖在中东不肯回去了,和当年中国有些人跑到西方之后不愿回国一样。在经济与城市建设上,西欧与阿拉伯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马可•布洛赫论述道: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是高卢还是意大利,其贫困不堪的城市与富庶辉煌的巴格达或科尔多瓦相比,可谓相形见拙。12世纪(生民无疆注:北宋与南宋之交)以前,穆斯林世界仍对欧洲拥有名副其实的经济霸权:在我们居住的欧洲这一部分地区,仍在流通的金币出自阿拉伯的造币厂,或者至少----也像不止一种银币 那样----是仿造阿拉伯货币铸造的。更糟的是,即使在同一地区,几乎每次发行的货币,其重量和成色都有变化。在货币领域两个基本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铸造比第纳里重得多的更大银币,这一变化在13世纪初才发生,而且那时只发生在意大利;另一变化是恢复铸造本土风格的金币,这一变化在13世纪下半叶(生 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才出现。”汤普逊教授在其另一名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也谈到了这一转变时期的状态:“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12、13世纪(生民无疆注:宋朝)的社会是由俗界和僧界大封建土地贵族所组成。而教会是其中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当时不是‘货币经济’时代,而是‘自然经济’时代。在此时代中,有产阶级的生产几乎不超过其自身的需求,几乎不消费任何非本地生产的物品。到1300年,货币经济已大体取代了以前的自然经济,这是因为工商业需要使用货币来经营,而与此同时,农业则长时间依靠以物易物的交换来维持。”也就是说,在我国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货币才再一次正式回到西欧人的生活之中。此后的西欧,确实开始进步一点了。国君进了城,大小领主们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并且在自己的领地设置关卡收取买路钱,甚至直接杀人越货。手工业出现了,商人出现了,“城市”出现了。

17、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3
那么,这时的西欧“城市”、工商业是个什么模样呢?先看看这一时期最先进最发达的法国:“在13世纪末(生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法国是欧洲最繁荣和治理得最好的国家。1306年,腓力四世由于迫切需要金钱,颁布了一部有关犹太商人的总的法令。宣布法国的所有犹太商人从属于王权,他们构成王室财产的一部分。犹太人被迫在圣约翰节(6月24日)之前,将动产兑换成现金交国王使用,而所有的不动产马上被没收。1311年,同样的厄运降临到‘伦巴第人’头上。伦巴第人丧失了财产、金钱,和犹太人一样被赶走。尽管腓力四世推行高压政策,工商业还是得到迅速发展。当时法国的人口在2000—2200万人之间,而当时法国的版图却比现在要小得多。人口密度大概与现在不相上下大城市寥寥无几。巴黎居民不超过20万;鲁昂7万。这些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多数城市不超过10000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 史》)再说英国:“与英国这一时期的财富加以对比,法国几乎比英国富3倍。1378年(生民无疆注:明朝初年),伦敦人口为46000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当然,此时的英国,在欧洲仍属化外之邦,没人放在眼里。
再 看德国:“在13、14、15世纪(生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明朝中期),德意志是欧洲‘最杰出的’市民国度。它既不像法国,也不像意大利,而是自由城市的国家。市场一般每周开放一次,农民在市场上出卖鸡蛋、奶油、水果等产品。买主不得先于商人离开城市,本地市民只能购置自己必须的消费品。此外,零售商人只有待消费者买足了所需品之后,才能登市选购。城市人口虽比今天少,但交易范围比今天更大,市内设有粮食、牛、马、干草、蛇麻子等专业市场。德国城市给外国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俄国首都的大主教伊西多在1430年去参加佛罗伦萨会议路经德国的时候,见到象纽伦堡、奥格斯堡这样的城市竟是他惊讶万分。同一时期以为意大利人艾利厄斯•西尔维厄•皮科洛米尼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证据。慕尼黑和纽伦堡同样使他流连忘返。最后,他这样作结道:‘德国城市的美丽和舒适是欧洲任何国家难与伦比的。’这时纽伦堡的居民或许还不及15000人,后来1449年户口调查时,它的人口总计为 25000人。虽然犹太人处于王室特权统治下,从来没有摆脱帝国的租税。15世纪末,从对犹太人适当的宽容到不能容忍的转变,根本原因或许是出于经济上的嫉妒,正如反教权主义也是由于经济上的偏见一样。”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当时西方城市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市民国度”德国的 各个 “大城市”就是这样的:“15世纪末,科隆无疑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估计拥有52000人。黑格尔和比西尔已经估算出:纽伦堡1431年有22797人,而 后来于1499年的统计是20211人;奥格斯堡、汉堡不超过18000人;法兰克福不超过14000人;1460—1461年度,贝律克有20436 人,1487—1488年度,有22172人;罗斯托克1378年有10785人,1410年有13935人;但泽1416年人口为8549人;德累斯顿 1489年有4817人;巴塞尔1454年有7650人。”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当时西方工商业最为发达的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工商业是这样的:“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市蓬勃向上的活力,使其在政治经济上都占有优势。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使他们具备了各自的特点。威尼斯、热那亚与利凡特进行贸易;佛罗伦萨处于内陆所以首先发展工业,其次是商业,最后发展银行业。佛罗伦萨所有的自由民必须掌握21种手艺中的一种,这些手艺如下:1、审判官和公证人,2、卡里马拉或叫呢绒商,3、银行商,4、羊毛商,5、丝绸商,6、医生和药商,7、皮货商,8、制鞋工人,9、铁匠,10、屠夫,11、麻布商和服装商,12、石匠和石雕工,13、葡萄酒商,14、小客店主,15、油商和制绳匠,16、袜商,17、兵器、盔甲商,18、锁匠,19、鞍工,20、木匠,21、面包师傅。14世纪和15世纪前半期是佛罗伦萨羊毛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时期,由于巨额资本的需求,许多小企业合并为大公司,从而使14世纪初的300个小商行发展为1338年的200个大企业。1343年(生民无疆注:元朝末年),维拉尼 估算政府收入为604850金弗洛林,除去僧侣和修女,佛罗伦萨总人口估计为90000人,再加上流动人口平均为1500人。毛纺工人雇佣了3000多 人。”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有专家说,因为工商业如何繁荣、如何发达,推动西欧走向了海洋。我们不妨再一次看看样专家叙述的事实:“16世纪(生民无疆注:明朝中后期),流通货币繁杂,特别是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且混乱不堪。在这一点上,英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她只有一种货币,而且,除了兰开斯特外,她只有一种度量衡(1390年法案)。商业活动的另一大害是通用的度量衡制不统一,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汉萨同盟始终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或统一的度量衡。甚至路易十一也未能革除这两种弊端,他去世前四个月(1483年)曾招来一个商人代表团,以谋求采取一些措施,看‘是否可能在吾王国境内建立单一度量衡制和单一流通币’。路易十一的打算只得冬眠待时,直到1789年。到了15世纪在最大的贸易中心出现了常年商品市场,开始取代昔日的定期集市。商人们尽量置备田产,成为土地所有主;或者是为了投资,或者以他们中最富有者而言,是为了占有乡村土地,模仿贵族绅士。”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对前面的内容,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归纳,顺便将同时期中国、西欧的情况对比一下:
1、统一度量衡是商业繁荣的基础。我国早在秦朝(即古罗马帝国时代)就完成了全国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而欧洲各国全面完成国内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是19世纪的事情。2、货币和金融是商业的血液。我国早在唐朝就诞生了银行业,并且开始出现“汇票”,经营汇兑业务;宋朝诞生了纸币(而此时,西欧的通用货币还是阿拉伯人铸造的金币);元朝,纸币更是成为百姓向政府缴纳赋税的通用货币(此时,西欧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原始的以货币兑换和放贷为主要业务的银行业,并开始经营简单的汇兑业务,可是大多数国家都存在N种货币)。3、常年商品市场是商业繁荣的前提。我国最晚在汉朝,就出现了常年商品市场;到唐朝已经形成了全国性、地区性商业中心,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常年商品市场,只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草市”才是定期集市。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全国商路畅通无阻,而且自汉朝打通陆上“丝绸之路”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兴旺发达,进入宋朝后,海上、陆上对外贸易更是盛况空前,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行销欧亚各地。而西欧直到15世纪才出现个别的常年 商品市场,可用于对外贸易的惟有“奴隶”。4、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的商业化水平的标志。汉朝国土面积至少是13世纪末法国的10倍,全国人口不足6000万(据《剑桥中国秦汉史》),而洛阳人口多达50万,另有至少1500个城镇,而1000年之后的“巴黎居民不超过20万;鲁昂7万。这些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唐朝人口也不足6000万(据《剑 桥中国隋唐史》),而不仅首都长安人口达到100万,还出现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元朝人口不足7000万,却“淮河以南有许多大城市,人口从25万到50 万,还有一些城市人口更多”,其城市化程度是何等了得!5、工业发达的商业繁荣的物质保证。14世纪中期工业最发达的佛罗伦萨的“200个大企业” “雇佣了3000多人”,即平均每个“大企业”员工不足20人。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是如此发达,而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民营企业的雇工便是数百上千人。汉朝“国营企业”的规模,更是吓人,《剑桥中国秦汉史》说:“临淄的三服官,每个拥有几千名工人。”《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以致有些史学家认真地提出,近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到晚宋时期已经成熟了。”6、文化开放是商业繁荣的思想保证。早在唐代,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可以在中国自由地求学和经商;宋元时期,政府积极支持工商业发展,国际贸易更是繁荣兴旺。因为社会环境优越,从未发生过政府无端占有商人财产的现象,大批外国人在中国定居。当今中国各地,特别是定居内地的穆斯林、犹太人等,大多是宋元时期来华经商的西亚商人、工匠的后裔。因为中国历代政府宽容与开明的政策,人民开放的心态,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无论穆斯林,还是犹太人,都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多取汉名、用汉字、同当地人通婚,很好地融入社会。欧洲特别是西欧,正好相反,对“异教徒”和外国人往往极度排斥,百般刁难,随意剥夺他们的财富甚至生命,使得外国人无法融入社会,始终成为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群体,直到20世纪,仍发生了希特勒组织的针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惨剧。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个真正“重商”的社会,是否会干出对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的事情来?连通商者的财富都剥夺完了,“商”从何来?连通商者的生命都剥夺了,与谁去 “商”?欧洲之所谓“重商”,可以概括为:打得过就抢,打不过才“商”。7、政府开明和支持是商业繁荣的政策保证。根据“剑桥中国史”,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工商业。中国自汉朝起,城市建设就是先考虑到市场的规划,安排专人对管理市场日常事务,积极组织力量改善交通、治安、税收等经商环境。同时,历代政府都经营工厂、贸易等业务以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进入宋朝之后,皇亲国戚、宗室子弟也参与到经商队伍中来。根据西方学者撰写的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各类书籍,我们看到,“骑士”们只看重土地和到手的真金白银,西欧各国国王以及小领主们对于修路架桥、改善治安等花钱的事情毫无热情,只是热衷于铸造劣币、乱设关卡、抢掠过往行商等竭泽而渔的眼前利益。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13 世纪时,仅莱茵河的德国段,关卡最多时竟达到62处,一船货物60%被征为捐税,而且贵族们还经常有组织地抢劫过往商船;18世纪的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加上特许公司的垄断,都阻碍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当时,法国商品在国内转运所花费的运费要比从中国运到法国的商品运费还多。将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和欧洲的工商业史进行横向对比,我们不是搞华山论剑,更不是为了分出个高低贵贱,仅仅是为了弄清一个事实:中国不是生来就工商业不行,欧洲也不是生来就工商业了不得。所谓“欧洲文明是城市文明、商业文明,中国文明是农村文明和农业文明”,纯属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

18、欧洲工商业如何走上兴盛之路的今天,我国的工商业、城市化均大大落伍于西方。对于落后,我们必须老实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搞清楚:西方是如何走上超过我国的道路的呢?
有些事,说简单就简单;但是,如果一定要复杂化,也就变得复杂了。至少,欧洲今天工商业的发达,远不像某些专家说的“文化基因”之类那么复杂。
我们知道,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 “商路”的打通,“海外”无数财宝源源不断地被搬到欧洲,大大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促使欧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革命。

环球航行的需要,推动了航海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环球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着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的增强;人类生存的大地是个球体得到证实,导致天文学本质进步并与教会发生直接冲突。野蛮杀戮行为的增加、财富快速增长及财富分配上引发的不断战争、科技和文化进步,包括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等等,使得西欧逐步变成了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宗教改革水到渠成。16--17世纪,马丁路德、慈运理、加尔文等先后发动了影响巨大的宗教改革。由于宗教改革有利于加强君主地位,英国、法国等各国君主也加入进来推行宗教国家化。“教皇虽然在另半个基督教世界被视为教父,但他的一些儿女有时也理直气壮对他进行反抗。一个世纪以来,风行于法国并几乎遍及社会各阶层的开明精神,曾经是医治这种弊病的灵丹妙药。就这一题材写成的优秀著作都真正能为国王和百姓效劳尽力。路易十四在位期间,这种手段使我国的风尚产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修道士们全都开始树立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他们首先是国王的臣民,然后才是教皇的奴仆。”在国君们的支持或默许下,在诸如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之类著作的鼓动下,尤其是在宗教改革家们的精心运作下,罗马教廷的神权一统西欧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神权,不再成为禁锢西欧人思维的樊篱。在君主和学者们的联合推动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诞生了,于是,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进步,也成为国家和民族有意识的自觉行为。科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启蒙运动的相互促进(后面的《说欧洲是科技文明纯属瞎掰》,会谈到这个问题),“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健全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才为人所知。”西欧走到科技大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大门前了。我们知道,法国,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尤其是在促进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上,法国始终发挥着旗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国的助推,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时间,也许还要晚许多。下面,我们引用两部由两名法国的亲身经历者撰写的,具有实况录像性质的著作,来帮助我们解答由“农耕欧洲”、“农村欧洲”走向“工商业欧洲”、“城市化欧洲”的过程。与路易十四同时代的著名学者伏尔泰在其名著《路易十四时代》是这样记录社会剧变的:“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1610年—1643年在位,对应于我国明朝末年)登位时,巴黎居民不到四十万。城内宏伟壮丽的建筑不到四座。王国的其它城市与现在卢瓦尔河彼岸的市镇相似。整个贵族阶级与世隔绝,蛰居于乡下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中,残酷压榨种地人。通衢大道几乎无法通行,城市没有警政。国库空空如也。政府在外毫无信誉可言。”“克尔伯刚整顿好国家财政,路易十四(生民无疆注:1643年-- 1715年在位,对应于我国明末清初)就免除了百姓从1647年到1656年的全部欠税,特别是免除了三百万人头税。到那时为止,一直无法通行的公路不再废弃荒置,并逐步变成今天路易十五统治下的这种模样,受到国外人士赞赏。不管从哪个方向去巴黎城,除了个别几处以外,现在都可以在两旁植树的坚固的大道上旅行五、六十里。从1662年起,国王就对本国臣民免征所有外国船只缴纳的货运税。他还为本国人提供一切方便,使他们能以较少的费用自己运载货物。海外贸易就这样诞生了。现在还存在的贸易部就是那时建立的。国王每两星期主持一次部务会议。敦刻尔克和马赛被宣布为自由港。这一有利条件不久便把近东的贸易引向马赛,把北欧的贸易引向敦刻尔克。西印度公司创立于1664年。东印度公司也于同年成立。国王把相当于今天六百多万的巨款赠给该公司,并请有钱的人都来入股。王后、亲王,和整个宫廷提供了当时的货币二百万。各高级法院捐助了一百二十万利弗;金融家捐助了二百万;商会捐助了六十五万。全国上下都出资支援他们的主子。1669年国王又出资创建北方公司,并象对两个印度公司投资一样,对该公司进行投资。那时做生意并不使人降低身份,失去体面,因为连豪门巨宅也仿效国王,在各家公司入股。他对每吨出口货物津贴三十法郎;对每吨进口货物津贴四十法郎。所有在王国港口内造船的人每吨运载量可以得五利弗补助。从1663 年到1672年,每年都要新建几个工场。从前需从英国和荷兰进口的细呢,现在在阿布维尔织造。国王除了发给工场主一笔可观的奖金外,还为每架开工织机预付两千利弗。1669年王国拥有毛纺织机达四万二千二百架之多。当时英国有一种精巧的织袜机,生产速度比针织快十倍。大家都知道法国政府后来怎样用钱把这个秘密买来。与此同时,他在创立科学院之后,于1661年立即开始修建天文台。就使用价值、规模大小、工程难易而论,最光辉的工程要算连接两个海洋的朗格多克运河了。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想从事一些更伟大、用途更广、蛋也更加艰巨的工作,即法律改革。首先颁布了民法,其次是水利森林法。然后几乎逐年颁布了各项制造工业的章程、刑事法、商法、海运法。甚至还创立了一种有利于我国殖民地的黑人的新法律。各个港口都成立了船舶修造指导机构,研究船舶具有何种式样最为合适。在布雷斯特、罗什福尔、土伦、敦刻尔克和阿弗尔•德•格拉斯等地修建了五个海军兵工厂。这些海军也用来保护贸易。马提尼克、圣多米尼克和加拿大等殖民地以往萎谢衰落,现在一派繁荣景象,并得到过去一直没有期望过的好处。因为,从1635年到1665年,这些 殖民地一直是法国的负担。1664年,国王派遣一批移民去卡宴。不久,又派另一批去马达加斯加。路易十四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弥补法国因忽视海洋而长期以来蒙受的损失和不幸。而此时,其它邻国都已经在地球的另一端建立了殖民地。”但是,路易十四的所作所为,对于法国发展的意义,依然是十分有限的。直到法国革命前,法国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工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的意义,不过是让国王的零花钱增加了一点而已。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才是欧洲大陆真正走向近代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看法国著名学者米涅撰写、法国1820年出版的《法国革命史》:“从路易十四到革命爆发,法国的政体不仅是专制的而且是很横暴的。国王可以通过‘密札’随意监禁或流放人,用充公的办法处置任何财产,用税捐征收任何人的收入。贵族的特权是享受免税,僧侣的特权是要别人给予馈赠。有几个省实行包税制,还有的省是捐税自行摊派。整个民族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再分成许多阶层。第三等级,既受宫廷压榨,又受贵族欺凌,也分成许多按照各自利益组成、但相互敌对的行会。第三等级仅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而靠着这点土地,还要向领主缴纳封建地租,向教会缴纳什一税,向国王缴纳赋税。尽管他作出这样多的贡献,却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与政事,也不得担任公职。”“7月14日(生民无疆注:指1789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巴黎的运动传到各省,在各城市,人们情绪激动1地反对旧官吏,也反对特权等级。在乡村,人们纵火焚毁城堡,农民烧掉领主的租契。现在该采取一项更为重要的措施了:废除各种特权。8月4日晚,诺阿耶子爵发出了信号:他提出对封建特权进行赎买并废除人身劳役。夏特莱公爵建议免除什一税,将它改为货币税;夏尔特主教建议取消狩猎特权;维里欧伯爵建议取消贵族领主养信鸽的特权。还有各项建议,如废除贵族领主裁判权,废除卖官鬻爵的恶政,免除免税的特权和租税的不平等,废除僧侣的临时收入、罗马教廷的‘首岁教礼’和神职人员的名目繁多的与没有名目的俸金等等,都一个接着一个提出并且通过了。这是扫除封建残余的一夜,它把人们从奴隶制度的残余中解放出来,把土地从贵族领主的所有权中解放出来,把平民的所有权从占夺猎获物、强征什一税中解放出来。它废除了作为私权残余的贵族裁判权,从而建立了公权制度;消灭了买卖法官职位的制度,就预示着免费诉讼制度的到来。这一夜是从一切属于个人的制度到一切属于国民的制度的过渡。”“他(生民无疆注:指拿破仑)进入马德里,但不是以统治者的身份,而是以解放者的姿态出现在半岛居民面前。他对他们说:‘我取消了异端裁判所,这是时代的要求,欧洲的要求。神甫的职责是指导信仰,而不应该对公民施以任何外在的、形体的裁判权。我取消封建权利,人人都可以开设面包房、磨坊、宿店,设置捕鱼网,自由经营工业。’教皇与法国的敌人保持联系,就剥夺教皇的财产;教皇以开除他的教籍相威胁,法军就进占了罗马;教皇用诏书恐吓他,拿破仑就在1809 年把教皇从世俗国王的宝座上推下来,并且像押解犯人一样把他押送到萨沃纳。拿破仑通过它的体系的悲惨结局,却给了欧洲大陆以一个很大的推动,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各地。欧洲社会的陈旧的基础被彻底动摇。由于往来频繁,各国民族混杂起来;边界的河流上建起了桥梁,在阿尔卑斯、亚平宁、比利牛斯三大山区开辟了公路,使各个地域日趋接近。拿破仑使各个国家的物质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像法国革命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起了变化一样。封锁政策补充了军事政府的推动力,由于封锁,大陆上的工业得到改进,从而取代了英国的工业;制造业生产代替了殖民地贸易。拿破仑就这样在扰乱各国人民的同时,促进了他们的文明。他对本国的专制统治,使它成为反革命者;而他的征服欧洲的思想却使它成为欧洲的革新者。好几个欧洲国家在他到达以前毫无生气,在他到达以后却生气勃勃。”航海,仅仅是改变了一部分人对宇宙的认识;政府鼓励下的掠夺导致暴富,刺激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培养、制造了大批的亡命之徒,也就是所谓的冒险家。这些事儿,始终都只是在少数人,也就是小圈子中起作用,其社会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否则,中国、阿拉伯国家,早就现代化了。接下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全民,至少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思想再怎么解放,只要身体没有解放,一切都等于零。因为这时候的欧洲,90%的人还是别人的奴仆-----被固定在土地上的奴仆,没有领主的许可,他们不能离开那片土地半步。真正让欧洲工商业产生质的飞跃的,是革命---革命消灭了阻挠工商业发展的领主阶层(即所谓贵族地主阶级)。法国革命过程中,诞生了拿破仑,拿破仑的军队横扫了欧洲大陆,将欧洲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从对领主和土地的绝对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了。这时,欧洲才逐步进入了工商业唱主角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的临门一脚,是拿破仑踢出的。

19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自残出来的概念

洋奴们喋喋不休道:儒家学说重农抑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摒弃传统文化,彻底打倒儒家学说。生民无疆在《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已经介绍过西欧的“商业文明”历史。至于儒家学说到底是不是障碍,只有与其它国家作长时期的横向比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我们知道,根据很多资料,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就十分发达。仅仅根据《考工记》,我们就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高于同时期欧洲水平N倍的结论。在诸子百家著作和《春秋》、《战国策》、《史记》之中,有大量关于当时工商业和商人活动的记载。春秋时越国功臣范蠡弃政从商,成为后世商人膜拜的对象。战国时吕不韦原本是一个成功商人,其家产之厚实,达到了可以助推一个人当上国王的程度。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人是多么活跃。自汉武帝开始(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儒家学说便成为我国历代政府经世之国的法宝,成为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为了确保“公正”,我们不妨看一看在西方专家学者亲自撰写的中国历史中,是如何述评中国的工商业发展情况的。汉朝,是儒家学说治理国家的试验田。汉朝的强盛是不用说的,那么,它的城市建设和工商业水平如何呢?《剑桥中国秦汉史》说:“前面已经指出商鞅对计量的精确性有兴趣,公元前221年,秦在全帝国实行衡器和量器的标准化是不足为奇的。另一项是金属货币的标准化。最后,应该提出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改革,这是公元前221年制定的车辆的标准轨距,这样车辆的轮子无疑就可以适合全国道路的车辙。随着战国时代商业、手工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在战略要地和贸易要道上出现了新的城市,它除去作为国家首都和地方行政中心之外,还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汉代大城市就是从战国时代发展而来的,其中包括这样一些地方:在现在陕西的首都长安;在现在河北的涿、蓟、邯郸;河南的荥阳、宛、洛阳;山东的临淄;四川的成都;今广州城附近的番禺等。城镇的总数肯定有1500个或更多(至少每个县有一个镇)。洛阳为后汉首都时的人口总数据估计有50万左右。后汉时期管理洛阳市场的市长的工作人员由36名不同名称的官员组成,他们的职责是维持秩序和征收商业税。他们还根据每月的物价调查制定每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和批准买卖双方的契约。前汉时期临淄的商业税年达黄金千斤或铜钱百万。这一时期的商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城市市场商店里的坐贾,一是流动于城市之间和到外国的行商。汉代的制造业和前代一样,也分为国家控制和私营两个范畴。前汉前期的另一个大规模私营工业是制盐,据说一个制盐户为此而拥有1000名流民。另一个私人制造业是纺织。宣帝时(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一个大官张安世的妻子据说雇用700个家务奴隶进行纺织。 公元前111年,武帝征服南粤以后,南海的贸易逐渐扩展到东南亚和印度洋,这些国家以珠、玉、天青石、玻璃等物换取中国的黄金和丝织品。”随后是三国和六朝时期。由于我手头没有洋专家关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姑且不论。接着是隋、唐、五代、宋等几个朝代。《剑桥中国隋唐史》说:唐朝中央政府“把政治权力分散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大规模行政中心。同时,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此举意味着该镇的岁入被就地使用而不是上缴京师。在黄巢叛乱和以后的战争最后破坏之前,虽然人口超过100万的长安仍是唐代最大的城市----在这方面他又高居世界之首----和高度发达的商业中心,但有几个镇的中心已发展成大城市。其中较为重要的为长江中游的成都、江陵以及扬州、广州和汴州(开封)。这些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外国人,从印度僧人到波斯眼科医生、粟特的卖艺人和商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8世纪后期和9世纪是商人阶级大展宏图的时代。贸易空前迅速的发展、商人的日益富裕和生产力的全面提高,逐渐导致官方对经济的态度的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再次标志着8、9世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到了晚宋,已产生了一个富裕、自觉并对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特殊文化有强烈意识的城市中产阶级。同时,以前富商和士大夫之间不可逾越的社会障碍开始崩溃,因为商人当官,官员也投资商业和参加经商活动。在政府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废弃了原始币制。这些事都交给银匠去做,他们开始发展原始形式的银行和信用制度。后来货币政策最重大变化----纸币的出 现----是由私人而不是政府促成的。由于解除了这些束缚,再加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南方新土地的开发等刺激,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以致有些史学家认真地提出,近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到晚宋时期已经成熟了。”再下来,是元朝。《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说:“蒙古统治者在大都(今北京)建设起一座宏伟的首都,是根据古典中国帝王的规划而设计的,但可能最多只有 50万居民。虽然它是世界上的一流城市,但还没有宋朝的或中国更早的首都大。前南宋首都杭州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将近100万。除去大都,元代 中国北方没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1世纪时的北宋首都开封曾有100万人口,但在12世纪初被宋朝放弃后就衰落了。在元代,淮河以南有许多大城市, 人口从25万到50万,还有一些城市人口更多。除了县和路有人口统计数字外,由其管理的城市通常没有单独的人口数字,但在1290年的统计数字中,那些拥有大城市的路的人口数字能够透露出一些实情:扬州路在册人口150万,附近的常州路100万,嘉兴(浙江北部,与杭州接境)225万,浙江与江苏还有几个 人口为100到250万的路;在江西北部的饶州路,其中包括瓷器生产中心景德镇,我们惊奇的发现有450多万人口。这些数字所表现的人口密集程度,不仅显示了城市居民可能的稠密度,还向我们显示了那里有为工艺和手工业提供的劳动力,有专门用于销售的农产品,有发达的内河和沿海航运,这些都维持了人口的密集。1275年至1291年来中国的马可•波罗对这座城市(生民无疆注:指杭州)十分了解,他称其为‘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忽必烈在他的政府里设置一些机构组织手工业者并保障他们的福利。政府向他们提供相当高的工钱及食品和布匹配给并且豁免徭役,还允许他们完成每年的朝廷定额后制造可销售的产品。13世纪后期,大约30万户人被划为匠户,而且不能更改户籍。尽管有这种限制,总的说来手工业工匠是从中国的蒙古人统治中获益的。商人可能是从忽必烈的政策中获益最大的阶层。为了便利贸易并且促进商人的福利,和中国历史上以前的任何朝代相比,忽必烈在更广泛的范围使用了纸币。忽必烈的政府还通过改善运输系统帮助贸易和商人。把大运河延长到中国北部的蒙古首都和修建道路是两个显著的成就。来自那个时代的观察者的证据表明在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人的确是成功的,商业蒸蒸日上。例如,马可•波罗写道:‘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能聚集这么多商人,并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里的更贵重、更有用和更奇特的商品会集到这个城市里。’”直到元朝的这个时期,欧洲的最大的城市是巴黎,也不过20万人口。欧洲其它的“大城市”,不过是几千、万把人的聚居点,而且是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营业”一次,这水平,也就相当于中国偏远乡村的“集市”、“草市”。洋人撰写的中国和欧洲历史证明,在儒家思想主导下,中国的商业化、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水平都远远高于西方,而且仅仅如上所述的这个过程,就长达1000年。洋奴“专家”们不知道上述历史事实吗?不大可能。显然,说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商业化、城市化进程,洋奴“专家”们,无非是为了自残中国历史、妖魔化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国如此发达的城市和工商业,是否可以称为城市文明或者商业文明呢? 绝对不行!文明的定义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只有当工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才能称之为“工商业文明”时期;只有当城市成为全社会大部分人口的居住地,我们才能称之为“城市文明”时期。工商业、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宋朝(10--13世纪),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工商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接近20%。这和法国19世纪初期的水平相当。倘若这也叫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应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称呼呢?既然中国历史都不能用城市文明、商业文明这样的词儿,西方,就更不配使用了。可以肯定,说什么几百上千年之前,存在什么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完全是洋奴专家们为了妖魔化中国历史文化意淫出来的概念。




进入唐朝,我国的造船业和海上贸易甚为兴旺,沿海地区是“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汛海凌蓬莱”的繁忙景象。中国对外贸易业很发达, “在玄奘西游之后过了不长时间,阿拉伯人即将通过海路与中国建立经常性和持续的关系。因此,在黄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路和海路交通从未长时间的完全断绝过。从公元

唐朝建立了强大的水师。洋教授撰写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5年春(唐)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始。太宗亲率大军和他的大将李世勣直趋辽东,同时由大将张亮率领海军43000 人分乘500 只船从海道进攻高丽首都平壤。……到了660年,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中国大将苏定方率领号称10万人的大军出山东半岛渡黄海,在百济的首都、锦江边的泗沘城附近登陆。……百济的抵抗运动由一位名叫牟岑的将军领导,他短暂的恢复了王室,直到663年后期才最后投降。叛乱者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后者在锦江口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次大海战中损失了400多条船。”到了宋朝,造船业和海上贸易更是发达。宋人掌握了先进的船舶设计建造方法,可建造出适应各种环境、满足各种特定需求的船舶。近些年,不断有宋朝海舶被发现。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发掘出的一艘宋朝沉船,经复原,该船排水量约370吨,远大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的船只。这尚属中型海舶。众所周知,宋朝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拓展了航海范围。宋朝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非洲,都有繁盛的海上贸易往来。航行于印度洋、南中国海的大型船舶,均属中国商人所有,或者由中国建造。我们只要读一读宋明小说,就足以看出当时海外贸易之兴旺。
宋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北宋时专门在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杭州、交州等地设置市舶管理机构(行政管理和税务征收机关)。南宋又增设温州、江阴和华亭(今上海松江)市舶管理机构。据陈振先生《宋史》:“北宋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金、银、铜钱、铅、锡、瓷器和各种丝织品,输入的主要是各种香料、药材、犀牛角、象牙、珊瑚、琥珀、珍珠、玛瑙、水晶等。北宋末年政府每年从税收和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利达一百多万贯。”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时统计,每年‘抽解’与‘和买’所得的税收及利润‘约可得二百万緡’。南宋外贸发达,海盗也很猖獗,为了保证外贸的正常进行,港口城市的地方官很重视海上治安。绍定五年(1232年)八月,著名学者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他组织官军、民兵进剿海盗,残余海匪南逃,‘今贼徒深入广南,正当舶回之时,必有遭其剽劫者,其不亏失国课(生民无疆注:即税收)。’‘而福建提舶司正仰番船及海南船之来,以供国课。今为贼船所梗,实切利害,本州不敢以闽广异路为限,’真德秀准备与广东水军联合剿灭海盗,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对外贸易正常进行。”宋朝政府拥有一支庞大的水师。此时,水战,已经演变为主要作战形式之一;水军也升格为战争双方的主要兵种。宋金战争、宋元战争中,双方水师不断在江河湖海展开厮杀,均频繁使用火箭。绍兴31年(1161年),宋朝水师出动百余艘战舰,千里奔袭金国在山东的水师,以火箭将其消灭,使金国海上力量南侵计划破产。南宋军队在对元军作最后抵抗时,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在东南沿海作战。直到1279年,宋廷覆亡于广州附近时,宋军仍然拥有舰船几百艘,水军数万人。元朝通过招降招抚宋朝的商人、海盗和海军,组建了更加强大的水师。元朝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海上征服行动,分别于1274年出动战船900艘兵士1.5 万人、1281年出动战船9000艘兵士10万人征讨日本,1280年出动战船100艘兵士5000人征讨占城(今越南南部),1292年出动战船 1000艘兵士2万人和一年的粮草征讨爪哇。尽管由于气候和水土等原因,四次行动均无果而终,但足以看出,当时中国造船能力、远洋航行能力和海上军事力量之无以伦比。如此规模的海上远征活动,对于当时欧洲人,无异于天方夜谭。正如美国学者在评价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所说:“如果没有罗盘和科学的制图学的发明,没有造船技术的巨大进展,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远航是不可能的。”(引自《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5、说说欧洲人的奴性
每说到西方,人们便想到“民主”、“人权”、“科学”,而且将这些与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起来,似乎欧洲从来就是民主、科学的社会,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古希腊的圣贤们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事实就是如此,只不过我国的“精英”专家们不肯“引用”而已。
再看《圣经》。《圣经》罗马书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上帝的意志有谁能抗拒得了呢?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我还是老老实实认命苟活吧。因此,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在匍匐在基督教脚下的同时,面对大小封建主也十分“遵纪守法”。
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形成若干个王国、公国等,各国国君大封功臣,形成了世袭的大小领主(贵族)、平民(主要是农奴,地位和西藏解放前农奴基本一致)两个等级,此外还有一个凌驾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教士等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始终是身份世袭制度占绝对主导的局面。
欧洲人民普遍认为:国王的后人才能当国王,贵族的后人一定是贵族,农奴的儿子只能是农奴,完全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好汉儿混蛋。整个中世纪直至1789 年法国大革命,接近1400年时间,欧洲的老百姓就没有搞过一次起义,也就是没有造过反。17世纪,英国贵族们搞了一次“革命”,最后也是老老实实地,迎请国王自家的人来做国王,直到今天。
中国不一样,自古以来,谁造反成功,谁就当皇帝。朱元璋是要饭的和尚出身,刘邦原来不过是个村长,他们打下天下后,便自个儿当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认为不合适。文盲李逵一直认为,皇帝的龙椅,他的宋江哥哥也是可以坐的。
国人总在说“奴性”,比起奴性十足的欧洲人,中国人差远了。

声明:
1、本人所谈到的西方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取材于 西方著名学者的 著作。
2、本人所谈到的西方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拒绝 国内学者著作,不带他们的一丝痕迹。
 
生民无疆


1、前面的话
由于一些“历史学家”的偏执与偏心,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怪现象:中国大陆编写的欧洲历史,远比欧美学者自己编写的欧洲历史要光鲜照人,也就是说,欧洲历史,我们的“专家”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评价高出N倍。
比 如,古罗马,在欧洲专家的笔下,美好的东西自然不会遗漏,而屠杀、战乱、夺权、饥荒、无视科学等等,也无一漏网,总之只有客观的陈述;而到了我们的“专家”手中,罗马只有科学、艺术、法律、强大等等,锦上添花尚嫌不足,似乎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祸患,罗马帝国不知会创造出怎样一个伟大的未来。甚至,“专家们”一再不无遗憾地感叹:丝绸之路的没能直接连通“伟大的”罗马,因而使中国与“民主科学”失之交臂。对于中国军队手下败将轻松摧毁罗马帝国,没有一个专家愿意因此做一点对比分析。
再比如,欧洲中世纪,是欧洲人的正宗后裔公认的“黑暗时期”。这时,大部分的王公贵族是文盲,是彻底的粗鄙武夫,欧洲大陆动辄饥荒,瘟疫蔓延,城乡各地臭气熏天脏乱不堪,所谓大城市也不过是中国乡村小镇的规模。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在欧美专家的著作中,俯拾皆是,但是,在我们“专家”的大作中,打着灯笼,也是难以找到的。
又比如,在前些时甚为火爆的《大国的崛起》一书(电视片)中,“专家们” 对于发现新大陆、“蓝色文明”津津乐道,至于为什么是西班牙、葡萄牙首先走向大海,始终一声不吭;至于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就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到底是为什么,“专家们”同样是一言不发。
其实,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不会造海船,更不懂得远程航海技术,仅仅一个小小的地中海,航海权也被阿拉伯人掌握着。长期以来,阿拉伯海盗随意闯入这些欧洲国家抢掠,欧洲国家唯一可做的就是请神父念经祈祷。
西班牙葡萄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恰恰是来源于阿拉伯人。因为此前这里是阿拉伯国家,这里的居住着大量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正是从这些人致富的经验,让基督徒懂得了航海、经商是条好路子;正是依靠这些人,基督徒才拥有了远航海船和水手。当西班牙人依靠这些人致富、变强后,便神经错乱地屠杀“异教徒”,使得西班牙从此百业凋敝,就此衰落。
《大国的崛起》说:英国人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以西班牙衰落了。一个舰队覆灭,就会导致一个国家衰落?那么,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不也就衰落了?舰船没有了,再造就是了;水手没有了,再招收不行吗?问题在于,西班牙因为将能工巧匠阿拉伯人赶尽杀绝了,而基督徒们还没有学会这些。所以,西班牙想不衰落也不行了。
有趣的是,“专家们”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此战之后英国近百年时间根本没人关心所谓“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到了我们的“专家”这里,成为了坚决不谈的“禁区”。
其实,这些禁区,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
我不是一个盲目排外的人,也不是什么学者。我只是针对专家们的“著作”中的一些疑问,在西方人的著作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证明了我们的“专家”的虚伪。
我们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西方,因为我们今天落后于他们。但是,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发酵的产物。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
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是闭关锁国行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一、说说“希腊文明”----子虚乌有


古希腊文明,是指在公元前8世纪--前323年间,被称为希腊人的人们 “创造”的文明。此前的几个世纪,称为荷马时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为“英雄时期”;此后古罗马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

希腊文明时期的希腊,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希腊人的地盘主要在爱琴海两岸的诸“半岛”或者岛屿上。
希腊人分成大大小小若干个独立的“城邦”。说是城邦,实际上是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的联合体,人口不过万儿八千的。他们或农耕或渔猎或商贸,但多以农业为主。为了利益,相互间战争不断。
希腊有两个“超级大国”,为斯巴达、雅典。人们一谈到古希腊,90%是拿这两个“超级大国”来说事,最多的是雅典,因为古希腊的名人大多长居于此。
斯 巴达,是四个或者五个村庄的联合体,称霸希腊时,也不过9000户人家,衰落时仅700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巅峰时人口4.5万人左右。因土地较肥 沃,故以农业为生。斯巴达是2名国王加上长老会议的政治模式。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家族推选产生,权利相等。国王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除非领兵在外,大权始终在长老们手中。
雅典,是4个家族的10个部落的联合体。综合西方各研究者的数据,巅峰时期人口在6.7----17万 人之间,取中间值则是11万左右。因土地相对贫瘠,故手工业和贸易较为发达。雅典是9名执政官(起初是1名,后来是3名,最终为9名)、贵族会议的政治模式。9名执政官由公民会议选举产生,轮流执政处理日常事务。军事上还选出10名司令官。但是,大事由400人议事会或者后来的500人议事会议决。
斯巴达和雅典,其规模相当于我国今天的大一点的乡镇。在管理体制上,与我国解放前的农村家族、村庄没多大区别:平时,族长(或庄主)处理杂七杂八的事务,担当调解员的角色,但凡遇上重大事务,则召开家族会议(各房推举的代表)或者村民大会(每家派一名代表)集体讨论决定。直到今天,我们到不少偏远乡村,还能找到这种影子。
显然,这不过是一种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性质的村民自治性的组织。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独立(这是关键)创造出多大个文明,无异于天方夜谭。最多,比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闹得水声更响一点,但是要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产生出中科院院士,只能是一种梦想。
古希腊运气不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就在希腊的旁边。特别是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西亚,古巴比伦消亡了,亚述帝国兴起;继而新巴比伦诞生,接着出现波斯帝国。这里与南方的埃及、东方的印度、东北面的中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频繁,始终是处于经贸繁荣、科技文化发达的状态。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明确记载:希腊文字就是希腊人模仿西亚的腓尼基字母创造的。这大约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和日文来源于汉字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罗多德还明确记载:流行于希腊的奥菲教义是从埃及传来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稣来自于中东一样,我们熟悉的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等“明星”,本是古埃及人创造并崇拜的神灵。
至 于希腊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早期希腊哲学家所搜集到的事实大部分是从外来的来源得到的----他们的天文学是从巴比伦尼亚得来的,他们的医学和几何学是从埃及得来的,可能一部分是通过克里特岛。”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近些年来,西方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从《荷马史诗》开始,直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有了大量“模仿”西亚文化的内容。
其实,古希腊人从来就承认:“光明来自东方”。《荷马史诗》的编著者荷马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士麦那;希腊诗人阿基洛古是帕洛斯岛人;毕达哥拉斯生于小亚细亚的萨摩斯岛;亚里士多德是斯塔吉拉人;高尔吉亚是利昂提尼人;普罗泰格拉是阿布德拉人;提奥夫拉斯图斯是累斯博斯人;芝诺是塞浦路斯人;特拉叙马库斯是卡尔西冬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是可斯人……他们都是出生、成长于境外,成熟后回到希腊本土发展的“希腊裔”人。毕达哥拉斯、德摩克里特、柏拉图、梭伦、亚里士多德等都有留学西亚、埃及的经历。
古希腊的知识界,是“海归”的天下。
遗憾的是,因为不绝的战争,巴比伦、波斯、古埃及的大量史籍消失了。老师的作品销毁了,而来自穷乡僻壤的学生的作业,因为地处偏远等原因保存下来,故而学生为后世所传颂。

3、古罗马到底有多伟大?---独裁与野蛮
一说到西方,洋奴和汉奸学者们总喜欢说完古希腊,再说古罗马。事实证明,古希腊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文明”,那么古罗马呢?
古罗马直至帝国内战爆发(公元337年),是西方人所谓“希腊化”时期,也就是仍属辉煌时期。这大致相当于我国战国晚期至东晋初,正是我国百家争鸣,并诞生造纸术、地动仪等一系列引导世界科技文化进步的成果的时代。
先说古罗马的的科技、文化。
洋奴们不断夸耀古罗马科技、文化如何了得,然而,严肃的西方学者不仅不领情,而且还爱抽洋奴、汉奸的嘴巴。
让我们学习一下英国著名学者W.C.丹皮尔教授的教导:“罗马人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医学、农业、建筑或工程方面的实际工作,才对科学关心。他们只用知识之流,而不培其源----为学术而学术的源泉,结果,不到几代,源与流就一起枯竭了。除了3世纪后半叶亚历山大里亚的第奥放达斯是希腊最伟大的代数学(注:西方历史学家早就发现:代数学是从中国传到波斯的,而亚历山大里亚属于波斯地盘)著作家以外,没有一个第一流的人物。在罗马帝国头300年间,罗马法的伟大成就登峰造极,但是,罗马政权还没有衰微,科学就显然已经和哲学思想的其他部门一起差不多停滞不前了。知识没有进步,人们唯一的工作只是写些注释和撮要,主要是希腊哲学家的注释和撮要。”请记住:丹皮尔教授是一位典型的持欧洲中心论的西方专家,他为什么如此谦虚呢?
在经济建设上,罗马帝国也是乏善可陈。帝国早期,主要是以战养战,到支撑扩张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殆尽后,帝国主要靠榨取亚平宁半岛之外的土地上的产出实现骄奢淫逸。稍懂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罗马帝国的地盘上,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是西亚和埃及一带,因此,这里成了帝国的钱包和粮仓,而庞大的罗马城仅仅是一个挥霍场所。遗憾的是,帝国当局坚决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只是重视农业。罗马皇帝们一再下令,逼迫北非、西亚等地铲除葡萄种粮食,使得罗马帝国连葡萄酒也没有喝的。尽管如此,罗马帝国还是动不动就闹饥荒。
再说古罗马的政治。
古罗马,洋人历来将它定义为奴隶社会,是一个人性缺失的时代,这一点不假。
古罗马原本是从多瑙河沿岸迁到亚平宁半岛上的几个小部落的联合体,通过发动无数次战争,逐步发展成以地中海为中心、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一是夺取土地,二是掠夺占领地区的所有财物,三是将被占领土上的百姓统统作为奴隶。罗马大军所到之处,百姓要么被杀,要么掳做奴隶。一次性杀死数万人、掳数万人为奴,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其血腥与残忍,无以言表。
尽管罗马人以奴隶劳动果实为生,但是,在罗马人眼中,奴隶还不如牛马,牛马不仅能干活,而且还可以吃它的肉。罗马时代,一次又一次颁布奴隶主可以随时处死奴隶的法律。比如,公元57年,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奴隶主在家被杀,不仅在这家所有奴隶要被处死,而且连已被释放尚未离开这家的获释奴隶也要被处死。罗马人以观赏一个奴隶杀死另一个奴隶为乐,他们观看两名奴隶持剑生死相搏,仿佛当时中国人看斗鸡、斗蛐蛐一样兴高采烈,与当今人们看篮球赛一样的感觉。要说古罗马人有人性、讲人权,只有傻瓜、250才相信。
洋奴学者经常说到罗马法如何如何,罗马有什么民主、法治的基因。
说起来颇为有趣,罗马帝国与大清帝国一样,也有一帮八旗子弟---罗马公民,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干任何事,帝国按时给他们按人头发放粮食衣物零花钱。后来,这帮货们觉得做饭太麻烦,于是帝国干脆改为发放面包。这些洋八旗子弟一辈子只有一个义务----当兵打仗。如果打胜了立功了,还有土地和金银珠宝等奖赏。结果自然与大清八旗子弟相同,变成彻底废物。到了后来,罗马帝国不得不通过赐予“罗马公民”身份,征集“蛮族”男子上战场。蛮族汉子自然不会像罗马公民那么废物,于是政变更加频繁,以致龙椅上坐着的是蛮族人。
罗马看起来还是民主的,它曾经有元老院等类似今天议会的机构,即便是独裁者渥大维也不是金口玉言。一次,渥大维在一个骑士家做客,席间,一个奴隶将一只水晶高脚杯打碎了,主人要将这个奴隶扔进鱼池喂鳗鱼。奴隶向渥大维求救,渥大维劝说,骑士不理,还是将奴隶扔进了鳗鱼池。对此,渥大维也没有生气。
但是,若因此说古罗马讲民主重法治,那绝对是扯淡。
罗马时代,动辄数以百计“元老”(大约相当于今天的议员)被屠杀,以至于这些贵族们活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连后代也不敢要。尽管这些罗马帝国的贵族们,无论谁当皇帝都点头哈腰,但仍然逃不脱被屠杀的命运。所以,过不了多久,元老院就换成全新的面孔。公元前43年,渥大维和安东尼、雷比达联合夺取政权后,大肆追杀政敌,一次性杀死300名元老。尽管元老院是一直存在,但是,大多数时间,元老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因为皇帝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长期呆在其它地方。帝国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元老院被皇帝遗忘,扔在罗马自个儿民主议政去了。
龙椅的诱惑是巨大的。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所谓罗马帝国,可以分为N个朝代。大家为了争夺这把椅子,你刚唱来我登场。有脑袋进水花钱买椅子的;有认干爹继承位子的;有干脆领兵杀进皇宫直奔椅子的;也有前线将领阵前黄袍加身的。无数人为此掉了脑袋,不少人坐上椅子后被人割了脑袋。到了后期,更是内战连连,以至于出现30余人割据称王。中国历史上的大戏,罗马帝国无一例外地,全部上演过。就这样稀里糊涂之中,363年,朱利亚努斯在与波斯作战中负伤死去,不 久,罗马就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3、中世纪欧洲---文盲与武夫的世界
476年,由于匈奴人的不断扩张,以及为躲避匈奴的北欧“蛮族”----日耳曼人的持续攻击下,早已腐败透顶的西罗马帝国覆亡了。从此,西欧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丹纳,以形象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世纪西欧社会:
“蛮族的洪流也就决破堤岸,滚滚而来,一批来了又是一批,前后相继,不下五百年之久。他们造成的灾祸非笔墨所能形容:多少人民被消灭,胜迹被摧毁,田园荒芜,城镇夷为平地;工艺、美术、科学,都被损坏,糟蹋,遗忘;到处是恐惧,愚昧,强暴。来的全是野人,等于休隆人与伊罗夸人突然之间驻扎在我们这样有文化有思想的社会上。当时的情形有如宫殿的帐帷桌椅之间放进一群野牛,一群过后又是一群,前面一群留下的残破的东西,再由第二群的铁蹄破坏干净;一批野兽在混乱中喘息未定,就得起来同狂号怒吼,兽性勃勃的第二批野兽搏斗。到第十世纪,最后一群蛮子找到了栖身之处,胡乱安顿下来的时候,人民的生活也不见得好转。野蛮的首领变为封建的宫堡主人,互相厮杀,抢掠农民,焚烧庄稼,拦截商人,任意盘剥和虐待他们穷苦的农奴。田地荒废,粮食缺乏。(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从六朝到北宋的一个漫长时期,中国人正在实施科举取士,创造唐诗宋词,进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研究武学、律学、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对 比一下,我们是什么感觉呢?)
5世纪中叶,匈奴人在今天的匈牙利一带崛起,四面出击,驱赶得北欧的日耳曼人鸡飞狗跳。匈奴人,原来呆在蒙古高原,被中国汉朝打得满地找牙后,大部分归顺汉朝融入主流,小部分一路西行,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占据当今东欧一代,继续向西向南扩张。在匈奴大军多次践踏、大面积掳掠之后,随着日耳曼人向南方蜂拥推进,三下五除二,西罗马帝国便奄奄一息。
476年,稀里糊涂中,蛮族们让西罗马帝国灰飞烟灭了,西欧就此进入了所谓的“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虽然完蛋了,但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仍一如既往地生活着,而且寿命长达千年。
东罗马帝国完整地继承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皇帝是基督教教主,也是国家政权的主宰。东罗马人读的书,一半是基督教经典,另一半则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东罗马帝国同样继承了罗马帝国热衷于“篡党夺权”的优良传统,几经折腾,7世纪后,东罗马皇帝也是希腊人。遗憾的是,除了房子建得有特色且颇为壮丽,雕塑还算过得去,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同样是一塌糊涂。
一部东罗马历史,除查士丁尼统治时(527 ----565 年在位)有过短暂的辉煌,剩下的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
5世纪,为了少受匈奴人攻击,一次给匈奴首领阿提拉送去14000镑黄金,以后每年缴纳贡金2100镑。
6世纪,在 “蛮族”们(主要是日耳曼人)的侵略、蚕食下,帝国在欧洲地区仅剩下沿海的一些据点。
7世纪之后,就一直处于阿拉伯人的没完没了的“欺负”之中,帝国在亚、非的领土丧失殆尽,沦落为龟缩于小亚、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国家。帝国原本指望西欧十字军能够教训一下阿拉伯“异教徒”,以出口恶气,结果,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却将东罗马首都拜占庭洗劫一空,大火焚烧7天之久,并且将帝国大片领土 予以瓜分。
1461年,仅一隅之地的东罗马被奥斯曼帝国消灭,拜占庭成了阿拉伯国家的都城。当然,东罗马帝国的全部地盘早已变成穆斯林的乐园了。
说来有趣:在文化传承上,这个窝囊的东罗马帝国,是最有资格的代表西方文化的---正宗嫡传的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由于它实在是窝囊得过头了,所以,西方历史学家们宁愿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欧)上多做点文章,也不愿提到它,连“希腊化”的资格都不给它,让人有一种东罗马与欧洲文明无关的感觉。
“十一世纪时,七十年中有四十年饥荒。一个叫做拉乌·葛拉贝的修士说他已经吃惯人肉;一个屠夫因为把人肉挂在架上,被活活烧死。到处疮痍满目,肮脏不堪,连最简单的卫生都不知道;鼠疫,麻风,传染病,成为土生土长的东西。人性澌灭,甚至养成像新西兰一样吃人的风俗,象加莱陶尼人和巴波斯人一样野蛮愚蠢;卑劣下贱,无以复加。(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看一看《清明上河图》,读一读欧阳修、柳永等人的词,放一放宋人发明的焰火,甚至搭乘宋朝商人的海轮到印度西亚做做生意旅旅游,是什么感觉呢?)
“到一五五〇年,英国只有猎人,农夫,大兵和粗汉。一个内地的城镇统共只有两三个烟囱。乡下绅士住的是草屋,涂着最粗糙的粘土,取光的窗洞只有格子没有窗子。(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参观一下故宫、明十三陵、全国各地的古镇,或者陪着徐霞客游山玩水一次,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至于法国,到十五世纪末,国内的优秀人士,所谓贵族只是粗野的蛮子。一五二二年,巴大萨·卡斯蒂里奥纳伯爵写道:‘法国人只重武艺,看不起别的事情;他们非但轻视文学,而且深恶痛绝,认为文人最下贱,所以把一个人叫做学者是对他最大的侮辱。’总之,整个欧洲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人像凶悍有力的野兽一般只知道吃喝,打架,活动筋骨。”(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随便找一部明朝士大夫日记类的作品读读,琴棋书画诗酒山水扑面而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大家可别瞧不起这些蜂拥而来的“野人”,西欧后来的贵族,诸如国王、公爵、骑士什么的,全是这些野人及其后裔。
在这些野人的领导下,中世纪的西欧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生民无疆随后将从多方面予以介绍---坚持用洋人提供的历史资料,拒绝参考洋奴学者写的欧洲史。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教义。我们不妨看看这些西方圣贤说过什么。
古希腊头号圣贤苏格拉底说:“我要对公民们说:你们彼此虽是兄弟,但是神还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神用了金子,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作成的,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统治者应当把这个神谶引以为戒,即: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这就是说,根据神的安排,人类社会被分为金子做的人、银子作的人、铜做的人、铁做的人这四个等级,每个人出生前,神已经确定好分别属于哪一个等级。苏格拉底还说,金子做的人会生出金子做的儿子,银子和铜铁做的人会生相应的儿子。至于苏格拉底经常提到的奴隶,自然是等外品,只不知他认为奴隶是用什么做的。
第二号圣贤柏拉图认为,国家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国家的缩小,据此勾划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柏拉图也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 “四德”治天下的倡导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按照神的意志设计和实施管理的,所以,“我们制定有关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上或行动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见到了就应该起来维护法律向地方官报告。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就应该立刻依法把这个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拒绝这样做,已经有人揭发,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审判。国家里面要设三个监狱:第一个是在市场附近的普通监狱;第二个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将称为‘感化所’;第三个要设在国土中心的某个荒野山区,要用某种果报惩罚的名字来称呼。当他们监禁期满后,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让它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应该把他处死”。总之,谁敢反对神甚至否定神的存在,一定要好好教训他,让他匍匐在神的脚下,或者将他从肉体上消灭。
没有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利用希腊罗马文明的两个致命弱点奴隶制和多神教造就的不重视历史摧毁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开道,那么当今以日尔曼系统的民族为 主导力量的西方文明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西方文明的主导力量日尔曼人也不可能取代希腊罗马人的位置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主导力量。所以说亡国胚宗教基督教确实对西方文明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基督教对西方文明来说本质上还是由犹太人制造出来的一种建立在撒谎和欺骗基础之上的外来的亡国胚宗教。
说到底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和欧洲人的关系和共产主义与中国人的关系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靠利用原有文化的致命弱点取代了原有文化的外来思想,只不过共产主义在中国没能彻底取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形成了共生关系,而希腊罗马文明被基督教彻底摧毁取代,才有了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方文明这一点有所区别而已。同样和中国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去共产化的过程一样,西方文明的真正崛起的每一步都实际上伴随着去基督教化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就和中国一样并不彻底。中国当今的指导思想名义上还是共产主义,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也依旧是西方文明名义上皈依的宗教。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来说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外来的异己宗教,就如同共产主义对中国也是一种外来玄学一样。
更要命的是基督教已经用它的那套来源于犹太人这个亡国胚民族的处女生上帝、三位一体之类不可思议的荒诞故事把自己逼到了不是终极真理就是终极骗局的两难处境里。也正因为基督教的教义荒谬绝伦,所以基督教才会出现那么多教义分歧和论战,比如关于三位一体的论战,历史上因为三位一体的问题是死过不少人的,比如著名的被烧死的塞尔维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如果这个核心教义被否定了,就等于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石。现在看来主张上帝一位一体的上帝一位论肯定更合乎逻辑和理性,也更容易被人理解。但科学和理性最发达的西方文明却始终没有接受上帝一位论,说到底就是因为否定了三位一体,就等于否定了基督教。最强大、最讲究逻辑和理性的西方文明居然被三位一体这种逻辑不通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这就说明基督教是西方文明没有办法解开的一个死结。不是终极真理就是终极骗局,这就是西方文明所皈依的基督教面临的终极难题。
最为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皈依的居然是最为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所制造出来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这实在是对最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自身的一种讽刺。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总统,在就职时居然一本正经对着犹太人编造出来的充斥着上帝六日创世并且还需要休息之类的渎神邪说的神经宣誓,也只能说是一幕滑稽戏。也正因为如此由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所制造出来的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也就是最为强大。也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的阿喀硫斯的脚踵或者也可以说是最短的木板即最为致命的弱点。

而且西方文明的这个致命弱点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能由它自己解决的,因为西方文明的成长路径实在太过依赖基督教了,要让西方人承认自己这一千多年来相信的不过是由犹太人制造出来的一场骗局,这从人的本性上来说就是很难接受的。但要不解决这个致命弱点,最为强大、最讲究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明居然被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制造出来的最荒诞、最没有理性可言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牵着鼻子走,对西方文明自己就始终是一个潜在的致命危险。
西方文明在对付远比西方文明弱小的由犹太人的同样不吃猪肉、割包皮的闪族兄弟阿拉伯人制造出来的伊斯兰教所表现出来的手足无措,就间接体现出来了这点。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从伊斯兰教诞生后不久就开始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冲突可以说是现存各大文明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激烈的文明冲突。但因为希腊罗马文明就是被犹太人制造的基督教所摧毁的,而西方文明由于基督教的关系,根本不能从希腊罗马文明因为存在致命弱点而败给基督教这一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例中汲取教训,才导致它现在没有对付伊斯兰教的真正办法这种情况的出现。西方文明单靠自己很难打赢对伊斯兰教的文化战,当年希腊罗马无论比文化、比军事都不知道要比犹太人强出多少倍,可希腊罗马文明照样被犹太人所创立的基督教给毁灭了,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最佳典范。

现在历史真有重演的可能,只有十亿人口的发达的西方世界在对付已经有了十三亿人口的落后的伊斯兰世界时,有比当年罗马人对付基督教更好的办法吗?对伊斯兰教宣传什么自由民主?在目前情况下这等于是在纵容伊斯兰教继续扩张。和希特勒对付犹太人一样搞种族屠杀?这等于是在道德上宣判西方文明的死刑。用犹太人创立的亡国胚寄生宗教基督教对付伊斯兰教?别说基督教就是一个犹太人的原始一神教和希腊多神教混杂出的怪胎,根本就不可能克制伊斯兰教这种真正的纯粹的一神教,而且利用基督教这种原始宗教对付伊斯兰教,西方就得当心还没把伊斯兰教解决掉,自己就先掉进了宗教狂热和忘掉自己的文明真正根基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6、说说欧洲的家族制度---族权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鲁迅等“旗手”们,对中国家族制度深恶痛绝,认定儒家学说为祸首。有“只手打翻孔家店”之称的吴虞先生,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毫无保留地与家庭决裂,不仅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一顿,而且宁可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
殊不知,欧洲的家族制度及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中国差。中世纪的欧洲,同一血缘的人们世代同堂共享财产的现象十分普遍,家族干预其成员的私有财产处置,具有对成员婚姻的决定权,而且家族之间的仇杀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据法国大学者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在整个封建欧洲,当时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在法国,当人们谈到亲属成员时,通常直接称之为 amis(朋友);在德国则称之为Freunde(朋友)。一份写自11世纪法兰西岛的法律文献这样列数家族成员:‘他们的朋友们,即他们的母亲、兄弟们、姐妹们以及以血缘和婚姻维系的亲属’。”
中国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习惯或者风俗,欧洲也不例外。大小领主(即贵族)的后人共同继承、共同使用公共遗产,共同居住在祖传的城堡里,例如博骚家族几代人均控制者普罗旺斯地区的各个伯爵领,虽然这个家族的每一分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都认为整个采邑的统治权是统一不可分的,并且所有人都采用同一普罗旺斯‘伯爵’或‘诸侯’的称号。至于平民百姓,更是重视血缘关系了。在整个乡村,到处都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 “兄弟会”,他们共用一个炉灶、同桌进餐,耕种同一块共有地。

7、说说欧洲妇女的权益
五四以来,不少精英人物痛感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在不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将中国妇女受虐待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矛头直指儒家学说,并持续地进行深揭猛批。
殊不知,自欧洲有文字记载以来,无数证据证明,欧洲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女人高,可以说处境更糟糕。
古希腊最大的圣贤苏格拉底,是这样教导人们的:“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夫”。
著名的柏拉图认为,女人的智商和小孩、奴隶差不多,除了有各种欲望、痛苦和快乐,啥也不懂。
同样著名的德谟克利特则说:“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德谟克利特还谆谆告诫道: “女人不应该动口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少说话对于女人是一种装饰,而装饰简朴,在她也是一种美”。是否发出这一章,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担心基督徒误解。仔细想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我不是教徒,是无神论者,而且坚持信仰自由,客观谈问题,应该不会产生多大的误会。更何况,我写这一章,仅仅是针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这一论调的,因此,我想,即便有偏颇之处,真正的基督徒也会原谅我的。

8、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 之 1
平心而论,对于基督教,我没有什么绝对的敌意。尽管基督教历史上有过不十分光彩的地方,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传教士作过有损中华民族利益和感情的事情,但是这与基督教教义无关。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一门学说,倘若能够流传百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有其继续流传下去的理由。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大教也好,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等教民略少的小教也罢,都有千年以上传教史,均应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给予高度尊重、充分保护。
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它宗教和文化。否定、打压、排斥其它宗教,无疑是愚蠢、无知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方面,少数基督徒表现得很不好。我曾经多次与几位基督徒讨论宗教问题,因为我不赞成他们的一些观点,便有人将我当作“反基”恶魔,说我死后必下地狱。对此,我笑答:我是中国人,即便将来真的下了地狱,也是下佛教道教的地狱,与基督教地狱无关,上帝管不着我。某基督徒坚持只存在基督教的地狱,根本不存在其它的地狱,并声称基督教必将传遍世间每个角落,其它宗教都是邪教,都不值得一提。如此态度,好比一个生意人,想赚尽天下所有的钱,岂不是笑谈!
宗教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比如,《创世纪》中的许多东西,即便是原创,也构不成垄断。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等大量传说。不夸张地说,这些关于人类早期活动的故事,远比《创世纪》丰富、生动。不过是因为当今教育体制的缺憾,许多人知之甚少罢了。
《圣经》,特别是旧约,原本是中东地区的先民们代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和格言、谚语的集合,故事范围也没有跨出中东地区一步。不管专家们研究得如何辛苦,即便考证出伊甸园的具体位置,也只能证明先民们确曾在此生活过,而无法证明上帝来过这里;即便证明确实存在亚当、夏娃,并确定了身高、体重、肤色等,也没法解释四大洋五大洲的多种肤色人类的来源。作为宗教,基督教的诞生晚于佛教数百年,假如上帝真是万能的,是不会等到释迦牟尼传教数百年之后,才降生耶稣的。按照上帝的脾气,也肯定会立即以雷霆般的手段,严厉惩罚杀死耶稣的人类。
只要读者动点脑子,就会发现,《圣经》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当真的。创世纪说,上帝造了亚当夏娃这两个人类始祖,以及豺狼虎豹等飞禽走兽的始祖。好在旧约将一代代记载的还算清楚,从“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一直说到亚伯拉罕。到了新约,也详细列出了耶稣的家谱,而耶稣出生的时间更是“公元”了。我们姑且算这都是真的,而且耶稣的所有祖宗都以千岁计算寿命,那么,人类的历史不过数万年。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至少在中国大地的考古发掘证明,数十上百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人类在活动。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N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生灵在奔跑跳跃。而地球,至少在数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基督教于其他宗教一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教人积善行德的。基督教早期组织,便是以经济互助形式出现的。真正的基督徒,都是道德操守高尚之人,这样的人与事不绝于西方历史。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在看病就医、教书育人方面,做了不少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情。抗战时期,在拯救中国人性命上也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点,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关于基督教也给人类带来不少负面的东西。早期基督徒们为了传教,跳大神、用死去的基督徒的遗骨治病之类的笑话,充斥了罗马帝国。整个中世纪,可以说,欧洲就是在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和当今的个别阿拉伯国家差不多。而且,教会掌握着教育权,但是教会的学校只培养教士,使得整个欧洲遍地文盲,甚至大多数贵族乃至国王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教会也拥有收税权,什一税始终是压在中世纪百姓头上极为沉重的负担。教会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建立了独立教会国家,更不要说教会持续不断组织十字军东征之类的罪恶活动了。所以至今,欧洲人仍称中世纪为“黑暗”时期。
尽管《圣经》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教人积善行德,但是其中的糟粕还是很多的,比如歧视妇女、宣传暴力等等。尤其“耶和华”、耶稣一再强调信徒们只能相信他,使得辨别力差的信徒们极端的排斥其他学说,因此,基督徒们干出了大量的令人发指的罪恶勾当。比如12--15世纪,基督徒们将西班牙、葡萄牙的穆斯林几乎屠杀殆尽,尽管穆斯林统治西班牙葡萄牙时,对基督徒极其宽容。实事求是地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也与此有直接关系。

9、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之 2

元朝统治疆域广大,钦察汗国、伊儿汗国都奉中国为宗主,故流浪于中国大地的基督徒颇多。由于元朝高层大多信奉萨满教、佛教或伊斯兰教,道教也属于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基督徒相反纷纷改宗与基督教有姻缘关系的伊斯兰教,成为当今“回族”成员。
明朝中后期,欧洲的洋和尚,接连不断地进入中国。此时,基督徒们正在大规模地,屠杀西班牙的穆斯林,屠杀美洲、非洲、澳洲土著。中国皇帝向来宽容,只要不胡闹,对任何宗教都不排斥。比如伊斯兰教,明朝皇帝还亲自撰写牌匾,予以褒扬,有现今西安的清真大寺为证。明朝皇帝对基督教也一视同仁,还让洋和尚在朝廷做官。
就这样,到了清朝,洋和尚在中国有了几个固定的传教点,便向罗马教廷报功请赏。罗马教廷开始头脑发胀,欧洲最有学识的人们比如担当着法国 “最高法庭”职责的巴黎大学,他们用西欧思维作出裁决:中国必须绝对服从基督教,也就是必须听他们的。于是他们派出全权大使,找到康熙皇帝,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禁止儒家学说、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不得追祭祖宗,如此等等。康熙帝岂能接受这种条款?结果自然是,将西欧和尚赶出中国。康熙帝从不无端地排外,在北京,始终存在着俄罗斯和尚创办的教堂,也就是所谓的东正教堂。鸦片战争后,在洋枪洋炮的支持下,西欧的洋和尚和鸦片烟一起,开始大规模地涌入中国。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来叙述了。不过,中国不是欧洲,中国人有敢于造反的传统。一次义和团运动,还是把少数胆大妄为的洋和尚吓怕了。即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许多洋和尚还是没敢回到曾经作恶的地方去。
我丝毫没有否定基督教神圣性的意思,也无意反对谁信仰什么宗教,因为每个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但是,我十分反感某些基督徒(这里说的是某些,不是全部)唯我独尊,排斥别的宗教,尤其厌恶他们无视历史事实,将宗教与“发达”联系起来,说佛教、道教甚至儒家学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有基督徒说,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繁荣,这是典型的扯淡。
基督教被君士坦丁确立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帝国不仅没有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且愈加衰落,国内动荡不已,民不聊生,并很快分裂为两个国家。西罗马在被匈奴蹂躏得一塌糊涂之后,很快被蛮族三拳两脚打死,西罗马大地就此进入长达千年、没有白天的中世纪。如果中世纪也叫发达,那么今天的朝鲜人,一定比“上帝” 的日子还要美满!一部东罗马历史,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如果说这也叫发达的1000年,那么,目前被美国占领的伊拉克、阿富汗,也属于发达国家了。
如果说信仰基督教就发达,要么,这段历史与基督教无关,要么,昏暗的中世纪欧洲和可怜的东罗马是因为信仰基督教造成的。倘若这落后与基督教无关,凭什么把今天西方的“发达”的功劳归到基督教头上!
西欧走上发达之路,源于启蒙运动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而启蒙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破除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消除神权。这,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随便翻几本启蒙运动大师级人物的著作就行了。
有基督徒说,信仰佛教的国家,没有一个发达的。这又是典型的扯淡。我只说中国的事情。
佛教是汉朝时传入中国,到六朝时,便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痴迷佛教的皇帝不胜枚举,饱含禅意的名著数不胜数。汉朝打败匈奴,匈奴的残余逃到西方,在今天的匈牙利定居后,一方面打得东罗马年年纳贡,一方面驱赶着上面说的那些野人将西罗马帝国摧毁。唐朝打垮突厥,突厥西逃到里海一带,后来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打得欧洲的基督徒满地找牙,并且消灭了东罗马帝国。中国的两个手下败将,分别消灭了一个基督教帝国,你说中国强大不强大?如果将今天西方国家发达归功于基督教,那么,也应该将这接近1500年的辉煌历史归功于佛教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事情。如果说宗教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达”,那么,这是不是佛教的功劳?反之,在十五世纪末以前,欧洲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基本没有贡献,是不是应该由基督教承担责任?
世界上另一大宗教伊斯兰教起源于中东,信徒主要在西亚、北非。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而且创造了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西方能有后来的科技文化知识,主要是继承了穆斯林的成果。直到奥斯曼帝国中期,欧洲各国无不闻穆斯林而魂飞魄散。
显然,三种宗教的信徒,都曾创造过辉煌,也都曾经历过昏暗时期。
如果仅仅看基督徒今天日子过得不错,就断定基督教有什么特异功能,必然得出极其片面、可笑的结论。
在今天还有不少国家,如非洲某些国家,国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可是这些国家陷入民生凋敝、战祸连连、政局动荡之中不能自拔,难道上帝还有偏心不成?
我认为,除了邪教,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不同的宗教,教义会有所不同,但对于人类而言,都属于精神食粮;而宗教本身,就好比吃饭的工具,有的是筷子,有的是刀叉,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才是正途。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宗教是有国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将各国听命于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会,转变为隶属于各国政府,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国家教会。不管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大地上传教,首先必须忠于中华民族,永远无条件地服从于中华民族的利益。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些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基本常识和概念,而中国的某些"历史学家"长期以来正是靠着混淆这些基本常识和概念来误导愚弄中國民众。这就是关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问题,以及构成"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
考 古学历史学上所说的"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把它们混用)。简单说来:"文化(culture)"是一个属于石器时代范畴的概念,用于专指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包括金石并用时代的原始部落人类遗迹,而"文明(civilization)"是属于青铜时 代范畴的概念,专指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的国家阶段。
其实,从"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英文单词的词源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区别。"文化(culture)"这个单词的词根"cult-"的原始 意义是"耕作",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文化"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农耕"相联系的原始部落时代的范畴的;而"文明(civilization)"这个单词的词根"civ-"的原始意义是"市民",这也同样清晰的表明了"文明"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伴随着"市民"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城市"及工商业相联系的青铜时代的范畴的。(城市city这个单词就是从词根"civ-"的变体"cit-"演绎而来的。)
而"文明(civilization)"的几个主要特征: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城邦),宗教礼仪,等等(雅斯贝尔的定义),正是与工商业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要判定一个文明是否开始了,什么时候开始的,正是按照上述几个标准来核定的,而且是【按照考古发现】来核定的,而不是用什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野史杂书,或者是像什么《史记》之类的晚于考古年代两千年之后的所谓"历史纪录"来判定的。这是一个考古学历史学常识。 可能有人会问我这样一种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西方的标准】来判定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吗?完全可以,但是,"文明"和 "文化"这些概念本来就是西方传来的,不仅如此,整个考古学,历史学的方法体系,都是从西方输入的观念,如果要用我们自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不能再用西方的概念来宣扬什么"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而应该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有五千年神话传说的历史"。
但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倒是有"五千年历史"了,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及中东地区,他们就不仅是"五千年历史"了,起码都是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这样我们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 中国的"历史学家"长期以来正是靠着混淆"文化"和"文明"的标准来误导愚弄民众。比如说把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偷换冒充成是所谓"文明"时代,这样中国的历史一下子就提前了一两千年,甚至两三千年。而在介绍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时候,又用另一种标准,从人家文明开始的正式起点(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出现)严格算起,这样无形中就缩少了中国与那些最古老文明国家间的距离,甚至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中国比这些实际上比中国文明历史早得多的国家和地区反倒还要早些,而实际上,如果按照中国衡量自己的那种标准,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中东地区,起码都是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就是诸如此类的小伎俩小把戏。
顺便说一句,如果要像中国官方那样将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文化遗迹混淆为"文明时代"的话,那么日本根据其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绳纹式文化,也可以把自己说成是"一万年文明历史"。总之西方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打不赢这场文化战。治标必先治本,如果不认识到伊斯兰教实际上正在学习阿拉伯人的犹太兄弟创立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征服罗马帝国的榜样,美国这个当今的罗马帝国就别想找到对付伊斯兰教的办法。同样制造出基督教毁灭希腊罗马后,又制造出共产主义在西方文明内部制造混乱的犹太人之所以始终是西方文明内部的一大问题,究其根源也是因为基督教根本不是真正的一神论宗教,所以看上去无比强大的西方文明始终不能真正同化弱小的亡国胚民族犹太人。西方文明的根本弱点也就在于它相信的是犹太人捏造出来的犹太人自己都不认可的三位一体的冒牌上帝,所以它既不能真正同化犹太人,更不可能击败伊斯兰教这种真正的一神论宗教。
因此要搞清楚当今的罗马帝国美国的前途,恐怕必须先搞清楚亡国胚宗教基督教以及基督教的创立者亡国胚民族犹太人的本质。犹太人究竟是上帝的选民还是打着上帝旗号招摇撞骗的骗子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关系到美国的命运。姑且不论美国今天的强大是不是真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其实要按某些人的逻辑,别人也完全可以把埃塞俄比亚之类的国家的问题“归功”于基督教)。如果美国人相信的宗教从根本上只不过是犹太人制造出来的骗局,难道美国真的就能永远强大下去?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不可一世的帝国,凭什么美国就能避免和别的帝国一样的下场?特别是美国还是被一个犹太人这个亡国胚民族牵着鼻子走的帝国?美国真的能撑到没有爸爸的犹太人耶苏重新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天吗?如果这个没有爸爸的犹太人真的能重新来到世界上的话。
实际上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西方文明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被犹太人牵着鼻子走对美国自己都不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美国同化了犹太人,因为美国无法使犹太人相信犹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亡国胚宗教基督教,而是犹太人同化了美国人,众所周知寄生民族犹太人最善于搞买空卖空的金融业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制造业。而本来是以制造业见长的美国却在犹太人的引导下,越来越依赖金融业,这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总之基督教和共产主义的制造者犹太人始终就是西方文明内部的毒瘤,这个毒瘤很可能会恶性演变让西方文明大吃苦头的,金融危机以及骗了六百亿美圆的人类历史上头号金融骗子麦道夫也是犹太人,就是再明显也不过的朕兆。


个人财产所有权,往往最终为家族所掌握。比如,某人想将属于自己的财产卖掉,必须首先售给家族成员。即便是已经卖给家族之外的人,在规定的范围按照约定的顺序,家族成员在偿还已付价钱之后,仍然可以取代买主的地位----这就是曾盛行于欧洲的家族成员享受赎回权的制度。“这种赎回权制度盛行于从瑞典到意大利的各个地区,任何一种习惯制度都不会更为根深蒂固;在法国,只有大革命才将它废除。”
和中国人一样,欧洲人的婚姻大事,也是由家族长辈决定。“在一个个人十分渺小,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里,婚姻(我们知道,婚姻与众多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远远不被视为个人选择的行为。是否缔结婚姻首先是由父亲决定的事情。……亲属们可以干预这类事情,有时候是与父亲联合加以干预,尤其是他父亲不在世时,就更是如此。”
中世纪欧洲自始至终笼罩在家族间复仇的乌云之中。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族长,全体成员听从他一个人的指挥。只要家族成员受到外人的伤害,在族长的带领之下,家族成全体成员将拿起武器来惩罚杀害或者仅仅虐待其家族成员的行为。11世纪,勃艮第两个贵族家族在葡萄收获季节的发生了纠纷,双方的械斗搏杀持续了30 年,其中一方就有11人死于非命。最位奇怪的是,这种家族仇杀行为为法律所认可,例如,在卡斯蒂尔的塞普尔维达,地方法律规定,复仇者只要与原来的受害人拥有同一个太祖父,就可以向杀害亲属的凶手复仇而不认为犯罪。
阅读西方人撰写的西方历史,我们发现:
第一,没有国内专家们写的西方历史那么美好,他们承认西方历史有很多很多不光彩的地方;
第二,在论述到并不那么美好的地方时,作者也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而不像国内某些专家写中国历史那样边写边骂,还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地对古人进行一番深揭猛批。
20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知识阶层风行一时。不知道吴虞、鲁迅、陈独秀等五四干将们研究过没有:谁是欧洲的家族制度的祸首?难道也是孔夫子?欧洲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祖先的?

中国圣贤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还从来没有如此蔑视妇女。
在欧洲文化的另一主要源头《圣经》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如《马太福音》中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这就是说,被男人休掉了的女人,连再嫁人的机会也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宋朝以前,女子再嫁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明朝以后,至多也就视再嫁不够光彩罢了。
直到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妇女的生存状况都是十分可怕的,她们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婚姻由父母或者家族决定,出嫁后必须绝对服从丈夫,而且未经允许不得迈出家门一步----这就是今天欧美妇女大多婚后便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的来历。更为可悲的是,欧洲男人为了确保妻子独处时不红杏出墙,不仅发明了将女人阴部套上铜铁锁链的 “贞节带”,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贞节带还是畅销产品。据说,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玩意儿还在市面上流行。有人曾经将“贞节牌坊”作为儒家思想虐待妇女的罪状之一,开句玩笑,无论如何,获得贞节牌坊怎么也比戴上贞节带好受得多吧。
中国自汉朝以来,有作品传世的才女,数不胜数。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宋朝,既有李清照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文人墨客,也有韩世忠夫人梁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全宋词》作者中,女性多达107人。岳母刺字、苏洵之妻管家、薛氏教子等众多资料证明,宋朝妇女识字率显然不低。翻遍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历史,也找不出这样才女辈出的场面。女子接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谈什么女权,绝对是扯淡。
欧洲的风流王公们,并不比中国富贵而好色的男人少。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普就有3个正式妻子和24个外室。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说:“历史提供的证据更加明晰无误。我们知道,贵族的婚姻常常是一宗平凡交易,贵族家族中私生子成群结队。”在男权专制的时代,世界各国无不如此。顺带举个例子,以高呼“打倒孔家店”而闻名的吴虞,本有妻有妾,59岁时又纳一个16岁女孩做小妾。这足以说明,要想取缔这种丑恶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
古希腊的大人物说了这么多昏话,《圣经》中有如此难听的话,欧美人不仅没有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们,而且始终将他们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道理很简单:只有善待古人,才能善待今人,并示范于后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度。据明确无误的史料,至少早在唐太宗时期,基督徒就来到中国传教。按照霍华德.维克斯勒教授的说法,唐太宗还是“喜欢”这玩意儿的,尽管我不知道洋教授的依据何在。不过,这时候跑到中国来的是景教,为聂斯脱里派,属于基督教的“歪门邪道”之流。查阅各方资料,在唐朝,基督教和其他西来的宗教一样,流传范围始终仅局限于洋人圈。中国人只对佛教、道教感兴趣,进入唐朝中后期,在中国内地,景教也就不消自亡,只能在西北边陲游牧地区打转转了。

、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1

成果一:欧洲文明为海洋文明,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按大自然的赋予的颜色,称欧洲文明为蓝色文明,中国文明为黄色文明;
成果二:欧洲文明为城市文明,中国文明为农村文明;
成果三:欧洲文明为商业文明,中国文明为农业文明;
成果四:欧洲文明为科技文明,中国文明为封建文明;
……
一个人事业有成,成为超级“大腕”后,总会有大批的专家学者对他的成长之路展开研究,为他撰写传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众星捧月之中,“大腕”会自然而然地增加许多头衔、经验、经典语录等等。当然,因此也会诞生若干因研究“大腕”而获得什么“成果奖”的学术“权威”。
欧美发达后,研究“大国崛起”之路成为国内的“显学”。研究“大国崛起”,是因为中国没崛起,所以,研究“大国崛起”的经验,是为了找出中国没崛起的教训……于是,大国崛起之经验、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以及中国没崛起的教训、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文明的定义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吗?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吗?
果如是,欧洲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海洋”二字上。按照当今最最时髦的判断标准,仅2000年来,欧洲各国的GDP中,来自于海洋,或者降低一点标准,来自于与海洋沾边的产业的贡献率,应该不低于50%吧?同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都应该以海洋为中心吧?
果如是,中国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农耕”二字上;各历史时期横向比较,欧洲人应该比中国人更加“海洋”一些吧?也就是说,在上述各项指标中,中国应该大大低于同时期的欧洲吧?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洋人是怎样撰写自己的“海洋”历史的。
无须多说,欧洲人的正宗“航海史”,是从地中海开始的,尽管北欧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在欧洲航海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
作为“内海”性质的地中海,无论是传说,还是其它什么记录,都足以证明,很早很早以前,地中海周边的先民,就在海上讨生活。毫无疑问,腓尼基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航迹。毕竟年代久远,今人很难确定他们的活跃程度。至今,我们只能知道,西亚(中东)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足迹;根据希腊人“神话”类的文字,以及散布于地中海岸上的希腊人定居点,我们可以判断,希腊人也曾为海上骄子。
对于欧洲人来说,真正留下较为可信的文字依据的,是古罗马时期。这一时期,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海,其性质类似于中国的洞庭湖、鄱阳湖,或者渤海。不过,在罗马统治者----罗马公民眼中,海洋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陆军才是正经的军队,骑士才是高贵的象征。精锐士卒被充任禁卫军,稍次的编入选军,最次的编入辅军。不用怀疑,罗马一定有一支舰队常年游弋于地中海,即便是出于治安需要。但是海军士兵,都是免奴----刚刚摘掉奴隶帽子的下等人,当然,海军司令自然得由高贵的骑士来担任。
罗 马公民不参加海军,也许有另外一个客观原因----怕水。罗马是个“农民国家”,古罗马有句经典的话:“我们祖先赞扬一个好人的时候,就称颂他是一个好种田人,一个好农民。”因此,自始至终,罗马公民们都是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罗马皇帝带头,当上了头号大地主。贵族们起而效尤,想方设法多捞土地,以致出现了许多贵族所占地盘太大,仿若国中之国,进而尾大不掉。
但是,在罗马的领土上,穿梭于地中海上的商船、运粮船只也是不少的,但是,他们主要是西亚人、埃及人的事,与罗马人无关。也许罗马贵族也想过经商发财,但是罗马法律禁止罗马贵族经商。因此,这些海上活动,与高贵的欧洲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最多也就是做做消费者而已。
罗马地盘上的红海一带,也有着繁忙的主要对印度的海外贸易,但是,船只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人的”。有西方学者说,后来,希腊人也到这里建立了货栈。对东方的外贸,尽管帝国收取25%的高额关税,由于没有值得出口的东西,罗马帝国亏透了。“据普林尼记载,约值二千万美元的黄金,每年从罗马帝国支出去,以平衡东方贸易差额。”
就这样,欧洲跨入了中世纪。
正当西欧大地上依然处于相互残杀、一片混乱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7世纪。几乎与中国唐朝创立时间相同,默罕默德的伊斯兰教诞生了。以宗教精神凝聚起来的穆斯林大军所向披靡,迅即占领大片领土。美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说:“他们在648年占领了塞浦路斯,在653年占领了罗得岛;在654—673年间多次进攻了君士坦丁堡;在667年对它进行了第一次大围 攻;在672—673年再度对它举行了围困。……不久,这些新征服者野猫线出海,而大海遂变为他们进一步征服的通路了。所有地中海沿岸各地都不能幸免他们的侵掠。他们对各岛屿进行侵犯,西西里遂被他们占领。……在750年巴格达城建造的时候,默罕默德教已控制着阿拉伯半岛、旧波斯帝国以及除小亚细亚各省以外所有原属拜占庭的亚非两洲领土。她用有着非常富饶的地区,全世界贸易的中心,并统治着千千万万最勤劳的农民、精巧的手艺者和狡猾的商人。它是所知道的陆上海上最古老商路的主人翁。”
法国著名学者马可•布洛赫在其名著《封建社会》说:“阿拉伯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水手,他们的海盗船从非洲、西班牙,特别是巴利阿里群岛的巢穴出发,袭击地中海西部的目标。从842年开始,他们上溯罗纳河,远至阿尔附近,沿河两岸大肆抢劫。 890年左右,一艘来自西班牙的萨拉森人的小船被风吹到了普罗旺斯海岸(生民无疆注:位于法国东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圣特罗波兹城郊。船上的人昼伏夜出,杀害邻近村庄里的居民。他们隐蔽的这一地区多山岗,森林茂密,当时被称为梣树林堡,或叫弗莱内,是个易守难攻的隐蔽地。此时,这伙阿拉伯人同坎帕尼亚地区阿根托山上的同胞一样,在高地的茂密荆棘丛中建筑了堡垒,并召集同类入伙。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盗匪巢穴。
“维护阿尔卑斯山或普罗旺斯乡村的治安,为当时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基督教徒惟有希腊人是技术熟练的水手,然而希腊人有时也像萨拉森人那样参与海盗活动,从中牟利。931年和942年,拜占庭船队两次出现在离梣树林堡不远的海岸,但两次进军均一无所获。951年,东法兰克(生民无疆注:今德国)国王奥托大帝自立为伦巴第国王,在962年加冕时就继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结束萨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劝服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撤走在梣树林堡的属民,然后又制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计划,但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我们看到,甚至在11世纪,莱林斯的修士仍在为赎回被阿拉伯海盗捕获并运到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而奔忙;1178年阿拉伯人对马赛附近进行了一次袭击,捕获了许多俘虏。”
瞧瞧,一群阿拉伯海盗占据位于今天法国沿海地区一个高地,作为烧杀掳掠的据点长达百年,西欧霸主奥托大帝也好,东罗马帝国也罢,竟然束手无策。阿拉伯海盗在地中海随心所欲,他们的船只深入到欧洲大陆胡乱抢劫,而欧洲人只能靠神父教士们祈祷上帝排忧解愁。洋奴们写的欧洲历史,是见不到这些历史事实的。
9世纪以来,特别是10世纪以后,由于阿拉伯世界分裂和长期的内部纷争,才使欧洲人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基督教世界,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在1096至 1270年间,先后组织了八次疯狂与愚昧的群众性十字军东征。尽管长达200年的战争是灾难性的,但较为有效的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商贸活动,以威尼斯、热那亚为代表的海上商业力量在战争中发展起来。但是,作为国家海上力量的舰队,在欧洲国家仍然是空白。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至1204年)时,由各国派遣的骑士组成的十字军进攻目标是埃及,因为没有船只渡海,只好求助于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开价85000银马克,十字军无奈答应。为确保钱款到手,威尼斯将十字军扔到一个荒岛上,要求先交钱再渡海。十字军想尽办法才凑到2/5的现金,不得不同意威尼斯商人的条件:以攻打也是天主教徒的商业对头扎达尔城作为补偿。十字军在攻下扎达尔城后,被教皇狠狠臭骂了一顿。
这一时期的欧洲,在航海和海洋贸易上依然处于十分原始的状态上。此前,在造船和航海上,真正代表欧洲大陆最高水平的,是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班牙。自711 年阿拉伯人占领并统治西班牙以来,由于与西亚地区始终保持密切的商贸文化往来,这里的造船、航海业都有了很快的发展。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承认:“西班牙最熟练的工人一直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尔人和犹太人。”10世纪末和11世纪初,王室内部纷争不断,在基督教国家联合打击下,11世纪末,西班牙倭亚玛王朝灭亡。西班牙恢复为基督教国家后,国民被分为四个等级。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便是第四等级的公民,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教廷呼吁和发动十字军东征,长期困扰西欧的私斗之风逐渐好转,各个行业开始复苏,总体来看,此时欧洲海上贸易呈上升势头,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部分城市也结成了商业性的汉萨同盟,英国与葡萄牙签订了航海通商条约,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海上贸易也挺活跃,标志着欧洲的地区性海上贸易有所发展。不过,直到14世纪末,欧洲仍维持着在大西洋欧洲大陆岸边、地中海沿岸活动的水平,与中国商船的远涉重洋的航行有着本质的差距。
11、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2

阿拉伯世界的内讧,让欧洲人甚至搞出身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荒唐事,过了大约3个世纪的安稳日子后,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强大的伊斯兰世界了。13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一个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民族再次登上西亚的舞台。土耳其人,也就是在唐朝时与大唐军队征战中落败西迁的突厥人,这一时期,在不断夺取东罗马地盘的过程中崛起。土耳其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超过欧洲人的所谓骑士,也强于周边其他国家。1331年,土耳其人攻占尼西亚城,打伤拜占廷皇帝。1337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眼皮底下的尼科米底亚,戴克里先当皇帝时,他将这里建设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1365年,攻占亚得里亚堡,土耳其迁都于此。1396年,彻底击败法国、德国和匈牙利三大欧洲强国联军。1453年,土耳其300艘战船和20万大军将拜占庭付之一炬,摧毁千年帝国东罗马。自此,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土 耳其人不仅在甘于欧洲大陆事务,而且不断攻城掠地,让欧洲人闻风丧胆。1521年,攻占贝尔格莱德,占领匈牙利。1529年攻陷维也纳。1525年,法国国王一再派使节请求向土耳其求援,帮助他们对付哈布斯堡王朝。1535年,法国终于与土耳其结盟,赢得了这个强国作靠山,顺带获得了在土耳其港口做生意的权利。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在北非开疆拓土的不断成功,地中海渐渐几乎变作土耳其人的内海,虽然地中海北岸主要是欧洲人的国家。直至16世纪中叶,土耳其海军始终是地中海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穆斯林再一次成为这里的不二的主宰,欧洲各国不敢越雷池一步。尽管后来意大利的诸如威尼斯等完全靠做生意过日子城市,则采取行贿、拍马等各种手段,获取经商资格。土耳其的诞生,对于欧洲人时间大坏事。想当土匪,往东去不敢,唯有往南往西去碰运气 -------这就是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抛弃“十字军东征”的土匪传统,面对近在咫尺的北非、西亚不敢轻举妄动,而不惜冒着天大的危险开辟什么新航路、 “发现”新大陆,不惜远渡重洋去抢掠一个蛮荒的“印第安”、“黑非洲”,不惜以大大超过一半的死亡率的代价去殖民美洲、黑非洲的原因。欧洲人真正走向海洋,是在十五世纪初。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率舰队占领了阿拉伯人的休达城,他随即被任命为该城的总督。他以此为据点,派人沿着非洲海岸线,不断向南方探索,每到一地,在将那里洗劫一空之后,便建立据点。亨利王子的水手几乎全是阿拉伯人或者犹太人。“由于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导,他们在1419年发现了亚述尔岛。” 虽然这个群岛不过距离伊比利亚半岛咫尺之遥,但毕竟是欧洲人第一次走到古罗马帝国地盘之外的地方。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与殖民,迅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财富。为了进一步扩大掠夺规模,亨利王子创办了航海学校,利用阿拉伯技术人员和阿拉伯人留下的科学典籍,批量培养航海人才。葡萄牙人于是继续“探险”之旅,先占加纳,再到刚果、安哥拉,将一船船奴隶、象牙、珠宝等值钱的东西不断运回欧洲。西班牙人很快加入进来。更雄厚的工商业基础,使得西班牙后来居上。当葡萄牙人坚持不懈地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时,西班牙人在参与非洲“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另辟蹊径。1492年,哥伦布出现了,西班牙国王为他准备了三艘船和一些兵士,这是不及我国宋朝普通商船的帆船,最大的一艘圣玛丽亚号也不过120吨排水量。哥伦布带着国王封他为新发现地终身总督的承诺,成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并且从美洲带回了一批被掳为奴隶的印第安人。不久,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西班牙国王占领了整个中美洲、南美洲。通过屠杀土著和移民,这广袤大地变成了所谓的“拉丁美洲”。为什么最先走向海洋的是葡萄牙、西 班牙呢?这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阿拉伯人的地盘。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多年征战,占领伊比利亚半岛。750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唯一活下来的王室成员阿卜杜•拉曼潜入西班牙,于756年取得政权,建立科尔多瓦埃米尔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西大食。在这里,他们兴修水利工程,将大米、蔗糖及其他有价值的农作物引进来,改良了西班牙的农业。他们探采金银等各种矿产。他们发展丝织和毛纺手工业,仅科尔多瓦便有纺织工 13000多人。他们带来了玻璃、纸张、皮革的制造方法,以及刀剑甲胄制造的新技术。他们和所有阿拉伯人一样,热衷于海外贸易。西班牙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称霸地中海。在前面我们谈到的袭击西欧人的那一群海盗,正是这一时期的西班牙人----阿拉伯人。到10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发展成西欧的经济中 心、科技文化中心。首都科尔多瓦至少有50万居民(生民无疆据有关资料,科尔多瓦有居民10万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得出),成为西欧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阿拉伯人能够容纳各种文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强迫异教徒改信伊斯兰教。他们始终与亚非阿拉伯世界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办有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70多个,这里藏书丰富,不仅有大量阿拉伯人的作品,而且有古希腊罗马人的著作,甚至有来自中国的书籍。许多意大利人、法国人来此留学深造,正是在这里,他们才知道了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的葡萄牙、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欧最早的海上霸主,正是继承了这一时期的遗产。欧洲学者也承认,在中世纪,基督徒既不是水手,也不是熟练的工人。关于阿拉伯人在航海领域对欧洲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我们还是引用一段西方人的话作为证据:“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出现了一类新的探险家……他们寻找新的商业航路。现在,我们所要讲的,就是关于这批探险家及其商业冒险活动的奇异成绩。在海上主人翁甚至陆上主人翁中,所有曾经指挥各民族命运的海陆军优势,再也没有像阿拉伯人的优势那样,在地理探险领域中,如此遍布着的。全世界就是他们所探险的全世界。他们的船只远涉重洋来寻找新航路,甚至像他们的哈里发在陆上开辟新通路一样;而他们所有这些活动的根源,在于闪族的商业本能……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阿拉伯人在亚洲、非洲、西欧迅速展开的征服,更可令人惊异的事件了。我们的‘海军司令’(Admiral)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来源以外,或者我们的‘船舶’(Barge)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战舰’(Barija)的来源外,还有什么来 源呢?”(引自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忽略”阿拉伯人对西欧发展的特殊贡献,让人以为欧洲人生来就无所不能,仿佛“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欧洲人的天性或者传统使然。其实,所谓“现代科技、工业文明”,从医学到化学,从天文到数学,从造纸到火药,乃至从造船到航海,欧洲人无不是继承了阿拉伯人的遗产。W.C.丹皮尔教授也承认,这一时期,“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那时科学文献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犹太天文学家的指导下,首先开始(航海)探险。”

12、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3

前面说过,伊比利亚半岛原属于阿拉伯人统治。“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零星出现,商品农业和贸易的增长,航海技术的改进和航海的成功,最后,印刷机之类的惊人的文化联系工具的发明,以及军事技术方面的革新如枪炮的出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决条件”(《美国史纲》,作者阿•符•叶菲莫夫),乃至于航海必须的“航海手册”,所有这一切,阿拉伯人早已准备好了。阿拉伯政权虽早已灰飞烟灭,但留下了航海的传统,留下了大批热爱海洋、勇于探险、精于造船和航海、擅长制造枪炮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留下了图书馆、学校和大量的科学文化典籍。留居于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生产先进的大炮、火枪等武器,不仅满足本地区使用,还畅销法国等国家。尽管基督徒中的贵族们不屑于航海与经商,基督教平民无力也不擅长这一行,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靠航海致富,不断刺激着基督徒们的神经。终于,眼热的骑士们,尤其是被排除在长子继承制之外(欧洲与中国一样,也是长子才能继承祖宗的爵位)的贵族们,走出所在的农庄,加入到航海队伍中来。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天才成就了西班牙的强大,而头脑发昏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腓力二世、腓力三世,反过来要建设“纯粹的基督教国家”,成批的穆斯林被烧死,剩下的被驱逐。美国加州大学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指出:“在西班牙,除了摩尔人的王国以外,生产相当落后,随着1492年摩尔人的被驱逐,西班牙王国的国民中,丧失了最勤勉的能工巧匠。”西班牙迅速进入百业凋敝的境地。也许是天怒人怨,西班牙无敌舰队进军英国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最后被临时拼凑起来的英国舰队摧毁。内外交困,特别是愚蠢的宗教和民族政策,使西班牙形成了国内政治经济恶性循环的局面。到17世纪初,西班牙已经沦落为 欧洲无足轻重的二流国家。说到这里,有必要进行一点澄清。我们有些“专家”,一谈到“大国崛起”,将无敌舰队作为西班牙衰落、英国在海上“崛起”的标志,是毫无道理的。西班牙的衰落,源于其糊涂的国君、昏庸的内政,以及后来无休止地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无敌舰队覆亡后,在海洋上,西班牙并没有损失什么,南美和其他地区的大片的殖民地,主权仍然是西班牙的,并没有谁跑去争夺。也就是说,地盘犹在,国力无损,想要恢复海军,再建设一支就是了。而且,英国侥幸取胜后,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上帝,根本就没有发展海军、走向海洋、像西班牙那样以国家力量去开拓海外殖民地的计划,而是仍然过着与从前一样的日子。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瞬间致富的捷径,的确吊起了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的胃口。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国家走向海洋,并非一种长期的、自觉的、有计划的行为,更与所谓的“海上文明”无关。荷兰土地不适宜耕种,成为一个渔业国。因为十六世纪隶属于西班牙,受其影响才逐步加入到西班牙海外掠夺队伍中来。荷兰虽然曾在海外建立过若干殖民地,毕竟国小民少,国力不足,最终要么被当地人驱逐(如台湾),要么被其他“大国”赶跑(如北美、印度)。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在得到哥伦布成功的消息后,他于1494年派遣卡波特乘一条仅18名船员的小船,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次年,卡波特再次横渡并到达北美。由于北美人烟稀少,探险队所获有限,英国政府的海上行动就此沉寂。事实上,这时的英国,是仅拥有现今英格兰、威尔士的国家,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工商业的话,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向意大利出口羊毛。在欧洲大陆的眼里,英国不过是化外之地。但是海上冒险活动的丰厚回报,激起了英国的少数亡命之徒和海盗们的热情,而正是这些亡命之徒与西班牙人争夺奴隶贸易市场,大干杀人越货的海盗勾当,甚至抢劫西班牙人的商站,严重影响了西班牙的商路安全,侵犯了西班牙的国家利益。由于英国海盗将抢劫来的财物的一部分送给英国女王,得到英国女王的赞许和保护,女王甚至授予海盗头子爵士、骑士的桂冠,才引发了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战争。然而,直到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开战前,英国根本就没有海军,仅有的34艘战船,还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私人舰队。大敌当前,英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海盗帮忙,以高官厚禄吸引他们加入英国海军。由于老天爷帮忙,这支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舰队竟然大获全胜,不小心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海战过后,活动在海上的英国人,大多是英国的一些冒险家们,依然体现为亦匪亦商的海盗作风。少数获得国王授予的特许状的冒险家,开始组织一群亡命之徒从事更大的冒险活动。而国王授予特许状,并不是出于开拓海外殖民地或者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王室捞钱。如英国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对于海外贸易和发展海军毫无兴趣,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搞到更多钱,甚至肥皂、纸张等日用消费品的销售权也“收归国有”,然后将这特许“专卖权”作为能够卖钱的东西,统统出售换回真金白银;二是为建立一个宗教纯粹的国家,拚命发展国教和迫害清教徒。1606年,伦敦公司、普利茅斯公司获得在北美殖民的特许状,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1607年----距离西班牙人1496年建立圣多明各100多年,伦敦公司才将120 来名卖身给该公司为契约奴的英国农民送到大洋彼岸,建立了英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点----詹姆斯城。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卖身为奴的英国农民、避难的清教徒等,开始不断涌入北美。与此同时,法国、荷兰也向这里殖民,而且开始与英国人之间发生摩擦。但是,所有这些,在英国都不过是冒险家们自发的民间行为。英国政府将眼光投向海洋,并建立起强有力海上势力,是英国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一不小心当上英国的老大之后,各种欲望极度膨胀,产生了填不满的征服欲,不过,他的视野也就只有英吉利海峡两岸这么大。他于1649年出兵爱尔兰,1650年出兵苏格兰,1654年将爱尔兰、苏格兰并于英国。控制英伦三 岛后,又与荷兰大战了一场,并于1654年赢得胜利,同时 “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葡萄牙签订允许英国商人在其殖民地经商的条约;1655年又打败西班牙,获得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牙买加岛,同时占领了西班牙的敦刻尔克。克伦威尔的称霸欧洲的战争欲望,以及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特征,大大刺激了英国的海军建设。到1658年克伦威尔告别人世时,英国海军已成为欧洲当之无愧的霸主。1664年,英国舰队远航来到北美,一枪未发占领了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直到此时,才算是英国以国家力量直接投入到了全球性殖民活动,但是,这距离英国与西班牙战争,已经80年了。欧洲大陆上的强国法国,同样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尽管法国有少数冒险家加入到海外殖民行列,甚至比英国还要早一年在北美建立殖民点,在路易十四时代也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海外贸易机构,但是,法国向来最关心的,是与陆上强国之间玩华山论剑的游戏。这与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1789年革命前夕,农业经济占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2500万居民中只有200万人住在城市里。俄罗斯教授叶菲莫夫《美国史纲》说:由于“法国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时,还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统治,农民为封建义务网所缠累,事实上被固定在土地上面。法国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得很慢,仅在加拿大的几个地区,集中了相当大量的法国人口。大部分属于法国的北美土地中,并没有农业殖民地。法国人在那里建立不大的移民区----贸易站。他们以不值分文的东西向印第安人购买毛皮,并因他们极其醉心于一本万利的毛皮贸易,所以没有把印第安人从久居之地赶走。”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由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牢牢固附在土地上,法国的对外殖民活动和贸易是中没有大的进展,自然不能为法国带来大量的财富。这种状况,又反过来让法国政府进一步忽视海洋。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说:“正当葡萄牙人在一为人所知的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发现和征服新世界的时候,法国人还经常在比武场上耍枪弄剑”。直到17世纪初,“在一个虽然濒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却无船队。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1610—1643年在位)登位时,法国连一艘大船也没有”,“法国海军久已消亡,黎世留(生民无疆注: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曾使之稍加恢复,但在马扎然(生民无疆注:1643----1661年任路易十四的首相)统治下,它又复败落。”当法国终于成为大陆霸主,在欧洲的擂台上,只剩下英国与其争锋时,法国才深感有必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由于法国想用左手抓鸡、右手抓兔,最终导致在“七年战争”中,与英国在欧洲、亚洲、美洲、海上同时动起手来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并将海外不多的殖民地大量丢失。即便在辉煌的拿破仑时代,也始终只是大陆的霸主,没能建立一支足以抗衡英国的海军。直到工业革命到来,原材料和市场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之后,法国才真正地走向海洋。就此,西欧 “大国崛起”了, “海洋文明”开始了。大约1个世纪后,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变成了地道的日不落帝国;法国也在这场海盗“文明”中抢得一杯羹。不过,以GDP为标准来衡量,也许只有英国一个国家够格成为“海洋文明”国家,因为只有英国人做到了本土产出量可以忽略不计;法国,也就算半个吧。不 知道是否有专家统计过:在这场持续约5个世纪的“海洋文明”中,到底有多少人的生命被“文明”掉?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多少种语言和文化被以武力“文明” 掉?到底有多少人被卖到“文明世界”为奴?到底有价值多少美元的财富被“文明”到欧洲?如果这也叫做文明,那么,希特勒也是一个大文明人,南京大屠杀也是一场文明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善意”分析“大国”们的动机。他们谆谆就教导我们:这些洋大人走向海洋,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贸易通道,目的是为了做生意。事实胜于一切雄辩。欧洲古希腊、古罗马就留下了抢掠人财、贩卖奴隶的传统,中世纪的骑士们买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去从事这一行当。欧洲各国的君主目标相对复杂一点,他们除了真金白银,更感兴趣的是对“新发现”土地的占领。因此,一代又一代的哥伦布们,每到一地,首先插上本国国旗宣布占领, “探险队员”们先是将财物则是抢掠一空,接着将土著或被掳为奴隶或被赶尽杀绝;随后,国王便向这里殖民,派遣总督。人烟稀少的美洲、澳洲,土著基本灭绝,然后,白人们掳掠奴隶来垦荒种地、挖矿寻宝,于是,广袤的美洲、澳洲大陆,变成了白种人的国度。只有亚非地区因人口实在过于稠密,尽管有无数人被屠杀,大批人被掳为奴隶贩卖到欧美,仍是原住民占主导的国家。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至今,整个非洲、大半个亚洲,仍被这些洋大人的“总督”们统治着。奇怪的是,在遍布于中国各地的租界面前,在香港、澳门刚刚回归祖国的事实面前,在可恶的“麦克马洪线”仍然阻挡着我们脚步的事实面前,在中国失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铁的事实面前,我们的“专家”们,竟然还在到处贩卖他们的“研究成果”------ “大国”们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破中国国门,目的仅仅是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在谈到晚清、民国政府为了尽量保全国土所作的各种努力时,这些“专家”一再意淫般嘲笑道:中国政府因为不了解“大国”,总是以“农业国”的小人之心,度“商业国”的君子之腹,在与“大国”打交道时,担心对方对土地和政权产生非分之想。更为奇怪的是,偏偏就是这一个个“将杀父仇人论证为伟大的恩人”的“学术成果”,在中国大地上,拥有很大的市场!偏偏就是这样的“专家”,一个个变成了著名“教授”、“博导”、“政府特贴专家”、 “学术带头人”!
我不知道,这世界到底怎么啦!

13、海洋文明--吃饱了撑出来的概念 洋奴们说,欧洲是海洋文明,中国是农耕文明。这一说法,流毒深广,几乎成了人们研究分析中国当今存在的所有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今天中国无论什么令人不满意的事情,都会与“农民意识”、“小农经济”、“农耕文化”等挂钩。其实,这种看似深刻的理论,完全是建立在杜撰出来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生民无疆在《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中,以历史事实否定了洋奴们所谓“欧洲是海洋文明”的说法。我们不妨就此说说中国的情况。中国与欧洲大陆不一样。尽管中国大部分地区远离海洋,但是中国大地上满是江河湖泊,所以我们的先民很早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不谈,仅仅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中国的三国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中晚期),就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在水上是十分活跃的。

元朝远洋商贸活动也十分繁荣,元朝政府基本保持了宋朝以来的市舶管理机构。据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洋人记载,中国的港口帆樯如云,商贸之兴盛举世无双。除了一般商人,元朝皇室和朝廷大员也常常组织开展海上贸易,与宋朝一样,中国商船的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最远到达今坦桑尼亚。据当时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印度所见:“这个国家的全部贸易都操在中国船只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宋至明,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大批中国商人侨居海外,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此定居当地。有史可查的,在印度、东南亚都有大批中国侨民。到明朝末年,仅在菲律宾,就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同样的,也有无数外国商人侨居、定居于中国。中国当今的“回族”,主要是这些商人的后裔。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中国繁忙的海上活动,对于欧洲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在内河航运方面,直到15世纪,由于关卡林立、战争绵延、盗匪横行,欧洲大陆的河流基本处于天地长在水长东的闲置状态。商旅也好,军士也罢,“要使旅行既不过分疲劳又不缓慢,就必须骑马或坐马车”(引自洋人著作《封建社会》)。徒步、骑马或坐马车行进于泥泞的大地上,基本是欧洲人交通的唯一方式。而千年前,中国全面完成了交通南北的大运河,神州便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和“王睿楼船下益州”的繁盛气象。那么,中国如此值得骄傲的表现,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海洋文明”呢?当然不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海外贸易也好,国土防御也罢,海洋在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活动中都不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可以用来交换的物资并不丰富,加之导航和动力等手段落后、风险巨大等诸多原因,对外贸易所能带来的财富必然是十分有限的。据周一良先生《宋朝简史》,即便是工商业高度繁荣的宋朝,在政府货币性的财政收入中,商税的贡献率也才占到1/5,农业税始终占主导地位。从政府层面来讲,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必然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远高于同时期的欧洲,然而,金国“全国每年从土地上获得的平均收入正好足够供养全国人口,但是能储备较充足的粮食,就需要有好的年成了。”(《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德国傅海波、英国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同时期的南宋,农业水平和气候条件优越一些,正常年份,粮食稍有剩余。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坚持“以农为本”,但仍出现过许多次全国性的饥荒。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 “起义”,导致全国生灵涂炭,起因便是可怕的饥荒。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出现饥荒,必将是灾难性的。同时期的欧洲,情况更糟糕。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仅14世纪上半叶,法国“1304年饥荒;1305年饥荒;1310年饥荒;1315年饥荒……1330—1334年饥荒;1334年饥荒,人口大量死亡”,英国“1315—1316年普遍饥荒……1321年半饥荒;1325年普遍旱灾……1351年普遍饥荒”。所以,无论是古罗马时代,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除帝王外,贵族们都居住在自己的采邑内,靠收取地租过日子,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扩大地盘和地里的收成如何,而对其它创收手段毫无兴趣。直到欧洲人开辟出了“新大陆”,有无数奴隶在无边的土地上为他们生产粮食棉花了,不愁吃不愁穿了,英国人才敢于将大批良田圈起来养羊发展毛纺业,西欧(记住,只是西欧)才有十足的胆量来“重商”。

在人类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什么海洋文明”、“重商主义”,无异于梦呓。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不知道那些动辄批评中国历朝政府“重农”政策的专家们作何感想。难道是这些专家不知道前不久中国还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全中国人吃不饱肚子?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还是中国历史上那位“何不食肉糜”皇帝一般的智商?说到这里,联想起袁隆平先生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经历。有些评委刚刚吃饱肚子,就将为解决全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置之脑后,开口商业,闭口产业化,嘴巴半开半合时必定是金融业,似乎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粮票,没有排队购买过粮食。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吃饱了撑的!有些专家,应该让他们尝尝饿肚子的滋味,省得他们一吃饱就胡说八道。

14、明清为何远离海洋

中国的国运因为来自于海上的敌人而改变,今天的中国人对海洋又爱又恨,念念不忘,这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明朝以前,在海洋上,最活跃的是中国人,而且只有中国拥有最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商业力量。中国与“海洋”关系上的微妙变化,始于15世纪初,也就是中国明朝初年。
明朝,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影响深远的朝代。中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在明朝开始出现倒退,科技、经济就此停滞不前。
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大明王朝,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君主极度专权的时代。朱元璋作为元末一股并不起眼的力量,最终战胜各种势力,并君临天下,实属中国历史的悲哀!
作 为皇帝,朱元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N第一:取消了千年的丞相制度,开创了事无巨细乾纲独断、君权不受约束的恶劣先例;乱杀大臣,开创了廷杖大臣、动辄满门抄斩,甚至对官员“剥皮实草”的惨绝人寰的恶劣先例;创办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开创了法外侦捕刑讯的恶劣先例;蔑视文人,开创了制造臭名昭著的 “文字狱”和肆意杀戮文人的恶劣先例;钳制思想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开创了皇帝随意删改古圣先贤著作、指定全国学校教科书、直接干预科举考试的恶劣先例;极端仇富,开创了政府可以任意掠夺个人财富的恶劣先例;对朱家子孙赏赐无度,开创了皇室后裔人人坐享其成、肆意挥霍国家财富的恶劣先例;对官吏刻薄寡恩,开创了官吏俸禄难以养家活口的恶劣先例……今天的人们总爱谈人权,其实,中国社会失去“人权”,就是从朱元璋作皇帝开始的(元朝太短,姑且不论)。仅仅在不久前的宋朝,朝臣都是经常与皇帝吵架的;丞相坚决反对的事情,皇帝也是很难办成的。
自此,全国上下无人敢乱想乱说乱动,中国历史第一次进入万马齐喑、远离创造的黑暗时空,中国历史第一次进入了君明国兴、君昏国衰的“一人之治”时代。
如果我们对清朝有什么不满,看看明朝基本就无话可说了,因为,即便最昏庸的清朝皇帝,放到明朝也属于优秀者。
明初,出于剿灭方国珍等海上势力的军事需要,朱元璋严禁百姓因私出海。不久之后的明成祖朱棣,也许是出于剿灭建文帝朱允炆势力的政治需要,继续推行海禁, “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从此,兴旺千年的海上贸易传统被阻断。尽管明朝中后期曾经开禁并一度发达,但随着清朝再度“海禁”而归于彻底沉寂。许多以出海经商为生者,要么改行,要么从事走私并最终沦为海盗。其实,明朝的所谓倭寇,其中不少人原本是以海外贸易谋生、迫于生计不得不海上走私甚至打家劫舍的中国百姓。
朱元璋并非不知道海军的重要性。朱元璋与陈友谅决定性的一仗,就是在鄱阳湖上打的;在夺取东南沿海地区时,他的海军便发挥了重大作用。实施海禁,他最初只是为了防止百姓以经商为名支援叛军,所以丝毫没有妨碍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对周边各国的军事威慑。明太祖为了防止倭寇袭扰,在沿海各地添造战船,加强戍兵,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在山东、江南北、浙东、西等海防要地,筑城列寨,建立永久性防御工事。永乐年间,明成祖更命沿海守军主动进击,剿捕海寇,平靖海疆。大明继承了元朝重视海上军事力量建设的传统,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远洋作战能力持续加强,不仅船越造越大,而且建立了专业化的水师兵种。郑和率舰队七次远航,所到之处,扫平航线上的海盗,轻松铲除不归服明朝中央的各国小王朝,其舰队规模之大、航行距离之远、导航和动力技术之先进、作战和后勤补给能力之强等,足以显示出明朝海军独步天下的不二实力。
明成祖早年便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称帝后承乃父之风,终生勤于政事,内削藩篱,外靖边陲,成为明朝至强至盛之时。在海上大宣国威的同时,成祖终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多次御驾亲征,直至驾崩于出征漠北的军营之中。
正所谓富不过三代,过于强势的父辈,往往造就安于守成、不知进取的后人。朱元璋创立极度专制体制,原本是为了根绝一切可能影响朱家天下变色的因素,遗憾的是,后世子孙大多只是继承了其专制作风,而抛弃了其积极进取、勤政不倦的精神。此后的明朝帝王,鲜有清醒、远视之人。朱棣的后人,用百姓的说法,大多为不肖子孙或者二百五,甚至连守成的兴趣也没有。皇帝混蛋,而清醒的大臣们又不敢乱说乱动,也没有乱说乱动的权力,天下就没治了。
成祖之后唯一可以称道的“仁宣之治”,实事求是地评价,仁宣二帝及其辅政之“三杨”,不求进取,眼光向内,无为而治,不过是仰仗明成祖的文治武功之余威,让内地百姓获得暂时的“休息”罢了。明太祖、成祖多年征战而建立起来的北方边防要塞,宣德皇帝要么收缩,要么取消。宣德五年,因为鞑靼屡次进犯开平,宣宗下令将开平卫内迁至独石堡,“自此蹙地三百里,尽失龙岗滦河之险,而边地益虚矣”。永乐年间,在牺牲万余官兵生命后而纳入中国版图的交址(今越南),以战乱不已为由予以放弃。苏洵《六国论》曰:“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此来批判“仁宣之治”,再合适不过。
仁宣朝廷抛弃一片片领土,既不是敌人强大,更非国力不济,纯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所致。以明初的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胜过汉唐;而其周边对手的实力,比如四分五裂的蒙古高原,则远弱于匈奴、突厥。汉朝为了打击和防患匈奴,唐朝为了抵御和征服突厥,出于这样一种国家战略的需要,祖先们不惮于越过千里沙漠瀚海而直捣黄龙,再长年驻军于西域。仁宣君臣饮鸩止渴、连首都的长治久安都懒得顾及的苟安行为,给后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宣宗驾崩(1435年)不久,便上演了他的儿子明英宗被瓦剌俘虏(1449年)的冷笑话,北京周边变成了瓦剌大军随心所欲的场所。
国家版图缩小都不在乎,首都门户都懒得防守,连对手都找不到的海军,更是没有必要存在。明宣宗一即位,便以省钱为由,罢西洋宝船,解散了郑和舰队。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自此失去对东南亚及中国南大门动态的控制权,从此退出蓝色海洋,回到海岸线边。一个向来主动走向世界、拥有海上进攻传统和独步天下的海上打击力量的头号海上强国,就此逐步沦落到了连由海盗组成的乌合之众“倭寇”也对付不了的地步。
所谓的倭寇,都不过是一股股海盗、走私犯组合在一起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如果郑和在世,一定会像“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那样,荡寇于国门之外,直接杀奔其巢穴,予以斩草除根。而事实是,著名的戚继光将军的灭倭军功章,没有一枚是像郑和那样主动出动舰队打击海盗获得的。戚继光所做的,都是等倭寇将我国沿海乡镇已经祸害得一蹋糊涂了,再找机会收拾敌人。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埋怨戚继光,因为当时水师早已名存实亡。
更为糟糕和不可理喻的是,直到此时,还算头脑清醒和比较勤政的嘉靖帝,也没有因此想到恢复并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武装力量,主动出击海上歼灭“倭寇”,而是满足于守土于陆上,等待倭寇进攻本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朝末年,明朝最强的水师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部队,而这支水师原本是亦商亦盗的商船队,并非明政府正规军。郑成功正是依靠这支海盗出身的武装,驱逐了荷兰侵略军,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
其实,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有不小的反对声音。特别是任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员,以及籍贯是这里的官员,都是主张开放海禁的。然而,在沉闷的明廷,这种声音未能成为主流。嘉靖以来,悄然间,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有言论自由、思想解放、经济科技文化繁荣之势。面对屡杀不尽的倭寇和屡禁不止的商人海上走私活动,在不少官员持续不断地“堵不如疏”的奔走呼号下,隆庆年间,朝廷终于解除海禁,民间海上贸易再次活跃起来。但是,这并非已经病入膏肓的明朝皇室倡导的结果,恰恰是明朝政府对社会控制力降低,社会顺势发展的客观反映。明宪宗在位23年,仅召见大臣一次;武宗在位16年,从 未召见群臣;世宗、神宗在位40余年,均 20余年不理朝政,朝廷几乎停摆。待到真正想当一个好皇帝的朱由检当家时,朱家天下大势已去,无可救药了。明朝的士绅阶层,因为明初以来的思想禁锢、动辄得咎的专制和奴化教育,早已蜕变成思想上未老先衰、精神上麻木不仁、学术上只知道搜寻故纸堆的群体。追金逐利、相竞豪奢、大办工商的社会风气,异军突起的王学、思想极端的李贽和佛教徒们的狂禅,利玛窦、徐光启等人的著作,辽东与中原战事一败涂地,没有任何一样能够对明廷的中枢神经有所触动。
自古以来,中国中央政府视东南亚地区为自己的后花园。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国向来是中国的朝贡国,这一带的任何重大变动,朝廷都给予十二分的关心。我们今天将东南亚视为外国,而明朝中期以前的中国人,最多认为这里是中国没有开化的边远之地。到明朝中后期,数以万计的中国移民已在此定居或经商。据《明史•吕宋传》记载,仅福建省移居吕宋就多达几万人。在此前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先后侵入东南亚。教皇还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划分了势力范围。特别是西班牙人,在此无恶不作。高鼻梁灰眼珠的蛮夷跑到这里胡作非为,华夏子孙自然不服,华人华侨曾多次组织起来,展开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本来,这些大鼻子非常害怕明廷干预他们的行动,再经过打探,确认明朝政府懒得关心化外之邦之后,便多次大开杀戒。仅仅1603年即万历三十一年,西 班牙人就屠杀菲律宾华侨25000余人。对此,明廷依然是毫无感觉、不闻不问。想起当年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这该是怎样一种悲凉的心情!
早该覆灭的明朝,终于被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努尔哈赤的后裔取代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清朝任何一位皇帝都忠于职守、勤政不辍,甚至没有一人贪图女色、宠幸太监,他们把社稷江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宝贵的多。清室后裔,大多比明室子孙有教养、有事业心,少有声色犬马、欺男霸女之徒。
中华民族的子孙尤其不应该忘记的是,清朝帝王特别是康熙、乾隆二帝的文治武功,远胜过明朝任何一位皇帝。正是他们,新疆、西藏、蒙古最终成为中华帝国稳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南亚、东北亚的“朝贡国”,则成为我国边疆安宁的有效屏障。
如果因为鸦片战争发生于清朝,就将一切罪过全推倒清朝头上,将清朝300年历史全盘否定,甚至搞什么反清复明,则是十分荒唐的。客观地分析,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时,执政的是明朝仁宣之后任何一位皇帝,中华民族将蒙受更重大、更恐怖的灾难。
令人遗憾的是,清廷几乎完整地继承了朱元璋既定的治国精髓。在思想文化领域,清廷历代皇帝都奉行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对全体国民实行严厉的精神封锁。伟大如康熙帝,圣明如乾隆帝,都不止一次制造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对全社会推行思想禁锢,最终必然禁锢自己的子孙的思维。乾隆之后的历代皇帝再也不敢越过祖宗划定的“圆圈”有所作为,大臣们更是变成了祖宗思维的“封建卫道士”。大清国门被西方列强枪炮敲得粉碎,清廷大多数人的神经依然没有传递出疼痛的感觉。恭亲王奕䜣主导的洋务运动,光绪帝发动的戊戌变法,每走一步都是如此之艰难,在朝廷是如此之应者寥寥。

15、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1洋奴学者们说:欧洲从来就重商,工商业发达,所以欧洲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国从来就重农轻商,工商业落后,所以中国是农村文明和农业文明。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造就了今天西方的先进,中国的落后。真是如此吗?为了让洋奴们无话可说,我们还是按照惯例,主要以洋人的著作为依据,让历史事实说话。谈到欧洲古代城市和工商业,首先让我想起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话:一个城邦的最佳规模是五六千人;接着想到的是美国学者罗斯托夫采夫的话:“有一件事是很显著的:工业永远同希腊本土无缘。”既然复述古希腊的什么神庙之类的建筑毫无疑义,所以,我们还是从古罗马谈起。毫无疑问,古罗马是欧洲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据英国人艾德华•吉本撰写的权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面积估计不少于16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其中大部分都是肥沃的熟地。……按这一不很严密的估算来看,那罗马帝国的总人数便将升至约一亿二千万。这一人口数量可能已超过了现代欧洲的人口,而且是自有史以来,在一个统一政府统治下组成的人口最为众多的社会。”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说:“普遍的繁荣促使城市繁荣发展,从而把帝国变成了一个由最繁华的城市组成的机体,其中尤以希腊、伊奥尼亚(小亚细亚)和埃及的城市为著。”不过,洋人这里所说的城市,与我们理解的城市在概念上还是有差别的。“每一个城市都规定辖领一块或大或小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市辖区’。这个市辖区或者是古代希腊城邦或意大利城邦原有的领地,或者是因意大利或外省的罗马人而制定分配给新城市或旧城市的土地,这样的城市也许是罗马屯市或拉丁屯市,也许是土著的市镇。”“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由它本地的‘政治’生活(指古代所谓的‘政治’),都由他自己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他执掌国家大事---外交、军事、国家财政。”罗马的“城市”,是相对于贵族们的大片的“领地”而言的,大致和我国古代的乡村治理模式相似。《罗马帝国衰亡史》说:“据说古代意大利共有城市1197座……高卢可以吹嘘自己共拥有1200座城市……”由此可知,这些所谓“城市”的规模,是微不足道的。至于其中大一点的城市到底有多少人口,就不得而知了。各个城市长官的首要的,也是最麻烦的任务,就是确保居民的粮食供应。罗斯托夫采夫说:“许多情况下,城市辖区的大小不足以供应足够的粮食。何况,收成的变化无常,乃是古代世界经济生活的显著特征就是像埃及这样的地方也不例外。……中央政府不负责解决调整市场的问题。相反地,在有关生活必需品的贸易自由发展的道路上反而设置了许多严重的障碍。对于皇帝及其所属官吏们说来,国家和国家的需要是至高无上的。就皇帝而言,甚至可以说,有关紧要的,是如何保证它的权利。因此,他们为本身利益垄断了大量的谷物,用以供应罗马城和他的军队;只有得到皇帝特许状者,才可以从埃及运出粮食。皇帝的大庄田遍于帝国各地,所产谷物为量甚巨,也都用于此目的。这些荒装上所产的谷物,很少出现在公开的市场上。”“无怪乎当一个城市能够保持谷价低廉的时候,就要把这件功绩刻在该城官长提名碑上的市易官姓名侧旁。”可见,帝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把这些所谓的城市当回事,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这些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罗斯托夫采夫说:“帝国各地沿海和沿河的大城市主要的生财之道就在于进行省际的贸易,而这种商业差不多完全是交易生活必需品。……所有这些商品的消费者是些什么人呢?这么多的谷物、肉类、油和葡萄酒,从这儿运到那儿究竟是为了谁呢?毋庸多说,只要精密地研究材料就可以看出,消费量最大的是皇帝征收的公粮,而大多数商人----他们往往又是船主和堆栈主人----都在为皇帝的利益而忙碌。”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实际上是政府物资的转运站、军用物资的补给站,对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那么,这些商人都是谁呢?答案是“东方人”,主要是叙利亚人和埃及人,而不是什么欧洲人。罗斯托夫采夫说:“当和平局面来临和东方开始复兴以后,那些意大利人依然落后,而无法同精明的东方人竞争,东方人一直没有把东方贸易的门户要地、即亚历山大里亚和叙利亚----腓尼基沿海诸港放弃给西方侨民。在公元前2世纪和前1世纪时,叙利亚商人和埃及商人就是从这里派出他们的经纪人到提洛斯岛去,后又派到普特约利去……”。“另一项致富之源是工业”,而工业,那个时代需求量稍大的服装、毛毯、亚麻制品、玻璃等等产品,无不是被“东方人”所垄断。高卢,是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区”,而经营者主要是叙利亚人。也就是说,工业领域,同样与欧洲人无关。汤普逊教授说:“叙利亚在罗马出现于东方之前,已有一个悠久而又重要的工商业历史。叙利亚人的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太尔和西顿两城。他们的繁荣不曾因为亚历山大的征服而下降,反而上升起来。叙利亚这个古国中的一些重要城市,尤其远古的根源。……在罗马帝国中,没有一块地方,甚至小亚细亚各省也没有,比叙利亚继承者更加复杂的遗产。”因为多方面原因,罗马工商业举步维艰。罗马帝国的工业中,大量使用奴隶,其产品粗糙、技术更新缓慢,就在情理之中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罗马统治者的荒唐举措,主要体现在在这两个方面:第一,罗马帝国根据他们自己的身份世袭制度,出台了“那使一切手工业变为世袭的一种臭名昭著的法律,规定儿子必须继承父亲的职业。再也不能想象有比他更有效地压制创造力和摧残天才的办法了。……在第五世纪中,由于工资的低微、工作时间的久长、赋税的苛重,或在职业上没有兴趣,有成千类万的人放弃了自己的职业。”(《中世纪经济社会史》)长此以往,工业岂有不衰退之理?第二个原因是关卡林立、赋税沉重。“在罗马帝国内完全的自由贸易是没有的,因为有这许多关税势力圈。在它的边界上,征收那叫做‘转口税’的内地通行税,另外对食品,大多城市还课以入市税。……税率也不一致,一个关税势力圈和另一个关税势力圈各不相同,从2%到12%不等,后一项税率起初是对奢侈品征收的。……跟着帝国贫困的增长和赋税负担的加重,转口税率变得越来越大了,到第四世纪那不折不扣的12%税率变为到处实施的税率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流通不畅,工业必然走向消亡。因此,罗马帝国的工业水平始终是低层次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大批贵金属,尤其是白银,源源输出国外,流入西亚、印度,甚至中国。罗马帝国不能以相应的国内产品,来抵消输入的东西;结果,它的贸易差额经常是入超的。在东亚文明国家里,帝国的粮食和制造品,却是找不到销路的。”尽管帝国在西班牙一地就有多达四万人开采银矿,但是,“到了第三世纪中期以后,金银矿的出产已不足以弥补这项亏空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到了第四世纪,城市状况达到了这样的严重地步,以致政府强迫有钱人担任官职,并有系统地以消耗私人财富来平衡城市的预算。为了这项目的,使城市官职成为富贵家族的世袭职位。”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也就是说,政府需要依靠盘剥富人,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了。说到城市,不能不说到罗马城。其实,学者们承认,由于资料的原因,今人比较了解的罗马时代的城市,也只有罗马城。无疑,罗马城的规模是巨大的,建筑是富丽堂皇的,功能是先进的,配套是齐全的。据估计,鼎盛时期罗马城有常住人口约百万人。世界其他大多数城市,是顺应社会发展而逐步成长期来的,但是,这座城市却不同,却是仅仅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享乐而生造出来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畸形的怪胎。一定有人对我的这个说法大为不满。且看《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的叙述:“罗马城的行政管理是罗马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必需使罗马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使它配称世界的京都;必需使罗马城不断增多的居民在生活基本方面得到保障,如水源供应、排水、卫生设备、防火防洪、铺平街道、修筑台伯河上的桥梁、一支有高度效率的警察部队,等等----这些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世界所有较重要的城市都曾具备过----除此种种而外,为了赡养罗马城居民和满足他们的文娱需要,还得付出浩大开支。住在罗马城中成千上万的罗马公民很少关心政治权利,……但是他们坚持他们在内战期间所取得的权利,那就是要由政府来赡养他们和满足他们的文娱需要。任何一位皇帝,哪怕就是凯撒或者奥古斯都,也不敢触犯罗马无产者这种神圣的权利。他们最多只敢减少和固定领公粮者的名额,以及定出一种适当的分配制度。他们也规定了罗马城居民一年能在戏院、竞技场和圆剧场里看几天好戏。但他们一直没有侵犯过这种制度本身。他们并不是害怕罗马的贱民,他们手下的禁卫军足以平定任何可能发生的叛乱。然而,他们情愿让罗马城居民保持愉快的情绪。在罗马公民中有着这么一大群享受国家津贴的人,其人数在二十万左右,都是古代罗马部落的成员,因此,皇帝们每当出现于凯旋、献牲、主持竞技赛马或角斗等群众集会中时,一定受到热烈欢迎。但久而久之,就需要有一种特别热烈的欢迎,为此,他们举办额外的赛会,填补钱谷的犒赏,设筵席招待成千上万的宾客,不是各种各样的物品。长者这些手段是居民保持心情愉快,并且还‘制造’了罗马城的‘舆论’。制造舆论的花费,再加上维持罗马城优良条件的花费,无疑是一笔巨款。”显然,罗马城的一切设施和大型活动,都是为了八旗子弟享乐的需要,由政府埋单完成出来的,没有半点商业的痕迹,与城市的性质是背道而驰的。罗马城除了是首都,既不是经济中心,也不是商业中心,只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洋八旗子弟的安乐窝。对此,我们不妨引用罗斯托夫采夫教授的一段话:“城市的繁华是由城市居民中相当少的人创造出来的,也是为他们而存在的;然而就是这一小群人的福利也是建筑在相当薄弱的基础之上;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群众则或者收入及其菲薄,或者生活贫苦不堪。总而言之,我们不要夸大城市的繁华富丽:他们的外貌是迷眩人的。”



16、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2

当历史的脚步接近中世纪的时候,西欧已经进入到了百业凋敝的状态,罗马帝国自己先钻进“黑暗”之中,为中世纪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汤普逊教授说: “在第五世纪的开端,整个西欧是由有势力的地主贵族控制者;他们占有者有时是毗连的,但多半广泛地分散的庞大的世袭领,他们由两类劳动者,即部分是奴隶,部分是农奴来耕种。由于这些转变,人口的移动,在总数上是很大的。商业和工业的萎缩,使城市人口减少。农业乃成为主要的,差不多独一的生产形式。财富是由土地来代表的,很少有别的东西来代表的。跟着城市的衰落,乡村中兴起了很多有主宰大领主的大庄园上农奴和奴隶构成的新社会。所有的大领地渐渐变成为一个私人业主手中的地方政府单位,因而把合法的政权抹去了。”这就是说,西罗马帝国晚期的西欧,其社会和经济状态,已经基本与中世纪封建社会没什么两样了。即便没有什么“野蛮人”的闯入,欧洲照样会黑暗得见不到阳光。既然如此,野蛮人执掌西欧大权之后,也就不会过上什么“文明”生活了。野蛮人的老大夺取了西罗马的天下,在接管了一片片田产之后,首先必然会酬谢马仔,大封功臣良将。“法兰克国王既然占有了帝国国库领地,就成了一个大地主,的确,除了教会以外,是最大的地主。这些领地,不仅是作为进款的一个来源,而且是作为报酬他臣属的手段。国王的赐给土地,在初期,看来简直是赠与性质;但到后来,才完全认识到,王室土地再建立一个王室行政制度上,具有巨大价值,因而就发展成为一种封建式的庇护制度了。”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法兰克国王,便是当时西欧真正的老大,也是中世纪欧洲的第一个老大。就是从这儿开始,西欧出现了国王、公爵、侯爵什么的满天飞的局面。每个爵位配套相应的一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百姓,受封者对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包括建立自己的军队、法庭,这就是所谓的“封建领主”。久而久之,这一个个独立王国演变成今天的英国、法国、德国什么的。因为这些人原本都是一个主子手下的马仔,很自然地相互通婚成为儿女亲家,所以后来出现了法国人跑到英国当国王,奥地利人跑到西班牙当国王的事儿。接下来,该轮到老大寻欢作乐享清福了。那么,这老大到底过着什么样“奢侈腐化”的日子呢?答案是:在自己的庄园里自给自足。汤普逊教授介绍道:“‘庄园’ 和王室领地遍布于全高卢和莱茵河区,总称为‘国库领’。其中有的是位于旧罗马城市内的地产,象在巴黎、奥尔良、理姆、德里弗斯、麦茨那样,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大农庄,而国王所喜欢的是位于象克利奇、奇尔、乔济、埃皮内、马伦海一类大森林附近的庄园,因为法兰克国王是热爱打猎的。耕地、草地和牧场、森林、鱼池、采石场、矿场可能都包括在一块领地之内。庄园内的住宅区都有一座高卢----罗马建筑式的庄园大厦,一般是用木材建造在领地中最适合的地基上,两侧并附有寄宿国王官吏的小房屋,以及马房、仓库、储藏室和仆役间。当时国王是没有固定首都的。随便什么地方,国王临时驻扎在那里,就是政府所在地,因为他的官吏、随从、服役者、卫兵和家奴的整个队伍,是跟他一起从一个庄园移动到另一个庄园去的;的确,那在一个几乎是完全农业经济的时代是必要的;当时商业和贸易既稀少,道路又破败,而现款税又是很少的。国王正像俗语所说,是‘吃着穿着自己的东西’的。地方赋税,主要以实物来缴纳,例如,缴纳十五分之一的收获、十分之一的猪和牲畜,等等。所以,王室庄园成了国王收入的最重要的源泉。”老大都是呆在深山老林的“别墅”里,过着“吃着穿着自己的东西”的艰苦朴素的生活,马仔们的日子自然不会优于老大。汤普逊教授继续介绍道:“一个法兰克贵族在大庄园住宅内的生活,果然是粗陋的,但并不有别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美国弗吉利亚大农场主的庄园住宅生活。差不多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就地生产出来的。…… 但应注意,没有说及在领地内存在什么市场,就是说,商业还未曾高度发展。”我们知道,中世纪的贵族们,十之八九是文盲。那么,这些文盲们平时都干些啥?著名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在其名著《封建社会》介绍说: “一切事物都往往促使贵族生活在乡村。采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乡村庄园组成,庄园主的住宅一般矗立在房屋群中间或附近。这些建筑物的样式,一般都非常简单。在很长时间中,其最普通的样式是木制塔楼,至少在地中海区域以外是这样。尽管村落领主对其租佃者拥有的司法审判权构成其权力的基本来源之一,但它通常很少亲自形式这一权力,而是通过管家代为管理,这些管家本身也是农民出身。贵族所热衷的娱乐活动,首先是狩猎,此外是马上比武。” “贵族的天职使其不能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它以全副身心承担其特殊的职责,即武士的事业。” 看来,这些武夫们始终保持武夫本色,呆在乡村的小木屋里,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就是打熬筋骨。可以想象,这个社会的工商业是多么的凋敝。马可•布洛赫说:“贸易不仅限于有限的几条路线,而且规模也极小。更为不利的是,贸易似乎一直明显地呈现为逆差,无论如何对东方的贸易是如此。西欧用来交换这些奢侈品的东西,几乎只有奴隶。”汤普逊教授说:“到九世纪,那原为高卢最富饶省的布罗温斯变为一个最贫苦的省了。在那里,叙利亚人的居留地已不复可见,科比的僧侣们曾长久享用从弗斯港口所得的大量通行税的收入,到716年(生民无疆注:对应我国盛唐时期),则钱袋里已是空无所有了。马赛将为杂草丛生的港口,终于湮没无闻约有200多年之久。除了贸易没落以外,还有下列其他各种证据,说明法兰克境内经济状况的显著变动:墨洛温朝的人头税已经取消,城市已在萎缩状态,商品已不流通而具有地方性质。农业活动几乎已占压倒商业活动的上风,一种消费经济已代替以前(至少部分的)交换经济,关税已退化到地方的、专横的通行税,造币厂和市场已合并在一起……”整个社会已经退化到了物物交换,货币变成了没啥用的玩意,人们只好挖个坑,将货币藏起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生民无疆注:时间在1095年,对应我国北宋时期)空前地需要现款,这一点终于打破了这个时代的‘自然经济’状态。当然,对于一个要到东方去的十字军士兵来说,完全不可能把足够的物品随身携带在路上维持自己的生活。结果是那窖藏了好多年甚至几百年的货币,优住持、主教、贵族、甚至农民,拿出来重见天日”。(《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十字军东征,让这些西欧的“庄主”们、农奴们大长见识。当他们进入东罗马地盘,进入君士坦丁堡时,好一阵目瞪口呆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生活。而跨入阿拉伯人的领土以后,更是领略到了什么叫做花花世界。许多“十字军”不愿意回家,赖在中东不肯回去了,和当年中国有些人跑到西方之后不愿回国一样。在经济与城市建设上,西欧与阿拉伯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马可•布洛赫论述道: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是高卢还是意大利,其贫困不堪的城市与富庶辉煌的巴格达或科尔多瓦相比,可谓相形见拙。12世纪(生民无疆注:北宋与南宋之交)以前,穆斯林世界仍对欧洲拥有名副其实的经济霸权:在我们居住的欧洲这一部分地区,仍在流通的金币出自阿拉伯的造币厂,或者至少----也像不止一种银币 那样----是仿造阿拉伯货币铸造的。更糟的是,即使在同一地区,几乎每次发行的货币,其重量和成色都有变化。在货币领域两个基本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铸造比第纳里重得多的更大银币,这一变化在13世纪初才发生,而且那时只发生在意大利;另一变化是恢复铸造本土风格的金币,这一变化在13世纪下半叶(生 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才出现。”汤普逊教授在其另一名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也谈到了这一转变时期的状态:“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12、13世纪(生民无疆注:宋朝)的社会是由俗界和僧界大封建土地贵族所组成。而教会是其中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当时不是‘货币经济’时代,而是‘自然经济’时代。在此时代中,有产阶级的生产几乎不超过其自身的需求,几乎不消费任何非本地生产的物品。到1300年,货币经济已大体取代了以前的自然经济,这是因为工商业需要使用货币来经营,而与此同时,农业则长时间依靠以物易物的交换来维持。”也就是说,在我国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货币才再一次正式回到西欧人的生活之中。此后的西欧,确实开始进步一点了。国君进了城,大小领主们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并且在自己的领地设置关卡收取买路钱,甚至直接杀人越货。手工业出现了,商人出现了,“城市”出现了。

17、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3
那么,这时的西欧“城市”、工商业是个什么模样呢?先看看这一时期最先进最发达的法国:“在13世纪末(生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元朝早期),法国是欧洲最繁荣和治理得最好的国家。1306年,腓力四世由于迫切需要金钱,颁布了一部有关犹太商人的总的法令。宣布法国的所有犹太商人从属于王权,他们构成王室财产的一部分。犹太人被迫在圣约翰节(6月24日)之前,将动产兑换成现金交国王使用,而所有的不动产马上被没收。1311年,同样的厄运降临到‘伦巴第人’头上。伦巴第人丧失了财产、金钱,和犹太人一样被赶走。尽管腓力四世推行高压政策,工商业还是得到迅速发展。当时法国的人口在2000—2200万人之间,而当时法国的版图却比现在要小得多。人口密度大概与现在不相上下大城市寥寥无几。巴黎居民不超过20万;鲁昂7万。这些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多数城市不超过10000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 史》)再说英国:“与英国这一时期的财富加以对比,法国几乎比英国富3倍。1378年(生民无疆注:明朝初年),伦敦人口为46000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当然,此时的英国,在欧洲仍属化外之邦,没人放在眼里。
再 看德国:“在13、14、15世纪(生民无疆注:南宋晚期至明朝中期),德意志是欧洲‘最杰出的’市民国度。它既不像法国,也不像意大利,而是自由城市的国家。市场一般每周开放一次,农民在市场上出卖鸡蛋、奶油、水果等产品。买主不得先于商人离开城市,本地市民只能购置自己必须的消费品。此外,零售商人只有待消费者买足了所需品之后,才能登市选购。城市人口虽比今天少,但交易范围比今天更大,市内设有粮食、牛、马、干草、蛇麻子等专业市场。德国城市给外国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俄国首都的大主教伊西多在1430年去参加佛罗伦萨会议路经德国的时候,见到象纽伦堡、奥格斯堡这样的城市竟是他惊讶万分。同一时期以为意大利人艾利厄斯•西尔维厄•皮科洛米尼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证据。慕尼黑和纽伦堡同样使他流连忘返。最后,他这样作结道:‘德国城市的美丽和舒适是欧洲任何国家难与伦比的。’这时纽伦堡的居民或许还不及15000人,后来1449年户口调查时,它的人口总计为 25000人。虽然犹太人处于王室特权统治下,从来没有摆脱帝国的租税。15世纪末,从对犹太人适当的宽容到不能容忍的转变,根本原因或许是出于经济上的嫉妒,正如反教权主义也是由于经济上的偏见一样。”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当时西方城市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市民国度”德国的 各个 “大城市”就是这样的:“15世纪末,科隆无疑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估计拥有52000人。黑格尔和比西尔已经估算出:纽伦堡1431年有22797人,而 后来于1499年的统计是20211人;奥格斯堡、汉堡不超过18000人;法兰克福不超过14000人;1460—1461年度,贝律克有20436 人,1487—1488年度,有22172人;罗斯托克1378年有10785人,1410年有13935人;但泽1416年人口为8549人;德累斯顿 1489年有4817人;巴塞尔1454年有7650人。”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当时西方工商业最为发达的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工商业是这样的:“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市蓬勃向上的活力,使其在政治经济上都占有优势。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使他们具备了各自的特点。威尼斯、热那亚与利凡特进行贸易;佛罗伦萨处于内陆所以首先发展工业,其次是商业,最后发展银行业。佛罗伦萨所有的自由民必须掌握21种手艺中的一种,这些手艺如下:1、审判官和公证人,2、卡里马拉或叫呢绒商,3、银行商,4、羊毛商,5、丝绸商,6、医生和药商,7、皮货商,8、制鞋工人,9、铁匠,10、屠夫,11、麻布商和服装商,12、石匠和石雕工,13、葡萄酒商,14、小客店主,15、油商和制绳匠,16、袜商,17、兵器、盔甲商,18、锁匠,19、鞍工,20、木匠,21、面包师傅。14世纪和15世纪前半期是佛罗伦萨羊毛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时期,由于巨额资本的需求,许多小企业合并为大公司,从而使14世纪初的300个小商行发展为1338年的200个大企业。1343年(生民无疆注:元朝末年),维拉尼 估算政府收入为604850金弗洛林,除去僧侣和修女,佛罗伦萨总人口估计为90000人,再加上流动人口平均为1500人。毛纺工人雇佣了3000多 人。”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有专家说,因为工商业如何繁荣、如何发达,推动西欧走向了海洋。我们不妨再一次看看样专家叙述的事实:“16世纪(生民无疆注:明朝中后期),流通货币繁杂,特别是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且混乱不堪。在这一点上,英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她只有一种货币,而且,除了兰开斯特外,她只有一种度量衡(1390年法案)。商业活动的另一大害是通用的度量衡制不统一,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汉萨同盟始终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或统一的度量衡。甚至路易十一也未能革除这两种弊端,他去世前四个月(1483年)曾招来一个商人代表团,以谋求采取一些措施,看‘是否可能在吾王国境内建立单一度量衡制和单一流通币’。路易十一的打算只得冬眠待时,直到1789年。到了15世纪在最大的贸易中心出现了常年商品市场,开始取代昔日的定期集市。商人们尽量置备田产,成为土地所有主;或者是为了投资,或者以他们中最富有者而言,是为了占有乡村土地,模仿贵族绅士。”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对前面的内容,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归纳,顺便将同时期中国、西欧的情况对比一下:
1、统一度量衡是商业繁荣的基础。我国早在秦朝(即古罗马帝国时代)就完成了全国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而欧洲各国全面完成国内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是19世纪的事情。2、货币和金融是商业的血液。我国早在唐朝就诞生了银行业,并且开始出现“汇票”,经营汇兑业务;宋朝诞生了纸币(而此时,西欧的通用货币还是阿拉伯人铸造的金币);元朝,纸币更是成为百姓向政府缴纳赋税的通用货币(此时,西欧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原始的以货币兑换和放贷为主要业务的银行业,并开始经营简单的汇兑业务,可是大多数国家都存在N种货币)。3、常年商品市场是商业繁荣的前提。我国最晚在汉朝,就出现了常年商品市场;到唐朝已经形成了全国性、地区性商业中心,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常年商品市场,只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草市”才是定期集市。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全国商路畅通无阻,而且自汉朝打通陆上“丝绸之路”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兴旺发达,进入宋朝后,海上、陆上对外贸易更是盛况空前,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行销欧亚各地。而西欧直到15世纪才出现个别的常年 商品市场,可用于对外贸易的惟有“奴隶”。4、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的商业化水平的标志。汉朝国土面积至少是13世纪末法国的10倍,全国人口不足6000万(据《剑桥中国秦汉史》),而洛阳人口多达50万,另有至少1500个城镇,而1000年之后的“巴黎居民不超过20万;鲁昂7万。这些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唐朝人口也不足6000万(据《剑 桥中国隋唐史》),而不仅首都长安人口达到100万,还出现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元朝人口不足7000万,却“淮河以南有许多大城市,人口从25万到50 万,还有一些城市人口更多”,其城市化程度是何等了得!5、工业发达的商业繁荣的物质保证。14世纪中期工业最发达的佛罗伦萨的“200个大企业” “雇佣了3000多人”,即平均每个“大企业”员工不足20人。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是如此发达,而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民营企业的雇工便是数百上千人。汉朝“国营企业”的规模,更是吓人,《剑桥中国秦汉史》说:“临淄的三服官,每个拥有几千名工人。”《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以致有些史学家认真地提出,近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到晚宋时期已经成熟了。”6、文化开放是商业繁荣的思想保证。早在唐代,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可以在中国自由地求学和经商;宋元时期,政府积极支持工商业发展,国际贸易更是繁荣兴旺。因为社会环境优越,从未发生过政府无端占有商人财产的现象,大批外国人在中国定居。当今中国各地,特别是定居内地的穆斯林、犹太人等,大多是宋元时期来华经商的西亚商人、工匠的后裔。因为中国历代政府宽容与开明的政策,人民开放的心态,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无论穆斯林,还是犹太人,都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多取汉名、用汉字、同当地人通婚,很好地融入社会。欧洲特别是西欧,正好相反,对“异教徒”和外国人往往极度排斥,百般刁难,随意剥夺他们的财富甚至生命,使得外国人无法融入社会,始终成为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群体,直到20世纪,仍发生了希特勒组织的针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惨剧。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个真正“重商”的社会,是否会干出对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的事情来?连通商者的财富都剥夺完了,“商”从何来?连通商者的生命都剥夺了,与谁去 “商”?欧洲之所谓“重商”,可以概括为:打得过就抢,打不过才“商”。7、政府开明和支持是商业繁荣的政策保证。根据“剑桥中国史”,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工商业。中国自汉朝起,城市建设就是先考虑到市场的规划,安排专人对管理市场日常事务,积极组织力量改善交通、治安、税收等经商环境。同时,历代政府都经营工厂、贸易等业务以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进入宋朝之后,皇亲国戚、宗室子弟也参与到经商队伍中来。根据西方学者撰写的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各类书籍,我们看到,“骑士”们只看重土地和到手的真金白银,西欧各国国王以及小领主们对于修路架桥、改善治安等花钱的事情毫无热情,只是热衷于铸造劣币、乱设关卡、抢掠过往行商等竭泽而渔的眼前利益。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13 世纪时,仅莱茵河的德国段,关卡最多时竟达到62处,一船货物60%被征为捐税,而且贵族们还经常有组织地抢劫过往商船;18世纪的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加上特许公司的垄断,都阻碍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当时,法国商品在国内转运所花费的运费要比从中国运到法国的商品运费还多。将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和欧洲的工商业史进行横向对比,我们不是搞华山论剑,更不是为了分出个高低贵贱,仅仅是为了弄清一个事实:中国不是生来就工商业不行,欧洲也不是生来就工商业了不得。所谓“欧洲文明是城市文明、商业文明,中国文明是农村文明和农业文明”,纯属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

18、欧洲工商业如何走上兴盛之路的今天,我国的工商业、城市化均大大落伍于西方。对于落后,我们必须老实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搞清楚:西方是如何走上超过我国的道路的呢?
有些事,说简单就简单;但是,如果一定要复杂化,也就变得复杂了。至少,欧洲今天工商业的发达,远不像某些专家说的“文化基因”之类那么复杂。
我们知道,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 “商路”的打通,“海外”无数财宝源源不断地被搬到欧洲,大大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促使欧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革命。

环球航行的需要,推动了航海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环球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着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的增强;人类生存的大地是个球体得到证实,导致天文学本质进步并与教会发生直接冲突。野蛮杀戮行为的增加、财富快速增长及财富分配上引发的不断战争、科技和文化进步,包括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等等,使得西欧逐步变成了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宗教改革水到渠成。16--17世纪,马丁路德、慈运理、加尔文等先后发动了影响巨大的宗教改革。由于宗教改革有利于加强君主地位,英国、法国等各国君主也加入进来推行宗教国家化。“教皇虽然在另半个基督教世界被视为教父,但他的一些儿女有时也理直气壮对他进行反抗。一个世纪以来,风行于法国并几乎遍及社会各阶层的开明精神,曾经是医治这种弊病的灵丹妙药。就这一题材写成的优秀著作都真正能为国王和百姓效劳尽力。路易十四在位期间,这种手段使我国的风尚产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修道士们全都开始树立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他们首先是国王的臣民,然后才是教皇的奴仆。”在国君们的支持或默许下,在诸如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之类著作的鼓动下,尤其是在宗教改革家们的精心运作下,罗马教廷的神权一统西欧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神权,不再成为禁锢西欧人思维的樊篱。在君主和学者们的联合推动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诞生了,于是,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进步,也成为国家和民族有意识的自觉行为。科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启蒙运动的相互促进(后面的《说欧洲是科技文明纯属瞎掰》,会谈到这个问题),“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健全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才为人所知。”西欧走到科技大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大门前了。我们知道,法国,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尤其是在促进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上,法国始终发挥着旗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国的助推,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时间,也许还要晚许多。下面,我们引用两部由两名法国的亲身经历者撰写的,具有实况录像性质的著作,来帮助我们解答由“农耕欧洲”、“农村欧洲”走向“工商业欧洲”、“城市化欧洲”的过程。与路易十四同时代的著名学者伏尔泰在其名著《路易十四时代》是这样记录社会剧变的:“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1610年—1643年在位,对应于我国明朝末年)登位时,巴黎居民不到四十万。城内宏伟壮丽的建筑不到四座。王国的其它城市与现在卢瓦尔河彼岸的市镇相似。整个贵族阶级与世隔绝,蛰居于乡下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中,残酷压榨种地人。通衢大道几乎无法通行,城市没有警政。国库空空如也。政府在外毫无信誉可言。”“克尔伯刚整顿好国家财政,路易十四(生民无疆注:1643年-- 1715年在位,对应于我国明末清初)就免除了百姓从1647年到1656年的全部欠税,特别是免除了三百万人头税。到那时为止,一直无法通行的公路不再废弃荒置,并逐步变成今天路易十五统治下的这种模样,受到国外人士赞赏。不管从哪个方向去巴黎城,除了个别几处以外,现在都可以在两旁植树的坚固的大道上旅行五、六十里。从1662年起,国王就对本国臣民免征所有外国船只缴纳的货运税。他还为本国人提供一切方便,使他们能以较少的费用自己运载货物。海外贸易就这样诞生了。现在还存在的贸易部就是那时建立的。国王每两星期主持一次部务会议。敦刻尔克和马赛被宣布为自由港。这一有利条件不久便把近东的贸易引向马赛,把北欧的贸易引向敦刻尔克。西印度公司创立于1664年。东印度公司也于同年成立。国王把相当于今天六百多万的巨款赠给该公司,并请有钱的人都来入股。王后、亲王,和整个宫廷提供了当时的货币二百万。各高级法院捐助了一百二十万利弗;金融家捐助了二百万;商会捐助了六十五万。全国上下都出资支援他们的主子。1669年国王又出资创建北方公司,并象对两个印度公司投资一样,对该公司进行投资。那时做生意并不使人降低身份,失去体面,因为连豪门巨宅也仿效国王,在各家公司入股。他对每吨出口货物津贴三十法郎;对每吨进口货物津贴四十法郎。所有在王国港口内造船的人每吨运载量可以得五利弗补助。从1663 年到1672年,每年都要新建几个工场。从前需从英国和荷兰进口的细呢,现在在阿布维尔织造。国王除了发给工场主一笔可观的奖金外,还为每架开工织机预付两千利弗。1669年王国拥有毛纺织机达四万二千二百架之多。当时英国有一种精巧的织袜机,生产速度比针织快十倍。大家都知道法国政府后来怎样用钱把这个秘密买来。与此同时,他在创立科学院之后,于1661年立即开始修建天文台。就使用价值、规模大小、工程难易而论,最光辉的工程要算连接两个海洋的朗格多克运河了。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想从事一些更伟大、用途更广、蛋也更加艰巨的工作,即法律改革。首先颁布了民法,其次是水利森林法。然后几乎逐年颁布了各项制造工业的章程、刑事法、商法、海运法。甚至还创立了一种有利于我国殖民地的黑人的新法律。各个港口都成立了船舶修造指导机构,研究船舶具有何种式样最为合适。在布雷斯特、罗什福尔、土伦、敦刻尔克和阿弗尔•德•格拉斯等地修建了五个海军兵工厂。这些海军也用来保护贸易。马提尼克、圣多米尼克和加拿大等殖民地以往萎谢衰落,现在一派繁荣景象,并得到过去一直没有期望过的好处。因为,从1635年到1665年,这些 殖民地一直是法国的负担。1664年,国王派遣一批移民去卡宴。不久,又派另一批去马达加斯加。路易十四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弥补法国因忽视海洋而长期以来蒙受的损失和不幸。而此时,其它邻国都已经在地球的另一端建立了殖民地。”但是,路易十四的所作所为,对于法国发展的意义,依然是十分有限的。直到法国革命前,法国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工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的意义,不过是让国王的零花钱增加了一点而已。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才是欧洲大陆真正走向近代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看法国著名学者米涅撰写、法国1820年出版的《法国革命史》:“从路易十四到革命爆发,法国的政体不仅是专制的而且是很横暴的。国王可以通过‘密札’随意监禁或流放人,用充公的办法处置任何财产,用税捐征收任何人的收入。贵族的特权是享受免税,僧侣的特权是要别人给予馈赠。有几个省实行包税制,还有的省是捐税自行摊派。整个民族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再分成许多阶层。第三等级,既受宫廷压榨,又受贵族欺凌,也分成许多按照各自利益组成、但相互敌对的行会。第三等级仅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而靠着这点土地,还要向领主缴纳封建地租,向教会缴纳什一税,向国王缴纳赋税。尽管他作出这样多的贡献,却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与政事,也不得担任公职。”“7月14日(生民无疆注:指1789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巴黎的运动传到各省,在各城市,人们情绪激动1地反对旧官吏,也反对特权等级。在乡村,人们纵火焚毁城堡,农民烧掉领主的租契。现在该采取一项更为重要的措施了:废除各种特权。8月4日晚,诺阿耶子爵发出了信号:他提出对封建特权进行赎买并废除人身劳役。夏特莱公爵建议免除什一税,将它改为货币税;夏尔特主教建议取消狩猎特权;维里欧伯爵建议取消贵族领主养信鸽的特权。还有各项建议,如废除贵族领主裁判权,废除卖官鬻爵的恶政,免除免税的特权和租税的不平等,废除僧侣的临时收入、罗马教廷的‘首岁教礼’和神职人员的名目繁多的与没有名目的俸金等等,都一个接着一个提出并且通过了。这是扫除封建残余的一夜,它把人们从奴隶制度的残余中解放出来,把土地从贵族领主的所有权中解放出来,把平民的所有权从占夺猎获物、强征什一税中解放出来。它废除了作为私权残余的贵族裁判权,从而建立了公权制度;消灭了买卖法官职位的制度,就预示着免费诉讼制度的到来。这一夜是从一切属于个人的制度到一切属于国民的制度的过渡。”“他(生民无疆注:指拿破仑)进入马德里,但不是以统治者的身份,而是以解放者的姿态出现在半岛居民面前。他对他们说:‘我取消了异端裁判所,这是时代的要求,欧洲的要求。神甫的职责是指导信仰,而不应该对公民施以任何外在的、形体的裁判权。我取消封建权利,人人都可以开设面包房、磨坊、宿店,设置捕鱼网,自由经营工业。’教皇与法国的敌人保持联系,就剥夺教皇的财产;教皇以开除他的教籍相威胁,法军就进占了罗马;教皇用诏书恐吓他,拿破仑就在1809 年把教皇从世俗国王的宝座上推下来,并且像押解犯人一样把他押送到萨沃纳。拿破仑通过它的体系的悲惨结局,却给了欧洲大陆以一个很大的推动,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各地。欧洲社会的陈旧的基础被彻底动摇。由于往来频繁,各国民族混杂起来;边界的河流上建起了桥梁,在阿尔卑斯、亚平宁、比利牛斯三大山区开辟了公路,使各个地域日趋接近。拿破仑使各个国家的物质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像法国革命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起了变化一样。封锁政策补充了军事政府的推动力,由于封锁,大陆上的工业得到改进,从而取代了英国的工业;制造业生产代替了殖民地贸易。拿破仑就这样在扰乱各国人民的同时,促进了他们的文明。他对本国的专制统治,使它成为反革命者;而他的征服欧洲的思想却使它成为欧洲的革新者。好几个欧洲国家在他到达以前毫无生气,在他到达以后却生气勃勃。”航海,仅仅是改变了一部分人对宇宙的认识;政府鼓励下的掠夺导致暴富,刺激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培养、制造了大批的亡命之徒,也就是所谓的冒险家。这些事儿,始终都只是在少数人,也就是小圈子中起作用,其社会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否则,中国、阿拉伯国家,早就现代化了。接下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全民,至少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思想再怎么解放,只要身体没有解放,一切都等于零。因为这时候的欧洲,90%的人还是别人的奴仆-----被固定在土地上的奴仆,没有领主的许可,他们不能离开那片土地半步。真正让欧洲工商业产生质的飞跃的,是革命---革命消灭了阻挠工商业发展的领主阶层(即所谓贵族地主阶级)。法国革命过程中,诞生了拿破仑,拿破仑的军队横扫了欧洲大陆,将欧洲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从对领主和土地的绝对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了。这时,欧洲才逐步进入了工商业唱主角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的临门一脚,是拿破仑踢出的。

19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自残出来的概念

洋奴们喋喋不休道:儒家学说重农抑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摒弃传统文化,彻底打倒儒家学说。生民无疆在《说说欧洲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已经介绍过西欧的“商业文明”历史。至于儒家学说到底是不是障碍,只有与其它国家作长时期的横向比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我们知道,根据很多资料,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就十分发达。仅仅根据《考工记》,我们就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高于同时期欧洲水平N倍的结论。在诸子百家著作和《春秋》、《战国策》、《史记》之中,有大量关于当时工商业和商人活动的记载。春秋时越国功臣范蠡弃政从商,成为后世商人膜拜的对象。战国时吕不韦原本是一个成功商人,其家产之厚实,达到了可以助推一个人当上国王的程度。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人是多么活跃。自汉武帝开始(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儒家学说便成为我国历代政府经世之国的法宝,成为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为了确保“公正”,我们不妨看一看在西方专家学者亲自撰写的中国历史中,是如何述评中国的工商业发展情况的。汉朝,是儒家学说治理国家的试验田。汉朝的强盛是不用说的,那么,它的城市建设和工商业水平如何呢?《剑桥中国秦汉史》说:“前面已经指出商鞅对计量的精确性有兴趣,公元前221年,秦在全帝国实行衡器和量器的标准化是不足为奇的。另一项是金属货币的标准化。最后,应该提出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改革,这是公元前221年制定的车辆的标准轨距,这样车辆的轮子无疑就可以适合全国道路的车辙。随着战国时代商业、手工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在战略要地和贸易要道上出现了新的城市,它除去作为国家首都和地方行政中心之外,还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汉代大城市就是从战国时代发展而来的,其中包括这样一些地方:在现在陕西的首都长安;在现在河北的涿、蓟、邯郸;河南的荥阳、宛、洛阳;山东的临淄;四川的成都;今广州城附近的番禺等。城镇的总数肯定有1500个或更多(至少每个县有一个镇)。洛阳为后汉首都时的人口总数据估计有50万左右。后汉时期管理洛阳市场的市长的工作人员由36名不同名称的官员组成,他们的职责是维持秩序和征收商业税。他们还根据每月的物价调查制定每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和批准买卖双方的契约。前汉时期临淄的商业税年达黄金千斤或铜钱百万。这一时期的商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城市市场商店里的坐贾,一是流动于城市之间和到外国的行商。汉代的制造业和前代一样,也分为国家控制和私营两个范畴。前汉前期的另一个大规模私营工业是制盐,据说一个制盐户为此而拥有1000名流民。另一个私人制造业是纺织。宣帝时(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一个大官张安世的妻子据说雇用700个家务奴隶进行纺织。 公元前111年,武帝征服南粤以后,南海的贸易逐渐扩展到东南亚和印度洋,这些国家以珠、玉、天青石、玻璃等物换取中国的黄金和丝织品。”随后是三国和六朝时期。由于我手头没有洋专家关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姑且不论。接着是隋、唐、五代、宋等几个朝代。《剑桥中国隋唐史》说:唐朝中央政府“把政治权力分散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大规模行政中心。同时,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此举意味着该镇的岁入被就地使用而不是上缴京师。在黄巢叛乱和以后的战争最后破坏之前,虽然人口超过100万的长安仍是唐代最大的城市----在这方面他又高居世界之首----和高度发达的商业中心,但有几个镇的中心已发展成大城市。其中较为重要的为长江中游的成都、江陵以及扬州、广州和汴州(开封)。这些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外国人,从印度僧人到波斯眼科医生、粟特的卖艺人和商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8世纪后期和9世纪是商人阶级大展宏图的时代。贸易空前迅速的发展、商人的日益富裕和生产力的全面提高,逐渐导致官方对经济的态度的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再次标志着8、9世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到了晚宋,已产生了一个富裕、自觉并对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特殊文化有强烈意识的城市中产阶级。同时,以前富商和士大夫之间不可逾越的社会障碍开始崩溃,因为商人当官,官员也投资商业和参加经商活动。在政府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废弃了原始币制。这些事都交给银匠去做,他们开始发展原始形式的银行和信用制度。后来货币政策最重大变化----纸币的出 现----是由私人而不是政府促成的。由于解除了这些束缚,再加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南方新土地的开发等刺激,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以致有些史学家认真地提出,近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到晚宋时期已经成熟了。”再下来,是元朝。《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说:“蒙古统治者在大都(今北京)建设起一座宏伟的首都,是根据古典中国帝王的规划而设计的,但可能最多只有 50万居民。虽然它是世界上的一流城市,但还没有宋朝的或中国更早的首都大。前南宋首都杭州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将近100万。除去大都,元代 中国北方没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1世纪时的北宋首都开封曾有100万人口,但在12世纪初被宋朝放弃后就衰落了。在元代,淮河以南有许多大城市, 人口从25万到50万,还有一些城市人口更多。除了县和路有人口统计数字外,由其管理的城市通常没有单独的人口数字,但在1290年的统计数字中,那些拥有大城市的路的人口数字能够透露出一些实情:扬州路在册人口150万,附近的常州路100万,嘉兴(浙江北部,与杭州接境)225万,浙江与江苏还有几个 人口为100到250万的路;在江西北部的饶州路,其中包括瓷器生产中心景德镇,我们惊奇的发现有450多万人口。这些数字所表现的人口密集程度,不仅显示了城市居民可能的稠密度,还向我们显示了那里有为工艺和手工业提供的劳动力,有专门用于销售的农产品,有发达的内河和沿海航运,这些都维持了人口的密集。1275年至1291年来中国的马可•波罗对这座城市(生民无疆注:指杭州)十分了解,他称其为‘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忽必烈在他的政府里设置一些机构组织手工业者并保障他们的福利。政府向他们提供相当高的工钱及食品和布匹配给并且豁免徭役,还允许他们完成每年的朝廷定额后制造可销售的产品。13世纪后期,大约30万户人被划为匠户,而且不能更改户籍。尽管有这种限制,总的说来手工业工匠是从中国的蒙古人统治中获益的。商人可能是从忽必烈的政策中获益最大的阶层。为了便利贸易并且促进商人的福利,和中国历史上以前的任何朝代相比,忽必烈在更广泛的范围使用了纸币。忽必烈的政府还通过改善运输系统帮助贸易和商人。把大运河延长到中国北部的蒙古首都和修建道路是两个显著的成就。来自那个时代的观察者的证据表明在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人的确是成功的,商业蒸蒸日上。例如,马可•波罗写道:‘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能聚集这么多商人,并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里的更贵重、更有用和更奇特的商品会集到这个城市里。’”直到元朝的这个时期,欧洲的最大的城市是巴黎,也不过20万人口。欧洲其它的“大城市”,不过是几千、万把人的聚居点,而且是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营业”一次,这水平,也就相当于中国偏远乡村的“集市”、“草市”。洋人撰写的中国和欧洲历史证明,在儒家思想主导下,中国的商业化、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水平都远远高于西方,而且仅仅如上所述的这个过程,就长达1000年。洋奴“专家”们不知道上述历史事实吗?不大可能。显然,说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商业化、城市化进程,洋奴“专家”们,无非是为了自残中国历史、妖魔化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国如此发达的城市和工商业,是否可以称为城市文明或者商业文明呢? 绝对不行!文明的定义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只有当工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才能称之为“工商业文明”时期;只有当城市成为全社会大部分人口的居住地,我们才能称之为“城市文明”时期。工商业、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宋朝(10--13世纪),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工商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接近20%。这和法国19世纪初期的水平相当。倘若这也叫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应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称呼呢?既然中国历史都不能用城市文明、商业文明这样的词儿,西方,就更不配使用了。可以肯定,说什么几百上千年之前,存在什么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完全是洋奴专家们为了妖魔化中国历史文化意淫出来的概念。




进入唐朝,我国的造船业和海上贸易甚为兴旺,沿海地区是“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汛海凌蓬莱”的繁忙景象。中国对外贸易业很发达, “在玄奘西游之后过了不长时间,阿拉伯人即将通过海路与中国建立经常性和持续的关系。因此,在黄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路和海路交通从未长时间的完全断绝过。从公元

唐朝建立了强大的水师。洋教授撰写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5年春(唐)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始。太宗亲率大军和他的大将李世勣直趋辽东,同时由大将张亮率领海军43000 人分乘500 只船从海道进攻高丽首都平壤。……到了660年,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中国大将苏定方率领号称10万人的大军出山东半岛渡黄海,在百济的首都、锦江边的泗沘城附近登陆。……百济的抵抗运动由一位名叫牟岑的将军领导,他短暂的恢复了王室,直到663年后期才最后投降。叛乱者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后者在锦江口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次大海战中损失了400多条船。”到了宋朝,造船业和海上贸易更是发达。宋人掌握了先进的船舶设计建造方法,可建造出适应各种环境、满足各种特定需求的船舶。近些年,不断有宋朝海舶被发现。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发掘出的一艘宋朝沉船,经复原,该船排水量约370吨,远大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的船只。这尚属中型海舶。众所周知,宋朝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拓展了航海范围。宋朝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非洲,都有繁盛的海上贸易往来。航行于印度洋、南中国海的大型船舶,均属中国商人所有,或者由中国建造。我们只要读一读宋明小说,就足以看出当时海外贸易之兴旺。
宋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北宋时专门在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杭州、交州等地设置市舶管理机构(行政管理和税务征收机关)。南宋又增设温州、江阴和华亭(今上海松江)市舶管理机构。据陈振先生《宋史》:“北宋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金、银、铜钱、铅、锡、瓷器和各种丝织品,输入的主要是各种香料、药材、犀牛角、象牙、珊瑚、琥珀、珍珠、玛瑙、水晶等。北宋末年政府每年从税收和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利达一百多万贯。”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时统计,每年‘抽解’与‘和买’所得的税收及利润‘约可得二百万緡’。南宋外贸发达,海盗也很猖獗,为了保证外贸的正常进行,港口城市的地方官很重视海上治安。绍定五年(1232年)八月,著名学者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他组织官军、民兵进剿海盗,残余海匪南逃,‘今贼徒深入广南,正当舶回之时,必有遭其剽劫者,其不亏失国课(生民无疆注:即税收)。’‘而福建提舶司正仰番船及海南船之来,以供国课。今为贼船所梗,实切利害,本州不敢以闽广异路为限,’真德秀准备与广东水军联合剿灭海盗,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对外贸易正常进行。”宋朝政府拥有一支庞大的水师。此时,水战,已经演变为主要作战形式之一;水军也升格为战争双方的主要兵种。宋金战争、宋元战争中,双方水师不断在江河湖海展开厮杀,均频繁使用火箭。绍兴31年(1161年),宋朝水师出动百余艘战舰,千里奔袭金国在山东的水师,以火箭将其消灭,使金国海上力量南侵计划破产。南宋军队在对元军作最后抵抗时,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在东南沿海作战。直到1279年,宋廷覆亡于广州附近时,宋军仍然拥有舰船几百艘,水军数万人。元朝通过招降招抚宋朝的商人、海盗和海军,组建了更加强大的水师。元朝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海上征服行动,分别于1274年出动战船900艘兵士1.5 万人、1281年出动战船9000艘兵士10万人征讨日本,1280年出动战船100艘兵士5000人征讨占城(今越南南部),1292年出动战船 1000艘兵士2万人和一年的粮草征讨爪哇。尽管由于气候和水土等原因,四次行动均无果而终,但足以看出,当时中国造船能力、远洋航行能力和海上军事力量之无以伦比。如此规模的海上远征活动,对于当时欧洲人,无异于天方夜谭。正如美国学者在评价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所说:“如果没有罗盘和科学的制图学的发明,没有造船技术的巨大进展,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远航是不可能的。”(引自《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5、说说欧洲人的奴性
每说到西方,人们便想到“民主”、“人权”、“科学”,而且将这些与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起来,似乎欧洲从来就是民主、科学的社会,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古希腊的圣贤们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事实就是如此,只不过我国的“精英”专家们不肯“引用”而已。
再看《圣经》。《圣经》罗马书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上帝的意志有谁能抗拒得了呢?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我还是老老实实认命苟活吧。因此,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在匍匐在基督教脚下的同时,面对大小封建主也十分“遵纪守法”。
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形成若干个王国、公国等,各国国君大封功臣,形成了世袭的大小领主(贵族)、平民(主要是农奴,地位和西藏解放前农奴基本一致)两个等级,此外还有一个凌驾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教士等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始终是身份世袭制度占绝对主导的局面。
欧洲人民普遍认为:国王的后人才能当国王,贵族的后人一定是贵族,农奴的儿子只能是农奴,完全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好汉儿混蛋。整个中世纪直至1789 年法国大革命,接近1400年时间,欧洲的老百姓就没有搞过一次起义,也就是没有造过反。17世纪,英国贵族们搞了一次“革命”,最后也是老老实实地,迎请国王自家的人来做国王,直到今天。
中国不一样,自古以来,谁造反成功,谁就当皇帝。朱元璋是要饭的和尚出身,刘邦原来不过是个村长,他们打下天下后,便自个儿当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认为不合适。文盲李逵一直认为,皇帝的龙椅,他的宋江哥哥也是可以坐的。
国人总在说“奴性”,比起奴性十足的欧洲人,中国人差远了。

声明:
1、本人所谈到的西方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取材于 西方著名学者的 著作。
2、本人所谈到的西方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拒绝 国内学者著作,不带他们的一丝痕迹。
楼主辛苦
罗列的史实很好
结论有所偏颇
事实上,您说的一些,都已经编入国内中学历史教科书了。您可以了解一下。
 
1、前面的话
由于一些“历史学家”的偏执与偏心,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怪现象:中国大陆编写的欧洲历史,远比欧美学者自己编写的欧洲历史要光鲜照人,也就是说,欧洲历史,我们的“专家”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评价高出N倍。
提问:您可以罗列几本偏心和偏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吗?据我所知,现在中国研究欧洲史,西方史的学者,写的书都比较客观理性。

有趣的是,“专家们”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此战之后英国近百年时间根本没人关心所谓“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到了我们的“专家”这里,成为了坚决不谈的“禁区”。

回答:仔细看过《大国崛起》后,您会意识到它谈的主要国家是英法德意美日,因此,分析的角度多从这些国家开始,这样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些禁区,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
回答:我看不出其中的必然联系。

我们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西方,因为我们今天落后于他们。但是,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发酵的产物。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
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是闭关锁国行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回答:西方近代的崛起,新航路的开辟,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是经济上的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的基础;西欧各民族国家统一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完善,是政治上的基础。不能单方面总结为启蒙运动的影响。
绿色部分点赞。
一、说说“希腊文明”----子虚乌有

遗憾的是,因为不绝的战争,巴比伦、波斯、古埃及的大量史籍消失了。老师的作品销毁了,而来自穷乡僻壤的学生的作业,因为地处偏远等原因保存下来,故而学生为后世所传颂。
回答:不能因为您说希腊文明的源头大多在东方,就说希腊文明是“子虚乌有”。您前面还说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而逐渐形成的,那么,难道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子虚乌有”的吗?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成体系的,的的确确是希腊文明。而当今世界的主流,还是西方文明。

先交流这么一些。
明天有空再回。
 
1、前面的话
由于一些“历史学家”的偏执与偏心,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怪现象:中国大陆编写的欧洲历史,远比欧美学者自己编写的欧洲历史要光鲜照人,也就是说,欧洲历史,我们的“专家”的评价,比美学者的评价高出N倍。
提问:您可以罗列几本偏心和偏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吗?据我所知,现在中国研究欧洲史,西方史的学者,写的书都比较客观理性。

有趣的是,“专家们”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此战之后英国近百年时间根本没人关心所谓“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到了我们的“专家”这里,成为了坚决不谈的“禁区”。

回答:仔细看过《大国崛起》后,您会意识到它谈的主要国家是英法德意美日,因此,分析的角度多从这些国家开始,这样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些禁区,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
回答:我看不出其中的必然联系。

我们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西方,因为我们今天落后于他们。但是,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发酵的产物。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
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是闭关锁国行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回答:西方近代的崛起,新航路的开辟,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是经济上的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的基础;西欧各民族国家统一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完善,是政治上的基础。不能单方面总结为启蒙运动的影响。
绿色部分点赞。
一、说说“希腊文明”----子虚乌有

遗憾的是,因为不绝的战争,巴比伦、波斯、古埃及的大量史籍消失了。老师的作品销毁了,而来自穷乡僻壤的学生的作业,因为地处偏远等原因保存下来,故而学生为后世所传颂。
回答:不能因为您说希腊文明的源头大多在东方,就说希腊文明是“子虚乌有”。您前面还说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而逐渐形成的,那么,难道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子虚乌有”的吗?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成体系的,的的确确是希腊文明。而当今世界的主流,还是西方文明。

先交流这么一些。
明天有空再回。

他是转帖,不是他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观点,都可以引发思考,太长了,我就不看了,关于希腊文明子虚乌有,那的确是瞎说了。
 
作者卖弄一些一知半解的学识,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其实你对历史、科学、宇宙、生命又知道多少呢?匈牙利是匈奴的说法在基因学上没有证据。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一会儿说航海技术是来自犹太人的天文学家,一会儿又攻击犹太人传下来的基督教是亡国教。
作者宗教知识有限,不知道基督教发展的曲折历史,例如天主教的堕落,新教的改革,还有更多坚持遵守圣经教训的纯正教派。
至于道教、儒家、佛教等宗教之间取长补短更是无知之谈,真理只有一个,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能掺杂在一起吗?作者一再吹嘘中国历史上的物质繁荣,但有意不谈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独裁,人吃人的灾难历史。
儒道佛没有给中国带来复兴,只有落后愚昧,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所谓科学理性,我们发现也是有限,目前的雾霾,水污染,核战争,转基因也威胁人类的生存,最终只有神的儿子主耶稣才是我们得到永生的盼望,是真理、道路和生命。从巴比伦、罗马帝国等国的毁灭当中,我们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不能骄傲于物质繁华,不能依靠自己的权势,只有归顺主耶稣才能得救。虽然犹太人亡国了,但上帝应允复国最终实现了。而那些没有信仰只靠财富的大国回头来看从历史上彻底消亡了。最终耶稣的天国将打碎世上的泥足巨人,所有的人民都将归顺到主耶稣的权柄之下,带来和平、公义和永生。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很有兴趣了解基督教的发展史,请展开说说,也让我们知道一下为啥基督教就是唯一的真理。

作者卖弄一些一知半解的学识,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其实你对历史、科学、宇宙、生命又知道多少呢?匈牙利是匈奴的说法在基因学上没有证据。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一会儿说航海技术是来自犹太人的天文学家,一会儿又攻击犹太人传下来的基督教是亡国教。
作者宗教知识有限,不知道基督教发展的曲折历史,例如天主教的堕落,新教的改革,还有更多坚持遵守圣经教训的纯正教派。
至于道教、儒家、佛教等宗教之间取长补短更是无知之谈,真理只有一个,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能掺杂在一起吗?作者一再吹嘘中国历史上的物质繁荣,但有意不谈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独裁,人吃人的灾难历史。
儒道佛没有给中国带来复兴,只有落后愚昧,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所谓科学理性,我们发现也是有限,目前的雾霾,水污染,核战争,转基因也威胁人类的生存,最终只有神的儿子主耶稣才是我们得到永生的盼望,是真理、道路和生命。从巴比伦、罗马帝国等国的毁灭当中,我们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不能骄傲于物质繁华,不能依靠自己的权势,只有归顺主耶稣才能得救。虽然犹太人亡国了,但上帝应允复国最终实现了。而那些没有信仰只靠财富的大国回头来看从历史上彻底消亡了。最终耶稣的天国将打碎世上的泥足巨人,所有的人民都将归顺到主耶稣的权柄之下,带来和平、公义和永生。
 
一派胡言。
中国的问题是学习西方还不够彻底,还有大量的中国人在意淫中华文明曾经如何如何,不能直面现实,甚至妄图复辟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垃圾。
 
儒家被统治者利用,天主教原先禁止教徒读圣经。我们认识真理,要读经典认识上帝。不能因为某些人、某些教会的堕落腐化就拒绝真理,实际上是那些腐化的人违背了真理。真理只能是唯一的,不可能出现互相矛盾的道理。从人的常识,个人的经历,历史的发展,科学最新的发现,圣经上的启示确实是真理,这要靠信心来接受。因为逻辑理性有限度,很多命题公理无法证明,但对儒家、道家、佛教却很容易证伪,仅仅中国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些人为理论和觉悟的失败。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光这么说“我就是正确就是伟大”没用啊,你得拿出过硬的东西来证实你的说法。比如儒释道如何被证伪,而你的基督教如何就是唯一真理。

儒家被统治者利用,天主教原先禁止教徒读圣经。我们认识真理,要读经典认识上帝。不能因为某些人、某些教会的堕落腐化就拒绝真理,实际上是那些腐化的人违背了真理。真理只能是唯一的,不可能出现互相矛盾的道理。从人的常识,个人的经历,历史的发展,科学最新的发现,圣经上的启示确实是真理,这要靠信心来接受。因为逻辑理性有限度,很多命题公理无法证明,但对儒家、道家、佛教却很容易证伪,仅仅中国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些人为理论和觉悟的失败。
 
例如佛教讲究靠自己的行为得到来世报应和循环,可是没有神,谁来负责奖惩呢?不知道不关注生命从哪里来,怎么能知道到哪儿去呢?还有儒家也是想靠行为称义,可是培养出来的都是些伪君子,匍匐在专制独裁的皇权下苟且偷生。道经李耳自己也承认对大道认识不清,只能从自然界的启发中认识一些小道理。
只有圣经启示了生命之道,罪人得赎与上帝和好的大道理,只要人们脱离罪恶,得到新生命,一切社会、政治、法律、环境都会焕然一新。现今,万物都因为人的罪受到压制而呻吟。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