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华裔高中生自杀,谁的错?

有篇报道说他的父亲是一家华人超市的经理,待人和气, 但估计家庭收入不太高,是要求大额财务资助的,这可能也是他没被录取的原因之一,现在大学缺钱,多招一个外国学生可以收几万哪。很多大藤所谓need-blinded是哄人的。
 
这都是猜测。
即便大学缺钱,大学搞歧视华人,也不应该刷下来这个2400的,大把2100,2200的可以刷。
不合逻辑不合情理。

很大的可能,是学习成绩好,自我感觉不错,只报了最顶尖的几所大学,和UC的几个公立学校保底。
可顶尖学校竞争激烈,再牛的条件也说不准,一不寸,全军覆没了。而保底的几个UC学校里,前面俩想着你2400这么牛肯定是拿俺们保底的,录了也不会来,据。只有UCSD不在乎录了你到底来不来,给了OFFER。

孩子一下就想不通了。既难受运气不好,又责怪申报策略太不稳重。其实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工作了,谁会在意你哪里毕业的呀。能把事做好是王道。
 
楼上的猜测有一定道理。不过本科的牌子还是很重要的,是学术上的投胎,08要不是本科藤校毕业也做不了总统,藤校的校友一般指本科在藤校毕业的,有些人拿了藤校硕士,但其子女入学上不能作为校友子弟而加分。
 
不要自我感觉这么好。请看原帖出处:http://bbs.wenxuecity.com/znjy/2599438.html
我是从文学城上摘录的片段,考虑到文学城和家园网是竞争对手,不想为文学城做广告,所以没有指明具体出处,但我会指出不是我原创的是转贴,你引用了别人贴中的内容指出了吗?还说别人引用你的贴?
 
上清华的概率远小于1%和考sat I 2200分难易有关系吗? 是否你家小孩很轻松地一次就考过2200分?能否分享一下经验?
考SAT 2200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呀,不用当神供着吧?
我的意思是,国内能考上清华的孩子,如果把花在高考上的功夫用来准备SAT,肯定能过2200的。清华在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录取率远小于1%吧?
轻松考2200分的经验就是,父母的基因要好。
 
考SAT 2200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呀,不用当神供着吧?
我的意思是,国内能考上清华的孩子,如果把花在高考上的功夫用来准备SAT,肯定能过2200的。清华在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录取率远小于1%吧?
轻松考2200分的经验就是,父母的基因要好。
高考是用高中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而这里的孩子考SAT学校不会帮忙准备, 平均只有1500分, 我说的是:对于大部分非天才的小孩能考到2200分不容易,得花很多功夫.并没有说是"神". 你这人说话太冲了! 听你的意思是否: 你是清华毕业的?由于你的基因好,所以看不上那些sat考的好的?还是由于你良好基因的遗传,你的孩子轻松就考到2400?
 

中国好声音

这名字俗气
解决方法就一个
国人要团结互助
挑拨离间的
大家一起拍一顿完事。
 

stang

大猩猩--专业砸墙
大家都喜欢按照自己想当然的理解去判断一件事儿。

面对这种悲剧,厚道点儿,别说三道四了。
人家魂魄还没散。
 
纽约时报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报导在名校录取过程中亚裔美国人成为新的“犹太人”, 亚裔特别是男性成绩越来越高而录取率越来越低,各名校对于亚裔有名额限制,所谓课外表现说到底是一种托词而已,没有家族背景的亚裔如果没有成绩作铺垫你试试看有没有可能进名校。现在ubc搞的这套也是学美国,目的之一也是限制日益壮大的亚裔学生人数,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老外外表很讲道德讲大道理,实际上背底里的做法不比亚裔高尚。
这是别人的地盘,修改游戏规则是别人的权利。SAT是游戏规则,不看SAT也是游戏规则。
 
中国人分析一件事,喜欢以“对”“错”论。
长此以往,做选择做决定时就畏手畏脚,因为明明一个良好愿望的决定,结局可能并不良好,然后就要背上“选错了”的包袱。过程中的种种快乐,微不足道了。民族性偏唯诺。

也就格外重视“选对”的结果,欣喜若狂,喜的并不是事件本身带来的喜,而是“料事如神运筹帷幄”被证明的自得。其中经历的艰辛屈辱,轻易就被“胜利”遮盖了。
 

Alice Liu

金牌平价地产经纪
对孩子情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重要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