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在加拿大个人存款不得超1万2同乡会为俺想的真是周到

同乡会有具备这种功夫的人,忽悠出来,在加拿大个人存款不得超过1万2,真是不足为奇!!!永不了多久,崔晓明第二,第三就要出来了!!!
 
XXX同乡会洗脑功夫好生了得!!!

同乡会的医学专家竟然5毛出来了,病毒绝对不会感染食品

而且脸不红,心不跳!!







这样的人在国内当官的话,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加拿大有人专吃新移民留学生这一口, 称: 他骗你是因为他有本事!!诈骗从登陆开始,由娃娃抓起!!!

而XXX同乡会的工作做到了登陆前。。。。


崔晓明的钱,在加拿大根本就没过夜
 
谁还说楼主不是哈哈儿?

既然哈哈儿让我们搜一下“混在montreal东区”,那我就搜一下。

Snap1.jpg

然后就发现了哈哈儿在天涯的账号“跟着我有饭吃”

Snap2.jpg

再看看哈哈儿的这个天涯账号的置顶帖子,不就是造谣山东同乡会的这个帖子吗?

Snap3.jpg
 
国内当官当惯了,来了加拿大不甘寂寞啊!!!!






山东同乡会/商会春节晚会嘉宾合影
部分官员退休后进精神病医院

2014-11-24 廉政瞭望
10月,仅见诸报道的官员自杀人数,就达5人。

据统计,2014年1月至9月,已至少有32名官员自杀或排除他杀可能的事件被媒体公开报道。

我们无法比较官员自杀的比例是否高于当下的社会总体自杀率。但自杀官员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往往关注度高。在当下反腐大势下,也容易引发是否有腐败问题的猜想。

成都电子科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媛教授介绍,压力作用在人身上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奔向身体,第二阶段奔向心理,最后阶段就奔向心灵,用死亡来选择终身逃避。

因此,自杀的官员不一定都有腐败,但多少都有精神或身体上的问题。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佳宏伟曾研究,清雍正年间,发现在当时官员群体中,患怔忡的人最多,死在这个病上的人也特别多。怔忡是指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也就是现代心脏病的一种。这显然也与当时严苛的官场有关。

这些心理压力放任不管,就可能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用怪异的行为满足自己。”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媛告诉记者。

典型的案例是已处极刑的巨贪、原河北经贸厅副厅长李友灿。他在短短20多个月,受贿4700多万现金,一分都舍不得花。每次他到藏钱的小屋,就把现金一摞摞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于是便觉得“我满足了,我现在终于有钱了”。

胆大VS担心
四川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陈昌文认为,公务员的工作内容,需要处理很多社会事务,面对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有些工作与自己的认知相冲突,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

李媛同样认为,“工作压力并不是公务员独有的,但是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遇到的心理冲突较多。”

所谓心理冲突,在心理学上,指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一名日常感觉自己总是心悸、失眠的官员感慨,“如果这样说的话,就太多了。”他认为最典型的就是在潜规则与明规则之间的纠结。

一名国税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以前在与企业接触时,企业“表示”的红包,你不收的话,要受到双重压力。一方面在同事中,你是另类;一方面企业老板恨你不肯“高抬贵手”,工作上不配合,无法按时收缴税费,自己又要被领导批评。

“有时不是个人私欲的问题,一些不良的政治生态下,有很多执行层的干部游走在制度规定和领导意志之间,执行的工作甚至还会与自己的道德认知、甚至人格尊严相悖。”上述官员分析。

一名县环保局环评科科长透露,表面上县委领导要求做好环评工作,遇到招商引资一些环评不达标的企业,领导又要求“必须达标”。这个“达标”过程中,作为科长,他必须先签字,他时常担心,什么时候出了事,自己肯定首当其冲地背黑锅。

公务员被安排的工作,也有一些与“本心 ”相悖。曾经参与过维稳上访户工作的一名副镇长,称自己老是想起一条白腰带。那是几年前,他和三名同事一起到北京带回一名上访户,送到劳教中心时,他不下车,只有又拖又拽,上访户用白布条做的腰带松了,拖在泥水里……“这些措施真的对吗?!现在还不是取消劳教了。很多事没办法,都说要凭良心,但是有时候自己的良心也不是自己能完全控制得了的。”

李媛曾参与组织过一次问卷调查,受访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感达到58%多,比排在第二位的教师职业高8个百分点。这些工作上的压力不至于致病,但在做这些工作时,难免焦虑,有些人处理不好,就容易发展成心理病症。

但也有官员认为,源于工作职责的一些心理压力,有些是因为一些人在长期人治下、工作方式呆板的缘故,随着当下依法治国思路和方式的改进,有些问题已经在改变。

上恭VS下倨
有人曾对“官”字做了个新解:当官两张口,上口对上恭,下口对下倨。不可否认,“上恭下倨”的确是一些官场中人的处世哲学。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当下的官场等级中,这是不少官员经常感叹的一句话。这导致一些官员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甚至有些小领导,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转身就可能把内心的压抑撒向下属,趾高气扬,这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压力传导线。不少公务员表示,人很压抑、分裂。

今年25岁的张启,毕业以后专心考公务员,两年后终于考入一市级机关。但一年下来,他经常心悸、失眠,去看中医时,一名老中医说他这是心理焦虑症状,建议他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治疗,但他一直不敢去。

张启私下跟记者抱怨,经常被领导批评不懂事。

一次,他和部门主任一起等电梯时,遇到单位一把手,直属领导只按了一把手所在的9楼,张启随后按下自己部门所在的5楼,部门主任迅速伸手按了取消,说领导时间宝贵。张启立刻觉得脸上有火烧的感觉。

担任过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陈超认为,比起这些细节问题,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些领导“不把下级当人”的工作作风。

陈超透露,曾经服务过的一任市长,脾气暴躁。该市长经常脚跷到办公桌上听汇报,听得不满意,随手把手边的东西甩过去,有时甚至人格污辱,骂汇报人“猪脑壳”。汇报人还得捡起来东西,检讨自己。陈超感慨,这名市长甚至对自己的副职都毫不留情面。

“不仅是我们这个岗位,对整个机关部门来说都一样,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决定着那一届的心理幸福值。”比如,本届市委书记,就被陈超和同事们认为非常平易近人。

一名县委书记却抱怨,外面看到我们都是上恭下倨的,但这有些是出于工作需要。我们也不想这么分裂,但不分裂行吗?工作支持、资源、你的前途,大部分都掌握在上级手里;而推动工作时,又深深遭遇各种推诿或者执行上被打折扣。

不正常的官场环境,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焦虑、分裂感。但李媛认为,严重致病的情况不是很多。能够进入并在这个行业呆下去的人,一定是价值认同或能够接受的。少数实在不适应的,会选择退出。

陈昌文介绍,反而是有些官员,因为长期固化官本位思想,退休时会有强烈的心理不适。据他了解,个别官员因为心理调适不过来,退休不久甚至进了精神病医院。

仕途VS迷途
李媛在一次与乡镇公务员聊天时,多名公务员向她抱怨,才三四十岁,仕途空间几乎就到头了。

李媛认为,这与政策、环境等因素分不开。在公务员的金字塔体制里,一些基层公务员,在正值壮年时,即已看不到上升空间,失去动力和激情。作为心理学专家,她能做的唯有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识。

接受廉政瞭望记者采访时,四川省直机关党校教授魏敏生认为,更因一些人为因素或腐败现象,使得公务员的职位晋升渠道,充满不确定性。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