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邀请中国的中学老师讲课,闹得沸沸扬扬。网上也有不少评论。作为一个家长,也作为两种教育制度的经历着,有些观点,不吐不快。
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都把成绩看得太重了。我的女儿就是在上海一所素质教育的典范小学读的书,后来进入一所重点中学。我们对她的要求是成绩中上即可,要学有余力。她小学的时候成绩中游,结果到了初中之后突飞猛进,出国前排到了年级第八名(大家知道国内一所初中一个年纪有多少学生),老师分析原因是找到了所谓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死记硬背,这一点上女孩子天生有优势。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喜反忧,最终促使了我们移民。
在我看来,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本质差别,就是一个是要我学,一个是我要学。要我学的特征是已经在轨道上,但是动力都是别人的,所以一旦外力撤除,就歇菜了,国内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的表现就是例子。我要学的特征是虽然感觉不一定在轨道上,老是兴趣换来换去,但是一旦作出决定,爆发的潜能不可估量,国外大学图书馆半夜的灯光,就是例子。
国内常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往往跑不到终点。这里的孩子刚开始是在闲逛,但是在冲刺阶段却往往一往无前。大家注意到没有,文中提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成绩测试,没有大学阶段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不提到这里往往放在最重要位置的领导力还有体育?中国孩子数学这么好,怎么出不了数学家(就算出了也是在国外留学的)?英国这么差,怎么就有了霍金?
中西教育方式,没有哪个是正确,只有哪个是适合的。中式教育,培养的是普鲁士一样听话的服从纪律的公民,将来从事螺丝钉的工作,这个从国内学校的校服还有抹杀个性的纪律就可以看得出来。西式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公民,独立的思想个体,发挥人的潜能的个性化。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大家想想看,哪个更加满足各自的政治需要?而你,作为家长,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在加拿大,朋友之间的永恒话题就是你为什么移民?且行且思,总想解答为什么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移民潮,留学潮。以上这些,就算是在加拿大沉寂下来之后的一些思考吧,欢迎指正。
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都把成绩看得太重了。我的女儿就是在上海一所素质教育的典范小学读的书,后来进入一所重点中学。我们对她的要求是成绩中上即可,要学有余力。她小学的时候成绩中游,结果到了初中之后突飞猛进,出国前排到了年级第八名(大家知道国内一所初中一个年纪有多少学生),老师分析原因是找到了所谓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死记硬背,这一点上女孩子天生有优势。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喜反忧,最终促使了我们移民。
在我看来,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本质差别,就是一个是要我学,一个是我要学。要我学的特征是已经在轨道上,但是动力都是别人的,所以一旦外力撤除,就歇菜了,国内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的表现就是例子。我要学的特征是虽然感觉不一定在轨道上,老是兴趣换来换去,但是一旦作出决定,爆发的潜能不可估量,国外大学图书馆半夜的灯光,就是例子。
国内常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往往跑不到终点。这里的孩子刚开始是在闲逛,但是在冲刺阶段却往往一往无前。大家注意到没有,文中提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成绩测试,没有大学阶段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不提到这里往往放在最重要位置的领导力还有体育?中国孩子数学这么好,怎么出不了数学家(就算出了也是在国外留学的)?英国这么差,怎么就有了霍金?
中西教育方式,没有哪个是正确,只有哪个是适合的。中式教育,培养的是普鲁士一样听话的服从纪律的公民,将来从事螺丝钉的工作,这个从国内学校的校服还有抹杀个性的纪律就可以看得出来。西式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公民,独立的思想个体,发挥人的潜能的个性化。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大家想想看,哪个更加满足各自的政治需要?而你,作为家长,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在加拿大,朋友之间的永恒话题就是你为什么移民?且行且思,总想解答为什么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移民潮,留学潮。以上这些,就算是在加拿大沉寂下来之后的一些思考吧,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