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西教育的比较

最近英国邀请中国的中学老师讲课,闹得沸沸扬扬。网上也有不少评论。作为一个家长,也作为两种教育制度的经历着,有些观点,不吐不快。

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都把成绩看得太重了。我的女儿就是在上海一所素质教育的典范小学读的书,后来进入一所重点中学。我们对她的要求是成绩中上即可,要学有余力。她小学的时候成绩中游,结果到了初中之后突飞猛进,出国前排到了年级第八名(大家知道国内一所初中一个年纪有多少学生),老师分析原因是找到了所谓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死记硬背,这一点上女孩子天生有优势。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喜反忧,最终促使了我们移民。

在我看来,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本质差别,就是一个是要我学,一个是我要学。要我学的特征是已经在轨道上,但是动力都是别人的,所以一旦外力撤除,就歇菜了,国内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的表现就是例子。我要学的特征是虽然感觉不一定在轨道上,老是兴趣换来换去,但是一旦作出决定,爆发的潜能不可估量,国外大学图书馆半夜的灯光,就是例子。

国内常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往往跑不到终点。这里的孩子刚开始是在闲逛,但是在冲刺阶段却往往一往无前。大家注意到没有,文中提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成绩测试,没有大学阶段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不提到这里往往放在最重要位置的领导力还有体育?中国孩子数学这么好,怎么出不了数学家(就算出了也是在国外留学的)?英国这么差,怎么就有了霍金?

中西教育方式,没有哪个是正确,只有哪个是适合的。中式教育,培养的是普鲁士一样听话的服从纪律的公民,将来从事螺丝钉的工作,这个从国内学校的校服还有抹杀个性的纪律就可以看得出来。西式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公民,独立的思想个体,发挥人的潜能的个性化。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大家想想看,哪个更加满足各自的政治需要?而你,作为家长,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在加拿大,朋友之间的永恒话题就是你为什么移民?且行且思,总想解答为什么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移民潮,留学潮。以上这些,就算是在加拿大沉寂下来之后的一些思考吧,欢迎指正。
 
客观地说,国内的孩子,再不想学,老师逼迫、家长逼迫总还能学点什么;而加拿大的孩子,如果不想学,那就只能任其不想学了。

当然,有的不想学孩子,过段时间会自己主动想学,但也有比例是彻底不学了。

推与不推,推多少,都没有绝对,我个人觉得国内是推得太粗鲁,而加拿大,要是能多少推一点,或许,很多不想学的孩子,会慢慢赶上去,不至于到了想学的时候,发觉太晚了点。。。。

亏得我孩子是属于想学好的孩子,在国内是有被迫成分,但我们家长给予了尽可能的宽松,没把孩子逼得太紧,而来加拿大后,国内养成的刻苦习惯,让孩子对加拿大的学习,更加自如和自信。
 
楼上用心良苦。只不过很多事情不能靠孩子自己争气,也要靠家长的选择和引导。移民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换了个学习环境,也许孩子的潜力也被激发出来了呢?
 
见过一些很年轻的单亲妈妈,中学早早不学习,早孕,等到社会上认识到需要学习时,又拖儿带女地上学。

我不是说这样就是悲惨,我意思是说,很多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加拿大太过宽松,这些孩子原本不一定这样的。
 
见过一些很年轻的单亲妈妈,中学早早不学习,早孕,等到社会上认识到需要学习时,又拖儿带女地上学。

我不是说这样就是悲惨,我意思是说,很多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加拿大太过宽松,这些孩子原本不一定这样的。

有华人吗?
 

Feat

看问题就像拼魔方,只看一个面不行,照顾六个面才成。
这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你的文章是建立在假设孩子是天才的基础之上才成立的,加拿大的教育制度还开发天才孩子的潜能。但如果孩子是庸才,比方说毫无音乐天赋,在加拿大也不会成为音乐家。中国的教育制度埋没天才,但庸才孩子至少能被迫学会一门手艺。所以,孩子在哪边好,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材料天赋以及是否能被开发出潜能,也就是说取决于孩子是天才还是普通材料。但移民的孩子中普通材料的占到98%,天才总是极少数。指望移民能移出个天才孩子就像买彩票,很多人做一辈子梦只能移出个未来工程师而已,而牺牲的可能是个CEO的机会。
 
这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你的文章是建立在假设孩子是天才的基础之上才成立的,加拿大的教育制度还开发天才孩子的潜能。但如果孩子是庸才,比方说毫无音乐天赋,在加拿大也不会成为音乐家。中国的教育制度埋没天才,但庸才孩子至少能被迫学会一门手艺。所以,孩子在哪边好,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材料天赋以及是否能被开发出潜能,也就是说取决于孩子是天才还是普通材料。但移民的孩子中普通材料的占到98%,天才总是极少数。指望移民能移出个天才孩子就像买彩票,很多人做一辈子梦只能移出个未来工程师而已,而牺牲的可能是个CEO的机会。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人人都有天赋,只不过这个天赋有大有小,有这有那。西式教育的长处在于发掘潜能,找到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而东方式教育的特点是不管天才庸才,通通放进炉子里,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在这里,我们不是探讨成名成家,而是考虑让孩子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别看这个简单,让孩子开心快乐一辈子,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好实现。天才有天才的痛苦,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而我,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快乐的普通人。
 
有华人吗?
当然有华人,我就见过。中学辍学,嫁给了一个越南人。还见过白人姑娘21岁有两孩子的,埋怨父母当年约束她少呢。我曾学过一门社会学课程,老师说北美中学辍学率是很高的,我开始还不信。她解释说她值的辍学是指的有条件而不上,不是指因贫穷战乱等原因的辍学。过度的自由与不干涉,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有几个是特别自觉的?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人人都有天赋,只不过这个天赋有大有小,有这有那。西式教育的长处在于发掘潜能,找到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而东方式教育的特点是不管天才庸才,通通放进炉子里,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在这里,我们不是探讨成名成家,而是考虑让孩子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别看这个简单,让孩子开心快乐一辈子,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好实现。天才有天才的痛苦,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而我,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快乐的普通人。

同意,赞。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做个快乐的人不那么容易。

每个普通人都有闪光点,发现引导在哪儿都是家长的责任。在加拿大对小孩子整体宽松,家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挖掘。
 
同意,赞。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做个快乐的人不那么容易。

每个普通人都有闪光点,发现引导在哪儿都是家长的责任。在加拿大对小孩子整体宽松,家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挖掘。
对!如果因为宽松了,家长孩子就自由放任,不去挖掘,那就是上面说的反面情况了。
家长依然责任重大啊
 
幸福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有点关系,但是不完全是一回事。从事一门自己热爱的职业,远远比为了薪水而应聘的人有竞争力。
至少在多伦多这样的城市,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有压力的。我同学本地人,学艺术出身,钢琴弹的不错。可惜很难养活自己,不得已改专业重回大学了。
 
当然有华人,我就见过。中学辍学,嫁给了一个越南人。还见过白人姑娘21岁有两孩子的,埋怨父母当年约束她少呢。我曾学过一门社会学课程,老师说北美中学辍学率是很高的,我开始还不信。她解释说她值的辍学是指的有条件而不上,不是指因贫穷战乱等原因的辍学。过度的自由与不干涉,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有几个是特别自觉的?

引以为戒。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以成績高低論英雄.所以學生的學習也就以考試成績為目標.體育.藝術..無關科考的都被拋棄了.大家千方設想像要如何提高成績.做題海.死背書...所以培養了山寨能力很強.COSTDOWN能力很強.但創新能力就不足.因為沒有思考的習慣....但模仿.或考試東方人強.
西方人不背九九乘法表.所以算數技巧很差.......等死背技能.但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他們創新和動手能力強.但一些技巧不如東方人.

中西都太極端.各有利弊.還是中庸之道好.
 
最后编辑: 2015-08-15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