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西教育的比较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还是应该具备起码的威信的,老师的要求,比家长的要求,对孩子的影响差别很大,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有几个是在意父母意见的?

就比如我孩子,老师暑假要求看的两本课外书,和一部电影,早早就看好了,一放假就去借书。

我给孩子提供的书单,孩子都不看的,呵呵!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能多一点责任和付出,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

可惜这里的老师,都无所谓学生怎样的,一切全凭自己主动性和兴趣。

而这个主动性和兴趣,难道是望天收的?不需要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还是应该具备起码的威信的,老师的要求,比家长的要求,对孩子的影响差别很大,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有几个是在意父母意见的?

就比如我孩子,老师暑假要求看的两本课外书,和一部电影,早早就看好了,一放假就去借书。

我给孩子提供的书单,孩子都不看的,呵呵!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能多一点责任和付出,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

可惜这里的老师,都无所谓学生怎样的,一切全凭自己主动性和兴趣。

而这个主动性和兴趣,难道是望天收的?不需要引导?
我觉得, 父母的威信应该有点的,
我个人上学时候的经历, 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不让父母失望,
与其希望老师多要求, 不如做父母的多努力树立威信,
 
我觉得, 父母的威信应该有点的,
我个人上学时候的经历, 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不让父母失望,
与其希望老师多要求, 不如做父母的多努力树立威信,
父母的威信在于孩子长长的一生,我们不是说:小时候是崇拜父母,青春期是觉得父母都不行,到了中年后是欣赏父母。

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只青春期来说,逆反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确实是一段不把父母当回事的阶段,很正常,甚至是成长与成熟的特征之一,当然,不把父母当回事,不是不尊重父母,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这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阶段。

而青春期孩子,还是比较有集体意识的,学校老师的要求和任务,对于一个不自我放弃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这点上,加拿大的学校教育,没有做更多的行为,完全放任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我是不赞同的。
 
我觉得, 父母的威信应该有点的,
我个人上学时候的经历, 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不让父母失望,
与其希望老师多要求, 不如做父母的多努力树立威信,
可是父母不是自己可以选的,我从来都没有努力学习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