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孩子一样可以学好汉语

约翰内斯堡。
其实就是个练,练的方向和交传不一样,同传要练的是根据你一句话开头的几个词来判断你的整个句式,而且要会把长句子断成短句子。
不过的确是累,所以都是15分钟一换。
杂技演员扔盘子一样, 不能全程跟踪一个盘子, 基本上一只手扔, 一直手接, 事先没稿的话, 不好弄,
 
魁省本来就很特别,小孩英语水平比native差不奇怪,和学中文关系不大

一个出身在加拿大的孩子, 正常情况下完全可达到100%本地水平。 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出类拔萃也会有很大机会。

但是如果平时加入强化中文的课程学习,要求达到听说读写的中文水平,那么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大脑第一反应出来的是英语还是中文,就麻烦了。

我举个例子好了。 家里吃饭,最后一个饺子。孩子想说:妈妈你吃吧。 纯英语思维大概应该说:Mom, you can have it. 学过一定毛皮中文的孩子, 同时家里规定必须说中文的孩子,则说“ 妈妈,你可以有它”-- - 说的是中文,但是语序和思维是英语。 而中文非常好的孩子说不出在这个场合中比较地道的英语“ you can have it“,因为他第一反应是中文“妈妈,你吃最后一个吧。” 好了,以后和同学,同事聚餐,碰到类似情况,孩子会怎么说?
 
认识这么一家华人,那年见过他们大女儿,当时5岁,几乎不会说汉语,据她父母说孩子听汉语问题不大,幼儿园上的英语的,回家看的电视基本也是英语频道,父母在家说普通话,但女儿回答一概用英语。反正我是不理解这是怎么造成的,孩子除了幼儿园,和父母也是有相当的时间在一起,怎么不会说汉语?
我家两个孩子,成长环境基本一样(姐姐2岁多来的加拿大),两个人汉语都说得不错,但妹妹法语比姐姐说得“利索”,姐姐法语的发音比妹妹标准。我觉得有些方面就是天生的,但后天环境肯定会影响发展水平,家长干涉也一定会起到作用。
不想过多干涉,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我更倾向于让孩子自由发展,华人家庭的孩子,汉语基本听说最好要会,在魁北克的,该学法语学法语,该学英语就学英语,有时间有精力又愿意学的,再学汉语读写甚至其它语种。学语言是一种乐趣,我是这么认为的。
 

waren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很多华人家长在家用有限的英语或法语跟孩子应对,孩子的中文很差或只能听懂不难的中文。
 
一个出身在加拿大的孩子, 正常情况下完全可达到100%本地水平。 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出类拔萃也会有很大机会。

但是如果平时加入强化中文的课程学习,要求达到听说读写的中文水平,那么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大脑第一反应出来的是英语还是中文,就麻烦了。

我举个例子好了。 家里吃饭,最后一个饺子。孩子想说:妈妈你吃吧。 纯英语思维大概应该说:Mom, you can have it. 学过一定毛皮中文的孩子, 同时家里规定必须说中文的孩子,则说“ 妈妈,你可以有它”-- - 说的是中文,但是语序和思维是英语。 而中文非常好的孩子说不出在这个场合中比较地道的英语“ you can have it“,因为他第一反应是中文“妈妈,你吃最后一个吧。” 好了,以后和同学,同事聚餐,碰到类似情况,孩子会怎么说?
you can have it. both ways.

我们家里一个中文比较好, 一个中文不太好, 说英语的时候看不出来差别, 因为大环境决定了,
 

waren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很多华人家长在家用有限的英语或法语跟孩子应对,孩子的中文很差或只能听懂不难的中文。
 
一个出身在加拿大的孩子, 正常情况下完全可达到100%本地水平。 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出类拔萃也会有很大机会。

但是如果平时加入强化中文的课程学习,要求达到听说读写的中文水平,那么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大脑第一反应出来的是英语还是中文,就麻烦了。

我举个例子好了。 家里吃饭,最后一个饺子。孩子想说:妈妈你吃吧。 纯英语思维大概应该说:Mom, you can have it. 学过一定毛皮中文的孩子, 同时家里规定必须说中文的孩子,则说“ 妈妈,你可以有它”-- - 说的是中文,但是语序和思维是英语。 而中文非常好的孩子说不出在这个场合中比较地道的英语“ you can have it“,因为他第一反应是中文“妈妈,你吃最后一个吧。” 好了,以后和同学,同事聚餐,碰到类似情况,孩子会怎么说?
你得到了点
 
you can have it. both ways.

我们家里一个中文比较好, 一个中文不太好, 说英语的时候看不出来差别, 因为大环境决定了,

我的那个例子的意思是:与其让孩子说出很刻板拗口的“妈妈,你可以有它”,还不如让她入乡随俗,说出“ you can have it"。 你太强化孩子中文,他自然说出“ you can have it“就越难。
 
我的那个例子的意思是:与其让孩子说出很刻板拗口的“妈妈,你可以有它”,还不如让她入乡随俗,说出“ you can have it"。 你太强化孩子中文,他自然说出“ you can have it“就越难。
我儿子还真是这么说话, 我不高兴的时候嘲笑嘲笑, 我高兴的时候跟他一块这么说,
 
我很好奇,老了,如果孩子中文差,如何与父母很好的交流?

应该这样问:移民后,如果父母在这么多年内还不能学点英语,老了后,如何与孩子很好的交流? 
 
我很好奇,老了,如果孩子中文差,如何与父母很好的交流?
从生下来就和父母说汉语,这是母语,能差到什么地步?除非爹妈也和孩子说英语或者法语,导致孩子不说汉语。
或者有个办法,就是爹妈自己好好学英法语,在老了之前强大到母语级别,交流就不是问题了吧。
 
我很好奇,老了,如果孩子中文差,如何与父母很好的交流?
共同的经历,
语言, 在交流里, 只是一个小部分,
交流好的, 不用很多的话,
做父母的, 体会一点成长的过程, 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听收音机看电视跟邻居顾客多交往, 让自己不脱离这个生活的环境, 交流问题不大,
 
解释不了,看实际情况。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上海一流同声翻译,给美国商务部代表开会做过现场同传。 即便是她这样的英语功底,只要和当地人聊上5分钟,立马捉襟见肘。虽然正式场合的官方语言,她可以对答如流,反应神速,但是 日常对话中用词的准确度达不到本地水平,这是她自己说的。
英语只是基本本工具,交流无碍就行了,不是个个都需要当翻译的。英语水平和成才是两回事。
 
我就不可以同时听两个人说话,甚至我在看电视时候别人跟我说话我也听不见。
另外,我觉得汉语对英语干扰还是很厉害的。每次从中国回来总有那么几天说话不利索。英汉的语序差异比英法之间大很多。说了长时间的汉语以后说英语需要先调整下思路,否则一说出来就赶紧要"Sorry"了。
 
最后编辑: 2016-04-04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