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蒙城的中文报纸上开了一个专栏,这是最新的一期稿子,让大家
巫婆熬的汤
初到加国,暂时没有正式的工作,老公一边要复习迎考,一边要打工赚钱,虽然出国前做了充分的吃苦准备,也用有限的托运行李带了些储备物资来,但在国内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我们刚开始过这样入不敷出的日子还是有点慌了手脚。
住房、交通、电话、上网是不能省的固定支出,衣服可以穿国内带来的,想来想去要节省开销,也只有从这个“吃”字上入手了。
我们不像一些中年的移友,曾经插过队、当过兵,经历过自然灾害;也不像那些小留学生一样有父母的资助作为坚强后盾。我们是很矛盾的中间层,在国内大都干着收入不菲的脑力工作,曾经过着也算小康的生活,我们是经济上很早独立的一代,结婚、买房、出国都没有向家里伸手的习惯。但是我们毕竟都是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祖国花朵,女生不会做饭,男人不会干活,好在国内人工便宜,装修有民工兄弟,家务有钟点阿姨,偶尔动个针线、“莱班”拧只螺丝,还要按个DIY的时尚名称。
现在麻烦了,样样都得自己来,好在阿拉上海MM一向是很会过日子滴(先表扬一下自己嘛!)。就算是用最便宜的原料照样可以做出可口而有营养的饭菜来!
各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蒙城最便宜的蔬菜莫过土豆、番茄和洋葱了,而中国人店里special的卷心菜0.99/三个,唐人街的牛骨头量多又便宜,幸好老外的饮食习惯跟我们不同,那些大块的鸡胸脯和高脂肪的乳酪就留给他们增肥吧!
有了这些原料我们就可以来做一锅香浓美味的罗颂汤啦。记得小时候跟爸爸去“红房子”吃西餐,第一道上的菜就是罗颂汤,又叫乡下浓汤。据说这汤最早是跟土豆色拉一起从前苏联传入中国的,后来上海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把罗颂汤改成了乡下浓汤,而土豆色拉则因为加入了红肠、豌豆、苹果等东西被改成了什锦色拉。
其实罗颂汤做起来很简单。首先要把牛骨头洗干净,最好出一遍水,这里的肉也不知道为啥,都有一股味道,头汁是肯定不能要了,只好忍痛倒掉。
接着是把土头煮透、冷却、去皮、切片,记得电视里教过,如果怕土豆在空气中暴露得时间长泛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浸泡在盐水里,这方法还真的管用,嘿嘿!
切洋葱的时候最好在水里进行,这样洋葱的汁就不会让眼睛辣到流泪。至于卷心菜呢就可以偷懒整颗地滚刀切碎,然后再清洗(这要比一片片拨开、洗净、切方块省事多啦)。
原料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起油锅了,先要把番茄在油锅中榨出汁来,然后依次煸炒洋葱、土豆片、卷心菜,如果你的锅子不够大,可以一样样来(因为原料种类多,每样放一点也会煮出一大锅子来,准备享受丰收的喜悦吧!)需要注意的是,在煸炒每样东西的时候都需要加入番茄汁和少量盐,我做菜是不放味精的,只要火候到了,鲜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再说蒙城的调料那么贵,能节约就节约啦)!
最后把炒完的一大锅子“货色”全部倒入煮牛骨头的汤锅里,开小火慢慢熬,耐心等上半个小时,锅子里的汤汁就开始“咕噜咕噜”地往上冒泡了。就连合住的室友也会被满厨房的香味勾出来问:“做啥好吃的呀?这么香!”
这还不算完呢,出锅之前还要进行勾芡,我的秘方是在最后加入少许咖啡伴侣,增添点奶香。好啦,忙活了半天终于大功告成,现在就等着老公回来夸我能干啦!当然也不会忘记端一碗给两个不大做饭的室友尝尝。
老公说等我们以后年纪大了,就在蒙城开一家专门经营汤品和本邦点心的小吃店,名字呢就叫 “老虎灶”(我是属老虎的),招牌菜呢就是这款“巫婆熬的汤”,到时候大家凭今天的《华侨新报》可以来免费品尝,很有创意吧?
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平凡可以很浪漫,贫穷可以很快乐,土豆和番茄也可以很美味!
巫婆熬的汤
初到加国,暂时没有正式的工作,老公一边要复习迎考,一边要打工赚钱,虽然出国前做了充分的吃苦准备,也用有限的托运行李带了些储备物资来,但在国内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我们刚开始过这样入不敷出的日子还是有点慌了手脚。
住房、交通、电话、上网是不能省的固定支出,衣服可以穿国内带来的,想来想去要节省开销,也只有从这个“吃”字上入手了。
我们不像一些中年的移友,曾经插过队、当过兵,经历过自然灾害;也不像那些小留学生一样有父母的资助作为坚强后盾。我们是很矛盾的中间层,在国内大都干着收入不菲的脑力工作,曾经过着也算小康的生活,我们是经济上很早独立的一代,结婚、买房、出国都没有向家里伸手的习惯。但是我们毕竟都是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祖国花朵,女生不会做饭,男人不会干活,好在国内人工便宜,装修有民工兄弟,家务有钟点阿姨,偶尔动个针线、“莱班”拧只螺丝,还要按个DIY的时尚名称。
现在麻烦了,样样都得自己来,好在阿拉上海MM一向是很会过日子滴(先表扬一下自己嘛!)。就算是用最便宜的原料照样可以做出可口而有营养的饭菜来!
各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蒙城最便宜的蔬菜莫过土豆、番茄和洋葱了,而中国人店里special的卷心菜0.99/三个,唐人街的牛骨头量多又便宜,幸好老外的饮食习惯跟我们不同,那些大块的鸡胸脯和高脂肪的乳酪就留给他们增肥吧!
有了这些原料我们就可以来做一锅香浓美味的罗颂汤啦。记得小时候跟爸爸去“红房子”吃西餐,第一道上的菜就是罗颂汤,又叫乡下浓汤。据说这汤最早是跟土豆色拉一起从前苏联传入中国的,后来上海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把罗颂汤改成了乡下浓汤,而土豆色拉则因为加入了红肠、豌豆、苹果等东西被改成了什锦色拉。
其实罗颂汤做起来很简单。首先要把牛骨头洗干净,最好出一遍水,这里的肉也不知道为啥,都有一股味道,头汁是肯定不能要了,只好忍痛倒掉。
接着是把土头煮透、冷却、去皮、切片,记得电视里教过,如果怕土豆在空气中暴露得时间长泛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浸泡在盐水里,这方法还真的管用,嘿嘿!
切洋葱的时候最好在水里进行,这样洋葱的汁就不会让眼睛辣到流泪。至于卷心菜呢就可以偷懒整颗地滚刀切碎,然后再清洗(这要比一片片拨开、洗净、切方块省事多啦)。
原料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起油锅了,先要把番茄在油锅中榨出汁来,然后依次煸炒洋葱、土豆片、卷心菜,如果你的锅子不够大,可以一样样来(因为原料种类多,每样放一点也会煮出一大锅子来,准备享受丰收的喜悦吧!)需要注意的是,在煸炒每样东西的时候都需要加入番茄汁和少量盐,我做菜是不放味精的,只要火候到了,鲜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再说蒙城的调料那么贵,能节约就节约啦)!
最后把炒完的一大锅子“货色”全部倒入煮牛骨头的汤锅里,开小火慢慢熬,耐心等上半个小时,锅子里的汤汁就开始“咕噜咕噜”地往上冒泡了。就连合住的室友也会被满厨房的香味勾出来问:“做啥好吃的呀?这么香!”
这还不算完呢,出锅之前还要进行勾芡,我的秘方是在最后加入少许咖啡伴侣,增添点奶香。好啦,忙活了半天终于大功告成,现在就等着老公回来夸我能干啦!当然也不会忘记端一碗给两个不大做饭的室友尝尝。
老公说等我们以后年纪大了,就在蒙城开一家专门经营汤品和本邦点心的小吃店,名字呢就叫 “老虎灶”(我是属老虎的),招牌菜呢就是这款“巫婆熬的汤”,到时候大家凭今天的《华侨新报》可以来免费品尝,很有创意吧?
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平凡可以很浪漫,贫穷可以很快乐,土豆和番茄也可以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