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内他什么水平?
国内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是首屈一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没有任何疑问。 国际上没有中科大以及媒体吹的那么牛。他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但是之所以热是因为其应用领域的一些前景比较看好。发表在什么期刊只说明其影响力,不能完全说明其价值和学术地位,他相当于该领域内的明星。就像霍金也是明星,但是学术界的名头就不是那么响亮了。物理界的实际地位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2、在国际上他处于什么水平?
国际上,一个人在物理学界的地位,跟两条金标准有关:是否创造了新知识;是否发现了新现象。 按照这个标准,杨振宁在物理界活着的人里面,是前3(很多人认为是No.1),霍金100名往后找。 潘建伟由于没有创造比较有影响力的新理论新知识,也没有可归纳为新现象的发现,他的实验方法也并非首创。物理界活人综合排名里面,他排不上,一定要排,加了影响力大概也要300名往后找。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这个狭窄领域里面,前20可以排进(为什么不是前3?参考两条标准),能不能进前10我就不不知道了,虽然他扛了国际通信奖,但我看很悬。
3、他是否可能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同样是使用两条金标准,因此目前他没有可能得诺奖。但是他的情况可以参考高锟,如果他在量子通信方面耕耘20~30年,是有可能获奖的,并且在通信界的排名也会逐年上升。也就是说他要得诺奖,得看他是否主导了未来量子通信的技术,通过打造新产业为人类作出巨大的实际贡献。
4、是否说明中国科研雄起了?
中国科研一直在雄起,潘建伟在中国物理界近30年的成就里面,肯定排不进前5。中国最有力的物理成就是前两年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基地,测得中微子震荡最后一个震荡矩阵角,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基础物理作出实质性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不小。
5、他对中国的意义?
产业意义大于科研意义。即通过大量投入使得中国在量子通信的产业标准制定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