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只會頒給對科學理論有貢獻的人,量子糾纏是首先由愛因斯坦提出的,任何人證實了這個理論,也不會被頒諾貝爾獎的,而愛因斯坦已去世,諾貝爾獎是不會頒給已去世的人。
潘以量子糾纏的研究,相信獲獎的機會不高,除非他實驗的技術含有另外的創新理論。
不論你對政治宣傳的態度如何,為科學家宣傳是好的,可以刺激年青人投身科學研究。
没有这么绝对。如果致力于某个科学理论的工程应用,获得成功,并且对人类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的话,一样会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比如搞出无线电发报技术的马可尼(无论电磁波还是无线发报的理论都不是他的发明)。
再比如核聚变也是成熟已久的理论,受控核聚变也几经有多种路线的理论方案,但是无论是既有的还是新的工程方案,任何国家的科学家率先获得成功的话,是有极大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因为这基本上让人类在可预见将来摆脱了能源危机,获得了洁净,持久,强大的新能源
另外,今天的人虽然试验证实了量子纠缠,但即使爱因斯坦还没去世,显然也不是应该颁布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最主要反对者之一。量子纠缠虽然可以算是由爱因斯坦提出(应该说是爱因斯坦和一帮其他反对者联合讨论得出的疑点),但其实是爱因斯坦自认为在量子理论基础上推导出的“谬论” ,被他用来在一次会议上质疑玻尔的量子理论。说这是基于你的理论推导,得出的一种“鬼魅现象”,违反了任何作用不得超越光速的理论,所以你的理论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