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中留学是为了少吃中国教育之苦?别闹了!

新闻:《高中留学是为了少吃中国教育之苦?别闹了!》的相关评论
现在很多家长赞成孩子高中出国留学的理由之一据说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少吃苦,少吃中国教育之“苦”,免受中国高考制度的残酷折磨。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两种说法,其一:中国学校的题海战术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孩子在高考前夕过的就是非人的生活。其二:“你看看人家美国的教育,孩子们轻松愉快,毫无压力,在快乐中学习”。
在这些家长看来,这些苦都是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所吃过的,是刻骨铭心的,是终身难忘的,何况现在的苦比我们那会儿还要变本加厉。所以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借用一句文革语言)。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轻轻松松,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成长。
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既误解了中国教育,又误解了美国教育。如果用这种思想去指导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真可应了一句中国的成语叫“一误再误”。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自己往往在很多场合就陷入了一种悖论(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一方面极度厌恶中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孩子在美高所具有的理科优势沾沾自喜:“数理化么,自然是我们比他们要强很多”,殊不知这种“强”恰恰是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压迫式的题海战术所造成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艰苦训练,我们的孩子同人家相比连这点可怜的“强”都没有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方面极度否定中国的教育,另一方面却为了让孩子保持中国特色,强迫他们去学习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参加各种国学班,去大量的背诵所谓的传统经典,如四书五经之类,殊不知我们今天的教育思维完全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科举教育的思维模式,现在的题海战术和古代的八股文章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悖论导致很多家长在孩子出国后不论是和孩子的沟通方面,还是对孩子的学习督促方面,帮助孩子进行学习规划(乃至未来的人生规划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其根源就在于这种对中美教育的误解导致的高中出国留学的目的不清。
为什么有这么多家长会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吃苦这么耿耿于怀?
我想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过分夸大了中国教育的负面因素,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压迫式的题海战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导致中国教育目前千夫所指的原因很多,但或许题海战术是最不重要的,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往往会把表面的现象归结为是本质的原因。其实几乎所有的SAT的学习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做真题,反复做,不就是题海战术吗?
第二,误解了吃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长期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把吃苦和快乐完全对立起来,好像读书就是吃苦,而不读书,吃喝玩乐才是快乐。孰不知快乐很大程度上源于成就感,有了成就,才有心理满足,才能真正地快乐,否则就变成一味的追求感官快乐了。对于学生来说,成就感就在于他的优异的学术成绩,良好的体育竞技,杰出的艺术修养,广泛的社会活动等等,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学校范围内等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三,以己度人。我们的家长都是中年人,大部分都被工作,家庭,社会交际拖得疲惫不堪,几乎没有时间去读书,久而久之,自然把读书学习视为畏途,从而也认为孩子们的读书是非常辛苦的,甚至苦不堪言。孰不知孩子们的精力远不是我们这种虚弱的中年人可比的,他们有无穷的精力去发泄,在足球上,在舞场里,在聊天中,为什么就不能在书本上?要知道,读书永远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或许还有一种最重要的因素在作祟。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成功人士,自己通过努力获得了足够儿孙享用的财富,因此希望孩子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不用去付出努力就过着安逸的生活。在我看来,这个或许是对孩子成长最不好的因素了,要知道,财富地位可以继承,但优良品质却无法直接让渡,中国传统的“富不过三代”就是最深刻的说明。
因此,我们必须再一次澄清所谓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这个问题其实无数的前辈说了无数遍),不在于是否让孩子们“吃苦”,而在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限制自由,极度缺乏创造性。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存在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文科教育更甚,摧残更大的或许是我们还沾沾自喜的理科教育。
我们之所以把孩子送出国,低龄留学,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更自由的空间,更多元化的空间得到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去飞舞,让他们的意志的得到伸展,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世纪之交的这一代孩子或许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一代人,他们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方面,又有开阔的世界性眼光,他们的思想基本和世界同步,他们的胸怀已经能包容世界。列宁在谈到普希金的时候曾经说过,普希金在艺术方面一点也不比巴尔扎克等世界大师差,但普希金只能是俄罗斯的民族诗人而不是世界大师,因为当时俄罗斯还没有走向世界(大意)。同样,当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候,或许他们中间会出现真正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大师(广义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避免让他们就收蝇营狗苟的教育,未来要避免让他们陷入柴米油盐的琐事之中。
他们是有才华的,不能浪费了。
这和是否要吃苦没有关系。
某种程度上,他们现在要吃更多的苦。
翻遍古今中外的教育史,就没有不吃苦的教育。
教育功能无非有两个,其一是所谓社会的大众的教育,目的是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应技术进步的劳动力。其二是精英教育,目的是为社会选拔引领时代发展和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精英,(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和现在美国私立高中教育的目的还真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名为精英教育,那就一定是优胜劣汰的,一定是竞争的,一定是有输有赢的,一定是一家欢乐几家愁的,所以也一定是残酷的,一定是吃苦的,而且是要吃很多苦的。从中国古代的“攘萤映雪,凿壁偷光”到现代所谓哈佛大学图书馆“昼夜不息的灯光”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高中教育远远的要比我们中国家长所能理解的要“苦”的多,学术上的GPA,SAT,SAT2,AP都是横亘在每个学生通往大学之路上的一座座等待你攻克的高山(中国孩子还有个TOEFL)。似乎每个外国孩子都擅长的体育和艺术逼的你必须要去勉力为之,否则你就被排挤除了校园主流文化之外。无数让人看着眼花缭乱的社团让你必须去选择,去做好。于是学术,运动,表演,社工,模联,演讲,交际,办报纸,办杂志。。。。。几乎会让孩子们连轴转,每样都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做好,能不苦吗?
但是否极泰来,当你的GPA达到4.0的时候,当你的SAT,AP一门门都PASS的时候,当你在运动场上扬眉剑出鞘,一剑定乾坤的时候,当你在一出音乐剧里唱完一首咏叹调面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当你做完义工面对感激的眼神的时候,当你在模联的演说中把对方PK下去的时候,你没有感到由衷的快乐吗?你不觉得这种快乐比单纯的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快乐来的更有价值吗?
以前我们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寓教于乐”,比照美式教育,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寓乐于教”,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快乐。在这种广义上的教育中,孩子们通过在自己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地尝试,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真正的擅长所在,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最终为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既做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也为这个社会做出回报。
我想,这或许就是美式教育的核心所在。
成年人也是一样
 
中国教育之苦在于父母怕孩子被国内洗脑,父母花那么多钱是因为他们觉得发达国家的洗脑方式更可接受,哪怕这种选择只是他们的攀比和直觉。
 
在一切為政治服務的地區中,教育是假的,政治是真的。
 
能不能少吃苦得到回报,关键其实不在教育本身,还是要看经济的大环境。在加拿大的大学生和美国的大学生受的苦是一样的,获得的机会却差别很大。如果中国的机会多,学生是不在乎吃苦的。吃同样的苦,在哪里获得的机会多,学生就应该往哪里流动,而不是只评价哪里吃苦少。
 
能不能少吃苦得到回报,关键其实不在教育本身,还是要看经济的大环境。在加拿大的大学生和美国的大学生受的苦是一样的,获得的机会却差别很大。如果中国的机会多,学生是不在乎吃苦的。吃同样的苦,在哪里获得的机会多,学生就应该往哪里流动,而不是只评价哪里吃苦少。
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為謀取經濟利益而就學的。
就算機會多,如果不是你心儀的機會,多或少都沒有必要利用。

我讀書的原則是,人人都可以覺得到的東西,不值得學。
 
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為謀取經濟利益而就學的。
就算機會多,如果不是你心儀的機會,多或少都沒有必要利用。

我讀書的原則是,人人都可以覺得到的東西,不值得學。
确实不是“所有”大学生上大学都是为了获得回报,比如您,但绝大多数是要回报的,这回报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机会多,当然就指各方面的机会都多。
为您这读书原则点一下赞,学会了无敌神学来日可造福一方。
 
蓼(lu4)蓼者莪(e2),匪莪伊蒿(hao1)。
哀哀父母,生我劬(qu2)劳。
无父何怙(hu4)?无母何恃(shi4)?
出则衔(xian2)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fu3)我畜我,长(zhang3)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hao4)天罔(wang3)极。(群书治要360)

【注释】匪:通「非」。不,不是。劬劳:劳累丶劳苦。怙:依赖丶凭恃。衔恤:含哀,心怀忧伤。靡:不丶没。
【白话】那片长长的莪蒿,原来是青蒿,心中充满忧思,竟把青蒿都看错了。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劳苦憔悴!没有父亲,我可以依靠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仰赖谁?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回到家中,房屋空旷,再也见不到父母,就像没有到家一样。父亲啊!是您生下我。母亲啊!是您养育我。你们抚育我丶疼爱我,长养我丶教育我,反覆顾看我丶挂念我,出入都怀抱着我。想要报答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的深恩,却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苍天啊苍天,我心常所忆念,痛切至极,没有停止之时。

MB-07-0114.jpg

MB-05-0128.jpg

DE-0004.jpg
 
書,人人會讀,但字裏行間的意思,就不容易參透!
 
讀書在明理,不在救國,更不在救天下。天下萬物,魚蟲鳥獸,都有自救的能力,那些不能自救的,救了也徒勞。
 
什麼叫做教化?如果你沒有自救的能力,教化如何使你得到自救?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