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有个排长和一个士兵叛逃跑到我们这边一个村子里了,首长要求你们去把这个过程拍下来,作为这次政治攻势的战果”,上车后一师的同志简单跟我们说了情况。
是个渔村,在北仑河出海口附近,海边的沙滩中越相连,可以从沙滩步行过境,这里的老百姓基本是京族,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所以语言相通,据说60年代中国抗美援越的时候,就从这里紧急征召了一百多的越语翻译赴越随军参战。
越军排长所在的那个民房在村子边上,我们的车停在里民房很远的地方,但我们扛着设备走到离房子还有十来米的地方,里面出来个人,跟一师同志嘀嘀咕咕的说了一通,就不让我们过去了,然后那个人就又回到房子里。
一师的同志跟我们说,刚才那个是情报部门的,说越军排长不愿意被拍摄,让我们再等等,看看能不能再做做工作。
我们这样再等了10来分钟,房门开了,一个人向我们招手示意过去。
房子里非常简陋,没有电灯,只是矮饭桌上点着一盏煤油灯,有一碗扣肉,两个粗瓷碗,碗里估计是当地老百姓自酿的土酒,屋子里有4-5个人,都是便装,但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两个越军,带着惊恐的目光看着我们。
打开我们带去的电瓶镝灯照明,让他们自由交谈,开机,不同的角度,拍了10分钟不到,我们就出来了,出来后一师的同志跟我们说,其实这两个越军就是饿的,想过来蹭点肉吃,那个排长说只要我们接收,他可以把他那个排全部连人带枪都拉过来投诚,我们这边没答应,让他还是回去再联系吧(一碗扣肉就可以投诚了,可想那时的越南有多困难啊,胡伯伯若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想啊)!
后面拍了两天的空飘海飘,常规官样宣传惯例,略过。
两天后,上午,按师里的安排,再到县医院地点,也是10点左右,一切都按上次部署,但这次是那个民兵先去召唤越军过河,如果肯过来,我们再行动(估计还是不肯过来)。
开始一切顺利(经过几天的顺利工作,这时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越军士气低落,我们很安全),民兵到河边喊话,还是上次那个“叫花子”下来,还是喊他过来拿旅行袋,“叫花子”还跟上次一样不肯过河,不同的是我们三个电视台的这次不在县医院,却在后面破民房里跟各首长玩笑着,打着哈哈,心情轻松,还偶尔有点高声,大家只是拿着望远镜监看着河边的民兵和对岸的越军士兵。
哒哒哒,哒哒哒,两个短点射,枪声打破宁静,看到子弹打在河面上溅起几个水花!
民兵抄起旅行袋狂奔,那个越军士兵先趴下,然后边翻滚,边爬,这样连滚带爬地回地堡(越军的单兵素质还是不低啊,比起经过文革的解放军要强许多)
我们这里大家都蹲下了,师长的两个警卫员护着师长,过来一会,还是军区首长胆大,慢慢举起他手中的8倍望远镜,从窗框上观察对岸,“在那,在那,是那几个开的枪”!
我也拿过一个望远镜,看到对岸地堡上方坡顶上停着一辆苏式吉普车,一个穿着黄尼子军大衣的军官(看这身行头,就不一般)也举着望远镜向我们这边观望,他身后站着两个拿着冲锋枪的士兵,穿的军装也正规,估计刚才开枪的就是军官身后的士兵。
约莫20分钟左右,情报过来了,向师长了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