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这是什么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啊!妞有多大胆,笔有多大产!每每我看到你层出不穷的帖子,在我脑海里总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马克思当年拿鸡毛笔挑灯奋笔疾书《资本论》的画面。我怀疑你再这么写下去,你会在不远的将来有一天见到马克思,这会伤了家园N多牵挂你的心,所以,为了让诸君在2020年及以后仍然有个臆想的美女,请保重身体,早睡早起。来加拿大六七年了,其实已经算老阿姨了。
不过,在这个坛子上貌似还不算年纪大,冒充一下年轻人吧。
有时候我会假想,如果我没有移民,现在应该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有什么我得到了,又有什么我失去了?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只能走一回。
中午没事干,就在这里yy一下吧。
A: 茹妹,移民来了加拿大,住在温哥华。
B: 茄妹,没有移民,生活在上海。
茄妹在上海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猜想,应该是买了一个condo,每天也是上着班,干着挨踢。或许已经做到了一个小lead,手下管着几号人。年薪我估计应该和温村接近,假设四五十万软妹币吧。
她羡慕我什么呢?
她羡慕我,住的比她好。我可以住house,她最多也就千尺豪宅。
她羡慕我,环境比她好。我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的森林。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美丽的真正的树林,四季常青。
她羡慕我,交通比她好。开车不堵,costco人不多,天车基本有座位,过马路不用后脑勺长眼睛。
她羡慕我,上网比她好。能顺畅的用各种谷歌产品,查东西也方便,没有金盾。
她羡慕我,工作压力小。我朝九晚五,上上论坛喝喝茶。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她羡慕我,气候比她好。温哥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没有黄梅天,也没有三伏天。
她羡慕我,养娃压力小。不用做了家长,还要对老师唯唯诺诺。孩子也有真正的快乐童年。
我羡慕她什么呢?
我羡慕她,日常开销小。买房有公积金,没有地税。蔬菜比这儿便宜,坐车打车找阿姨打扫卫生都便宜。
我羡慕她,职场天花板高。在上海自己的主场,能海阔凭鱼跃,不用像加拿大一样每天在基层打卡上班。
我羡慕她,吃喝玩乐丰富。现在的上海,基本上想吃喝啥都有。温哥华多伦多只能接近,却无法达到。
我羡慕她,有淘宝快递。马云爸爸还真要单独列出来,真是太方便了。
我羡慕她,能常伴父母左右。或许是独生子女们永远的痛吧,父母不愿意来的太多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先想到这些,有别的再补充吧。
纯属个人之见,哈哈。
最后感慨一下。选择了移民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选择的还是人迹罕至的那条路。
我想说,我们移民了,不是逃离火海。也不是真的来到了苦寒之地。
我们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人少一些,看看不同的风景,仅此而已。
贴一首诗,the road not taken,我很喜欢,对移民这条路也很应景。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个主题选的好,患得患失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的状况,与避害趋利一样,谁不希望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棋下得都是神来之笔且妙笔生花呢?
赶上中国人,尤其如此!
这个世纪全球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一穷二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跃成为GDP世界第二了。整个国家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带给居于其中的每个小家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雨露均沾,而是由自身条件与大环境有多契合决定。
《王朔:开通你妈逼的国际漫游啊! 》有人看不明白,我闲着也没事儿,给大伙儿说细点儿: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 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真正的勇士”etc.,都适合这个时期的中国人。
那个时代“出国”在众多新生事物里也数得上一号,当之无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想起来我小时候幼儿园里有个董阿姨,是诸多阿姨里最nice的一个。她一家刚好跟我家住一个楼。我从来没见过她的丈夫,从记事儿起就看见她是一个人。不过她有个高大帅的儿子,当时是协和医院的医生。印象当中他特别高大,而且出奇的干净利索。他的老婆是一个大美人,高挑,秀丽,该有肉的地方都有肉,而且也是很有学识的赶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俩的独生女长的好生奇怪。
跟我年龄相仿又是邻居的缘故,经常邀请我去她家玩。那个时候觉得她家特别高档,不只是家居摆设,主要是有好多商店里都见不到的玩具和书籍画册。
后来好像没等到我上小学,她一家就无声无息消失了。之后多年里偶尔在楼道里碰到董阿姨,她还是那么一如既往的客气。后来听大人说他们一家都移民去了加拿大。那是加拿大第一次离我那么近,不过我对它的了解除了白求恩和国旗上的红叶以外,只是多了董阿姨一家人而已。
16年后的91年9月11日,第一次落地在加拿大,这次落地与10年后纽约上空那几家民航的落地同样不顺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次在现实中得到应验。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次来加拿大的failure/frustration turned out to be a god-blessed turning point.
半年后投笔从商恰好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致富快车,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开超市及之后的房地产投资打下了物质基础。
98年同样的金秋第二次踏上加拿大国土,已然今非昔比。今非昔比这四个字用在和当年选择留守加拿大同学第二次握手时特别合适。当我走出皮尔逊国际机场看到来迎接我的当年的同学,我差点热泪盈眶。短短7年时间就把当年英姿飒爽的小伙子变成一堆枯槁,与水光溜滑的我相形见绌好几个CN TOWER。
05年终于摇身一变成了假洋鬼子!第二天就直飞北京,开始并正好赶上了第二次抄底割韭菜薅羊毛的绝佳时机。
13年第三次落地,倍感沉重,与费翔不同,满怀既不是疲惫,眼里也不是酸楚的泪,兜里满满的都是银票和金砖——国内军团杀个回马枪,回加拿大抢房大战。现在回头看13年温哥华的房价简直就是白菜价,不,用一位群友的话来说,是烂白菜价。
这次来的不仅仅是一家老小,还有金银细软——从历史角度看,这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华人财富大转移。至于它的后果,拭目以待,100年内就会有历史答案。
本故事不纯属虚构,一定会有雷同,特别是70年前后生人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