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京生(1950年5月20日-),生於中國
北京,祖籍
安徽金寨。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反共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社會活動者。曾在北京
西單民主牆發表
大字報——《
第五個現代化》宣揚
民主主義。後以
反革命罪與陰謀顛覆政府罪被入獄,並在獄中多次獲得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出獄後流亡
美國。現任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以及魏京生基金會主席。
1993年,與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分享美國格萊斯曼基金基金會國際活動家獎;1994年獲
瑞典奧洛夫·帕爾梅紀念獎;1994年獲美國
羅伯特·甘迺迪人權獎;1996年獲
歐洲議會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1998年獲美國
國家民主基金會民主獎。
八九民運學生領袖
王丹稱呼他為「民主鬥士」,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稱其為「民主先鋒」。
[2]
家庭背景[編輯]
魏京生出生於中國
北京的一個
幹部家庭,其父魏梓林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任職。
生平[編輯]
求學[編輯]
小學就讀於
北京育鵬小學,六年級轉到建工部子弟小學,中學就讀於
人民大學附中[3]。1966年
文革爆發,魏京生參加了人大附中的
紅衛兵,屬於首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併到各地串聯,足跡到過
新疆,開始對
江青等人產生懷疑。首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被取締以後,參加一個紅衛兵合唱團,其合唱團一度準備到
廣州然後集體逃亡
香港,但因消息走漏而解散。後全國開始大搜捕,到父親老家
安徽金寨勞動,看到
大躍進時全村的人都餓死的廢墟,認為
毛澤東是真正的
劊子手,且毛澤東的「
人民民主專政」中的民主與
專政是互相矛盾的
[來源請求]。
服兵役[編輯]
1969年參軍,1973年服役完畢。
早年工作[編輯]
後回到北京,被分派到
北京動物園當電工
[4][5][6]。
參與民主運動[編輯]
1978年,一些人士在
北京西單貼大字報,宣揚民主
自由,後來被稱為
民主牆運動,魏京生是其中重要一員,12月5日凌晨
[7]他署名貼出名為《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它》的大字報,認為自由民主比改善生活更重要,要求反省毛澤東的個人獨裁和將政治
民主化。他寫道:「中國人民要
現代化,首先必須實行
民主,把中國的社會制度現代化。民主並不完全象
列寧編造的那樣,僅僅是社會發達的結果。它不僅是
生產力和
生產關係發達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這個發達階段以及更加發達的階段中得以存在的條件」。
[8]而後魏京生與楊光、路林和劉京生等人創辦了《探索》雜誌。
1979年3月25日,魏京生又貼出大字報《要民主還是要新的獨裁》,他寫道:「任何政治領導人作為個人都不應獲得人民的無條件信任。假如他實行的是對人民有利的政策,他領導人民走的是通向
和平繁榮的道路,我們就應當信任他,我們信任的是他的政策和他要走的道路。假如他實行的是損害人民利益的政策,他要走的是
獨裁和反人民的道路,人民就應當反對他。同樣人民反對的是他損害人民利益和侵害人民正當權利的政策和反人民的道路。按照民主的原則,任何權威也必須在人民的反對面前低頭。」他直言
鄧小平走的是獨裁路線
[9],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獨裁者。
逮捕判刑[編輯]
1979年3月27日,魏京生被逮捕,並被指控「在中國
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剛開始時,主動向外國人泄露國家軍事機密,並撰寫反動文章和主編反動刊物《探索》」,後以「
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
[10] 而他10月6日在法庭上的陳詞,被朋友劉青等人偷錄下來,並被轉成文字發表,而他朋友劉青等人也因此被逮捕。經過五年的單獨囚禁,魏京生後被轉往
唐山監獄和青海勞改農場。
[4]在獄中,魏京生給
鄧小平寫了不少信,後保存下來並結集出版。
1992年10月5日,魏京生給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發出《對
西藏前途的看法》的信,闡述自己對
西藏問題的看法
[11]。
獲釋與再度被捕[編輯]
1993年9月14日在國際奧委會對
北京與
雪梨競爭
2000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投票前,魏被釋放
[註 2]。1994年4月1日再度被捕,1995年12月13日,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公開審理魏京生案,以「
陰謀顛覆政府罪」,一審依法判處魏京生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
[12]。
獲歐洲議會「薩哈羅夫獎」[編輯]
1996年12月10日,魏京生獲得了由
歐洲議會設立,由
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和
發展委員會頒發的
薩哈羅夫獎[13]。
流亡海外[編輯]
" style="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width: 250px;">
魏京生於2009年6月3日在
維吉尼亞州冒雨發表演講的片段。
美國總統柯林頓於1998年6月25日訪華前半年,經由當時
人質外交的操作,1997年11月16日魏京生以健康原因獲釋,結束十八年囚禁,並被直接流放至
美國[來源請求],在美國期間魏京生由
哥倫比亞大學提供了辦公室、公寓等設備以研究與中國相關的問題。
1998年,魏京生被推舉為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
獲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民主獎」[編輯]
1998年與
六四民運領袖
王丹同獲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民主獎
[14]。
離開哥倫比亞大學[編輯]
魏京生在美國期間,
哥倫比亞大學提供他辦公室、公寓等設備以研究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但由於他提出的設想有相當一部分不合時宜(如建議美國切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
[來源請求])、且在偏重形諸文字的英文學術界不能有所表述,哥倫比亞大學最終在2001年6月中止了對魏京生的財務支出。
[15]
魏京生會施明德對談民主[編輯]
2001年魏京生訪問台灣,並且與台灣前
立法委員施明德會晤,兩人暢談海峽兩岸民主與人權的發展。並於台灣出版《永遠的主題:施明德與魏京生對談錄》一書。
[16]。
會見布希[編輯]
布希會見魏京生等人,於2008年7月29日。
美國總統布希在出席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於2008年7月29日在
白宮會見了五位來自中國的爭取自由的活動人士。據白宮當天發布的新聞稿,這五位是
吳弘達、魏京生、
熱比婭、
龔小夏和
傅希秋。布希總統表示,這次到北京出席奧運會開幕式,將給
中國領導人,帶去有關自由的信息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7月30日答記者問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18]
呼籲立即釋放翁山蘇姬[編輯]
2009年與歷年來其他薩哈羅夫獲獎者呼籲
緬甸當局立即釋放1990年薩哈羅夫獎獲得者
翁山蘇姬[13]。
會見南希·佩洛西[編輯]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2009年出訪中國前和魏京生探討過這次訪問
[19]。
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的意見[編輯]
2010年
劉曉波獲得
諾貝爾獎後,批評
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的決定,稱其他中國異議人士比劉曉波更應該獲獎
[20]。
評價[編輯]
魏京生與
歐洲議會議員、
義大利激進黨領袖
馬科‧巴聶拉握手致意,於2006年12月7日。
正面評價[編輯]
由於魏京生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即領先風潮提出《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它》,指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至今不敢面對的政治制度,後因其理念被中國政府以反革命煽動罪關押十八年左右而不改其志
[21],獲歐洲議會「薩哈羅夫獎」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民主獎」,被推舉為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並因其於文革後率先公開呼籲民主化並遭長期關押而被西方譽為「
中國的
民主之父」和「中國的
曼德拉」
[22]。
畢業於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曾擔任《
深圳青年報》副總編輯,因冒犯
中共當局而遭到封殺,先後為
台灣《
自由時報》、《壹號人物》、《看》雜誌以及
香港《
蘋果日報》、《
開放雜誌》等專欄作家並曾任
自由亞洲電台《新聞自由》專題節目特邀評論員
曹長青在其2011年《從魏京生到劉曉波》一文中對魏京生的勇氣、智慧與做人的意志和尊嚴推崇備至。他認為魏京生當年在西單民主牆上貼出了「第五個現代化:民主及其他」直接與明確指出
中共是
獨裁者;呼籲民眾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民主之路。該文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完全不過時,顯示出他的智慧。
曹長青認為當時魏京生在貼出「第五個現代化」之前,是做了被槍斃的準備。而且在法庭上,魏京生不怕得罪
六四時動用
解放軍的
鄧小平,為自己辯護,顯示出他的勇氣。魏京生在多年監獄中始終沒有屈服作自我批判,顯示他堅持了「做人的意志和尊嚴」
[23]。
[24]
1998年12月29日,時任
台北市長的
馬英九博士稱讚魏京生為「民主先鋒」。
1999年5月,美國紐約
尼亞加拉大學,授予魏京生榮譽博士學位。
1999年2月3日,美國維吉尼亞州參議院通過第525號決議表彰魏京生為
中國民主運動所做出的貢獻。
負面評價[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
新華社在1979年《首都群眾堅決擁護法院對反革命犯魏京生的判決——廣大群眾指出:對魏犯制裁,伸張了正義,打擊了邪氣,保衛了四化建設,完全符合人民願望》的報導中對魏京生進行了批判:
管理處人事科幹部程沛說:「魏京生被捕前曾倒賣木材、多次騙取和塗改病假條,偷竊單位介紹信,受過留團察看一年的處分。管理處領導對他進行了多次批評、教育和耐心幫助,但是,他越走越遠,最後走上了背叛祖國和人民的反革命道路。「老工人楊慶奎稱:「魏京生被捕前在其單位經常是「民主、自由」掛在嘴邊,實際上經常曠工,想怎麼辦就怎麼辦,腦子裡根本沒有什麼組織紀律,沒有法制觀念,沒有四項基本原則,又不接受批評教育,他走上犯罪道路是必然的。他出賣國家軍事情報,惡毒誹謗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制度,進行反革命煽動,與人民為敵,法庭的判決是完全公正合理的。
共青團北京市委幹部李衛東說:「
反革命分子魏京生是青年的敗類
[25]。」
獲獎[編輯]
- 1986年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倡導中國民主的進步傑出(第一獎);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
- 1993年,加利福尼亞州馬利布;國際活動家獎(第一獎,與納爾遜·曼德拉分享);Gleitsman基金會
- 199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人權衛士;美西中國政治難民協會
- 1994年,美國紐約州紐約市;陳氏新聞文化基金會獎;陳氏新聞文化基金會
- 1994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洛夫·帕爾梅紀念獎 (國際諒解和共同安全);帕爾梅紀念基金
- 1994年1月1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最勇敢的華人獎;大華盛頓地區民主在中國的網絡(GWNDC)
- 1994年11月,美國華盛頓特區;羅伯特·甘迺迪人權獎;羅伯特甘迺迪紀念
- 1996年10月24日,法國斯特拉斯堡;薩哈羅夫獎 思想自由;歐洲議會
- 1997年,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金蘋果獎;紐約州參議院[26]
- 199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自由撰寫獎;美西國際筆會中心
- 1998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弗雷德里克G.梅爾徹圖書獎「的勇氣獨自站立:從監獄的信件和魏京生等著作」;統一世界主義協會
- 1998年1月,美國華盛頓特區,George Meany 人權獎;(AFL - CIO)
- 1998年2月25日,人權獎;民主中國聯盟
- 1998年5月12日,美國華盛頓特區;1998年國際人權獎;國際人權法小組
- 1998年7月,美國華盛頓特區;民主獎;國家民主基金會
- 1998年12月23日,中華民國台北;中國民主先鋒;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部
- 1998年12月23日;人權鬥士獎;中國人權協會
- 1998年12月29日,台灣台北;民主的先驅;台北市市長馬英九
- 1999年,中華民國台北;大陸民主運動的支持小組獎;大陸民主運動的支持小組
- 1999年3月5日,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公眾諮詢和國際公民教育;塔夫茨大學表彰魏京生「以剛強的精神與風節為人權而戰的豐碑性的戰士」
- 1999年10月12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傑出和優異獎;Bernard Sunshine,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聯合會會長
- 2000年5月20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道德和意義(第一獎);魏京生在追求人權和民主的勇氣;道德和意義基金會
- 2000年9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站起來反對暴力和執拗」;國家自由博物館
- 2001年7月14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認證讚賞魏京生為他的貢獻NATPA;2001年北美台灣教授協會周年大會
- 2001年11月,美國華盛頓特區;杜魯門和里根的自由獎;共產主義的受害者紀念基金會
- 2003年3月9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民主的倡導者獎;民主與和平全球聯盟
- 2006年9月23日,義大利錫耶納;Stefano Bellaveglia 獎(第一);自由基金會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美國筆會中心獎;美國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