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大家谈:魏京生司马南激辩文革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2020-07-02 分类:新闻速递 评论(0)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与中国咫尺相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沧桑变迁的历史,有美女如云的传说,还曾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苏联解体后,海参崴日渐萧条。

瓦希莉萨,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学生:“我们经常开车到中国去买衣服,那儿的东西便宜多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瓦希莉萨也曾到中国去学汉语。但是,当地其他一些女人到中国去的目的却是找男人。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在海参崴,男人大约占41%,女人却占59%。阳盛阴衰下,俄罗斯的大男子主义盛行,离婚率居高不下,许多女孩儿到中国、韩国去找老公。中国男人好多也到这儿来找老婆。」,「在这儿,找外国人,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从许多方面来看,地理位置,都决定着命运。

东大荒

海参崴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天然不冻港,俄罗斯的渔业捕捞基地。

海参崴,真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它是俄罗斯远东区的首府,在欧洲的俄罗斯人和外国人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俄国人和美国人都觉得,对方是「伟大的另一半儿」,其中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他们有西大荒,我们有东大荒」。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是座水城,它坐落于半岛之上,自然景色如同旧金山一样壮观。街巷沿着错落的山丘起伏盘旋;远处,是金角湾(Gold Horn Bay);再以后,蔚蓝的太平洋拥抱着日本;远在天边的另一岸是美国。海参崴离阿拉斯加比离圣彼得堡还要更近。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东大荒名不虚传。周边的滨海边疆区为幸存的西伯利亚虎建立的保护区,离海参崴并不太远。

商业机会

海参崴相对来说历史并不算长。这座港口城市,直到20世纪初期还仅有一所中学。1905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海参崴港漂亮的爱德华风格的小火车站,成了横穿西伯利亚铁路线的终点。人们可以坐火车从欧洲来到海参崴,然后乘船前往日本。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给海参崴带来了商业机会—-运输、移民和渔业。

一天早晨,我们碰到来自格里姆斯比(位于英国东北部)的史蒂夫。他是Findus公司(欧洲最大的冷冻食品公司之一)的采购商,到海参崴来看货。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叫「现代」,由此,你也能想像出海参崴的另外一个主要商业项目:从韩国和日本进口汽车。

除此以外,海参崴还是吸引移民的磁石。在离港口不远处的石阶上,我看到一个中国人。他身上穿着老式的毛制服,面无表情,抽着烟,眺望大海。也许,海的那面是故乡?

直到1991年,作为苏联远东舰队的总部,海参崴一直对外封闭。现在,这座城市终于启步走向未来了。站在工地旁,满脸、满嘴都是沙尘,看到建筑工人们坐在推土机的驾驶室内悠闲地吃午餐。这顿饭,充满俄罗斯「风味」:一吃就是一下午。尽管如此,许多其他迹象还是表明,变化,真的已经来到了海参崴。

海参崴:俄罗斯的“东大荒”,美女如云的远东明珠






更不用提随处可见、衣着时尚的美女了。每天早晨,一名妙龄美女都会坐在靠窗的小桌旁,修长的双腿,脚上蹬着六英寸的高跟鞋。女郎喝着浓浓的爱斯普雷索,眺望着窗外的大海。她在等谁?心中又有什么期盼?
 
海参崴是如何离开中国的?看完俄罗斯的教科书,很多人不淡定了
2020-07-02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内矛盾尖锐。沙俄趁机侵略中国土地,海参崴就是这么丢掉的。如今,海参崴离开中国已经多年,那么俄国教科书是如何说海参崴的呢?

海参崴是如何离开中国的?看完俄罗斯的教科书,很多人不淡定了


海参崴

海参崴算是满清的发源地之一,在明朝的时候,女真先祖就在海参崴生活。清朝建立后,满清比较担心,害怕控制不了中原,就实行了禁封政策,不让汉人进入东北。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导致东北地广人稀,而离东北更远的海参崴,中国居民就更少了。因为东北人口稀少,沙皇俄国就趁机侵占中国土地。当他们发现海参崴的中国人少,就动了歪心思,想把这块土地整过来。


清朝强盛的时候,寸土不让。《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朝非常清楚沙俄的心思,明确将海参崴属于中国写在了条约里。不过,沙俄一直想把这块土地据为己有。

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海参崴是如何离开中国的?看完俄罗斯的教科书,很多人不淡定了


海参崴

落后就要挨打,清朝末年,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

因为共管,还没有失去海参崴的主权。不过,清政府就连中原那块地方都管不明白了,哪有精力管理海参崴。在这种情况下,海参崴实际上是由沙俄管理。


沙俄虽然实际管理,但是感觉还差点啥。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

就这样,海参崴彻底离开中国,成为沙俄的领土!

海参崴是如何离开中国的?看完俄罗斯的教科书,很多人不淡定了


海参崴

沙俄正是吞并海参崴后,给这里起了一个俄文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中文就是“统治东方“的意思。如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此外,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是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非常重要。


通过这么多年的宣传,俄罗斯已经把这里看成了本国国土,这要多亏俄罗斯的教科书。那么,俄罗斯教科书是如何评价海参崴的呢?

海参崴是如何离开中国的?看完俄罗斯的教科书,很多人不淡定了


海参崴

根据资料记载,俄罗斯教科书会谈到远东土地的开发,往往都会将海参崴、双子城这些大陆最东边的地方和西伯利亚一样都是俄国的探险家发现的。对于他们是从中国夺去的那段历史,教科书上只字未提。

大多数俄罗斯国民是从教科书中了解历史的,当一代代人获知海参崴是探险家发现的,所以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这是沙俄从中国夺来的土地!【参考资料:《俄罗斯通史》、《欧洲通史》】(作者:每日汉字)
 
庫頁島[3],俄語名為薩哈林島(俄語:Сахали́н,羅馬化:Sakhalin)[4]、日語名為樺太島(日語:樺太島/からふととう Karafuto tō */?[5]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位於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緊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屬於薩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狹長,外形像一條魚,有6000條河流及15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波羅奈河。冬季氣候寒冷,夏季短暫且涼爽多霧,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區500毫米,山地1000毫米。島上擁有豐富的天然氣、森林與石油、煤礦資源及漁業。庫頁島面積7.2萬平方公里,人口60萬人(2010年1月1日)[6],居住在該島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雅庫特人鄂溫克人漢人。其中俄羅斯人數量最多,占人口總數的80%。最大城市為南薩哈林斯克[7]。庫頁島在中國古代稱其為苦葉苦兀骨嵬黑龍嶼。18和19世紀時政府有效管轄該島,並派員每年巡查1次。1858年,俄羅斯帝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使清朝割讓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間,日本曾統治庫頁島全境。1945年2月11日,領導人於《雅爾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戰後將日本控制的庫頁島南部交予蘇聯,同年8月8日,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占領庫頁島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庫頁島全境皆屬俄羅斯薩哈林州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承認該島全境為俄羅斯領土。日本主張其僅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自身對庫頁島南部的主權,其主權歸屬何國則至今在國際法上仍未有定論[8],但該國承認俄羅斯目前對庫頁島進行有效控制,並在南薩哈林斯克設有領事館[9]


名稱來源[編輯]
庫頁島在中國唐代稱「窟說」(音悅)或「屈設」。唐朝把窟說部當作是靺鞨諸部之一,但是可能其實是阿伊努人,因爲今天俄語把千島群島稱爲庫里爾群島(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庫里爾」與「庫頁」讀音相近。「窟」(кур、kur)被認爲音譯自阿伊努語的「人」。kur,也是阿伊努人的自稱。「說」(ил、il)(音悅)可能源自古阿伊努語的「地」,因爲今天阿伊努語ya的意思是陸地或岸。「窟說」(кур-ил、kur-il )即「吾等人的陸地」。古時外東北地區地名都與「黑夜」扯上關係,庫頁島曾經分為三國,「流鬼國」、「夜叉國」及「驅度寐國」,滿語薩哈林是「黑」的意思,這跟北極的極夜現象有關,越往北冬天的夜長越長,所以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起了這麼些名字。

元代稱「骨嵬」,明代稱「苦夷」或「苦兀」。元代「骨嵬」和明代「苦兀」是指當時島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10]

清代稱「庫葉」、「庫野」或「庫頁」,都是音譯自同一詞。此島的俄語名稱「薩哈林」來自於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為黑江嘴頂;俄語「薩哈林」(Сахали́н)音譯自該島滿語名的第一個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sahaliyan),該詞是「黑」的意思。

阿伊努人將該島稱為「カムイ・カラ・プト・ヤ・モシリ」(kamuy-kar-put-ya-mosir),意思是「神在河口創造的島」。日本江戶時代起開始以唐渡之嶋カラフト北蝦夷地唐太樺太等多種名字稱呼該島,其中「唐太」、「樺太」假名寫作「からふと」,都是對阿伊努語「kar-put」音譯。明治時代,為削除中國的影響,廢棄「唐太」之名,正式定名為「樺太」。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將之標記為薩哈林島(庫頁島)[1][11]根據中國國家測繪局2003年5月9日發布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漢語版地圖中「薩哈林島」之後必須括注中國名稱「庫頁島」,漢語拼音版地圖和外文版地圖除外。[12]中國大陸官媒對此島譯名不統一,有時候翻譯作「薩哈林島」[13],有時候翻譯作「庫頁島」[14]。中華民國的官媒也多用「庫頁島」。[15]不過相較於俄文名「薩哈林島」,「庫頁島」之名在兩岸三地的華人中更為常用。

日本人習慣稱該島為「樺太島」。日本出版的地圖中,將此島標記為「サハリン(樺太)」,該島南部原樺太廳轄境被標識為「主權未定」。

地理[編輯]

庫頁島地圖
庫頁島南北長達950公里,面積7.64萬平方公里,距離莫斯科10,500公里[16]。寬度26到160千米。庫頁島位於阿穆爾河黑龍江)出海口東部、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北海道相對。北部地勢較低,中南部多山,最高點海拔1609米。島上富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森林或灌木叢覆蓋面積5萬平方公里左右,林區占四分之一。在島的北部和中部有4億立方米蓄積量的雲杉松樹落葉松。在北部也有油井和天然氣。煤在島上分布很廣,煤礦的蘊藏量共190億噸,東岸的煤主要為褐煤[17]。漁業資源發達。庫頁島海岸線彎曲較少,缺乏良港[18]。由於該島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頻繁。

氣候[編輯]
庫頁島屬於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至-24℃之間,較北方的地區氣溫可低到-40℃。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人口[編輯]
約60萬人(2010年)。

歷史[編輯]
早期歷史[編輯]
冰河時期,庫頁島與大陸相連。庫頁島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自3世紀至13世紀期間,鄂霍次克海沿岸一帶存在過鄂霍次克文化,分布於今日北海道、庫頁島及千島群島南部一帶。這一文明與科里亞克人尼夫赫人相關,而與北海道的續繩文文化擦文文化不同。在此時期,阿伊努人生活在庫頁島的南部,鄂羅克人生活在中部,尼夫赫人生活在北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稱,以赫哲族鄂倫春族為代表的通古斯人生活在此島,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19]

中國人在唐代就已經發現了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並且沿著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航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伯力設置黑水府,置黑水軍,對黑水靺鞨地區實施有效的行政管轄,並勘探了今天的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新唐書·北狄傳》記載:「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稍東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

庫頁島在唐代屬於靺鞨窟說部,庫頁一詞就來自於「窟說」、「屈說」。因為當時靺鞨的勢力比較強大,「窟說」沒有直接向唐朝朝貢,而是附屬於靺鞨。流鬼國向唐朝進貢,其王子可也余志也來到唐朝都城長安,並且接受唐朝的冊封,唐朝賜可也余志騎都尉的官職。流鬼國可能是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文化的一個部落。史載流鬼國的使臣「三譯而來朝貢」,先由窟說部把流鬼國的語言翻譯給黑水靺鞨,再由黑水靺鞨翻譯成自己語言,最後翻譯成漢語。

日本可能在此時期亦同庫頁島的原住民開始接觸。據《日本書紀》記載,阿倍比羅夫齊明天皇六年(660年)三月北伐肅慎。此肅慎與中國古代文獻的肅慎指的是不同的民族,現代日本學者推測其是對庫頁島鄂霍次克文化的部落的稱呼,為尼夫赫人的祖先。[20][21]

高麗史》忠烈王13年(1287年)9月條記載,「東真骨嵬國萬戶帖木兒領蠻軍一千人罷戍還元,來謁公主。」東真又稱東夏,是蒲鮮萬奴建立的女真族政權,為金朝派生國家。據此推測,骨嵬在金朝可能屬於女真族的一部。1264年,庫頁島上的部落吉里迷(或作吉烈滅,尼夫赫人)向蒙古汗國控告骨嵬(或作苦夷)和亦里於(不詳,可能是鄂羅克人)對自己的侵略。隨後,蒙古派兵3000人入侵庫頁島,骨嵬向蒙古汗國朝貢。1284年,骨嵬反元。1285年,元朝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任命聶古帶為征東招討司,對骨嵬進行征討;隨後隸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以強化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在吉里迷的斡旋下,骨嵬於1308年向元朝降伏,承諾每年繳納毛皮稅,以海東青水獺海豹皮等為貢獻。自此庫頁島所有部族臣服於元朝。1368年,元朝滅亡,蒙古可汗敗走漠北,失去了對此島的控制[10]

15世紀初,明朝北伐至黑龍江下游,女真各部開始臣服於明朝。1410年,該島東部駑烈河流域的鄂羅克族酋長率先向明朝進貢,以其地設置兀烈河衛。1411年,明朝在外滿洲特林設置奴爾干都指揮使司,以招撫外滿洲的女真諸部。1412年,北部近海處的尼夫赫族酋長入貢,以其地置囊哈兒衛。1428年,中部波羅奈河流域的鄂羅克族酋長亦入貢,以其地設波羅河衛。三衛皆隸屬於奴爾干都司。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龍江下游以及庫頁島等地區,明朝曾先後十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兒干地方,在當地建立永寧寺,並樹立永寧寺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亦失哈又於1413年視察了庫頁島。1430年,明宣宗派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人前往奴兒干都司,撫恤軍民。[10]奴兒干都司於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此後三衛不再向明朝進貢。

日本探險家的到來[編輯]
1616年,根據魏源所著《聖武記》記載:「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後,庫頁島先被劃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後,又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島上居民需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廷進貢貂皮[10]

與此同時,日本亦開始試圖控制庫頁島。1485年,庫頁島的阿伊努族酋長向日本蝦夷管領安東氏的代官武田信廣進獻銅雀台。1593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命令松前慶廣對阿伊努人進行「保護」,並承認其徵稅的權利。1603年,松前藩在宗谷設立利尻、禮文、樺太三司。翌年,德川家康黑印狀發給藩主松前公廣,承認其對蝦夷的壟斷貿易權。

1635年,松前公廣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此後又於1650年、1689年及1700年先後派家臣巡視該島[5]。1644年,松前藩繪製全國地圖《正保御國繪圖》時,首次將北海道與庫頁島等原住民居住地納為日本領土。1679年,松前藩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今科爾薩科夫)建造臨時性的漁民居住所,日本漁民開始對庫頁島開拓,與當地阿伊努族居民進行貿易[5]

1689年,清朝與沙皇俄國簽定《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但當時俄國人並不知曉庫頁島的存在。1709年,康熙帝派遣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耶穌會士得知有一大島,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了庫頁島。在滿文版本的地圖中,庫頁島被正式命名為「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為「黑江的嘴頂」。雍正十年(1732年)清朝成立三姓副都統衙門,衙門成立時規定「居住海島之庫頁費雅喀人貢貂,則由三姓副都統衙門派出官兵,前往約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貢貂並頒賞烏林。如不前來約定之地,則令官兵尋入海島,喚起前來,徵收貂皮並頒賞烏林。」[22], 同年「招撫居住於海島上特門赫圖舍等處庫頁費雅喀人146戶,令其貢貂」[23]。其次,清廷通過被喚作「薩爾罕錐」的旗人女兒與當地部落聯姻來加強聯繫,聯姻要求很高,必須由皇帝親自批准。男方還要準備聘禮,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張貂皮,還有各種顏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時每次納貢只要一張貂皮。清廷也會準備豐厚的嫁妝,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頭,犁、鏵、犁碗各一對」這樣的農業用具被放到嫁妝里[24]

1738年至1739年,探索日本航線的沙俄中尉什潘別爾克蝦夷人處得知了庫頁島的存在。1742年:俄國探險者舍利京克勘探了幾近整個庫頁島的東海岸,沙俄開始意識到庫頁島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性。1783年至1787年,法國航海家拉彼魯茲對黑龍江口和庫頁島進行了勘察其間發現了宗谷海峽(拉彼魯茲海峽)[5]。1785年,江戶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五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得出結論:「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清朝的。」[5]

日俄對抗時期[編輯]
1799年,沙皇俄國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其任務是鞏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區的領土以及奪取黑龍江口、庫頁島地區。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軍官赫沃斯托夫的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久春古丹襲擊了松前藩藩主的稅務所,焚燒倉庫,並宣布將庫頁島收歸俄國所有。次年,江戶幕府遠山景晉趕赴庫頁島,將庫頁島收歸幕府直轄,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駐守庫頁島,直到1814年才將對該島的管轄權交還松前藩[5]

1808年:江戶幕府發布「俄船驅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同年,江戶幕府相繼派遣最上德內松田傳十郎間宮林藏到庫頁島勘察,初步得出庫頁島是一個島嶼的結論。松田傳十郎在庫頁島最西端建立「大日本國國境」之國境標。1809年,間宮林藏再次勘察庫頁島,並沿黑龍江溯流而上,訪問了清朝在黑龍江下游德楞設立的地方政府[10]。由此,日本人第一次確切地得知庫頁島是一個島嶼,稱其為「北蝦夷」。

1850年8月1日,涅維爾斯科伊到達庫頁島北部的庫艾格達岬,升起俄國國旗並宣布:「現在阿穆爾河口、薩哈林和韃靼海峽沿岸地帶已納入俄國版圖,它們不可侵犯並受到武力保護。」[5]。1853年4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俄美公司占領庫頁島,並命令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建立一個哨所。同年8月,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岸登陸,建立了以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命名的哨所,並宣布庫頁島主權為俄國所有[10]

1852年5月,沙俄遠東政策委員會普提雅廷為代表赴日進行談判。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在伊豆下田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規定千島群島中擇捉島以南歸日本領有,以北為俄國領有;庫頁島維持原狀,不另定國界[5]。1854年,忙於克里米亞戰爭的沙俄暫時從庫頁島撤軍。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沙俄趁英國及法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於1856年派兵重占庫頁島,並將該島劃歸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直轄。1859年8月,沙俄遠東總督姆拉維約夫率九艘軍艦抵達日本,提出千島群島以北緯48°線劃界,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江戶幕府予以拒絕[10]。1860年11月14日:鴉片戰爭後,清廷走向衰落。在強迫中國簽訂《璦琿條約》後,沙俄又以調停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藉口,強迫中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合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於俄國。

1862年,江戶幕府派竹內保德使團赴聖彼得堡進行談判,並提出庫頁島以北緯50°線劃分日俄邊界,而俄方堅持千島群島以北緯48°線劃界,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談判未獲成功。1866年,江戶幕府再次派遣箱館奉行小出秀實赴俄談判。1867年3月30日,日俄雙方在聖彼得堡草簽《日俄樺太島假規則》,其中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知理保以島等四島割讓與日本;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允許日本國民在庫頁島居住。但是日本幕府拒絕批准此條約並告之俄方,庫頁島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10]。沙俄亦開發島上資源;例如華工經由香港(不一定代表這些華人苦力來自香港)往庫頁島的西岸參與煤礦的開採。[來源請求]

俄羅斯帝國時期[編輯]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不再宣示對本島的權利。日本宣布完全放棄本島的領有權,全島歸由沙俄管治。為加強自身對庫頁島的控制,俄羅斯自1857年開始就將這裡作為犯人的流放地。1890年,俄羅斯作家契訶夫隻身一人來到島上進行實地考察。[25] [26]此次考察之後,契訶夫出版了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庫頁島的卡托加被形容為地獄般的慘狀。

日俄南北分治時期[編輯]

庫頁島之戰中正在登陸的日本軍隊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全面佔領庫頁島。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樸茨茅斯和約》,俄國需割讓本島北緯50度以南的領土與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升格成為樺太廳。1908年3月31日,日本內務省發出告示《樺太地名改正》,將一些地名用日語漢字進行重新命名,如「弗拉季米洛夫卡」(ウラジミフロカ,俄語:Владимировка)更名為「豐原」(今南薩哈林斯克),阿尼瓦灣(アニワ湾,俄語:Залив Анива)更名為「亞庭灣」,除了豐原(今Yuzhno-Sakhalinsk)和大泊(今Korsakov),多數的地名根據愛奴語發音,轉換成日式音譯。

1909年,俄國在庫頁島北部建立,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

1915年6月26日,日本發表《勅令第101號樺太ノ郡町村編制ニ關スル件》,在庫頁島南部設立17郡4町58村。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時,向西伯利亞再次出兵,並佔領庫頁島北部,直到1925年1月24日,在北京簽訂了《日蘇基本條約》(另稱日蘇北京條約),日本才撤兵,日蘇兩國建交,但蘇聯依照條約把北庫頁島的石油開採與煤炭開採權限讓渡給日本45年。即「北庫頁島利權」。由日本五大企業成立北辰會辛迪加)開採。1929年,日本設置拓務省,「樺太廳」編入拓務省。1929年3月26日,樺太廳町村制進行公示,町村開始自治制

1941年4月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前的談判中,蘇聯要求日本書面承諾在數月內放棄「北庫頁島利權」。隨後蘇德戰爭爆發,日本未履行承諾。1943年日本戰局不利,為防止蘇聯放棄中立,日本主動要求與蘇聯談判放棄「北庫頁島利權」,1944年3月30日雙方簽署議定書,北庫頁的日方企業資產作價500萬盧布,並於隨後五年每年提供五萬噸石油。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務省與其他省廳因為一元化計劃而合併成為大東亞省。樺太廳改為隸屬於內務省之下。1943年4月1日,庫頁島編入日本本土,屬於北海地方

戰後時期[編輯]
1945年2月11日,英美於《雅爾達協定》中承諾將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1945年8月8日日蘇戰爭爆發,蘇軍進攻庫頁島,於8月28日全面控制本島。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宣布占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群島,又在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建立南薩哈林州。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的大和族阿伊努族全部被蘇聯政府驅逐出境,遣送回日本。三分之一的朝鮮族獲准留在了島上。

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為薩哈林州,並改由聯邦直接管轄。1951年9月8日,日本舊金山和會上發表宣言,宣布全面放棄對千島群島、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部,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1983年9月1日:大韓航空007號班機在庫頁島西南方的公海被蘇聯國土防空軍Su-15攔截機擊落,導致269人死亡。

主要城市
 
尼古拉一世 (俄國)[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尼古拉一世1836年發行的盧布,正面是沙皇本人的頭像,後面是他的家人,故此這套盧布也被稱作「家庭盧布」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825年至1855年在位。保羅一世第三子。其兄亞歷山大一世死後無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棄皇位繼承權,因此被立為俄國皇帝。在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農奴獲得了從事商業,和從一個地主的屬地遷徙到另一個地主屬地的自由。農奴比例降到了35%。到了亞歷山大二世時期,因為農奴制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在1861年被徹底廢除。
目錄
解放農奴[編輯]
美國歷史學家Kliuchevsky博士指出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俄羅斯農民的三個顯著的改變:
  1. 俄羅斯農奴的數量大幅減少生活環境改善,這是第一次急劇減少農奴的數量-他們在俄羅斯的人口所佔比例,根據不同的史料估計下降到57-58%,在1811年-1817年為35-45%,在1857-1858年農奴以不再佔據多數的人口。[1]
  2. 完善國家的農業制度改革,農奴其人數在1850年下半年達到約50%的人口的地位。這種改善是由於採取了負責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所有國家農民被分配到自己的的土地和土地的森林地區,建立了在農業欠收時提供農民援助,農民獲得了資金貸款和能夠開設穀物麵包店。此前這類商業活動一直是俄羅斯貴族的特權,而農奴不能從事商業活動,由於這些措施的結果,不僅增加了繁榮政府預算收入增加了15-20%,拖欠的稅款減少了一半,和減少了無地勞動者和流民。[2]
  3. 尼古拉一世在任內通過了一些法律,以改善農奴的生活。例如地主被嚴格禁止出售農民(不含土地),而此前貴族是可以購買農奴的,並不能將農奴放逐到苦役(此前一直是標準的做法);[3] 俄羅斯在1497年之前對農奴的遷徙自由沒有嚴格限制。農奴跟主人達成協議,比如農奴繳納相當於自己身價的贖金,地主同意,就可以解放他為自由民。在1497年規定了只有在每年的尤里耶夫節(俄曆11月26日,西曆12月9日)農奴才可以贖身並且自由遷徙,且前提是向地主繳納贖身費。1581年取消了尤里耶夫節,至此農奴徹底失去了合法贖身的可能性。不過,依然存在著法律漏洞。法律規定,如果農奴逃跑,地主無法找到他,就自動默認他的農奴契約身份和主人的所有權失效。[4]1597年,地主有權追捕逃亡農奴的時限被擴大的5年,如果5年之內他都找不到,農奴才能自由。1607年,這一時限被擴大到15年。1649年,時限改為終身無期限,至此,逃跑獲得自由的管道也被封鎖。此外,地主有權追捕不僅是農奴本身,還包括他們的後代抓回來繼續擔任農奴,如果地主能夠在法庭作證提供證據,證明這家人是他以前逃跑的農奴後代。不過,法律依然保護了一部分的農奴權利:農奴不可被未附帶土地的情況下出售(個別無土地出售屬於違法行為)。農奴不可被剝奪住房,不可被趕出住房到大街上流浪。農奴有權向法庭上告主人,如果他遭到了主人的虐待或者主人侵犯了他的合法權利(擁有份地和住房)。主人不得對農奴進行會致死的虐待或者拷打,如果農奴被主人打死,主人應該向農奴的家屬支付賠償金。尼古拉一世的改革給了農奴自己的土地,開展商業和獲得人身自由並獲得自由遷移居住地的相對自由的權利。[5]此前,在彼得一世法律規定,其下所有的農民,出現在他所在的村莊30英里距離之外未經農奴主人許可的證書,會認為是一個逃犯,並且被懲處。[6][7]
外交政策[編輯]
尼古拉一世任內在1853年俄羅斯帝國的艦隊與土耳其作戰取得勝利,保護巴爾幹地區的東正教人口不受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然而,這卻導致恐懼俄羅斯帝國進入地中海的英國和法國聯合起來,發動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帝國戰敗,尼古拉一世於戰爭結束前夕過世。
1825年軍官發動類似十月革命的前身十二月黨人起義,尼古拉對其採取嚴厲鎮壓措施。此後他加強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秘密警察第三廳。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在1830年,全國霍亂流行,頗有世界末日之感,為撫慰人心,提供一套意識型態對抗法國的共和革命思想,當時法國大革命之後貴族、神職人員遭到屠殺,超過50萬人喪生,國家內憂外患以及產生激進的左右兩派和雅各賓派的獨裁專政,以及拿破崙戰爭的動盪,由他的教育部長烏瓦羅夫提出君主專制,東正教,民族性理論。民族性是利用當時歐洲的浪漫主義風潮,稱俄羅斯人為上帝選民,最能忍耐。
家庭[編輯]
尼古拉一世還是大公時,在1815年、1816年兩度訪問柏林,與普魯士的夏洛特公主相愛並訂婚,於1817年結婚。這也是一樁政治聯姻,夏洛特婚後即改信東正教,改俄羅斯名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二人是遠親,都是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後代。有4子3女:
名字出生逝世備註
亞歷山大二世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41年娶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瑪麗郡主(1824-80);有6子2女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1819年1876年1839年下嫁馬克西米連·德·博阿爾內(1817-1852);有4子3女。1856年同Grigori Strogonov伯爵再婚(1824-79);有1子1女
奧莉加·尼古拉耶芙娜1822年1892年1846年,嫁給符騰堡國王卡爾一世(1823-91);無子女
亞歷山德拉·尼古拉耶芙娜1825年1844年1844年1月, 下嫁黑森-卡塞爾伯國的腓特烈·威廉伯爵(1820-84),同年10月難產逝世。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1827年1892年1848年娶薩克森-阿爾滕堡公國的亞歷山德拉郡主(1830-1911),俄羅斯名為亞歷山德拉·約瑟弗娜;有4子2女,其中奧爾嘉·康斯坦丁諾芙娜為希臘王后。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1831年1891年1856年娶奧登堡大公國的亞歷山德拉郡主(1838-1900);有2子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1832年1909年1857年娶巴登大公國的塞西莉埃公主(俄羅斯名為奧麗佳·費奧多蘿芙娜);有6子1女
 
原标题:加拿大港籍华人:香港国安法带来明朗化 期待加强国民教育
两位定居加拿大约40年、分别生活在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港籍华人社区人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对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表示支持,对香港发展前景表达信心。
“一国”是根本
加国港人关注港情协会创会会长谢伯衡在香港出生、长大、读书。每年都回香港的他曾亲眼目睹去年以来香港的乱局,并为之感到“非常心痛”。
他说,暴徒采取的根本不是所谓民主自由的方式,在加拿大的抗议示威活动也不会容许类似的猖狂暴力行为。他认为,香港近来发生的动乱,正是由于当年英国人种下了祸根。
谢伯衡说,相信在加拿大居住的港籍华侨华人大部分都支持香港国安法立法。今年5月,加国港人关注港情协会与温哥华中华会馆携手各侨团发出联合声明,支持中国全国人大涉港国安立法。此举获得加拿大360多个华人团体支持,其中包括不少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侨团。



他希望,这份声明可让主流社会了解这次立法对香港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华人侨团的支持态度。
谢伯衡说,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令人对“一国两制”前景的信心“绝对增加了”。有完善的法律,才能安定繁荣。此次立法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一国”是根本,“两制”应以不破坏国家利益为原则。国安法立法完全有必要。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全世界各国,都不会接受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至于立法后港人的自由权利,谢伯衡并不担心。因为反对立法者不希望香港繁荣稳定,目的是破坏香港的发展。
立法带来明朗化
“香港国安法应该再早一点出台,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暴徒搞乱香港的情况发生。”多伦多加拿大香港协进会创会会长梁万邦说。
他说,香港国安法立法,让局势迅速明朗化,这一点很重要。“香港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不能否认。在中国的国土上,什么事需要做、什么事不应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梁万邦举例说,从商的人会更清楚,未来应如何面对市场并进行国际交往。
他相信,总体而言,香港的金融、货币体系以及作为国际重要贸易港的角色不会改变,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仍有其独特的参与性。
但他表示,不相信自由民主是能单纯靠进口的,而应是结合实际“土生土长”的。
梁万邦认为,“一国两制”没有先例,也没有“指定动作”。此次立法会让大家对“一国两制”有更深、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他表示,立法之后,下一步就要看执法。相信届时会更让人清楚地看到,香港国安法针对的是那些要搞垮香港的人。
对于美国的所谓“制裁”举动,梁万邦认为,美国人在港生意很多,并要借助香港辐射周边。所谓“制裁”香港之举,难免不会变成“制裁自己”。若要寻求包括香港在内的全球经济繁荣和发展,相信没有人会施加破坏,除非是心存政治目的。
展望香港特区政府未来工作,谢伯衡认为,香港的教育已暴露出问题,一些年轻学生的思想受到误导。应完善和加强国民教育,弥补不足,要让港人、尤其年轻人真正懂得,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梁万邦建言,香港应善用中央给予的各项配套政策,做好长期规划,好好照顾民生利益,并重视对法律、教育、传媒领域的正确资源投入。
进入《香港抗议事件》专题,查看更多文章 »
 
欢迎订阅:https://bit.ly/3e4Hscx 杜文龙军事脱口秀《杜文龙说》04-24:人家都在复工,美国在复战,而且目前美国跳墙模式正在逐渐开启,尽管美军发布了禁足令,但是禁足令好像不包括“禁拳令”、拳头还在全世界各地挥舞。在疫情期间,美国在全球各地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有的地方甚至是变本加厉。在东海,它的两栖攻击舰美国号,与日本和韩国的军舰采取了“折子戏”式的联合演练,10号与日本演练,时间不长,那么11号与韩国进行演练,虽然这个符号不大,但是它可以让周边国家感觉到,尽管有疫情的冲击,美国的两栖舰编队,依然可以和周边的作战部队形成联合关系,所以海上的符号逐渐放大,这是美国最想让其它国家得到的一个印象。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