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名命名的疾病或病毒 并不是那个地方的人都是病毒的意思
印象很深的一个代表词 农村人 此词本身是表述事实的中性词而已 虽然说者心理、动机千种 但若是听者本人没有自卑心理 是不会有强烈反应的 一个道理
虽然我本人觉得用词应该考虑听者感受,但不是反对别人这么说的理由对吧
以下为网络转文 仅供参考
德国麻疹(German Measles)
它的学名应该叫做Rubella,拉丁文意为“小小的红色”,其实就是风疹。之所以“德国麻疹”这个名称在全世界如此风行,是因为1814年它被一位德国医生首次提出。
风疹很少致命,却会引起流产和出生缺陷,比如失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众高涨的反德情绪,美国境内大量德裔移民生活在恐惧之中,为了表明立场避免无辜中枪,他们坚持要把一些能联想到德国、从而引起愤怒的名称改掉,比如“汉堡包”改成“自由三明治”,“德国麻疹”改成“自由麻疹”。
谢天谢地,1969年风疹疫苗终于问世,让这个本来跟德国没多大关系的疾病发病率大大下降,否则不知还有多少人深受它带来的心理压力。
西班牙流感( Spanish Flu)
爆发于1918年的这场流行病,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据说至少造成5亿人感染,5000万人死亡。西班牙其实压根不是它的爆发地,只是当时一战正酣,英美法德各国都实行新闻管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大肆报道,再加上西班牙国王也被感染,给人造成了当地疫情极其严重的错觉。
西班牙人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个名儿,于是就用当时正在热演的“那不勒斯兵”为其命名,借机甩锅给意大利。其它国家也各怀心思,比如塞内加尔把它叫做“巴西流感”,巴西则叫它“德国流感”,而波斯人显然对英国人不满,将其称作“不列颠流感”。最逗的是英国人,虽然一直对法国不满,但憋了近一个世纪后才于1999年宣布他们研究发现这场流感其实真正发源于法国埃塔普勒附近的军营和医院,应该叫作“法兰西流感”才对。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让刚果北部埃博拉河流域名扬天下的,并不是它壮丽天然的景色,而是1976年在此爆发的瘟疫,以及因此发现的高致死率病毒。当时的疫情席卷了沿河两岸55个村庄,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给人,并在人际间迅速传播蔓延。其实当时同时爆发疫情的还有现在的南苏丹恩扎拉,而自发现这种病毒后,最大最复杂的疫情其实出现在2014年到2016年间的西非,首先在几内亚爆发,随后通过陆路边界传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
但不幸的是,由于最初命名的原因,埃博拉一带与这个全球致命性传染病紧紧捆绑在一起,以至于如今人们一谈到埃博拉这个地区,就觉得莫名恐惧,更别说到埃博拉去旅行或者经商了。
埃博拉
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
这是一种会引起人类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库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但约80%的病毒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它是被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一位妇女体中首次分离出来的,因此得名。
事实上,全世界许多国家均报告过这种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疫情通常发生在鸟类的主要迁徙路线上,而最大的疫情曾出现在以色列、希腊、罗马尼亚和美国。由于它被称作“西尼罗河病毒”,迄今没有可用于人类的疫苗,导致很多人对西尼罗河流域充满可怕的想象,其实这里山水秀美,宛如创世纪之前。
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上世纪90年代,风景如画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近郊亨德拉镇,一个赛马场内发生了14匹赛马和1人死亡的急性传染病事件,典型症状是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还有人接触性感染。
病原体被研究人员分离鉴定后,证明是副粘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员,最初命名为马麻疹病毒,后为了不混淆,根据发现地命名为亨德拉病毒。新病毒被擒获本是好事,但亨德拉镇的居民炸了。据说20多年过去,至今研究人员还能接到愤怒打来的电话,控诉他们的命名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降低了度假地产的价值。
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
其实早在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前,这种病毒就已经在袋鼠和沙袋鼠等有袋类动物中存在超过4万年了。它的首次大爆发是在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由于不致命,但被感染者往往发烧、极度虚弱、关节酸痛,当时被称作“流行性多关节炎”。
而昆士兰州的罗斯河之所以跟这个病毒扯在一起,主要因为1959年科学家们在河附近捉到的蚊子身上分离出了病毒,于是用罗斯河命名这个病毒,还把因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作“罗斯河热病”。从此人们以为这种病是仅局限于澳大利亚的地方病,连很多研究者都被名称误导。后来,在美属萨摩亚群岛的原住民体内发现了病毒抗体,打破了这种地域误解。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
1967年,德国马尔堡的一家疫苗研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了受感染的乌干达绿猴后,出现了严重头痛和不适,陆续有人死亡。这种同埃博拉病毒同科的病毒,其实已经在非洲默默存在了千年,而且法兰克福以及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也同时引进了用于实验的这种绿猴,共有31人感染,7人死亡。
但由于这种高致死率疾病被决定命名为“马尔堡出血热”,从此让这个小地方臭名远扬。没人知道这座中世纪的小城其实很美,沿兰河两侧向西延伸入格拉登巴赫山脉,还有世上现存最古老的新教徒创办的大学,以及哥特式的伊丽莎白大教堂。
拉沙热(Lassa Fever)
1969年,在西非尼日利亚的拉沙地区,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但情况严重的急性出血热疾病。经研究,它是沙状病毒科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新病毒,遂以发现地拉沙为其命名。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实多国居民的血清中存在此病毒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抗体,证明在拉沙爆发这种疾病之前,肯尼亚、马里、扎伊尔、塞内加尔、象牙海岸等地早就有这种疾病的发生,只是以前毫无认识而已。
至今仍有许多不明就里、糊里糊涂的外国游客,把“拉沙热”误解成“拉萨热”,在前往中国西藏地区旅行时忐忑不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拉萨人民更是一脸大写的问号。
鄂木斯克出血热(Omsk Hemorrhagic Fever)
如果不是1944~1946年间前苏联科学家米哈伊尔.丘马科夫及其同事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一种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出血热,并以当地命名,没人会听说鄂木斯克这个小地方。
这里曾是西伯利亚的行政首都,流放过无数历史名人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还在苏德战争期间庇护了从莫斯科大量转移至此的军工企业;这里还有漂亮的歌剧院、艺术博物馆、凯旋门和林荫大道。谁能想到让鄂木斯克出名的不是这些历史遗迹,而是一场疾病呢
几内亚蠕虫病(Guinea Worm)
这是一种不至于危及生命,却让人毛发倒竖的可怕传染病。它的传播主要由于人们饮用了带有寄生虫的水蚤的污染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有20个国家广泛存在这一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其中16个国家位于非洲,受感染人数逾350万。由于国际公共卫生行动得到了高度重视,在目标地区采用了价格低廉且实用的干预措施,该病目前已处在被消灭的边缘,到2018年为止只有三个国家报告了病例:安哥拉、乍得和南苏丹。虽然几内亚已经和这个病没多大关系了,且世卫组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特地把名称改为“麦地那龙线虫病”,但几内亚蠕虫还是如此深入人心。
洛基山斑疹热(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这是一种可能致命但可治愈的蜱传疾病,最早于19世纪在美国爱达荷州的蛇河谷发现,迄今仍是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为什么说这个名字带有误导性呢?因为从上世纪30年代起,它早已不限于洛基山地区,而在整个美国境内蔓延;加拿大南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也都有发现。在哥伦比亚,它被叫做“托比亚热”;在巴西,它被叫做“圣保罗热”——被用来命名的地方一定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耀。
圣路易斯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
1933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爆发了大规模的脑炎,上千人被感染,当致命的病毒首次被分离出后,理所当然地以“圣路易斯”为其命名。
后来,病毒演变的研究证明,这种病毒是在19世纪晚期由热带美洲传人北美。可是,谁还在乎它到底是哪里来的?最郁闷的是圣路易斯,没人记得这里曾是北美洲第一个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可惜了那些充满浓郁法式和西班牙式风情的街
莱姆病(Lyme Disease)
与圣路易斯有着同样忧桑的,是莱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位于康乃狄格州的乡下,是个文艺气十足的海边历史小镇,出过不少著名作家、画家、百万富翁以及政治家。
这样的小地方在美国有千千万,只有莱姆被人们记住了,因为1975年的秋天,当地许多儿童纷纷出现了关节痛,起初被认为是“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才发现他们发病前都被树林中一种硬蜱叮咬过,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于是把此种怪病命名为“莱姆病”,从此老莱姆镇人尽皆知——这也许是当地旅游部门最不想要的一种出名方式。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于2012年首次在沙特阿拉伯得到确认。
虽然在命名前,世卫组织取得了沙特卫生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命名公布后还是收到了无数批评,尤其来自中东地区,抗议理由是该病毒不仅仅在中东,还在非洲和南亚一些国家的单峰骆驼中检出过,为何非得用“中东”命名?!世卫组织为此特地发布声明,强调不希望见到疾病名称造成污名化。据信,正是因为这一命名引发的争议,才促使2015年出台了旨在避免地图炮的《人类新型传染病命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