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里关于汪精卫的书汗牛充栋。 他和孙中山一样,是国共两党宣传机构口径完全一致的盖棺定论的人,大汉奸。 孙中山则是国父,先驱。
中国大陆的奴性教育博大精深,其中一条就是简单化思维。 党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你喊万岁你就喊万岁,让你喊打倒就喊打倒。 刘少奇大工贼, 打倒打倒;邓小平走资派,打倒打倒;一致到今天,习近平说打倒谁就打倒谁,他的思想光芒照万丈呀照万丈,呼呀嗨哟。主子最怕奴才有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探索探究能力。
国共两党都说汪精卫大汉奸,你不需要多问多想。但我偏偏多问多想。 发现两个要点众多谈汪精卫的书没有说透。
第一,蒋介石需要大权独揽而排挤汪精卫。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内部有两大巨头蒋介石非常忌惮,一个是胡汉民,一个是汪精卫。 都说革命元老,有理论水平,有人望,有资本,特别是汪精卫,亲手刺杀过满清宗室贵要载沣。 军权方面还有个许崇智。 许被蒋搞掉,去上海当寓公里,军队全归蒋。 胡汉民因为被牵连进刺杀廖仲恺案逃到苏联去了。所以只剩下汪精卫这个硬茬。 日本入侵前1935年左右汪蒋已经势不两立。问题是汪没有军权,这非常要命。 国民党逃到重庆后一山不容二虎,汪被迫离开,蒋送了机票护照和钱,让汪飞越南然后去欧洲。另一手却暗中派刺客小组杀汪精卫,把汪逼得得无路可走。
第二,汪精卫的蓝图大计。 汪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必败。 满清那么小都把大明中国给征服了,日本可比满清当年厉害多了。 这是汪派的基本判断。如果日本像满清那样征服中国并直接建立新政权,不如汪精卫建立政权统治中国,不让日本直接统治,让日本隔着一层统治中国,或者共同统治中国。 这就是所谓的曲线救国。 汪建了的政权居然用和国民党政府一样的国庆,青天白日满地红,只多了条黄带。 可见汪的用心。 以此角度看历史,汪比吴三桂洪承畴强太多了。
这是为汪精卫翻案的两个立足点。但是海峡两岸还没有人胆敢这么做。
如果为汪精卫翻案还有第三个立足点的话,那么就是中国人对异族统治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 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不管谁当皇帝。 日军在中国兵力在90至120万之间(NHK资料),但伪军多达500万。满清入关,那是大明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也不管谁当皇帝,所以所谓对反清复明运动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对比蒋汪毛三支力量,以当时大多数老百姓的太多数的态度和立场来看,你想想谁对老百姓更有好处?谁最有坏处?现在历史一点点拨开迷雾见真相,比如, 国内教授如高华、新近去世的余英时等等研究表明,中共抗日救国口号是假,想要夺权统治中国是真。
中国大陆的奴性教育博大精深,其中一条就是简单化思维。 党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你喊万岁你就喊万岁,让你喊打倒就喊打倒。 刘少奇大工贼, 打倒打倒;邓小平走资派,打倒打倒;一致到今天,习近平说打倒谁就打倒谁,他的思想光芒照万丈呀照万丈,呼呀嗨哟。主子最怕奴才有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探索探究能力。
国共两党都说汪精卫大汉奸,你不需要多问多想。但我偏偏多问多想。 发现两个要点众多谈汪精卫的书没有说透。
第一,蒋介石需要大权独揽而排挤汪精卫。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内部有两大巨头蒋介石非常忌惮,一个是胡汉民,一个是汪精卫。 都说革命元老,有理论水平,有人望,有资本,特别是汪精卫,亲手刺杀过满清宗室贵要载沣。 军权方面还有个许崇智。 许被蒋搞掉,去上海当寓公里,军队全归蒋。 胡汉民因为被牵连进刺杀廖仲恺案逃到苏联去了。所以只剩下汪精卫这个硬茬。 日本入侵前1935年左右汪蒋已经势不两立。问题是汪没有军权,这非常要命。 国民党逃到重庆后一山不容二虎,汪被迫离开,蒋送了机票护照和钱,让汪飞越南然后去欧洲。另一手却暗中派刺客小组杀汪精卫,把汪逼得得无路可走。
第二,汪精卫的蓝图大计。 汪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必败。 满清那么小都把大明中国给征服了,日本可比满清当年厉害多了。 这是汪派的基本判断。如果日本像满清那样征服中国并直接建立新政权,不如汪精卫建立政权统治中国,不让日本直接统治,让日本隔着一层统治中国,或者共同统治中国。 这就是所谓的曲线救国。 汪建了的政权居然用和国民党政府一样的国庆,青天白日满地红,只多了条黄带。 可见汪的用心。 以此角度看历史,汪比吴三桂洪承畴强太多了。
这是为汪精卫翻案的两个立足点。但是海峡两岸还没有人胆敢这么做。
如果为汪精卫翻案还有第三个立足点的话,那么就是中国人对异族统治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 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不管谁当皇帝。 日军在中国兵力在90至120万之间(NHK资料),但伪军多达500万。满清入关,那是大明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也不管谁当皇帝,所以所谓对反清复明运动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对比蒋汪毛三支力量,以当时大多数老百姓的太多数的态度和立场来看,你想想谁对老百姓更有好处?谁最有坏处?现在历史一点点拨开迷雾见真相,比如, 国内教授如高华、新近去世的余英时等等研究表明,中共抗日救国口号是假,想要夺权统治中国是真。
最后编辑: 20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