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octor 说: MP3比较伤听力?奇闻啊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经常听耳机,倒是真的对听力有影响,不论什么音乐格式。 尤其在环境嘈杂的地方听耳机,会自然地放大音量,对耳朵更不利 要说MP3音乐格式对耳朵有影响,就是无稽之谈了 不要把MP3播放器和MP3音乐格式混为一谈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红字谁都知道 MP3相对无损文件是低频取样的, 为了达到相同听觉,波幅是要加强的。 你进来我有事顺便请教你: 激活后的Office 2010英文专业加强版(verycd上下的,从淘宝买的激活码,十元不到)以后还会有问题吗? 以前另一台机子也是verycd上下的,当时有人帖了激活码,我也激活了,用到现在一年没事。 国内买的正版3机版,非要在大陆激活,或电话激活。 谢谢。 点击展开...
tar2 说: 没区别,软件公司卖的就是鸡活马。非得尊重知识产权的那就去买正版的(大软件收费正版的我还没有用过哪个满意的...),要不就像我一样支持国产用WPS。 点击展开...
oldfatcrab 说: ......CD还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 最好应该请一个交响乐团每天在我旁边演奏。。。 点击展开...
Aim 说: 不是听音乐,而是听英语、粤语(nnd,你看我这日子过的好枯燥,没有一点乐趣地说),用mp3会跟cd效果差不多吗? 点击展开...
helen qian 说: 我女儿很少用手机,1个月不超过5元钱。 唯一用耳机的机会就是听MP3. 中医诊所去一次45刀,经过几次治疗有所好转,但是如果学习太晚,休息不好,还是反复再犯------耳鸣。 医生说用耳机听MP3是直接致病因。 我目前也没找到其他原因。 点击展开...
MP3相对无损文件是低频取样的, 为了达到相同听觉,波幅是要加强的。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一样有区别,为此我证明做了对比,《走遍美国》 verycd上有无损的和mp3 听起来差距很大。 就像看电视电影眼睛疲劳 而教室里看老师真人上课就不会 就是因为电影其实是黑白交替,每秒切换多少次,虽然你肉眼看不出变化,但确实会疲劳。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这个,就是伪科学了, MP3这种音乐格式,实际损失的是人类耳朵不敏感的部分,对于廉价的mp3播放器和配套的廉价耳机,根本就没区别,更别提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下听了 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听的音乐类型,都属于快节奏,重金属那种,声音小了没感觉,所以他们要开大声找感觉,这才是造成听力损害的真正原因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你太主观了,你知道你作对比的MP3的采样频率和比特率吗?不主观臆断吧 科学不是你感觉的那样,哈哈 点击展开...
Nodream 说: 和尚,珍惜耳朵,远离耳机 特别是耳塞型的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MP3相对无损文件是低频取样的, 为了达到相同听觉,波幅是要加强的。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以一个资深电子工程师及软件工程师(写过MPEG压缩算法)的经验, 我可以肯定以上红字是不对的.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如果是可以还原的压缩应该是没有问题,类似无损。 关键是多少部分是靠压缩的 多少部分是失去信息后在播放前模拟的,这种模拟完美吗? 人类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以为可以模拟人造海蜇,以为可以模拟人造鱼翅。 但我承认我说法是为了避繁就简,而变得不那么完整和科学了。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有损压缩造成的声谱失真, 是无法恢复的, 也不可能去模拟. 音响里的模拟效果, 是产生剧场环绕回响的, 与音乐本身无关.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常听失真的音乐, 可能会影响人对优秀音乐的鉴赏能力. 但对耳朵本身, 应没有任何物理上的损伤.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1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其实你们考虑问题太书面化,纯技术化。 人会对清晰度做出相应的反应没有在你们的考虑范围内。 同一台电视机,我开同样音量,晚上就太响,我恐怕影响邻居。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即使不讲技术上,只讲听音乐感受上,也不能证明MP3音质就能损伤耳朵, 深夜,外部噪音小了,当然会显得你的音量大 高保真音乐当然好听,可这与随身听没任何关系,即使最原始的CD机,你拿到人群里去听,和在设计很好的试音室内听得感受是很大不同的 现在,我很少下载MP3格式的音乐了,都是找的无损格式,以前出门总带mp3,现在几乎不听了,iphone上的音乐播放功能也闲置了,没钱买一套高保真音响,只是在夜深人静,在高保真耳机里面听听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本质上讲,就是清晰度问题,有清晰度第一反应会调降音量。 点击展开...
NONADA 说: 小和尚这次输了 比MP3更烂的格式也断不会物理损伤耳朵的体力 这根本没科学依据啊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No,那是因为白天噪音大,影响了你的感受而已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有机会,可以试试降噪耳机,在人群里面听音乐,音量可以不用开太大也能听清楚音乐,降噪的原理,就是根据噪音的特点,产生一个相反的声波来抵消噪音对音乐的影响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降噪效果最好是BOSE,其他品牌例如菲利普等网上被贬得一钱不值, 但Bose还未放音乐就有耳压感,网上您查一下。 也要付出代价的。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降噪,就是产生一个与环境噪音相反的波,这个的影响,和环境噪音对你的耳朵影响是一样的,这就是代价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买回来,累计也没几个小时,更多是测试性质的,我不喜欢出门戴耳机,哈哈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我买了创新的X-fi声卡,有模拟的。您查看一下相关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7272.htm 不是环绕回响 除非创新吹牛 但问题不在这里 而是模拟的清晰度会达到原来水平吗? 会不会听不清而不知觉地开大音量?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1) 嘈杂环境下, 听原版音乐与MP3无差别, 因为环境噪声淹没了其中的细微区别. 2) 安静环境下, 原版音乐比MP3好听. 3) 增加音量对MP3无益, 因为失真被放大了. 所以听MP3 不会导致你开大音量.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整个争议的关键就是:我不同意红字部分 因为信号放大是主要因素,失真放大是副作用。 主要因素是关键。 否则按你的说法可以导出:开得越轻听得越清楚,这和常识有悖。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整个争议的关键就是:我不同意红字部分 因为有益信号放大是主要因素,失真放大是副作用。(您同意音乐有效的原始信号为主,而不是失真为主吧,否则就不是音乐了) 否则按你的说法可以导出:开得越轻听得越清楚,这和常识有悖。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我说的是MP3的音质跟音量无关, 没有说开得越轻听得越清楚. 最佳的音量和环境噪声大小有关. 环境噪声大, 音量就要加大.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假设没有环境噪音,是不是也是稍响一点听得清楚? 这是生活常识嘛。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不对, 实际上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环境噪音, 稍响一点就是为了克服环境噪音的影响.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在一个同样的低噪声试音室里, 听MP3 的音量应比原版CD低一些. 因为失真噪声的存在, 原版CD中的最小波幅成分已经丢失了, 所以MP3 中可辨识的音乐最小波幅成分大于原版CD.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考察音质有个指标, 叫动态范围, 越大越好. 例如, 原版CD 的动态范围是100分贝, MP3只有80分贝. 假设录音棚的环境噪声水平为5分贝, 听原版CD 应设最大音量到105分贝(既音乐成分在5~105分贝). 听MP3应设最大音量到85分贝(既音乐成分在5~85分贝).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出处?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假设没有环境噪音,是不是也是稍响一点听得清楚? 这是生活常识嘛。 一幅模糊的画或照片也是凑近一点看得清楚细节。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小和尚,最大的特点就是吧自己理解的东西认为是科学,哈哈 点击展开...
霜岳 说: 楼上真是够直白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你不也是? 会修电脑不代表懂转基因。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温哥华,粮食专家可能不多,但是电子/电脑/物理/化学/生物专家可是不少,所以要将这方面的科学问题,最好先找到理论根据,哈哈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好似你找到了什么理论依据一样的,呵呵。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我可不敢没研究就妄下结论, MP3压缩格式伤害耳朵,你有什么理论根据啊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你不敢吗?不是吧,转基因你研究过吗? 依据就是听不清细节会不知觉开大声。 点击展开...
pcdoctor 说: 哦,这就是你的理论啊, 不久以前,人类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一直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这句话正好还给你。 有些东西不能用单门独科的理论去解释。 耶鲁的开放课程中《有关食品的生物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研究一样东西不能单科单打独斗。 我以前举过这样的例子: 1)汽车撞击试验,忽略了两车相撞共享吸能区的事实,所以相同撞击安全等级,德国车安全于日本车。 2)液晶和等离子视觉疲劳问题,忽略了办公室用液晶,回家用等离子,这样可以减少同一种伤害的方法。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尽量听原版CD或无损文件的音频吧。 虽然绝大多数人听不出和MP3的区别, 但是从保护听力角度,MP3比较伤听力。 因为声谱抽样不全。 就跟太阳光,白枳灯,家庭节能灯,市政钠光路灯对眼睛疲劳的区别一样,依次越来越恶劣。 MP3是用较小的抽样频率,大的刺激波幅,来达到相近的耳朵听觉。 前面举的灯的例子也是相同,光谱越来越不全,然后加强某种特定频率的强烈刺激,来达到感觉上比较亮的目的。 我们再把它推广到: 1)现代工业酿造酱油和古法黄豆酱油。(后者成分复杂) 2)现代工业酒精和茅台酒。(同上,下也同) 3)味精鸡精和味噌 4)转基因高效率食品和有机食品或野生食品。 5)人工海蜇和天然海蜇 6)人工鱼翅和天然鱼翅 7)新东方托福补习班和国外生活10年比较 8)crocs一次性模压拖鞋和adidas十项科技复合材料缝制成的鞋 .... 偷懒制造出来的东西毕竟是偷懒出来的东西。 拔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科学提高了生产力, 可它是把双刃剑。 不懂这个辩证法, 人生要吃许多亏。 点击展开...
plantbottle 说: 还是不要用电脑的好,电脑的所有信息都是0和1交替组成的,只不过变化太快人感觉不到,但是脑子还是会感到疲劳的,哈哈哈哈 点击展开...
小和尚 说: 你不敢吗?不是吧,转基因你研究过吗? 依据就是听不清细节会不知觉开大声,好的无损可以轻易地听出口水声,辨析度高,听过的都知道。 点击展开...
KingDavid 说: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当你发现开大声只能听出更多失真时,你应该会立即把音量调小。 不过,您非要把音量开得更大,我也不拦着您。 点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