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的学堂教授的国学,有很多内容是汉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的教化,教做人,教道德,并且国学教育的核心是“树人”,所以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并且中国传统教育里面对“德育”的要求非常高,这是整个社会都这样要求的,所以学子求学更多的像是在寻求修炼,学习知识反倒不是那么强烈的重要性,所以教育在古代更多的是培养人文精神,知识的学习更多是用一生去探索的,所以有“修行在个人”的说法,我理解这个地方讲的“修行”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德育却是学堂中就要完成的。
如今的大学,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也像西学那样进行了分科,科学科学,其实就是分科的学问么,但学生的国学部分的学习基本都没有了,更多的由家庭和外围社会来承担一部分国学的内容,艺术的教育也变得不伦不类,比重也很低,大学分科以后,学生的学习方向都出现了分化,文理之分就算是最大的分化,这里面对道德教育远不如国学部分贯穿始终,国学基本上是培养人的使命感、社会道德观念、人的价值取向的统一,所以西学的分科就很难再这个层面进行统一教化了。
你说的教育行政化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问题,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政府来安排,包括大学的行政以及师资都是依赖旧有的计划性的行政系统,由此会影响到学术的自由度,已经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北大是文科著称的综合学府,一个化学家做这个大学堂的行政首脑还是做学术领袖都有点不匹配,首先这个校长自身的专业本身就缺乏北大的国学背景,但以后,学生们将会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在细分学科很强大,但就是没有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怎么办?这是不是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