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最终输在终点。
孩子在读的学校和孩子成绩的名次常常代表父母的能力,社会地位,当我们无法放下那些攀比和面子,便已经注定了孩子的负担重重。......小学阶段,让孩子拥有自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是浮云,尤其是男生。当然,不能对老师期望太高,尤其是重点学校的老师,班容量那么大,他们需要关照的学生太多了.....放下面子,放下攀比,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孩子一天一天自信快乐!——这很难。
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那个多动症的小姑娘被学校开除了,后来成长为亚洲的亲善大使。
难过的时候,我会想起豆豆妈妈。
[FONT=宋体]真心喜歡並尊敬這樣的父母觀點.
現今存在於某些亞州國家父母的教育觀點,大多來自往上攀升的社會階層流動機會(好學校=好工作=好收入=好地位), 很少尊重孩子本身的興趣能力與個人追求;而很不幸的是, 後者要在中學左右開始教養栽培, 而且要切入學習規範. 從樓主所貼的國內教育現場轉播, 顯然跟教育內涵毫無相關的"錢"與"權"才是重點, 可家長也追隨相同訴求--不輸在起跑點上, 就不得不令我懷疑父母同意這種複製社會階層與權力的意識形態了.
有一點要提醒樓主的是, 孩子長期在另一文化中成長,有賴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親人/師友/朋黨/同僚)以了解並發展個人潛能, 時間+努力+技術等皆不可少. 短時間的求學經驗未必能讓孩子安身立命在異文化中. 所以太空人似的留學/陪讀過程, 實際上未必真能造福下一代.[/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