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自己民族的深刻批评者
本文摘自2012年9月24日作者博客,原题为《谈谈爱国主义》。作者周国平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常常有人举着爱国的尺子评判人,但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受到评判。首先,爱国只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较小的尺子。还有比它大的尺子,例如真理、文明、人道。其次,大的尺子管小的尺子,大道理管小道理,惟有从人类真理和世界文明的全局出发,知道本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方可论爱国。因此,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批评者。那些手中只有爱国这一把尺子的人,所爱的基本上是某种狭隘的既得利益,这把尺子是专用来打一切可能威胁其私利的人的。
人性比民族性更根本,爱生命比爱国更根本,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真正令人费解的是,某些人的头脑怎么会与这么简单的道理如此格格不入,以至于非要在人性光辉终于闪亮之处高喊民族主义口号不可。
中国人的“比赛精神”集中在有形的名和利上了,而在无形的领域,对于个人内在的优秀,个人能力的生长和心灵的快乐,则非常缺乏“比赛精神”。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功利的“比赛精神”表现在国际舞台上,就是一种浅薄的民族虚荣心,特别在乎表面或次要事情上的名次,诸如体育之类。这是一种低级的“比赛精神”。什么时候我们正视中国在教育、科学、医疗、环保、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在这些事情上耻于当最后几名,争取当前几名,我们就有高级的“比赛精神”了。
爱国要有平常心。过去我们在大国心态和弱国心态的双重支配下,自大又自卑,排外又媚外,出尽了洋相,也吃够了苦头。今天仍有相当多的青年,一面高喊过激的爱国口号,一面费尽力气要出国定居,这应该怪不当的引导。做人要自爱自尊,作为民族也如此,而自大和自卑都是自尊的反面。两极相通,狭隘民族主义是很容易变成民族虚无主义的。正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也更有条件用全球的、人类的眼光来看中国,更好地辨别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建设一个更伟大的中国。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两种完全不同的爱国主义:诗意的,自然的,低调的,其实质是对土地和人民的感情;意识形态的,做作的,高调的,其实质是受权力操纵的表演。
判断爱国主义境界高低的标准:有没有普世价值作为其内涵和基础。
我心目中的“中国”概念:一个我们祖祖辈辈繁衍和生长的地方,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我的身体里总是流着中国人的血。无论到什么时候,我的子子孙孙的身体里永远流着中国人的血。总之,是民族的概念,血缘的概念,制度会变,意识形态会变,这个东西不会变。
本人注: 转发以上文章不代表本人同意文章的每个细节观点。
历史会认为孙中山曾经是伟大的爱国者,因为他是清王朝的掘墓人,民国带来了民主和科学。他曾被清朝通缉,出走日本,美国,南洋。
历史会承认蒋介石曾经是伟大的爱国者,因为他带领中国人击败了日本。尽管他能力不足,在内战中败北。
历史会认为毛泽东曾经是个伟大的爱国者,因为他建立了独立的中国。他曾经是国民党悬赏的土匪。邓小平也已经给了他三分错误。他的错误也给中国带来过灾难。
历史会认为邓小平曾经是伟大的爱国者,因为他批判了文革,否定了毛泽东文革中错误的政策,将中国拉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邓小平曾经被自己的战友下放劳动。
未来,还会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会批评现在的政权,将中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个人,绝不会是一个只会拍马屁的人,他可能被既得利益者反对,也可能从监狱走出来,也可能因为出走国外而被骂作汉奸,可是终究他将名垂千古。
每一个伟大爱国者,也都不完美。他们有自己的局限。
每一个普通的爱国者,在和平年代,只要做好自己的一点事,爱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你们的四邻相亲。他们可能为了生活艰辛而奔波,也可能坐拥专机豪宅,他们可能在中国,也可能移民国外。可是他们绝不是一个任意栽赃,唧唧歪歪,人品低下,没有任何分辨力的应声虫。
姑且不论伟大的爱国者是否往往是自己民族的深刻批评者
一个见到汉奸视频,就看见了“棍子”,再也抑制不住,跳将出来的人,我想
你先该弄清楚“批评”和“造谣”的区别,不要混淆视听,浑水摸鱼,把自己造谣的行为贴金为“伟大的爱国者”
但从你知道贴金这点,起码可以看出:你自己也认为出卖祖宗,出卖良心的汉奸行为是可耻的
归根结底,知道可耻,该做的是要停止再做可耻的事。而不是一边做,一边自己痛恨自己的可耻行为,一边还寻求心理安慰,给自己贴金
否则,你只会在你出卖良心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