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的意义

雪天在家轻松一下

2017奥斯卡提名影片里,老背推荐的《血战钢锯岭》榜上有名,看来呼声不小,得奖有望啊。梅尔吉布森居然是导演制片一身,转身得异常华丽。
俺喜欢的《Hell or High Water》也上了榜,虽然得奖希望不高,但能上榜已经很欣慰了。
比较吃惊的是科幻片《Arrival》上了榜,看评价说是与时间、意识甚至虚幻人生相关的内容, 准备去看。
各位同学看到好东西也分享一下哈。:wdb32:
(顺便说昨晚刚看完《萨利机长》,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好看)

歪弟应该会喜欢《降临》。该片没有热闹的爆炸的场面,据说还很有些女性视点。

我感觉我看得糊里糊涂的,坐等歪弟看后回来启发我一下。显然读读原著应该有所帮助,但我缺乏动力去追原著。
 
再贴两段美剧《True Detective 1》(真探)中印象比较深的对话,与原文有词句上的出入但大意应该是没错的:

- 对话 1:一位年轻时坚定信仰基督教的牧师,到处传教,后来放弃了,老来以酗酒度日。
侦探找到他的时候问他为什么退出,他说:我一生都在尽最大努力试图离耶稣近一些,后来发现,离我最近的是............... Silence.


- 对话 2:两位男主角侦探搭档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一位提起说另一位喜欢看天上的星星编故事。
男主1:我觉得宇宙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过程
男主2:哦那你看看现在的夜空,黑暗的territory可不小啊
男主1:我觉得你想错了,宇宙的初始应该是混沌黑暗的,但是你再看看现在的夜空,我觉得光明赢了。
对对话2的点评:男主2看到的是空了半杯的半杯水,男主1看到的是满了半杯的半杯水。把水变成光明,逼格会显得高些。:wdb32:
 
不知各位同学假期除了吃喝玩乐,还干了什么。一个朋友告诉我,他18岁看爱因斯坦传,其中一句话让他想了10年。我摘了其中的几段,它们之间并没什么必要的关联性。
=======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次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一个人很难知道他自己的生涯中什么是有意义的。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呢?

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显然是自然界的一个不可抹煞的事实。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除了物质上的依赖外,还有精神上的依赖;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社会交往取得的,我们的文化素质是受社会影响形成的。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索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道德行为并不意味着仅仅严格要求放弃某些生活享受的欲望,而是对全人类更加幸福的命运的善意关怀。

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密切的社会结合。希望人们学会通过使别人幸福快乐来获取自己的幸福,而不要用同类相残的无聊冲突来获取幸福。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发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自我解放”那段,让我想到了佛教的“大彻大悟”。

也许,学习就是一种修行?
 

yyddss

不活跃园友
歪弟应该会喜欢《降临》。该片没有热闹的爆炸的场面,据说还很有些女性视点。

我感觉我看得糊里糊涂的,坐等歪弟看后回来启发我一下。显然读读原著应该有所帮助,但我缺乏动力去追原著。
文艺作品与科学不一样,很多时候它并不阐述一个明确的观点,更多是启发你的观点或者想象力。所以呢,对Arrival我也谈不上看懂没看懂,而只能说我个人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这部电影涉及的几个有趣的方面,可以供没事的时候想想:

1)语言会不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英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区别
- 无论英语也好中文也好,人类的语言基本都是线性的,而片中外星人的表达方式则是非线性的
关于这个观点,这篇影评已经写透了,你可以先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78580/

2)我看完上面的影评,却冒出了另一个想法:到底是语言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还是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的不同?
(这个与下面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有关联)

3)上面影评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是以怎样的方式出现的?意识独立于语言吗?- 很多人认为理论上应该是独立的。但是,没有语言的情况下,意识是怎样“存在“和“自我表达”的?语言会不会既明确了意识又限制了意识?

4)影片联系到了一些现代物理方面的概念和假说,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有矛盾的,我认为主要矛盾出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假说部分缓解了这个矛盾,即他假设在四维时空里,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时间并不是线性流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外星人可以看到女主角的未来,而女主角接触外星人之后也看到了。

5)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你会去改变吗?比如你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早早经历癌症的痛苦而去世,你还会去生她吗?
- 当然,我们会说,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死,我们知道了,但仍然会把这一生过完。
- 但你会不会去试图改变这个过程?这个问题提出了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如果未来已定,可以说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或者说即便有也没大用,人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

你说的“女性视点”是什么?俺没看出来
 
最后编辑: 2017-02-09

yyddss

不活跃园友
“自我解放”那段,让我想到了佛教的“大彻大悟”。

也许,学习就是一种修行?
对同一句话,每个人理解会有不同。比如我,理解”自我解放“那段可能和你有区别。

这句话对我的启发是:人如果只想着自己和自己存在的意义,也许永远都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最后编辑: 2017-02-09

yyddss

不活跃园友
对对话2的点评:男主2看到的是空了半杯的半杯水,男主1看到的是满了半杯的半杯水。把水变成光明,逼格会显得高些。:wdb32:
《真探1》也说了很多与现代科学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个Rust侦探。
帅哥科学家Brain Cox的观点正在被运用:科学真地会逐渐变成流行文化啊. :D
 
文艺作品与科学不一样,很多时候它并不一定要阐述一个明确的观点,更多时候是启发你的观点或者想象力。所以呢,对Arrival我也谈不上看懂没看懂,而只能说我个人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这部电影涉及的几个有趣的方面,可以供大家没事的时候想想:

1)语言会不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英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区别
- 无论英语也好中文也好,人类的语言基本都是线性的,而片中外星人的表达方式则是非线性的
关于这个观点,这篇影评已经写透了,你可以先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78580/

2)我看完上面的影评,却冒出了另一个想法:到底是语言决定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外星人不同,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外星人不同造成的语言习惯不同?
(这个与下面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有关联)

3)上面影评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是以怎样的方式出现的?意识独立于语言吗?- 很多人认为理论上应该是独立的。但是,没有语言的情况下,意识是怎样“存在“和“自我表达”的?语言会不会既明确了意识又限制了意识?

4)影片联系到了一些现代物理方面的概念和假说,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有矛盾的,我认为主要矛盾出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假说部分缓解了这个矛盾,即他假设在四维时空里,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时间并不是线性流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外星人可以看到女主角的未来,而女主角接触外星人之后也看到了。

5)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你会去改变吗?比如你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早早经历癌症的痛苦而去世,你还会去生她吗?
- 当然,我们会说,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死,我们知道了,但仍然会把这一生过完。
- 但你会不会去试图改变这个过程?这个问题提出了人的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如果未来已定,可以说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或者说即便有也没大用,人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

你说的“女性视点”是什么?俺没看出来

女性视点:
1. 女性是拯救人类的英雄;
2. 力量不取决于暴力而取决于沟通;
3. 女人独立于男人;等等

我认为思维先于语言,相信我们都有心中有想法,但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的经历。乔姆斯基好像有宏语言的理论,意思是人类的语言表面上千差万别,其实有一致的结构,这是语言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的基础。为啥会有一致的结构?这是人类拥有共同祖先的结果,还是因为语言是对同一现实世界的某种映射?

既然我们把时空看作是四维空间,又何谈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难道这个“同时”是第五维度上的“同时”?
 

yyddss

不活跃园友
女性视点:
1. 女性是拯救人类的英雄;
2. 力量不取决于暴力而取决于沟通;
3. 女人独立于男人;等等

我认为思维先于语言,相信我们都有心中有想法,但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的经历。乔姆斯基好像有宏语言的理论,意思是人类的语言表面上千差万别,其实有一致的结构,这是语言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的基础。为啥会有一致的结构?这是人类拥有共同祖先的结果,还是因为语言是对同一现实世界的某种映射?

既然我们把时空看作是四维空间,又何谈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难道这个“同时”是第五维度上的“同时”?
我对两性(或者女性)独立这种话题一向不大感冒,这世界上除了男性就是女性,没得选啊。
男女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互相帮助的,不是互相较劲的。

你说的“宏语言“蛮有意思。

如果时间根本不是线性流动的,是固定静止的,只是人脑把它看作是线性流动的,会不会更好理解一些?
 

法国裁缝

寄居的诗意
我对两性(或者女性)独立这种话题一向不大感冒,这世界上除了男性就是女性,没得选啊。
男女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互相帮助的,不是互相较劲的。

你说的“宏语言“蛮有意思。

如果时间根本不是线性流动的,是固定静止的,只是人脑把它看作是线性流动的,会不会更好理解一些?
时间不是自有永有的,或者说根本就是虚无的,是神对祂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个预设,人类无法逃离时间的困境,因为人类本身也是被造物。所以在人这里时间永远是流动的,在神那里时间却是塌缩的和曲率无限大的。
 
春节假期中走亲戚,无意中看到一本达赖的书,随手一翻,就看到这么一句:达赖说,人在转世的时候会丧失记忆。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如果转世时记忆基本上清零了,那不是和死了也差不多了?那此生和来世的联系能有多少呢?就像了解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狱一样,我发现根据经文的理解往往和社会上流行的说法也不一致。比如,人的社会关系要是在天堂里都被解除了,那是不是人到了天堂实际上也是变成了另外的人呢?不是说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吗?
你那最后一句是经济学的角度描述人的本质。跳跃太大,从宗教到经济学。
 
文艺作品与科学不一样,很多时候它并不阐述一个明确的观点,更多是启发你的观点或者想象力。所以呢,对Arrival我也谈不上看懂没看懂,而只能说我个人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这部电影涉及的几个有趣的方面,可以供没事的时候想想:

1)语言会不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英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区别
- 无论英语也好中文也好,人类的语言基本都是线性的,而片中外星人的表达方式则是非线性的
关于这个观点,这篇影评已经写透了,你可以先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78580/

2)我看完上面的影评,却冒出了另一个想法:到底是语言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还是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的不同?
(这个与下面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有关联)

3)上面影评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是以怎样的方式出现的?意识独立于语言吗?- 很多人认为理论上应该是独立的。但是,没有语言的情况下,意识是怎样“存在“和“自我表达”的?语言会不会既明确了意识又限制了意识?

4)影片联系到了一些现代物理方面的概念和假说,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有矛盾的,我认为主要矛盾出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假说部分缓解了这个矛盾,即他假设在四维时空里,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时间并不是线性流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外星人可以看到女主角的未来,而女主角接触外星人之后也看到了。

5)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你会去改变吗?比如你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早早经历癌症的痛苦而去世,你还会去生她吗?
- 当然,我们会说,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死,我们知道了,但仍然会把这一生过完。
- 但你会不会去试图改变这个过程?这个问题提出了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如果未来已定,可以说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或者说即便有也没大用,人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

你说的“女性视点”是什么?俺没看出来
对于2):我认为语言和思维方式互为推进。倒是文字被思维方式影响。比如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对于3):我认为意识是一种自我对话,语言发展在先。语言像个空间,由逻辑在其中扩展其边界。刚看到老贝也是相似的想法。
就想到这些。
 
最后编辑: 2017-02-09
但那句话是经济学里的定义,政治经济学。
小风可能有不同的出处,我贴下我的引语的出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似乎没有多少“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小风可能有不同的出处,我贴下我的引语的出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似乎没有多少“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老贝,很晚回复,找不到小黑屋了,失敬。
我的出处在中国朋友家里,他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那个朋友的书让我更多将马克思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学的。
 

yyddss

不活跃园友
春节假期中走亲戚,无意中看到一本达赖的书,随手一翻,就看到这么一句:达赖说,人在转世的时候会丧失记忆。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如果转世时记忆基本上清零了,那不是和死了也差不多了?那此生和来世的联系能有多少呢?就像了解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狱一样,我发现根据经文的理解往往和社会上流行的说法也不一致。比如,人的社会关系要是在天堂里都被解除了,那是不是人到了天堂实际上也是变成了另外的人呢?不是说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吗?
我的理解哈:“人“这个中文字,都和人的形状有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了我们的身体,根本不称其为人了(那叫鬼)。
人的身体是上不了天堂的,上天堂的当然不是人。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