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难怪你的回答让我更糊涂了。我想问的是,人对美的感受是天生的,还是主要取决于出生后的文化,观念,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小孩整天和世人认为长得很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终于有一天和父母出门,看到很多世人眼中的美女帅哥,在他眼里,这些美女帅哥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呢?给他带来的感受是愉悦还是不愉悦呢。简言之,人对什么是令人愉悦的美的判断是基因决定的呢?还是主要由文化环境等后天因素决定的呢?
美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脑被训练出来的结果。对人的审美一旦被训练出来后可逆性较差,但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很容易变化,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对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很重要,我本人经常看各种艺术展。多伦多人的艺术审美能力很高,多伦多电影节,票很贵,都是小众电影,很多人看。前一阵,多伦多艺术博览会,20加元一张票,排长队看。既然都到国外了,就打开自己,欣赏不同的美,而不是把自己放到套子了,永远提高不了鉴赏力,只能靠赞赏美女图片和唱流行歌曲来表达自己。
我和@xchn818 的想法一样,觉得人对美的感受是后天由环境训练出来的。
因为它不是一种直觉感知,不是看到一张人脸然后感知到“这是一张人脸”;而是一种经验判断,是看到一张人脸然后迅速在脑海中比对有关美丽的脸的经验法则,然后判断出“这是美的脸or丑的脸”。
一个小孩子,从来没人教他什么是美丑,他妈妈再丑,他看到她都会笑、会有安全感。
等他有了美丑的意识,他看到妈妈还是会笑、会有安全感,同时也会有一个声音对他说“我妈的五官还是挺丑的”。
你说的“记忆是可以遗传的”,应该是指“集体记忆”或“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大众对美的判断会趋向一致,但不是指你一出生就拥有了某种记忆。婴儿的记忆大概只有子宫里的温度和声音吧,一定不包含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