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身难度并不大,计算都可以靠EXCEL解决,关键是用逻辑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用数学计算来论证。
三个晚上有课,上到晚上9点左右。
PMAC: www.pmac.ca
APICS: www.apics.org. www.apics.ca
再次感谢楼主的热心.请问楼主,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数学的难度有多大,我也是文科出身,已经N多年只用加减法了,有一点担心呢.另外,每周有几个晚上要上课呢?还有那个特牛的行业协会,能否把它的网站贴出来呢?我在认真考虑这个行业呢.多谢.
网上很多的,仔细找找。各个College网站上的Test Centre里面也有很多,光做那些也足够了。传了个样本,供你参考。
如果是Post-graduate的Program,不管转不转学分,都要学历公证,因为其入学条件就是本科以上。
GOOD我怎么一搜就搜到了?这是George Brown的测试中心,数学和英语试题都有。
http://llc.georgebrown.ca/llc/er_dept/assessment/gb_er_review_knowledge.aspx
如果真要去读college的话,research的能力可要好好加强一下了哦。
谢谢啊,很有启发。就在彷徨迷惘的时候,老公同事的太太给了我启发,她推荐了我物流和企业供应链课程,这个专业涵盖了从采购、制造、运输、物流、销售、市场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各个方面,不仅是个实用有趣的课程,以后找工作时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大。她自己就在毕业后立刻在著名的郎讯科技(LUCENT)找到了工作。
我听了很动心,开始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了她所说的话。于是从07年的1月初开始,我就积极准备COLLEGE的申请了。
很有启发,加声望了。下面就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具体谈谈提高英语的历程。
先从"听"说起。贴子最初就说到过,在加航的飞机上,自己的听力能力深受打击。后来的打击更是无数,印象最深的那次是跟老公一起去看<谍中碟3>的首映,本来最喜欢看电影的我,那次却倍受折磨,因为整个电影我对着画面连猜带蒙地也没看懂。那时候才明白,听力可不是到了一个外语环境里就会自然提高的,还是需要一定的有意识的训练的。
这时我想起了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请教过英文老师怎么提高英文听力(她本人英文好得跟Native英文没差)她的回答是--每天坚持听英文5个小时以上,一直到拿下耳机,无论周围的人在说什么,你都听成英文。当初以为这只是老师夸张的一种境界而已,后来才知道不经过这样的过程听力就提高不了。
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成天开着CBC Redio One了,无论是开车、炒菜还是做家务,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听。这个过程并不是很痛苦,也不必很专注地拼命听,顺其自然就好,主要是让自己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培养一对"北美"的耳朵。
有人可能要问了,我也试过听新闻,可是我词汇量不大,有很多生词听不懂怎么办? 其实这也是误区。北美常用的单词也就5000个左右,大多数人听力不行绝对不是词汇量的问题,而是听到一个句子之后,需要在脑中进行翻译把它反应成中文,才能明白这个句子的意思。经过这样一个转换过程后,后面的句子已经错过了,自然会觉得来不及听。
多听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在脑海中建立起通过英文直接理解意思的连接,挑过中文翻译环节。举个例子,如果有人跟你说Good morning!相信你一定不会在脑子里把它转换成"早上好",然后再回答Good morning! 因为这是个简单的句子,而且被重复了上千遍,在你脑中已经建立了反射,听到就已经直接明白意思了。
但是对于多数复杂和不熟悉的句子,我们的大脑一开始还反应不过来,所以必须通过多听来建立这种反射和连接。
这个过程只需要三个月左右。一开始真的Catch不住什么词,慢慢就好了。从新闻广播入手的好处是,一来新闻的用词很规范,不会出现太多的哩语和词组,比较好上手;二来,广播因为没有画面,所以播出的新闻大多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和逻辑来描述,很好理解。
等广播新闻听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看电视的新闻了。同时开始看大量的电影,当然不能开英文字幕更不能开中文字幕。通常我先完整地看一遍,然后下载电影的英文字幕学习一遍,最后再把电影看一遍。
这样经过了大半年,我看电影已经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奇怪的是,看CBC News at Six还是有困难。老公解答了我的疑惑--电影是有情节有逻辑性的,所以配合画面,加上我已经进步的听力,看个大概没问题。但是电视新闻因为有了画面,语言反而很简洁了,因为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如果有听不懂的词,想要通过上下文来猜也比较难。老公说我现阶段是很正常的"平原期",要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需要继续积累。
于是,我还是坚持每天晚上看6点档的新闻,即使不能全听懂,就当了解时事也好吧。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新闻了,那真是很神奇的一刻,就这样一下子体会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瞬间。
一年以后,我的听力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去电影院看电影重新变成了很轻松很愉悦的消遣。电视里的大多数节目我也开始用欣赏而不是学习的态度来对待了。特别是能跟着电视看最新美剧而且不需要字幕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我再也不需要等着网上的更新和下载了,前一天晚上看完,第二天就可以跟同学、同事讨论剧情了。
很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价值和价格的问题。
我跟老公曾经很深入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一个人的价值是自己定的,而价格是别人定的。
所以,当你认为自己的价格被低估了的时候,就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以求价格大于或着至少等于价值;当然,反过来,如果你的真正价值并不高,哪怕幸运地被高估了价格,恐怕也好景不长。
我来负责顶这句提高英语的历程-阅读篇
阅读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估计多半不是问题。光看看大家LINC的阅读测试成绩就知道了。
不过大多数人阅读虽然可以,但始终处在一种"被动"阅读的状态--即遇到考试测验工作学习不得不读的时候才读,平时并没有养成英文阅读的习惯,能通过Google.cn解决的,绝不会去用Google.ca,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英文始终没能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我一开始看到英文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虽然规定自己每天在CBC的新闻主页上至少看5篇新闻,但收效甚微。跟词汇和听力的学习一样,对于阅读,我也始终在寻找一种切实可行同时收效好的学习方法。
还是LINC学习启发了我,我发现老师们经常用24hours和Metro News作为大家的阅读材料。这两份免费的报纸不仅全彩页看起来赏心阅目,而且从新闻时事到生活娱乐无所不有,信息量很全面,每天还有固定的专题比如职场、教育、养生,能学到不少知识。
我意识到这不失为一个寓教娱乐的好办法: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可是这两份报纸却不是那么容易拿到。一来家附近没有报箱,二来即使上学前特地赶过去,往往早已一抢而光。好在加拿大的网络很发达,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两份报纸的电子版,并坚持每天阅读。
在阅读中发现,看电子版好处还挺多,如果是传统的报纸,遇到不懂的词要停下来查字典,而电子版的话,只要把金山词霸放到生词上就能知道解释,顺便还能收藏到生词库中,便于以后反复背诵。之前在"词汇篇"中提到过,我的词汇量就是通过阅读这两份报纸有了显著提高的。
24Hours的电子版:http://www.24hrs.ca/
MetroNews电子版:http://www.metronews.ca/
坚持每天阅读的好处不仅是看到英文不头大了,词汇量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好像面前的世界慢慢向我开启了一扇大门,不再是那么陌生和疏离了。我发现自己渐渐地开始熟悉和了解加拿大,也开始体会到北美文化的各种乐趣了。
是的,语言不仅仅是工作、生活、学习的工具,更是一座桥梁,把你和一个全新的世界连接起来。很多移民抱怨来了加拿大后精神文化上的空虚,其实我觉得语言是一个根本的障碍。当语言不通,无法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事不关己"的隔离,好像周围发生的一切跟自己都没有关系,无论如何产生不了"归属感"。
如果语言一旦过关,很多本地人关心的事情,我们也会开始感同身受,不再觉得遥远。记得2年前在24Hours上无论是娱乐版,还是专栏文章,好多次提到Grey’s Anatomy,开始也不太留意,后来看得多了,也开始关注,并从网上去下载了之前的几季补课后,每个周四晚上也开始跟着电视追看。从此以后,再看到关于这部剧的消息,也津津有味地看起幕后花絮和演员的八卦新闻来了。再后来读书的时候,跟Finance的老师聊天,碰巧聊起这部剧集,两个人不知道聊得多投机。
以前总听说,中国人即使在西人公司工作,往往也很孤立,跟同事说不到一块儿去,我工作至今,却并没有这种感觉,相反,跟同事们相处融洽愉快,聊天也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主动关心本地生活中的吃穿住用的各种信息,所以大家也都很愿意跟我互相share哪家饭店好吃,最近哪个电影好看,哪个电视节目很无聊。
我的体会是,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论是新的国家、城市还是公司),不要自己把自己孤立了,首先要认可自己是这里的一员,要open-minded。只有你接受了新的环境,新的环境才会接纳你。只要你自己没把自己当外人,别人就会很容易把你当成"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