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就像吃榴莲――短登加拿大一周(连载)

交通上呢,车子都比较旧,对残疾人和自行车人很好,自行车可以放到车前,车内有courtesy seats专供特别人群,车内也有也会拥挤,好象没有给下课小学生让座的习惯,大家的表情、神态和国内的也一样,就是没人忙着摆弄手机。
但公车人性化不够,车内没有站名显示,只有简单的报站名,初来的新人可能反应不过来,加上两边都是相似的树木房子,很容易过站,每次作车我都格外紧张,抱着地图一站站数过去,地图也没国内的好认,另外,downtown知道怎么坐车的人也没有,想找个车站,你最好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晚上,就怕坐过站,要是末班车,你就惨了,那么大个地方,走回去还不如睡马路,出租车也看不到,怪不得“别了,温哥华”里,人家就是叫警察了,还别不信,真有可能发生的,但你可能还没办法找到警察,公用电话很少,手机没有,24小时店也罕见,只有李嘉城的"husky"加油站。我在市中心碰到碰到过一个中年上海妇女,晚上坐了公车,汽车居然没有到终点站就结束了,我就下去了,这个妇女再和司机发急,但不会英文,看到我就中文求救,我一听就和她说上海话了,她是激动得不得了,要知道,晚上的downtown华人很少,基本上都是西人,而且乞丐、玩客、吸毒的有特多,我帮她找车站,和她聊天,她今天看到有直接到’Hasting'的车就坐了,没想到半路被赶走,就没方向了。我的经验是,先看好回去的车站,要记住两边的建筑物和各种sign,人家的路牌和我们的都不一样,方向也不标,感觉就是随意挂在电线杆上的,而且市区的路很杂,同一路名都能180度转,好象是granville,真的很搞脑子,头一次和一个女孩晚上去downtown,人家都呆了半年多了,我门为找车站都花了1个小时,简直就象迷宫啊,好象是什么granville,hasting,davids,robson,nelson,richards,seymour,heme,还有telus和sears,问别人,人家都不知道公车的,地图也很简单的,只有公车终点,太糗了。真的感到上海市政已经做了很多事了,同志们要知足啊;在上海,我也经常到浦东和其他一些没去过的区,前几天还去趟九亭,看着路牌,就搞定了,写的很清楚的,温哥华就不是了,没去过的地方,最好和有车的朋友一起,否则人家站牌只标终点,根本就不是给生人看的。
 
还有,skytrain是有查票,站台上穿警服的就一直在‘抓人’,我就纳闷了,怪不得平时看不到警察,原来全跑这里来抓逃票的拉。另外,seabus对面,一下去有一排小店,头一家是个罗马尼亚老太的pizza, 2.25一个,看到这么便宜的食物,我冲上去就是一个,太好了一顿饭省下了,味道啊?就是叫做“一团面粉”。
唐人街附近是高犯罪地区,我不想多说了,比在上海的“下只角”更强,“白面”就明着来,我亲眼看到,上海同行最猖獗的地方,也只能望其项背。一不小心拍了张照片,背景正好是一个流浪汉在墙角撒尿。
我带了很多DV带和MS,安排了很多行程,我的激情由最高点很快降到平面上,(不是我期望太高,只是毕竟有好奇啊),尽管勉强走完了原定计划,见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我可能要labour的工地和餐馆,当然也看到蓝天和白云,我最后的几天,几乎成为了累赘,再也没有兴趣DV,DC了,也不想再出门了,还不如在家睡觉,电视节目也没有好看的,尽是些电视导购和肥皂剧。我有时在想马路飞驰的那些高档跑车,我在温哥华可能永远也无法拥有,但的确有很多,很帅的“旱马”,应该和我高大的形象很登对的,但我要从苦力开始,要由很多因素来决定,我未来的命运,也可能这辈子就要用苦力来结束,即使不在苦力,休闲的好日子离我依然会很远,就象,我们城里的那些农民工兄弟,他们睡在工棚里,吃着前天的剩菜剩饭,可能他们不服气,同样是中国人生活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可能也会梦想发迹的那天,但你我都知道人和人除了国籍,除了他们的智慧,仍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我也知道那些开跑车住豪宅,那些真正享受加拿大悠闲和美丽生活的人和你我的不同,尽管我们可能拥有同样的‘身份’。
温哥华潮湿的冷风吹在我耳边,还有那唰唰的汽车声,我现在上海,同样的风的感受和汽车声又在耳边萦绕,有时候,这种感受让我很惊讶,她们是如此的相似,而我还有必要再做选择吗,4年的梦其实已经醒了。
 
trevorlu 说:
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人喜欢温哥华和上海比,到是有探讨基础了。
关于住宿,楼主的描述很有代表性,人情味是很淡的,我除了睡觉,基本上就不呆在房子里的,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人家也要过家庭生活的。

关与消费,我就破有微词了。一对夫妻1500税后已经是labour的不错了,女人一般太labour的是不会去干的,相信每对夫妻都舍不得让老婆太拼命的;house600,作饭300,交通300,衣服没算,娱乐为0,孩子上学余下的不知够不够,牛奶金也就200,没有孩子的能多300,但愿不要花到医药费上。作饭300,我不知道richmond的超市能便宜到哪里,反正sefeway,or zeller里面要想每天10刀“漂亮的肉、海鲜、水果。。。”只能挑一样,而且也不够“漂亮”。上海现在最低的可能是800多吧,要是本地人,就和父母住,有动迁的还能再骗一套(一间也好),一般这样的以前都有老单位,‘劳保’都有,还能给点补助,如果是年轻人基本上都超过1000的,吃饭300(鸡蛋1块3个,西红柿、萝卜、黄瓜、苹果各1共计3块,米饭1块,其余自便),交通200(尽量不坐空调还能省,骑自行车就全解决了),余下300还能买个手机,简单娱乐下,(刚才加拿大那边通讯这项没算);如果是外地人800块,肯定包吃包住的,要不就直接讨饭去算了,就想温哥华的乞丐一样。所以‘猪狗般的日子’是太污蔑了,我象我们在温做labour,也会有人说‘这种猪狗般的生活”中国人是怎么过的?但我想,大部分的温城人是友好的,不会这么说的,但不排除没有这么想的。不要说,我把房上海房租省了,的确上海人就可以省的,外地人赚不到2000以上也不会在上海租房子的,实在混到要睡马路了,就可以回乡下种地,而移民去没有办法回去的,机票不是火车票啊,家里的工也辞了,搞不好房子都卖了,睡马路也要混下去啊。另外,上海800块的基本上是8小时制的物业保安,比加拿大labour轻松不知多少啊。
女人一般太labour的是不会去干的――我见到很多新移民女性都在打雷波,什么叫太雷波?技术工人不也叫雷波么?我有见过新移民女性送报纸的,我想你说的是太繁重的雷波吧?那男性新移民照样不太会去做。
做饭300不是我说的,是已经生活在Richmond2年的有house有车的老移民说的。
而你所说的最低工资800,是基于在很多特定情况下说的。什么本地人、和父母住、动迁(记住货币安置和房屋安置不可能都拥有)、劳保什么的,别忘了我一直在说以最低工资比较上海和温哥华,并且没有你说的那么多的特定情况;换言之,如果没有那么多特定因素,单是看最低工资比较又会如何呢?这种比较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还有谁告诉你最低工资800就是做保安了?你也太不了解工种多样性了。
你的比较是基于最低工资上海有这样那样的条件,而我的比较仅限于最低工资的对比,所以别再告诉我这样那样,没有意义。
 
环境篇

环境
相信多数网友一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就会喜欢上这满眼满怀的绿,哪怕你在冬天登陆都会惊艳于加拿大的绿。草地不会因为零上几度的气温而枯黄,树木不会因为冬季的到来而萧条,那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绿,即便是更新的落叶也是缤纷的色彩,红的黄的绿的整整落了一地。你会诧异于四季更迭的错乱,你会惊喜于身处在城市中的花园。
温哥华的落叶是不扫的,偶尔看见一个闲适的所谓绿化工人拿着鼓风机吹飞飘落到马路中央的落叶,不经意的集中在路肩,随意的“化做春泥更护花”,真正的是“叶落归根”。而这飘飘洒洒的落叶,你不会觉得它有一丝一毫的脏乱,这自然的养料滋润着自然的土地,是那么理所应当顺其自然。套用一句他人对加拿大的评价:在中国你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屋这百十来的平方才属于你的,而在加拿大走出房屋你会感觉这整个天地都是你的。
无论是Stanly公园还是Suspension bridge,你都会觉得似乎加拿大人都非常懒惰,一切的树木花朵都按照它愿意生长的自然形态存在着,树木爱枯死就枯死爱成材就成材,地上树上爬满的苔藓,表明了似乎是原始森林的一角。人工雕琢的痕迹几乎看不到多少,更不会象国内那样焚烧那飘散的枯木和落叶,是啊,谁会去大兴安岭扫落叶啊?走在上街沿上,扑鼻而入的是刚刚修剪过草坪的青草味,有时你不禁怀疑整个温哥华靠什么来挣钱,因为你很少看到工业的痕迹。
我想重点谈谈去Stanly公园的所见所闻,不仅仅因为张仙的那句“去多少次Stanly公园都不会嫌多”。Stanly公园没有所谓的公园大门,本来沿着长长的堤岸顺着地图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已经在公园里了,不是看似进口的雕塑告诉我们,我们还傻乎乎的要问人呢。Stanly公园行人走的堤岸旁是清亮的海水,不似上海的黄浦江色泽浑浊,清澈的海水在难得的温哥华无雨的云天的照耀下濯濯生辉,那近堤岸的海草枝蔓长长象触手般轻抚浅水的软石,软石也在清浅的滋养中变得润泽,间或有壮硕的海鸥或休憩或驻足在这圆润的软石上,似乎也享受那润泽的气息,贪恋那清亮海水的温情。
跨过那三道泾渭分明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汽车道后便是广阔的草坪,草坪自然是丰满的绿,踏足在这丰满的绿上享受着这沁人心脾的香草味,忽忽悠悠中便是成片成片长成材的水杉,这水杉全似着自然的状态,高耸入天间或有擎天的幻觉,笔直笔直不曾有丝毫的弯曲,当然也有腐朽的枯木,横七竖八的躺倒在满是苔藓和腐烂落叶的“地毯”上,恬淡的姿态让你不曾想跨入一步,生怕是惊扰了这份释然破坏了应有的和谐。忽一抬头,被“淅淅倏倏”的声音引去杉木的枝桠处,“呵”,是只黑油油的小松鼠。说实话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亲眼看见“活”的松鼠,我想在座的各位也不出这个例外。那松鼠也不怕人,偶尔看见人过来全部蜂拥而至,可能精灵般的它们也知道有好东西吃吧,我先是掰了一小块自己带来的饼干扔得离自己远些,这可爱的精灵没几步便窜到,两只小手捡起饼干便急不待的放进嘴里,“卡嚓咔嚓”地嚼起来,全然忘了还有我们在旁的警觉;而后发现似乎可以更亲近些,便把饼干掰了全放自己脚跟,那松鼠贪婪的围在脚旁,本是带了卷万年青饼干自己吃的,可后来却发现一小块一小块的全部贡献给了小松鼠。唉,可怜见我和老公中午就落得个喝凉白开的命,但我丝毫没有怨言竟然发现自己也能恩泽自然的馈赠,自是无比的高兴,这是我在生活了多年的上海从来没有的体会。
出了Stanly公园,你会发现整个温哥华似乎都是公园。时而“呱呱呱”的乌鸦在头顶鸹噪,时而肥嘟嘟的海鸥大摇大摆在面前踱步,你唯一需要自求多福的是希翼鸟儿们的便便不期预的打在项颈,我想即便被便便淋到这对于多数生活在高楼遮天的城市中的人们也算一种福气吧。步行至算是温哥华地标的大白帆,海鸥更是肆无忌惮甚至可以看见老鹰射入海水捕鱼的画面,我探步至伫立在围杆上的休息的海鸥,那海鸥大得惊人甚至过分到一只脚立在杆上,我想看得仔细,发现海鸥竟然也不怕我,距离近到反而让我怕了,海鸥还是一副闲庭信步的洒脱,我不禁耻笑自己远离自然的距离。现今的国人们,你们问问自己生活着的城市到底离你们向往的自然距离有多远心又有多远?
以上谈的主要是自然环境,在聊聊我所感知到的人文环境。
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是否人到了一个质素高的环境自然而然就变得素质高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鼻子有这样一个适应性,就是闻到一个气味后过会就闻不到了,不论是香是臭。你会发现你在加拿大自然就会替老人让座(老人也不一定要坐),自然不会随地扔垃圾,自然不会大声说话,自然不会乱穿马路,自然会自觉买票,自然爱惜公物……很多国内整天宣扬的一些基础道德在这边成了每天吃饭刷牙一样自然。我不禁诧异和谐的环境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举几个我的亲身经历。我和老公在温哥华期间出门一直是背双肩背包的,自然相机钱包等随身物品就都放在包里,看到漂亮景色不免驻足拍照。老公一直是个马虎人,一次拿了相机竟然没有拉包拉链,而我也不知道,因为老公随手拍完照就把相机揣口袋里。于是我就背着敞开大嘴巴的背包一路回了家,直到到了房间拿钥匙才发现,整个回来路上近一小时,又是走路又是坐车,甚至还去了downtown逛了mall,检查了包发现一样不少,钱包里的加币还整整齐齐的躺在那里。哎,事后真的是感慨万千……!
再说一事,那次我和老公去chinatown,坐了skytrain出来,拿着地图正在寻找接下来的路,突然一西人问我们may I help you?我们当然开心应允。此西人大伯开心的告诉我们路线如何,并将我们引至正确的路口,并再三嘱咐路线以便我们记住。
至于我们坐大巴司机对我们出示车票说的thank you,等大巴时和西人GG的聊天,不相识人目光对视的莞尔一笑都让你觉得温暖让你觉得你被融入,让你觉得你跨出那人生的一大步的价值。
 
最后编辑: 2005-11-25
至于楼上一位筒子的感触,我早已经在标题上说了。移民就象吃榴莲,可能象我这样把大便当成了珍馐,而他这样类似的则把珍馐当成了大便,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无非是口味不同体会不同罢了,当然更不能说谁更愚蠢些了。或者说象蚊子这样的本来骨子里就是农民的人,天生潜在就把大便当成宝贝了。呵呵~~~
 
东方蚊子西方血 说:
女人一般太labour的是不会去干的――我见到很多新移民女性都在打雷波,什么叫太雷波?技术工人不也叫雷波么?我有见过新移民女性送报纸的,我想你说的是太繁重的雷波吧?那男性新移民照样不太会去做。
做饭300不是我说的,是已经生活在Richmond2年的有house有车的老移民说的。
而你所说的最低工资800,是基于在很多特定情况下说的。什么本地人、和父母住、动迁(记住货币安置和房屋安置不可能都拥有)、劳保什么的,别忘了我一直在说以最低工资比较上海和温哥华,并且没有你说的那么多的特定情况;换言之,如果没有那么多特定因素,单是看最低工资比较又会如何呢?这种比较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还有谁告诉你最低工资800就是做保安了?你也太不了解工种多样性了。
你的比较是基于最低工资上海有这样那样的条件,而我的比较仅限于最低工资的对比,所以别再告诉我这样那样,没有意义。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资源就是财富的一部分,我说的情况是上海社会的普遍现象,没有什么特定情况,800块除了做保安,已经没有本地人会去干了,外地人会干更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工作,就象新移民在加拿大的情况一样。我也有亲戚下岗,在超市工作,800块左右,但日子过的可舒坦了,一日三餐,荤素不愁,烟酒麻将样样不却,比labour不知好多少,没人羡慕加拿大。什么“猪狗不如”,夫妻两背井离乡,每天干的从鸡叫,到鬼叫,回家还要做家务,业余生活除了睡觉一样没有,这才叫“猪狗不如”。
 
trevorlu 说: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资源就是财富的一部分,我说的情况是上海社会的普遍现象,没有什么特定情况,800块除了做保安,已经没有本地人会去干了,外地人会干更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工作,就象新移民在加拿大的情况一样。我也有亲戚下岗,在超市工作,800块左右,但日子过的可舒坦了,一日三餐,荤素不愁,烟酒麻将样样不却,比labour不知好多少,没人羡慕加拿大。什么“猪狗不如”,夫妻两背井离乡,每天干的从鸡叫,到鬼叫,回家还要做家务,业余生活除了睡觉一样没有,这才叫“猪狗不如”。

看得出来,你主要的生存优势来源于本土资源,固守本土亦不失为一种选择,尤其是出去看过了,更应该清楚自己的选择了。但是,诚如蚊子所言,此之熊掌,彼之砒霜。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各自的优势也不尽相同。为什么非要在人家的帖子里面斗嘴呢?你不是已经贴出来了自己的帖子吗?
 
stanley park(LZ漏了个字母),ubc,suspension bridge(west vancouver)简直和浙西,浙东的景致一模一样,连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都一样,没什么玄的,要知道,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地貌特征多数异曲同工。其实,浦东世纪公园真的不错,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夕阳西下感觉不亚于stanley park的,另外,cambie st.上的Queen's Park也是很多老华人打拳晨练的去处,很绿,有点特色,但时间长了,都市人,可能要厌倦。
还有个好去处是叫Granville Island当出“别了,温哥华”里,“大洪”的府邸就坐落于此,对面就是downtown,早上会有人留狗散步,骑车跑步,但我又不得不批评国内的影视作品太媚外,象“大洪”这种在“愚人码头”抓鱼的标准labour是决计租不起那里的房子的,这么nice view,我都不敢想象要什么身价的人才可以住,那是几栋建在湖面上的别墅,“私人物业”牌子高挂,附近拉着电网,很多新移民一开始可能一直都盘踞于地下室内吧。
另外,本人也无攻击LZ之意,本来都是从一个城市到向往已久的另一座城市,那叫一个缘,而且,时间也间隔不久;我也只是有感而发,有不同才构成交流,况且现在又回到同一城市了;中国人不够团结本来已是不挣的事实,我们也不必剑拔弩张的面对。我对那里的人还是充满好感的(除了中国人),治安也算很好,硬币着实太多。
可能LZ太过浪漫把很多事物都看得那么浪漫,我也不是不懂风情的愤青,本来大家都是冲着阳光、白云、大树去的,可是,我突然发觉,当你站在画卷中时,你已看不出她的美丽,或者说她的美丽不过如此,而你自己不过是画卷中多余的点缀。
 
trevorlu 说:
stanley park(LZ漏了个字母),ubc,suspension bridge(west vancouver)简直和浙西,浙东的景致一模一样,连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都一样,没什么玄的,要知道,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地貌特征多数异曲同工。其实,浦东世纪公园真的不错,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夕阳西下感觉不亚于stanley park的,另外,cambie st.上的Queen's Park也是很多老华人打拳晨练的去处,很绿,有点特色,但时间长了,都市人,可能要厌倦。

可能LZ太过浪漫把很多事物都看得那么浪漫,我也不是不懂风情的愤青,本来大家都是冲着阳光、白云、大树去的,可是,我突然发觉,当你站在画卷中时,你已看不出她的美丽,或者说她的美丽不过如此,而你自己不过是画卷中多余的点缀。


非常支持trevorlu老兄,比来比去就是比自己在国内和去加拿大的生活水平有什么差别才有意义。大家唱高调没什么意思,当今中国可能还有几个忧国忧民的人,但我相信这个坛子里99.99%的人不是,是的话就不移民了,移民说白了还是种逃避,给自己找后路,真为国家着想的人看看历史就知道了,总是想方设法的回来。如果总是比整体水平那只是骗自己,移民在国内多少是精英,在国外多半是民工,比就比自己前后的差距,如果在预期的几年内,实现不及国内一半的生活水平的概率都很低,那还是像trevorlu一样马上打道回府就当旅游一趟的好,像形之下我更佩服悬崖勒马的人而不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他们需要更大的决断和勇气。加拿大的移民大部分岁数都不小了,在国内年纪轻的,要死不活的人去碰碰运气也就罢了,如果生活稳定而安逸,只是觉得不甘心的朋友还是放弃算了,机会成本太高。在国外也认识很多蚊子这样很理想、感性的朋友,以前顺利惯了,到这里时间久了后悔回都回不去,何苦来哉!(实力超强的,在加拿大找个好工作一点没问题的,或者运气极好的,我的话不适用,大可感性、抒情去)

而且短登除了拿个身份,做3年的后备,其他没有任何意义,不可能了解什么。写篇游记就可以,不要误导国内的筒子。国内各地生活水平不同,不好只拿年收入来比较生活水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怎么一到国外就糊涂了呢?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移民的朋友有拿800块的吗?有,那有什么好犹豫的,扒层皮也要去,问题我看税后8000月薪的好像在这里都羞于说出口,还瞎起什么轰??!!

我废话不多说,没有Pandaj,Camdus、Prcll也包括trevorlu这位回头朋友的才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虽然有专业工作,但上班绝对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抱着电脑聊天的,回家还有老婆孩子要陪,不可能长篇大论,很耗时间的,所以很佩服以上这些朋友花这么多时间好言相劝但最后的结局都是恶语相向,我看他们一开始也想好心劝说国内的朋友,后来一个个都不耐烦了,变成了对骂找乐子,很感慨!不过国外的生活单调,有人骂骂,多少找到点乐趣,理解!上述几位朋友的帖子我都深有同感,这些都是过得不错的朋友,还有空在这里陪国内的朋友罗嗦,绝大部分人有这个闲情逸致吗?

相信蚊子楼主也是个不错的人,能花这么多时间写东西泡论坛肯定心地善良,起码说明国内生活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轻闲之极,要么没孩子要么孩子有人帮忙带。若到了国外还能保持一致,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感谢上帝吧!(本人不是基督徒,但还是要感激,国外能这样真的不易啊!)

最后对trevorlu说句话,我们这种唱反调的人在这个论坛是不大受欢迎的,这里大部分的朋友都没出来,你写那么长说加拿大不好不是找骂吗?你应该写登陆随感,谈文明和自由,转贴中国各地的社会问题,要所有人都觉得的离开祖国和父母是多么正确,去加拿大有多少期望憧憬,你才会受到追捧!

忘了说一件事,有一次把同学随手拍的照片跟很多加拿大、澳洲的风景照放在一起给另外一个朋友看,他说同学拍的这张最美,是加拿大哪里?洛基山脉?我说新疆哈纳斯湖而已!

今天是周末,老婆带孩子去附近朋友家玩,有些空,看trevorlu写这么多不讨好,这才多说了2句,本人在论坛资历很老了,出国前就在以前澳际混过,但平常大多潜水,偶尔冒泡,国外无聊,图个热闹,言语不周,见谅!
 
trevorlu 说: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资源就是财富的一部分,我说的情况是上海社会的普遍现象,没有什么特定情况,800块除了做保安,已经没有本地人会去干了,外地人会干更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工作,就象新移民在加拿大的情况一样。我也有亲戚下岗,在超市工作,800块左右,但日子过的可舒坦了,一日三餐,荤素不愁,烟酒麻将样样不却,比labour不知好多少,没人羡慕加拿大。什么“猪狗不如”,夫妻两背井离乡,每天干的从鸡叫,到鬼叫,回家还要做家务,业余生活除了睡觉一样没有,这才叫“猪狗不如”。



开玩笑!人家没跟你倒苦水就是日子舒坦?

现在动迁住得远的每天花3~4小时在路上,交通费每个月光巴士地铁就2~300!

我们家3口人,一日三餐,有荤有素的,平时买菜都是我妈,每个月我妈的伙食费账单1000元上下,还是比较省的,我在公司的午餐开销还不算!

800块钱在上海怎么过?1800在上海都很难过!很多人看看工资低,都有各种外快的,最起码,像我内退了的阿姨,也是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那么多兄弟每个月补贴点,才能保证过得看上去不错。

她儿子(我表弟)的电脑还是我送的,不然几年内没可能!

上海闲人多,不是日子太好了不想干了,是没有地方去!

你说话要凭良心,上海的有钱人的确比加拿大移民滋润,而且滋润得多!但是不要拿上海的穷人和西方国家的穷人比!

我很老实地说,我没去过加拿大,但是我在欧洲呆过4年,海归了2年,现在决定还是拿张加拿大身份。我无法比较加拿大和中国,只能比较西欧和中国,(虽然我有很多朋友和亲戚在加拿大北美)但是欧美国家普通人的平均实际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

中国移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从头开始,在加拿大没有基础,推倒重来!所以超过35岁的人最好别移民了,哪怕超过30岁都有点老,会很痛苦。特别是你这种动不动提国内的老本,提上海人的老本的,到了加拿大,没有关系,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文化认同,肯定痛苦,但是你没权力打击别人!
 
sylvan 说:
非常支持trevorlu老兄,比来比去就是比自己在国内和去加拿大的生活水平有什么差别才有意义。大家唱高调没什么意思,当今中国可能还有几个忧国忧民的人,但我相信这个坛子里99.99%的人不是,是的话就不移民了,移民说白了还是种逃避,给自己找后路,真为国家着想的人看看历史就知道了,总是想方设法的回来。如果总是比整体水平那只是骗自己,移民在国内多少是精英,在国外多半是民工,比就比自己前后的差距,如果在预期的几年内,实现不及国内一半的生活水平的概率都很低,那还是像trevorlu一样马上打道回府就当旅游一趟的好,像形之下我更佩服悬崖勒马的人而不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他们需要更大的决断和勇气。加拿大的移民大部分岁数都不小了,在国内年纪轻的,要死不活的人去碰碰运气也就罢了,如果生活稳定而安逸,只是觉得不甘心的朋友还是放弃。。。。。。。。。。!


你那么爱国,那你赶快海归啊!

跟你说,你自己的出发点就错了,外加一句,我前几天遇到一个在加拿大20多年的老加拿大,回上海做生意开公司来了,人家HP,IBM,BMO都做过,之后拿到了100万美金的VC,开始创业,还算挺成功的,现在开始打入国内了,他LP在多伦多当医生。

他也说了一些移民在加拿大不适应,或者不适合移民的人到了加拿大很不爽的例子,但是总体的说法比“加拿大家园”的总体论调乐观的多。另外,你的发展方式其实是最不适合第一代华人在加拿大发展的。
 
trevorlu 说: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资源就是财富的一部分,我说的情况是上海社会的普遍现象,没有什么特定情况,800块除了做保安,已经没有本地人会去干了,外地人会干更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工作,就象新移民在加拿大的情况一样。我也有亲戚下岗,在超市工作,800块左右,但日子过的可舒坦了,一日三餐,荤素不愁,烟酒麻将样样不却,比labour不知好多少,没人羡慕加拿大。什么“猪狗不如”,夫妻两背井离乡,每天干的从鸡叫,到鬼叫,回家还要做家务,业余生活除了睡觉一样没有,这才叫“猪狗不如”。
我从来不认为整天喝酒抽烟打麻将的日子就是舒坦,更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sylvan 说:
非常支持trevorlu老兄,比来比去就是比自己在国内和去加拿大的生活水平有什么差别才有意义。大家唱高调没什么意思,当今中国可能还有几个忧国忧民的人,但我相信这个坛子里99.99%的人不是,是的话就不移民了,移民说白了还是种逃避,给自己找后路,真为国家着想的人看看历史就知道了,总是想方设法的回来。如果总是比整体水平那只是骗自己,移民在国内多少是精英,在国外多半是民工,比就比自己前后的差距,如果在预期的几年内,实现不及国内一半的生活水平的概率都很低,那还是像trevorlu一样马上打道回府就当旅游一趟的好,像形之下我更佩服悬崖勒马的人而不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他们需要更大的决断和勇气。加拿大的移民大部分岁数都不小了,在国内年纪轻的,要死不活的人去碰碰运气也就罢了,如果生活稳定而安逸,只是觉得不甘心的朋友还是放弃算了,机会成本太高。在国外也认识很多蚊子这样很理想、感性的朋友,以前顺利惯了,到这里时间久了后悔回都回不去,何苦来哉!(实力超强的,在加拿大找个好工作一点没问题的,或者运气极好的,我的话不适用,大可感性、抒情去)

而且短登除了拿个身份,做3年的后备,其他没有任何意义,不可能了解什么。写篇游记就可以,不要误导国内的筒子。国内各地生活水平不同,不好只拿年收入来比较生活水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怎么一到国外就糊涂了呢?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移民的朋友有拿800块的吗?有,那有什么好犹豫的,扒层皮也要去,问题我看税后8000月薪的好像在这里都羞于说出口,还瞎起什么轰??!!

我废话不多说,没有Pandaj,Camdus、Prcll也包括trevorlu这位回头朋友的才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虽然有专业工作,但上班绝对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抱着电脑聊天的,回家还有老婆孩子要陪,不可能长篇大论,很耗时间的,所以很佩服以上这些朋友花这么多时间好言相劝但最后的结局都是恶语相向,我看他们一开始也想好心劝说国内的朋友,后来一个个都不耐烦了,变成了对骂找乐子,很感慨!不过国外的生活单调,有人骂骂,多少找到点乐趣,理解!上述几位朋友的帖子我都深有同感,这些都是过得不错的朋友,还有空在这里陪国内的朋友罗嗦,绝大部分人有这个闲情逸致吗?

相信蚊子楼主也是个不错的人,能花这么多时间写东西泡论坛肯定心地善良,起码说明国内生活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轻闲之极,要么没孩子要么孩子有人帮忙带。若到了国外还能保持一致,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感谢上帝吧!(本人不是基督徒,但还是要感激,国外能这样真的不易啊!)

最后对trevorlu说句话,我们这种唱反调的人在这个论坛是不大受欢迎的,这里大部分的朋友都没出来,你写那么长说加拿大不好不是找骂吗?你应该写登陆随感,谈文明和自由,转贴中国各地的社会问题,要所有人都觉得的离开祖国和父母是多么正确,去加拿大有多少期望憧憬,你才会受到追捧!

忘了说一件事,有一次把同学随手拍的照片跟很多加拿大、澳洲的风景照放在一起给另外一个朋友看,他说同学拍的这张最美,是加拿大哪里?洛基山脉?我说新疆哈纳斯湖而已!

今天是周末,老婆带孩子去附近朋友家玩,有些空,看trevorlu写这么多不讨好,这才多说了2句,本人在论坛资历很老了,出国前就在以前澳际混过,但平常大多潜水,偶尔冒泡,国外无聊,图个热闹,言语不周,见谅!
谢谢你对我的表扬,希望你能经常冒泡让在座各位头脑清醒了解一个更全面的加拿大。
 
引用:我从来不认为整天喝酒抽烟打麻将的日子就是舒坦,更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现在中国麻将馆开得遍地都是,为谁开的?就是为下岗和无业人员开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