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长登记事-2009年4月底
(十五)他山之石篇--(转贴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
怎样快速融入加拿大社会
来源:
http://www.imm-diy.net/club/dispbbs....D=31489&page=1
Peter是我一个女友的老公,两人来得不算早,也才四五年的时间。而这位仁兄,据说任职一家公司的MANAGER有好几年了。
夏天的时候,总是听女友抱怨,说Peter和孩子成天在院子里BBQ,或者开车到外面Picnic,害得她想吃顿中国餐都没有机会;一到周末,Peter兴致勃勃,要么去Camping,要么去钓鱼,至少也要去看个Open house,一刻也不闲着;Peter和孩子的英文都很流利,大儿子的法文比英文还厉害,搞得她成了“少数派”……
听得多了,便心生好奇,猜想:这位仁兄不是年轻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就是典型的“崇洋媚外”吧!终于有一天,借着参观女友的家居设计,见到了Peter。此兄人到中年,却目光炯炯。闲谈间,可知其常识极为丰富,且动手能力强,家居装修、坐驾维修、小孩教育,都不含糊。和同胞聊天,一口标准普通话,涵养极佳。原来的猜测里,只剩下个“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还八九不离十。
当然,又是一通打破沙锅问到底──干到管理层,在中国新移民中还不多见,他能做到的关键何在?答案竟然就是这个“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按照Peter的说法是,放低心态,恶补加拿大的生活常识,社会文化这非常重要的一课。
老板问我BLT是什么
一般来讲,在中国,我们一些本科毕业生或者硕士生,在一个企业实习期满后,一段时间就可以成为助理工程师,很多人30岁来岁已经达到很高的职位。而我们来加拿大后,就做不到这样。为什么?我觉得很多人没有很仔细地分析这一点。
我们能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从小在中国生存,在自己生活过的城市里,你说个什么,没有不知道的。什么习俗呀,节气呀,方言呀,常用语呀,一段时间冒出来的流行玩意呀,开张了一家新餐馆呀,跟不同地方的人说话的方式,吃饭的方式,穿衣的方式等等等等,都知道。但是对这边,我们一无所知。尤其是做MANAGER的工作,或者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时,新移民都吃亏。
你怎么跟你的同事聊天增进友谊?你怎么跟你的老板沟通让他更了解你的为人及能力?你怎么跟往来单位搞好关系,融洽彼此的合作?这就不仅是语言的问题了。文化常识,社会背景,这些当地小孩子都知道的东西,我们都要从头开始恶补。想跳过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直接就去找一些高职位的工作,当然就找不到了。
我意识到这一点,要得益于我打第一份工的那个COFFEE SHOP的老板。那时,我登陆没几天。在找第一份工时,一个COFFEE SHOP的老板对我讲的一番话让我很受用。他问了我三个问题:
1、你知道加拿大人早餐吃什么吗?我不知道。
2、喝COFFEE是怎么喝的?当然了,你国内那种高档COFFEE店的有讲究的喝COFFEE方法,加拿大人有加拿大人喝COFFEE的方法;外面零下十几度,你看加拿大人每人一杯COFFEE,站在那相互聊天,那又是另外一种喝法。
3、你知道BLT是什么吗?我不知道。后来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只是一块面包里夹着一块BACON(腌肉),一片LETTUCE(生菜),一片TOMATO(西红柿),再挤一点沙拉酱而已。这一般是中午餐。早餐通常是DONUT、BAGEL和MUFFIN,所以,当你不知道人家的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的时候,你跟他们是不可能聊天的。
三个问题,我都交了零分。我突然醒了。对人家生存的那个社会环境,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找不到专业工作,除了没有机遇,更多的是有机会却拿不到。语言过不了关;另外一个呢?就在做一个专业的时候,不是说你做计算机就是单纯的计算机,你还要有起码的生活常识,也就是说与人交流的背景知识。
机遇在积累中不期而至
真的很感谢这个COFFEE SHOP老板,我来的第一份工就是在这家COFFEE SHOP做了一个月。而最让我有触动的,就是老板送我的那番话。所以,我登陆后的第二周就考到了G牌,一个月后就买了车。平常没事干就到处转。我的目标就是一个:武装自己的加拿大生活常识。这个真的很重要。
一个月后,再找工的时候,是一个送货的工作。老板根本不知道我来了多久,为什么?他跟我讲的东西我已经知道了,我第一个月已经把多伦多主要的路段都跑了一趟。他问我,你开车送货行不行?我说我有G牌。他说你的路熟不熟?我说你要送哪里?他跟我讲一个大概的地方,我说我知道,在什么什么的交界路口。他说你来了几年?我说不到一年。
其实我也没有撒谎,只不过讲得比较有技巧。一聘上开TRUCK送货的那份工,我就买了一堆地图,在家研究。那个工作挺好的,早上七点去公司装货,装完货大概九点钟还可以回来吃个饭。然后送老婆去上班,接着再去送货。那些超市通常都是10点开门的,送到下午三点钟又可以去接儿子。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我曾在香港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经理,年薪最高的时候达到33万多。可以说,这种最底层的体力工,我是从来也没有干过的。第一天送货,一大桶豆腐放在最外面,车子一颠,一桶豆腐倒在路上,全砸烂了,还要赔十几块钱,一天算是白干了,第二天就长多一个心眼,那么多货,知道怎么摆了,回来竟然还挺有成就感的。
其实,心态放这么低,主要是我比较务实:你不从底层开始做,你上层的机会是没有的。就好比开车,一路很平的话,一个档过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爬坡的话,就要减档了,还要加油,才能再爬上去。
那时,我们租住在BASEMENT,老婆怀孕的反应很大,不能去打工了,整天躺在床上。我们算了算开销,好象COVER不来了,要拿谷种花了。心里就很着急!人也是很奇怪的,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窗也打开了。
一天,看到报纸的招工栏有一家招MANAGER的,就问我老婆要不要去试一试?我老婆当时还说,是不是骗人的呀?要不然,就是包括老板在内只有五个人的小公司。她说是这样说,第二天,还是给我烫了衣服。平时是送货的嘛,穿什么衬衫呀?然后,好像还喷了点香水,就去INTERVIEW了。
一去看,才知道人家才不是5个人的小公司,500人都不止!两轮面试之后,我就成功了。没有像别人一波三折,感觉很轻松。后来进去后才发现,我们公司招中层的机会是很少的。我算是非常幸运的,在对的时间找到了对的位置。
恶补加拿大生活常识
每个人有很多的OPPORTUNITY(机遇),但只有很少的CHANCE(机会)。但是真正抓住机会的时候,你用到的是什么?那就看你的积累了。
我在国内的专业是英语,在国内就是讲英语的,所以语言不成问题。而且,我有在香港同类公司做管理的经验,这家香港公司是一个大公司,在台湾,包括在美国都有分公司,所以无论是沟通上,管理模式上,我都没有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当时,在整个集团公司会讲普通话的只有我一个,而工厂里很大一部分的工人是讲普通话的,所以,我进入管理层后,管理层和工人之间不再缺乏沟通了。
有的移民一来就找专业工,找不到就空耗着。我不认同。既然移民了,在新的环境中,应该有退有进。起码也要做有心人,积极地熟悉环境。条件成熟再去找专业工作。一旦找到工作,那些经验一定都用得上。
比如,我前面说到了,我的第二份工是开车送货,到处走,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对多伦多得街道很熟悉了。而且,我特别留心观察,喜欢和周围的人攀谈,对各个区住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也心中有数;到了华人区就知道哪一部分香港人多,哪一部分台湾人多,哪些地方内地来的人多。
我后来做这个MANAGER的时候,一个外省的审计员到我们公司来审计,据我所知,以前,他跟我们这边的关系是很沉闷,很古板的,审计完就走了。我很喜欢跟人聊天,这也是丰富常识的一种方式。我在跟他聊天中,知道他是意大利裔的,我就跟他说,在多伦多,小意大利区是怎么样的,意大利人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他说是啊,你也知道?我问他,你们是不是天天吃PIZZA,他说也不是,但他们家经常吃PASDA。他讲到PASDA,因为我之前送货或者到外面去吃饭,也是比较留意的。知道人家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特色,放多少CHEESE,两人就很有得聊的。另外,他还很喜欢旅游,喜欢CAMPING,我就跟他讲,我们经常去XX地方玩,他说他就在那出生的。这一来就更有亲切感了。我们以后的沟通一直特别好。
人人都喜欢跟一个有常识的人交谈。我们所谓的加拿大经验,除了具体的工作经验,还应该包括工作、生活中学到的一切。当我们的学识背景、能力达不到某个我们希望的职位的时候,我们只能去学习,去积累。
我就曾有眼睁睁看着机会而抓不到手的时候。那是一个大的汽车厂,需要一个MATERIAL MANAGER,前两次INTERVIEW都过了。最后一关只剩下三个人,一个是本地的,另外一个是哪里的,我不知道。还有一个就是我。但是我最后没有拿到OFFER,第一,我没有本地UNION经验;第二,我没有汽车行业经验。来了好几年,虽然自认为很熟了,其实还有很多方面是空缺。所以,去年我就去汽车厂做了三个月的夜班PART-TIME,了解汽车行业是怎么做的,了解这边的SUPERVISOR是怎样管工人的。
我愿意帮助大陆同胞
在北美做管理,感觉是也需要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但又不完全依赖关系。我看了很多文章中说,中国人在这边做上了管理层,也不愿意提拔同胞,我觉得起码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愿意帮助同胞进入公司,得到工作,帮助同胞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甚至提拔一些大陆过来的新移民。有些脾胃相投的,也成了我们家的私人朋友。我觉得,外人看了会认为我们有TERM WORKING精神。我认为这是在加拿大,很重要的一条。
但是,我也看到不少同胞,要么不谙礼仪风俗,个人形象欠佳,要么总把专业工挂在嘴上,这不想做,那个做不来,其实挺让人反感的。有的人一心就想省吃俭用,见人就哭穷,心态也不积极。你帮助他,他还以为你有什么企图,你不帮他又说你瞧不起他。他的心从来不相信别人,从来不敞开心匪。
我们有一个西人朋友,他说:我们想去了解中国人,但是人家好象很酷的嘛!很多中国人以为别人帮他就是有所图,总是心怀戒备。其实,就算是地产经纪、保险经纪或者直销人员,他服务于你,他有收入也是应得的。就好比我去做餐馆,我做得那么辛苦,当然也希望能多拿点小费,这是应该的。可是中国人吃饭的时候,有些人就舍不得那点小费,这都不是OPEN的心态。
我的感觉是,中国人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需要合作,想合作,但没有多少人去努力,而且价值观的不同,导致要在北美协调好中国人,尤其新移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刚到一个新地方,不了解规矩和当地的情况,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了解,没有信任感,怀疑一切,很难融洽地合作做事。
总的来说,我不觉得我有多成功。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干得比我好。做管理,在这边很普通,跟国内做官僚完全是两码事。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呀,这是很多中国人追求的极终目标,然而,这只适用于国内。在加拿大,我觉得要摆正这样一个心态:生活。幸福地生活。
我和我老婆是属于使劲享受、使劲赚钱型的。一登陆,还没有赚钱的时候,我们租的房子是900加币的,一个月就买了车,在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大约5个月,我们把他放在篮子里,就开着车到处看房子了。
我还喜欢到处走,风雨无阻,安省很多地方我们都走遍了。带上两个小孩,我们夏天去CAMPING,秋天去阿岗昆看枫叶。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比较奢侈,在那里住了一晚上,点餐地时候还点了牛排和红酒。我老婆喜欢中餐,她计划以后再去,就带上火锅、矿泉水、鸡汤去打边炉,想得可美了。
在生活中享受生命,在生活中学习提高,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的。我很喜欢这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