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July 19
试驾 Honda Ridgeline
周六上午刚好有两个小时的空档, 可以去试驾一下一直想开开看的Honda Ridgeline. 前些日子在网上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对这个车已经基本很了解, 只是需要亲自开一下体验和验证.

先和Dealer写Email告诉他们我会去. 到了Dealer那里, 一进门Sales就知道是我和我打招呼. 看来这年头买汽车的人太少了, 来一个客户高兴的不得了. 而且买卡车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就更是少之甚少了. 中国人都应该开奔驰和宝马才对啊. 在温哥华看到满街的奔驰宝马, 快和北京差不多了. 在维多利亚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辆奔驰, 开的还很可能是中国人, 而且还很可能是中国人中的房产经纪. 这年头要做中国人的生意没有奔驰开似乎没有开张的. 呵呵

闲话少说, 我告诉他我已经做了很多网上研究工作. 他就懒得和我废话了. 把车钥匙给我就把我打发走了, 两个小时之内开回来就行. 开出去在街上溜达了两圈, 然后上高速往家开. 主要想试试这玩意儿能不能停进车库里面. 结果是不行. 这卡车太宽, 除非把Mirror折叠起来, 否则基本要贴着车库门上了. 长度也超出DriveWay的长度. 看来如果真买了这个车, 只能听外面的路边上了. 驾驶感觉十分好. 我没有开过其他高档卡车, 反正我感觉和SUV没啥差别. 加速很灵敏, 转弯很灵活, 噪音很低. 很其他人试车报告中完全一致. 后车厢里的储物空间我十分满意. 但是我原来以为后排座位抬起来以后可以横着放进去我的自行车. 实际的测试结果是关不上门了. 看来自行车只能放后车厢里面. 或者挂在外面. 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可遥控开关的后玻璃窗. 我原来以为后玻璃窗打开肯定风声大作, 但是事实上完全没有声音, 好像没开一样. 这样的话车内会有凉风吹过很舒服. 唯一一点担心是这个车顶比较高, 如果安装了顶架后向把Kayak举到顶上需要点力气, 那可比举到Matrix顶上要多费不少力气.

两个小时的试车时间有点长, 总得找点地方打发掉. 想找个地方试试Off Road. 反正Sales出门时候没有告诉我什么地方不能去. Victoria附近找Off Road还不太容易. 恰好想起来Bear Mountain上有正在开发的房地产工地, 没有路, 全是烂石子, 可以去体验一下. 于是转身上山. 在拦路上跑了几圈, 觉得还算是有把握. 可惜没有太烂的路可以试试四驱锁定功能. 动力还是不错尤其是上山的时候爬坡感觉动力储备还是比较足的. 以前开小排量汽车的时候上坡的时候没有胆量超车, 只好跟在老牛车后面慢腾腾干着急. 现在不怵了, 有了机会加速, 几秒钟就可以完美超车. 不过日后如果真的拉上Trailer在后面, 估计就没有这个信心了, 那时候V6一定会败下阵来, V8就有用武之地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说实话,那车确实会回头率高,我一直以为只有克莱斯勒设计的车造型前卫怪异,日本人现在也放弃模仿理念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终于看完了开吻的blog贴,一页一页边翻边看,随手将每个log copypaste到word里,足有250页(5号字,页边距上下2.5左右3.5),同时将log中将有价值的内容按生活、工作、社交、饮食、医疗、交通、旅游、气候、幼教等十几个分类,分别整理了一下也足有30页,真是内容全面周到,感谢楼主的博文。我们全家计划9月短登多伦多,本来是打算短登温哥华,顺便考察一下加拿大最美的城市victoria,但是女儿才10个月,而且多伦多有同学帮忙解决食宿问题,还是稳妥为上,下次长登一定要去victoria看看。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终于看完了开吻的blog贴,一页一页边翻边看,随手将每个log copypaste到word里,足有250页(5号字,页边距上下2.5左右3.5),同时将log中将有价值的内容按生活、工作、社交、饮食、医疗、交通、旅游、气候、幼教等十几个分类,分别整理了一下也足有30页,真是内容全面周到,感谢楼主的博文。我们全家计划9月短登多伦多,本来是打算短登温哥华,顺便考察一下加拿大最美的城市victoria,但是女儿才10个月,而且多伦多有同学帮忙解决食宿问题,还是稳妥为上,下次长登一定要去victoria看看。

真的, 这么辛苦, 可否将你整理过的Blog给我一份. 来一个出口转内销, 让我这个原作者也重新阅读一下整理后的自己的Blog.OK? 多谢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你好,看到你的BLOG中,有关于改名字的内容,能详细谈谈申请的事,和改名的流程吗,非常感兴趣,谢谢。:wdb6::wdb10: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July 19
试驾 Honda Ridgeline
周六上午刚好有两个小时的空档, 可以去试驾一下一直想开开看的Honda Ridgeline. 前些日子在网上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对这个车已经基本很了解, 只是需要亲自开一下体验和验证.

先和Dealer写Email告诉他们我会去. 到了Dealer那里, 一进门Sales就知道是我和我打招呼. 看来这年头买汽车的人太少了, 来一个客户高兴的不得了. 而且买卡车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就更是少之甚少了. 中国人都应该开奔驰和宝马才对啊. 在温哥华看到满街的奔驰宝马, 快和北京差不多了. 在维多利亚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辆奔驰, 开的还很可能是中国人, 而且还很可能是中国人中的房产经纪. 这年头要做中国人的生意没有奔驰开似乎没有开张的. 呵呵

闲话少说, 我告诉他我已经做了很多网上研究工作. 他就懒得和我废话了. 把车钥匙给我就把我打发走了, 两个小时之内开回来就行. 开出去在街上溜达了两圈, 然后上高速往家开. 主要想试试这玩意儿能不能停进车库里面. 结果是不行. 这卡车太宽, 除非把Mirror折叠起来, 否则基本要贴着车库门上了. 长度也超出DriveWay的长度. 看来如果真买了这个车, 只能听外面的路边上了. 驾驶感觉十分好. 我没有开过其他高档卡车, 反正我感觉和SUV没啥差别. 加速很灵敏, 转弯很灵活, 噪音很低. 很其他人试车报告中完全一致. 后车厢里的储物空间我十分满意. 但是我原来以为后排座位抬起来以后可以横着放进去我的自行车. 实际的测试结果是关不上门了. 看来自行车只能放后车厢里面. 或者挂在外面. 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可遥控开关的后玻璃窗. 我原来以为后玻璃窗打开肯定风声大作, 但是事实上完全没有声音, 好像没开一样. 这样的话车内会有凉风吹过很舒服. 唯一一点担心是这个车顶比较高, 如果安装了顶架后向把Kayak举到顶上需要点力气, 那可比举到Matrix顶上要多费不少力气.

两个小时的试车时间有点长, 总得找点地方打发掉. 想找个地方试试Off Road. 反正Sales出门时候没有告诉我什么地方不能去. Victoria附近找Off Road还不太容易. 恰好想起来Bear Mountain上有正在开发的房地产工地, 没有路, 全是烂石子, 可以去体验一下. 于是转身上山. 在拦路上跑了几圈, 觉得还算是有把握. 可惜没有太烂的路可以试试四驱锁定功能. 动力还是不错尤其是上山的时候爬坡感觉动力储备还是比较足的. 以前开小排量汽车的时候上坡的时候没有胆量超车, 只好跟在老牛车后面慢腾腾干着急. 现在不怵了, 有了机会加速, 几秒钟就可以完美超车. 不过日后如果真的拉上Trailer在后面, 估计就没有这个信心了, 那时候V6一定会败下阵来, V8就有用武之地了
楼主,多少钱啊?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随着在加拿大生活几年, 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简单的说也就是从城市生活向农村生活的转变. 简称"非转农". 在我们这加拿大农村最流行的不是轿车, 而是卡车. 当然, 美国那个农村也一样. 这两年销量最高的汽车就是Ford的F系列卡车. 因为在我们这里的农村生活中卡车确实十分重要. 在加拿大买什么东西都要自己运. 想让别人给送货, 也行, 送货费和你买的东西价格也差不多了. 家里有废旧的电器家具怎么办, 不能随便扔. 也不会像中国那样还有收就家具就电器的, 还有民工弟兄乐颠颠地抢你扔的旧玩意儿. 在这里要么请人家给你拉走, 当然掏钱. 要么自己拉去垃圾填埋场, 也要掏钱. 当然如果自己拉就便宜很多了. 家家户户都有个花园, 每年都要买很多后院装备, 什么土, 化肥, 各种植物树木. 这些东西就算有小的, 没有卡车用轿车拉也实在太脏了. 而且买几袋子的价钱就足够你开卡车去买一整车的. 土是不值钱, 可是超市卖土给你的运费和管理费,还有那口袋的钱可不少. 这些年文化程度没啥提高, 但是玩的东西却增加了不少. 上山下海的, 没有一样是干净玩意儿. 把挂着海带沾着水草的湿淋淋的螃蟹笼子放在车里拉回家的时候总得考虑怎么清理的问题. 夏天到了, 家家户户开着露营车或者拉着Trailer出去露营. 我们把小车塞的满满的也去, 不过是扎帐篷. 我倒是没什么. 我家领导不满意了. 发了最后通牒, 明年如果还没有Trailer的话, 没人会陪我住帐篷了. 为了保证全家可以一起去露营旅游, 这个任务也必须完成.

最开始考虑换车不是考虑的卡车. 考虑的是SUV. 也试驾了几款SUV. 我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至少要有5000磅的拖车能力. 因为必须考虑拖露营车, 和日后可能会有的船的拖动问题. 满足5000磅拖车能力的SUV不是没有, 但是都很贵. 而且基本都是三排座拉8个人的那种. 那么多座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家庭实在是浪费. 而且也无法解决拉土拉树或者拉一些建筑材料这样的要求. 于是问了几个认识的本地人, 他们都觉得为什么我们不买一个卡车. 一般来说家里有两辆车的家庭肯定有一个是卡车另外一个是轿车或者SUV. 我其实对卡车开始还是很有疑虑的. 现在市面上的卡车两大类. 轻型卡车座位都很小, 后排基本得蹲着坐小孩, 而且从撞击安全性方面基本都不合格. 大型卡车倒是足够坐的, 但是实在太大了, 而且价格很贵. 如果我开装修公司就合适了. 这些V8的大家伙一跑出去就猛喝油, 不管拉不拉东西. 大部分设计都是越野型的, 能爬多少度的坡, 越多高的坎. 这些和我的需求是在不太吻合. 我实际上最需要的就是一个SUV...加上一个拉货的车厢即可.

后来看到了Honda Ridgeline. 发现这个卡车样子实在太难看了, 怎么Honda 会设计这么一个模样怪异的家伙在路上跑. 好奇心驱使我做了一些研究. 发现这个车不简单. 它和所有其他卡车从结构上都有根本不同.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来拖斗的SUV. 一切都是为家庭化休闲化设计的. 有了这样的设计, 在满足SUV的需求情况下, 还可以享受到卡车带来的多功能和便利, 同时也免除了很多卡车带来的烦恼(舒适性, 油耗, 安全性等). 也正是为了设计成为这样的要求, 它的外形只能成为那个样子. 看久了看惯了, 倒是还觉得很Cool. 有点太前卫, 太概念了. 好像一辆概念车从车展上偷偷溜出来逛大街似的.

对于这款车我在两个论坛上发过帖子, 征询大家的看法. 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 一个是中文论坛.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这个车. 说买卡车就应该买美国的车, 要正统的, 大功率的, 野性十足的. 另一个是英文论坛. 几乎所有人都赞赏说Ridgeline是Smart Choice. 而且Consumer Reports和JD Power 也都对这款车给予了卡车类的最高评价. 仅随其后的是Nissan Frontier, 而被中文论坛所推崇的几款美国车几乎没有进入推荐名单, 而是全部落入建议避免的列表中.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的观念确实有很大的区别的. 从价格上也很说明问题. Ridgeline这个车零售价相对其他竞争对手美国车算是低的. 但是过三年以后的旧车价格却比同年龄的美国车高太多了. 基本上开了几年没跌多少钱. 这样的话给我这样打算买Ridgeline旧车的人巨大的打击. 不过同样道理, 买了以后如果保养得好, 再卖掉的时候也不会损失太多钱.

和Ridgeline类似的思想的汽车也不是没有. Chevy就有Avalanche, 也是十分高的评价. 除了出身不好以外, (谁让他是美国GM的产品, 刚刚倒闭)设计理念和Ridgeline十分接近. 现在价格也便宜的惊人. 差不多在Dealer那里直接减掉一万出手. 看来GM的车真的特便宜. 要不是这个V8的大家伙实在是超出我的需求, 属于太奢侈的品种. 考虑本人的经济能力和农家品味( 那个Avalanche里面的内饰都是桃木的, 都是给有品味的人设计的, 我还是喜欢最廉价的塑料货), 还是没有敢去碰. 还是搞一个好养活的比较咱们农村的现实.

Nissan Frontier我也试驾了. 毕竟是排名第二的卡车, 必须要亲自体验才行. 根据我的短暂试驾感觉. 和Ridgeline相比, 动力绝对不差, 甚至更强(毕竟是4.0L的发动机), 但是驾驶舒适性方面比Ridgeline有比较大的差距. 还是标准的卡车感觉. 后座坐着不舒服. 内饰设计不是太方便科学. 而且缺少了Ridgeline唯一拥有的防水地板下面的存储空间这个重要功能. 虽然车小一圈, 油耗比Ridgeline还高. 这就是典型的卡车结构带来的弊病.

今天在Costco门前看见一辆2006的Ridgeline正在往上装沙发. 看起来不大的卡车, 可以装上个完整的沙发. 我发现,自从你关心一款车以后, 你就一定可以在街上看到很多这样的车在跑. 以前没有关注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看见过. 这算是一个心理学定律吧.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你好,看到你的BLOG中,有关于改名字的内容,能详细谈谈申请的事,和改名的流程吗,非常感兴趣,谢谢。:wdb6::wdb10:

政府的网站上都有. 很详细. 看懂照办即可. 在加拿大办事不必找熟人(再说也没有熟人), 也不必费劲琢磨那些模棱两可的公文. 一切都是直接方便为本.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
是否现在找IT工作经验等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啊?
我是你博客的常客,我现在投一些.Net的developer工作,看工作要求都要求3到4年的.Net 经验,我只有1年的.Net 经验,但有10多年的别的开发经验,如C++之类的。像我这种情况投.Net developer行不行呢?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
是否现在找IT工作经验等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啊?
我是你博客的常客,我现在投一些.Net的developer工作,看工作要求都要求3到4年的.Net 经验,我只有1年的.Net 经验,但有10多年的别的开发经验,如C++之类的。像我这种情况投.Net developer行不行呢?

现在经济不好找工作确实很难.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什么开发语言都不是最重要的. 多年的开发经验和良好的开发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最重要. 还有英语的交流能力. 事实上满足3-4年DotNET开发的人很少的, 大部分都是从C++和Java最近转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的没啥关系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过境买卡车之一
加拿大不仅仅税收重, 物价本身就高. 基本上从房价到食品到电器到电话费,基本上没有比美国便宜的东西. 汽车就更是比美国贵很多了. 去年加元比美元汇率还高的时候, 无数加拿大人南下买车开回加拿大. 从去年开始金融危机, 加元就一路下跌, 从此不再有人去美国买车了. 现在金融危机形式转好, 加元又开始攀升. 可以预见到又是一个南下买车的高峰即将来临了.

前一阵子到处试车看车的时候, 去Nissan 专卖店试驾Fronttier, 那个Sales 老头就猜出我打算南下买车. 于是很深情的说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 我说我确实很爱加拿大,但是我更爱加拿大元. 在加拿大本身就收入低, 税收盘剥走一大块, 省下的还要去接受经销商高价的盘剥. 可能有人不在乎, 我很在乎. 这每一分钱都来的不容易.

前面几个帖子讨论过买车选车. 基本上经过前阵子的研究和探索 基本车型就选定Honda Ridgeline了. 我从来就爱作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决策. 比如在北京时候我的第二辆车买的就是天汽出的山寨版丰田Echo (中文译名很土, 叫雅酷). 那个车料定在中国不会得到好评, 但是我就是喜欢. 买了以后果然十分满意. 要不是出国, 估计现在还在开呢. 虽然我也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但是主意已定是要自己拿的. 毕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还有负债能力.

选型完毕就要做出发前的市场研究. 在网上Autotrader上找Dealer. Ridgeline这款车特别抢手. 本来就是很新的车款, 旧车很难找. 华盛顿州就那么几家买, 而且一半以上的车都被一家经销商给垄断了. 上网找最近其他买Ridgeline的美国兄弟们, 他们的评价是这家Dealer报价不高, 但是完全不给砍价的余地. 再加上基本垄断的货源, 而且这个车很抢手. 所以砍价基本没戏. 我想, 连美国当地人都看不下来, 我这个英语还不利索的外国人去买车就更别指望能占点什么价格优惠的便宜了. 好在就算一分钱不让, 价格也比加拿大便宜太多了.

除了那个垄断的Dealer, 其他Dealer我也都预约了. 打算到时候过去一块去看. 事实上后来也去了几家, 知道他们的车确实不行, 不怪List出来一个月都没有卖掉. 我去看的那几个Ridgeline基本上都是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就卖掉了. 我买的那辆上市才几天. 还有一辆我看好了, 就中午吃顿饭的功夫回来被一个长得像恐怖分子的中东人给买走了. 这年头二手车还有人抢着买呢. 想像不到啊. 详情后述

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之二
其实在打算自己过去买之前和谈过一家代理拍卖的车行. 他们的经营方式和其他车行不同. 他们不存货不压钱. 就把店开在美加边境南侧. 就等加拿大的购车者上门或者网上联络. 你选好车和大概价格. 他们以你的名义去到拍卖会上去拍卖. 买到合适的, 加上事先说好的提成把车给你弄过来. 这个模式听起来不错, 但是根据他们提供在最近几个星期的拍卖成交价来看, 近几个星期Ridgeline的拍卖价格有不少的上升. 他们的入手价格都基本接近了现在其他Dealer的出手价格, 如果加上他们的提成我就亏了. 于是在最后一刻放弃和他们的Deal, 打算自己跑一趟腿, 亲自去南边找Dealer买现车.

走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一方面要把进口汽车的所有手续搞清楚, 好在网上有详细的指南. 教会中也有前辈去年自己买过, 有亲身经历直接传授. 另一方面要把所有正在代售的符合我的要求的车资料全部打印出来, 编号存档. 根据Dealer的物理位置安排访问次序. 因为我只有一天时间去看车买车, 如果不提前安排好, 根本来不及. 后来才知道,其实美国人比加拿大人勤奋, 他们星期日居然也上班. 加拿大很多车行周末都休息, 有的好一些还周六开门, 周日是肯定全部在海滩上晒着太阳呢. 实际上我有两天时间去看车的. 不过做了一天的计划就用一天给搞定了.

我开吻在西雅图朋友不少, 都是热心帮助我. 十分感谢他们. 虽然不是经常过去看望他们, 但是每次过去都是买东西. 好像加拿大人这边都特有钱似的, 过去疯狂购物. 实际上正式因为缺钱才多跑腿过去买东西呢.谁让加拿大东西这么贵, 民不聊生呢.

我把那个垄断的经销商放在最后, 因为我知道在他那里肯定能买到, 但是不愿意错过其他经销商的机会.

第一家是一个小店面. 一看就不可信任那种. 那个黑色的Ridgeline在那里已经停了一个多月了. 我所要他们的检查报告, 他们扭扭捏捏不愿意拿. 后来拿来一看, 好家伙, 修了那么多地方肯定是出了事故但是有没有报告保险公司的. 这样一来在CARFAX上就查不出事故历史了. 这样的车都不必试驾, 直接闪了. 临走那个Sales还嘟嘟囔囔的说干了这么就销售, 从来没有买过车给加拿大人, 你们这帮加拿大人太Picky. 我也懒得搭理他.
第二家省时间, 进去一问, 说车还在运输过程当中, 没有到. 要我留下联系方式等车来到通知我. 我说我今天就要买走, 他们就和我痛快的白了
第三家是大店. 有多大呢, 停车场都不止一个. 为了找到这个车, Sales要开另外一个车带我去找. 如果走路去找的话会累死人. 结果找遍了两个停车场都没有找到. 只好回去在电脑上查, 也没有结果. 结果知道刚才给卖掉了, 电脑中还没有更新.

还有几家就不细表了.
最终还有要来到那个垄断的经销商. 还没有进门果然看见停车上好几辆Ridgeline停在那里. 看来真的是玩垄断的.

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拜读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