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请问一下,温哥华岛到北美大陆有几个地方有轮渡?是不是到vancouver和到美国都有?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应该是在岛的北部吧,那边难道就没有桥吗?

Google map上有. 可以看到.
到美国的轮渡都在维多利亚附近. 两条线路. 没有桥, 而且估计我有生之年也看不见桥修起来了. 加拿大如果要修桥比中国修三峡还满.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1. 中文水平很差. 有很奇怪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口音(估计是加拿大口音). 但是可以交流, 能听懂父母的说话, 但是爷爷奶奶说话就听不懂了.
2.对中文谈不上兴趣, 因为我们在家里说, 她就自然说. 学汉字会遇到很大困难,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教汉字, 但是可以想象未来的困难
3. 写汉字不作为对孩子的目标. 因为连我自己都不会用笔写汉字, 只能用电脑键盘敲.
4. 如果孩子对中文不感兴趣, 不会勉强. 喜欢就最好.
5. 目前的方法是多给他看中文的卡通片, 培养兴趣.
6. 前途不乐观.

中文还是很有必要好好学习的,在加拿大这个多国家多种族混居的国度里面,只有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才不会如浮萍一般缺少归宿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另祝开吻一家人生活愉快了,呵呵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中文还是很有必要好好学习的,在加拿大这个多国家多种族混居的国度里面,只有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才不会如浮萍一般缺少归宿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另祝开吻一家人生活愉快了,呵呵

严重同意. 归宿感不归宿感我到不在乎. 我从小就到处迁居,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 不过从小就会两种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四)
我对豪华内饰一向十分不感冒. 于是总被我家马领导嘲笑没品位. 没错, 比如皮椅我就没兴趣. 夏天烫冬天凉, 而且不知道要杀几只动物才够那么大块皮子. 不过皮椅也可还算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的是所谓的桃木内饰. 好在Ridgeline没有豪华到需要桃木内饰的程度, 因此只是皮椅我也就认了. 哪怕Sales说给我20块钱折扣把这皮椅换成布的我都没有意见.

其他自动功能还是不错的. 自动双区空调, 每个人可以设定自己的温度. 雨刷停靠的位置有电加热, 这样雨刷不会冬天被冻住. 电热座椅和电热后视镜. 四个门窗都可以遥控开启, 夏天热的时候可以先遥控打开凉快凉快, 座椅电动调节(有没有记忆功能忘记了). 音响系统很棒, 有低音炮和Ipod接口, 还有卫星收音机, 可惜那个要交服务费. 语音识别导航系统. 这个用起来比那种吸盘吸在玻璃上的好用. 屏幕大, 和汽车的内部电脑互通信息. 除了语音控制导航系统以外还可以语音控制音响空调车灯之类的. 不过那个地图是美国版本的, 只有全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地区地图. 如果要去加拿大北部地区需要另外买加拿大版本的DVD光盘, 那玩意儿可不便宜.

这些零七八碎的功能加起来也不少钱. 当然了, 都随着汽车一起折价. 看看另外几个车都多少有点小问题, 于是再咬断几颗牙齿买下这个最贵的吧. 反正打算多开些年头的, 买个好点的自己享受.

打折是没有希望的了, 那个Sales最擅长的就是Say No了. 最后我用敲断牙齿的力气饶了一箱汽油回来. 这一箱汽油好像要从这老头血管里面抽出来似的, 那个痛苦就别提了. 这美国佬真够扣的. 要不是我们从加拿大远道来的没法和他从长计议, 否则一定在努点力多抽他点血出来.

既然砍价没戏了, 一定要仔细检查, 争取找点小毛病出来. 我手里有一个网上打印的挑Ridgeline必读, 上面有上百项检查内容. 于是我就从头开始, 一个一个查. 这车还算是挺好, 真的不好找毛病. 不过最终我还是找到一个小毛病. 把老头叫过来得意洋洋的看他怎么说. 老头说砍价No, 但是他管修. 也罢. 等我把车前前后后上上下下, 车顶车底全部查了一遍, 我已经满头大汗了. 回到房间里面, 老头看着我之乐, 说 You're Hired (你被雇佣了), 意思就是我这么仔细检查汽车的算是面试通过可以来这里上班了. 我才不干着送油像抽血一样的工作呢.

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五)
谈好的Deal付了订金当天就没啥事儿了. 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相关法律, 进口(对于美国来说是出口)的汽车不能立刻开走, 即使你已经付了全款. 至少要在出口岸三天之前把相关的文件(类似中国的行驶证)传到美国的海关备案. 可能主要目的是检查这个车有没有被盗涉嫌欺诈或者还有债务没有还清之类的. 所以要提车需要至少三天时间. 于是第一趟的目的达到了, 一家老小回到维多利亚. 回来时特意经过温哥华猛吃中餐并买了一车菜回岛. 对于我们来说, 温哥华就差不是是中国了.

一星期以后, 和Email中和那个Sales把所有未了结的事情都了结了, 尤其是最后把钱给他们电汇过去. 他们也把需要的文件发送给美国海关. 收到确认的回函后我就第二次去美国. 这次不能开车去, 因为我得开车回来. 好在我美国弟兄多, 而且都特哥们, 在码头接我并送我去那个Dealer那里提车. 一到Dealer那里就看见我的爱车在那里乖乖的停着. (是啊, 它要是自己能跑我一定会被吓死). 我检查了一下, 上次发现的毛病他们已经给修好了. 做了一些交接和Paper work. 那个Sales开始想耍赖不承认答应过我送我一箱汽油. 我一定就急了, 你小子还给我耍无赖, 不知道我们从中国来的久经风霜的厉害. 我当即提出我有Email记录, 不怕他不承认. 结果他立刻改口说对对, 是我忘了. 我早料到他可能有着一手, 有所防备. 要是真的没有凭据, 他要是真耍无赖, 我还真不好办. 看来老美白人也不全是言而有信的, 只要是干Sales的也基本是半个坏蛋了. 最后他和我一起去加油, 恨不得咬断牙齿给我加了油, 其实还没有完全满, 他就迫不及待的说可以啦可以啦. 我看着感觉是从他血管里面抽血的模样就算了. 反正也就差几升. 况且, 在做Paper Work的时候和另外一个人聊说他答应给我送油, 那个人说他们卖旧车是不会送油的, 如果要送是他自己掏腰包. 所以也不怪他加油加的肝颤. 我这个卡车油箱容量还不小呢, 他把我这个车算计成了Corolla了吧.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六)
有人问去美国买车进口来加拿大的手续. 我不用重复写, 因为在RIV.CA上有十分详细的说明. 你可以输入你要买的车型, 网站上会告诉你每个步骤怎么办. 我就是按照那个来弄的. 在北美办这类事情比在中国容易很多. 因为是法制社会, 该办什么怎么办都十分清楚. 如果能办, 不用请客送礼递眼陪笑脸装孙子, 不过不能办, 你也没有地方送礼去, 再说你也不敢送, 别人也不敢收. 如果你真的敢送, 他也真的敢收, 结果就是你们两个统统蹲班房. 当然了, 肯定也有腐败的, 那也肯定是高度腐败, 一般老百姓看不到的.

如果需要补充一些RIV上没有说的太清楚的东西的话, 两个东西可以说. 一个是ICBC要办一个Binder保险. 10天有效的. 没有保险任何车都不可以在路上开的. 二是要办一个华盛顿州的临时Permit, 这个Dealer帮着搞好了.有了这两个东西, 你才可以把车从停车场开出去. 因为车还没有牌子, 如果警察拦下来, 这两个东西就是合法驾驶的依据, 否则...呵呵...体验一下美国警察的厉害吧.

一路开车北行, 到达美加边境. 先按照口岸给我发的Email中十分详细的介绍把车停到他们指定的地方. 他们给我发的Email上有一个手绘的地图. 这个需要很小心, 因为在美加边境口岸如果一不小心走错, 很难转回来, 因为都是单行线, 没有地方可以掉头. 如果错过了美国海关指定的停车位置, 就一下子进入加拿大了, 想再回美国就很麻烦了. 把车停好, 带上文件进入美国的国土安全部的办公室办处境手续. 美国的人民公仆服务很好, 没二话. 看见我拿中国护照就开玩笑说, wow, 你从那么远的中国来美国进口汽车啊. 你打算把它开过太平洋回中国吗? 两分钟搞定了. 然后开车再往前开10米进入加拿大海关, 说明我要进口汽车. 然后也是停在制定的位置, 进入和加拿大的人民公仆办进口手续. 也是几分钟, 交了GST给我一张表就放行了. 临走时还叮嘱我, 在上牌子之前随车要携带那张表格, 否则就是非法驾驶.

入境以后就开车回家. 一路上摆弄车上的导航设备. 发现这个美国的车上面带的导航软件居然只有加拿大南部和美国接壤这一片的地图, 再往被开就没图了. 让我在花钱买张加拿大的地图DVD. 着Honda真会挣钱, 肯定加拿大买的Ridgeline肯定只有加拿大地图和美国北部接壤的边境附近的地图 , 再往南就要买美国的地图DVD.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七)
因为买车的时候美国那边的临时车牌有效期是3天. 虽然我的Binder Insurance是10天, 我还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把牌子上了, 这样我就可以尽快把那个旧车卖掉好还掉一些买这个新车的贷款.根据我在加拿大多年生活的体验, 想通过存款存够一个买车的钱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打工仔的话). 因此贷款消费是最终无论老中还是老加都逃不掉的事实. 所以金融危机才会诞生嘛.

听以前的做过进口朋友说, 整个验车上牌过程长达一个月. 这有点吓人. 但是也有人说只要几天. 可能是最近RIV改革的手续吧. 经过我亲自经历全过程来看,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两天. 甚至一天即可如果你抓紧. 主要的环节就是通过Email或者电话, 而不是传真和邮件. 我一过边境得到Form1表格之后其实可以直接去马路对面的RIV办公室交钱. 但是我赶时间上渡轮, 所以就回家在网上交RIV的费用. 然后马上发Email把需要的文件PDF格式发送给RIV. 第二天在网上查进度, 发现还没有进度, 于是打电话追问. 他们说刚刚收到我的Email正在处理, 大约一天后可以直接Emai给我Form2. 实际上他们只用了30分钟就给我发了Email, 附件中就是Form2. 我打印出Form2,开车去CanadianTire. 把所用资料给他们进行检查和改装. 虽然我这个车的原产地就是加拿大, 但是由于车的卖给美国的, 所以去掉了本来应该有的Daytime running Light模块. 在这里介绍一点背景知识. 在加拿大所有近10来年生产和销售的汽车都必须有Daytime Running Light, 就是白天开车不能关灯的功能. 所以你看见满大街的汽车大白天也亮着大灯不要奇怪. 检查和改装一切顺利. 拿到盖了章的表格.下班后去ICBC就上保险上车牌. 选车牌的时候我作为一个老中还是不能免俗. 挑了一个尾号为98的牌子. 一边选牌子一边自己念叨, 俗啊俗啊, 但是还是选了这么个牌子. 中国的俗文化还是深深的侵蚀在我的脑袋里面不能自拔.

因为我要上班, 所以需要两天时间办. 如果入关当天抓紧, 实际上当天上牌子是可能的.
到现在为止, 所有的选车, 挑车, 买车, 出口车, 进口车, 过关, 车检, 上牌过程算是全部经历了. 总体来说十分明确和简单. 比在当年在北京本地买车本地上车牌要容易得多. 美国汽车确实便宜, 算上所有的额外改装和检查费用, 仍然比加拿大的车价便宜太多了.

由于买的是一个Honda, 一定会招致很多抵制日货愤青的不屑. 作为神的子女, 我坚信人都是一样的, 我不会因为历史原因去仇恨某个国家民族的人或者抵制某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产品. 当然了, 既然是日本牌子, 我也选择的都是在加拿大生产的日本车. 我的前一个车Toyota Matrix就是加拿大生产的. 这个车Honda Ridgeline同样是加拿大生产的. 算是支持加拿大的本国制造业, 同时打击加拿大本国的汽车销售业, 谁让他们把车卖这么贵, 不打击不行.

顺便, 如果可能, 还要打击一下中国的笔记本电脑行业. 明明都是中国生产的笔记本电脑, 在北美卖的价格比中国便宜很多, 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多钱多脑袋傻好骗还是怎么的. 需要严重打击.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跨越边境买卡车(后记)
连载的跨越边境买卡车系列已经结束了. 现在写个后记.
在很多老中眼里, 卡车应该是很便宜的车, 至少应该比轿车便宜吧. 实际上普及型轿车是最便宜的车, 甚至比好的摩托车还便宜. 从北美车价上看, 我这个卡车比在中国十分流行的Toyota Camery (以前叫佳美)顶级配置大约要贵30%-40%, 比Toyota Highlander(现在叫汗兰达)顶级配置高10%. 尽管如此, 我这个卡车在卡车家族中还算是中低档的. 大部分的价格都比我这款价格高. 包括最畅销的Ford F系列最便宜的F-150. 如果顶级配置的F-150要比顶级配置的Ridgeline还要价格高出一块.

在很多老中眼里, 卡车坐着应该没有轿车舒服. 根据我的看法, 除非是那种纯运输用的卡车以外, 家用型的卡车做起来要比大部分轿车舒服得多. 主要的区别就是卡车车身大而且高. 坐姿可以很正, 而不是窝着或者半躺着. 这一点和SUV与轿车的区别是同样道理. Ridgeline这样的Crossover类型的卡车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卡车, 着重于驾驶舒适性和家用实用性. 因此车内的安静程度舒适和豪华程度不是一般的轿车或者一般的卡车可以相比的.

卡车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第一就是油耗. 肯定比轿车高不少. 第二就是停车比较费劲. 我的这个卡车基本上是最短的卡车了, 但是尽管如此, 由于车宽和车高都比较大, 很多时候在停车场里面找地方比较麻烦. 尤其是平行Park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长度才进得去. 倒车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 因为如果后面有一个小的轿车距离很近的时候, 可能看不见. 所以倒车摄像头将会是我第一个DIY的项目, 已经进入了我的工作计划中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