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那感情是又要读加拿大的高中课程,又要读国内的高中课程啊! 我就担心两方面都不能集中精力地学全学精道罗! 而且这些课时应该也学不到加拿大高中毕业所要达到的80个学分的要求的, 即使将来孩子也通过了应试模式的雅思托福, 被加拿大大学录取, 还是觉得孩子的语言差距会集中到他的大学阶段, 前一两年孩子会觉得很有压力的, 更何况国外的大学远比国内的大学难混! 个人观点而已.

好像老师说不用再考托福、雅思了:wdb5:,可现在他们还没有毕业生,以后多关注着,也不能只听他们的介绍啊。语言问题,也是我很担心的问题:wdb14:,中加班学习好的几个学生,都是英语还不错的孩子。在初中,就要打好英语的底子啊
到国外上大学就是找罪受啊-------小时候在国内学的累,等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轻松一下了,又跑到国外受洋罪去了,呵呵,很不合算啊。:wdb3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是啊,过去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当然不致于不远游了,但是游远了也确实放心不下家里。我每年半年在国内,多半原因也是陪父母。

我读MBA时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发过憾慨:我们有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代上要顾父母、下要顾儿女的人,再下一代,可能就是只顾儿女不顾父母了,而且我们也应该教育他们这么做,不要再“孝顺”,我们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推动中国进步。

当时大家都认为他说得有一定道理,首先,下一代人即使是想尽孝,也未必有能力或是有条件尽了;第二,孝顺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有冲突的地方,比如加拿大就认为赡养老人是社会、直接来说就是政府的义务,而非子女的义务。

当然,那位老师也强调:我们还是要孝敬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那一代人不容易,献了青春献爱心,全献完了,现在老了,只剩下一身病和那千八百元的退休金,所以我们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有时我也想,在中国,那位老师的那种观点被接受起来可能不太容易,至少还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弄好了我们说不定还能搭个末班车啥的,享受享受子女的优待;可是到了加拿大,他说的那个就是当地社会的现实。我在加拿大的报纸上曾读过一遍文章,其中提到如果你和你的父母长期住在同一栋House里,你会感受到你的邻居异样的眼光。

很多人移民原因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为子女考量,熟不知我们这么做也是在断自己的“后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能说是国际主义精神……用老北京话说,算是一种“倒霉催的”精神吧。

呵呵,借你这个话题展开番议论。至于你说的父母探亲签证申请的时机问题,我还真不太了解,有机会在这边打听打听。

前一阵儿,老母亲生病啦,虽没什么大碍,但在尽心之时还是在想,以后真到了加拿大,就没有机会侍奉在左右了,心中还是很怅然。有时候,父母生一个不大碍的小病,也是我们的另一种幸福啊

以前,看过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里说,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在美国是这样的!在国内,在解决了社会养老、医疗之后,儿女的负担的确很小了。但父母还有心里的需求。生病了,呼呼啦一屋子的人围上了,老人的心病就先去了。在现代医术之下,健康指日可待,呵呵

到我们这一代老了,首先就要在思想上先解放子女,解放自我!好好锻炼,好好保养,以后老两口好好互相扶持着。心理上先不要有太多期待,做好养老规划,不行就进养老院啦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虽然我对加拿大的大学没有直接的了解,但我也是这么琢磨:

人家毕竟是世界前100名内的大学,国内只能考进“二本”、甚至“二本”都上不了的学生,到这里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多大、麦吉尔、UBC的录取通知书。

是中国学生太强了?还是这里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不似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难拿?

如果说中国学生很强,可加拿大又不看中国的高考成绩,国内高中的成绩又有多少参考价值?而加拿大自己又没有入学考试,所以中国学生再强,在加国大学录取这个环节中似乎也无从体现。

那只能说是加拿大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难拿了。如果入学容易,那必是“宽进严出”,否则这几所大学也不可能创下这样大的名头。

我听号称是有孩子在UBC读书的温哥华当地人说(这起码是三手以上的信息了,俺对其准确度不负责),UBC一年级升二年级时有大约30%的淘汰率。升不上去的,有人就转到其他学校或是学院去了。

不管怎么说吧,看起来加拿大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不是那么容易混下来的。
看来,在语言上,还是去加拿大学习是上策,中加班只是次之的措施了。在哪儿想要学好,都是不容易的!

有一个笑话是说,所有的动物都在学习成为狮子的秘籍,但只有狮子能成为狮子,其他动物就都成了疯子!

在一个人口大国里,什么东西一用人均算就完蛋了。孩子不容易,大人也不容易。拼爹的年代,其实爹也很无奈。但愿,移民后,孩子能有一个相对从容一点的环境------一个只要认真付出,就可以好好生活的环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自己这么啄磨,不一定对啊:

孩子的语言问题不用太过担心,不管是学英语还是法语。一是孩子年纪小,学东西快;二是毕竟语言环境在这儿摆着。即使在列治文这种华人成堆的学校里,老师讲课是英文、多数同学(包括在当地出生的华人学生)也讲英文,我还没见过哪个孩子过来超过两年英语还不能正常交流的。我觉得语言环境对人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一直认为选择定居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当地有亲戚朋友。当然人都可以随时交下新朋友,但是那毕竟不一样。人在异乡,需要别人帮忙的事少不了,总不能孩子学校让留个紧急联系人电话都不知道留谁的好吧?

我也认为都出国了,就别在往华人堆儿里扎了,所以刚来时对列治文这座城市的氛围很不喜欢。当时我之所以选择这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好朋友在这里。但是两年多下来,开始慢慢发现列治文的好处:方便、好气候、城市的大小与繁华程度也刚刚好,现在想搬出去竟有些舍不得了。我这么说不是想把列治文推荐给你,而是说人很容易先入为主、习惯成自然,或者说叫先结婚后恋爱。十全十美的地点是不存在的,按你主要的需求条件选择定居地,过去住一段时间说不定你就会喜欢或者说习惯下来。

说到渥太华,那也算得上是一个华人移民的目的地城市,但是至少要排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爱德蒙顿、卡尔加里这几个城市后面。去那里的人相对较少,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渥京即使在加拿大也只能算是个小城市,而华人更喜欢大城市;二是渥太华冬季非常寒冷,我有一个亲戚在那里住过几年,他说最冷的一年达到过零下五十多度;三是渥太华本地的大学称不上是加国一流大学,而很多华人新移民是为了孩子上学才移出去的。

所以选择去哪个城市定居,我是这么考虑的:

1、用不用在当地工作。很多人选择去卡城、爱城,就是因为那里工作机会多。像我,没考虑在加国打工,所以选择了最休闲的温哥华。

2、孩子上学问题。中小学无所谓,但大学就不一样了。如果希望孩子上一个相对好的大学,又不希望离自己太远,那加拿大能选的城市也就是那几个了。

3、气候条件。除了温哥华、维多利亚外,加拿大其他城市的冬天都很冷。但BC省这边冬天阴郁多雨,也不是谁都喜欢的。其他那些城市冷的程度也不一样,像多伦多,因为相对靠南而且邻湖,多数人还可以适应,另外的几座城市冬天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就是家常便饭了。

4、语言文化环境。这方面不同的人需求差异很大,有人喜欢点异国情调,有人则喜欢满耳乡音。总有来说,加拿大的华人主要集中在“大温”和“大多”,其他地区要少得多。其实即使在大温和大多,华人也是主要集中在那么几个城市里,比如大温的列治文、大多的万锦市等。

5、当地有朋友。这一点前面说过了。

6、交通。如果你要经常往返于中加两地,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温哥华和多伦多因为有直飞航班,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上面这6个条件中,前三个是决定性条件,后三个是加分条件。
棘手的事情让茶兄这里一分析,脉络清晰了许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前一阵儿,老母亲生病啦,虽没什么大碍,但在尽心之时还是在想,以后真到了加拿大,就没有机会侍奉在左右了,心中还是很怅然。有时候,父母生一个不大碍的小病,也是我们的另一种幸福啊

以前,看过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里说,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在美国是这样的!在国内,在解决了社会养老、医疗之后,儿女的负担的确很小了。但父母还有心里的需求。生病了,呼呼啦一屋子的人围上了,老人的心病就先去了。在现代医术之下,健康指日可待,呵呵

到我们这一代老了,首先就要在思想上先解放子女,解放自我!好好锻炼,好好保养,以后老两口好好互相扶持着。心理上先不要有太多期待,做好养老规划,不行就进养老院啦


支持! 如果在孩子有个好的前程和呆在父母身边不远游, 我选择孩子的前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前一阵儿,老母亲生病啦,虽没什么大碍,但在尽心之时还是在想,以后真到了加拿大,就没有机会侍奉在左右了,心中还是很怅然。有时候,父母生一个不大碍的小病,也是我们的另一种幸福啊

以前,看过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里说,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在美国是这样的!在国内,在解决了社会养老、医疗之后,儿女的负担的确很小了。但父母还有心里的需求。生病了,呼呼啦一屋子的人围上了,老人的心病就先去了。在现代医术之下,健康指日可待,呵呵

到我们这一代老了,首先就要在思想上先解放子女,解放自我!好好锻炼,好好保养,以后老两口好好互相扶持着。心理上先不要有太多期待,做好养老规划,不行就进养老院啦

看来有些传统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们的父辈,大部分是不能接受去养老院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有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国真正严格控制生育的,应该是知青那一代人,现在那批人年龄最大的大概已经60多岁了。也就是说再过十年左右,中国城市人口将进入到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阶段。那时候传说中的“一对中年人,下有儿女要抚养、上有四位老人要照顾”就会变为普遍现实。中国为此做好准备了吗?我看没有。

医疗保险只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问题,但是送医和陪护的问题呢?现在家里老人生了病能把一堆儿女折腾死。如果社会不承担责任,独生子女将来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情况。

还有老人日常起居的照顾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主要是靠小保姆来解决。这种零星的个人劳动力雇佣关系是很初级的方式,资源浪费、缺少职业素质、安全问题、双方保益的保障等等,都存在问题。更何况小保姆的工资要由个人来支付,这就使得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保姆的。

也就是说,目前除了医疗费,老人养老问题是由自己家庭内部来解决的,国家要做的就是从小学开始就向孩子们宣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社会在努力营造一种气氛:如果哪家的孩子不孝敬父母,必遭万人唾骂。可是,政府对为它纳了一辈了税的老人就没有“孝敬”的义务吗?

现在中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决不比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差,甚至要远远强过他们。中国这几座城市官方手里掌握的资源、拿到的税收能把加拿大的市长们羡慕死。可面临比人家要严重得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跟人家比比养老院的数量、比比养老院的质量……

中国老人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啊,传统观念是一个方面,养老院的条件恐怕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世博、亚运能当饭吃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说得很有道理。我就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有病,我们家就要被折腾个底朝天。但不在身边,就目前的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又实在让人放心不下,一定要到场看着。现状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本来想办父母过来,但今年父母但今年父母团聚名额又减,郁闷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中国真正严格控制生育的,应该是知青那一代人,现在那批人年龄最大的大概已经60多岁了。也就是说再过十年左右,中国城市人口将进入到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阶段。那时候传说中的“一对中年人,下有儿女要抚养、上有四位老人要照顾”就会变为普遍现实。中国为此做好准备了吗?我看没有。

医疗保险只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问题,但是送医和陪护的问题呢?现在家里老人生了病能把一堆儿女折腾死。如果社会不承担责任,独生子女将来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情况。

还有老人日常起居的照顾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主要是靠小保姆来解决。这种零星的个人劳动力雇佣关系是很初级的方式,资源浪费、缺少职业素质、安全问题、双方保益的保障等等,都存在问题。更何况小保姆的工资要由个人来支付,这就使得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保姆的。

也就是说,目前除了医疗费,老人养老问题是由自己家庭内部来解决的,国家要做的就是从小学开始就向孩子们宣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社会在努力营造一种气氛:如果哪家的孩子不孝敬父母,必遭万人唾骂。可是,政府对为它纳了一辈了税的老人就没有“孝敬”的义务吗?

现在中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决不比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差,甚至要远远强过他们。中国这几座城市官方手里掌握的资源、拿到的税收能把加拿大的市长们羡慕死。可面临比人家要严重得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跟人家比比养老院的数量、比比养老院的质量……

中国老人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啊,传统观念是一个方面,养老院的条件恐怕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世博、亚运能当饭吃吗?

我家面临这样的现实,我公婆一儿一女,女儿不管老人,老人传统观念也不愿意跟女儿在一起。我们已经完成体检,可是真拿到签证,也不能三口人都来加拿大定居,可把两位老人都交给我老公照顾我也不忍。
有不错的养老院,但是老人自己不提要求去,我们也不忍心提出来。
可是女儿已经10年级,拿到签证就是11年级,把孩子一个人丢到加拿大,不放心,两难。

就我个人,目前在加拿大公司北京工作,调到加拿大公司问题不大,可还是为老人的事情纠结。

我们的上一代养儿防老的思想很难转变,请个保姆都认为是儿女不孝,可是我们在社会上拼,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我们也是45岁的中年人。如果老人开通,就好处理多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中国老人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啊,传统观念是一个方面,养老院的条件恐怕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世博、亚运能当饭吃吗?
楼主说的极是.虽然很多人移民了,但是中国人多数还是讲个"落叶归根"的,多数是想回国养老的.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差很多,100年后才能差不多吧,估计我们这些人都赶不上那好光景了.
其实,人到晚年,在哪里都是凄凉的,也不要想那么多啦,到那时自有办法啦.我们还是及时享乐现在的美好生活吧.有这么多美景和大家有滋有味的生活,何不乐哉!:wdb2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加拿大移民局本月初公布了2011年移民计划。对比2010年度,在24万至26.5万总人数不变的前提下,一些具体项目的配额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

2011年计划引进的联邦经济类移民,将比2010年减少约15000个名额;而魁省技术及商务移民,则将增加约4300个名额。名额中包括主申及配偶、子女。

在家庭团聚类移民中,父母及祖父母团聚移民名额减少了500至2000个;配偶及子女团聚移民名额则增加了3000至3500个。

除此以外,主要增加的都是难民名额。

据电视新闻讲,移民部长对减少经济类移民的解释是:因为加拿大经济已逐渐复苏,对经济类移民需求的迫切性有所下降,移民部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近两年已登陆的经济类移民溶入加国社会上,云云。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说得很有道理。我就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有病,我们家就要被折腾个底朝天。但不在身边,就目前的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又实在让人放心不下,一定要到场看着。现状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本来想办父母过来,但今年父母但今年父母团聚名额又减,郁闷呐!

是啊,加国对父母团聚移民一向不太热心,本来才一年1500到1800个名额,今年还是要减。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家面临这样的现实,我公婆一儿一女,女儿不管老人,老人传统观念也不愿意跟女儿在一起。我们已经完成体检,可是真拿到签证,也不能三口人都来加拿大定居,可把两位老人都交给我老公照顾我也不忍。
有不错的养老院,但是老人自己不提要求去,我们也不忍心提出来。
可是女儿已经10年级,拿到签证就是11年级,把孩子一个人丢到加拿大,不放心,两难。

就我个人,目前在加拿大公司北京工作,调到加拿大公司问题不大,可还是为老人的事情纠结。

我们的上一代养儿防老的思想很难转变,请个保姆都认为是儿女不孝,可是我们在社会上拼,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我们也是45岁的中年人。如果老人开通,就好处理多了

说得很实在!

有时我也想,中国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受这么多感情纠缠、良心拷问,活得太难、太累了,真有点羡慕西方人在亲情、感情方面的思维方式:简单、谁也不觉欠谁的。

也许这就是海洋文化与黄土文化的区别。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楼主说的极是.虽然很多人移民了,但是中国人多数还是讲个"落叶归根"的,多数是想回国养老的.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差很多,100年后才能差不多吧,估计我们这些人都赶不上那好光景了.
其实,人到晚年,在哪里都是凄凉的,也不要想那么多啦,到那时自有办法啦.我们还是及时享乐现在的美好生活吧.有这么多美景和大家有滋有味的生活,何不乐哉!:wdb23:

说得是!对自己,抓住现在比为将来瞎操心更实惠。但是中国人很难不为父母操心的,一家子去了加拿大,父母留在国内,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在身边还好,否则呆在加拿大这边也不踏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最近,媒体上对中国的养老谈论的比较多啊,总感觉靠人不如靠己。国家的那块儿咱决定不了,就随他吧。但自己一定要做好养老的规划,学好理财。其实,在现在的中国,只要动动脑子,就可以跑赢CPI,最好再有点收益,别太贪心就行!
到了加拿大,就更好了,可以站在全球的高度上理财了,哪儿收益高,就奔哪儿去了。现在,加拿大人很多去美国买房子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对投资加拿大、美国的房子了解得多吗?现在俺也想清楚了,投移也是家庭投资的一种形式-----过多少年之后,12万加币,可能能买的东西就更少了!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就不再纠结了,哪能好事都给咱呢,要到自己想要的,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应该的!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