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前两天加拿大的华语电视台报导了一则新闻,中加两国即将开始关于修订“中加税务协议”的谈判。

国际上的双边税务协议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了防止对往来于两国之间人们的双重收税。所以这个中加税务协议与移民今后的纳税问题息息相关。

中加税务协议签订于1986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许多事务尚未理顺,所以协议签得比较粗放,其中主要只涉及了所得税的问题。

据新闻分析,这次中加税务协议的修订,很可能会纳入中国移民的养老金的问题。

除了对修订内容的猜测以外,这则新闻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加国政府发布了一个联系方式,呼吁在加的华人移民如果对这次税务协议修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赶紧告诉政府,政府会尽量把大家的意见带进11月份开始的谈判中。

出台与民众生活有关的政策,事先要广泛听取相关民众的意见,而不是仅仅听狗屁专家的馊主意,更不是政府一拍脑门儿就定下来。加国政府这种“做人民代言人”的姿态,值得国内借鉴与学习。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前两天加拿大的华语电视台报导了一则新闻,中加两国即将开始关于修订“中加税务协议”的谈判。

国际上的双边税务协议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了防止对往来于两国之间人们的双重收税。所以这个中加税务协议与移民今后的纳税问题息息相关。

中加税务协议签订于1986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许多事务尚未理顺,所以协议签得比较粗放,其中主要只涉及了所得税的问题。

据新闻分析,这次中加税务协议的修订,很可能会纳入中国移民的养老金的问题。

除了对修订内容的猜测以外,这则新闻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加国政府发布了一个联系方式,呼吁在加的华人移民如果对这次税务协议修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赶紧告诉政府,政府会尽量把大家的意见带进11月份开始的谈判中。

出台与民众生活有关的政策,事先要广泛听取相关民众的意见,而不是仅仅听狗屁专家的馊主意,更不是政府一拍脑门儿就定下来。加国政府这种“做人民代言人”的姿态,值得国内借鉴与学习。



好消息。
送一大肉包子也就罢了,税呀、养老金呀等等才是实实在在纠结新老移民们的问题。尤其是这些根本就没指望所谓加拿大什么福利、养老金等等好处的移民们。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前两天加拿大的华语电视台报导了一则新闻,中加两国即将开始关于修订“中加税务协议”的谈判。

国际上的双边税务协议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了防止对往来于两国之间人们的双重收税。所以这个中加税务协议与移民今后的纳税问题息息相关。

中加税务协议签订于1986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许多事务尚未理顺,所以协议签得比较粗放,其中主要只涉及了所得税的问题。

据新闻分析,这次中加税务协议的修订,很可能会纳入中国移民的养老金的问题。

除了对修订内容的猜测以外,这则新闻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加国政府发布了一个联系方式,呼吁在加的华人移民如果对这次税务协议修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赶紧告诉政府,政府会尽量把大家的意见带进11月份开始的谈判中。

出台与民众生活有关的政策,事先要广泛听取相关民众的意见,而不是仅仅听狗屁专家的馊主意,更不是政府一拍脑门儿就定下来。加国政府这种“做人民代言人”的姿态,值得国内借鉴与学习。

关注!
加拿大还有华语电视台哦,我刚到还不知道呢。能否告知电视台名?
Thanks啦!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关注!
加拿大还有华语电视台哦,我刚到还不知道呢。能否告知电视台名?
Thanks啦!

新时代电视,温哥华、多伦多,粤语,有线广播。
城市电视,温哥华、多伦多,国语,有线广播。
多元文化??台,中文电视;多伦多,国语、粤语,有线广播。
多元?野??台,中文??;?哥攘,国遮、?遮新?,有??播。
加拿大中文电视台,国语,有线广播。

刚刚网上查到有这些,不过我们爱岛这木有啊!:wdb7: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好消息。
送一大肉包子也就罢了,税呀、养老金呀等等才是实实在在纠结新老移民们的问题。尤其是这些根本就没指望所谓加拿大什么福利、养老金等等好处的移民们。

未必全是好消息。现在很多人是两边领养老金,如果两国达成一致,也许就只能限一边领了。

另外该新闻还指,双方可能就税务信息共享进行协商。这一条对在国内有企业的人士影响会很大,现在很多人不向加拿大报在国内的收入,如果信息共享,这块收入就瞒不住了。虽然协议会避免双重收税,但加国的税比中国重得多,两国的税差还是要在加国上的。
 
移民杂记90:Hukous与Homeless

[FONT=宋体]说点儿有意思的事儿。[/FONT]

[FONT=宋体]前两天看报纸,温哥华太阳报上转载了一篇洛杉矶时报的文章,是讲国内正在进行的人口普查的。其中有一个词“[/FONT]Hukous”[FONT=宋体]我不认识,我就用字典去查,可字典上竟然没有收录这个词儿。我就暗骂那个电子字典:什么玩意儿啊,词汇量这么窄!可我再试着一读那个词儿:[/FONT]“Hu-Kou-s ” 嗨[FONT=宋体]!这不是“户口”嘛。原来这还是中国贡献给英语的一个外来语呢。不过,“[/FONT]Hukous[FONT=宋体]”这个词除了用在中国,恐怕别的地方也用不着吧?[/FONT]

[FONT=宋体]再说一个,还是报上登的。[/FONT]

[FONT=宋体]温哥华年初的时候主办过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吧?冬季的。不知道大家当时有没有关注过温哥华的奥运村。[/FONT]

[FONT=宋体]冬奥会的运动员村建在温哥华市中心“福溪”顶头儿的位置。“福溪”这个名字我估计又是早年过来的老侨翻译的,他们爱选吉利字儿,什么高贵林、满地宝之类的。其实这个福溪的英语原名是“[/FONT]False Creek”[FONT=宋体],如果直译过来应该是“骗子溪”。当年取这个名字的那位爷是来加西海岸勘察地形的,他沿着这条狭长的水路往里走,本以为发现了一条通向内陆地区的河道,谁知走不多远就发现前面是个死葫芦头儿,这位爷儿恼羞成怒,没准还吐了脏口儿,于是就给这条小峡湾取了这么个名字。[/FONT]

[FONT=宋体]福溪不算是温哥华D[/FONT]owntown[FONT=宋体]最好的地段,不如煤港和英吉利湾,但也算是不错的了,毕竟也是滨水社区嘛。只是那一带相对来说开发得比较晚,特别是东南端,那边原来是一片废弃的工业区,一直闲置着。温市政府把冬奥村建在福溪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互相借势:既占住了风水位、又能带动周边发展。[/FONT]

[FONT=宋体]跟北京当时的奥运村一样,温哥华冬奥村也打算冬奥会一开完就改民宅用了,而且冬奥前已经卖了一部分,售价不便宜,每平方英尺(约合0.093平方米)1000加元,这个价格在温哥华,基本上可以说最好的海景公寓随便挑了。但这并非是冬奥村的开发商无理取闹、漫天要价。温哥华冬奥村据称是目前世界上最“绿色”的住宅建筑,从设计、建造到后期的使用、管理,上了很多高科技手段。好品质加上好位置,这房子的成本可就High了。[/FONT]

[FONT=宋体]超高成本、超高价位,温哥华冬奥村在这两个问题上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房子销售情况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开发商也陷入了债务危机,这个咱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关于冬奥村的另外一则消息。[/FONT]

[FONT=宋体]前两天报纸上登出来了,罗品信市长宣布,温哥华冬奥村的房子要拿出来一部分来给低收入人士居住,费用由政府埋单,这也是履行当初申办冬奥时市府对市民做出的承诺。[/FONT]

[FONT=宋体]老罗话音刚落,纳税人这头就炸了庙了,纷纷致电报社表达对这项政策的不满,其中有几位说得挺有意思,挑几段给大家听听。[/FONT]

[FONT=宋体]读者甲:老子(这个主语是我按照这哥儿们在文中表达出来情绪翻的,这里都是“意译”,别在译文的准确性上较真儿)……老子在同一家公司里跟驴似的工作了32年,也老老实实地纳了32年税,可老子到今天也买不起Downtown的水景豪宅。而那些Homeless们屁事儿不干、税不纳一分,却就能住进这样的房子里,哪儿说理去呀![/FONT]

[FONT=宋体]读者乙:俺们纳的税不是用来赞助Homeless们住豪宅的,而且老罗你们这么做,根本就是在鼓励大家当懒汉。可不么?吃救济都能吃出这等好事儿来,有谁还愿意去辛苦工作呢?[/FONT]

[FONT=宋体]读者丙:鄙人刚在枫叶岭买了房。我也知道温哥华好,可我买不起那儿的房子。现在我知道我怎么才能住进温哥华的豪宅了,一共分四步:第一步,把枫叶岭的房子卖了;第二步,把卖房子的钱全捐了;第三步,上温哥华大街上要饭去;第四步,温哥华市政府就把我请进福溪的水景豪宅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几位的牢骚发得颇有水平,对政府连挖苦带损。确实,优厚的社会福利本来是个好事儿,但多好的事儿也得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你给Homeless们建房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大伙儿没意见,但是你把奥运选手村这种摩登豪宅拿来干这个,事儿做的就忒有点儿不靠谱儿了。[/FONT]

[FONT=宋体]其实在温哥华这地方做一个Homeless还是很幸福的,风不着、日晒不着,每天蹲在大街上看看风景、侃侃大山,到日子去政府领月钱,瘾犯上来了还有地方免费扎针儿……小日子过得比打累脖工的滋润多了。[/FONT]

[FONT=宋体]正因为活得幸福、过得滋润,温哥华的Homeless队伍颇有些规模,在市中心东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别以为Homeless们都是为生活所迫,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纯粹是出于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但是无论如何,号称人权至上、福利最佳、全世界最适合居住的温哥华大街上每天蹲着这么一帮人,对温哥华市政府来说毕竟不是件露脸的事。所以他们也想尽了办法,希望能把这些位爷们请回到Home里去,但是至今也没有取得好的效果。[/FONT]

[FONT=宋体]其实温市政府还是不得法,他们那些招儿都是治标不治本。有治本的招儿么?当然了!嘛招儿?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个“Hukous”啊![/FONT]

[FONT=宋体]中国穷吧?中国人均GDP不如加拿大吧?但是中国没有Homeless。Homeles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无家可归者”。中国人都有“家”,哪怕就是半间寒窑、一铺窝棚,那也是你的Home。有了Home,你就是流浪到天边,也只是个“盲流”,而不是Homeless。[/FONT]

[FONT=宋体]是啥法宝把中国人与Home拴在一起生死不分的呢?就是那个“Hukous”。中国人生下来就有户口,而户口必落在某间房子里,所以你想当Homeless,除非你把户口本撕了。[/FONT]

[FONT=宋体]这招儿管用吧?给每个加拿大人都上上户口,再发现有蹲在大街上要饭、成心政府脸的,立即拿起来遣送原籍。[/FONT]

[FONT=宋体]不过,我估计这招儿他们政府不敢使,一旦使上这个招数,只怕他们自己就变成Homeless了非让纳税人从政府大楼里给打出来不可。所以,那些纳税人在报纸上发发牢骚,他们也只是那么一说,咱们也只是这么一听。相对于温哥华冬奥村的[/FONT][FONT=宋体]豪宅,他们更不能放弃的,是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FONT]
[FONT=宋体][/FONT]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啥时有空给转几张温哥华冬奥村的照片, 让咱们这些有HUKOUS、有HOME的人也眼馋眼馋人家那些个HOMELESS的人的豪宅吧!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未必全是好消息。现在很多人是两边领养老金,如果两国达成一致,也许就只能限一边领了。

另外该新闻还指,双方可能就税务信息共享进行协商。这一条对在国内有企业的人士影响会很大,现在很多人不向加拿大报在国内的收入,如果信息共享,这块收入就瞒不住了。虽然协议会避免双重收税,但加国的税比中国重得多,两国的税差还是要在加国上的。

那敢情好, 这样一来, 死心踏地了不是!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啥时有空给转几张温哥华冬奥村的照片, 让咱们这些有HUKOUS、有HOME的人也眼馋眼馋人家那些个HOMELESS的人的豪宅吧!

冬奥村外景,那片水就是福溪。冬奥村的地产项目名称叫做“千年[FONT=宋体]・水”:[/FONT]
Vancouver_Nov09_1603-500x333.jpg

起居室,这套房子有很好的水景:
4792095311_f702ed3871_z.jpg

卧室,介绍说这个卧室非常绿色,不知体现在哪儿:
3045205.jpg

卫生间,是不是墙壁的绿颜色就代表“绿色建筑”啊?
3045225.jpg

厨房设备,这个是白色,但介绍中也愣说是绿的:
258024957-4.jpg
 
回复: 移民杂记90:Hukous与Homeless

[FONT=宋体]说点儿有意思的事儿。[/FONT]

[FONT=宋体]前两天看报纸,温哥华太阳报上转载了一篇洛杉矶时报的文章,是讲国内正在进行的人口普查的。其中有一个词。。。。。。
[FONT=宋体][/FONT]


没有福利不行,福利太好了也不行,看来这个尺度很难拿捏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我和一个老外探讨过这个事情,他说:他宁可拿钱养着这些人,也不愿意他们到出去惹是生非。
 
回复: 移民杂记90:Hukous与Homeless

没有福利不行,福利太好了也不行,看来这个尺度很难拿捏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我和一个老外探讨过这个事情,他说:他宁可拿钱养着这些人,也不愿意他们到出去惹是生非。

是啊,辛苦工作的人除了养活自己和家人,还要向政府交重税来养活这些懒洋洋的Homeless,关键是还没有什么怨言(让Homeless住奥运村这事儿是有点儿太过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
 
移民杂记:下一次大地震温哥华或可幸免?

[FONT=宋体]加国媒体消息:一个由加拿大科学家组成的地震研究小组近日提交的报告认为,加拿大[/FONT] BC[FONT=宋体]省[/FONT]1200[FONT=宋体]公里的海岸线(包括温哥华和温哥华岛)尽管有发生[/FONT]9[FONT=宋体]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但是相对于加拿大这边,下一次大地震的震中心靠近美国那头的可能性更大。[/FONT]

[FONT=宋体]著名的[/FONT]Cascadia[FONT=宋体]大地震带纵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部的太平洋海岸地区。科学家论证,这条大地震带每隔一定时间就会暴发一次,其中靠近北部(加拿大海岸)的平均暴发周期是[/FONT]480[FONT=宋体]年,而靠南部(美国海岸)则短至[/FONT]230[FONT=宋体]年。最近一次大地震是发生在[/FONT]1700[FONT=宋体]年[/FONT]1[FONT=宋体]月,靠近美国加州海岸。[/FONT]

[FONT=宋体]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甚至周期是不太可能的。加拿大[/FONT]BC[FONT=宋体]省海岸地区大地震的平均周期虽然是[/FONT]480[FONT=宋体]年,但历次大震最短间隔只有[/FONT]200[FONT=宋体]年,而最长的间隔则是[/FONT]700[FONT=宋体]年。[/FONT]

[FONT=宋体]科学家认为,下一次大地震发生在从美国加州北部至俄勒冈州中部一线,比发生在加拿大[/FONT]BC[FONT=宋体]省和美国华盛顿州一带,可能性至少要大两倍。具体点说,今后[/FONT]50[FONT=宋体]年加拿大[/FONT]BC省[FONT=宋体]海岸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FONT]5%[FONT=宋体]至[/FONT]10%[FONT=宋体]之间,而靠近美国加、俄二州那边则是[/FONT]20%[FONT=宋体]或者更高。[/FONT]

[FONT=宋体]但是科学家也指出,加拿大并不能因此而乐观,因为即使是大地震发生在靠近美国一侧,地震引发的海啸也会波及加拿大海岸。[/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3813662.jpg[/FONT]
[FONT=宋体]上图:美国加州的“鬼怪森林”。1700年1月北美太平洋海岸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这片原始森林,留下了这番景像。[/FONT]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冬奥村外景,那片水就是福溪。冬奥村的地产项目名称叫做“千年[FONT=宋体]・水”:[/FONT]
浏览附件172655

起居室,这套房子有很好的水景:
浏览附件172656

卧室,介绍说这个卧室非常绿色,不知体现在哪儿:
浏览附件172657

卫生间,是不是墙壁的绿颜色就代表“绿色建筑”啊?
浏览附件172658

厨房设备,这个是白色,但介绍中也愣说是绿的:
浏览附件172659

呜呼! 我无话可说了, 要感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