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SUNRAIN的帖子,真的非常精彩,每一个回复都是我想知道的,想了解的。就是看了帖子,发现LUCAS好像适合男孩子就读(不知道表达的对不对),理科偏重,
 
回复: 伦敦絮语

正在看国内两个作家的微博, 跟教育有关,转贴过来
:
路今波:

清华百年校庆,5万精英上京城,5常委道贺。台词无非一句:党国宠爱第一,就是比北大牛逼。其实,对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或北大,不过都是比较好的预科吧。到清华900年校庆的时候,但愿卖点不再是人民大会堂和5政客。而是:以独立,学术,真理,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文明


@黄会青 :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世界。有意思的是牛津的官方宣传资料中几乎看不到这些,这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甚至没有举办过像样的校庆,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让她畏惧名利。
 
回复: 伦敦絮语

网站应该在“本地社区”中专门为伦敦开辟一个版面,把关于伦敦的帖子集中起来。太不好找了。
这个可能得仰仗我们所有已登陆及未登陆但对伦敦感兴趣的同学的共同努力了,我觉得,如果关于伦敦的话题多了,小熊就自然给开专版了?:wdb2:
 
回复: 伦敦絮语

是的,园艺不是简单的除草和剪枝,实际上院落的打理,不光要有“绿”有“色”,主次和层次,甚至要了解植物不同季节的“表现”(落叶、颜色、花季等)进行搭配,这样才能四季皆有景。
没错,所以,伺弄一个YARD真是工夫活.
 
回复: 伦敦絮语

我听说的是:1、即使你是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医学院毕业的,美国也承认你的医生身份,但要想在美国行医就要考执照,取得执照后参加MATCH,然后是若干年的住院医(不知您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体力和毅力过这一关)。加拿大是否这样不知道。2、很多加拿大医生/医学院毕业生去美国是因为美国行医执照比加拿大好考;另一个原因有可能是美国所得税低一些。都是些道听途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住院医这一关是一样辛苦的, 我同学说,她老公在做住院医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大到影响生活质量。一则非常忙,即便半夜三更也可能被要求立刻到位,还有,这里做医生风险大,一旦闪失, 被投诉的后果很严重. 她老公曾因过于疲倦出现一点小失误,虽没什么后果也被投诉,幸亏当时的指导医生帮他扛了下来,包括罚款. 不容易啊.
所以,谈到我儿子的大学方向,同学老公的建议是:要慎重啊......
 
回复: 伦敦絮语

住院医这一关是一样辛苦的, 我同学说,她老公在做住院医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大到影响生活质量。一则非常忙,即便半夜三更也可能被要求立刻到位,还有,这里做医生风险大,一旦闪失, 被投诉的后果很严重. 她老公曾因过于疲倦出现一点小失误,虽没什么后果也被投诉,幸亏当时的指导医生帮他扛了下来,包括罚款. 不容易啊.
所以,谈到我儿子的大学方向,同学老公的建议是:要慎重啊......
同意。但如果孩子争气,值得一试。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SUNRAIN的帖子,真的非常精彩,每一个回复都是我想知道的,想了解的。就是看了帖子,发现LUCAS好像适合男孩子就读(不知道表达的对不对),理科偏重,
如果我没理解错, 你的意思是,女孩子普遍理科差点,读理科强的学校怕跟不上?
这里所谓的科学,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 我觉得这里的中学,理科再强,也不过尔尔,中国的孩子,只要在国内是一般过得去的,读LUCAS都没问题. 我儿子的西人同学,普遍觉得化学物理是难上加难, 我儿子的物理化学,上学期末都是班级第一,老师的评语都是:A PLEASURE TO TEACH. 化学老师加了一堆好听的表扬,物理老师,干脆就这么一句,呵呵,好到无话可说了. 实际上,我儿子在国内的学生中理化算好的,但决没有好到出奇. 事实上,我儿子的优势在人文科学方面,为此我曾觉得人文见长的CENTRAL更适合他. 但现在的情况看来,也许读LUCAS倒是对的,因为即便在人文不见长的LUCAS,我儿子的英语写作依然存在些困难,这学期不断被老师纠正中,对于原本在国内写作方面算是优秀的儿子来说,这种状况颇令人沮丧, 很难想象如果到一个对文章要求更高的学校,这方面的困难还会否被放大.
儿子总是说,这学期的英语老师特别难搞,所以,ESSAY常常通不过,反复修改。还说,西人同学也头痛,常常是一个班级一半以上同学通不过。我则怀疑是LUCAS的十一年级英语要求比十年级高了很多,上学期我儿子修的是十年级英语,到10月下旬才到校学习,又是学的著名令人头痛的莎士比亚,我曾经心理准备他的成绩很难看的,结果,学期末竟然是91分,比班级平均分高了一大截。为此,我前段对儿子的英语确实也乐观得过分了,没想到,这学期,英语课成了他的心病。看起来,英语学习,真是任重道远。
所以,我觉得对新移民孩子来说,挑战始终来自语言,真还没听说过哪个中国孩子数理化通不过的。
 
回复: 伦敦絮语

我相信你会做得比我更好.
孩子的适应取决于很多因素,个人觉得,其中,孩子本身的个性以及来加拿大的时间点都是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 时间来说,我觉得孩子过来最好的时间是8年级,因为这里9年级开始算高中,高中实行走读制, 不固定的班级使得孩子之间很难建立"共进退"的归属感, 也没有"班主任"代表班级来帮助你融入, 会使NEWCOMER倍感孤独.另外,客观上,高中开始这里的学校更集中于学习,象小学期间的无忧无虑的集体活动少了,也使得新移民孩子缺少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朋友的机会.
至于孩子的个性,恐怕就是我们做妈妈的工作了, 个性开朗活泼点的,妈妈轻松些.
我相信,只要妈妈们用心着,孩子都会顺利度过适应期的. :wdb9:
谢谢姐姐的鼓励!:wdb6: 我们准备春节后长登,那时候孩子该上七年级第二学期,给孩子一年多的时间适应,希望孩子身心都愉快的学习成长!

您对每个提问同学的回复都让我受益匪浅!:wdb17:
加拿大的美丽季节来了,祝福您全家日日开心,事事顺意!
 
回复: 伦敦絮语

如果我没理解错, 你的意思是,女孩子普遍理科差点,读理科强的学校怕跟不上?
这里所谓的科学,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 我觉得这里的中学,理科再强,也不过尔尔,中国的孩子,只要在国内是一般过得去的,读LUCAS都没问题. 我儿子的西人同学,普遍觉得化学物理是难上加难, 我儿子的物理化学,上学期末都是班级第一,老师的评语都是:A PLEASURE TO TEACH. 化学老师加了一堆好听的表扬,物理老师,干脆就这么一句,呵呵,好到无话可说了. 实际上,我儿子在国内的学生中理化算好的,但决没有好到出奇. 事实上,我儿子的优势在人文科学方面,为此我曾觉得人文见长的CENTRAL更适合他. 但现在的情况看来,也许读LUCAS倒是对的,因为即便在人文不见长的LUCAS,我儿子的英语写作依然存在些困难,这学期不断被老师纠正中,对于原本在国内写作方面算是优秀的儿子来说,这种状况颇令人沮丧, 很难想象如果到一个对文章要求更高的学校,这方面的困难还会否被放大.
儿子总是说,这学期的英语老师特别难搞,所以,ESSAY常常通不过,反复修改。还说,西人同学也头痛,常常是一个班级一半以上同学通不过。我则怀疑是LUCAS的十一年级英语要求比十年级高了很多,上学期我儿子修的是十年级英语,到10月下旬才到校学习,又是学的著名令人头痛的莎士比亚,我曾经心理准备他的成绩很难看的,结果,学期末竟然是91分,比班级平均分高了一大截。为此,我前段对儿子的英语确实也乐观得过分了,没想到,这学期,英语课成了他的心病。看起来,英语学习,真是任重道远。
所以,我觉得对新移民孩子来说,挑战始终来自语言,真还没听说过哪个中国孩子数理化通不过的。
楼主有个这么优秀的儿子,一定也是个以身作则的优秀妈妈!:wdb17::wdb19:
 
回复: 伦敦絮语

不知道伦敦有没有象多伦多一样的接机、家庭旅馆、租房、买房一条龙服务?如果有的话登陆伦敦的新移民一定大量增加。否则这交通住宿的问题对于两眼一抹黑的新移民真是个拦路虎。
 
回复: 伦敦絮语

如果我没理解错, 你的意思是,女孩子普遍理科差点,读理科强的学校怕跟不上?
这里所谓的科学,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 我觉得这里的中学,理科再强,也不过尔尔,中国的孩子,只要在国内是一般过得去的,读LUCAS都没问题. 我儿子的西人同学,普遍觉得化学物理是难上加难, 我儿子的物理化学,上学期末都是班级第一,老师的评语都是:A PLEASURE TO TEACH. 化学老师加了一堆好听的表扬,物理老师,干脆就这么一句,呵呵,好到无话可说了. 实际上,我儿子在国内的学生中理化算好的,但决没有好到出奇. 事实上,我儿子的优势在人文科学方面,为此我曾觉得人文见长的CENTRAL更适合他. 但现在的情况看来,也许读LUCAS倒是对的,因为即便在人文不见长的LUCAS,我儿子的英语写作依然存在些困难,这学期不断被老师纠正中,对于原本在国内写作方面算是优秀的儿子来说,这种状况颇令人沮丧, 很难想象如果到一个对文章要求更高的学校,这方面的困难还会否被放大.
儿子总是说,这学期的英语老师特别难搞,所以,ESSAY常常通不过,反复修改。还说,西人同学也头痛,常常是一个班级一半以上同学通不过。我则怀疑是LUCAS的十一年级英语要求比十年级高了很多,上学期我儿子修的是十年级英语,到10月下旬才到校学习,又是学的著名令人头痛的莎士比亚,我曾经心理准备他的成绩很难看的,结果,学期末竟然是91分,比班级平均分高了一大截。为此,我前段对儿子的英语确实也乐观得过分了,没想到,这学期,英语课成了他的心病。看起来,英语学习,真是任重道远。
所以,我觉得对新移民孩子来说,挑战始终来自语言,真还没听说过哪个中国孩子数理化通不过的。
楼主儿子太优秀了,:wdb17:
 
回复: 伦敦絮语

不知道伦敦有没有象多伦多一样的接机、家庭旅馆、租房、买房一条龙服务?如果有的话登陆伦敦的新移民一定大量增加。否则这交通住宿的问题对于两眼一抹黑的新移民真是个拦路虎。
呵呵,楼上的tx说到我心里去了。两天没来,发现姐姐的帖子又多了好多有用的信息,谢谢,继续关注中,祝姐姐开心顺利!也希望能早点找到家庭旅馆,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姐姐的鼓励!:wdb6: 我们准备春节后长登,那时候孩子该上七年级第二学期,给孩子一年多的时间适应,希望孩子身心都愉快的学习成长!

您对每个提问同学的回复都让我受益匪浅!:wdb17:
加拿大的美丽季节来了,祝福您全家日日开心,事事顺意!
羡慕你家孩子这么小就可以过来,刚刚看到DECK下好几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树丛里花堆里跑来跑去,看看整天想着“前途”的儿子,觉得真是遗憾,没能早点过来。
希望自己的絮叨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加拿大的美丽确实已呈现在眼前,本想走得远点去“周末游”,不过儿子很忙,又想睡个懒觉,所以,迁就着他,只能星期天在附近兜兜。不过,这时候的伦敦不仅是个“森林之城”,还是个花的海洋,随便在哪里溜达都令人愉快。好几个老移民朋友说,虽然伦敦冬天漫长,但是伦敦的夏天,“没有任何地方可比”!
 
回复: 伦敦絮语

同意。但如果孩子争气,值得一试。
现在我家的情况是,孩子很想“争气”,他爹妈不太争气,老是劝他想清楚,读医生的过程会不会太苦?呵呵。
刚刚去家庭医生那里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在本地开了四十年诊所的老先生,不但看了儿子的鼻子(有点不舒服,没事),还给做了职业咨询。呵呵,听他讲讲,没那么可怕。
 
回复: 伦敦絮语

楼主有个这么优秀的儿子,一定也是个以身作则的优秀妈妈!:wdb17::wdb19:

楼主儿子太优秀了,:wdb17:
呵呵,癞里头的儿子自家的好,显摆出来的,都是好的那一面了。
至于妈妈,“以身作则”已经是一段“历史”了,现在,实在是不够上进,汗。。。。。。
 
回复: 伦敦絮语

不知道伦敦有没有象多伦多一样的接机、家庭旅馆、租房、买房一条龙服务?如果有的话登陆伦敦的新移民一定大量增加。否则这交通住宿的问题对于两眼一抹黑的新移民真是个拦路虎。

呵呵,楼上的tx说到我心里去了。两天没来,发现姐姐的帖子又多了好多有用的信息,谢谢,继续关注中,祝姐姐开心顺利!也希望能早点找到家庭旅馆,呵呵。

两位的话让我想起7个月前的自己,一模一样的心境,当时,因为畏惧登陆那几天的困难,几乎要放弃伦敦了。
从市场的角度,供需双方是互相作用的。如果登陆伦敦的中国移民够多,这种一条龙服务一定会出现,现在没有,我认为还是需求不旺,现在的需求量不足以支撑一种经营。反过来,就象两位所说,如果伦敦有这个服务,说不定也可以促进需求的产生?

此刻,俺产生了一种幻觉:我在伦敦买了块超大YARD,上种两棵参天大树,树上挂块中文金字大匾,上书: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中国移民接待中心。尔后,天天坐树下,“守株待移”。。。。。。

哈哈,以上说笑。
不过,确实,对于已落户此地的我来说,解决接机、住宿,帮助租房、买房,都不是难事。接机、住宿方便,是因为身边有很多有房有车的新移民朋友,一定有人愿意通过这个有所收入;租房、买房,我自己有所实践,且也结识一些华人经纪。所以,大家真有需要,不妨给我悄悄,我可以做些牵线工作。也许这个“移民接待中心”真可以成型。不过,话说在前,事情只能是试着看,做得成对大家都好,做不成,原谅我能力不足。尤其是租房买房这块,事大,我的任何建议都只是善意提醒,大家最后一定自己决定,责任自负哈!
 
G

googlebot

Guest
回复: 伦敦絮语

住院医这一关是一样辛苦的, 我同学说,她老公在做住院医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大到影响生活质量。一则非常忙,即便半夜三更也可能被要求立刻到位,还有,这里做医生风险大,一旦闪失, 被投诉的后果很严重. 她老公曾因过于疲倦出现一点小失误,虽没什么后果也被投诉,幸亏当时的指导医生帮他扛了下来,包括罚款. 不容易啊.
所以,谈到我儿子的大学方向,同学老公的建议是:要慎重啊......

这里的医生,没有什么压力, 出了医疗事故,只能患者自己承担, 个人告医院医疗事故, 没有赢的可能, 因为是公立医院,法院不可能开这个头。

十家堡的grace医院都死了几个华人孕妇,没有什么判罚
 
回复: 伦敦絮语

这里的医生,没有什么压力, 出了医疗事故,只能患者自己承担, 个人告医院医疗事故, 没有赢的可能, 因为是公立医院,法院不可能开这个头。

十家堡的grace医院都死了几个华人孕妇,没有什么判罚
听说过这个事。我也曾向另一个医生的父亲打听过这个事,他说,医生很容易逃掉责任。
我在想,也许各人境遇不同,感受就很不同。
就如对伦敦的印象,我大概属于运气特别好的。我们到的第一天早上,一家三口去坐公交,到了车上,跟白人大叔打听到哪里买公交月票,他先耐心告诉我们到哪里下车,然后说,该下车的时候会提醒。接下来,我问他我们三个人该付多少车票钱,他竟然说,你们马上就买公交月票了,不用付车钱了;第四天,我们到儿子学校去探路,到了MASONVILL站转车,先问13路司机:该坐哪路车到LUCAS?他说,16路,我们就上了对面的16路,当时由于车到早了,这里又是总站,司机们都停车磨时间,我们为确保不错,又问16路司机是否到LUCAS,结果他说,不到,我们对他说,13路司机说你这车到的,他就下车去跟13路司机核实,当时还有其他车的司机,大概4个人,争论了半天,证实13路司机对的。16路司机上车后跟我们直打招呼,然后,在最接近LUCAS的车站他叫我们别下车,在车再行大约100米再次停车,告诉我们下车,从这个路口已经可以看见学校了。因这两件事情,当时“绝对新移民”的我们对伦敦的印象真是太好了,觉得以前国内一直说公交司机是“城市文明的窗口”真是有道理,司机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伦敦、乃至加拿大都是温暖亲切的。但是后来,一个中国同学告诉我,她来的第一天,在DOWNTOWN的街上问路,那个洋人倒是告诉了她怎么走,但是,接下来马上伸手跟她讨钱,吓得她立刻逃之夭夭,所以,她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是很差的,总觉得这里的人很不友好。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