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儿郁闷。琢磨了一下午,咱华人爱讲价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觉得大概是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计划经济为主时,商店是国营买卖,国家统一指定商品价格。后来搞活经济,实行双轨制,广东深圳的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我们开始了讲价,要价100,坐地还一半,50卖不卖?
我的前业主夫妇不会讲国语,从我来了之后,经过努力,讲国语的客人有所增加,并推荐新的客人进来,有此也带来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讲价。讲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接近的方式就是打过九折后要求免税。尤其是新移民朋友们,不习惯于被加税。
我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过,很多新移民朋友在加拿大没有固定收入,他们手里的加币很多是用人民币换来的,因此,三五块钱的HST,被他们快速心算成人民币,有点心疼。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很多朋友的衣物床品备品是从中国带来的,换算成加币也就百八十块钱。他们洗衣物时,又习惯于将洗衣费换算成人民币。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华人我的价格已经有所调整了。比如,羊绒大衣正常收西人1875,华人只收1275,羽绒服短的2075,中长的2275,而从中国带来的羽绒服也就50加币就可以买来,你让他花20几加币来洗,他自然心疼。被子也是,正常价格245加税,我只收华人朋友20块钱。就是这样,还是被要求免税。说实在的,这样做,我自己都有点觉得对西人客人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