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Jenniffer 你好,
刚才又翻出来你2009年的帖子,是关于分红人寿保险的,和共同基金的比较,最近我们刚刚登陆定居下来,已经有代理向我们推销此类保险了, 不知道两年过去了,您有没有新的心得体会可以分享呢?这种保险听起来是不错,可以免税给子女留一笔钱,还可以抵押,就是不知道收益率怎样?代理说每年的收益要7%-9% 左右。 每年能有这么高的稳定收益吗?谢谢你的分享。。

我现在也在研究这个呢。

我让儿子帮我做了个小程序,按照保险经纪们帮我选择的”Canada Life"的分红式人寿保险的预计收益表,按照加拿大30年每年3.3%的平均通胀率,将每隔一段时间的保费折算为现在的趸交,并将未来的收益也计算成现在的收益,最后计算收益率.

昨晚我按照这个方法,为儿子(现年15岁)的100万加元保额,终生付费的分红型Whole Life保单方案分别做了20,30,40,50,60,70和80年的计算,结果大失所望。

按照我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每种结果的实际死亡赔付都不足100万。

收益率开始时逐渐增加,到40年时到达顶峰状态,达到97.57万(累计支付保费21.36万),接着就逐年下降。到保单满80年时,死亡赔付额只有88.98万了。

2.按照累计保费的投资效果来分析,保单20年时的死亡赔付回报率最高,达到了9%/年。之后回死亡赔付报率逐年下降,到保单40年时,就已经只有大约3.2%/年的复利回报了。

越往后越低,到80年时,累计保费支付了27.13万,而死亡赔付只有88.98万。按照80年的投资时间计算,这个投资的收益率很低很低。


当然,人寿保单的所有死亡赔付和现金值,都可以免税继承,也可以免于遗嘱认证。只是对于我们来说,太低的收益率,作为投资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我现在仅仅计算了一例,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支持,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我还是劝您慎买这种保险,或者算清楚再买不迟。别被经纪们忽悠了,这是我的体会。

今天再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昨天我把自己测算的结果告诉了一位西人保险经纪。她说我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之后,她又应我之请,为我提供了给孩子买20年付清20-pay 的Participating Whole Life的现金和死亡赔偿额表。

按照这个表上提供的数字,我又计算了一次,得出的结论与之前算的那一例基本相同,但是现金值在早期明显增多。西人经纪说:这种保单比较适合那些在投保20年后,需要使用现金的情况,因为,那时保单里的现金值相对价值最高。

按照我这次的计算结果:

1.就折算成现价的死亡赔付额而言,仍然是保单40年时的赔付额最多:

保单20年赔付:102.8万

保单30年赔付:114万

保单40年赔付:115.7万

保单50年赔付:112.8万

保单60年赔付:108.8万

保单70年赔付:104.9万

保单80年赔付:101。8万

2.就复利投资回报率而言:

保单20年:7%

保单30年:5%

保单40年:3.8%

保单50年:3%

保单60年:2.6%

保单70年:2%

保单80年:1.8%

以上计算都是在剔除了通胀率(按照3.3%计算)之后的结果。

如果我的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华人经纪们所说的年增长7~9%的说法就应该不成立,至少,不是在保单存续期间永远成立的。

以上仅供参考。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wdb11::wdb37::wdb45:

Jason:我在自己的投资实践中发现:很多的income trust,在股市下跌时其市场价也发生下跌。但是,随着它们下跌后实际分红率的上升,该信托的市场价又慢慢或者很快恢复,有时甚至还超过了发行价。

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解释:在发行信托的企业如预期般盈利的条件下,分红率就如同“定海神针”一样,有助于稳定信托的市场价?:wdb2:

我作为一般投资者,当某只信托产品没有大风险的情况下,认为实际分红率越高,投资风险就越低,这只信托产品也越具有投资价值。

那么,人同此心,购买的人多,信托的市场价自然就会上去了。

这么理解不知正确与否?请予赐教!谢谢!

我们用数字来理解一下如何依据收入数据来评估投资价值:

假设有三个income trust供你选择,它们的单位价格现在都是100元,你经过对它们的生意、管理、信用等多方面的分析后判断如下:

第1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10元,但是预计15年后这个现金流会彻底枯竭,并且届时你的投资资本也消耗成0。

第2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6.53元,并且这个现金流预计永远保持恒定。

第3个,从明年起预计分给你4元,然后每年的分配递增6%,就是说,第2年分给你4.24元,第3年分给你4.49元......。

Jennifer认为这3个income trust哪一个的投资价值更高?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人寿保险最重要的意义是保险而不是理财。精算师们已经把你缴保费期间可能发生的死亡几率算进去了,这个期间发生理赔你没有计算,这时受益人收益最大化,因为没有交足保费,却领到了足额保险。当然,如果你趸交除外。趸交就是典型的人傻钱多。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强制储蓄,这个只能是对那些一点理智都没有的人设计的。对中国人尤为不适合。

总之,保险就是买万一的,不是万一的事就不用买保险了。至于15年前中国人寿卖的有款分红型保险,那是傻子公司干的,买了就赚了,以后不会有了。

说得对!人寿保险是保险的一种,它的主要用途是转嫁风险,而不是投资。投资是为你赚钱的东西,而保险本质上是花你的钱的东西。

但是,说保险有“强制储蓄”功能,我要坚决反对。

如果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要是没有人帮你强制储蓄的话你会把钱花完的话,那么你也不需要以买保险为代价来给自己制造这个“强制储蓄”机制,你只需要跟我签一个信托契约,委托我来帮你监督储蓄,契约约定,你每月要把计划要储蓄的钱交给我存进你的信托帐户,如果你没有按期进行储蓄,我就有权把帐户里的钱据为己有,并且还有权加倍罚你。实际上,你身边的很多人都愿意免费为你管理这样一个信托,你根本就不用以买不需要的保险为代价。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今天再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昨天我把自己测算的结果告诉了一位西人保险经纪。她说我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之后,她又应我之请,为我提供了给孩子买20年付清20-pay 的Participating Whole Life的现金和死亡赔偿额表。

按照这个表上提供的数字,我又计算了一次,得出的结论与之前算的那一例基本相同,但是现金值在早期明显增多。西人经纪说:这种保单比较适合那些在投保20年后,需要使用现金的情况,因为,那时保单里的现金值相对价值最高。

按照我这次的计算结果:

1.就折算成现价的死亡赔付额而言,仍然是保单40年时的赔付额最多:

保单20年赔付:102.8万

保单30年赔付:114万

保单40年赔付:115.7万

保单50年赔付:112.8万

保单60年赔付:108.8万

保单70年赔付:104.9万

保单80年赔付:101。8万

2.就复利投资回报率而言:

保单20年:7%

保单30年:5%

保单40年:3.8%

保单50年:3%

保单60年:2.6%

保单70年:2%

保单80年:1.8%

以上计算都是在剔除了通胀率(按照3.3%计算)之后的结果。

如果我的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华人经纪们所说的年增长7~9%的说法就应该不成立,至少,不是在保单存续期间永远成立的。

以上仅供参考。

经纪所说的所谓“人寿保险有7%的回报率”,其中那个7%的数字确有出处,只不过不是Jennifer以为的死亡赔付相对于已支付保费的回报率,并且也不是保单取消现金价值相对于已支付保费的回报率,实际上,这个说法是极其不专业的。

那么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呢?它确实出自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要解释这个数字,先要简单解释一下人寿保险的原理。

假设:你今年40岁,男性,身体健康,住在加拿大,有家有口,你每年有6万工作收入,你现在担心,假如你今天意外去世,你的家人会因为失去你而每年短缺5万用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生活费来源。你现在想,假如你现在有100万现金,那么这100万做一个稳健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就足以产生每年5万收入以替代你的工作收入,这样的话,即使你今天去世,你的家人也能够维持经济意义上的正常生活。

再假设,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的40岁男性健康男性在未来的一年里每千人的死亡率是1,这是你就可以想,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999个与你类似的人,凑够1,000个人,然后大家每人出1,000元,总共凑出100万,大家约定,在未来的1年里无论是哪1个人去世了,这100万就都归这个人的家人。

虽然这1,000个人无论谁去世家人都需要100万的补偿,并且谁也没有100万,但是谁都出得起1,000元,用上面这个办法,将要去世的那个人用1,000元的代价把100万的财政损失风险转嫁到了1,000个人的头上。

这就是人寿保险的基本原理。

而且,最初,人寿保险不是由保险公司销售的,是真的由全体投保人把钱放在信托里实现的,信托里的资产不归保险公司,而是归全体投保人集体所有。

好,你40岁那年的风险解决掉了,可是还有明年呢,到明年,你41岁了,这个年龄的每千人的死亡率升到1.1了,那么保100万的话每个人需要出的保费就涨到1,100元了;到你42岁的时候可能涨到1,200元......到你60岁的时候,你的保费已经涨到20,000元了,但是这时你发现,你要保障的儿女都已经独立了,而且挣钱比你还多了,你和老伴这时也有足够的存款,如果谁去世,活着的一方经济上也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你知道要是再继续花20,000元买保险,那可真是人傻钱多了。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人寿保险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买,不需要的时候还买那叫人傻钱多。

第二,人寿保险是需要多少买多少,如果你只需要50万的保障,而你买100万的话,这也叫人傻钱多。

理解了上面讲的原理,你又有顾虑了:保费现在低,每年涨,你预计到你50岁以后每年要支付的保费要涨到上万了,你开始担心,要是你到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收入去交保费了,那家人不是就没有保障了吗?但是如果把未来20年的保费匀一下,前些年多交点,后些年少交点,算下来每年交3,000元就可以了,这样每年保费均等,你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收支。

如果投保人里除了你,还有别人有同样的想法,这些人都在早年都交点保费,那么每年除了保险赔付之外,就还有富余出来的钱,大家把富余出来的钱放在一个信托帐户里委托专业人士管理投资,用这个账户里的钱来弥补后些年少交的保费。

在寿险术语里,上面说的这种按需要年限投保的寿险叫做定期寿险,一般分5年、10年、20年不等的期限,你可以按需购买,比如你的孩子5岁,你认为在他满25岁以前如果你去世的话他需要100万的保障,而25岁以后孩子独立了就不再需要你的保障,那么你就可以买个20年的定期险。

而每年等额支付保费的支付办法就叫等额保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按逐年递增费率的实际保费来支付。

这二者的区别是,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选择等额支付,你签了保单,交给经纪第1年的保费3,000元,经纪出门你就去世了,然后你的家人得到100万赔偿。

而如果你选择逐年实际支付,签保单后你只交给经纪1,000元,然后你就去世了,你的家人也得到100万赔偿。

你看这“回报”额一样,可以代价不一样,“回报率”不一样了。

你要想“回报率”更高点,你还有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按月支付保费,那么第1次你只付第1个月的83.33元,你当月去世,家人照样得到100万元。

Jennifer可以算算投入83.33元,1个月内收入100万的回报率是多少。保险的回报率应该是这么算的。

现在你又有一个担心,你有个儿子有残疾,恐怕终生不能自己财务独立,那么你要终生对他有保障,而保障需要现在是100万的话,20年后恐怕要需要300万,你发现如果你活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还要支付保费的话,你真不知道到那是你还付得起付不起,而还有一些别的人也有与你同样的需要,那么你们大家就可以都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拿出钱来,大家把每年支付实际保费余下的钱放在一个信托帐户里做投资,期望若干年后,比如15年-20年后,这个账户里的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就足以替你支付以后年头的保费,并且还有一些多余的钱能够买更多的保险,使你的投保额由100万起逐年跟上通胀上升,而且约定,无论谁早去世了,也只赔付保额,而账户里余下的钱就不给了,归还活着的其他投保人。

这个保险术语叫终生寿险,存着多余保费做投资的那个账户叫参与账户,账户里的投资每年产生的投资收益会分配到投保人的保单里,扣除你的应缴保费后余额放在一个叫做保单取消现金价值的科目下。如果你中途取消保单,这个现金价值就是你能够拿回来的钱。

通常参与账户的投资是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也会有一小部分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相对比较稳健,加拿大几大保险公司如Manulife, Canadalife, Sunlife的参与账户过去几十年的分配率大约平均是7%左右,这个数字确有这么个出处。

但是要理解的是,首先,分配不等于是实际投资回报,参与账户的分配是尽可能平均化的,就是回报高的年头少分点,回报低甚至负回报的年头多分点,匀下来大约还有7%。

然后,参与账户分配率是7%不等于你的保单现金价值相对于保费的回报率是7%,你放进参与账户的本金是你支付的保费已经减去当年保费以后的余额,就是本金已经少了,然后到你停止支付保费以后的年头参与账户分配到保单的钱又是减去逐年递增的保费以后余下的钱。

所以,如果要算一个终生保单的现金价值回报率,你要像Jennifer那样,拿一个illustration数据来,自己用Excel表把各年的保费数据和未来预计取消保单那年的预计现金价值数据放进去去计算内部回报率。

然后,还要知道,这个回报是税前的。虽然参与账户的投资收入是不缴税的,如果你取消保单,把现金价值拿出来,那么扣除保费以后的全部收入都要算做当年的应税收入,你再算算税后回报率是多少。

当然,避免拿现金价值缴税的一个办法是不取消保单,而把保单抵押拿贷款出来,这样做,虽然不用缴税了,但是有了另外一个代价利息。如果是计划这样做,你再按这个计划把预计支付利息(那可是利滚利的复利)放进Excel表计算一下内部回报率看看。

尽管终生寿险的illustration看起来很诱人,好像你只需要投入几十万,将来就能拿几百万,但你最好用Jennifer的方法计算一下实际回报率,再看把保单当作投资值不值。

我可以肯定,对有些人可能是值的,但是对有些人,就显然很不值,你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拿数据来掂量掂量。

还是最初的那个例子,如果你买的是100万的终生险,假设你的保费计划是每年2万,连续付15年,那么如果你签完保单付给经纪第1张保费支票2万,然后你就去世了,你的家人到的赔偿还是100万,但是这时你的投入是2万,而不是前面的83.33元,现在再算算“回报率”?是终生险合适还是定期险合适?

实际上,如果转嫁风险是你的主要目的,那么你可能有90%的机会需要定期险,有10%的机会需要终生险。

如果在需要保险的前提下,你还想利用保单的延税功能为你的投资做节税安排,那么你需要的可能既不是定期险,也不是终生险,而是万能寿险(universal life)。UL就是在终生保单下加了一个延税的投资帐户,你可以选择自己管理这个账户的投资。如果你去世,受益人得到的是保单面值再加上投资帐户的余额,而终生险的赔付只有保单面值。

如果你的目的是像Jennier所考虑的遗产规划,那么可能你需要的不是前面提到的保单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另外一种专门为遗产规划设计的保单。通常这种保单因为是为子女安排遗产,所以安排成夫妻两个共同受保,但是只有当两个人都去世以后才赔付出来(joint last die),这样保费会比夫妻中一个单独的人投保要低。而且目的要的是死亡赔付,而不是保单取消现金价值,所以这种保单的设计便是尽可能使死亡赔付额相对于保费的回报率最大化。

使用这种遗产规划保单,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投保的话,即使最后一个人到80岁才去世,遗产相对于投入的回报率也还能达到年化复利将近10%,而且还是税后的。当然做父母的去世的越早,对子女来说这个回报率就越高了。

归根结底,人寿保险是每个家庭的财务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是,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再去看要最达到你的目的,最有效的工具或者策略是什么。

你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做这个工作没有关系,你的财务顾问可以帮你。

没有咨询你的财务顾问就直接从保险经纪那里买保险,其实就相当于没有去看医生就直接从上门的药品推销员手里买昂贵的药。

药可能都是好药,可是......
 
最后编辑: 2011-11-02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我们用数字来理解一下如何依据收入数据来评估投资价值:

假设有三个income trust供你选择,它们的单位价格现在都是100元,你经过对它们的生意、管理、信用等多方面的分析后判断如下:

第1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10元,但是预计15年后这个现金流会彻底枯竭,并且届时你的投资资本也消耗成0。

第2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6.53元,并且这个现金流预计永远保持恒定。

第3个,从明年起预计分给你4元,然后每年的分配递增6%,就是说,第2年分给你4.24元,第3年分给你4.49元......。

Jennifer认为这3个income trust哪一个的投资价值更高?

替Jennifer试算一下的结果是:
1. 10年后回本,15年赚50% 》》》绕行
2. 16年半回本,如果本金不变,赚100%,以后年收益6.53%》》》如果你活得够长。
3. 17年回本,如果本金不变,赚100%,以后年收益9.59%并有6%递增,如果你现在很年少,活的更长。

看样都是垃圾级,1,是骗子。2,3本金不变就是一个变数,况且要活的够长。相信年轻人要的是透支未来不是为未来储蓄。以5%年化收益率计算100元14年半就100%受益。INCOME TRUST是浮云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说得对!人寿保险是保险的一种,它的主要用途是转嫁风险,而不是投资。投资是为你赚钱的东西,而保险本质上是花你的钱的东西。

但是,说保险有“强制储蓄”功能,我要坚决反对。

如果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要是没有人帮你强制储蓄的话你会把钱花完的话,那么你也不需要以买保险为代价来给自己制造这个“强制储蓄”机制,你只需要跟我签一个信托契约,委托我来帮你监督储蓄,契约约定,你每月要把计划要储蓄的钱交给我存进你的信托帐户,如果你没有按期进行储蓄,我就有权把帐户里的钱据为己有,并且还有权加倍罚你。实际上,你身边的很多人都愿意免费为你管理这样一个信托,你根本就不用以买不需要的保险为代价。

你的信托契约国内不适用,和你签约,10年后也许我们各奔东西了(过去每年都会这样,哈)。还不够操心的。况且这样没有理智和责任的人少有。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弥足珍贵的童年时光----“万圣节”引发的感慨


今年的万圣节Halloween前夕,孩子问:我可不可以带一个同学到家里来发糖?因为这个同学的家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虔诚的基督教徒们认为万圣节是撒旦教庆祝的节日之一,庆祝鬼节会纵容邪灵的活跃和肆虐,导致人们易于接纳“邪术”,误入歧途。因此,这孩子从小到大,完全没有体验过北美小孩子们在Halloween前夜讨糖和发糖的快乐。现在他大了,很想体验一把这种孩童的快乐,所以,询问是否可以和我们家的人一起过万圣夜。

我的回答当然是可以,只要人家的家长不会找我们的麻烦。

万圣夜的当晚,我们在把门厅简单布置了布置,挂上鬼脸,吸血鬼的斗篷,以及骷髅的魔爪,点燃了南瓜灯,像去年一样,静候讨糖的孩子们上门。

不到7点,夜幕完全降临,一拨一拨穿着各种鬼节装束的小小孩儿们,就开始叩响了我们的家门。随着房门的洞开,一付付稚嫩的嗓子发出了:"Trick or treat?" "Trick or treat?"的“威胁”之声,客气的孩子则送上“Happy Halloween!”的问候。

忙不迭地赶紧给孩子们送上一把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听着幼小的孩子们发出的欢呼声和致谢语,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欢乐感同身受。

到了8点左右,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小宝贝们的身影已经很难看到。就在这时,我家的门铃再次想起。开门一看,是7,8个戴着各色面具,个子高矮不同的大男孩。他们的嘴里喃喃地,没有底气地嘟囔着“Happy Halloween!”,不过,没有听到"Trick or treat?"的威胁。

未及多想,对大孩子没有任何歧视的我,热情地把糖果塞进这些大男孩们手中的糖袋。

发完糖后,其中的一个孩子问我儿子在不在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我儿子的同学们。据孩子后来告诉我说:他们相约着到我家来,主要是为了带他去大孩子们喜欢的区域讨糖。因为大孩子们已经不再喜欢那些普通的糖果,他们更喜欢得到饮料,薯片,以及一些小玩意。而有些地区的住家,常年来喜欢在万圣夜将这些东西作为treat发给孩子们。

儿子听到同学的声音后很兴奋,赶紧穿戴上要跟着一起出去。去年因为个子太高而不好意思再出去要糖的他,对于这种活动意犹未尽,跟着他的一大帮同学(之后又来了三个女孩),浩浩荡荡地去往他们心目中要糖的理想地。

没到一小时,儿子就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嘴里一边不停地唠叨着:真倒霉,走了17家,一块糖都没有要到。最后从他的一个同学的糖袋里抢了一块,一看还是咱家的糖。:wdb6:

孩子说他们所去到的人家,有的主人出来一看,就问他们:“你们多大了?”儿子说他的同学们都“不诚实”,告诉人家自己只有2岁,3岁。他说自己最“诚实”,回答主人说他已经5岁了。显而易见,这样的回答遭致的,是主人们嗤之以鼻的回应:“rubbish(胡说)”和
“ bullshit(废话,瞎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小小孩儿们,才有资格享受Halloween的treat。

有的主人家透过窗户或者猫眼,看到这么一大群人高马大的孩子们上门,干脆就装聋作哑,闭门谢客。儿子说,只有一位老太太对他们的态度最友善,不仅开了门,而且也没有用那种高度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他们,没有用rubbish和bullshit来打击和驱赶他们,只是到了最后,告诉他们:我没有准备Halloween糖果。


回想到刚登陆时在加拿大第一次鬼节时讨到了那么多的糖果,孩子感慨地说:还是小时候好啊,小时候人人都喜欢和照顾我们。小时候的快乐如今再也没法体验到了。我真想发明一种时光机,让我能够回到从前,哪怕只是回到两年前呢。

儿子的那个想要到我家来发糖的同学,最终还是被他的父母强制待在家里,祷读经文“辟邪驱鬼”。这个孩子也因此可能一辈子都失去了感受北美多数孩子都有过的万圣节欢乐的机会。

童年时代的快乐,于人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我们这一代成年人而言,那些悠悠的往事,美好的童年时光,也许只能在与发小们的回忆和午夜梦回时重现。然而,童年时光虽已远逝,童年的快乐记忆却历久弥新。童年生活虽然时间不长,却成为了众多个人历史中最为幸福的时段。

很庆幸能乘着孩子尚小就将他带到加拿大来,从而,让他为将来漫长的人生,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童年记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是的,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俺儿子还学过哪...

现在还需加油,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为早日摘掉"文盲"帽子而努力,呵呵...
珍妮,您好!崇拜啊!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上册还是下册?篇名?我要拜读!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看了珍妮关于孩子万圣节的介绍,感想良多,这里人发糖还是有原则的,大孩子就是不给(要是东方人的思想,来的都是客,不会剥人面子,不给).我对西人文化又多了一番认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弥足珍贵的童年时光----“万圣节”引发的感慨


今年的万圣节Halloween前夕,孩子问:我可不可以带一个同学到家里来发糖?因为这个同学的家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虔诚的基督教徒们认为万圣节是撒旦教庆祝的节日之一,庆祝鬼节会纵容邪灵的活跃和肆虐,导致人们易于接纳“邪术”,误入歧途。因此,这孩子从小到大,完全没有体验过北美小孩子们在Halloween前夜讨糖和发糖的快乐。现在他大了,很想体验一把这种孩童的快乐,所以,询问是否可以和我们家的人一起过万圣夜。

我的回答当然是可以,只要人家的家长不会找我们的麻烦。

万圣夜的当晚,我们在把门厅简单布置了布置,挂上鬼脸,吸血鬼的斗篷,以及骷髅的魔爪,点燃了南瓜灯,像去年一样,静候讨糖的孩子们上门。

不到7点,夜幕完全降临,一拨一拨穿着各种鬼节装束的小小孩儿们,就开始叩响了我们的家门。随着房门的洞开,一付付稚嫩的嗓子发出了:"Trick or treat?" "Trick or treat?"的“威胁”之声,客气的孩子则送上“Happy Halloween!”的问候。

忙不迭地赶紧给孩子们送上一把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听着幼小的孩子们发出的欢呼声和致谢语,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欢乐感同身受。

到了8点左右,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小宝贝们的身影已经很难看到。就在这时,我家的门铃再次想起。开门一看,是7,8个戴着各色面具,个子高矮不同的大男孩。他们的嘴里喃喃地,没有底气地嘟囔着“Happy Halloween!”,不过,没有听到"Trick or treat?"的威胁。

未及多想,对大孩子没有任何歧视的我,热情地把糖果塞进这些大男孩们手中的糖袋。

发完糖后,其中的一个孩子问我儿子在不在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我儿子的同学们。据孩子后来告诉我说:他们相约着到我家来,主要是为了带他去大孩子们喜欢的区域讨糖。因为大孩子们已经不再喜欢那些普通的糖果,他们更喜欢得到饮料,薯片,以及一些小玩意。而有些地区的住家,常年来喜欢在万圣夜将这些东西作为treat发给孩子们。

儿子听到同学的声音后很兴奋,赶紧穿戴上要跟着一起出去。去年因为个子太高而不好意思再出去要糖的他,对于这种活动意犹未尽,跟着他的一大帮同学(之后又来了三个女孩),浩浩荡荡地去往他们心目中要糖的理想地。

没到一小时,儿子就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嘴里一边不停地唠叨着:真倒霉,走了17家,一块糖都没有要到。最后从他的一个同学的糖袋里抢了一块,一看还是咱家的糖。:wdb6:

孩子说他们所去到的人家,有的主人出来一看,就问他们:“你们多大了?”儿子说他的同学们都“不诚实”,告诉人家自己只有2岁,3岁。他说自己最“诚实”,回答主人说他已经5岁了。显而易见,这样的回答遭致的,是主人们嗤之以鼻的回应:“rubbish(胡说)”和
“ bullshit(废话,瞎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小小孩儿们,才有资格享受Halloween的treat。

有的主人家透过窗户或者猫眼,看到这么一大群人高马大的孩子们上门,干脆就装聋作哑,闭门谢客。儿子说,只有一位老太太对他们的态度最友善,不仅开了门,而且也没有用那种高度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他们,没有用rubbish和bullshit来打击和驱赶他们,只是到了最后,告诉他们:我没有准备Halloween糖果。


回想到刚登陆时在加拿大第一次鬼节时讨到了那么多的糖果,孩子感慨地说:还是小时候好啊,小时候人人都喜欢和照顾我们。小时候的快乐如今再也没法体验到了。我真想发明一种时光机,让我能够回到从前,哪怕只是回到两年前呢。

儿子的那个想要到我家来发糖的同学,最终还是被他的父母强制待在家里,祷读经文“辟邪驱鬼”。这个孩子也因此可能一辈子都失去了感受北美多数孩子都有过的万圣节欢乐的机会。

童年时代的快乐,于人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我们这一代成年人而言,那些悠悠的往事,美好的童年时光,也许只能在与发小们的回忆和午夜梦回时重现。然而,童年时光虽已远逝,童年的快乐记忆却历久弥新。童年生活虽然时间不长,却成为了众多个人历史中最为幸福的时段。

很庆幸能乘着孩子尚小就将他带到加拿大来,从而,让他为将来漫长的人生,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童年记忆。

看了这段有感而发,孩子高中住校去了,我有大把时间整理一下以前的照片,那一刻觉得多么幸福和快乐。想想,我们如果还要求孩子以后要回报我们什么真是苛求了,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真要感谢上苍的赋予!

还有想分享的是,孩子的快乐时光和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好像关系不大。我从小在一个比较艰辛的环境下生活,可是现在的回忆都是非常美好的。

大人的眼光总是和孩子不一样。记得多年前在澳洲车上遇到一群上学的孩子。看着他们富余快乐自由,无比羡慕。可是孩子却嚷着说,来伤害我吧,给我点痛吧。我有点神伤。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准备选择今后回国养老的原因[/FONT]


[FONT=宋体]前两天,俺的一个姐妹淘从休斯敦飞过来看俺们一家,俺俩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她自大学毕业就去了美国,早已习惯了北美生活,但却从来也没有来过加拿大,尽管她经常在美国境内自驾旅行。[/FONT]


[FONT=宋体]最让她好奇的是俺们为什么要选择移民,既然在国内的生活还不错。同时,她还很希望得知俺准备五年后回国的原因,既然费劲周折跑了出来。当然,她也想比较比较美加两地生活的差异。[/FONT]


[FONT=宋体]这里的一些[/FONT]TX[FONT=宋体],有时也会在悄悄话里询问俺这个问题:既然你说自己很喜欢加拿大,那么,你为什么要选择以后回归呢?[/FONT]



[FONT=宋体]俺准备将来选择回归中国的原因是:[/FONT]

1. [FONT=宋体]俺[/FONT]LG[FONT=宋体]不喜欢北美生活,他觉得待在这里很无聊。他始终不能塌实下来,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在这里从头开始干点什么。因为,他感觉,在这里付出那些努力是一种低效率的对于生命的浪费。[/FONT]


2. [FONT=宋体]俺不习惯加拿大的医疗制度,感觉在这里生病会让人感觉很担心,感觉加拿大的看病问题对于俺来说不够方便。相对于国内的医疗服务而言,俺觉得这里的医疗服务效率太低,药费太高,不适合俺家的情况。[/FONT]

[FONT=宋体]俺表妹的一个朋友六年前得了乳腺癌,术后每个月要打一种据说是最好的抗癌药物针,每针[/FONT]2[FONT=宋体],[/FONT]000[FONT=宋体]加元。好在她的[/FONT]LG[FONT=宋体]单位为员工家属也上了保险,可以报销其中的[/FONT]80%[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但是,对于俺们这样没有一份好些的正式工作的,并且每年家庭还可以保证一定年收入的人来说,如果得了这种病,自己所要花费的就会多了很多。[/FONT]



3. [FONT=宋体]俺不喜欢加拿大的社会服务,既不方便也不廉价。[/FONT]


[FONT=宋体]曾经一次在[/FONT]LINC[FONT=宋体]班里,老师让大家说说:如果你是加拿大总理,你会做哪些改进工作。[/FONT]



[FONT=宋体]俺当时就说:俺要改进加拿大的社会服务。[/FONT]


[FONT=宋体]老师闻言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呀?难道你觉得加拿大的社会服务不好吗?(俺没好意思说这里的社会服务比中国的差太远了)[/FONT]


[FONT=宋体]俺说:你看,这里的托儿服务就很不好,[/FONT]DAYCARE[FONT=宋体]不是费用高,就是时间短,限制了年轻母亲们出去工作的可能。[/FONT]



[FONT=宋体]老师听后说:[/FONT]JENNIFER[FONT=宋体],我要选你当加拿大总理![/FONT]


[FONT=宋体]因为,她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为了出来工作贴补家用,只能每月花费[/FONT]900[FONT=宋体]刀托儿。而[/FONT]LINC[FONT=宋体]班[/FONT][FONT=宋体]老师的工资并不高,所以,她经常会抱怨钱很紧张。也因此,她深感改进当前的社会服务之必要。[/FONT]


4. [FONT=宋体]感觉加拿大的养老问题会日益严重,因为加拿大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青壮劳力的占比越来越低。等到[/FONT]20[FONT=宋体]多年后俺们需要养老时,从经济的角度依赖加拿大政府是不现实的。[/FONT]


[FONT=宋体]并且,由于加拿大昂贵的人工,感觉在这里总是能够看到残疾人士和颤颤巍巍的耆老们还在依靠自己艰难地生活,感觉自己以后也势必会碰到这类的问题。[/FONT]


5. [FONT=宋体]美国来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俺们: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忘记中文,因为,中国崛起的可能性太大了。在美国,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巨大的市场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忽视。你的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有很好的中文底子和很好的英语[/FONT]BACKGROUND[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俺们在这里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孩子,去年自滑铁卢数学系毕业,在加拿大半年找不到工作.前不久,他在北京的微软公司却找到了一份工作。[/FONT]



[FONT=宋体]另外一个朋友的孩子,目前就读于滑大的[/FONT]CO-OP[FONT=宋体]班。他也是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却在中国找到了工作。换言之,就是一个[/FONT]CO-OP[FONT=宋体]的学生,也是正在中国工作着![/FONT]


[FONT=宋体]俺的表妹移加[/FONT]8[FONT=宋体]年了,前年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美国公司工作,前不久辞了职。虽然她很想回加拿大(她非常喜欢加拿大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FONT]IT[FONT=宋体]人,她在北京有几个工作可以选择,目前正在挑选中,而在加拿大,俺估计就很困难。更何况,同样作为[/FONT]IT[FONT=宋体]人的俺的表妹夫,已经下岗三年多,她需要养家糊口,所以,即便必须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她也不得不留在北京工作。[/FONT]


5[FONT=宋体].为了孩子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俺们也希望回国去。[/FONT]

[FONT=宋体]俺[/FONT]LG[FONT=宋体]说:加拿大的社会比中国社会更讲究关系,所有好的工作都需要推荐人。在这里的[/FONT]WORKSHOP[FONT=宋体]里,老师们也一再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FONT]

[FONT=宋体]前不久,俺们这里的报纸,就大幅报道了现任公车局主席,一个正在竞选多市市长的无德无才无能的花花公子,很年轻时就依靠一些黑势力的影响而获得了这个肥差的事实。[/FONT]


[FONT=宋体]所以,如果俺们没有彻底地把根从国内拔掉,也许以后还能够在孩子需要时,给予一臂之力。[/FONT]


俺的这些理由很个人化,只是与大家分享罢了.对于俺个人来说:在加拿大陪孩子读完书就算完成任务.五年的加拿大生活的体验也足够丰富自己这生了.
看了这篇我尤其感动!珍妮的智慧和无私照耀了我们!祝福珍妮天天好!样样好!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震撼心灵的“解放日Emancipation Day”庆典活动



(续前)


灵歌演唱之后,是黑人鼓乐队的表演。

依稀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场表现黑非洲人民奋起反抗残暴统治的舞台剧。虽然那舞台剧的名字早已不复记忆,但是,剧中那些伴着咚咚鼓声的原始非洲部落舞蹈的画面,却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时隔多年,没有想到,在加拿大我再次领略了非洲舞蹈和非洲鼓乐那种独到的美感与震撼。

鼓乐队由十几面大大小小的圆鼓,扁鼓,以及领唱者所使用的,夹在两腿之间的腰型筒鼓组成。担纲领唱的,是一位中年黑人大汉。在没有其他任何乐器伴奏的条件下,随着鼓点急雨似的敲响,他开始引吭高歌。

如同黑人灵歌一样,黑人鼓乐队歌者们所使用的歌词也很简单,大量反复使用副歌和叠句。

那些黑人鼓乐手们个个操着马步,驮着腰背,身体前倾,和着或促或慢,或刚或柔,或重或轻,或和或分的鼓点,随着领唱者或悲或喜,或High或Low的演唱,左右摇摆的身躯表现了重重束缚所催生的挣扎,震颤的声喉呼喝出深深苦难所促就的呐喊。

两位年轻的黑人,以非洲土著特有的反时针方向的“曳足而行”,舞到观众们的面前。他们和着鼓点的节奏和观众们的击掌顿足,脚掌基本不离地面地向前移动。观众中的一些黑人,随即开始以不停地抖动身体和摆动手臂来响应。流淌在这些加拿大黑人们血液中的非洲特质节奏,并没有因为他们脱离了非洲大地而稍有或缺。他们即兴式的舞蹈表演是那么地浑然天成。我虽然无法了解其肢体语言之具体含义,却也能够体味其中的痛苦,挣扎,隐忍,与企盼的成分于一二。

非洲原音,非洲舞蹈和非洲击鼓,在现今自由祥和的加拿大的大地上,得以自由自在地表达当年黑奴们,在白人奴隶主们“去非洲化”阴谋下,所无法达成的灵性需求和情感宣泄。

鼓乐队表演的最后部分,由领唱者以说唱式的方法进行。他随机地高声喊到:This’s CBC(加拿大广播公司).顿了顿,几声急促的鼓点后,他又喊到:This’s CTV(加拿大电视台).接着,一连串的非洲国家名称,从他的嘴里吐出:利比亚,科特迪瓦,刚果(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苏丹,乌干达。。。

“Africa(非洲)! Africa(非洲)!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么?!)Children are bleeding and dying(孩子们在流血,他们正在死去). People are hungry to die….(人们快要饿死了。。。”声声泣血,句句震撼。虽然自己早已身处富裕安宁的加拿大,这些黑人们仍然记挂着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非洲兄弟,记挂着那些正在流血和死去的战争孤儿,和战乱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无辜百姓。因此,他们要为苦难同胞呼喊,他们要引起世人对非洲的重点关注。

为了加强效果,这位领唱者请求在场的观众与他一起反反复复地唱喊质询:Africa(非洲)! Africa! 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What are you doing?!

跟着大家一起唱喊的我,脑海中浮现出血雨腥风,多灾多难的非洲大地,眼前依稀仿佛那些可怜的非洲孩童们骨瘦如柴的身形,和他们充满渴盼的双双大眼。。。

平等自由,祥和安宁的生活,于平民百姓是何等的重要,通过亲历这场演唱会,对此我有了全新的感受和认识。

(待续)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我们用数字来理解一下如何依据收入数据来评估投资价值:

假设有三个income trust供你选择,它们的单位价格现在都是100元,你经过对它们的生意、管理、信用等多方面的分析后判断如下:

第1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10元,但是预计15年后这个现金流会彻底枯竭,并且届时你的投资资本也消耗成0。

第2个,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分给你6.53元,并且这个现金流预计永远保持恒定。

第3个,从明年起预计分给你4元,然后每年的分配递增6%,就是说,第2年分给你4.24元,第3年分给你4.49元......。

Jennifer认为这3个income trust哪一个的投资价值更高?

我认为,相对而言,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第三个income trust是投资价值最高的,因为它的成长性最好。但是,它的短期收益相对较低。不过,由于它的成长性很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它身上获取资本增值的可能性很大。

从短期投资的角度而言,我也会选择第一个income trust。买入持有两年三年,然后,乘着它的股价还没有下跌,以溢价,原价,或者哪怕是稍微低于原价的价格将其卖出。从短期的角度来说,也并非不值得投资。

第二个income trust实际上最难入选,因为它既不具备短期较好的投资效益,也不具备未来很好的成长性。从通货膨胀的角度考虑,投资于它所获得的回报还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其股价也会因为实际回报的逐年下降,而缓慢地下降,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Jason,不知道这样理解对吗?请予指教为盼!谢谢!:wdb17::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是啊,真是十分感动。:wdb7:

过去,我对非洲人民的苦难没有很深的感受,通过这些演唱会的表演,感受深了很多很多。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上个星期接到一封要求为埃塞俄比亚Ethiopia那些由于在恶劣环境下生产,因而患上膀胱瘘管bladder fistula病的妇女们每月捐款$13的信。

埃塞俄比亚有10万妇女,因为生产而罹患此病,生活在疼痛之中,失去了身体的健康和做人的尊严。在那里,每年还新增9,000个这样的病人,令人叹息不已。。。:wdb14:

过去的我,如果接到这样的慈善捐款信,可能会将之束之高阁(因为这里的捐款种类很多)。但现在不一样了。想到只要$300就可以资助一位可怜的妇女完成瘘管修补术,令她们恢复健康,就毫不犹豫地捐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经纪所说的所谓“人寿保险有7%的回报率”,其中那个7%的数字确有出处,只不过不是Jennifer以为的死亡赔付相对于已支付保费的回报率,并且也不是保单取消现金价值相对于已支付保费的回报率,实际上,这个说法是极其不专业的。


那么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呢?它确实出自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要解释这个数字,先要简单解释一下人寿保险的原理。

假设:你今年40岁,男性,身体健康,住在加拿大,有家有口,你每年有6万工作收入,你现在担心,假如你今天意外去世,你的家人会因为失去你而每年短缺5万用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生活费来源。你现在想,假如你现在有100万现金,那么这100万做一个稳健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就足以产生每年5万收入以替代你的工作收入,这样的话,即使你今天去世,你的家人也能够维持经济意义上的正常生活。

再假设,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的40岁男性健康男性在未来的一年里每千人的死亡率是1,这是你就可以想,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999个与你类似的人,凑够1,000个人,然后大家每人出1,000元,总共凑出100万,大家约定,在未来的1年里无论是哪1个人去世了,这100万就都归这个人的家人。

虽然这1,000个人无论谁去世家人都需要100万的补偿,并且谁也没有100万,但是谁都出得起1,000元,用上面这个办法,将要去世的那个人用1,000元的代价把100万的财政损失风险转嫁到了1,000个人的头上。

这就是人寿保险的基本原理。

而且,最初,人寿保险不是由保险公司销售的,是真的由全体投保人把钱放在信托里实现的,信托里的资产不归保险公司,而是归全体投保人集体所有。

好,你40岁那年的风险解决掉了,可是还有明年呢,到明年,你41岁了,这个年龄的每千人的死亡率升到1.1了,那么保100万的话每个人需要出的保费就涨到1,100元了;到你42岁的时候可能涨到1,200元......到你60岁的时候,你的保费已经涨到20,000元了,但是这时你发现,你要保障的儿女都已经独立了,而且挣钱比你还多了,你和老伴这时也有足够的存款,如果谁去世,活着的一方经济上也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你知道要是再继续花20,000元买保险,那可真是人傻钱多了。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人寿保险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买,不需要的时候还买那叫人傻钱多。

第二,人寿保险是需要多少买多少,如果你只需要50万的保障,而你买100万的话,这也叫人傻钱多。

理解了上面讲的原理,你又有顾虑了:保费现在低,每年涨,你预计到你50岁以后每年要支付的保费要涨到上万了,你开始担心,要是你到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收入去交保费了,那家人不是就没有保障了吗?但是如果把未来20年的保费匀一下,前些年多交点,后些年少交点,算下来每年交3,000元就可以了,这样每年保费均等,你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收支。

如果投保人里除了你,还有别人有同样的想法,这些人都在早年都交点保费,那么每年除了保险赔付之外,就还有富余出来的钱,大家把富余出来的钱放在一个信托帐户里委托专业人士管理投资,用这个账户里的钱来弥补后些年少交的保费。

在寿险术语里,上面说的这种按需要年限投保的寿险叫做定期寿险,一般分5年、10年、20年不等的期限,你可以按需购买,比如你的孩子5岁,你认为在他满25岁以前如果你去世的话他需要100万的保障,而25岁以后孩子独立了就不再需要你的保障,那么你就可以买个20年的定期险。

而每年等额支付保费的支付办法就叫等额保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按逐年递增费率的实际保费来支付。

这二者的区别是,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选择等额支付,你签了保单,交给经纪第1年的保费3,000元,经纪出门你就去世了,然后你的家人得到100万赔偿。

而如果你选择逐年实际支付,签保单后你只交给经纪1,000元,然后你就去世了,你的家人也得到100万赔偿。

你看这“回报”额一样,可以代价不一样,“回报率”不一样了。

你要想“回报率”更高点,你还有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按月支付保费,那么第1次你只付第1个月的83.33元,你当月去世,家人照样得到100万元。

Jennifer可以算算投入83.33元,1个月内收入100万的回报率是多少。保险的回报率应该是这么算的。

呵呵。。。我只算大概率的,小概率的就算了,跟中彩票似的。

现在你又有一个担心,你有个儿子有残疾,恐怕终生不能自己财务独立,那么你要终生对他有保障,而保障需要现在是100万的话,20年后恐怕要需要300万,你发现如果你活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还要支付保费的话,你真不知道到那是你还付得起付不起,而还有一些别的人也有与你同样的需要,那么你们大家就可以都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拿出钱来,大家把每年支付实际保费余下的钱放在一个信托帐户里做投资,期望若干年后,比如15年-20年后,这个账户里的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就足以替你支付以后年头的保费,并且还有一些多余的钱能够买更多的保险,使你的投保额由100万起逐年跟上通胀上升,而且约定,无论谁早去世了,也只赔付保额,而账户里余下的钱就不给了,归还活着的其他投保人。

这个保险术语叫终生寿险,存着多余保费做投资的那个账户叫参与账户,账户里的投资每年产生的投资收益会分配到投保人的保单里,扣除你的应缴保费后余额放在一个叫做保单取消现金价值的科目下。如果你中途取消保单,这个现金价值就是你能够拿回来的钱。

通常参与账户的投资是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也会有一小部分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相对比较稳健,加拿大几大保险公司如Manulife, Canadalife, Sunlife的参与账户过去几十年的分配率大约平均是7%左右,这个数字确有这么个出处。

但是要理解的是,首先,分配不等于是实际投资回报,参与账户的分配是尽可能平均化的,就是回报高的年头少分点,回报低甚至负回报的年头多分点,匀下来大约还有7%。

然后,户参与账户分配率是7%不等于你的保单现金价值相对于保费的回报率是7%,你放进参与账的本金是你支付的保费已经减去当年保费以后的余额,就是本金已经少了,然后到你停止支付保费以后的年头参与账户分配到保单的钱又是减去逐年递增的保费以后余下的钱。

所以,如果要算一个终生保单的现金价值回报率,你要像Jennifer那样,拿一个illustration数据来,自己用Excel表把各年的保费数据和未来预计取消保单那年的预计现金价值数据放进去去计算内部回报率。

然后,还要知道,这个回报是税前的。虽然参与账户的投资收入是不缴税的,如果你取消保单,把现金价值拿出来,那么扣除保费以后的全部收入都要算做当年的应税收入,你再算算税后回报率是多少。

当然,避免拿现金价值缴税的一个办法是不取消保单,而把保单抵押拿贷款出来,这样做,虽然不用缴税了,但是有了另外一个代价利息。如果是计划这样做,你再按这个计划把预计支付利息(那可是利滚利的复利)放进Excel表计算一下内部回报率看看。

尽管终生寿险的illustration看起来很诱人,好像你只需要投入几十万,将来就能拿几百万,但你最好用Jennifer的方法计算一下实际回报率,再看把保单当作投资值不值。

我可以肯定,对有些人可能是值的,但是对有些人,就显然很不值,你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拿数据来掂量掂量。

还是最初的那个例子,如果你买的是100万的终生险,假设你的保费计划是每年2万,连续付15年,那么如果你签完保单付给经纪第1张保费支票2万,然后你就去世了,你的家人到的赔偿还是100万,但是这时你的投入是2万,而不是前面的83.33元,现在再算算“回报率”?是终生险合适还是定期险合适?

实际上,如果转嫁风险是你的主要目的,那么你可能有90%的机会需要定期险,有10%的机会需要终生险。

如果在需要保险的前提下,你还想利用保单的延税功能为你的投资做节税安排,那么你需要的可能既不是定期险,也不是终生险,而是万能寿险(universal life)。UL就是在终生保单下加了一个延税的投资帐户,你可以选择自己管理这个账户的投资。如果你去世,受益人得到的是保单面值再加上投资帐户的余额,而终生险的赔付只有保单面值。


如果你的目的是像Jennier所考虑的遗产规划,那么可能你需要的不是前面提到的保单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另外一种专门为遗产规划设计的保单。通常这种保单因为是为子女安排遗产,所以安排成夫妻两个共同受保,但是只有当两个人都去世以后才赔付出来(joint last die),这样保费会比夫妻中一个单独的人投保要低。而且目的要的是死亡赔付,而不是保单取消现金价值,所以这种保单的设计便是尽可能使死亡赔付额相对于保费的回报率最大化。


使用这种遗产规划保单,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投保的话,即使最后一个人到80岁才去世,遗产相对于投入的回报率也还能达到年化复利将近10%,而且还是税后的。当然做父母的去世的越早,对子女来说这个回报率就越高了。

归根结底,人寿保险是每个家庭的财务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是,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再去看要最达到你的目的,最有效的工具或者策略是什么。

你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做这个工作没有关系,你的财务顾问可以帮你。

没有咨询你的财务顾问就直接从保险经纪那里买保险,其实就相当于没有去看医生就直接从上门的药品推销员手里买昂贵的药。

药可能都是好药,可是......

很受教。:wdb37::wdb45:太感谢Jason了。:wdb17::wdb1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