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有几天没有上来,这里真热闹,贴主人气旺啊。

关于我搬家的感受,简单汇报一下:在温哥华生活9年,很适应。我做装修,从木工学徒到师傅,有固定客户群和大批的朋友。我老婆做地产经纪,她超近路享用了我的客户群,一切还都不错。07年我家因为孩子受到欺负,与孩子们就读的天主教私立学校发生了争执,在得知无法寻求公正结果后,我们给孩子门转学到了公立学校,但是始终孩子门和家长的心理有些不舒服。我无意挑起宗教争端,但是对天主教的黑暗和虚伪,以及虚伪假面下掩盖的种种罪恶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老婆给我安排了5天的行程,开车来伦敦买房搬家。08年4月买房,9月搬家来到了伦敦。

2个月后我开始了装修工作,孩子们也很开心生活在很好的教育环境里面。

比较两地的区别,我们华人无外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和饮食的方便。这两点现在完全可以满足大家了。我孩子所在的学校,品质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家长的受教育背景都很高,很多学校的品质都绝对不会低过温哥华ubc校区。
相同或者类似的教育环境,生活费用在伦敦应该比在温哥华低很多;特别是房屋的价格。我家在温哥华的房子40年房龄,2000平方尺,占地面积大约8000平方尺,卖价50多万,还不是好的地段。在伦敦我现在的房子10年房龄,40万买的,房子比较大,好学校旁边,还有一定的风景。两地的差距最大的体现是伦敦是个安静的小城,算是加拿大的医疗教育中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相对的接受更好的服务,孩子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周围也没有需要攀比的邻居。夏天收工后我见到的是友善的笑脸和冰镇的啤酒,冬天雪后的早晨你能够听到邻居的铲雪机活动在你的门前。。。。

这些就是我的一点感受,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邻居以及我家在这里结交的新朋友们。在平和和安静中找到伦敦的美,我想我知足了。

谢谢分享经验!俺第一脚就踏进伦敦,不知其他地方的感受,只知大多地区的想手机电视等等所有的服务都便宜,吃的丰富不说也便宜,好像这就是大城市的便利之处吧。我一个朋友说,你在多伦多想做国内的任何事都能办到。说实话,大多地区周边的小城市也应该都不错吧。像Oakville,很美的一个小镇,又靠安大略湖。之所以相关信息少,是因为华人朋友不多,如不好上网,能得到的信息更少。我一个朋友在waterloo生活多年,也很不错。加拿大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城小镇差别小。吃穿用没啥不同,该有的都有。

伦敦的一个很大特点(和victoria比,过去曾有对比过)就是医疗资源,辐射整个西南安大略,不过好像西南安大略的人口不是很多哦。当然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还用不着。等我们老了,这个优点就很明显了。大过年的,先不说这个了。所以说,伦敦适合养老。我们都到了该养老的年纪了吗?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下。

另一个特点就是失业率全加也是数一数二的吧?自雇的人士先不说,其他的专业就困难点。伦敦地区最大的雇主就UWO的医学中心LHSC,有相关技能的人士可能好些吧。

再给大家拜个年!
 
回复: 伦敦絮语

所有的美好都是在回忆里的。长期生活在亚热带国家,没有了冬天的感受,听到家里人说下雪了,内心无比向往......只是家里人在电话里冻得都打哆嗦了,年迈的老人家冻感冒了,必须上医院住院才行。哎,现实和理想,总是又那么远的差距。
呵呵,没错,距离产生美,因为当记忆专注于美好的时候,把同一个事物的不美的那面给暂时忽略了。所以才有了“相见不如怀念”之类的感慨。:wdb5:
 
回复: 伦敦絮语

哈哈,没想到lz这么在意俺的表扬:wdb18:(得意)。怎么会?:wdb1:也不敢哪,嘿嘿。不好意思、没表达清楚,俺是把领导也算在朋友里面的,敢情领导要单飞呀:wdb2:。不过,又重读了一遍,因为在和lz对话,是容易让你产生被忽略的感觉,送上一万个歉意啊!
哈哈,不用歉意,我就是喜欢搜集表扬、忽略批评,你要是哪一次忘记批评我了,俺一定不会REMIND YOU。: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有几天没有上来,这里真热闹,贴主人气旺啊。

关于我搬家的感受,简单汇报一下:在温哥华生活9年,很适应。我做装修,从木工学徒到师傅,有固定客户群和大批的朋友。我老婆做地产经纪,她超近路享用了我的客户群,一切还都不错。07年我家因为孩子受到欺负,与孩子们就读的天主教私立学校发生了争执,在得知无法寻求公正结果后,我们给孩子门转学到了公立学校,但是始终孩子门和家长的心理有些不舒服。我无意挑起宗教争端,但是对天主教的黑暗和虚伪,以及虚伪假面下掩盖的种种罪恶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老婆给我安排了5天的行程,开车来伦敦买房搬家。08年4月买房,9月搬家来到了伦敦。

2个月后我开始了装修工作,孩子们也很开心生活在很好的教育环境里面。

比较两地的区别,我们华人无外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和饮食的方便。这两点现在完全可以满足大家了。我孩子所在的学校,品质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家长的受教育背景都很高,很多学校的品质都绝对不会低过温哥华ubc校区。
相同或者类似的教育环境,生活费用在伦敦应该比在温哥华低很多;特别是房屋的价格。我家在温哥华的房子40年房龄,2000平方尺,占地面积大约8000平方尺,卖价50多万,还不是好的地段。在伦敦我现在的房子10年房龄,40万买的,房子比较大,好学校旁边,还有一定的风景。两地的差距最大的体现是伦敦是个安静的小城,算是加拿大的医疗教育中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相对的接受更好的服务,孩子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周围也没有需要攀比的邻居。夏天收工后我见到的是友善的笑脸和冰镇的啤酒,冬天雪后的早晨你能够听到邻居的铲雪机活动在你的门前。。。。

这些就是我的一点感受,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邻居以及我家在这里结交的新朋友们。在平和和安静中找到伦敦的美,我想我知足了。
端板凳,听故事。很好。
我没到过温哥华,但我想,温哥华和伦敦应该是差别很大的,从气候、规模、到环境构成。我倒觉得不变的是人,到加拿大一年来的最大感受是,到处的人性都差不多的。在朝阳大哥的个案中,他碰上的是天主教,但由此并不能反证其他教派的干净。当然,也不是说什么教都不好。我只是想说,无论以什么名义,人性都差不多,加拿大由于宏观法制更健全,大的勾当不敢做,但有空子可钻的,好象全都“当仁不让”,无论西人还是早年到埠的华人,真没觉得素养上的总体高尚。我所见到的一些教会人士,似乎内部都无法兼容,缺乏基本的宽容精神,又如何做得到“博爱”?还有这个会那个会的,好象更在意的是谁的名头大、根基深,感觉不到其指导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使得我始终找不到组织归属感。至于“正宗加拿大人”,除了说话方式与“我们”不同,任何“利益相关”上的表现,未见略“高档”。例如,你若订了个手机的月计划,事后发现不划算,要取消,并不是你事先被告知的那样方便,任你一次又一次的电话,月计划取消的事情能成为疑难杂症似的“悬案”,若不顽强战斗,你会发现下月、下下月帐单都如期而至。我的前房东,明明知道房子的北房间暖气有问题,装着没问题似的租给我们,等我们发现问题提出要求维修,他一再说维修人员即来,但等了一月又一月,催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来,直至我们发现北房间的问题是久已存在且很难解决,他拿了个电热油汀给我们使用并写下字条说补偿我们因此多花的电费,但直到我们把他告上法庭才肯兑现补偿费。至于庭上辩论,请了律师、证人,真是谎话说尽,故事编够,由于我既未请律师,自己的英语能力又大大制约了我的庭上辩驳能力,凡是我无法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证其伪的地方,都将成为永世疑案。
今天写下这些,是因为自己很感慨,也想告诉正准备来的新移民,无论你落地哪里,记住,人性是相同的。你只能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千万别因对方是貌似HONEST的白人或“德高望重”老移民而轻信。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找到真正的朋友。要相信自己的智慧,我们也许因移民而暂时失去语言能力,但既有的教育和知识还在,要恰当运用这些保护自己。
 
最后编辑: 2012-01-29
回复: 伦敦絮语

非常感谢朝阳区哥们的详细介绍,让我对LONDON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的情况是:在温哥华的一个试验室(土木方面的)工作,做最基本的试验员工作,工作时间不稳定,收入可想而知了,哈哈。我的这点收入在温哥华真的很难,也不能总吃本来就不多的老本啊:wdb7:。因此,我们有了想搬到东部物价(其实主要就是房子)相对低些的城市打算。
我女儿今年要申请大学,所以想了解一下西安大略大学的情况?孩子成绩一般,到目前为止(因为要考雅思,以及化学12还没修完),平均成绩大概能到85%稍微多一点的水平,她准备学的专业是科学方面,不知道能否进西安大略大学?谢谢了!
同时,烦请其他知道这方面信息的LONDON同学们给予回答。谢谢!:wdb45:
我朋友的孩子,去年温哥华高中毕业,12年级平均分是89,雅思6.5分,目前在UWO的ENGINEERING 专业读,当时也报了多大的ENGINEERING,未被录取。供你参考。关于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招生条件,学校的网站上都写得很清楚,建议直接上相关大学网站对照着看。
 
回复: 伦敦絮语

London不错,我来了一年,感觉上除了要经常回国或者度假坐飞机不太方便,华人的商业氛围差一些,冬天雪大一些(今年例外)之外,其他感觉都很好。
London的房子还是相对便宜,但是地税很高。我不知道具体怎么计算的,但是比我多伦多朋友同样价位的房子高了一倍。
你女儿进西安大略的一般专业应该可以了,这个学校似乎就是商科特别强一些,其他专业都很一般。
伦敦的地税税率可能比多伦多高,但由于房价基数低得多,所以相似质量的房子,在伦敦交的地税绝对值还是低。
UWO以医科和商科闻名于北美。其商科,其实是以IVEY学院闻名,而IVEY是在大三才开始正式入读,前两年都是在UWO主校读GENERAL课程。IVEY的申请,据说2/3名额是给了12年级毕业生,即,在申请UWO入学资格的同时就凭高中平均分申请IVEY入学资格,只有1/3名额是留待大二学生申请的。IVEY学院的申请,与加拿大其他大学很不同,与美国大学倒类似,就是,学生要写几篇介绍自己的ESSAY,介绍自己学习之外的活动能力、兴趣爱好等。IVEY录取的标准,50%确定于ESSAY,50%决定于高中成绩。即使高中毕业被IVEY预录取了,最终能否进入还要看大学前两年的平均分,如成绩不好,照样取消。我现在做义工的地方,有个本地白人女孩,就是拿到了IVEY预录取资格的UWO商科二年级学生,为了确保进入IVEY,非常紧张大学成绩,到了期末考试期间,就中断义工工作,加班加点争取好成绩。上周四上班无精打采,说是IVEY的ESSAY截止日期到了,花了整晚上加班写完,又EMAIL给她做医生的妈妈个润色去了。也就是说,为了入IVEY,ESSAY写了两次,高中毕业前一次,大二一次,也很不容易。但目前IVEY毕业“钱景”很好,刚毕业的平均年薪是6.5万刀。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分享经验!俺第一脚就踏进伦敦,不知其他地方的感受,只知大多地区的想手机电视等等所有的服务都便宜,吃的丰富不说也便宜,好像这就是大城市的便利之处吧。我一个朋友说,你在多伦多想做国内的任何事都能办到。说实话,大多地区周边的小城市也应该都不错吧。像Oakville,很美的一个小镇,又靠安大略湖。之所以相关信息少,是因为华人朋友不多,如不好上网,能得到的信息更少。我一个朋友在waterloo生活多年,也很不错。加拿大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城小镇差别小。吃穿用没啥不同,该有的都有。

伦敦的一个很大特点(和victoria比,过去曾有对比过)就是医疗资源,辐射整个西南安大略,不过好像西南安大略的人口不是很多哦。当然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还用不着。等我们老了,这个优点就很明显了。大过年的,先不说这个了。所以说,伦敦适合养老。我们都到了该养老的年纪了吗?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下。

另一个特点就是失业率全加也是数一数二的吧?自雇的人士先不说,其他的专业就困难点。伦敦地区最大的雇主就UWO的医学中心LHSC,有相关技能的人士可能好些吧。

再给大家拜个年!
多伦多很多便利之处,是无庸置疑的,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多伦多,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加拿大的“大城市”中,伦敦的失业率目前确实是最高。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现在工作的非赢利组织,跟我一起做VOLUNTEER的,除了我一个是话说不顺溜的“外国人”,其他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加拿大本地人,基本失业中或打着短工,他们的境况,也让我颇受震动。
还有,我现在的工作天天接触的都是本地的“弱势人群”,大部分吃ONTARIO WORKS(低保)或ODSP(残疾人保障计划),我所看到的情形,这些人的生活并不愉快。举世闻名的加拿大福利并不如外界所传说的那样富裕。举个例,目前ONTARIO WORKS给无收入者的补助,用于房屋的(要凭租房合同才能享受)补助是最高450刀,但市面上一房公寓的平均价位是540刀,而且这种平均价位上的房子的质量,我们华人朋友是不太会看中的。有人会说,穷人可以申请公租房,但目前伦敦公租房源严重不足,申请后你要在等待名单上等7年以上。还有,公租房里确实聚居着吸毒、刑满释放者,其环境可以想象。我就曾接到过一个年轻母亲的电话,她已带孩子“荣幸”入住PUBLIC HOUSING,然而居住情形恐怖,打电话过来寻求帮助调整。其实,“调整”的唯一出路是进入租房市场,要承受超过ONTARIO WORKS提供的房租价格。
说穿了,要在加拿大生活愉快,你要有足够的积蓄或足够强大的竞争能力,两者必居其一。
 

heartinfall

懒羊羊也不好当
回复: 伦敦絮语

哇,姐姐真的上庭啦!是tribunal还是Small claim court?这一仗一定让你对加国的司法体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吧?听起来故事很有趣呀。这让我想起2年前一个新移民大战恶房东的家园热帖,这是一个国内做过检察官的女孩子写的。你要是把故事写出来,一定又是另一个家园热帖。好期待呀!姐姐勇于捍卫自身权益的精神让俺好生景仰!
 
回复: 伦敦絮语

断断续续爬楼爬了一个多月,终于爬到顶了。

谢谢楼主,铁汉,Ken,朝阳区等的精彩帖文。

特别谢谢楼主太阳雨,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伦敦。它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就是人间,有善有恶,有爱有恨。

看完2,300楼,让我有机会重新思考人生的轨迹。
 
回复: 伦敦絮语

哇,姐姐真的上庭啦!是tribunal还是Small claim court?这一仗一定让你对加国的司法体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吧?听起来故事很有趣呀。这让我想起2年前一个新移民大战恶房东的家园热帖,这是一个国内做过检察官的女孩子写的。你要是把故事写出来,一定又是另一个家园热帖。好期待呀!姐姐勇于捍卫自身权益的精神让俺好生景仰!
呵呵,我可是没有检察官的经验,也没有“大战”的姿态。只是觉得,一直以来仅仅因为失去语言能力,让人当傻子一样对待,很不甘心。通过学校老师的帮助,“联络”上了这里的叫LEGAL CLINIC的“组织”,从而知道加拿大有个叫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房东与房客委员会)的地方,房东或房客都可以提申请要求裁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渠道,我阅读了ACT OF TENANCY(暂且翻译为租赁法案吧),知道我们作为租客,尽管租房当时是请了代表我方利益的经纪的,但其实从一开始就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例如,法案明确规定,房东只能预收两个月房租(第一及最后一个月),但我们当时被要求预付了5个月房租;法案规定,房东不得向房客要求收取损害押金,但我们当时被要求支付500刀作为押金;法案规定,签定租房合同,房东必须将他的法定联络地址明确签署于合同之上,但我们一直到合同结束都未得到房东的联络地址,以至于当我提出听证后,给房东的文件一度无法送达。法案规定,在加拿大,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居住房屋的暖气系统必须能够将温度打到20度以上,但我们从搬入当晚就发现,两个北卧室的暖气基本不运作,若闭门睡觉,房间温度能掉到零度以下,以至于我儿子每天晚上必须开着房门“借”其他空间的暖气睡觉。由于加拿大天冷,暖气系统的缺陷被称为房屋的“重大缺陷”,即使房东提供临时过度用的小电热取暖器,并不构成不修复暖气系统的理由,因为这个损害房客居住质量。
坦率地说,以上都非促使我们诉他的真正原因,我们具备中国人“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美德”。最终促使我采取行动的,是因为我们把房屋交付给房东后,他对我们采取完全的IGNORE的态度,对白纸黑字自己写下的电费赔偿不予兑现,无论我们电话还是EMAIL联络他,都不予理睬。这笔钱只有一百多刀,非常小的一个金额,他所表示的,无非是一种蔑视。他是30多年前移民伦敦的印度人,在伦敦行医30多年,从头至尾跟他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他强烈的优越感。我上BOARD要求听证,确实是因为感觉受了侮辱。100多刀,对我都不算什么,何况是一个加拿大医生?我一直不太赞成以人的种族划分来判定一个人的品性,作为中国人,也不愿意发表一些关于“印度阿三”之类的言论,但是这个印度人所表现出来的,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其中夹杂着一些民族的情绪,在他轻侮的态度面前,感觉到他侮辱的并非“我”,而是“中国新移民”。
我此刻所说,只是自己的感受,无意把事情拔高到“民族高度”。另一则动因是,个性使然,既然来到了加拿大,我愿意去经历和感受一些事情,以便更多地看清现实和“想象中”的加拿大的距离。我也愿意知道,作为学了一年多英语而依然语言困难的新移民,到了对语言能力要求极高的法庭上,自己的表现能打几分。因为这就是我的现实,明白,并面对,是唯一的办法。我也愿意体验一下,所谓“法律”,在加拿大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我们的听证是1月17举行,裁决30天之内会送达。由于从听证一开始对方就说愿意将150刀欠费还给我们,理论上,我算是“赢”,因为多少会得到些。但是,多收的押金及预收的租金,并无什么赔偿可言。大量的辩论集中在暖气问题上,对于对方的一些证明及证词,我无法证其伪,即使有赔偿,金额应该不大。此事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我还要继续好好学习英语。有很多地方,WORDS FAILED ME。我在急切之下无法找到正确的表达,而在庭上,针锋相对之时,容不得你反复找词。对我来说,这次上庭,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找钱”,而是找感觉,所以我事先没有主动寻求语言好的朋友的帮助,让别人代我发言。当然我还是十分感谢小文同学的主动请缨帮我做翻译,她在法庭陪了我大半天,尽管最后因要接女儿不得不在开庭几分钟后离开,但这种行动本身,让我备觉朋友的温暖。当然,事件的过程中,有温暖也有寒冷,有个别人,似乎始终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一些困境的责任在他,退避三舍,顾左右而言他,令我齿冷。
我写贴,只在于愿不愿意写,不在乎热与不热。前段时间,家园评“十大”,我无意中看到逸豫等同学还给我投票,感谢之余让我颇觉意外。人生就是际遇,经历便是收获,除此之外,我以为所谓“人生意义”,多半就是人类的臆想。众生平等,最终你我他的“终极意义”,并不比“低等动物”更有意义。一笑。
 
回复: 伦敦絮语

断断续续爬楼爬了一个多月,终于爬到顶了。

谢谢楼主,铁汉,Ken,朝阳区等的精彩帖文。

特别谢谢楼主太阳雨,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伦敦。它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就是人间,有善有恶,有爱有恨。

看完2,300楼,让我有机会重新思考人生的轨迹。
谢谢抬爱。我的发言,毕竟难免我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请甄别着看。
刚刚我老公对我提出批评意见,说我2300楼的发言,有些偏颇,容易给人误会。回看了一下,觉得批评得有理。因为无论是教会还是其他组织,我所接触的人很有限,不足以代表全部,而我的发言方式,可能会误导,把一小部分人的表现套到“全体”头上,有“一秆子打翻一船人”之嫌。所以,我想补充说明一下,我的视野有限,请不要以我局部之见,来诠释伦敦全貌。
 
回复: 伦敦絮语

登陆地的选择,确实颇费思量,估计大部分同学登陆前都跟你一样地三心二意过。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考察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实话说,我觉得,短期观光似地停留,往往带着一种游客的心态,所获得的感受,对于长居“过日子”未必有指导性意义。以我为例,即使是定下来居于伦敦,我自己的感觉,一年来的心态有很大变化,逐步逐步地由外来观光客心态过渡到居家过日子,犹如从漂浮于半空渐渐下降到地面,终于,每一步都感觉到土地的坚实了。这个过程,当时不自觉,回头看过程层次又似乎很清晰。奇妙。
作为“楼主”,我想提醒的是,有时候,文字所营造的氛围有一定的偏差的。而且,同样的一段文字,不同经历不同心性的人会得出不同的解读。长居地选择,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充分结合,个人提倡理性分析占主导,找到“最合适”的地方,而非“最佳”。
祝福新年快乐!

LZ此观点所言即是!:wdb10:
谢谢古巴见闻。仿佛俺也去了一遭!
:wdb19::wdb17:
 
回复: 伦敦絮语

又大又新的兴业超市现在生意很好,不但我们华人必去,其他族彝的也去,经常在那里碰到我的同学老师。大家拿说的“小的那个”应该指以前的远东吧?11月份关张了,确实生意不好。
民以食为天,自从前年12月底大的华人超市开张,我觉得伦敦的华人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因为“中国胃”得到了满足。

朋友一家住St Louis,去年夏天回来后,感觉作为华人的生活质量LONDON比那好,就因为这个华人超市!!!除了吃的比多伦多还是差,这个超市一下提升华人的生活质量!
 
回复: 伦敦絮语

呵呵,我可是没有检察官的经验,也没有“大战”的姿态。只是觉得,一直以来仅仅因为失去语言能力,让人当傻子一样对待,很不甘心。通过学校老师的帮助,“联络”上了这里的叫LEGAL CLINIC的“组织”,从而知道加拿大有个叫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房东与房客委员会)的地方,房东或房客都可以提申请要求裁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渠道,我阅读了ACT OF TENANCY(暂且翻译为租赁法案吧),知道我们作为租客,尽管租房当时是请了代表我方利益的经纪的,但其实从一开始就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例如,法案明确规定,房东只能预收两个月房租(第一及最后一个月),但我们当时被要求预付了5个月房租;法案规定,房东不得向房客要求收取损害押金,但我们当时被要求支付500刀作为押金;法案规定,签定租房合同,房东必须将他的法定联络地址明确签署于合同之上,但我们一直到合同结束都未得到房东的联络地址,以至于当我提出听证后,给房东的文件一度无法送达。法案规定,在加拿大,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居住房屋的暖气系统必须能够将温度打到20度以上,但我们从搬入当晚就发现,两个北卧室的暖气基本不运作,若闭门睡觉,房间温度能掉到零度以下,以至于我儿子每天晚上必须开着房门“借”其他空间的暖气睡觉。由于加拿大天冷,暖气系统的缺陷被称为房屋的“重大缺陷”,即使房东提供临时过度用的小电热取暖器,并不构成不修复暖气系统的理由,因为这个损害房客居住质量。
坦率地说,以上都非促使我们诉他的真正原因,我们具备中国人“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美德”。最终促使我采取行动的,是因为我们把房屋交付给房东后,他对我们采取完全的IGNORE的态度,对白纸黑字自己写下的电费赔偿不予兑现,无论我们电话还是EMAIL联络他,都不予理睬。这笔钱只有一百多刀,非常小的一个金额,他所表示的,无非是一种蔑视。他是30多年前移民伦敦的印度人,在伦敦行医30多年,从头至尾跟他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他强烈的优越感。我上BOARD要求听证,确实是因为感觉受了侮辱。100多刀,对我都不算什么,何况是一个加拿大医生?我一直不太赞成以人的种族划分来判定一个人的品性,作为中国人,也不愿意发表一些关于“印度阿三”之类的言论,但是这个印度人所表现出来的,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其中夹杂着一些民族的情绪,在他轻侮的态度面前,感觉到他侮辱的并非“我”,而是“中国新移民”。
我此刻所说,只是自己的感受,无意把事情拔高到“民族高度”。另一则动因是,个性使然,既然来到了加拿大,我愿意去经历和感受一些事情,以便更多地看清现实和“想象中”的加拿大的距离。我也愿意知道,作为学了一年多英语而依然语言困难的新移民,到了对语言能力要求极高的法庭上,自己的表现能打几分。因为这就是我的现实,明白,并面对,是唯一的办法。我也愿意体验一下,所谓“法律”,在加拿大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我们的听证是1月17举行,裁决30天之内会送达。由于从听证一开始对方就说愿意将150刀欠费还给我们,理论上,我算是“赢”,因为多少会得到些。但是,多收的押金及预收的租金,并无什么赔偿可言。大量的辩论集中在暖气问题上,对于对方的一些证明及证词,我无法证其伪,即使有赔偿,金额应该不大。此事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我还要继续好好学习英语。有很多地方,WORDS FAILED ME。我在急切之下无法找到正确的表达,而在庭上,针锋相对之时,容不得你反复找词。对我来说,这次上庭,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找钱”,而是找感觉,所以我事先没有主动寻求语言好的朋友的帮助,让别人代我发言。当然我还是十分感谢小文同学的主动请缨帮我做翻译,她在法庭陪了我大半天,尽管最后因要接女儿不得不在开庭几分钟后离开,但这种行动本身,让我备觉朋友的温暖。当然,事件的过程中,有温暖也有寒冷,有个别人,似乎始终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一些困境的责任在他,退避三舍,顾左右而言他,令我齿冷。
我写贴,只在于愿不愿意写,不在乎热与不热。前段时间,家园评“十大”,我无意中看到逸豫等同学还给我投票,感谢之余让我颇觉意外。人生就是际遇,经历便是收获,除此之外,我以为所谓“人生意义”,多半就是人类的臆想。众生平等,最终你我他的“终极意义”,并不比“低等动物”更有意义。一笑。

其实,你上庭前可以咨询一下大家,多个脑袋肯定强点。对于咱们来说,语言肯定是问题,但法庭主要是证据。多拍点照片,把温度计的显示图片往那一放。我前年就被london当地的小白给占了便宜。1.电视上网费。不知是否一开始我俩表达清楚了,那孙子5个月后给我账单,一共900元!我当时也就算了。2.搬家后,我给他打扫也算干净了,他又找来专业的清理公司,账单600多块,我后来给他说,你搬出去前也不是找的专业公司给我打扫的,我也不给计较了,你一半我一半。给了300多了事。

给房东打交道,如果不满的地方,一定留下证据。不过,对待坏人,一定以牙还牙!!!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抬爱。我的发言,毕竟难免我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请甄别着看。
刚刚我老公对我提出批评意见,说我2300楼的发言,有些偏颇,容易给人误会。回看了一下,觉得批评得有理。因为无论是教会还是其他组织,我所接触的人很有限,不足以代表全部,而我的发言方式,可能会误导,把一小部分人的表现套到“全体”头上,有“一秆子打翻一船人”之嫌。所以,我想补充说明一下,我的视野有限,请不要以我局部之见,来诠释伦敦全貌。

对于还在申请中的我而言,看到的关于加拿大的介绍都是花好稻好的。看到负面的情况有所思想准备,总比毫无准备好的多。

我还有一堆问题要问呢,比如:

伦敦有适合中小学生上的中文学校吗?我看到在其他地方有,一般周六上午上半天。
 
回复: 伦敦絮语

对于还在申请中的我而言,看到的关于加拿大的介绍都是花好稻好的。看到负面的情况有所思想准备,总比毫无准备好的多。

我还有一堆问题要问呢,比如:

伦敦有适合中小学生上的中文学校吗?我看到在其他地方有,一般周六上午上半天。

London一样
 
回复: 伦敦絮语

对于还在申请中的我而言,看到的关于加拿大的介绍都是花好稻好的。看到负面的情况有所思想准备,总比毫无准备好的多。

我还有一堆问题要问呢,比如:

伦敦有适合中小学生上的中文学校吗?我看到在其他地方有,一般周六上午上半天。

娃大点的,都不屑上这里的中文学校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