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宋体]夜深人静之时,开始了“移民杂记”的旅程。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流连忘返与屏幕前。七天读完了七杯茶的“移民杂记”,5439篇回复,同行的日子,充分体会到其睿智与深刻,与之真是学到了好多好多。。。。。。[/FONT]
[FONT=新宋体]读之是一种享受,无关乎移民与否,品之,似春之花语,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似春之鸟语,清脆婉转,悦耳动听;似春之细雨,缠缠绵绵,润物无声;呷之,如醇酒,味浓而易醺,酣畅淋漓,时时处处流露出诙谐、幽默、风趣之笔,让我忍俊不已。楼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把移民过程、中加差别,剖析的入木三分,让杂文从每一个文字的空隙散溢出来,思想与情感漫漶期间,无不彰显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非“只是断文识字”。运筹帷幄,把玩文字于股掌之间,有着怎样一种心境?[/FONT]
[FONT=新宋体]不是游记散文,不是导游手册,也不是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但是这些如评书、似小说笔法描写出的场面,夹杂着历史和地理、人文景观的片断,如一幅画,栩栩如生展现面前,这些片断、点滴是那么感性,让我对远行的地图、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我去过温哥华)、异国的山水、房屋,街道。。。。。。产生了惊讶、喜悦、深思、向往、憧憬。。。。。。[/FONT]
[FONT=新宋体]虽然“移民杂记”通篇所讲的,包括跟帖、楼主回帖,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就是移民过程中的一些实用信息和东西方巨大的差异。与我却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移民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想必楼主也曾醉迷与孙子兵法,游刃于心,不然怎会时时刻刻体现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风范?[/FONT]
[FONT=新宋体]楼主所到之处、所留之笔,从国外回转过来的“讯息”,似调侃,如玩笑般,丝丝入耳,如朋友般娓娓道来,分明感受到其对幸福的体验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已知环境的热忱,未知环境的探寻,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的乐趣。是楼主多年文化沉淀、知识积累、阅历丰富,。。。。。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不是么?[/FONT]
[FONT=新宋体]非常喜欢其中的语言方式:质感、随意、闲散、从容、贴切,把一些内在的结论隐藏在几乎看不见的地方,或许根本没有这种结论,但分明有种征服力蕴含其中,引起共鸣。[/FONT]
[FONT=新宋体]今天是三月六日,楼主七年前的三月七日周一签下了移民协议,开始了移民征程,整七年。今日云游两地,其乐融融,悠哉悠哉。[/FONT]
[FONT=新宋体]小曲一首聊作纪念,请笑纳:[/FONT]
[FONT=新宋体]七[/FONT][FONT=新宋体]言律诗沉心底,移玉浓墨舞文笔[/FONT]
[FONT=新宋体]杯[/FONT][FONT=新宋体]酌词穷醉翁意,民谚俗语字珠玑[/FONT]
[FONT=新宋体]茶[/FONT][FONT=新宋体]楼听书赋新词,杂感一曲众人迪 [/FONT]
[FONT=新宋体]醇[/FONT][FONT=新宋体]郁沁心人生戏,记游论今任东西。[/FONT]
[FONT=新宋体]为七兄(茶兄?)的“移民杂记”鼓掌喝彩![/FONT]
[FONT=新宋体]小曲一首聊作纪念,请笑纳:[/FONT]
[FONT=新宋体]七[/FONT][FONT=新宋体]言律诗沉心底,移玉浓墨舞文笔[/FONT]
[FONT=新宋体]杯[/FONT][FONT=新宋体]酌词穷醉翁意,民谚俗语字珠玑[/FONT]
[FONT=新宋体]茶[/FONT][FONT=新宋体]楼听书赋新词,杂感一曲众人迪 [/FONT]
[FONT=新宋体]醇[/FONT][FONT=新宋体]郁沁心人生戏,记游论今任东西。[/FONT]
[FONT=新宋体]为七兄(茶兄?)的“移民杂记”鼓掌喝彩![/FONT]
还是称呼茶兄吧,七兄听起来是在喊丐帮洪帮主,才女的总结和藏头诗绝了[FONT=新宋体]夜深人静之时,开始了“移民杂记”的旅程。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流连忘返与屏幕前。七天读完了七杯茶的“移民杂记”,5439篇回复,同行的日子,充分体会到其睿智与深刻,与之真是学到了好多好多。。。。。。[/FONT]
[FONT=新宋体]读之是一种享受,无关乎移民与否,品之,似春之花语,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似春之鸟语,清脆婉转,悦耳动听;似春之细雨,缠缠绵绵,润物无声;呷之,如醇酒,味浓而易醺,酣畅淋漓,时时处处流露出诙谐、幽默、风趣之笔,让我忍俊不已。楼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把移民过程、中加差别,剖析的入木三分,让杂文从每一个文字的空隙散溢出来,思想与情感漫漶期间,无不彰显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非“只是断文识字”。运筹帷幄,把玩文字于股掌之间,有着怎样一种心境?[/FONT]
[FONT=新宋体]不是游记散文,不是导游手册,也不是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但是这些如评书、似小说笔法描写出的场面,夹杂着历史和地理、人文景观的片断,如一幅画,栩栩如生展现面前,这些片断、点滴是那么感性,让我对远行的地图、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我去过温哥华)、异国的山水、房屋,街道。。。。。。产生了惊讶、喜悦、深思、向往、憧憬。。。。。。[/FONT]
[FONT=新宋体]虽然“移民杂记”通篇所讲的,包括跟帖、楼主回帖,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就是移民过程中的一些实用信息和东西方巨大的差异。与我却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移民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想必楼主也曾醉迷与孙子兵法,游刃于心,不然怎会时时刻刻体现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风范?[/FONT]
[FONT=新宋体]楼主所到之处、所留之笔,从国外回转过来的“讯息”,似调侃,如玩笑般,丝丝入耳,如朋友般娓娓道来,分明感受到其对幸福的体验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已知环境的热忱,未知环境的探寻,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的乐趣。是楼主多年文化沉淀、知识积累、阅历丰富,。。。。。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不是么?[/FONT]
[FONT=新宋体]非常喜欢其中的语言方式:质感、随意、闲散、从容、贴切,把一些内在的结论隐藏在几乎看不见的地方,或许根本没有这种结论,但分明有种征服力蕴含其中,引起共鸣。[/FONT]
[FONT=新宋体]今天是三月六日,楼主七年前的三月七日周一签下了移民协议,开始了移民征程,整七年。今日云游两地,其乐融融,悠哉悠哉。[/FONT]
[FONT=新宋体]小曲一首聊作纪念,请笑纳:[/FONT]
[FONT=新宋体]七[/FONT][FONT=新宋体]言律诗沉心底,移玉浓墨舞文笔[/FONT]
[FONT=新宋体]杯[/FONT][FONT=新宋体]酌词穷醉翁意,民谚俗语字珠玑[/FONT]
[FONT=新宋体]茶[/FONT][FONT=新宋体]楼听书赋新词,杂感一曲众人迪 [/FONT]
[FONT=新宋体]醇[/FONT][FONT=新宋体]郁沁心人生戏,记游论今任东西。[/FONT]
[FONT=新宋体]为七兄(茶兄?)的“移民杂记”鼓掌喝彩![/FONT]
巧得很,值得纪念啊今天是3月7日(温哥华时间),一个普通的日子。经“琼琚?阁”提醒,我才意识到正是七年前的今天,我与北京的一家移民中介签下了合同、在移民加拿大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这七年,办理移民用了3年半、登陆当移民当了3年半,正好一半儿对一半儿。
办理移民,征途漫漫,起点是签订移民代理合同,终点则是从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取出移民签证。
登陆成为新移民,一样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的移民局办事大厅办理新移民登陆手续、办理枫叶卡;接下来是办理“工卡”、“医疗卡”、银行开户、孩子入学,等等。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必办”的公事,新移民初到加拿大往往还会迅速完成另外几件事情。
去年初我在北京遇见一位也已经办了移民的朋友,他问我:“在加拿大买房了吗?”
我说:“没买,租房住。”
他接着问:“买车了吗?”
我说:“没买。”
他又问:“考驾照了吗?”
我说:“没考。”
他再问:“办美国签证了吗?”
我说:“没办。”
他一脸惋惜:“那你等于什么也没办呀。”
买房、买车、考驾照、办美签,这就是大部分新移民登陆后马上会办理的四件事。而我,因为当时这四件事一件都没办,所以在那位朋友看来我在温哥华算是白呆了。
好在咱奋起直追。去年上半年,买了一套小公寓,算是买了房;下半年先买车、再考驾照。四件事一下子完成了三件,只差一个“办美签”了。
本来美签也是想去年年底前就办了的。但是我上次来加,忘了带我的旧护照。按照美国使馆方面的要求,办美签必须携带全部新旧护照。
去年没办成,美签的事儿就拖到了这次来加再办。
网上填表、预约面签时间这些事儿,都是太太办的。我这次刚来温哥华一个星期,就已经到了“面签”的日子。
美国驻温哥华领事馆位于Downtown的West Pender街,面签约在早晨8点。咱从来没有在这个时间进过Downtwon,照搬北京的经验,这个点儿城里一定是爆堵。这是求人家办事,咱不敢迟到,所以7点就从列治文出发了。
哪知一路坦途,连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都是一串儿碧绿。20分钟就到了Downtown。在领事馆对面的停车楼停好车,出来一看,马路对过儿大厦墙根儿底下站了一溜儿人。甭问,就是那儿了。
一看表,7点半,但领事馆门外已经排了不少人。一个白人小伙儿不停地在队伍边走来走去,提醒大家哪些东西不让带进领馆。
把门的保安一个申请人或是一个申请家庭地逐次往大门里放。我们在清晨阴冷的空气中排了一个小时,终于被请进了领馆的大门。
进门后的第一步是安检。这是我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严格的安检。不仅液体、食品、刀具、打火机等这些东西不让带进去,任何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甚至汽车的电子钥匙都禁止带入。幸亏提前有所准备,我用的是原本给“代客泊车”人员准备的非电子钥匙(这个钥匙打不开后背箱),否则要有一番周折了。如果安检人员在你身上发现有“禁入物品”,你就会被请出大门,处理掉这些东西――但是你不会被允许马上回来重新安检,而是要在门外颇等上一会儿、放进三四拨儿人后才会再叫到你。这可能也算是对你不注意人家关于安检事项的再三告诫而给你的一个小小惩罚吧。
通过安检后上到二楼,是一个等候大厅,窗口里的工作人员验过护照、枫叶卡、预约单后,发给我们一个印着号码儿的纸条儿,让我们坐下稍等。不一会儿,窗口里的女士招呼我们进入一道门。那道门通向电梯厅,有人候在那里,带我们进电梯上20楼。
20楼,就是领事馆的面签大厅了。说“大厅”是高抬它,其实就是一个L型的狭长走廊,沿走廊一字排开若干窗口,在“L"的转角处是一个小厅,比我们先进来的那些人正坐在那里等着叫号儿。
等不了一会儿,就叫到了我们的号儿,去到相应窗口,核对护照、留下双手指模,然后坐回去接着等。
没多大一会儿,喇叭里再次叫到了我们。这次是另一个窗口,里面端坐一位不苟言笑的白人男士――这回该是真正的面签了。
冷面先生一连串问了我们几个问题:来加拿大多久了?住在哪里?在加拿大做什么?在哪里上学?在中国做什么工作(因为我告诉他我在中国工作)?打算去美国干什么?然后告诉我们:你们的签证申请被批准了。
这就完了?我有些不太相信。
冷面先生点点头:完了,3天后你们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通知你们取回护照与签证。
最后这个面签过程简单得大出所料,大概也就是两分钟的时间。我们准备的旧护照、雇主信、学籍证明、银行存单、房产估价单、购车证明,等等,一件也没有被要求出示。
这就是今天――2012年3月7日上午发生的事。
从开始申请移民,到办理完新移民登陆后所有必须办理和应该办理的事务。时间竟然正好对应上了七年前那个日子,这多少有那么一点儿神奇。
今天是3月7日(温哥华时间),一个普通的日子。经“琼琚?阁”提醒,我才意识到正是七年前的今天,我与北京的一家移民中介签下了合同、在移民加拿大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这七年,办理移民用了3年半、登陆当移民当了3年半,正好一半儿对一半儿。
办理移民,征途漫漫,起点是签订移民代理合同,终点则是从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取出移民签证。
登陆成为新移民,一样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的移民局办事大厅办理新移民登陆手续、办理枫叶卡;接下来是办理“工卡”、“医疗卡”、银行开户、孩子入学,等等。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必办”的公事,新移民初到加拿大往往还会迅速完成另外几件事情。
去年初我在北京遇见一位也已经办了移民的朋友,他问我:“在加拿大买房了吗?”
我说:“没买,租房住。”
他接着问:“买车了吗?”
我说:“没买。”
他又问:“考驾照了吗?”
我说:“没考。”
他再问:“办美国签证了吗?”
我说:“没办。”
他一脸惋惜:“那你等于什么也没办呀。”
买房、买车、考驾照、办美签,这就是大部分新移民登陆后马上会办理的四件事。而我,因为当时这四件事一件都没办,所以在那位朋友看来我在温哥华算是白呆了。
好在咱奋起直追。去年上半年,买了一套小公寓,算是买了房;下半年先买车、再考驾照。四件事一下子完成了三件,只差一个“办美签”了。
本来美签也是想去年年底前就办了的。但是我上次来加,忘了带我的旧护照。按照美国使馆方面的要求,办美签必须携带全部新旧护照。
去年没办成,美签的事儿就拖到了这次来加再办。
网上填表、预约面签时间这些事儿,都是太太办的。我这次刚来温哥华一个星期,就已经到了“面签”的日子。
美国驻温哥华领事馆位于Downtown的West Pender街,面签约在早晨8点。咱从来没有在这个时间进过Downtwon,照搬北京的经验,这个点儿城里一定是爆堵。这是求人家办事,咱不敢迟到,所以7点就从列治文出发了。
哪知一路坦途,连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都是一串儿碧绿。20分钟就到了Downtown。在领事馆对面的停车楼停好车,出来一看,马路对过儿大厦墙根儿底下站了一溜儿人。甭问,就是那儿了。
一看表,7点半,但领事馆门外已经排了不少人。一个白人小伙儿不停地在队伍边走来走去,提醒大家哪些东西不让带进领馆。
把门的保安一个申请人或是一个申请家庭地逐次往大门里放。我们在清晨阴冷的空气中排了一个小时,终于被请进了领馆的大门。
进门后的第一步是安检。这是我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严格的安检。不仅液体、食品、刀具、打火机等这些东西不让带进去,任何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甚至汽车的电子钥匙都禁止带入。幸亏提前有所准备,我用的是原本给“代客泊车”人员准备的非电子钥匙(这个钥匙打不开后背箱),否则要有一番周折了。如果安检人员在你身上发现有“禁入物品”,你就会被请出大门,处理掉这些东西――但是你不会被允许马上回来重新安检,而是要在门外颇等上一会儿、放进三四拨儿人后才会再叫到你。这可能也算是对你不注意人家关于安检事项的再三告诫而给你的一个小小惩罚吧。
通过安检后上到二楼,是一个等候大厅,窗口里的工作人员验过护照、枫叶卡、预约单后,发给我们一个印着号码儿的纸条儿,让我们坐下稍等。不一会儿,窗口里的女士招呼我们进入一道门。那道门通向电梯厅,有人候在那里,带我们进电梯上20楼。
20楼,就是领事馆的面签大厅了。说“大厅”是高抬它,其实就是一个L型的狭长走廊,沿走廊一字排开若干窗口,在“L"的转角处是一个小厅,比我们先进来的那些人正坐在那里等着叫号儿。
等不了一会儿,就叫到了我们的号儿,去到相应窗口,核对护照、留下双手指模,然后坐回去接着等。
没多大一会儿,喇叭里再次叫到了我们。这次是另一个窗口,里面端坐一位不苟言笑的白人男士――这回该是真正的面签了。
冷面先生一连串问了我们几个问题:来加拿大多久了?住在哪里?在加拿大做什么?在哪里上学?在中国做什么工作(因为我告诉他我在中国工作)?打算去美国干什么?然后告诉我们:你们的签证申请被批准了。
这就完了?我有些不太相信。
冷面先生点点头:完了,3天后你们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通知你们取回护照与签证。
最后这个面签过程简单得大出所料,大概也就是两分钟的时间。我们准备的旧护照、雇主信、学籍证明、银行存单、房产估价单、购车证明,等等,一件也没有被要求出示。
这就是今天――2012年3月7日上午发生的事。
从开始申请移民,到办理完新移民登陆后所有必须办理和应该办理的事务。时间竟然正好对应上了七年前那个日子,这多少有那么一点儿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