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 主题发起人 小和尚
  • 发布时间 2011-11-21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移民情况”和你的举例“医院情况”恰恰相反,
是验出来身体好的来加拿大,
而不是验出来身体差的来加拿大,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wdb6:

你把结论部分读完整了吗?

:wdb2:

你加拿大同事明显比你更富有科研精神,也更明白这个统计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的大段解释,被你“一不小心”的给有意忽略掉了!

对于移民来源,移民类别,移民原始生活形态,各地不同移民的疾病倾向,

甚至移民到加拿大后从事工作风险,不同移民聚居地等等都有限制性声明!

你加拿大的同事很诚实的表示,对于这些在项目的数据链并不完整!

而你呢?

怎么就这么有本事的把这个加拿大用来探讨移民携带而来的健康恶化倾向的报告,

给断章取义的修改成了“为你所用”的“在国内待得越久的越健康”的扬中抑加的好证据了呢?

:wdb6::wdb6::wdb6:

枳兄!你处心积虑的到处呼吁大家别来淮北,别挤鸭寮的同时,

要是您自己的脚还牢牢的踩在这个食品比中国毒,空气也不见得比中国好的鸭寮里,

你所有的表述,想要不显得自相矛盾?不显得指鹿为马?不显得苍白无力?

明显是不可能的吗!!!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楼上没见过国外的文档啊?

经常有银行的信,主文只有几行,免责条款后面满满一页。

这代表工作不认真吗?或者只有3成把握?这个文档如果意义仅此,发都没必要发。

另外,楼上你说不过别人,就只能人身攻击,除此就没法活了吗?
如果是,请继续。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移民情况”和你的举例“医院情况”恰恰相反,
是验出来身体好的来加拿大,
而不是验出来身体差的来加拿大,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wdb6:

再说了,

你以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wdb6::wdb6::wdb6:

你强力推崇的报告中也声称,移民死亡原因很大部分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

你体检的时候给你做过心血管造影了?给你做过肿瘤标记物测定了?

好像因为人权的问题,连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需要主动坦白吧??

:wdb23:

你指望这种体检能查出你身上的什么毛病啊?

貌似健康,而身藏隐患的移民难道还少吗?中国中年人的亚健康状态还少吗?

而这种由于国内不健康的生活习性导致的隐患,最终在加拿大爆发出来,

居然被你称之为“加拿大食品比中国更毒”“加拿大空气不见得被中国好”而造成的?

你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吧??


:wdb23: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楼上没见过国外的文档啊?

经常有银行的信,主文只有几行,免责条款后面满满一页。

这代表工作不认真吗?或者只有3成把握?这个文档如果意义仅此,发都没必要发。

另外,楼上你说不过别人,就只能人身攻击,除此就没法活了吗?
如果是,请继续。

哦!明白了!

怪不得你满口饭不敢吃,可是满口话到处说呢!

从来没见过你的“免责声明”原来就是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对大家负责吗!!

看来不需要“免责声明”的人,其实是从来也不敢对自己的话负责的人啊!

:wdb6::wdb6::wdb6:

那你还叫大家如何相信你到处散播的那些“科普小知识”呢!?

难道你是营养学中的“方舟子”?食品领域里的“王海”?

:wdb2::wdb2::wdb2:

食客声称能在棘刺上雕刻出母猴,因而得到燕王的追捧!

而旁人提醒燕王,棘刺细小,容不得刀锋,这母猴从何而来呢?

燕王遂叫食客取其雕刻母猴之刻刀来见他,

此食客称“俺出去遛个弯就来!”从此遁逃无踪!!

如今虽不见有人以母猴雕刻大师自居,

却时时见到有人以营养学权威自诩!

时常博得众看官的顶礼膜拜及掌声连连!

殊不知,若有朝一日,诸位看官突发奇想,

想观摩一下这位权威的专业文凭,科研荣誉或学术论文啥的,

这位权威,是否也需要“出去遛个弯,就来……就来……”啊??!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强尼的毒发身亡论(在中国中毒,却死在加拿大)不值一驳
同样是中国来的移民,怎么到了蒙特利尔,毒发身亡率要比温哥华多伦多大上一倍?

 

附件

  • 死亡率.jpg
    死亡率.jpg
    208.4 KB · 查看: 110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强尼的毒发身亡论(在中国中毒,却死在加拿大)不值一驳
同样是中国来的移民,怎么到了蒙特利尔,毒发身亡率要比温哥华多伦多大上一倍?

你没去遛弯啊?

:wdb6::wdb6::wdb6:

首先声明,纯属推测!若有雷同,绝不是巧合!

从移民倾向来看,去蒙特娄的,技术移民多,到温哥华的,投资移民多!

技术移民是国内亚健康人群的中坚力量!也是透支身体健康最厉害的一批!

身体条件相对你这种“食不厌其精”的投资“作男”自然会差一些!

而技术移民的生活压力又比你这种“食利阶层”大很多倍,

当你在玻璃鱼缸里拿单反拍风花雪月,用锡纸煮什么低温三文鱼的时候,

人家在辛辛苦苦的供房、供车,为生活打拼!

你在这里翘着兰花指敲打键盘,质疑蒙特娄的移民健康差的时候,

不觉得自己就像那个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无知吗?


:wdb23: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技术移民很多都在多伦多吧?
可多伦多的数据和温哥华差距不大。
所以你的说法没有任何说服力。
另外提醒你,煽情是不能代替说理的。:wdb6:

 

附件

  • 死亡率.jpg
    死亡率.jpg
    208.4 KB · 查看: 102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技术移民很多都在多伦多吧?
可多伦多的数据和温哥华差距不大。
所以你的说法没有任何说服力。
另外提醒你,煽情是不能代替说理的。:wdb6:

呵呵!那你来一段不煽情的反驳啊?

:wdb6::wdb6::wdb6:

这不大家都等着你这高材理科生的理性发言呢吗?

:wdb6::wdb6::wdb6:

你怎么不计算一下法语区给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中国移民带来的额外压力呢?

你怎么不考虑一下大多地区强大IT、财务、技术市场给精于此道的中国移民带来的优势呢?

:wdb23:

早说了!纯属推测,不过是大家练练脑子罢了!

你还要从中分出个对错来!

你是觉得你那千疮百孔的“扬中抑加”的理论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是吧?


:wdb8: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呵呵!那你来一段不煽情的反驳啊?

:wdb6::wdb6::wdb6:

这不大家都等着你这高材理科生的理性发言呢吗?

:wdb6::wdb6::wdb6:

你怎么不计算一下法语区给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中国移民带来的额外压力呢?

你怎么不考虑一下大多地区强大IT、财务、技术市场给精于此道的中国移民带来的优势呢?

:wdb23:

早说了!纯属推测,不过是大家练练脑子罢了!

你还要从中分出个对错来!

你是觉得你那千疮百孔的“扬中抑加”的理论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是吧?

:wdb8:

你的意思:
在国内没有大山
在蒙特利尔两座大山
在温哥华多伦多是一座大山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你的意思:
在国内没有大山
在蒙特利尔两座大山
在温哥华多伦多是一座大山

国内大山数不清了,按下不表!

但,温哥华绝对有两座以上的“大山”!

其中一座就是“你”!


:wdb23: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国内大山数不清了,按下不表!

但,温哥华绝对有两座以上的“大山”!

其中一座就是“你”!

:wdb23:
可惜统计样本是在2001年,
那时我还没有办移民。

国内大山数不清,
怎么过来的人健康康?
到了这里就病泱泱?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可惜统计样本是在2001年,
那时我还没有办移民。

国内大山数不清,
怎么过来的人健康康?
到了这里就病泱泱?

你不也是在国内神采奕奕,在这边垂头丧气吗?

剩下的,我就不展开了!

:wdb6::wdb6::wdb6:

况且,这可是你自己承认的!

你这个视为法宝的牛逼报告,你再怎么把它作为“强有力”的证据,

也不过是个12年前的过时货了!

你还捧着它穷得瑟点啥啊?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你不也是在国内神采奕奕,在这边垂头丧气吗?

剩下的,我就不展开了!

:wdb6::wdb6::wdb6:

况且,这可是你自己承认的!

你这个视为法宝的牛逼报告,你再怎么把它作为“强有力”的证据,

也不过是个12年前的过时货了!

你还捧着它穷得瑟点啥啊?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确定样本人群的时间窗口是1991-2001年,报告做成却是2011年9月,
我猜想具体的观察时间恐怕是后面的10年,也就是到2011年为止。
这个我还在琢磨中,有空我会看看相关知识,补习一下。
如果数据采集用10年(这个可以理解)
后面仅仅做个数据分析又需要10年,(这个半年够了吧?)
一共20年,加拿大统计局局长买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确定样本人群的时间窗口是1991-2001年,报告做成却是2011年9月,
猜想具体的观察时间恐怕是后面的10年,也就是到2011年为止。
这个我还在琢磨中,有空我会看看相关知识,补习一下。
如果数据采集用10年,后面仅仅做个数据分析又需要10年,
一共20年,加拿大统计局局长买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凭你这个“猜想”我今天就没白费功夫!

:wdb6::wdb6::wdb6:

大家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吧!

共勉!


:wdb10: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