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http://city.ifeng.com/cskx/20130423/363481.shtml



“张家大院”坐落在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东南的一处山脚下,上下两层,木瓦结构。与周围民房或倒塌、或开裂不同,老宅除了屋脊上掉下几页瓦片外,其他几乎完好无损。7户张姓人家震后在这里照常生活。…

老宅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房前一棵据考证有1200多年树龄的金丝楠古树,足足有6人合抱粗。古树下一汪清水,据传是当年红军将领的饮马池。

【奇迹,震中一座百年老宅巍然屹立,堪称“屋坚强” 】7户张姓人家震后在这里照常生活。张家大院为瓦木结构四合院,坐落于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山脚下,主人之一张大金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宅,在地震中除了屋脊脱落几块瓦片外,没有任何损伤。”长征期间,这里曾是红30军司令部。(新华视点 记者贾永、王玉山)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落后的行政管理的恶果有时候要几十年后才尝到, 至少农村老家的房子九成以上没有任何抗震设计,一震必垮那种,想起来都后怕,幸亏不需要再住了.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照片是地震前拍的吧?有震后的照片吗?老房子木结构较多,并且多间房屋成片连接,这样的结构和布局就具有了抗剪力的作用,现在的农村住房受材料限制都是用砖木结构,并且多是找本地泥瓦匠来盖房,根本不会去搞什么抗震结构,如果都按照老宅的样式建造,请问有多少木材可以供应?

国家制定标准和政策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标准和政策如果没有执行的社会条件和基础,就被架空了。

建设部可以很轻松的制定农村的房屋标准和抗震结构的规范,问题是农民承受得了高昂的建造成本么?任何脱离实际情况想当然的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古代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多次地震,死了多少人?震倒了多少房屋?连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标准相当高的寺庙建筑都因为历史上的地震和火灾进行反复重建,就拿这一个老宅的房子来说明所有的新建筑都不如老建筑?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现在的媒体,太多记者和撰稿人都是文盲、科盲、政策盲!写一篇文章根本就没有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就端上来了,仅仅是想当然的根据一两件事情的表象采样就作出结论。还拿日本的房屋来做比较,居然还有这么扯淡的媒体!日本发展多少年了?日本全境都早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按照城市化的高标准来做建筑规范,并且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执行高标准的规范。

与其说我们的标准低,不如说我们穷!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楼上的,BC省伐木业兴旺了150年了,怎么树越砍越多,把大炼钢砍掉的树不知道能建多少房子了,土共错误可不是一时半时,只是每代不同而已,把云南砍到年年旱灾,玉树几十年前还是塞外江南,现在都秃了!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楼上的,BC省伐木业兴旺了150年了,怎么树越砍越多,把大炼钢砍掉的树不知道能建多少房子了,土共错误可不是一时半时,只是每代不同而已,把云南砍到年年旱灾,玉树几十年前还是塞外江南,现在都秃了!
BC省有多少人口?150年间BC本地人口消耗了多少木材?云南省有多少人口?土共的错误成为历史,难道你要犯新的错误不成?土共犯过错,不等于你今天可以胡说八道!对吧?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照片是地震前拍的吧?有震后的照片吗?老房子木结构较多,并且多间房屋成片连接,这样的结构和布局就具有了抗剪力的作用,现在的农村住房受材料限制都是用砖木结构,并且多是找本地泥瓦匠来盖房,根本不会去搞什么抗震结构,如果都按照老宅的样式建造,请问有多少木材可以供应?

国家制定标准和政策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标准和政策如果没有执行的社会条件和基础,就被架空了。

建设部可以很轻松的制定农村的房屋标准和抗震结构的规范,问题是农民承受得了高昂的建造成本么?任何脱离实际情况想当然的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古代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多次地震,死了多少人?震倒了多少房屋?连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标准相当高的寺庙建筑都因为历史上的地震和火灾进行反复重建,就拿这一个老宅的房子来说明所有的新建筑都不如老建筑?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现在的媒体,太多记者和撰稿人都是文盲、科盲、政策盲!写一篇文章根本就没有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就端上来了,仅仅是想当然的根据一两件事情的表象采样就作出结论。还拿日本的房屋来做比较,居然还有这么扯淡的媒体!日本发展多少年了?日本全境都早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按照城市化的高标准来做建筑规范,并且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执行高标准的规范。

与其说我们的标准低,不如说我们穷!


其他不说,谁说我们穷来着?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照片是地震前拍的吧?有震后的照片吗?老房子木结构较多,并且多间房屋成片连接,这样的结构和布局就具有了抗剪力的作用,现在的农村住房受材料限制都是用砖木结构,并且多是找本地泥瓦匠来盖房,根本不会去搞什么抗震结构,如果都按照老宅的样式建造,请问有多少木材可以供应?

国家制定标准和政策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标准和政策如果没有执行的社会条件和基础,就被架空了。

建设部可以很轻松的制定农村的房屋标准和抗震结构的规范,问题是农民承受得了高昂的建造成本么?任何脱离实际情况想当然的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古代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多次地震,死了多少人?震倒了多少房屋?连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标准相当高的寺庙建筑都因为历史上的地震和火灾进行反复重建,就拿这一个老宅的房子来说明所有的新建筑都不如老建筑?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现在的媒体,太多记者和撰稿人都是文盲、科盲、政策盲!写一篇文章根本就没有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就端上来了,仅仅是想当然的根据一两件事情的表象采样就作出结论。还拿日本的房屋来做比较,居然还有这么扯淡的媒体!日本发展多少年了?日本全境都早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按照城市化的高标准来做建筑规范,并且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执行高标准的规范。

与其说我们的标准低,不如说我们穷!

说的好!鼓掌!
发钱!1毛、2毛、3毛、4毛、5毛,外加字数达标奖金,一共6毛!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那就让他攒着吧,因为人民币长期升值,他肯定觉得挣美分越来越没意思。呵呵。

出口动力如强弩之末,好日子快到头了:wdb14: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你搞错喽,中国的出口源于你那里的进口能力,都没钱买我们的东西了,还有钱给你们发工分么?挣美分也要断顿了吧?

我现在中国出口链条里,再过几年就是南亚诸国的天下了,情况远比你瞎猜的复杂.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一看就知道不了解南亚,连个纽扣都要从中国运过去。

东南亚加印度有十几个,你了解几个.

高端品牌基本被美欧韩日把持,加工厂在逐步转移,关键趋势已形成,只是几年时间差而已.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东南亚加印度有十几个,你了解几个.
就你说的印度,基本机器制造来中国贴牌的还是多数。再加上你新说的东南亚的东部分,和中国竞争都快二十年了,也只是刚开始流过去一点低端,就如二十多年前四小龙流入中国低端一样,它们不会在几年内对中国制造带来威胁,如果有那也是几十年的概念。这只是正常的梯次转移,不是中国制造的末日。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我现在中国出口链条里,再过几年就是南亚诸国的天下了,情况远比你瞎猜的复杂.

南亚?请问南亚除了加工业务之外本地市场有中国成熟么?

南亚的生产原料及产业配套和中国相比具有优势么?

南亚的工业制造体系有自己的造血升级系统么?

中国已经在为第二波工业化高潮准备内地的基础建设,高铁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南亚的基础建设还停留在人坐在火车顶上吹风的阶段吧?

南亚的货物集散辐射能力如何?去欧洲有点优势,北美方向他比中国差太多了吧?

一个制造业大国这么容易被取代啊?

我没瞎猜,是你胡思乱想太复杂了吧?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就你说的印度,基本机器制造来中国贴牌的还是多数。再加上你新说的东南亚的东部分,和中国竞争都快二十年了,也只是刚开始流过去一点低端,就如二十多年前四小龙流入中国低端一样,它们不会在几年内对中国制造带来威胁,如果有那也是几十年的概念。这只是正常的梯次转移,不是中国制造的末日。

你没考虑人口悬崖问题和投资者对此的预期,事情的发生会快过你的预期.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