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转帖:一场旷日持久的中美两个家庭之间的抚养权诉讼案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美国田纳西最高法院作出判决,推翻曼菲斯县巡回法庭剥夺贺绍强夫妇对女儿贺梅抚养权的判决。出生后不久就与父母分离的小贺梅终于可以回到亲生父母怀中。当初打这场官司时,贺梅还是名1岁女婴,而现在,贺梅已经是一个快8岁的小女孩了。

  这起轰动美国的“夺女案”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末说起。当时,中国男子贺绍强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留学,并和妻子罗秦生下了女儿贺梅,由于身处窘境,他们将女儿交给一对美国夫妇临时寄养,没想到那对美国夫妇之后拒绝归还小贺梅。双方夫妇打起了长达7年的争夺抚养权官司。
  落难留学生寄养女儿
  1995年,中国重庆大学的英语教师贺绍强前往美国读研究生,后来他又攻读经济学博士。1998年,他的妻子罗秦来到美国,然而罗秦来美后不久,贺绍强就卷入了一起带有诬告性质的性骚扰官司,尽管贺绍强后来被证明无罪,但他却因此丢掉了奖学金和兼职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的贺绍强夫妇顿时陷入了生活困境中,而此时罗秦已经怀孕。
  当女儿贺梅1999年出生时,贺绍强夫妇已经欠下了沉重的债务,无法抚养体弱的女儿。此时,一家美国教会将他们介绍给了当地一个富人家庭———杰瑞·贝克和路易丝·贝克夫妇。已经有3个小孩的贝克夫妇见到小贺梅后,立即同意帮助临时照看这个只有3周大的女婴,贺绍强夫妇与他们签了一个3个月的临时寄养协议。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美夫妇协议中设“陷阱”
  3个月过去后,贺氏夫妇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好转,而贝克夫妇已经谋划了一个永久收养小贺梅的计划。他们对贺绍强夫妇称,早产出生的贺梅体质较弱,又没有医疗保险,如果将孩子纳入他们名下,可以解决看病费用问题。罗秦被贝克夫妇的“热情”感动了,立即答应了这一要求,并在1999年随贝克夫妇到法庭续签了临时抚养协议。英文不太好的罗秦不知道贝克夫妇已设置了一个“陷阱”:合同没有注明具体的抚养期限。
  七年官司终于等来胜诉
  协议签后不久,贝克夫妇就开始找种种理由阻止罗秦看望女儿,并拒绝贺绍强夫妇接回自己的孩子。
  2000年5月,贺绍强夫妇正式向当地法庭提出要求,要收回抚养权,但一个月后法庭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不甘失去女儿的贺绍强夫妇最后将此案上诉到了美国田纳西州最高法庭。24日,最高法庭陪审团一致认定,下级法庭对贺绍强夫妇要求获得女儿抚养权一案的判决是错误的,证据显示,贺绍强夫妇当年只是将贺梅临时交给贝克夫妇寄养,贝克夫妇和贺梅没有收养关系。
  链接
  接回女儿后全家将返中国
  听到最高法庭的判决后,母亲罗秦高兴激动地哭泣了起来,因为这一判决意味着母女终于能够团聚,他们7年的奔波和辛苦并没有白费。父亲贺绍强激动地说:“我们总是相信,我们的女儿会和我们一起团聚的。”他称自己计划带着全家一起返回中国。当初贺梅被送到贝克夫妇家临时寄养时,只有3周大;到本月底,贺梅将迎来自己的8岁生日。贺梅出生后,贺绍强夫妇又生了两个孩子。贺绍强说:“以后她(贺梅)每天早晨醒来时,都会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尽管渴望尽快和女儿团聚,但贺绍强表示,他愿意让女儿逐步脱离贝克的家庭,贺绍强说:“我希望她能记得他们对她的好,对她的爱。”
  然而,贝克夫妇的律师拉里·帕里什却称,他也许会要求法庭重新审议此案,或直接向美国最高法院进行上诉。如果贝克夫妇打算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必须在90天内作出决定。
  美夫妇曾欲“买下”女童
  在漫长的权养权官司中,狡猾的贝克夫妇曾使尽了种种卑鄙手段。例如,他们绕过地方法院反将贺绍强和罗秦告上了巡回法院,一会儿胡诌贺绍强不是贺梅的生父,一会儿又说贺氏夫妇遗弃了女儿,一会儿又诬陷他们假结婚,具有精神问题等,并通过关系网威胁中餐馆不得雇用两人打工;他们还企图带着孩子偷偷搬家躲藏起来,因为根据田纳西州法律,孩子离开生身父母4年以上,将自动归收养者所有。贝克夫妇还对法庭称,尽管他们在书面上签的是临时寄养协议,但他们曾和贺绍强夫妇口头约定,一直将小贺梅收养到18岁为止,但贺绍强夫妇却一口否认了有这样的口头协议存在。见贺绍强夫妇不依不挠,贝克夫妇甚至还试图动之以利,用3000美元“买下”小贺梅。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细节
  中国使馆伸援手
  这起官司得到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巨大支持,中国使馆曾数次和美国相关部门进行交涉,要求美国司法部门对此案作出公正的裁决。海外华人也对贺绍强夫妇予以了大力支持,美国华人不仅为贺绍强一家筹集诉讼费,还成立了专门的贺梅基金会,募集诉讼资金。
  法官的无理判决不仅在美国华人社区引发了巨大的抗议和指责,甚至连美国孟菲斯大学儿童辩护讲习所、芝加哥罗约拉大学的律师们也纷纷予以了谴责。
  回放
  七年官司画句号
  1999年2月23日正在田纳西州一所大学就读的贺绍强因被指控性侵犯而面临着棘手的法律和经济问题。随后,贺绍强夫妇签署临时协议,把出生仅3周的女儿贺梅托付给白人夫妇贝克一家抚养。
  2000年贝克夫妇不再同意贺绍强探视自己的女儿,双方发生冲突,贝克夫妇认为贺绍强夫妇遗弃贺梅,到法院起诉并要求剥夺其抚养权。
  2004年5月12日田纳西州孟菲斯巡回法庭的一位法官作出判决,宣布终止贺绍强夫妇对女儿贺梅的父母权,让贝克夫妇继续抚养贺梅。
  2005年11月23日田纳西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维持孟菲斯法庭的判决。
  2006年4月田纳西州最高法院接受了贺绍强夫妇的上诉申请。
  2007年1月24日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将贺梅抚养权判给贺绍强夫妇。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举家团圆回中国

  贺绍强胜诉后表示,在过去3年中,贺梅的养父母贝克夫妇没有让他们见女儿一面,也没有给过他们一张女儿的照片。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女儿1月28日生日的时候将女儿领回,亲手抱一抱她。官司结束后,他们将马上返回中国。

 
揭开寄养家庭的面纱收养获利非浅“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美夫妇“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尿床孩子犯小错罚睡81天浴缸
转帖:美国一对夫妇先后收养了13个孩子,可他们并不是出于爱心,而是当成“事业”来做的——因为在美国收养孤儿政府是有补助或税收减免的,所以他们通过收养孤儿获利非浅。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把这些儿童当成“猴子”一样养,让他们住在笼子里,稍有小错还会大加惩罚,甚至让尿床的孩子睡在浴缸里长达81天!当地法庭日前正在审理此案,他们被控16宗重罪和8宗危害儿童轻罪。
若被判有罪,他们将被送监,最近,美国俄亥俄州休伦县一对夫妇沙伦·格兰维尔和迈克尔·格兰维尔被控16宗虐童重罪和8宗危害儿童轻罪。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审判预计持续四个星期,据称将有大约100名证人出庭作证。如果被判有罪,这对夫妻将在监狱里呆一到五年,每宗重罪将罚款1万美元。
  在几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妇先后收养了13个孩子。当局发现他们受虐将其从格兰维尔家里接出来时,孩子们的年龄从1岁到14岁不等。几个年龄小的被安置进了养育院,这对夫妇也被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
  休伦县检察官鲁斯·莱弗乐计划请出六个孩子进行当庭作证。莱弗乐介绍了格兰维尔夫妇从1998年在罗兰县开始收养儿童,后来又搬到了休伦县。被收养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县,最后一名被收养孩子有很严重的疾病,来自伊利诺斯州。由于她的疾病,州里无法安置她,就把她塞给了格兰维尔夫妇,因为他们已经收养了这么多孩子,口碑看似还不错。
 
回复: 揭开寄养家庭的面纱收养获利非浅“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铁丝、木条围成“床”
  2005年9月9日,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县的治安人员迪克·萨瑟兰曾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他于上周五作证说,当时,他一进到家里,就感觉到很不对劲。“首先扑鼻而来的一股尿骚味。”他在那儿看到用电线和木条做成的笼子,外边还刷了漆。他认为那里就是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他说,“这对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折磨真是全世界少见。”
  在一间照管婴儿的公司工作的卡莱尔·史密斯也作证说,他在2003年时曾到过格兰维尔的家,听到沙伦竟然管孩子们叫“猴子”,并说,他们都需要“严厉”的管教,感到很震惊。他说,下午三点左右一个男孩子要求洗澡,沙伦愤怒地说他洗澡的时间不是在那个时候,并让他回到笼子里,一直等到早上。格兰维尔夫人曾经对来访的社工说,“你要时时注意这些猴子,因为一不小心,他们就会闹得天翻地覆。她还指着一个小女孩说,“不要让她爬上你的膝盖,因为她会‘性骚扰’你。”
  另一位前社工詹尼弗·詹姆斯作证说,几年前就有迹象显示,沙伦对于自己要承担的养育责任已经很不耐烦,情绪很不好。一开始,格兰维尔夫妇不让他到孩子们睡觉的二楼去看。孩子们都是黑人,格兰维尔夫人把他们称为“猴子”,即使他们在场时也不避讳。夫妇两个是白人,陪审团也都是白人。
  詹尼弗·詹姆斯说,迈克尔在2000年11月时曾经找过他,诉说他的家庭压力,并说,他的妻子需要休息一下。他说,虽然他们很爱孩子,也想照顾好他们,可是这么多孩子根本应付不过来,沙伦情绪上很受打击。据说,有一个孩子有吃毯子和其它异物的倾向,一个孩子的性心理很成问题,经常扯下其他人的内裤。格兰维尔夫妇曾经要求把孩子们暂时送到养育机构去,让他们两个也调整和恢复一下。2000年12月,两个大一点的孩子离开了家,可是夫妇俩又收养了三个小孩子。
  养父自认为是“摩西”
  卡莱尔·史密斯说,他曾经在一所教堂里遇到迈克尔,迈克尔跟他说,“我把自己看成是摩西”。当时,迈克尔看着他的眼睛说,“我认为自己就是摩西”,意指在孩子们面前可以颐指气使。在法庭交互询问中,史密斯说后来设法把事情反应给了当地的社工,后来就没了下文。两年后,得知孩子们都被从家里救了出来。
  这对夫妇的亲生女儿杰娜也将作为检举证人出现,不过她不必上庭作证,只需提供电话录音即可。在电话录音中,杰娜的父亲跟她说,她的妈妈用皮带和木条打了孩子。正是杰娜在青少年法庭的作证,让她的父母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她还说,她的父亲还对她进行了性虐待。31岁的她在作证时,回忆了几件幼年时遭遇的事。当他们还住在俄亥俄州的罗兰县时,她的父亲迈克尔曾经对她有过不适当的接触行为。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这都是多久以前的事啦,后续:夫妻两人带着孩子回了中国,然后离婚,然后养不起,然后三个自己的孩子全部送给人家老外养去了。。。
 
回复: 揭开寄养家庭的面纱收养获利非浅“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养够10个就可以辞职
  格兰维尔夫妇的隔壁邻居汤姆·霍尔在法庭上作证时说,迈克尔·格兰维尔几年前曾经对他说,收养儿童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准备辞职回家。“收养的孩子带来的收入很不错,他可能会辞掉工作,回家创建一个孤儿院,尽可能地多收养孤儿。”
  另一位邻居奥尼说,她先后在2001年和2002年两次向当地收养部门举报。她说,她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玩耍,没表现出多么不正常。后来,格兰维尔夫妇又为孩子们加盖了房子,劳拉推测这与他们的“孤儿院计划”有关。奥尼说,“最初他跟我们说,他家已经收养了8个孩子,如果能再多收养两个,他就可以不工作了,因为收养儿童收入也不错。这个说法让我很生气,我就说,咱是农村人,想赚钱就要多养牛,而不是多养孩子。”不过在交叉询问时,奥尼又说,迈克尔说8个孩子已经足够了,可是沙伦还想多收养几个。接到奥尼举报之后,社工人员曾经上门跟沙伦进行了了解,随后沙伦为此找到奥尼大吵大闹了一场。
  虐童手段五花八门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
  三岁孩子不规矩树枝、鞭子伺候
  笼边装警报器夜里叫孩子上厕所
  洗澡不规矩大冬天用冷水管狂浇
  为治尿床把孩子赶到浴缸里睡觉
  应法庭的要求,一对七年前离开格兰维尔家的兄妹前来作证,除他们之外,家里还收养有11个孩子。在法庭上,从这个家庭中走出来的两个孩子进行了作证。他们说,格兰维尔夫妇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惩罚他们,把他们带到空房子里用树枝、鞭子甚至粗粗的木棍狂打。男孩说,他称呼这对夫妇为“格兰维尔先生和太太”;女孩则管他们叫“爸爸妈妈”。在被问道为什么被打时,男孩肯定地回答说,“不遵守规则”。
  她和哥哥还证实有时候在铁丝网和木条围成的笼子里睡觉。女孩轻轻地说,笼子上都装了锁,并配有“非常响”的闹钟,到了夜里,用来叫醒他们去上厕所。男孩说,后来他对睡笼子感到非常愤怒。前往格兰维尔家里调查的兰迪·桑默斯说,笼子上面的警报器由电池控制,有些笼子上的铁丝网还被拉到里边,很有可能伤到孩子。他说,“我强烈感觉到,把孩子们关在笼子里睡觉会引起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
  孩子们被迫睡在用木条和铁丝网围成的笼子里,笼子还分上下层。有的孩子连床垫都没有。一个男孩因为尿床而被赶到浴室里睡了81天。他们还用水管浇孩子们,强迫他们把头放在马桶里,连续很多天只吃花生酱。目前住在养育院正在读七年级的女孩还作证说,有一个孩子因为尿床,而被赶到浴缸里住。“一旦他把床尿湿了,他们就会过来把他赶到浴缸里住。”有时候,他们还会把这个孩子的被褥拿走,让他睡在塑料布上。
  邻居汤姆还说,他曾经看到迈克尔在很冷的天气里用水管浇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孩子在洗澡时不规矩。邻居劳拉·奥尼也作证说,迈克尔曾经跟她说,一个孩子因为尿床而被赶到浴缸里睡觉,只有一个枕头、一张毯子。她还看见沙伦用扫帚柄猛打一个孩子的腿。当时天很黑,孩子们该睡觉了。她看到一个孩子从家里跑出来,沙伦追了出来,捡起扫帚照孩子的腿猛打。那个孩子才三岁。
  独立社工伊莱恩·汤姆森女士关注了这些孩子差不多五年。格兰维尔夫人此前曾在少年法庭供认说,她的方法包括“拥抱疗法”以及神经疗法——把电极连接到病从身上,逐渐地让孩子平和下来,并最终治好了他们的尿床行为。汤姆森女士也将面临帮助和支持危害儿童行为的指控。另一位持证社工休斯先生帮忙对其中10个孩子做了评估,他指责汤姆森忽视了几个孩子的不正常反应。根据心理学家对孩子们的检测结果,他还对汤姆森的“关在笼子里没有对孩子产生心理伤害”的说法提出质疑。
  现在负责照顾其中一个孩子的养育院社工布伦达说,那个男孩刚过来时,经常尿床,只好把尿布绑在身上,不过后来就停止了。可是,当检查官拉塞尔·莱弗乐为了调查此案向他出示曾经睡过的“笼子”照片,让他回忆往事时,他又开始尿床了,而且还经常做恶梦。
  “安全施暴”多年 “圈养”是为了保护孩子?
  休伦县工作和家庭服务部社工、高级儿童调查员埃伦·约翰逊说,辩方会说,格兰维尔夫妇并不是“单独行动”,许多机构,包括休伦县工作和家庭服务部,都知道孩子们睡笼子的事。“如果有人认为格兰维尔夫妇收养这么多孩子不合适的话,早就应该有人站出来干预。”她说,当她告诉格兰维尔她在调查虐待儿童投诉时,他们慌慌乱乱地向她展示了孩子们的“住所”,有的还是两个迭在一起的。
  2001年,休伦县还对格兰维尔家进行了又一次调查,不过后来也不了了之。约翰逊说,她还接到投诉,让她前去调查另一宗虐待儿童案,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由于调皮捣蛋,被勒令不许坐校车,步行去上学。不过后来发现投诉并不属实,称只是格兰维尔夫妇训练孩子步行上学,他们自己则开着车在后边跟着。
 
回复: 揭开寄养家庭的面纱收养获利非浅“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约翰逊说,当局在2003年就收到了格兰维尔夫妇逼迫孩子住笼子的报告,不过一直未能确认。2003年,她有两个同事前往探视,不过格兰维尔夫妇没有让他们进孩子的卧室。2005年,当局再次收到了类似的投诉,于是约翰逊于当年的9月9日再次前往调查。四个小时后,她和治安人员带着搜查令对格兰维尔的家进行了搜查。
  今年2月14日,格兰维尔被控虐待儿童罪。伊莱恩·汤姆森说,在格兰维尔建造那些笼子之前,有些孩子不断撕烂床垫,还把碎片往嘴里塞,并在上面撒尿。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生母怀孕期间喝酒,大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五个孩子有反应性童年依恋障碍。
  格兰维尔夫妇在法庭上否认虐待孩子,称把几个孩子放在笼状的“床”上是为了保护他们,因为孩子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胎儿酒精综合症以及会吞食异物等。
  辩护律师肯尼思和理查德控诉检举人鲁斯把孩子们住的地方称为“笼子”而不是“木条包围的床”从而煽动公众的愤怒情绪。格兰维尔夫妇已经否认了指控。辩方称,这对父母使用自制的“圈床”保护孩子们,以免他们在夜间起床乱走。大部分孩子都有某种缺陷,有人有异食癖,甚至连垃圾也吃。辩护律师肯尼思说,有几个孩子先天不足,需要特别照顾。
  旧闻链接
  佛州夫妇虐待收养儿童用电棒击打钳子拔指甲
  无独有偶,美国佛罗里达州今年初也曝光过一对蛇蝎父母虐待收养儿的案件。约翰·多拉尔和琳达·多拉尔夫妇俩都有高学历,因收养儿童倍受赞扬,曾被誉为“模范父母”。
  这对“模范”残忍虐待儿童的事实却让人不寒而栗:他们会用老虎钳拔掉孩子的手脚指甲;用电棒、木棍击打孩子们;经常不给饭吃,3个孩子严重营养不
  良;一起睡在锁起来的衣橱里;不准和外界的人接触。多拉尔夫妇不让7个孩子上公立学校。
  为了避人耳目,这对夫妇还频繁地搬家。案发后还想一逃了之,后被警方逮捕归案,受到应有的惩罚。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影响
贺梅一案得到了美国各界尤其是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纽约时报、USA TODAY、人物杂志、华盛顿邮报等主流文字媒体,CNN、ABC等电视媒体都对贺梅案进行了大量详细的报道。2008年2月,贺梅回到中国前,ABC在其2020节目以及早安美国(GMA)节目中,对贺梅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引起了美国观众的强烈反响[1]。贺梅回到中国之后,国内主流媒体对贺梅案做了相当的关注,湖南卫视以“7年之痛”为题,对事件进行了30分钟的回顾。
2000年孟菲斯当地华人在组织了“贺梅基金”,2002年当地法院禁止他们以贺梅的名义建立基金,该基金被迫关闭。很快,华人们就又组织了一个新“贺家团圆基金”。最后,中国驻美大使馆也介入此案。[1]
在2007年3月16日,贺氏夫妇赢了官司之后首次见贺梅的次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邱学军祝愿贺梅能早日与亲生父母团聚,并希望广大旅美同胞注意依法保护自身权益[12]。
2007年10月,为此案义务辩护的律师David Siegel因为此案获得美国律师公会颁发一项荣誉奖状,表扬他在义务律师工作上的贡献。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www.iask.ca

周五(7月1日)12岁的贺梅抵达孟菲斯,她与她的弟弟安迪(Andy)及妹妹艾维塔(Avita)同行,而贺梅父母因为没有护照所以没有同行。

当年扶养贺梅9年的贝克夫妇被允许在飞机出口外迎接他们三人,而贝克夫妇其他亲友则在出口处等候。

家园论坛,forum.iask.ca

贺梅表示很高兴回到孟菲斯,也愿意回到孟菲斯。此番他们是到此渡假,安迪还要藉此机会,做一个外科手术。
 
回复: 揭开寄养家庭的面纱收养获利非浅“笼养”孤儿发财被控虐童

以前在电视的纪录片,也看过很多寄养家庭虐待孩子的案例,很可怕! 不知道儿童厅和寄养家庭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些她们不去查, 不去解决? 这些孩子身体和精神上被虐待是不是儿童厅也有责任呢? 他们的父母可不可以去告呢? 寄养家庭出了这么多问题, 为什么这个体系不检讨一下呢?
 
回复: 孩子临时寄养西人家庭惹来官司中国夫妇旷日持久七年夺女儿

移交
在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判决之后,贺梅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将逐渐回到生父母的身边。2007年2月21日,贝克夫妇在美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发布了贺梅的录像,在录像中贺梅否认她是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墨西哥人,对是否去中国的问题回答“决不”。但之后《今日美国》报社记者透露贝克夫妇是在每个问题5美元的诱惑下要贺梅回答问题的,导致舆论争议。在录像中贺梅对于要姓“贺”还是“贝克”的问题拒绝回答。少年法庭法官科提斯·珀森表达了对贺梅在媒体上曝光的不满,并说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将发出法庭禁止令。
2007年3月15日,贺梅几年来第一次见到家人,和贺氏夫妇在一起度过了两个小时。科提斯·珀森说在今后的四个星期之内会在心理学家的安排下增加他们见面的频率和长度。据贺绍强讲,第一次会面的情况比他和罗秦预料的好,贺梅没有哭、难过、或者敌意。3月18日贺氏夫妇和贺梅第二次会面,这次还带了贺梅没见过的弟弟和妹妹。贺梅在当场画画的签名是Anna Mae He,并说自己是墨西哥人因为“每个人都说我是墨西哥人”[7]。
7月20日,因为贝克夫妇有带着贺梅逃跑的可能,贺梅被孟菲斯少年法庭工作人员带离了贝克家。她将在一个过渡家庭暂住若干天,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贺氏夫妇的身边[8]。
2007年10月,贺家表示贺梅回家后适应得很好,并感谢为此案义务辩护的律师David Siegel和Richard Gordon[9]。
2008年1月底,贺家邀请贝克家人一起庆祝贺梅的生日,前提是贝克夫妇不可以自称父母,且不可以当众哭泣。杰瑞·贝克说自己没有办法不哭,所以没有去,贝克家庭的其他人去了[10]。
2008年2月9日,贺家全家搭机飞回中国[11]。贺绍强在湖南的一所大学找到了工作,贺梅即将上一所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贺绍强表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回到孟菲斯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