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早来好还是晚来佳,是不可能有定论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更何况每个孩子的成熟度和接受能力都千差万别。还是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规划,完全不必要太瞻前顾后。任何事情决定后,就在现有的条件和情况下尽力做就是了。即来之则安之,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移,出来看看是对的!
===============
谢谢!感觉得出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妈妈,有计划、有恒心!:wdb17:希望我也能像你一样加油!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毛豆妈,我在深圳,在凌晨发现了你的文章,很喜欢!就一口气认真地读完了你的每一篇文章,和朋友们给你的每一个回复.一直到现在已经是早上7点多了,居然一点倦意都没有.我被毛豆这个小移民的故事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她聪明善良,也很勇敢啊~
我的女儿快12岁了,去年和今年的暑假她分别参加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夏令营.
回到中国后,坚决要求去国外读书.她今年9月就要上六年级了,我打算明年等她小学毕业后就去温哥华读书.我们初步定在UBC居住.想请教你关于孩子上学的学位问题怎样解决?听说要排很久.还有,我们目前应该在国内着手为孩子重点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希望能得到你和大家的指点!拜托啦~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这两天抽时间看完了你的所有文章,写的很好.很佩服你,做事如此的有计划,有毅力,而且目的性很强,在你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多数优点,为你女儿有这样一个妈妈而高兴,只是可能大多数人做不到你这样.看过以后的另外一个感觉是累,真的很累,感觉还是有太多的中国的传统的思想去支配所有的一切.我们明年也要去加了,可能先是短登.我们去加,很大的成份也是为了孩子,不过我是希望孩子摆脱中国人的思维,能全面西化也没什么不好,可能我有点偏激,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传统的话,可能发展会更快.我们在国内活的很累,累就累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周围的环境,我们这一代人接受了太多的传统思想,总是在为别人活着,包括去加移民,也更多地考虑了孩子的因素.既然到了自由的国度,就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自由发展好了,至于祖国的文化,也不一定需要我们来传承.将来是否回流,似乎也不用考虑那么多,既然出去了,就先想着在国外的事好了.再次谢谢你和大家分享你的经历和经验,很有用.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春天长登了,为了省时间没有预热,直接上的成人高中10年级,现在感到压力巨大,形容生词就像下雨一样多。
能介绍您的每个级别用了多长时间吗?谢谢!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一口气读完LZ的文章,感憾彼多呀。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春天长登了,为了省时间没有预热,直接上的成人高中10年级,现在感到压力巨大,形容生词就像下雨一样多。
能介绍您的每个级别用了多长时间吗?谢谢!
ELSA每一级如果读全天是3个月;ESL每周2次课(好像2个半小时/次)的话,应该也是3个月左右;ALP如果连续读完1——4,可能也要1年半吧。
 
最后编辑: 2007-08-23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毛豆妈,我在深圳,在凌晨发现了你的文章,很喜欢!就一口气认真地读完了你的每一篇文章,和朋友们给你的每一个回复.一直到现在已经是早上7点多了,居然一点倦意都没有.我被毛豆这个小移民的故事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她聪明善良,也很勇敢啊~
我的女儿快12岁了,去年和今年的暑假她分别参加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夏令营.
回到中国后,坚决要求去国外读书.她今年9月就要上六年级了,我打算明年等她小学毕业后就去温哥华读书.我们初步定在UBC居住.想请教你关于孩子上学的学位问题怎样解决?听说要排很久.还有,我们目前应该在国内着手为孩子重点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希望能得到你和大家的指点!拜托啦~
不好意思,“技术”问题我不擅长啊。这边的公立学校都是按居住区域划分的,每年的第三学期,学校会有家长信,大致统计学生下一学年是否继续在读,是否有转学打算,或者是否知道有新同学想转过来等。辖区内的学校满员后,可放在waiting list上,安排就近的学校先上着。象你这种情况,如果提前拿着住房证明不知是否可以先排上队?这边的小学通常是7年级。
这么大过来,数学肯定没问题喽,语文当然也可暂时放一放。但在国内如何补英语,我的确是外行啊。另一个建议是把体育抓一抓,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游泳,溜冰等,任何一样,多学必有益!
我们的年龄还小,再多问问过来人吧。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11)

(十一)朋友及他乡的生活

毛豆来到加拿大后的一些学习上的经历已经和大家分享得差不多了。最后趁这机会来说说我们的一些生活点滴吧。

来到陌生的国度,生活展开了全新的一页。两年下来,我们的生活由新鲜到慢慢稳定,逐渐适应。没经历什么风雨,日子过得简单宁静。这样的生活对于我这种不喜热闹应酬的人还是很容易适应的。喜欢热闹的XDJM们想来长登可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啊,这里可不象国内那么热火朝天,也没有什么灯红酒绿的。

我有个作家朋友把现在的中国比作一个沸腾的工地,感觉还是相当贴切的。不过加拿大尤其是温哥华也过于安逸了,以至于毛豆的评价是“加拿大已经睡着了,我感觉她老在睡觉”,对比着她同时还说“中国现在要挣钱,所以到处盖高楼。”这是她来加半年时的感受,品味起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还有一点,我的做法不知大家是否认同。移民加拿大是我们成年人自主作出的选择,没有人强迫。来了,觉得能住下的就安安稳稳地住下,觉得适应不了的就打道回府,天大地大何处都可以是我家。何必象某些帖子那样整天价为了讨论到底是加国好还是中国好而大打口水仗呢?所以每次只要一坐上飞机,无论回中国还是加拿大,我都要象倒时差那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称之为“心态差”。我希望无论时间长短,在哪边就过好哪边的生活。回中国,我就假想自己从没出去过,不去批评什么脏乱差,不去评价是非曲直,乐得自己高兴,他人愉快。回加拿大,我就让自己放慢脚步调低嗓门(外交部最近也提醒国人出国旅游要小声说话呢),开开心心地去适应那份宁静和自给自足。凡是遇到讨论加国好还是中国好的同胞,我一律是只听不答不接茬,因为没得说,他们说得都对也都不完全对。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不知是不是我存在什么偏见,来了以后发现,我们和港台的同胞确实存在着文化方面差异,总觉得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所以来了以后,关系比较近的朋友都是大陆背景的。我们比较幸运的是,有好几个在国内就是毛豆爸爸的极要好的朋友也在这里,这些就不多说了。

我们的townhouse是新建的小区,几十户人家以华人为主,可能讲粤语的比例多一点,洋人也就一两户。在国内住惯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单元房,几年下来不知对面邻居为何人的,想必是我们多数人的写照。没想到的是,来到加拿大,我居然找回了小时候住姥姥家时的那种邻里之间的感觉,互相照应,共同分享。现在我们和隔壁,已经亲如一家(很多感人的故事为保护个人隐私恕略)。

有些老移民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国语水平会希望他们的孩子和新来的小朋友多讲国语,但他们的子女往往不愿意,所以刚来时交一些背景相似的朋友,孩子感觉能舒服一些。时间久了,英语好了,他们能够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的时候,交友面就广了。这时,我主要留意孩子的朋友是否有上进心,有没有不良习惯。如果有共同爱好,相同的行为习惯,他们自然关系就近了。

除了那些天生交友能力强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小的时候交朋友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和引导的,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异国他乡,在此提醒新移民家长,要象关心孩子的学习一样去关心孩子的交友。为了帮毛豆多交一些互相能谈得来的同龄朋友,尤其是比她稍微大一点的女孩子(毛豆现在的玩伴以比她小的居多,我和毛豆爸都觉得她有点太晚熟,特别小儿科),我也在不停地留意。所以只要碰到合适的,我就主动一点,多付出一点,接接送送的能做的尽量抢着做,多给别人制造些方便。有一次我就是一个人带了三个孩子(当然都是年龄大一点的,小的不敢一人带)去了Science World,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几个人凑一起玩得特别开心。要是这其中能碰到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不光孩子开心,大人之间能沟通的话题也就多了,更有利于孩子的日后往来。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大人孩子都是如此。意识到这一点,为避免等毛豆完全熟悉了加拿大,就不爱回国的后顾之忧,我还注意每次回国期间都让她多和同龄的朋友交往,希望以后回国不光有亲戚(这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小),还有她熟悉的朋友,以增加她回国的热情。

我始终认为,如果有条件,让孩子多回国转转,是件挺好的事。我也会经常提醒她中国目前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不让她带有色眼镜偏激地看待一些现象,但愿她随着成长能比较客观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容貌是无法改变的,香蕉人的芯儿再白,在老外眼中皮儿都是黄的,永远是“中国人”。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不希望孩子忘记自己的根。话又说回来,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是有目共睹的,只温哥华就有母语70余种,毛豆一个200来人的学校,在和平纪念日那天,就有16个孩子手捧蜡烛,用他们的母语说出了“和平”。个人认为,“融入”和“根”并不是水火不容的。
 
最后编辑: 2008-04-24
回复: (分享) 女儿来加两年的一点经验

顺便问楼主,一个townhouse大概多少加元可以买?有多少信用才可以贷款?能贷到多少款呢?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