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新:参加殡仪馆举办的烛光晚会)

BC省为保护三文鱼,建有多个人工三文鱼孵化养殖场,我们要去的威化溪( Weaver Creek ) 有3千尺长的产卵水道。

DSC01080.JPG
 
这里平静的水流是三文鱼的摇篮,小鱼从这里游向大海过完自己的一生,它们能游到很远的阿拉斯加、俄罗斯、日本等海域,1-5年后,它们按季节时间准确无误地找到出走时的河口,毫无差错地回到离别好几年的出生地,基因中好像有一套设计好的电脑程式。有人说这是神的创造。

IMG_3099.JPG
 
回流的三文鱼为什么没人捞回来吃呢?因为回流中的三文鱼是不能吃的。理由有三:

第一,三文鱼回流时,要经过数百里甚至数千里路程,相当于人类的长征,这期间它们停止进食,什么都不吃,全靠消耗皮下脂肪的能量。此时鱼体内产生饥饿性血酸,分泌出大量激素,包括强地松,使鱼皮变厚变色(成彩红色)。所以,回流中的鱼肉不好吃。

其次,三文鱼回流是为了产卵,是有伟大使命的,有人味儿的人类不能忍心食用。

微信图片_20181024232435.jpg
 
三文鱼还有更伟大之处:大鱼产卵一周后,就自然死亡了,鱼死后身体腐烂,产生一种菌类浮游物,成为小鱼苗成长所需的营养品,这种基因中的高尚品质是人类所不及的。在三文鱼回流期间,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向三文鱼致敬”的活动。

DSC01111.JPG
 
最后编辑: 2018-10-27
三文鱼出生后奔向大海,老了再奋力回游到出生地,繁衍下一代后结束一生。人也一样,从生下来就注定有死亡那一天,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无论怎么折腾,结果都一样,生命只是一段旅程。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DSC00909.JPG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些跳阶的鱼儿显然是在挑战极限,它们奋力跃出水面,不怕摔碰得遍体鳞伤,它们一路逆流向上,经过千百次的跳跃,百折不回。

微信图片_20181021210727.JPG
 
向三文鱼致敬,珍惜爱情亲情友情。在鱼生旅途上,从大海到小溪,公鱼母鱼夫妻相随,同甘共苦,直到生命尽头。

DSC00882.JPG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