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还有一点,也是这几天听说的,关于房屋出租。很多房子地下室设计得很独立,有单独进出门,有厨卫,是为了出租。但本地人也说,其实出租很麻烦,万一租客后来不付租金,说自己没钱,屋主基本没办法。即使告上法庭,法庭如果认定租客确实赤贫,是不允许屋主赶走租客的,因为法庭说,你又那么多房子,收留一个无家可归者,是应该的。所以想买房出租者要慎重。不过有专门的代理出租的公司,也许能有效回避这种风险。

确实如此!

所以温哥华当地的华人更愿意把房子租给留学生和国内来的新移民,因为这两类人的还款能力比较强。

一般来说,出租屋里的“老赖”以好吃懒做的当地底层白人和其他国家的移民为多,华人很少能做出这种事。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天性举世无双。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买间公寓看风景(21):房子的“档案”(下)

[FONT=宋体]那份《公寓管理规章》,洋洋洒洒十多页,共分为7章36条。读完了我发现,在加拿大住公寓规矩太大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其实,在国内住公寓一样有规矩,只不过在大多数国人看来,所谓的“规矩”就是一张纸,那上面写的什么毫无意义,任何人都可以肆意破坏、践踏规矩,而不必担心招致任何惩戒。不仅住房如此,其他领域也一样。[/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但是在加拿大不行,这里人都老实,奉“规矩”为天条。因为多数人都守规矩,所以“法不责众”那一条在这儿不好使,坏了规矩的少数人必遭严惩,而这又反过来更加重了民众对规矩的敬畏之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拿我买的这套公寓来说,它的管理规章上写得清楚:坏了这里的规矩,处以最高限额为200加元的罚款!这可不是写在纸上吓唬人的。人家定下来的规矩你能不能接受?自己事先琢磨好了,真要是扛不住的话,趁着7天的“反悔期”没过,赶紧打退堂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些规矩都包括什么呢?像按时交纳管理费、遵纪守法、保持环境卫生等等那些“常规条款”就不说了,在这里捡几条“个色”点儿的大家听听:[/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每家限养两只宠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每天晚10半至早7点之间不得制造任何噪音;[/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得使用使邻居感到不舒服的音响设备;[/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得擅自将卧室内的地毯改为地板,不得穿硬底鞋在地板上走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禁止安装与公寓原配尺寸、颜色不一的窗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禁止在窗口、阳台以及其他任何可在街上看到的位置晾晒衣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禁止在窗口、阳台、外墙加装围挡、护栏或空调外挂机、天线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阳台上烧烤,只能使用以电或丙烷气为能源的烧烤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除了户外休闲桌椅和符合规定的烧烤炉,阳台上禁止摆放任何杂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大厦公共区域,包括花园庭院,禁止吸烟;[/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自行车禁止进电梯,禁止摆放在阳台、庭院、楼道等区域;[/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呵呵,其实比较起来,俺家这公寓的管理还是很宽松的,至少人家没禁养宠物、没限制出租、没限制住客的年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除了这个《公寓管理规章》,历次公寓理事会的会议纪要也是买家在下最后的决心前必读的文件。这些会议纪要中记录的内容上至大政方针、下至鸡毛蒜皮,其中最值得买家关注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首先是公寓管理费的支出情况。管理费的每一笔开销,都会很详细地列出来,详细到游泳池边上的躺椅坏了一把需要维修、花了多少钱都写上了。而大厦所有的供货、服务外包,供货商和服务商都会通过招标或询价比选而产生,这些过程也会记录在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还有就是公寓大厦在使用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也会反映在这些公议纪要中,比如我买的这栋楼,就曾有住高层的住户报怨过自来水水压不足;还有业主声称家里有些属于房子原来应该配齐的小零碎儿缺失,要求管理公司补装。这些问题处理过没有、处理得怎么样,显然应该是买家所关心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另外,像《公寓管理规章》的增删修订、大厦管理员的变动、理事会成员的变动、住户的一些意见建议等等,也都会体现在这些会议纪要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公寓管理规章》和公寓理事[/FONT][FONT=宋体]会会议纪要,是让买家了解大厦整个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而那份由卖家填写的“房屋详细情况调查问卷”,以及那张房屋权属登记状况记录表,则是说明买家买的这套房子的具体情况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对于公寓来说,那张“调查问卷”可填的内容不多,因为公寓不像House那样涉及太多的地下和隐蔽的东西。我买的这套房子,那位卖主儿更简单,只是卷子末尾写了一句:“本房主从来没在这房里住过,对问卷中的问题一无所知。”直接交了白卷。[/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至于那张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出具的“记录表”,则记录着这套房子姓甚名谁、来龙去脉,,包括业主姓名、产权编号、课税机构、费用、按揭、抵押权、地役权等等情况,无非是说明房子身世清白罢了。[/FONT]
[FONT=宋体][/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觉得银行打这个电话询问可能是为了调查这个客户的还款能力是否有什么变化,应该属于银行方面的“例行公事”。

客户说“赌博挣钱还贷款”,这是国内养出来的大爷牌气,虽然是气话,但是加拿大的银行职员不一定了解中国的这种文化,她(他)或许就当真了,认为这个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达不到贷款条件的要求了。

说不定贷款合同中有这样的(或此类的)条款:一旦借贷人失去还款能力,银行有权解除合同……

看来到了一个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还是需要好好适应啊。
另外问一下,看茶兄的买房经过,买公寓是不是就不用找验房师验房了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看来到了一个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还是需要好好适应啊。
另外问一下,看茶兄的买房经过,买公寓是不是就不用找验房师验房了呀?

关于买公寓验房的问题,我认为必要性不大,特别是房子比较新的时候。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首先祝贺茶兄买到中意的房子!:wdb6:茶兄果然是个有心人,详细的过程和体会,这个经验对我们后来的人是多么大的帮助,来这里是真的学东西啊!:wdb17:多谢茶兄!为什么不可以多献几次花呢?: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太好了,等孩子上中学就可以选修~~~

那是一门很好玩儿的课,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学做饭,做完了就一起吃。

不过,是不是真的很好玩儿,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老师,如果赶上一个很无趣的老师,再有意思的课也不好玩儿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昨天看房子时遇到有趣的事。
那家房子我们看过一次,感觉不错,想看第二次。对方的经济安排了昨天下午,并说同时还有其他客户去看。我们如约而至。刚进门不久,一位女士也推门而入。奇怪的是,她并不和经济等我们这些在屋里的人打招呼,而是径直上楼去看。经济看到她进来,也没有打招呼。因为经济是韩国人,我的英文又不灵光,就没有提醒经济屋里进来其他人了。
我们看得很仔细,看了近三十分钟。那位女士都跟着一起看。整个过程,经济都未和该女士讲话,仿佛女士是幽灵,经济看不到。我们离开后,我们的经济在车里接电话,没有马上走。几分钟后,居然看得对方的经济先出门来,还回头冲着屋里的人说着什么。屋里只有那位幽灵女士,所以可见他们很熟悉。
嗯,明显,这位女士是经济找的托儿。
看了七天的房子,看了几十套,第一次在看房时遇到了经济安插的托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昨天看房子时遇到有趣的事。
那家房子我们看过一次,感觉不错,想看第二次。对方的经济安排了昨天下午,并说同时还有其他客户去看。我们如约而至。刚进门不久,一位女士也推门而入。奇怪的是,她并不和经济等我们这些在屋里的人打招呼,而是径直上楼去看。经济看到她进来,也没有打招呼。因为经济是韩国人,我的英文又不灵光,就没有提醒经济屋里进来其他人了。
我们看得很仔细,看了近三十分钟。那位女士都跟着一起看。整个过程,经济都未和该女士讲话,仿佛女士是幽灵,经济看不到。我们离开后,我们的经济在车里接电话,没有马上走。几分钟后,居然看得对方的经济先出门来,还回头冲着屋里的人说着什么。屋里只有那位幽灵女士,所以可见他们很熟悉。
嗯,明显,这位女士是经济找的托儿。
看了七天的房子,看了几十套,第一次在看房时遇到了经济安插的托儿。

这种事其实不算少见。

加拿大这种下Offer买房的方式,多少有点类似拍卖制度,谁出的价最高,东西就是谁的。拍卖会上只有一个人举牌,自然价格就上不去,如果有多人一起竞价,最后的落槌价一定远高出底价。

如果看中了这房子,下Offer时心里有个底线,别受其他人出价的影响就是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也是。
恭喜茶兄安居了。原以为茶兄会买个耗子的,前面贴子分析了温哥华的气候时提到的

一波兄别来无恙!

如果在温哥华稳定下来,真应该买HOUSE,确实那里的环境太好了。但是今后三、五年内我仍要在中加两国之间当空中飞人,女儿要上大学,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公寓还是比较实惠、方便。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