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当时我们的语言老师是个退休的教师,自己又做过高尔夫俱乐部,我觉得是个有见识的人。在谈到美国一些激进的做法时,他总是很不以为然。

我个人的看法,加拿大到更像个社会主义国家,讲究均贫富。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更缓慢、温和、中庸,所以,不太会走极端。

上了语言课,可以和各个文化的人交流,是个了解加拿大的好地方。
上了课我才知道:伊朗是用古兰经治国的;老外不管多大年纪都会到处边打工边到处游历;法国美女宝石一样蓝的眼睛有多美;德国人真的逻辑性很强,不管我们神侃跑题到哪都能给我们拽回来;西语系的人学英语比我们还难,因为他们单词很多都和英语重合,但读音偏偏不同,要和条件发射作对,还不如我们重头来过的好。。。。。。

不管中东有没有战局,看着教室里各个文化的人都能和平礼貌的相处,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真的觉得加拿大是个很伟大的国家!

不仅伊朗,很多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都是拿古兰经治国的,其地位相当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呵呵,这是我在国内上MBA课程时学到的。

在多元文化这个问题上,加拿大确实当得起“伟大的国家”这个称谓。尽管我们说,只要有“种族”这个概念存在,就会有种族歧视存在。但像加拿大这样,这么多族裔杂居的国家,他们已经尽可能地做到最好了,至少在当前这个世界上是这样。

今天看本地电视新闻,温哥华的橄榄球队BC狮队内的一名黑人球员,在推特上用了Chink(西人对中国人的蔑称)这个词,立即招至包括BC省省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一致批评,结果这个球员本人和俱乐部发言人都在电视上就其“无知”而道歉。

公开发表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论,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国家是个大忌。不可否认有些、甚至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加拿大人是怀有种族偏见的,但国家和社会舆论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却非常明确。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不仅伊朗,很多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都是拿古兰经治国的,其地位相当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呵呵,这是我在国内上MBA课程时学到的。

在多元文化这个问题上,加拿大确实当得起“伟大的国家”这个称谓。
......

公开发表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论,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国家是个大忌。不可否认有些、甚至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加拿大人是怀有种族偏见的,但国家和社会舆论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却非常明确。

以前只是知道他们是政教合一,但当伊朗的同学告诉我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世俗法律、法规,就是指着古兰经治国,我着实大吃一惊啊。还有在他们的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呀。。。这个时候我只能感谢我们伟大的共产党。。。

种族偏见到处都有,但我觉得,如果一个种族的人10个里面有8个做过的事情,那就是事实,不是偏见。那2个人不过是替同胞承担后果而已。只要是成熟、理智的社会、人,就会知道还是有2个人是不同的。

至于那个称谓,我觉得已经超出偏见了,是侮辱性的语言,是种族歧视,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要被谴责的。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看完帖子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由衷的佩服,太佩服茶兄了!:wdb17::wdb10::wdb10::wdb10::wdb10::wdb10::wdb10:

以后会继续关注茶兄的博客动向!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以前只是知道他们是政教合一,但当伊朗的同学告诉我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世俗法律、法规,就是指着古兰经治国,我着实大吃一惊啊。还有在他们的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呀。。。这个时候我只能感谢我们伟大的共产党。。。

种族偏见到处都有,但我觉得,如果一个种族的人10个里面有8个做过的事情,那就是事实,不是偏见。那2个人不过是替同胞承担后果而已。只要是成熟、理智的社会、人,就会知道还是有2个人是不同的。

至于那个称谓,我觉得已经超出偏见了,是侮辱性的语言,是种族歧视,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要被谴责的。


不错,没有十全十美的民族性格。而同一个民族里面,更是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

拿自己民族的优点,去看待别人的缺点,偏见就形成了。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Hi, Mr. Encyclopedia,

其实经常来您这里转,只是不出声了 超级郁闷 本以为最晚这学期开学就可以拿到visa了 可是 现在还没等到dm 好在 看bj使馆的处理速度 大概下个月 或者最晚12月初 圣诞节前就可以登录了 lg没时间过去 他等春节短登 我先带儿子去

现在想简化一下登录程序 我自己过去买车到处转悠也不现实 干脆就不考察新西敏和高贵林了 可能直接去本那笔 住家庭旅馆 找公寓租住 找学校入学(这样决定后马上又去找您的关于本那笔的介绍看了很久,谢谢啊) 呵呵 您看 这程序行不?
汇报完毕

对了 早就想问您 女儿上大学是住学校吗?常回家不?生活咋样?有空聊聊吧?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Hi, Mr. Encyclopedia,

其实经常来您这里转,只是不出声了 超级郁闷 本以为最晚这学期开学就可以拿到visa了 可是 现在还没等到dm 好在 看bj使馆的处理速度 大概下个月 或者最晚12月初 圣诞节前就可以登录了 lg没时间过去 他等春节短登 我先带儿子去

现在想简化一下登录程序 我自己过去买车到处转悠也不现实 干脆就不考察新西敏和高贵林了 可能直接去本那笔 住家庭旅馆 找公寓租住 找学校入学(这样决定后马上又去找您的关于本那笔的介绍看了很久,谢谢啊) 呵呵 您看 这程序行不?
汇报完毕

对了 早就想问您 女儿上大学是住学校吗?常回家不?生活咋样?有空聊聊吧?


第一次登陆(短登)是否必须三个人同时一起登陆呢? 求确认!:wdb5::wdb2: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最明显的就是文化,我们老师的原话是:加拿大的文化你可以看到“layer“的,美国是”mixed“的。

政经上也有不同,美国过分强调”free market“,丛林法则的结果就是赢者通吃,人也会变的更”aggressive“。社会分歧会越来越大。中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只不过,至少美国的竞争相对更公平。
加拿大强调政府的调节作用,大众,政府,精英阶层能够互相牵制,缺点么,当然是活力不足。


加拿大是个沙拉碗, 再搅合,是啥还是啥! :wdb23: 美国是个大熔炉,进了炉子就化成一个东西咧! :wdb6: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wdb26:没黑天没白天的爬了6000多楼,差点累死了,CCTV塔也不过2200级台阶,差不多90基层楼的高度:wdb23:总算登顶了!:wdb6::wdb9: 喘口气儿在说话哈!



这样看帖的哇! :wdb26::wdb17:

潇洒的休-格兰特可不能东风无语啊! :wdb23: 欢迎多来茶兄的坛子以茶会友吧! :wdb6::wdb19: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Hi, Mr. Encyclopedia,

其实经常来您这里转,只是不出声了 超级郁闷 本以为最晚这学期开学就可以拿到visa了 可是 现在还没等到dm 好在 看bj使馆的处理速度 大概下个月 或者最晚12月初 圣诞节前就可以登录了 lg没时间过去 他等春节短登 我先带儿子去

现在想简化一下登录程序 我自己过去买车到处转悠也不现实 干脆就不考察新西敏和高贵林了 可能直接去本那笔 住家庭旅馆 找公寓租住 找学校入学(这样决定后马上又去找您的关于本那笔的介绍看了很久,谢谢啊) 呵呵 您看 这程序行不?
汇报完毕

对了 早就想问您 女儿上大学是住学校吗?常回家不?生活咋样?有空聊聊吧?

呵呵,“百科全书”不敢当,而且就怕胡说八道误导了别人。

主申是您还是您先生?好像首次登陆主申本人是必须前往的。

我觉得,如果涉及孩子择校入学的问题,而且是孩子一同登陆,那么,留给您登陆后在当地考察的时间就不会太多。毕竟孩子还在旁边还等着办入学手续呢。

先住家庭旅馆、再找公寓租住,这个计划没问题。不过,这里大部分公寓都是按每月的1号起租的。

确定了住本拿比,那也要有个大概的谱儿,是住本拿比哪个地方。如果租住公寓,Metrotown,天车沿线的公寓比较集中;如果更在乎学校的排名,北本拿比的中学排名更好一些,但那边没什么公寓。

这里的公校是严格执行划片儿入学的。您租哪儿的房子,孩子就只能在哪个学区归属的学校里上学。办入学要出示合法有效的房子租约。

有些房子依法是不能出租的,比如政府建的一些“保障房”,但个别房主也会偷着出租。租这类房因为拿不到被教育局认可的租约,办入学会有问题。要注意。

因为是中途插班(不是9月开学时入学),有些中学可能会没有ESL学生的空位。那样教育局会要求学生暂时到临近有空位的学校去“借读”。

总之,办理孩子入学是大事,而租房子又是和选学区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如果孩子是上小学,那就问题不大了,都差不多,而且位置也宽裕。

俺闺女是住校。加拿大的多数大学只保证一年级的学生能入住学生公寓。俺是觉得上大学住校也是一种大学生特有的经历,便鼓励闺女去住了。

一周回家一次,周五下午回、周一早晨走。其实从俺家去UBC挺方便的,车程大概十六、七公里,而且从列治文市中心到UBC有直达公交车。

学校的生活很方便,吃喝不愁。游泳池、滑冰场,凭学生卡都是免费的。

但明显能感到,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从一般中学到UBC这种学校,是个巨大的变化,学习的方法、周围的同学、成绩的标准,完全不同了。

听说今年UBC科学系录取的最低分是91点多,不知是真是假。中学里高分生,到这儿也只是一般的学生了。

呵呵,感觉加拿大的大学不是那么好混的啊。当年俺在国内上大学时,除了玩还是玩,几乎没上过课,只在考试前三天才开始看书,成绩单上一溜60分,那4年时光太美了。看来那种生活是无法复制在加拿大的大学里滴。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加拿大是个沙拉碗, 再搅合,是啥还是啥! :wdb23: 美国是个大熔炉,进了炉子就化成一个东西咧! :wdb6:

是有这么一说!

也琢磨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俺猜:

一方面是政策和舆论的导向所致,加拿大鼓励保留、美国则鼓励融入。

另一方面,说明美国文化的感染力更强、更有活力。还甭说人已经去了美国会被美国文化所融化,就是在国外,美国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百科全书”不敢当,而且就怕胡说八道误导了别人。

主申是您还是您先生?好像首次登陆主申本人是必须前往的。

我觉得,如果涉及孩子择校入学的问题,而且是孩子一同登陆,那么,留给您登陆后在当地考察的时间就不会太多。毕竟孩子还在旁边还等着办入学手续呢。

先住家庭旅馆、再找公寓租住,这个计划没问题。不过,这里大部分公寓都是按每月的1号起租的。

确定了住本拿比,那也要有个大概的谱儿,是住本拿比哪个地方。如果租住公寓,Metrotown,天车沿线的公寓比较集中;如果更在乎学校的排名,北本拿比的中学排名更好一些,但那边没什么公寓。

这里的公校是严格执行划片儿入学的。您租哪儿的房子,孩子就只能在哪个学区归属的学校里上学。办入学要出示合法有效的房子租约。

有些房子依法是不能出租的,比如政府建的一些“保障房”,但个别房主也会偷着出租。租这类房因为拿不到被教育局认可的租约,办入学会有问题。要注意。

因为是中途插班(不是9月开学时入学),有些中学可能会没有ESL学生的空位。那样教育局会要求学生暂时到临近有空位的学校去“借读”。

总之,办理孩子入学是大事,而租房子又是和选学区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如果孩子是上小学,那就问题不大了,都差不多,而且位置也宽裕。

俺闺女是住校。加拿大的多数大学只保证一年级的学生能入住学生公寓。俺是觉得上大学住校也是一种大学生特有的经历,便鼓励闺女去住了。

一周回家一次,周五下午回、周一早晨走。其实从俺家去UBC挺方便的,车程大概十六、七公里,而且从列治文市中心到UBC有直达公交车。

学校的生活很方便,吃喝不愁。游泳池、滑冰场,凭学生卡都是免费的。

但明显能感到,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从一般中学到UBC这种学校,是个巨大的变化,学习的方法、周围的同学、成绩的标准,完全不同了。

听说今年UBC科学系录取的最低分是91点多,不知是真是假。中学里高分生,到这儿也只是一般的学生了。

呵呵,感觉加拿大的大学不是那么好混的啊。当年俺在国内上大学时,除了玩还是玩,几乎没上过课,只在考试前三天才开始看书,成绩单上一溜60分,那4年时光太美了。看来那种生活是无法复制在加拿大的大学里滴。

谢谢茶兄的信息。我是主申,因为孩子10年级,不敢耽误太多时间了,所以,我带他过去直接入学,确实是没有多少考察的时间,所以,计划直接过滤掉以前曾经备选的几个地点,不考察那么多了,反正公立中学也都差不多,找个在本市排名较好的(心理安慰),租住个地方先让孩子上学吧。这是正事,别的,住下来慢慢看。

其实,就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大学的现状才坚定了我带孩子走的决心,其实我很传统,很懒得费劲的,时常自问:咋不是一辈子?。
还真是要好好研究一下关于登陆的要求,如果必须一家人同时,那还真是个问题。让我lg在机场转个圈就回来吧,挺好玩:wdb6: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