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刚来的时候去了一次教会,和某位牧师交谈时,他告诉我,如果不信奉基督,哪怕一辈子做尽善事,死后也得下地狱。我突然想到我去世的爷爷奶奶,都是很善良很善良的人,这样的说法让我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所以决定以后就跟我爷爷奶奶一起,不用进天堂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信教,我觉得没有必要。很反感一些人威胁利诱别人信教,我觉得无论何事,缘分到了,自然就成了,信教也一样~~~~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孩子的姑妈信了佛教,家里搞了一个道场一样的佛堂。我去做客1天,她见面就说她要伺候我,要做我的老妈子。结果我忘记带毛巾,她也没有给买一条。睡的床上的被子,都被她把被面翻进去当作被里子给我用。闲聊的时候,又说自己将来会出家云云。真不知道她那被他逼迫下海又一直赚不到钱的老公听了会感觉如何。后来知道,家里唯一一条前几年买的商品房居然只写了她一个人的名字,她丈夫负责每月月供。前2天到我们家来,进门不久就说如果谁谁对她不好,骂她就是对她好啊,因为她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之后又说她衣服很朴实,实在看不明白那些喜欢时装的人。呵呵,大概4-5年前,她还说如果女人不穿高跟鞋,就在男人那里没有机会了。而且还说不穿高跟鞋的女人都不是真正的女人了。佛教的作用大抵如此。其他宗教,估计也差不多。

有些人天生就是偏执性格,他们无论传销还是信教都是极其偏执绝对,如果这些人信了教就会更加发挥偏执性格,加上骄傲,没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又急于拉别人信教,反而让大家对教会反感。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是不是马路上那些穿的很正规的会拦住你说教的那个教会?他们钱从哪儿来的呀,印刷也要钱的。我对他们一直很好奇,觉得他们很NICE,但是有人说他们是邪教。
你真的呃?可能是摩樵教,他?的捐款是一流的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刚来的时候去了一次教会,和某位牧师交谈时,他告诉我,如果不信奉基督,哪怕一辈子做尽善事,死后也得下地狱。我突然想到我去世的爷爷奶奶,都是很善良很善良的人,这样的说法让我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所以决定以后就跟我爷爷奶奶一起,不用进天堂了

好感动。中介(牧师)好可恶!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有些人天生就是偏执性格,他们无论传销还是信教都是极其偏执绝对,如果这些人信了教就会更加发挥偏执性格,加上骄傲,没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又急于拉别人信教,反而让大家对教会反感。

呵呵,冒似是挺骄傲地。早去比晚去滴骄傲,入了比不入的骄傲。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教义要求人humble哦?

可能和现在的教会宣传有关,教会告诉去的人只有他们来了对的地方,将来能进天堂,不来的就下地狱了。所以进天堂的就看不起下地狱的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完全是立场的问题。无论站在无神论和宗教信仰哪一种立场,如果以利益做标准就以偏概全了。

理论上,教会是主在地上的家,一切都来自于主,也最终归于主,没有自负盈亏的问题。实际上,教会靠教徒们对主的奉献存活。在某些时候不同教派之间和同一教派的各个教会中间,有一定的互相资助的额度,这样,遇到荒年的时候,保证整个大的组织能存活下来。
 

Michelle Libra

流金歲月 感恩惜福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教会只是一个社团--community,并且有很多派别。捐款不是强制性的,不过,每个教派的做法不一样,所以效果也不一样。

教堂一般是自负盈亏的,也不排除其他的教堂一起互相资助。
通常我们提倡大家把收入的10%捐助给教会,但不是必须的,自己有多少就给多少吧。一分钱也没有,或者不想捐,也没什莫问题。礼拜的时候,有一个程序是传递一个小篮子,大家把自己的零钱或支票投进去,表达一点心意。你不想捐钱,把篮子接过来,传给下一个人就行,不要因为没放钱而感到guilty或不好意思。

我从来不扔现金或硬币,而是给教会邮寄支票或往篮子里扔支票。只要支票捐款额超过25刀,教会会给你寄收据,这是年底报税的一个免税凭证,很多教会的捐款是可以申报退税的(除非是非法不良教会)。我记得退税比例是捐款总额的20%,例如你全年给教会捐款总共800元(需要有票据证明,这也是我为什莫强调写支票是比较好的方法),报税后cra应会对这个项目给你退还税款800*0.20=160元。

你也可以采用银行或信用卡自动转帐扣费的方法捐款(这个需要教会提供一张preauthorization form),例如每个月10元,全年120元,教堂会在年底给你寄一张收据,证明你总共捐了120元。

如果期待自己的捐款去到某个专门用途(例如修理教堂屋顶,捐给教区某小学,教会夏令营等),在支票上memo处写明就可以了。你是有权去了解调查自己所捐款项是否落实的。你也可以写明,这100刀捐款,50%用来修xx教堂的屋顶,50%是给教堂买圣诞节花的。

如果一个教堂强迫你捐款,那是不合法的,你可以断然拒绝,当然他们也可能会因为你拒绝了而在背后乱说,不要理这些人。不高兴,不去也没关系,这样的教堂去了也不开心,换一个就好。此外,就算你在当时在别人天花乱坠的说教下迫于无奈签下认捐书,那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加拿大法庭会对此宣布该合同voidable,让当事人自主决定是否兑现认捐与否。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管做什莫,都不要乱签字,有什莫疑问就说出来,签字前把纸片拿回家慢慢读,确认自己可以接受了以后再签。
 
最后编辑: 2010-07-22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在朋友三番五次劝说之后去教堂听了一次讲圣经,一屋子的人,大家在领读者的带领下有感情的读了一遍要讲的经文,然后牧师开讲。大家都听得很认真,甚至还有人做笔记,然后唱歌,最后请当天新来的朋友做自我介绍,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觉得有信仰确实很好,教人真诚,宽厚,善待他人和自己,但最后出门时,朋友和教会负责人打招呼,称我是她带来的。。。感觉很不舒服,有点像入传销似的,从此推辞了以后的再三邀请。
同感。你去的肯定是中国人的教会,西人的好像不这样。
 

Michelle Libra

流金歲月 感恩惜福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呵呵,可能是如ls所说,中国人偏执狂的比较多,喜欢来这种处事方式吧。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人,就对他们直说好了。不想去,就断然拒绝。你不去这个教堂,可以去另一个教堂的。选择你喜欢的教堂,让你感受舒服自在的教堂和人们吧。
 

Michelle Libra

流金歲月 感恩惜福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西人的教堂我去过很多次了,进门时有人和你打下招呼,给你发一周的活动广告,没有人问你是谁带来的或者是不是新来的。我就是独自去,独自回。
我们有时,也会玩那种年轻人常玩的换酒吧游戏--- 换教堂--- 每个周末约了朋友,去不同的教堂礼拜、碰头、喝咖啡后走人。那种特别奔波两小时去到异地的教堂凑热闹的感觉真好~ :wdb6::wdb6::wdb6: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教会只是一个社团--community,并且有很多派别。捐款不是强制性的,不过,每个教派的做法不一样,所以效果也不一样。

教堂一般是自负盈亏的,也不排除其他的教堂一起互相资助。
通常我们提倡大家把收入的10%捐助给教会,但不是必须的,自己有多少就给多少吧。一分钱也没有,或者不想捐,也没什莫问题。礼拜的时候,有一个程序是传递一个小篮子,大家把自己的零钱或支票投进去,表达一点心意。你不想捐钱,把篮子接过来,传给下一个人就行,不要因为没放钱而感到guilty或不好意思。

我从来不扔现金或硬币,而是给教会邮寄支票或往篮子里扔支票。只要支票捐款额超过25刀,教会会给你寄收据,这是年底报税的一个免税凭证,很多教会的捐款是可以申报退税的(除非是非法不良教会)。我记得退税比例是捐款总额的20%,例如你全年给教会捐款总共800元(需要有票据证明,这也是我为什莫强调写支票是比较好的方法),报税后cra应会对这个项目给你退还税款800*0.20=160元。

你也可以采用银行或信用卡自动转帐扣费的方法捐款(这个需要教会提供一张preauthorization form),例如每个月10元,全年120元,教堂会在年底给你寄一张收据,证明你总共捐了120元。

如果期待自己的捐款去到某个专门用途(例如修理教堂屋顶,捐给教区某小学,教会夏令营等),在支票上memo处写明就可以了。你是有权去了解调查自己所捐款项是否落实的。你也可以写明,这100刀捐款,50%用来修xx教堂的屋顶,50%是给教堂买圣诞节花的。

如果一个教堂强迫你捐款,那是不合法的,你可以断然拒绝,当然他们也可能会因为你拒绝了而在背后乱说,不要理这些人。不高兴,不去也没关系,这样的教堂去了也不开心,换一个就好。此外,就算你在当时在别人天花乱坠的说教下迫于无奈签下认捐书,那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加拿大法庭会对此宣布该合同voidable,让当事人自主决定是否兑现认捐与否。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管做什莫,都不要乱签字,有什莫疑问就说出来,签字前把纸片拿回家慢慢读,确认自己可以接受了以后再签。

:wdb17:有用的信息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我们有时,也会玩那种年轻人常玩的换酒吧游戏--- 换教堂--- 每个周末约了朋友,去不同的教堂礼拜、碰头、喝咖啡后走人。那种特别奔波两小时去到异地的教堂凑热闹的感觉真好~ :wdb6::wdb6::wdb6:
funny
 
R

rst

Guest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西人的教堂我去过很多次了,进门时有人和你打下招呼,给你发一周的活动广告,没有人问你是谁带来的或者是不是新来的。我就是独自去,独自回。
good
 
回复: 教会是自负盈亏吗?

有时喜欢读一些基督教教徒名人的传记什么的,比如洛克菲勒,比如一些美国总统,一些有基督教信仰的科学家。记得当时在美国医院里住院,一些护士和医生也是有信仰的,他们基本不去教会,周日上班。其中一个医生说,I am christian, but I trust God's rules,not people's rules. I work on Sunday.说到教会,她说,people's rules.我想,西方很多信徒,尤其是高层职业人士,对待信仰的态度很开明,很有智慧。至于底层老百姓和家庭妇女,和中上层职业人士对信仰的认识差别颇大。教会里的不少西人妇女,教会的活动积极参加,同时给怀里宝宝喂的牛奶的牌子是福利救济的(当然质量很好)。她们一些人的老公也是领着孩子总在教会里转悠,好像没有什么工作。吃着福利,爱着教会,自我道德高尚,瞧不起人,仇视新移民。
 
最后编辑: 2010-07-23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