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从第一帖看到现在,终于看完了,跟开吻一家仿佛已经成为了老朋友,看着可爱的emma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漂亮,看开吻从新移民的兴奋,到事业稳步发展到到努力创业,贯穿始终的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真诚的待人风格,本来想了解下你的移民之路,看你这么忙,也无暇写回忆录了,就等你早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享受悠闲自在的hiking生活时写回忆录再拜读吧!我是个还在犹豫要不要移的潜移民分子,一直无法说服LG,他做石油的,英语口语很差,很担心找不到对口工作,现在公司做中层,也处于上升阶段,我学英语的,这些年做外贸,为了将近2岁的孩子教育和我们向往的简单生活动了这个想法,至今没有实质动作,不像开吻是个行动派。还是难易免俗地问石油行业在加拿大好找工作嘛?没有时间回答也没关系,就是追着看了一周的帖子,终于看完了,不冒出来打个招呼也不地道不是?呵呵,你家emma是真的像你,不过比你好看n倍,哈哈
另外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两口子的移民,80%都是女的死活要出去,男的生拉硬拽很不情愿,弄的女的也没有坚定的决心,不知道你们当初遇到这个问题了嘛?哪位高人能解释下这背后的原因嘛?记得有个调查说一线城市男的也少于女的,说是男性不愿承受很大的压力,不知道是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从第一帖看到现在,终于看完了,跟开吻一家仿佛已经成为了老朋友,看着可爱的emma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漂亮,看开吻从新移民的兴奋,到事业稳步发展到到努力创业,贯穿始终的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真诚的待人风格,本来想了解下你的移民之路,看你这么忙,也无暇写回忆录了,就等你早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享受悠闲自在的hiking生活时写回忆录再拜读吧!我是个还在犹豫要不要移的潜移民分子,一直无法说服LG,他做石油的,英语口语很差,很担心找不到对口工作,现在公司做中层,也处于上升阶段,我学英语的,这些年做外贸,为了将近2岁的孩子教育和我们向往的简单生活动了这个想法,至今没有实质动作,不像开吻是个行动派。还是难易免俗地问石油行业在加拿大好找工作嘛?没有时间回答也没关系,就是追着看了一周的帖子,终于看完了,不冒出来打个招呼也不地道不是?呵呵,你家emma是真的像你,不过比你好看n倍,哈哈
另外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两口子的移民,80%都是女的死活要出去,男的生拉硬拽很不情愿,弄的女的也没有坚定的决心,不知道你们当初遇到这个问题了嘛?哪位高人能解释下这背后的原因嘛?记得有个调查说一线城市男的也少于女的,说是男性不愿承受很大的压力,不知道是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石油是加拿大的支柱产业.是高收入行业. 只要有工作就收入很高
出国这种事情需要协商好, 毕竟是一生的转变, 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
中国的生活方式对男性确实有吸引力. :) 不要想歪了啊.
像你家的情况男方不愿意出国不是很好理解吗? 英语不好到北美日子过得多难受.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从来没有这个问题. 我太太以前就在美国, 我也一直就打算在北美生活的. 可能和清华的风气有关. 毕竟是留美预备学校.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跟我老婆都是土鳖,不过我05年的时候去米国晃过一次。结婚快5年了,没操办过,也没拍婚纱照。打算今年怀孩子,提交申请,顺利的话年底出孩子,希望明年春天能出发投奔维多利亚。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谢谢开吻的回复,一语中的,是啊,语言不好出去就是自己找罪受(其实他也很想学好语言,我想只要能调动起来他移民的热情,苦学两年,基本的生活应该可以应付)他希望我们先过去,即使我不工作,他也能供养我们娘俩,(不要想歪哦,他是那种非常顾家的好男人),但我跟开吻的想法是一样,无论如何一家人不能分开。5月份我们会去美国一趟,想先看看,不过我估计如果走马观花看看风景,跟实际生活也还是很大的不一样。唉,仍旧纠结中。。。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机器翻译, 传统翻译和EachCloud的关系
Posted on 2010/12/29 by kevingzhang
每次我和新加入团队的人介绍EachCloud的基本概念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EachCloud和Google Translation以及传统的人工翻译是什么关系? 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对EachCloud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了.

Google Translation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机器翻译系统, 在目前几种最流行的公开机器翻译服务中, 它是翻译的最好的. 估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Google翻译系统来阅读一些自己不懂的网页.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大致的意思, 但是距离人类满意还差得很远. 传统人工翻译确实可以做到绝对的人类满意, 但是却无法适合现代网络时代的翻译速度的要求. 而且传统人工翻译的成本也很高, 对于大批量的网络翻译来说确实太贵了. 人工翻译的流程难以直接接入网络发布的流程. 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前几天Blog中写的那种情况. 所谓的”两个世界的人的对话”.

EachCloud正好是居于二者中间的地位. 兼有两种翻译方式的优点. 具体说来.

1. EachCloud使用起来类似于机器翻译. 提供一个Web Api接口, 直接可以嵌入现有的网页发布流程中. 甚至也可以提供Translation Host功能, 完全不必对现有网页发布流程进行改动即可”外挂”式的进行本地化翻译.

2. EachCloud的翻译质量要远远好过机器翻译. 因为毕竟是人工进行的翻译, 达到人类满意的程度

3. EachCloud的翻译成本低于传统的人工翻译. 主要是因为得益于大规模网络协作和社区大众贡献, 以及高性能超级容量的翻译记忆库的支持.

4. EachCloud的翻译商业模式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全自动流程, 没有中间商, 取消中间环节, 让翻译工作者的利益最大化.

现在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说明上述情景.

对于熟悉Google Translation的人来说, Google Translation就是一个Web API. 你输入源语言的句子以及目标语言类型. Google就会回复你一个机器翻译结果. 这个翻译结果由于是机器翻译, 自然不会完全符合人的语言习惯. 因为Google不是专门为你当前这篇文章进行的翻译, 不会顾及上下文以及行业习惯. 这一点是机器翻译永远无法解决的.

EachCloud同样提供一个类似的API, 不过你需要多输入一些参数, 比如你的客户编号(收费时候需要),文档ID,当前句子的相对位置(XPath) 等等信息. EachCloud收到提交的信息以后在以及翻译好的TM中寻找这句话准确的人工翻译. 我先停在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系统已经将翻译的需求提交给真人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 人工的翻译结果已经存回EachCloud的数据库了. 这时, 系统当然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纯正的人工翻译. 因为这个翻译真的是人根据你这篇文档的上下文来翻译出来的, 而不是机器翻译. 这个人工翻译的结果返回给客户. 客户可以将这个结果用在CMS中. 如果客户选择使用EachCloud的Translation Hosting服务则什么都不用做. 浏览者在访问客户的网页的时候会自动从EachCloud的服务器上获得翻译好的网页.

从客户的角度看, 似乎还是调用了一个机器翻译的API,但是得到的确实人工翻译的满意结果.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看Emma学会滑雪了
Posted on 2011/01/03 by kevingzhang
今年我们岛上的Mt Washington打破全球滑雪场最厚雪深的记录, 积雪深度超过5米. 我们一家赶快抓紧时间去体验一下全球最厚雪场. 今年Emma5岁了, 差不多可以学习一下滑雪了. 作为一个新加拿大人, 不会打冰球也就罢了, 如果连滑雪都不会, 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在雪场中可以看到好多两三岁的小孩跟着大人学习滑雪, 有的还嘴里叼着Soother (安抚奶嘴), 但是也滑得像回事儿.

我是第一次教Emma滑雪, 没想到小孩子学滑雪真是快, 才滑了几个Runs, Emma居然就可以独立滑雪了. 而且基本不摔跤. 对比一下看我家大马领导实在差的太远.

我用手机拍下一段录像, 回家编辑了一下放在Youtube上给大家乐一乐

[中国看不到, 算了没办法. 我这里给个Link,你自己翻墙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bF2zCanMDo&feature=player_embedded]

教孩子滑雪比自己滑累得多了, 不但要不停的减速还要拿绳子拉着孩子怕失控撞上别人. 还好, 经过最初几个Run, 后面就基本不用管, 让她自己滑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国家的威望
Posted on 2011/01/24 by kevingzhang
一个国家的威望不是靠在广场上走走正步, 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播播录像就可以树立的. 我一向不是太瞧得起韩剧里面的那些奶油人物, 这次韩国特种部队彻底颠覆了这个形象. 大国的威望靠的是射向海盗们的子弹,而不是空投的赎金.

说中国军队不如美国, 我可以说口不服心服. 如果说不如韩国, 我脚丫子都没法服. 这次还咋让我们在韩国人面前自称大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老土开吻也学两句时髦话. 转一个很给力的长围脖
Posted on 2011/01/31 by kevingzhang
2010年总结

2010中国总结:据国家水分局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升值最快的是住房、墓地、乌纱帽、月饼和二奶。贬值最快的是职称、文凭、道德、诚信和人民币。中国已初步建设成为一个由月光族、啃老族、打工族、蜗居族、蚁族、牢骚族、抱怨族、行骗族、逐利族和隐婚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一个给力的一年,这是一个杯具的一年,这也是一个纠结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依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是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像冯小刚的电影,刘谦的魔术越来越像话剧,小虎队的貌合神离也只能让人感叹时光飞逝。这一年,加拿大举办了冬奥会,这届冬奥会的话题不是点火失败,而是周洋没有“先感谢国家”。这一年,阿sa从未婚到离婚再到热恋,让人感慨Twins不仅长得像,连做人也是一样的套路。这一年,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曹操墓里发现了两块头盖骨,一块曹操的,一块曹操小时侯的。这一年,江西的一个钉子户用最无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证明不了有关部门的野蛮与无耻,只能证明汽油一点就着。这一年,8名香港游客死在了菲律宾警察的枪口下,让香港人知道菲律宾除了有“菲佣”,还有“菲警”。
这一年,一个叫《非诚勿扰》的相亲节目将挂羊头卖狗肉诠释的淋漓尽致,坐在宝马车里哭什么的都是浮云。这一年,局长们纷纷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只是关键时刻步了陈摄影艺术家的后尘。这一年,富士康的员工在工作的闲暇之余玩儿起了连环接力“跳”。这一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成功改写了上海解放日。这一年,期待已久的世界杯如约而至,只是比赛的胜负好像都是“保罗”说了算。这一年,郭德纲从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变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相声演员,又说相声又做主持,偶尔还打打人,足以说明不打人的相声演员不是好主持。
这一年,海地地震震死了8个中国人,而玉树的地震却震死了许多中国人,更可恨的是新西兰的地震居然没死人,中国表示鸭梨很大。这一年,智利不但发生了地震还发生了矿难,33名矿工在井下呆了两三个月都没死,不但证明了大地可以“孕育”人类,更像是在提醒某些国家,矿难不一定要死人。这一年,上海的大楼火灾让电焊工搬运工们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办个证以及证明中国的菊花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这一年,一部《盗梦空间》的电影让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怀疑是不是在做梦。
这一年,嫦娥二着奔月去了,到现在还没回,国人疾呼:这眼看着就要奔三了,怎么还没二够呢?这一年,中国开发了一块新的戈壁滩叫“马勒戈壁”,并且发现一种新马种“草泥马”,国人对其喜爱的程度将会很快成为这个民族的图腾。这一年,一个卖汽车的和一个卖运动鞋的在关于谁“给力”和谁“不给力”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从而引发了“谢
谢大战”,最后“狗日的腾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末了才知道这俩孙子何止是“坑爹”,简直就是“坑爹”。
这一年,中国举行了两次全国哀悼日,广大同胞们在哀悼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一举行哀悼日,网游的服务器就要停了。这一年,喜欢看《知音》和《故事会》的凤姐横空出世并出名,为了能够让做奥巴马情人的梦想成真,她还去了美国,但由于英语的地方口音太重被拒之门外了。这一年,奥利奥、香蕉、皮蛋瘦肉粥、梅干菜盖浇饭等食品被一个娇嗔似黛玉体态似玉环的“小月月”糟践的身首异处、体无完肤。这一年,一个我童年非常喜欢玩的游戏“躲猫猫”开始变得越来越危险。
这一年,广州不但举办了亚运会还举办了亚残运会,从点火仪式上看就知道这个国家有多么爱玩火。这一年,中国的高房价让很多人从还没来得及考虑是否“蜗居”到不得不“蚁族”的现实中意识到你能建我也能建。这一年,超女王贝整容失败了,不但脸没了,连命也没了,东北人常说的我整死你,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一年,黄晓明告诉了我们,穿鞋内增高什么的早就OUT了,把增高鞋垫放在袜子里才叫有才华。这一年,让我认识到没有iphone4,都不好意思用手机织围脖。
这一年,大S的闪婚证明了一见钟情神马的都是浮云。这一年,国产奶粉开始有了丰胸的功能。这一年,李刚没有出名,李刚的儿子也没有出名,但是李刚的儿子的爸爸出名了。这一年,伟哥不但可以随便叫了还可以随便生产了,这一年,一向淡定的王菲带着对哪吒的思念亮相春晚,最近还穿了一个连过了英语四级的人都不认识的马甲在微博上臭贫,让人认识到闷骚这个词不但适合男人,还适合女人。这一年,朝鲜的小金接了老金的班,但很快就跟隔壁的老李干起来了,原因竟然是小金在微博上关注老李却被老李拒绝了。
这一年,最后几天,在钱运会村长的头颅配合下,无情的车轮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又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一年,祖国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中国人都还坚强的活着。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数次的敲打着我的心灵,没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我倍感惭愧,每念及于此,都潸然泪下,不能自己。
2010年过完了,对2010年的不舍就像早晨幼儿园里的小孩拉着要上班赶时间妈妈的衣角那样依依不舍。再见2010!你好2011!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转贴:洗手间的宴会
Posted on 2011/02/05 by kevingzhang
美国有一个单亲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女佣道了谢,说算了,不麻烦你们了,主人没再坚持,这个事就过去了。其实女佣有自己的担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客,要请好多好多人,人手明显的不够了。主人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在我这里吃,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的侧门,然后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无比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有点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唔唔的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或许,可能,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我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这么好吃的香肠我可不能一个人吃,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着孩子,他已经不需要再问什么了。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了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能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四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你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仅仅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也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这些被称为上层人士或社会精英的人们,端着酒杯和美味纷纷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到上流社会。每年,他以匿名方式捐了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四岁孩子的自尊。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转贴好文: 从众或反抗 华人出国后反思为何要移民
Posted on 2011/02/13 by kevingzhang
原帖:http://www.iask.ca/News/article/sid=185033/page=1/lang=schinese.html



来加拿大已经有七个月了。感受良多,很想利用假期这点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一来当成自己的日记,二来给那些想出国的人作点参考。然则时间不长,不少事情看得还不全面,不敢随便进行合理想像,于是只能粗浅地讲点心理感受。

世界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对于没出过国的人,西方社会是怎样的一个样子?我当时去一趟德国旅游,记得走在繁华的闹市,观看慕尼黑狂欢节,觉得西方人生活真有意思,因为看到许多新鲜东西,真是不错,遥想要是在国外生活,我的生活将会像狂欢节中一个小丑身上的衣服一样充满各种彩色。

来加拿大之前,反对我出国的观点是:现在出国留学不吃香,海龟许多找不到工作;国内经济发展得快,日子会过得更舒服。我还是出来了。难道加拿大真的就像他们描绘的那么差?人家怎么说也是G7的成员,发达国家啊。

加拿大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为什么要出国?在开往多伦多的飞机上,我想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到处游荡的人,生活对我来说就是漂泊。不断变化的生活,使我的人生轻飘飘,似乎像是一根飘浮在风中的羽毛,风吹向哪,我就去哪,像《阿甘正传》片头与片尾那样,得失又有何所谓。

但是,无所谓归无所谓,刚刚落地之时,禁不住还是会认真地想一想,出国就一定是视野宽了?就一定是人生拥有更多的路可走,就一定比国内好吗?我在出国前对这些问题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过来人却告诫我:加拿大就这样啦,你是不可能混进这边的社会的,我们当初也尝试过,后来知道不行的。所以,这边是很难混的,最多就是混个国籍,差不多就要回国去混啦,大家都是这样的啦。

这盘冷水泼得有道理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用了这半年的时间,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看法。

先给我等大陆新技术移民画个像:一开始,我是新移民我怕谁,我到哪里都拍照;然后,语言不行,进语言学校,交了一班中国朋友;然后去打打工,或者进学校读书,以求能找到专业工作;哎,好不容易混到一份稍为满意的工作,日子就这么过啦,闷是闷了点,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吧。

语言障碍对于许多人来说最要命,它就好像一道墙,人如何穿得过去呢?不过还好,尽管讲得支离破碎,还是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之需,如购物、问路,不会吃哑巴亏。要想和那白人多讲几句,就是把牙根磨得噌噌作响,也挤不出几个字来。还是中国朋友好,能够很好地进行语言及情感的沟通,于是,就让咱们一起去玩吧?我们不跟白人玩,也不跟本地长大的华人玩,不跟香港人玩,我们不跟台湾人玩,印第安人都呆在自留地呢,很少能见到,要见到了也不跟他们玩。

你以为把不同的文化放在一起,他们就会自动溶合吗?把不同肤色的人放在同一个学校的班级,他们就能成为同学朋友吗?不会的。文化是很难溶合的,加拿大所谓的二百种语言的多元文化,在我看来其实只有一种,白人文化,即主流文化,其他少数族群的文化异同,就用来被同化的。中国人带来的文化,除了吃的文化外,其他方面都是用来被同化的。所以,新移民的文化弱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新移民都把自己当成是弱势群体。

所谓边缘化,自然存在一条边界划分出不同的族群。当意识到这条界线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地活在一个小小的中国人圈子中,工作学习之余聚在一起,就一起咀嚼新鲜的人和事,享受着彼此的认同。当我们都把认同感放在这些朋友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在乎白人怎么去评价我们了,这个新鲜的社会的价值观是如何了,因为那与我们无关。我们就封闭在从国内带来的价值观中,在加拿大建立了个小小的中国。所以,在唐人街,福建老乡仍然是把垃圾往大街里扫,理直气壮。虽然他也知道,在别的许多地方,地面都干净得可以随处坐下来而不怕弄脏裤子。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来到自由的国度,我们的世界反而缩小成为一群人而已,虽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媒体通畅的信息轰炸,但我们往往把这些信息用一个筛子进行过滤,只有与我这个小群体有关的才得以通过,进入我们的神经,这点可怜的信息加上朋友之间的咸杂八封,构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全部。虽然我们看到了许多国内生活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我们就像住在富人家里的保姆,虽然也同住在豪宅里,但一切的奢华都与她无关。

在国内,我们讲生活圈子,在加拿大,圈子似乎更加明显,韩国人有韩国人的圈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希腊有希腊的,他们也都与中国人一样,活在自己围居的藩篱内。往大的方面讲,法国人有法国人的圈子,只不过他们圈子太大,把整个魁北克都给占了,但本质上,他们也是把自己围起来,不是么。但相比之下,我们加拿大中国人生活的圈子就很小,要比在国内生活的圈子要小。因为国内生活圈子还有个外延,但在这边没有。再说吧,中国移民虽然在数量上也以百万计,但是,中国人彼此之间是很难走到一块的,譬如说,当过人蛇的农民与硕士留学生,虽然同在一家餐馆包饺子,但他们会成了一个圈子吧?另外,还有中国人的复杂的人际心理等因素。

文化藩蓠与文化认同

泼够了冷水,来点热的吧。

蜗居不是所有新移民的宿命,自然是有少数破萤而出者。在这里,由于我认识这样的人太少,我没有把握妄作结论,只能说一下这样做不容易。

上面讲到英语是横在新移民路上的一堵墙,其实,当我们拿锤子把它砸了之后,会发现还有一道无形的墙,这就是文化差异。举个例子,香港人自小就是双语教育,来加拿大语言问题不大,但他们为何也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而大陆过来这边读小学的娃娃,虽然语言一开始也不大会讲,却能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得开心?

文化差异从浅层次来说,就是英文所谓的culture shock。我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一次,我的白人老师要到中国去出差,临出去前想找我帮他补习点日常用语,他说会付给我钱,我马上就说“不用不用”,后来他就不敢找我了。

更深一点,就是共同话题了。特别是工作学习之外的共同话题,你觉得容易找吗?再往深处,就是情感交流。我想必需到了这个地步,才有可能说与加拿大主流文化的人交上朋友。不少新移民来加一两年都还处于culture shock阶段,万里长征才栽第一个跟头,还早着呢。

在这里提醒一下,我所讲的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中学生因为年龄不同情况完全不同。

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却最经常没引起人们注意的方面,即acculturation(心理学课本上讲的),我译作“文化认同”吧。我的理解是:“文化认同”就是把自己想像成为一个白人,并且像白人那样思考和行为。其理由是:语言只是文化系统中的一环而已,如果能够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系统的其他环节,当然会帮助掌握语言了。国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生活在一个讲英语的环境,英语就会突飞猛进。我认为其实不然。不信你去看看有多少个学成回国的留学生英语能说得溜的。关键在于,能够生活在一个说英语的环境还不够,还要能够做到“文化认同”。要做到文化认同,就是上面所说的,要能做到突破圈子的藩蓠,与主流文化的人多打交道。圈子中的人,就是陷入了恶性循环:语言不太好,于是少了创造“文化认同”的机会,因此语言的进步也就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了。中学生少了文化藩蓠,这是他们语言学得快的一个原因。

我自己向来是个想突破框框的人,为此,我需要暗示自己的可塑性,我要主动接受这里的文化,至少做到三七分吧,就是七分是中国人,三分是加拿大人。有时我会去想想那些鬼佬在想什么,甚至还会模仿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挺难的,现在已老大不小了,但是,我有十足的理由去尝试,这源自我对出国意义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出国?

想出国的人,经常想打听的就是,那边天气怎么样,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人好不好打交道,我是否有经济能力,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具体的答案,俺就不说了。我上面讲的,就是在尝试为“我能否在心理上适合新环境,我会不会孤独困惑”这个非“yes or no”的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化的问题。而知道这些问题的所在之后,我们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就要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出国,我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各人有各自的出国理由。想来坐移民监或是留学渡金的,想来扎根或者半扎根的,还是为了子女,为了转移资产的。我想最多的年青人还是抱着“明天会更好”的期望出来的,满怀抱负。来了之后,因为人的懒性,却不愿踏出小小华人世界,这样的人我见得很多。我个人是这样想的,我们既然出来了,不去了解世界是怎么样的,那多亏啊。相信许多人,出国前都做了不少努力才出来的,那岂不白费了?

到国外去看看,这种原始冲动是不少人都有的。但是,我们想看什么?我想,不是为了看这里的城市建筑有多宏伟,不是为了看看江山美景,不是为了吃汉堡,不是对比这里的月亮是否更圆,不是为了了解一些稀奇的东西回去给朋友们吹。我想,是为了看看这里的文化(这里的意思偏向于“文明”)。西方社会的发达,绝不仅仅是GDP,而更多的是文化。发达的文化能够开启眼界,开拓思维,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信不信由你)。我个人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上来了,文化却如一些知识分子所说的,是绝望的,是可悲的。不少人说:在国外,素质最低的就是中国人,最坏的就是中国人,自己人害自己人。这其实就是落后的文化的一个表现。我觉得在这边混几年,然后就回国去骗人,倒不如承认自己需要吸收文化营养,踏踏实实地学些东西,提高自己素质,这样世界才会变大,而不是变小。有些时候,功利心真是不应该放得太重。

我当时出国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国内的潜规则没意思,我想去一个自由的国度。我来了,我就自由了吗?其实没有,以前觉得我像个手脚被人绑紧的拳手,现在松绑了,可以自由挥拳了,却没人跟我打。也就是说,心理想得到的东西,还是没得到满足。再举个例子,把一个不会英语的大学教授拎到多伦多街头,他是享有了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但有谁会把他当一回事?他去买东西时听不懂售货员的话,说不定还被怀疑有智障呢,他会觉得这里寂寞的生活比国内爽吗?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属性,我们的宿命。那么,读完书或者拿到加拿大护照之后,是选择回去,还是选择留下?我呢,是选择改变自己的属性,留下来。说不定以后会经常跑回国内,但至少是把心留下来,把寄托放在这边。既然命运是这样安排,那么我就把这里当成新一轮生命的开始。我忘记了年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初入学的好学学生。激励我的是,我要改变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宿命,因为在国内,我没有能力像一些人那样能够足够左右自己命运。我要为自己而活,要活得像自己。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的创业系列1
Posted on 2011/02/13 by kevingzhang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的生活和我不一样. 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下, 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偶尔也有机会去其他语言文化的地方观光旅游, 短暂的感受一下异域奇景和文化差异, 然后再返回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下继续生活. 我和一小撮所谓的移民就是另一种状态了. 以我为例, 我35之前生活在东方那个大国, 那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大一统的社会环境.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 除了为了应付考试以外, 生活中对其他语言文化没有任何依赖. 35岁的时候, 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我移居到了西方. 开始了一种和前35年很不一样的生活. 讲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语言, 和一群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生活. 而且这不是旅游观光. 我不能新鲜一阵以后回去东方然后和其他人讲自己的西方奇遇. 这里的生活就是我的常态, 一种需要一直继续下去的生活.

也正好是由于这两段不同的生活都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我和类似我的移民们得以有一种机会, 可以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语言文化是如何深入的冲击人类的行为的. 要知道,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这种文化的冲击和改变毫不逊于一次Rebirth(重生). 于是有人笑曰: 我们赚了, 别人只能一次活一辈子, 我们一次活了两辈子.

根据圣经的说法, 自从上次人类齐心合力建造巴比塔被上帝以扰乱语言的方式彻底摧毁之后. 居住在各地的人类就用各自的本地语言发展各地的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的人类虽然基因上基本完全一样, 但是从文化和社会行为上还是具有极大的不同.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 不同文化之间的人类以保卫自己国家为理由连绵不绝的发生战争, 从来没有停息过. 在那些历史年代, 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基本上无法大规模的交流和沟通, 从而在这个不大的地球村, 到处布满了沟壑难填.

互联网正在努力改变这一历史. 现在地球上一侧的人可以立即知道地球另一侧正在发生的事情, 地球上一个民族的人可以了解另一个民族是如何生活的. 这一切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 但是地球真的成为一个村了吗. 目前为止还没有. 为什么? 网络通讯技术提供了一个桥梁, 但是冒险走过这座桥的人却仍然很困难和桥对面的人进行沟通. 因为语言.

我以前生活的国家长久以来一直比较封闭自给自足. 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也一样有技术上的过滤和封锁存在. 我曾经认为这些技术上的障碍是封闭的原因, 但是当我来到西方这个自由世界以后, 我惊奇的发现, 不是那么简单的. 和我一样来到西方的外国人也有几十上百万. 在这里网络是自由的, 言论是自由的, 但是包括我在内的移民们并没有从文化上真正的自由. 无论是东亚人, 南亚人, 非洲人. 多半还是生活在自己族裔的文化圈子里面(不是地理上的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面有自己的网络, 自己媒体, 有自己的聚会, 自己的节日. 不同族裔的人虽然都生活在近在咫尺的物理距离上, 但是他们的文化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地方, 无法改变. 这一切不再是网络技术障碍所造成的, 而是语言的障碍. 语言不仅仅让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而且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性格. 这样的例子在我5年的移民生活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互联网已经搭了一座物理的桥梁, 如何可以让两岸的人们勇敢的走过去, 自由和对岸的人类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这样的话, 重建巴比塔v2.0就不再是神话与梦想了. 这件事, 是我的一个梦想.

跨域语言障碍是一件十分十分艰难的事情. 人类的语言过于复杂细微, 连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和软件也都无法去完美的进行翻译.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努力. 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不少机器翻译工具, 比如其中最广泛也是最好用的Google Translation,已经可以让人大致了解一篇不同语言的文章的大致含义. 但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要想真正达到人类满意的程度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我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就是提供一个工具来弥补这个差距. 使得在人工翻译的协助下将机器翻译的水平提高到人类满意的水平. 这个就是EachCloud系统的目标.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奔四的人是不是还可以有梦想?
Posted on 2011/02/13 by kevingzhang
一栋房子两辆车, 一个孩子一只猫. 这个好像是北美中产阶级生活的典型(我把狗改成猫了). 对于不少来自中国的移民来说, 这简直就是北美梦实现的典范了. 考虑到有很多移民目前还在为一份可以养家的工作而努力. 相比来说, 我们似乎过于幸运了. 没有被打过Labor工, 没有被上过学, 没有被下过岗. 很多和我们一样年龄的移民家庭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就是十分满意了. 对于他们来说, 这辈子就这样了, 梦想已经实现, 不再有梦想, 再说都奔四的人还梦想啥呀. 要说有梦想就是把梦想交给下一代. 越是这些中国移民的孩子就被家长拉着到处学这学那, 恨不得弹琴弹成成朗朗, 画画画成毕加索, 数学不是图灵也的成华罗庚…. 觉得我说的不够形象的还可以再添加.

的确在加拿大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 就这样终极一生也确实不错. 这里的本地人其实也是这样, 还不如我们这些中国来的人见的市面多呢. 比如那个什么门, 什么广场上刀光剑影这些加拿大人想都想不到的.

但是就这样融化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似乎有点不太甘心. 生命是一个短暂的包价旅游. 就这么几十年, 这么多个景点. 如果让你在40岁那个站点下车, 然后等到80岁被上帝接走是不是有点太亏了. 下一站是什么样的, 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站台上的时间表是没写的. 要自己去走才知道.

我的这半生经历几乎是5年5年安排的. 清华上了5年, 毕业搞音乐闯荡5年, 去外企当白领准备移民5年, 移民加拿大休息5年. 现在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了. 下一个5年怎么过? 那就是创业.

其实在加拿大呆这5年也是计划中的. 利用这5年松弛一下以前在中国紧张的神经. 学习英语, 了解北美社会, 扩宽视野, 享受山野情趣, 并积极为下一个冲刺做准备.

加拿大, 尤其Victoria这样的地方绝对是退休的好地方. 我退休以后应该会在这里养老. 对于年轻人, 或者自认为还算年轻的人来说, 恐怕这林子太小了点. 如果在碰巧你还有点雄心壮志, 那么在这里一定连个大鸟都找不到.

和一个清华的同学, 现在在硅谷的人聊天. 他说在硅谷街边的小咖啡馆里, 很多桌子上都是创业的团队在讨论问题, 研究各个Project, 嗅觉灵敏的投资人穿梭其中寻找下一个Mark. 在维多利亚, 华人们聚集在餐馆多半讨论这样话题. “你现在找到工作没有, 有没有工作机会给介绍一下?”"谁谁谁又买房子了, 谁谁谁回流了”"学这个好找工作吗, 找到后每小时工资能到多少…”.

我不敢说神马工资都是浮云. 估计霎那间都各种鞋和砖头乱飞了. 但是我确实最近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打算辞掉我的工作, 开始全职创业.

我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勇敢的决定. 最勇敢的不是我, 是我家马领导. 我这个人看起来挺Man的, 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很Mian. 记得买我心爱的皮卡的时候, 我总是犹犹豫豫, 我家马领导出面说, 买了就买了, 喜欢就开. 于是就开上了. 要是没有这句话, 我可能还萎缩在Matrix里面呢. 这次说要全职创业, 我其实还是很犹犹豫豫的, 毕竟我的收入比它高, 一旦没有这份工作, 家庭重担要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而且啥时候会有钱进来也不知道. 我们还要消耗以前的储蓄来贴补. 这些绝对是”艰难”的决定. 当我犹犹豫豫的时候又是我家马领导出面, 有啥? 辞了就辞了. 于是才有我的gTalk Status:”破釜沉舟, 狗急跳墙,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人生要懂得取舍, 在不能两全的时候必须要看的更高更远, 舍弃了才会有收获. 而且我这一年来由于创业太忙, 白天晚上连续工作了一年. 体制已经越来越差. 如果不作出一个选择和放弃的话, 估计就看不到成功的那一天了.

而且, 对于其他团队成员和投资者来说. 如果作为项目发起人的我都不能有足够信心全身投入, 如何让其他人也投入呢? 换句话说, 要在死亡谷里蹦极, 我必须是第一个跳的. 如果绳子断了, 死也是死我一个. 我没有理由让其他团队成员更早做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我必须是第一个. 别无选择.

说的很壮烈, 实际上我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休息过. 小时候上学, 大了工作, 过于幸运的我从来没有下岗过. 一个工作接另一个工作. 连移民加拿大这么好的一个可以休息的机会我都没有. 来了就上班了. 我一直在想, 这辈子不能就一直在上班. 如果那天突然提前被主接走了, 主问, 我排你下去活了一辈子, 都干啥了. 我回答:”一直在上班, 上班, 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来您这人了”. 这不是我的理想. 我一直希望人生中可以有一段, 哪怕是一小段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 而且还不能太老. 我经常很羡慕这些本地人的潇洒. 年龄不小了, 不买房不养孩子. 上上班有点积蓄就辞职, 环游世界. 我们这些中国人没有几个可以做得到. 中国人就是比谁有几套房子, 谁孩子上了哈佛,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 我以前以为非得成了王石那样的资本家才可以等珠峰的. 我以前的环游世界的同事显然比我们大部分穷多了, 但是他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善待自己.

现在我就天天期待辞职的那天, 但愿是一个好天气. 我会独自爬到山顶, 做在那块坐过无数次的石头上思考. 我….自由了.

当然, 辞职以后不会更闲而是更忙. 不过这次不是给老板忙, 而是给自己忙. 我终于可以给自己忙了. 给自己忙啊, 多不容易啊. 人一辈子有多少时间是在给自己忙, 而是被给别人忙.

成为一个快乐的失业者, 无比幸福.

我马上进入40这个阶段了. 想起来我都害怕. 小时候看40岁的人也太老了. 不知不觉自己也奔四了. 奔四了的人是不是还可以有梦想? 是的, 有, 而且梦想才刚刚开始…….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太过瘾了,一下子更新这么多!昨天已经在你的blog上面看过前面转载的文章,那个《洗手间的宴会》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好的文章真的能触动心灵。
看到你创业还是有点意外,这么喜欢大自然的一个人在关起门来搞研究,不过转念一想,也在情理中,这么一个人才不做点啥事太浪费了,不得不说你家老马同志(其实照片上看一点不老,不过很亲切)很有魄力啊!得此德才兼备知己女子,夫复何求啊?
我还是不明白EachCloud 是如何区别于纯机器和纯人工翻译,是结合两者嘛?难道需要在线的数个语种的翻译支持?这个成本也很高啊,问题有点菜,不好意思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