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这里1到8年纪为ELEMENTARY SCHOOL,9年级以上为高中,所以,你家孩子该读MASONVILL。
中国餐馆没有多伦多那么多。刚来时觉得什么都贵,现在好多了。仔细想想,凡是国内贵的,这里都便宜,凡是国内便宜的,这里都很贵,还是比价效应。

谢谢楼主的细心回复!对伦敦真的挺期待的,尤其是教育方面,但大雪和寒冷也是担心的地方!
期待楼主继续发布更多的消息!
 
回复: 伦敦絮语

[FONT=宋体]伦敦住房[/FONT]

[FONT=宋体]说到伦敦的住房,我的感受说出来大概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我登陆伦敦,自以为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能做的功课都提前做了,由于预期不高,所以,论坛中很多同学的失落我都不曾有过,即便是伦敦的大雪,在我眼里也是严酷不足,雪趣无价。但也许是我对伦敦住房的期望太高了,综合质量与价格,我对伦敦住房的最初印象是感觉失落的。[/FONT]
[FONT=宋体]首先,我想象中的伦敦住房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北美“阳光大宅”的印象。登陆之初的两天,我们住在城南的公寓里,要到[/FONT]DOWNTOWN[FONT=宋体]办事,每天坐公交车来回,沿途的景致倒也契合心意:静谧、祥和、深远。从车窗往外看,可以看到不少院子大而开阔,一层或二层的形状各异的建筑一般坐落于离马路[/FONT]20[FONT=宋体]几米远的地方,加上门口有不少高高的、不知名的树,时值深秋,那些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建筑在婆娑的树影下,引得人遐想无限。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虽然还未倒好时差,且因没有驾照,只能每日在公交车上辛苦奔波,但是对公交沿线的房子的评头论足却是意趣昂然。逆转发生在经纪带我们看房之时,由于我们明确要求在[/FONT]LUCAS[FONT=宋体]学区,又不肯告诉对方买房子的“心理价位”,经纪带我们看的都是[/FONT]20[FONT=宋体]几万的房子,虽然号称“独立别墅”([/FONT]DETACHED HOUSE[FONT=宋体]),但是,其内部结构之紧凑,外部院子之[/FONT]MINI[FONT=宋体],实在在我意料之外。内部而言,虽然是[/FONT]2 STOREY[FONT=宋体]且带地下室的,但是三个卧室紧挨在二楼的一个小过道之间,客餐厅加起来都没有国内这几年新建公寓的客厅开阔,让我想起国内房地产广告上的字眼:紧凑型户型。外部的院子,相当于国内普通一楼公寓的“赠送绿地”,跟“纯别墅社区”的绿地不好比。房子与邻居的距离,真的是伸手可握。而且,这里的社区,几乎看不到任何精心设计布局过的“中央景观”,都是沿着大路小街随处散布,这样的房子,如果房距开阔、绿树掩隐,那么,透出来的是大气的自然美,而偏偏经纪推荐的房子,房挨着房,且几乎家家一个格调,典型的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买了这样的房子,感觉又是来“解决住房问题”了,而非理想中的“北美家园”。[/FONT]
[FONT=宋体]我们之所以觉得加拿大的房子比国内便宜,是相对其质量而言的,因为国内的独立屋,动辄成百上千万,一套公寓,也往往不止百万。在国内深受房价之苦的人们,听说这里的[/FONT]DETACHED HOUSE [FONT=宋体]只要几十万加元,便激动得很。然而,就我当时所看到的相当于人民币[/FONT]150[FONT=宋体]多万左右的伦敦独立屋来说,其性价比是让我的预期深受打击的。一来,它虽然号称别墅,却不具备“别墅”两字所内涵的空间感与独立感。从内部看,其舒适度与空间感甚至不如国内的三房公寓;从外部的庭院大小与屋距看,私密性严重不足,未必比公寓强多少。再从理性的角度度量价格,我们把伦敦的房价与国内的“北上广”比是不合适的,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伦敦与中国苏州都是有相当差距的,所以,我觉得拿苏州的房价与伦敦比,并不至于太“委屈”伦敦(当然,用人均收入比,是另一个考量、另一个意义上的话题)。[/FONT]
[FONT=宋体]众所周知,苏州的东部园区,是苏州乃至江苏经济最活跃、含金量最高,高收入人群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苏州房价最高、房屋成交最活跃的地区,[/FONT]2009[FONT=宋体]年初,由于移民申请迟迟无消息,我曾经到青剑湖周边看新建别墅,那里的别墅区一个挨着一个,但又各自独立,每个小区都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共景观与私家庭院,建筑风格普遍偏向欧式,但协调中又略有变化。当时由于也处于一个短期的政策调控低谷,一套建筑面积[/FONT]250[FONT=宋体]平,赠送半地下室的别墅价格在人民币[/FONT]300[FONT=宋体]万左右,换算成今日的加元,大概是[/FONT]45[FONT=宋体]万。这是单就成交价格而言,伦敦的“独立别墅”还是有着相对优势,但是,若算上“经常费用”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国内的房子,一旦买下,使用费用极低,在几十年内几乎是一劳永逸。但在伦敦就不同,首先,每年的地税是房价的[/FONT]1.5%[FONT=宋体]左右[/FONT],[FONT=宋体]一套[/FONT]30[FONT=宋体]万的房子(比[/FONT]20[FONT=宋体]万出头的略好,但格局与气质不会比青剑湖边的更胜),每年缴税[/FONT]4500;[FONT=宋体]其次[/FONT],[FONT=宋体]由于气候寒冷,经常大雪压顶,据说大概每[/FONT]15[FONT=宋体]年换一次顶,不大不小一套房子,费用在[/FONT]5000[FONT=宋体]左右,窗户也是一笔大支出,大概也是[/FONT]15[FONT=宋体]年一换,按现行价格,整套全换大概在[/FONT]15000[FONT=宋体]左右(经纪说的不算,我按照身边同学刚实践的情况计算);除此之外,由于这里的气候干燥,且起码半年暖气加热中,家中的地板、家具等也容易老化,不过,这个姑且忽略。我人到中年,期望寿命也不过分,低于平均值,就算再活[/FONT]35[FONT=宋体]年,这[/FONT]35[FONT=宋体]年中的房屋使用费用为,[/FONT]4500x35+5000x2+15000x2=197500[FONT=宋体]。如此算来,我要花在这套房子上的钱实际要接近[/FONT]50[FONT=宋体]万加元,大于苏州青剑湖边的那套别墅。当然,区别在于,国内的那套,[/FONT]45[FONT=宋体]万是一次性付完,伦敦这边,是一次性付完[/FONT]30[FONT=宋体]万,其余陆续后补。不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FONT]35[FONT=宋体]年后,伦敦的房子所剩下的是目前价值[/FONT]30[FONT=宋体]万的房子使用后的折旧价值,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我们对房价不该有过多幻想;而国内,[/FONT]35[FONT=宋体]年后的那套房子的价格没人会相信不高于目前的[/FONT]45[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在我们花了几乎相同的代价,住了一样的年份后,房子的剩余价值是有很大出入的。[/FONT]
[FONT=宋体]当然,这些是我最初的考虑,之所以写出来,是心境再现,也自以为是一种理性思维,对后来者或许有参考作用。我近来积极看房,准备买房,是因为从我现在的角度看,伦敦的住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而我的感受变化,只是再次说明,凡事,好与坏,失望与满意,都很因人因时而异。毋宁说,事情能否让我们满意,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的期望的距离。这倒让我联想起国内这几年经常见诸于报端的一句话:控制通涨预期。物价贵不贵,不在于通涨是否确实地发生了,而在于百姓的“感觉”有没得到有效引导与控制,只要“预期”正确了,再贵的东西也不应该觉得贵,再多发的货币也不是央行的错。是为让我仰止的“政治水平”与“领导艺术”,一般不容易习得,今日有此一感,算是伦敦看房的意外收获。[/FONT]
[FONT=宋体]对伦敦的住房价格是否满意,关键在于个人预期,难有“正确答案”。在伦敦买房的理由之一二,空时再慢慢道来。[/FONT]

太有用的帖子了,不过有些房屋费用,例如换屋顶,窗户,就是在多伦多,也是差不多15年就也要换吧,
希望楼主能早买到适合的房子,也让我们有机会看看图片
 
回复: 伦敦絮语

可能性不大。

新移民来伦敦需要三个条件。

1. 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2. 带20万或更多加币

3. 能够日常交流的英语水平

没这三条件,除非在伦敦找到工作,否则我觉得还是别来伦敦了。
除了第一条其他都满足。
一个人带一个孩子。
 
回复: 伦敦絮语

你是没尝到“油老虎”的厉害。俺当初确实为“自理”了几件家具运输窃喜过,不过,那个是OCCASIONALLY,这老虎是KEEP DRINKING,:wdb7:

考G1也要翻译件吗,大虾?
俺当初也怀疑她是“她”,不过点进去看到有篇文章说:俺老婆。。。。。。晕了。。。。。。

冬天油耗确实高,现在应该下来了。我的大车冬天市内18升每百公里,现在不知道多少。应该温度越高越接近高速油耗,高速为11-12个。

另外这里所谓的小车排量也都不小,城市油耗很难低于10升。

你们家那口子考G1之前难道没翻译驾照?不翻译也可以,只是考完G1必须等一年才能考G2。

哦,哈哈,我原来没有ID,一直用她的,只好又当爹又当妈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FONT=宋体]伦敦住房[/FONT]

[FONT=宋体]说到伦敦的住房,我的感受说出来大概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我登陆伦敦,自以为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能做的功课都提前做了,由于预期不高,所以,论坛中很多同学的失落我都不曾有过,即便是伦敦的大雪,在我眼里也是严酷不足,雪趣无价。但也许是我对伦敦住房的期望太高了,综合质量与价格,我对伦敦住房的最初印象是感觉失落的。[/FONT]
[FONT=宋体]首先,我想象中的伦敦住房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北美“阳光大宅”的印象。登陆之初的两天,我们住在城南的公寓里,要到[/FONT]DOWNTOWN[FONT=宋体]办事,每天坐公交车来回,沿途的景致倒也契合心意:静谧、祥和、深远。从车窗往外看,可以看到不少院子大而开阔,一层或二层的形状各异的建筑一般坐落于离马路[/FONT]20[FONT=宋体]几米远的地方,加上门口有不少高高的、不知名的树,时值深秋,那些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建筑在婆娑的树影下,引得人遐想无限。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虽然还未倒好时差,且因没有驾照,只能每日在公交车上辛苦奔波,但是对公交沿线的房子的评头论足却是意趣昂然。逆转发生在经纪带我们看房之时,由于我们明确要求在[/FONT]LUCAS[FONT=宋体]学区,又不肯告诉对方买房子的“心理价位”,经纪带我们看的都是[/FONT]20[FONT=宋体]几万的房子,虽然号称“独立别墅”([/FONT]DETACHED HOUSE[FONT=宋体]),但是,其内部结构之紧凑,外部院子之[/FONT]MINI[FONT=宋体],实在在我意料之外。内部而言,虽然是[/FONT]2 STOREY[FONT=宋体]且带地下室的,但是三个卧室紧挨在二楼的一个小过道之间,客餐厅加起来都没有国内这几年新建公寓的客厅开阔,让我想起国内房地产广告上的字眼:紧凑型户型。外部的院子,相当于国内普通一楼公寓的“赠送绿地”,跟“纯别墅社区”的绿地不好比。房子与邻居的距离,真的是伸手可握。而且,这里的社区,几乎看不到任何精心设计布局过的“中央景观”,都是沿着大路小街随处散布,这样的房子,如果房距开阔、绿树掩隐,那么,透出来的是大气的自然美,而偏偏经纪推荐的房子,房挨着房,且几乎家家一个格调,典型的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买了这样的房子,感觉又是来“解决住房问题”了,而非理想中的“北美家园”。[/FONT]
[FONT=宋体]我们之所以觉得加拿大的房子比国内便宜,是相对其质量而言的,因为国内的独立屋,动辄成百上千万,一套公寓,也往往不止百万。在国内深受房价之苦的人们,听说这里的[/FONT]DETACHED HOUSE [FONT=宋体]只要几十万加元,便激动得很。然而,就我当时所看到的相当于人民币[/FONT]150[FONT=宋体]多万左右的伦敦独立屋来说,其性价比是让我的预期深受打击的。一来,它虽然号称别墅,却不具备“别墅”两字所内涵的空间感与独立感。从内部看,其舒适度与空间感甚至不如国内的三房公寓;从外部的庭院大小与屋距看,私密性严重不足,未必比公寓强多少。再从理性的角度度量价格,我们把伦敦的房价与国内的“北上广”比是不合适的,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伦敦与中国苏州都是有相当差距的,所以,我觉得拿苏州的房价与伦敦比,并不至于太“委屈”伦敦(当然,用人均收入比,是另一个考量、另一个意义上的话题)。[/FONT]
[FONT=宋体]众所周知,苏州的东部园区,是苏州乃至江苏经济最活跃、含金量最高,高收入人群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苏州房价最高、房屋成交最活跃的地区,[/FONT]2009[FONT=宋体]年初,由于移民申请迟迟无消息,我曾经到青剑湖周边看新建别墅,那里的别墅区一个挨着一个,但又各自独立,每个小区都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共景观与私家庭院,建筑风格普遍偏向欧式,但协调中又略有变化。当时由于也处于一个短期的政策调控低谷,一套建筑面积[/FONT]250[FONT=宋体]平,赠送半地下室的别墅价格在人民币[/FONT]300[FONT=宋体]万左右,换算成今日的加元,大概是[/FONT]45[FONT=宋体]万。这是单就成交价格而言,伦敦的“独立别墅”还是有着相对优势,但是,若算上“经常费用”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国内的房子,一旦买下,使用费用极低,在几十年内几乎是一劳永逸。但在伦敦就不同,首先,每年的地税是房价的[/FONT]1.5%[FONT=宋体]左右[/FONT],[FONT=宋体]一套[/FONT]30[FONT=宋体]万的房子(比[/FONT]20[FONT=宋体]万出头的略好,但格局与气质不会比青剑湖边的更胜),每年缴税[/FONT]4500;[FONT=宋体]其次[/FONT],[FONT=宋体]由于气候寒冷,经常大雪压顶,据说大概每[/FONT]15[FONT=宋体]年换一次顶,不大不小一套房子,费用在[/FONT]5000[FONT=宋体]左右,窗户也是一笔大支出,大概也是[/FONT]15[FONT=宋体]年一换,按现行价格,整套全换大概在[/FONT]15000[FONT=宋体]左右(经纪说的不算,我按照身边同学刚实践的情况计算);除此之外,由于这里的气候干燥,且起码半年暖气加热中,家中的地板、家具等也容易老化,不过,这个姑且忽略。我人到中年,期望寿命也不过分,低于平均值,就算再活[/FONT]35[FONT=宋体]年,这[/FONT]35[FONT=宋体]年中的房屋使用费用为,[/FONT]4500x35+5000x2+15000x2=197500[FONT=宋体]。如此算来,我要花在这套房子上的钱实际要接近[/FONT]50[FONT=宋体]万加元,大于苏州青剑湖边的那套别墅。当然,区别在于,国内的那套,[/FONT]45[FONT=宋体]万是一次性付完,伦敦这边,是一次性付完[/FONT]30[FONT=宋体]万,其余陆续后补。不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FONT]35[FONT=宋体]年后,伦敦的房子所剩下的是目前价值[/FONT]30[FONT=宋体]万的房子使用后的折旧价值,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我们对房价不该有过多幻想;而国内,[/FONT]35[FONT=宋体]年后的那套房子的价格没人会相信不高于目前的[/FONT]45[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在我们花了几乎相同的代价,住了一样的年份后,房子的剩余价值是有很大出入的。[/FONT]
[FONT=宋体]当然,这些是我最初的考虑,之所以写出来,是心境再现,也自以为是一种理性思维,对后来者或许有参考作用。我近来积极看房,准备买房,是因为从我现在的角度看,伦敦的住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而我的感受变化,只是再次说明,凡事,好与坏,失望与满意,都很因人因时而异。毋宁说,事情能否让我们满意,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的期望的距离。这倒让我联想起国内这几年经常见诸于报端的一句话:控制通涨预期。物价贵不贵,不在于通涨是否确实地发生了,而在于百姓的“感觉”有没得到有效引导与控制,只要“预期”正确了,再贵的东西也不应该觉得贵,再多发的货币也不是央行的错。是为让我仰止的“政治水平”与“领导艺术”,一般不容易习得,今日有此一感,算是伦敦看房的意外收获。[/FONT]
[FONT=宋体]对伦敦的住房价格是否满意,关键在于个人预期,难有“正确答案”。在伦敦买房的理由之一二,空时再慢慢道来。[/FONT]
:wdb37::wdb45:焦急的期待着下文
 
回复: 伦敦絮语

不客气。
究竟选哪个大学,我的意见是让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只参考。若论“出身”,UWO的商科本科段并不象MASTER那样出色。若考虑就业,多大可能更合适些,因为理论上,大学阶段在就业容易的城市会有更好的人脉基础。但有一种说法,若考虑继续读研,UWO更容易拿高分。这方面我并没有特别研究,只是有个爱“打提前量”的儿子整天在耳边念叨,被影响了。
我其实对房屋也没有专业研究,只是做为爱好者的实际感受,写出来,供参考。
感谢你对孩子学校的建议,我会综合考虑的。多伦多我去了,感觉不是很好,房子就更差了,性价比很不好。花较多的钱凑合买一套,孩子还得承受每天的跑车上学之苦。从投资角度出发,真的比苏州差远了。青剑湖的别墅确实不错。苏州大部分的房子我都看了,感觉是个投资,居住两宜的城市。很遗憾的是没有IVEY这样的好大学。我从网上了解,包括看些图片,感觉应该30多万能在UWO附近买一套不错的别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后院连着树林。小区景观我就不奢求了,国情不一样嘛。北京的居住型别墅都2000万起步了,从这个角度看还不算贵。我期待着伦敦的HOUSE,但愿不是幻想。30万以上的房子你看了吗?感觉怎么样?期待着你的消息。再次感谢你付出辛苦提供给大家的好帖!
 
回复: 伦敦絮语

感谢楼主的详细介绍,一口气看完了楼主的帖子,我们正在等签证,估计下半年能登录。目前正面临选择登陆哪个城市的问题,看到楼主介绍伦敦的高中这么好,很是心动。请问楼主的孩子是否英语很好,没有上ESL而直接上正常高二吗?能跟上吗?您觉得出来之前是否需要先参加雅思或托福培训?孩子以后想读医科,您觉得难度吗?希望得到您的建议,谢谢!
 
回复: 伦敦絮语

[FONT=宋体]登陆时的现实困难[/FONT]
[FONT=宋体]没有想到的是,到正式着手准备登陆的时候,我们所碰到的具体困难正是以上第二个问题的“衍生品”。首先,伦敦没有现成的华人家庭旅馆,硬着头皮找洋人的[/FONT]HOTEL[FONT=宋体],发现明明[/FONT]9[FONT=宋体]月底的很空,[/FONT]10[FONT=宋体]月初却全部爆满,当时很纳闷,难不成洋人也玩上“十一黄金周”了?第二个问题是接机,相对于多市其他地区,伦敦的接机服务价格巨贵而且不容易找到让人放心的有口碑的人。[/FONT]
[FONT=宋体]我当时在家园查找伦敦消息,看到有个网友也在心急火燎地找伦敦接机及住宿,他就是现在出现在我帖子里的“oO大家拿Oo”,他们家后来是在多伦多住了一两天再转到伦敦。我比较幸运,之前看到“小狐狸”小朋友在网上谈他的工作状况,跟他有了对话,再翻看他的前帖,发现他是10年上半年登陆伦敦。在网上互动的过程中他帮了我不少忙,尽管他当时刚好失业,心情不好,但他骑着他自己拼凑起来的自行车帮我去看CENTRAL SECONDARY SCHOOL,LUCAS SECONDARY SCHOOL的情况,并到教育局咨询相关手续,他和太太还年轻,没孩子,心境不同,要帮我一个高中孩子的母亲去做这些事情并不容易。他帮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签证还没下来,当我签证下来的时候,他已远赴爱德蒙顿学电工,留下太太一人在UTO做博士后。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成为我们登陆时唯一的心理依靠,他帮我们联系了朋友接机,并给了我们他太太的电话以备万一。当时还假设了实在找不到地方住的时候,可以在他太太的客厅里过度一两个晚上(那是个两室一厅,狐狸走后,另一个女孩和他太太各住一间)。由于考虑到我家有两个男人,住在女孩家的客厅里实在太打搅人家,我还是积极寻找其他途径。非常幸运的是,我临行前联系到一个在FANSHAWE 的中国留学生临时转租的房子,一室一厅。在网上谈好条件后,他并没有叫我预付款,我千拜托、万拜托,跟他讲我们语言不好、初来乍到,请他一定信守诺言,不能让我们到加拿大的头一晚流落寒风中。[/FONT]
:wdb10:确实是这样,我已经计划登录伦敦,也再寻找直接能报名LUCAS中学,MASONVILL小学的家庭旅馆。最好就是楼主附近这个地区。有孩子在读书当中,不能耽误时间住不在学区的家庭旅馆在花时间租房。确实是新移民的困惑。满足这个条件的家庭旅馆老板请发邮件给我(kenjoy22@hotmail.com)在此感谢!
 
回复: 伦敦絮语

相信这些困难以后会越来越少,新移民有楼主,铁汉,大家拿这样的“老”移民帮忙,肯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回复: 伦敦絮语

下面这套房是新上市的,MASONVILLE小学学区,中学LUCAS, 房子,价格都不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估计很快就会卖掉。

http://www.realtor.ca/propertyDetails.aspx?propertyId=10557718&PidKey=2025563531

街景可以通过谷歌地球看。

呵呵,我今天也看到了,我也觉得暑假登陆的朋友可以参考呢,不过刚去还没有体味一下感受多半不敢下手。
另外请教铁汉,richmond 右边的那个学区stoney brook PS 怎么样?一般有公寓或townhouse出租吗?您住得那个太紧俏了,担心没房源。
 
回复: 伦敦絮语

下面这套房是新上市的,要价36万,MASONVILLE小学学区,中学LUCAS, 房子,价格都不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估计很快就会卖掉。

这房子要是在多伦多类似的学区,估计得要百万。

http://www.realtor.ca/propertyDetails.aspx?propertyId=10557718&PidKey=2025563531

街景可以通过谷歌地球看。

恩,真的很不错,不过我估计一定要有工作,没工作,再好的城市和房子也就像鸡肋了。
 
回复: 伦敦絮语

问下楼上和铁汉,我们其实对伦敦感兴趣,完全就是因为MASONVILLE小学和LUCAS中学,想知道学区房出租的多吗,2室的就可以,大致价格是多少呢,主要是太不了解那里,在地图上都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具体街区,没办法做参考!
房子暂时没考虑买,所以只要超市能满足要求,物价没有太离谱就都还好!
 
回复: 伦敦絮语

看了铁汉和太阳花的帖子,对伦敦也有所向往了。不过我女儿还在温哥华读小学五年级。考虑到在温哥华的房价太高,是没办法在那里买房子的。所以也想多了解一下多伦多小城镇的情况,正好又看见了铁汉和太阳花的帖子,真是非常感谢!希望能更多地提供伦敦的生活和教育信息。
 
回复: 伦敦絮语

stoney brook PS也不错,区内有很大一片的公寓可供出租,价格也不高。

缺点是房子都比较旧,所以区内的中国人不多。

stoney brook PS 北边的JACK CHAMBERS PS 也不错,房子比较新,还有待建的新房,那里中国家庭比较多。有很多镇屋,没有公寓。

公寓人多且杂,公寓多的区治安会差些。
 
回复: 伦敦絮语

MASONVILLE学区也没有公寓,有些镇屋,没有待建空地,房子比JACK CHAMBERS普遍要旧些,中国家庭不多, 学校比JACK CHAMBERS 人少一半。

MASONVILLE学区是伦敦家庭平均收入最高的区,房源很少,屈指可数, 想在这区买到合适的房,得有耐心,碰上了才能买到。当然,如果不挑剔,现在就有5套在卖的。而其他区都有几十套在卖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