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呵呵!本人仅说小吃,西安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菜系,但不是说没有,记着小的时候,我奶奶就是个西安大餐的烹饪高手,过年过节前几天就看她忙活起来,很是好吃,色香味俱全。

搞错了吧?女的哪有做大餐的呀?


:wdb6::wdb6: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哦,原来是这样。




 
R

rst

Guest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您高估我了, 我没那么勇敢, 回国肯定不开车. 我老公在国内的公司有专职司机, 我肯定会让司机载我出行. 确实正在计划夏天回国一趟, 把国内空置了5年的房子收拾收拾, 能找到合适租户的话就租出去, 也算一份收入. 房子空置了5年, 肯定是满屋灰尘了. 不过还是不放心出租自己的房子, 万一遇到歹人伪造房契把我的房子偷偷卖掉且不麻烦. 纠结ing...

看来大家都有这样的顾虑,我也是房子空了几年,暖气也没有停,所以计划回家收拾一下出租,又怕房子被人卖掉~~~:wdb14:

不明白,别人怎么会卖掉你的房子,出过这种事吗?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是不是当时的知识女性反倒是不裹脚

我奶奶哭着闹着不裹脚,奶奶的妈妈就心软饶了她。

现在的历史电视剧包括民国的都有一个致命的遗憾、一个再高明的导演也无法不犯的错误,
那就是叫女演员裹脚以适应剧情要求,那个时候的女人基本上是裹脚的,可电视剧上的民国女人都是大步流星、风风火火,
历史上秋瑾就是小脚,好多红军女干部也是小脚,没耽误长征二万五。

呵呵!导演没招了吧!

转一个帖子:

中国女人裹脚的由来,和历史

旧时一种陋习,用长布条把女孩子的脚紧紧地缠住,为使脚纤小,而造成脚骨畸形。
  裹脚也叫缠足,始于五代末。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和古文献知道,五代以前男女的鞋子是同一形制,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一味沉湎于声色、诗词、歌舞之中,整日与后妃们饮酒取乐。宫中有一位叫的嫔妃,原是官宦人家女儿,后因家势破败,沦为金陵歌妓。她生得苗条,善于歌舞,受李煜的宠爱。李煜诏令筑金莲台,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 络,台中设置各色瑞莲。令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娘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舞蹈的绝技, 以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形”,“新月型”,其舞姿也更为自然,美不胜收了 。时人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
  北宋时期,太平老人著<<袖中锦>>中更进一步评论说:“近世有古所不及三事:‘洛花、建茶、妇人脚’。”可见北宋时期已经把女人裹小脚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南宋初年,赵令时撰词《浣溪沙》,其中一句:“稳小弓鞋三寸罗。”从此,“三寸金莲”成为妇女小脚的代称。到南宋末年,妇女裹脚已经比较普遍。到元代,竟使妇女以不裹足为耻辱了。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反正,唐朝人不裹脚。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 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 美。
  对女子来说,美是重要的。是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至于能不能走路,谁在乎呢?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脚。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 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 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最标准型的是3厘米宽 10厘米长 [就是所谓三寸金莲]
  一双裹了的脚,如果大于4寸,就叫“铁莲”;在4寸之内,就叫“银莲”;小到只有3寸,才能称为“金莲”。
  受尽折磨的裹脚女人,只有用一种叫做“水晶凤花”的叶子,敷在腐烂了的肉上,稍微缓解痛楚,
  裹脚,在古时,一般是在五岁左右就开始,因为那时骨头很嫩,没有定型,以脚大拇指来尖,其它四指向里使劲裹,等成型后,脚呈粽子形状(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是裹脚的黄道吉日)。还要在裹脚布里缠上碎的陶瓷片,再缠紧,直到渗血为好,早晚一次,坚持到女子出嫁。一旦裹上就不可以再去掉了,因为这也是一保护。
  裹足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被封建统治者所扭曲了的社会思想畸形的表现之一。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颁布了解放缠足令。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仍然在世的裹脚女人,不足100万,她们散播在中国不同的省份,在现今的云南省六一村,可能是世界上最多裹脚女人的地方。六一村至 今仍然居住着大约二十二位裹脚的婆婆。据说是因为六一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她们还小时不知道中国政府在1928年已经严禁妇女裹脚,所以依然裹脚。
  再过二十年,裹脚这种残忍的风俗可能会在中国完全消失。


女士们!感谢高跟鞋吧!要不然你们还得裹脚.
 
呵呵!表扬一下,一看就是了解西安的。

外地人提起西安小吃就晓得个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就像外地人到上海光到南京路购物一样。

西安人除了羊肉泡馍以外,还有
粉汤羊血、葫芦头泡馍、腊羊肉夹馍、羊杂碎汤、
酸汤水饺、粉蒸羊肉、肉丸胡辣汤、牛骨髓油茶、
辣子蒜羊血、麻酱凉皮、炒凉粉、葫芦鸡、黄桂稠酒、
麻酱牛肚、烤牛羊肉串、元宵、水晶饼、柿子饼、哨子面。。。。
光几十种各式面条就叫你流涎三尺。
上面的都是西安几百年的小吃,也是西安当地人的最爱。
西安11代王朝建都于此,名点小吃也透着王朝霸气,酣畅解馋!

如今中华名字号都被“国企”去了,就剩下难吃、猴贵、服务员差了。
你要是去西安,一定要找个当地朋友,一定要去大排档。

你再提羊杂碎汤,我得去农场搞只整羊去。太留口水了。
 
沿

沿路美景

Guest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国内公厕一律蹲坑”,这哪儿阿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日本我确实没见到过,还有带热水淋喷的也都是浪费功能,我不知道谁敢用啊?(公共场合的)
北京我们原来公司有一个,是最受欢迎的。其他地方没留心过。现在要是能有那太好了。
什么国际大都市,俗,其实公共场合蹲式的才最健康安全。
家里领导也说当年在日本5年,除了hotel,其他公共地方一律不用喷水功能,自己宿舍就没有。所以嫩,凭他当时穷学生的身价,估计hotel也没住过几次。得出的结论是5年估计只用过1,2次此功能。此功能为巨大浪费。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还好这些人没把你的房子卖了.

我打听过了, 现在北京有些大的房屋租赁公司还是比较可信的, 把房子交给他们, 把银行帐号给他们, 每月他们会把租金打进你的银行卡. 由租赁公司出面与租客打交道似乎比个人要安全. 不过我不知道哪家租赁公司更可靠一些.

如果家园网有了解这方面信息的同学, 希望能分享.
急需此方面的信息,上海有没有?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呵呵!表扬一下,一看就是了解西安的。

外地人提起西安小吃就晓得个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就像外地人到上海光到南京路购物一样。

西安人除了羊肉泡馍以外,还有
粉汤羊血、葫芦头泡馍、腊羊肉夹馍、羊杂碎汤、
酸汤水饺、粉蒸羊肉、肉丸胡辣汤、牛骨髓油茶、
辣子蒜羊血、麻酱凉皮、炒凉粉、葫芦鸡、黄桂稠酒、
麻酱牛肚、烤牛羊肉串、元宵、水晶饼、柿子饼、哨子面。。。。
光几十种各式面条就叫你流涎三尺。
上面的都是西安几百年的小吃,也是西安当地人的最爱。
西安11代王朝建都于此,名点小吃也透着王朝霸气,酣畅解馋!

如今中华名字号都被“国企”去了,就剩下难吃、猴贵、服务员差了。
你要是去西安,一定要找个当地朋友,一定要去大排档。

每次我妈回去都给我带西安饭庄的黄桂稠酒:wdb19: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第二条绝对是装傻。
此帖子跟那回国出洋相什么的那帖子有一拼。唯恐别人看不出来是出洋回来的,所以回国要出点儿洋相、犯点儿傻。聪明过头了。
 

文惠

Guest
回复: 三年没回家,回家尽犯“傻”

呵呵,一看就知道好久没回国的,记得4年前开始,房产证发放给户主的时候有个密码纸,自己当场修改,以后像银行一样,没你密码没法交易,放心了吧!

我的房产证是7年前发的, 没有密码纸. 不知道老的房产证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伪造?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