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上海的水族馆,刚开放时我对它印象不错,虽然门票小贵。这次来加前,我也带女儿和她的2个同学去了一次,首先觉得这么多年下来,这个水族馆当年的投资也该收回得差不多了吧,照理说门票也该稍微降一降 - 据我这次在加所见,国内文化娱乐场馆的门票费用占家庭收入比,比加拿大高多了!!
我们最近这次去上海水族馆,也是人声鼎沸,然后为了能够看得清,大人小孩往往都在一个个鱼缸前推推搡搡。我曾经一度认为这是人多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现象 - 直到我去了卡尔加里Stampede上的羊驼展示区。大概羊驼毕竟属于不太常见的动物,羊驼的栅栏外也是人头攒动,不亚于上海水族馆每个玻璃鱼缸前的观众密集度。但是没有人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就连儿童也不例外。后面的人会耐心地等着前面幸运的人看够离开,自己再上前去看,实在急切的也就是原地踮足伸脖而已。所以整个场面给人的感觉是人多但不乱。
当时我家小艾米丽急着往前钻,还没来得及喝住她,她前面的一个长者回头一看,就把地方让给她,自己让位到旁边去了。我注意了一下其他儿童,没有像她那样争抢的。可见我的教育失误,惭愧!我承认,平时在国内,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不太重视,甚至我在反思,是不是有过她灵活地钻入某个拥挤的活动场所,我们不仅未加制止反而默许的情况?
所以后来在加期间,我们注意对她进行这一方面的提醒。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她还是常常会忘记。比如在狭窄的走廊、过道里,自己急着要过,便想硬从旁人身边挤过,这已经成为她的本能反应。这在欧美的文化里,应该是比较忌讳的。我的表哥在德国。他曾说,他的宝宝在儿童乐园里的一条通道上爬,后面有个也没比他儿子大几岁的德国小朋友走上来,想过那条通道,他首先问了我表哥:“我可以从他(指我表侄子)身边走过吗?” 在得到我表哥肯定的答复后,他才从我表侄子身边走过了。啧啧,并非崇洋媚外,但我真的钦慕这样的文明礼仪。人多、生活节奏快,其实的确不能构成无视旁人的理由。
当然,让我也有点担心的是,如果我现在起以这样的方式教育我的女儿,那么她回到中国,是否又会觉得手足无措。客观地说,我家艾米丽不是一个粗鲁蛮干的孩子,我曾看过她们班级去上海一个铁路博物馆参观的录像,馆内每到一处,全班35个孩子一窝蜂而上,她还往往被挤在后面,什么也没看到(所以回来后写作文写不出,我好像的确是说过:那你也动作快点,挤到前面去看看清呀
)。如果大环境本身杂乱无章,先发制人是王道,一来“等和让”的行为教育是否会显得不合时宜,二来这样的教育是否也会不敌来势汹汹的人潮,只显得苍白无力?